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用第三方浏览器扩展:4.3 观课议课新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1:45:35

模块四: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技能、新方法 话题三: 观课议课新技术.ppt

 

观课议课新技术

各位老师我们在上一讲里交流了观课议课的流程,其中涉及一些教育技术的问题.这一讲当中,我们和大家一起讨论观课议课的一些技术。对于这些技术,首先我们要学习主题确定和分解的方法,主题选择的方法。我们在前边讲过,现在我们对主题选择提出这样的建议。

第一,问题应该是实践的问题,而不是认识的问题。比如说有一个老师说,应该怎么理解新课程的三元目标。应该怎么理解,这是一个认识问题。对于认识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比如说我们可以去读书,可以请专家作讲座,可以相互开展讨论。然而观课议课所解决的是实践性的问题,是关于行动如何做的问题,所以我们主张提出的主题最好是实践的问题,而不是认识的问题。

第二,观课议课的主题,最好是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的问题。比如说曾经有个老师跟我说,教授我想请您给我观察一下,我在课堂上的语速,平常很多老师都认为,我在课堂上的语速过快,您能不能给我们来研究一下,我的语速是不是快了,怎么能够变得不快,实际上这个问题不会出现。为什么呢?因为当他意识到今天有人来观察我的语速的时候,他在上课过程当中,就有可能调整他的语速,你就很难看到他平常的语速了。这是很不容易出现的,我们花了很多精力跑上去,结果这些现象课堂上都不出现,这也就没有多大的观察的价值了。

第三,我们要尽可能让观察的主题,让所有参与者都感兴趣,并且可以在当中去研究去实践。

第四,有些老师可能觉得,这是你的问题,我为什么要研究啊?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让所有参与者都去善于发现这个问题对自己的价值。比如说关于这个问题,我原来已经有了这样的看法,今天来研究这个课,我要看一看我原来的想法对不对。所以要让所有人都在主题和问题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问题对他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我们说的主题选择的建议。

第二,主题分解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说为什么要对主题分解呢?这是为了让研究的主题变得体系化,有结构。可以说分解的过程,是发现研究问题的相关因素和要素的过程。分解的水平,体现了研究的水平。分解好了,大家就能够参与,就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该做什么事情,所以我们在观课议课实践当中,有很多教研组长都和我说,教授,这个观课议课怎么分解。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观察点,发言的方向。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我根据观课议课的实践提出了这么一些方向。

第一就是从教材的角度,教学方法的角度和教学效果的角度,来分析主题,研究主题。比如说我们在前边说过,太阳是大家的案例。第二个分解方向就是理论思考、实践活动、实践效果的分析框架。比如说我们曾经观察,有一节四年级的语文课《卡罗纳》,研究的主题是指导学生阅读的有效策略。到底是否有效。那我们就分解出一些框架。先进行理论研究,就是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到底有哪些,然后这些策略适合什么样的文本,这些策略实施过程当中,有什么样的程序和方法,这就是头脑当中,先对这个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框架。然后走进课堂,看一看上课老师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想一想他的依据是什么。第三个,我们走进教室去观察,老师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怎么样,学生的效果如何。然后再注意跳出这,我们有了理论,有了实践,再跳出来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是分解主题的第二个框架。也就是教学要创新,要尝试。我们先从理论上建构一番,然后在实践当中去实践去做一番,然后我们看一看实践的效果怎么样。去发现还有没有新的道路。这是第二因素。第三个分析框架,就是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框架。比如说我曾经上过一次《生活中的负数》,我们研究的主题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那我们要研究什么呢?第一就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状态。参与的状态怎么样?他的精神状态怎么样?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在合作学习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否承担了自己的责任?第二个内容是参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他能够找到合适的参与内容吗?能够介入其中吗?能够让自己的发言变得有价值吗?第三个就是学生参与,积极参与的人数比例,有多少人在参与,周围的同学有多少同学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有多少同学是边缘化的,有多少人是旁观者。第三个就是参与了以后,通过这种方法对相关的学习内容掌握的怎么样?有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方法?这就是我们说的观课议课主题分解的方法,我们一般有这样的框架。其实很简单,任何一个问题实际上都涉及一个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效果的研究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常用的分析框架。第二个就是课中记录的方法和技术。我有一个观点,对于一线老师做的东西,技术越简单,老师们越容易坚持。越容易获得更广泛的参与的面。一般情况下,课中的记录和方法,大致有这样一些,第一是录像的方法和技术。

