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手机转账步骤:道弘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45:41
 123 返回列表 发帖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干国祥 (黄昏清兵卫)当前离线

白发苇草

UID
17 
帖子
576 
精华
积分
15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7 
最后登录
2010-9-15 

管理员

21# 跳转到 » 干国祥发表于 2010-8-14 10:1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由秦月汉关讲述】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刘思远,在“教育在线”上的网名是“秦月汉关”,他们都叫我“秦汉”。

我是在2000年开始参加工作的,在陕西的一所农村初中任教。参加工作后也没有想许多,就是好好教书。找一份工作不容易呀。工作后我一直信奉这样的原则:教学上多辅导,当班主任要“跟勤抓紧”,对学生“要有好心,不能有好脸”。开始工作的几年,我一直是这样做的,也觉得挺好。一是所带学生的成绩不差,二是也赢得了领导的表扬。就这样,六七年过去了。

农村学校的工资待遇是较低的。所以当时我很是羡慕城里的老师。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来也能成为名师,去大城市教书。从而摘掉这顶“贫穷落后”的帽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教育在线”。注册时,收到了“大潮河”版主发来的资料。在这份资料中有“教育在线”这几年培育了多少名师的内容。既然,这个网站可以培育名师,对这个网站,我便格外关注。后来,顺理成章地,就到了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后来又加入“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读书会升级成了网师后,我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网师学员。

在网师里,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书有三本。一本是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一本是《非理性的人》,一本是《给教师的建议》。我重点讲讲《非理性的人》。

《非理性的人》是讲存在主义哲学的,大家都觉得有点难,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讲尼采,讲师干老师觉得大家提出的问题没价值,当时很生气,就敲了这么一段话:

粗粗浏览一遍就想算作学习?

你下过多少真功夫?这是必须问问自己的。

不要把你的学习寄希望于我,明白不?

你们连提问的能力也丧失了,网师讲师不是让大家丧失学习力的。

超人(指尼采的“超人”概念),是不需要任何人跟随的人,而是希望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人。

不要以为我的生命可以陪伴玩低级游戏的。

离下课还有20分钟的时候,讲师就宣布了下课。

网师对于课堂讨论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学员没有经过认真的预习是不能进课堂的。这次批评后,激起的反响很大,好几个学员都在群里公开检讨。

因为这次批评,大家都用了功,结果下一次学习另一个哲学家海德格尔时,学员的发言普遍很精彩,大家也觉得收获很多,到下课了,还强烈要求讲师拖堂。

这种经历,对我如何学习网师课程影响很大,使我更加清楚地知道了预习,学员自己学习,自己穿越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学员在课前如琢如磨的独立思考,想在“网师”的课堂上取得收获,那是不可能的。

虽说当初加入网师是为了成名,但是在网师的学习中,我那颗浮燥的心一天一天也变得宁静。我也经常在拷问自己的灵魂。尤其是学习了《非理性的人》之后。

《非理性的人》的学习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基尔凯郭尔。


! P" j" w- ]* X* e5 w: z) |0 S

基尔凯郭尔是一个基督徒,在大家普遍将加入基督教当成是一种荣耀和身份的象征时,他却在问自己:成为一个基督徒意味着什么?经过慎重的思考,他作出了非此即彼的选择,即:

我不能将基督徒的身份当成一种装饰,而必须用我的全部生命将它活出来,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只有在这种时刻,我才能说,我是有信仰的,是一个纯粹的基督徒。否则,我只是一个投机分子,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我不是基督徒。但是基尔凯郭尔这样的追问,却对我启发非常大,让我追问逼问自己:成为一个教师,或者说成为一个人对我意味着什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当我们百年之后,如何证明自己活过?是为了名利,为了房子、票子,追求名利;还是像孔子,像基尔凯戈尔这样的大师一样,纵身一跃,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并为此努力奋斗呢?我现在是一名教师,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吗?我愿意为它付出一切,像孔子,像基尔凯戈尔一样吗?我加入新教育进行学习,是为了将此作为一个跳板,学得一两招技艺,将来换得更多的稻米,票子。还是像干老师,魏老师,小风习习老师,飓风老师,其它的广大新教育人那样,将教育作为自己此生的天命之所在,为此付出自己一生的努力呢?我每次在论坛上看到小风老师的帖子,看到她记录着自己与学生“共读”的帖子,就感到惭愧。我常在反思:我把整个生命交给教室和学生了吗?难道信仰、天命与名利天生就是非此即彼的吗?有没有两者二合一,一合二的时候呢?我有足够的勇气向前纵身一跃吗?挣脱名利的枷锁,全然进行抉择吗?这些问题不断地在拷问着我的灵魂,使我痛苦不堪。因为当初加入“网师”进行学习,我是以“成名师赚大钱”为目的的。这与虔诚的新教育人,新教育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当初不纯的学习动机,现在成了常常折磨自己的毒瘤。


