坚果手机pro2参数:孟尝传·后汉书----解析及译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35:10
-

原文: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妇墓,天应澍雨,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大守。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责成、要求)人采求,不极,珠遂渐徙于交耻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为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衣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2,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①澍雨:及时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 至孝:极为孝顺。
B.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 祷请:向神灵祈求。
C.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 访问:咨询,打听。
D.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B.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 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D.即刑讼女而祭妇墓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太守归而客从也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①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
②因谢病去,妇竟冤死
③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
④宜戮讼者,以谢冤魂
⑤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
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A. ①②⑥ B·④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
B. 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 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 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译文: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译文:

更多语文经典试卷、教学图片(朗读)、精彩课件、教学实录(教案)、读本资料、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www.yuwen888.com(语文发发发)

四、(全国卷I)
1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这道题侧重考查双音节词的含义。D项解释有误,“行旅”不作“旅行,游览”讲。“行旅不至”和“人物无资”相对应。“人物”是名词,“行旅”也应是名词用法。结合文意,“行旅”指商客,是动词作用为名词。与我们学过的《殽之战》“行旅之往来,共其困乏”的“行旅”用法相同。A项“至”是副词“最,极”的意思,B项“祷”与神灵有关。C项“访问”的“访”有“咨询,征求意见”的意思,如:“穆公访诸蹇叔”。把握了以上几个词的含义,就可以准确判断解释的正误。
1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句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试题也是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既有知识与现在需要解答的新问题串连起来。A项中的两个“遂”,从词性上看,都为连词,意义上都作“于是”讲,用法和意义相同。B项中的两个“因”都作连词“就”讲。C项所选的两个例句,上一句的“以”是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下一句的“以”也是连词,但用法不同,此处“以”表示并列关系,当“而”讲。D项中两个“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作“并且,而且”讲。
1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提取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第2句写孟尝因病辞官后,寡妇冤死,第6句写孟赴合浦太守任后为民革弊求利,显然均不直接表示孟尝仗义执言。故而ACD三项或含2句,或含6句,均排除,因此答案应为B项。
1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也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从“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可知,“尝竟不见用”不是“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而是孟尝最终不被皇上重用。句子“竟”当“到……终了时候”讲,“见”表被动,当“被”讲。
15、答案:(1)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耻交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2)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第(1)句“交耻”是地名,可以不翻译,“比”是“比邻,交界”。第(2)句“身”是“亲自,亲身”的意思,“就”是“到……去”,作动词,“止”作 “居住”讲。

附译文:


孟尝字伯周,是会稽郡上虞县人。青少年时努力砥砺自己的节操品行,出仕后在郡中担任户曹史。上虞县有个寡妇极其孝顺地赡养婆婆。婆婆年老寿终正寝,这个寡妇的丈夫的弟媳以前就对她嫌怨猜忌,就诬告寡妇对供养婆厌倦了,从而毒死了自己的婆婆,并告到县衙。郡中不加寻访审查,于是竟以这个罪名给这个寡妇定了罪,孟尝预先知道了寡妇冤枉的情状,向太守作了详细的汇报,太守不为她重新审理。孟尝就在郡衙外边哭泣,就告病离职,寡妇最终蒙冤而死。从这以后郡中连旱二年,对天祷告也没有结果。后来太守殷丹到任,探访询问其中的缘故,孟尝就到府县陈述寡妇被冤枉污蔑的事因。就说:“往昔东海孝妇,感动上天致使三年大旱,于公于定国一句话,使得甘霖应时而降。这里应该杀戮那诬告的人,以此来向冤魂谢罪,也许冤魂可以获得申冤,季雨可以按照期待而降。”殷丹就听从了孟尝的话,立刻刑戮那个诬告的女子而祭扫寡妇的坟墓,天立刻应时降雨,五谷丰登。孟尝后来对策孝廉被以“茂才”的名目推举,被拜为徐县县令。州郡表彰他的政绩,升为合浦太守。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产珍宝,同交阯接界,常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以前合浦郡的官员多为贪婪污秽之辈,责成(要求)大量采求珍珠,不知道法纪约束,珍珠逐渐徙到交阯接界。于是客商不来,百姓穷困,贫穷的人饿死在道路上。孟尝到任后,革除前任敝政,为民兴利除弊。没过一年,离开合浦的蛛蚌又回来了,当地百姓都返归本业,商业货物流通,都称孟尝为神明。孟尝后来由于有病向皇上上表,被朝廷征召应当还朝。官民百姓拽住车请求他不要离任。孟尝既然不能登程,就搭乡民的船连夜暗中离去。孟尝回去后隐居在僻野水边,亲自耕田做工。邻县的士人百姓仰慕他的高尚道德,到他那里居住大有百余家。东汉桓帝时,尚书同郡人杨乔向朝廷上书推荐孟尝说:“孟尝安于仁爱、弘扬正义、崇尚道德、清正的品行超出流俗之人,才干超群。以前更换做合浦太守,移风易俗,改革弊政,已离去的蛛蚌复还于合浦,饥民蒙恩得活。并且南海有很多珍宝,做官容易积聚家产,不多的货物就有丰厚的利润,而孟尝却能两袖清风,独自告病归隐,躬耕于僻野,潜藏道德,不张扬才华。臣下不敢偏私小民挽留孟尝的愿望,私下有感于先贤禽息的事迹,宁可亡身而推进贤人。” 孟尝最终竟不被起用,享年七十岁,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