就是录像,对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活动,老师和学生,比如说完成任务的情况,用录像的方法。录像的优势是什么呢?第一,可以比较真实,可以比较客观,可以再现。大家可以再回过来看。但也有一个毛病,录像的毛病是什么?就是人在镜头面前都免不了要自我粉饰,自我表现。比如说,有些时候,当你的录像机架在他面前的时候,可能学生心态就会发生改变。另外,录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固定脚架的,就是弄那个固定脚架,学生回答问题然后就转过去,这个时候录像可能动静比较大,动静一大可能对学生的影响更多。还有一种就是用DV,就是比较小型的,转动比较快,跟踪也比较快。当然我坦白地说,我在观课议课过程当中,这些方法采用的比较少。

第二个是录音记录,录音记录也有优势,他就可以不对学生学习造成更多的干扰。比如说一支录音笔放在那个地方,课堂上的声音就采集出来了。可能很多老师和学生不知道在录音,他可能让教学更真实,就是说让学生的粉饰性少了一些。当然不足是什么?就是声音没有画面。还有一个我主张比较简单的技术,就是笔记。因为我们老师很容易操作。笔记的记录方法有这样一些。我自己看来,第一就是围绕议课主题做记录。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表,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比如说时间,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第几节课,在什么学校,什么班级授课,授课教师是谁,教材的版本和课题是什么?然后观课议课的主题是什么?注意我们是围绕议课主题做记录,那观课议课的主题是什么?我们这节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这个下边,就是观课议课的要点。实际上就是他所分解出的方向。比如说这一节课我们要设计教学目标的设置和学生的发展。那学生原有的基础是什么?我有研究,我认为,学生有什么样的基础。但是在这个基础当中,我有不明白的地方,我有困惑。然后针对困惑我有我的看法。讨论过程当中,可能会形成一些观点,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这是分解的第一个方向。第二个方向,比如说这一节课要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我认为什么方法更好,我觉得我发现了什么问题,我有什么看法,然后讨论过程当中,我有什么收获。你看这个地方实际上是什么?就是围绕观课主题,然后把观课的方向列出来。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有自己的发现,也就是我有我自己的看法评课,我有我自己的困惑,我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希望讨论的问题。然后对讨论的问题,我先思考过一番,然后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我有一些收获和记录,把大家的发言记下来,这是第一个,围绕观课议课主题做记录。

第二个是什么呢?围绕教学任务要求做记录。比如说某年某月某日第几节,班级,授课教师,教材选题,观课议课主题,这个地方就是片段任务。再比如说某一时间,从多少分钟到多少时间里边,老师主要要完成一个什么任务,老师做了什么,同学们做了什么。然后我们分析老师和学生,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发展。然后对这个问题我有什么样的困惑,我有什么样的思考。这是什么呀?这是根据。把教学分成几个任务,根据任务做出记录。这是第二种记录方式。第三种记录方式是什么呢?那就是比较详实的完整的课堂实录。比方说可以把课堂分成一定的时间段,我们用两分半钟时间作为一个时间段,从0分到2.30秒老师教的行为是什么,学生的行为是什么。然老师第二个教的行为是什么,学生的反应是什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什么样的想法,有什么样的意见。这是第二个记录。有些学校里边也专门设置了自己的观课议课技能表。比如说这是一所中学,有一位老师在2005年设计的观课记录。他的记录是什么呢?就是他观察了课堂上管理行为有哪些,教学行为有哪些。,从很多角度。然后对重点问题观察记录。议课的时候我想讨论的问题是什么?然后议课交流过程当中,大家主要的发言和观点是什么?接下来是观课的收获是什么?我这一节课到底有哪些收获?