8 K/ V& U$ ^* ]1 B+ ~5 c5 ~我也常想:我在“网师”能不能毕业?这一关——“心关”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过了“心关”,我才会像一个真正的农夫一样,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实心踏实的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才不会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迷醉,否则,终是一个伪君子,假的行道僧。


% P! I" \" K1 q1 w( k( d  H

在“网师”,大家经常讲着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当初师徒四人去西天求取真经,除了意志坚定的唐僧外,其余三人那一个是绝对的纯粹?但是在取经的路上,最终还是达到了佛的境界。在悟出了《西游记》的这个隐喻后,也使我大为振奋。同样,我这个动机不纯的“网师”学员,不也应像唐僧的那三个徒弟一样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打理好自己教室里的事情。“道在日常行用中”。在教室里,做一个好老师;在“网师”里,做一个好学生。继续学习,继续修炼。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八个字是沉甸甸的呀!)早成“正果”,做一个真正的新教育人。

谢谢大家!

& H) e! `$ A9 I) Y  s: ^

更多关于秦月汉关的资料(三百六十五里路——桥西年会网师版块人物专帖)>>>>>>>>

人能弘道,道亦弘人——我们赋予新教育以不息的生机,新教育赋予我们以生命的庄严。 因本论坛需要资格认证,您若不能通过,想要留言可点击本段文字到教育在线网师论坛或毛虫与蝴蝶论坛注册发言。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干国祥 (黄昏清兵卫)当前离线

白发苇草

UID
17 
帖子
576 
精华
积分
15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7 
最后登录
2010-9-15 

管理员

22# 干国祥发表于 2010-8-14 10:16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陈美丽:

感谢秦汉真诚的讲述!

尽管秦汉自己坦言,他的内心一直在挣扎一直在迷茫,但这过去的三百六十五里路,秦汉却走得异常地坚定。

让我们来看一看现在为止他在网师完成过关作业的情况:

% J" D5 m% f1 k( G/ {  d" ~2 D# |

所选课程

作业名

作业字数

过关情况


" S% `0 v# ?/ E6 ]) F+ b

《新教育综合课程》之新教育实验专业阅读地图

关于专业阅读的一些反思

3925

良好


4 R$ ]' M( D: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

《水浒》课程

100365

优秀


4 [+ B5 n) s' }! d7 x

《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作业

4784

良好

, w+ W" q. K# r4 J3 S

《唐宋词十七讲》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以济慈的小诗《蝈蝈与蛐蛐》为例谈“兴发感动”