这是另外一种记录方法。这是我们说的课中的记录工具。接下来我们说一说,议课方法的艺术。怎么样来议课。首先我们主张一旦观察课,就一定要在观课当中形成对课的看法。有了看法就要争取机会和授课老师交流,我们曾经提到一个说法,叫“看而不说,道义何在”,以此要求所有看过课的老师,都要对课参与讨论,都要交流。什么叫看而不说,道义何在啊?就是说你的课我来观察了,然后我学到了那么多东西,相当于你给了我东西。现在我需要干什么?我一定要把我对课堂的理解回报给你。如果我不回报给你,这就相当于老在你那拿东西,然后我又不回报给你。所以我们讲,有道德的人,看完别人的课,一定要争取和别人说一说,自己对这堂课的理解和看法,然后分享彼此的想法,这是我们所说的。强调的第一点,必须参与议课。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如何说,说什么?怎么交流?我们主张,用问号引起,从倾听开始。

佐藤学有一个观点,“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相互交流是不可能的。”佐藤学是针对什么的呀呢?是针对老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在老师和老师讨论课的过程当中,这一点更为重要。

什么是倾听?我们看一看这个倾字。倾字这儿最右边这个页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头脑的意思。左边这个匕首的匕,这个匕首是什么一个动作呢?就是把头靠过去,什么叫最左边,最左边是人,就是说,一个人把头靠过去,然后去关注别人的声音,去重视别人的声音,这才叫倾听。为什么倾听很重要,观课议课特别强调倾听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圣诞节,一个美国男人为了和家人团聚,兴冲冲的从异地乘飞机往家赶。一路上幻想着团聚的情景,没有想到遇到了老天爷变脸,这架飞机在空中遭遇到猛烈的暴风雨,飞机脱离航线上下左右颠簸,随时都有坠毁的可能。空姐也脸煞白。然后惊恐万状的吩咐,乘客写好遗嘱,放进一个特制的口袋里,大家都等着那一刻。好不容易飞机平安,脱离危险,最后平安着陆。我们各位老师可以想一想,你如果经历了这样的情形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回到家里,这个美国男人异常兴奋,不停的给妻子描述,在飞机上遇到的险情,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我又以为怎么样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怎么样了,很激动很兴奋。没有想到他的妻子在干什么呢?他妻子这时候以为她在编故事,他妻子和孩子正在干什么呢?一是分享电视节目的愉悦,二是准备过圣诞节。这个美国男人一看,自己想讲的东西,爱人居然不听,死里逃生的巨大喜悦和被冷落的心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就在他的妻子转身去准备蛋糕的时候,这个美国男人,爬上了阁楼,用上吊的方式结束了从险情中捡回的宝贵生命。

各位老师,当你听完这个故事,我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我向大家汇报,当我第一次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我心中想的是,看样子我说话要人听这一点太重要了。如果我说话没人听,不如死了好。那么由此我们提一个观点:表达是一种实现,倾听是一种关怀。在讨论课的时候,我们都渴望去表达自己对教学的理解,以此证明我有水平有能力。但是你知道吗,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修炼倾听,倾听是什么,倾听就是真诚的关心别人,对别人说的东西感兴趣。并对别人的说话作出积极的呼应,这就是传递着一种关怀。这是我们讲观课议课的道德修炼。

观课议课还有其他一些道德修炼,比如说理解他人之道。美国课程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里说了这么样一段话“让我们共同漫游,向那产生于上帝笑声回音的,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想象的王国前行。”这段话充满浪漫和神秘。语老师可以好好品味一番。数学老师没有这样的习惯,那么我们就把它弄的简洁一些,简洁的理解就是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被理解。把这一段话记下来。如果把这段话记下来,并让它成为你理解问题,理解他人,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我认为,你的生活将变得更和谐一些。比如说,你回家要和你的爱人发生冲突,请你提醒一下自己,我不拥有真理,爱人需要理解。你是老师,你对有一个学生非常愤怒,准备对他实施某些行为的时候,请你提醒自己:我不拥有真理,同学需要理解。你和同事关系紧张了,请你提醒自己,我不用有真理,同事需要理解。我们可以说,正是这种相互理解的关系,构造了一个和谐的议课氛围。这是我们讲的理解他人之道。道德修炼还有一个道是体谅他人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在现场老师交流的时候,经常和老师们说,我经常都想问大家。各位老师,你们为什么要穿着衣服来上班,为什么要穿着衣服听报告,大家想想穿衣服的功能是什么,可能穿衣服的功能,我们找到的第一就是,我不穿衣服,我要冷啊?那么你看,穿衣服有什么作用啊?有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作用。但是这个理由似乎在夏天不存在。

今年夏天多热啊,穿着衣服是累赘,那我问你,你为什么还是要穿衣服啊?有的老师说,这是要遮羞。好,遮羞其实很容易,比如说我们找几片树叶,把它缝成衣服可不可以遮羞啊,也可以遮羞。你为什么要穿好衣服,穿漂亮衣服呢?穿衣服有什么功能啊?美化自己。那么我在这儿并不是一定要讨论人穿不穿衣服,而是借用穿衣服的例子,讨论人的天性,人的天性是不是倾向于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呢?第二,就是掩盖自己的缺陷。第三就是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那同样的,当我们意识到人要穿衣服的时候,我们愿意给大家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千万不要随便去剥别人的衣服。什么意思?就是在议课当中,我们要注意保护别人的面子。给别人以面子,这就是恕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另外还有儒家学说里边有一种道,叫仁道。我以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和你讨论课,我渴望展示出我的水平来,我现在建议你,你希望展示自己有水平,你能不能够创造一个机会和条件,让别人也显得他有水平,这就是成就他人之道。我要坦白的说,关于理解他人之道,恕道和人道。我在这儿实际上也是讲的热闹,实际上也没有完全做到。但是我愿意提出这样的一些思想,一些想法。让我们在观课议课过程当中和同事们一起建立一种更好的议课关系。我们在这个方面已经做出一些工作的学校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有一所参与观课议课的实验学校,是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在去年我们召开的第三届观课议课年会上,他们的教导主任发言说,在观课议课当中,我们的老师们心胸变得宽广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心情变得舒畅了。教育生活的幸福溢满了每个教师的心房。他们说观课议课以后,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候,少了一份急躁,多了一份宽容和等待。因为观课议课让他们懂得和习惯了一个世界有多种声音。和同事相处的时候,少了一份挑剔,多了一份相知和欣赏。因为观课议课让他们了解对方,使他们知道自己的成长也离不开同事的相伴和支持。与家长相处的时候,更多了一份默契。因为观课议课使教师们知道,只有将心比心,只有换位思考、平等对待,才能达到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教育孩子的目的。在他们心目当中,老师把观课议课比做养花,他说“自己的花不妨多出来让大家看看,新奇之处不藏着,不足之处同解决。花儿好看人人赏,送给大家惊喜和美丽。养得不好也无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在议论纷争、品叶论花中,总有一条建议是你所需,总有一份建议于你有益。花开有声,议中品益。”这就是已经做过观课议课的学校,他们在议课过程当中,因为建立了一种平等对话的民主关系,老师们的精神面貌在发生着改变。

他们学校里边的校长就给我说,教授我跟你说,我们做了这几年观课议课发现最大的收获,不是课堂改进,而是老师们的改变。我们发现老师们现在看待事物的方式不那么尖刻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了,走路的样子都变得比较从容了。我心中十分高兴。

第三个我们要说的,议课的方法是案例讨论的方法。我们在第二讲的时候曾经和大家讲过。第三,我们在议课当中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说在最近可能去建议,我们常用的一个工具和技术是什么?“假如你来教”。什么叫假如你来教?比如说我上了课,有一个老师他实际上觉得我的课上的有问题。他提了一些,我觉得你这个地方有问题。我这个时候我就有一个方法,如果你来教你你会怎么教啊?