4569

合格

9 U* n" _: D- ^' l

《古老的回声》

多情却被无情恼——谈谈《蝶恋花 春景》一词的解读

3299

合格


5 u+ y. {5 q, H

《中国哲学简史》

儒家的起源、发展与演变——《中国哲学简史》基本梳理

23744

良好

, z$ T1 w1 Z3 x' T4 P5 P9 j- _

《人间词话》

王国维“境界说”与毛泽东诗词——王国维“境界说”评述

10817

良好


- }. L4 D3 F3 r" M

《构筑理想课堂》

《江南春》框架设计

3515

合格


$ B" p4 @6 l7 V3 h

《山居秋暝》框架设计

2359

合格


8 W9 h! _& }2 H3 \6 m/ O$ g

《祖父的园子》框架设计

2451

良好

4 S% b/ H( N$ }1 M: U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框架设计

4028

合格


4 F2 E% G% w2 W: W  g' h

《背影》框架设计

2265

合格

' @$ k) F& t6 n0 A  S

《永远的蝴蝶》框架设计

2351

良好

, P3 R* `5 r: U4 M$ A$ R* s

《风筝》框架设计

2192

合格

; \( a* k7 B. q+ \

《皇帝的新装》框架设计

2865

合格

2 Y/ j7 y' C; ~, }1 B

《老王》框架设计

2608

合格

6 L' }( E. ]# K8 Q9 C' L! }0 s% Z

《藤野先生》框架设计

3181

良好

! U& R2 n# J' d' G& u$ }6 ~

《小橘灯》框架设计

2287

合格

, f2 W5 y0 |. k, M# G+ ^; ^

《金翅雀》框架设计

2550

良好

4 X8 U9 y$ H% C

《喂——出来》框架设计

2506

良好


2 a8 o7 o( G0 x  L

《构筑理想课堂》研课课程综合成绩

两次良好

良好


7 ^2 ~8 n& g8 t+ w; a& Y, n

合计

186661

1 R/ |' c5 O, @) A. [5 v5 j8 E  A

秦汉学习很疯狂,生活却过得相当清苦。在他的主题帖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

4 U) _6 C) P  M- \

我这个人功利心是很重的。从小家庭生活的贫穷,使我深知金钱的重要性。现在每月一千五百元的月工资,更使我常感经济上的拮据。结婚时的账还没有还完,去年父母又盖房子。这更是雪上加霜。就这一千五百元,还包括当班主任的班主任费和绩效工资拿全额的情况下才能领到。今年,不当班主任,绩效工资再被扣一些,肯定是拿不够这个数目的。


4 q/ c/ M6 R1 {; D) `9 g

所以这几年,秦汉过得并不容易。他白天上课,晚上还要照顾女儿,常常是一边搂着女儿,一边在灰暗的灯光下读书。为了上网参加学习,秦汉专门去西安买了一台二手笔记本电脑,但又总舍不得用,怕把电脑用坏了。而且,家里没有装网线,每次网师上课的时候,他都要背着电脑跑到学校去,等上完课,再背着电脑回家。

人能弘道,道亦弘人——我们赋予新教育以不息的生机,新教育赋予我们以生命的庄严。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干国祥 (黄昏清兵卫)当前离线

白发苇草

UID
17 
帖子
576 
精华
积分
15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7 
最后登录
2010-9-15 

管理员

23# 干国祥发表于 2010-8-14 10:17 | 只看该作者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修炼中,秦汉一次次地拷问着自己的灵魂;正因为一次次地拷问自己的灵魂,秦汉才投入一场又一场更为艰辛的修炼。秦汉用他走过的路,为我们阐释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八个字的真正含义:+ c7 k: H3 x& D5 j( `( p
人能弘道,道亦弘人——我们赋予新教育以不息的生机,新教育赋予我们以生命的庄严。 因本论坛需要资格认证,您若不能通过,想要留言可点击本段文字到教育在线网师论坛或毛虫与蝴蝶论坛注册发言。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干国祥 (黄昏清兵卫)当前离线

白发苇草

UID
17 
帖子
576 
精华
积分
15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7 
最后登录
2010-9-15 

管理员

24# 干国祥发表于 2010-8-14 10:18 | 只看该作者   ~& Q% t0 u& @- a7 N
7 a9 a5 H' I. J' M2 X5 e
8 y8 c' r8 t7 b( y. J- {' R
陈美丽:) M; n8 r3 p/ e: f, i7 I
  在网师中,还有一个传奇般的女子,大家都满含喜爱、尊敬乃至恐惧地称她为“飓风”。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用这样的话来描述她:没人不喜爱:她帮助远方的年轻老师,可以在网上聊一整天,可以把自己的一手教学资料倾囊相授;没人不尊敬:生活中,她在当地教育界早被奉为名师,是该市极少有的第一批获得小中高职称的人;2009年,52岁的她成为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中最年长的学员,而且在这个以严苛著称的网师中成绩突出;当然也有令人恐惧之处:她活力四射,其原因之一是她会武术、喜冬泳——武术也就罢了,姑且算她花拳绣腿的比划;那连续坚持5年的冬泳,可无法滥竽充数啊!这网名叫“大西洋来的飓风”的女子还真的在网师中刮起过一阵飓风:她写的年度阅读史《2009,我心未老》被评为年度十佳阅读史。这份阅读史不但震撼了所有的网师学员,甚至连朱永新老师也被震动了。现在,让飓风自己来给我们讲述她的故事。; F" |. F7 @4 N  l+ g7 d; x3 f: S5 N- I7 ?7 a% E 人能弘道,道亦弘人——我们赋予新教育以不息的生机,新教育赋予我们以生命的庄严。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干国祥 (黄昏清兵卫)当前离线