或者主持人可以问一问,你觉得他这个地方教的不太理想,如果你来教你会怎么教啊?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种变化。当我要问你假如你来教的时候,就逼着这个参与的人,提意见的人的身份必须有一种改变。过去可能我就是一个批评者,我觉得你上的不好,现在我是一个建设者。我不仅要说你的课可能上得有问题,而且要为这个问题承担提供解决方法的责任。“假如我来教”。

第二个是什么呢?就是重新构造一种议课关系。过去的议课关系是什么?就是上课老师在这儿,下边是一个一个的观课评课的老师。所有的人都对准上课老师来讨论,我觉得你这个地方教的不好,我觉得教的很好。现在是变成了一种你说我课上的不好,那么我问你,如果你来上,你会怎么上呢?大家就可以把他的意见用来讨论,这是一个。“假如你来教”。

第三个我是非常主张,非常愿意老师们说的,假如我来教。非常愿意和大家说假如我来教。过去我老师说,这个地方假如我来教,很多老师心有不满。你算老几,你还不如我。后来我引导老师们,理解我说话的心情。就是你的课,我看了,我学了,我有思考有成长,有进步,你对我这么好,现在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啊?我的爱人?

所以当我要说假如我来教的时候,我是满怀着回报,满怀着感恩的心情。我们主张,在观课议课过程当中,如果你是上课老师,有一个人说假如我来教,你千万不要心生抵触。你算老几,你还不如我!而是应该满怀喜悦,多好啊,又有一个人要真心关心我。这就是我们说的,假如我来教。当然在思考假如我来教的时候,需要有根据这个,和我们在观课过程当中要发挥教学想象力是紧密关联的。那么在建议过程当中,我们还有一些想法。第一就是我们的建议,最好根据需要提出。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太主张你直接给别人提建议。我认为你的课该这样上,一般不主张。主张讨论教学的多种可能性来。但是有些时候会有例外。比如说才参加工作的老师,他就需要一条清晰的教学路径。需要一条明确的教学道路。那么你就可以和他说,我觉得你的课应该这样这样这样教。这个可以让青年教师成长更快。

如果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已经教学非常有特长的老师。你和他说,我建议你这样教,说不定就会遭到她的白眼,你算老几,你还不如我!这是其一。

第二,我们要让建议具有先进性和实效性。就是说你要想一想,你的建议是不是能够比别人效果会好一些,你要做一个比较。

第三,要让建议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什么叫操作性和可行性?我曾经在贵州的一个乡村小学和县城实验小学,观察课议论课。在乡村小学里边,我对老师提出了一些教学意见和建议。我说你应该,我建议你这样教,可能会好一些。在实验小学我又提出了另外的建议。

同时参加了这个活动的老师,下来就感觉到很疑惑。老师你给我们提的意见,和在乡村小学提的意见完全不一样,你为什么会提不同的意见呢?我当时跟他说,你在乡村小学里,如果给他提过高要求,他就说我们做不到。你如果在县城小学里给他提对乡村教师的要求。县城小学的老师说,这个问题我早就达到了,你这个水平也来和我们讨论?所以我们一定要研究,授课教师要研究参加这个议课活动老师的条件。在农村学校里计算机都没有,你跟他说,要用多媒体,用上网教学怎么样?别人一定给你白眼。你懂不懂啊?

所以我们在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我有这样三条意见。第一就是要看需要,这个老师到底需不需要你给他一条路径。第二个我提的东西,有没有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发展,有进步。第三个我提的意见到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没有操作性,最好不要轻易说。我要了解了别人的情况,那么关于观课议课的技术问题我们从课前的分析框架,主题的分解框架,从课中的记录工具,我们重点讨论了议课的态度,议课的方法,以及如何提出教学建议。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就说到这儿。

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