白发苇草

UID
17 
帖子
576 
精华
积分
15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7 
最后登录
2010-9-15 

管理员

25# 干国祥发表于 2010-8-14 10:21 | 只看该作者

网师学员大西洋来的飓风讲述

1 s9 t. \9 l" p4 S6 D

# r0 C* D& x4 x9 [+ e. a. S" [
' a# r3 M8 b4 d9 e; k# Y( ?1 c' @

【以下由大西洋来的飓风讲述】

在网师2009年度阅读史的最后部分,魏老师写了这样一句话:从现在起,我们就在书写自己2010年的阅读史,到时你会写出怎样的一份阅读史呢?于是我也开始问自己:2009年,自己心未老,那么2010年自己应该怎样度过,怎样用行动写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年度阅读史?

有一天,一大家人在外面吃饭出来,老公、女儿提议在街上逛逛,我却反对说,你们逛吧,我要回家了。他们问我要回家干嘛,我说回去做网师的作业。他们笑了,女儿说:“你这么大年纪了,不要在荣誉面前昏了头,你学那么多来干什么呀,你马上就要退休了!”我说:“越读网师,越觉得自己浅薄,越觉得自己应该多读点。别说退休啊,你们想想,要是我能活80岁,那我55岁退休,就还有25年的时间,这25年的时间要是用来学习,可以学好多东西啊!”女儿说:“看你这样,看来你应该上大学才行啊!”我说:“你们别激我,要是把我的潜能激发出来,我真要去参加高考了,不是有比我还老的人参加高考吗?”引来了老公女儿的一阵奚笑。老公说:“你快乐,我们也快乐!支持你,去上大学!”

我突然明白,我2010年还有梦,我的梦在教室里,我的2010年的阅读史我一定要写我追梦。而我这半年来,真的是在追梦。

记得在寒假时,我用了大量的精力来做《中国哲学简史》的作业,花了整个寒假的绝大部分时间,整理了近3万字的作业笔记。就是交作业的头一个晚上,我想对我的作业再进行一次梳理时,读到了干老师在点评一篇阅读史时说的话:“学习,并不是把外面的知识,搬进自己的头脑。……良好的学习,就是生命不断地开启自己,使得自己能够更好地把握环境,或者在环境中适然。任何一种知识,除非成了个体的经验,并促进比过去更优质的行动,否则它就没有意义,甚至会成为遮蔽生命的死物。”只把知识搬进头脑的作业(准确地说还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点搬进头脑里),上交上去干什么呢?如果时间还来得及,不妨重新写一份儒家思想与自己生命相互编织的作业,否则宁缺毋滥。

有了这样的想法,这学期我把自己的力气花在了教室里,我要在教室里追寻自己的梦。


, v; {% u" S8 L/ m! ^  & l8 A5 H/ |( I: _# }; C% i" |; ~0 P
5 z/ A9 t2 v0 S. s- u

在今年的开学仪式上,我用金子美玲诗歌《这条路》和《花婆婆》的故事,让家长们卷了进来。但仪式过后,特别是开学的热情过后,许多家长沉寂了。要家长在儿童课程这条路上像我一样执着与坚持,还需要引领。怎样引领?其实我也很茫然。就在这时,我们开始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就在第一次预习时,我读到了苏氏的《家庭要有教育学素养》,我灵光一闪,有了,怎样引领家长,就用苏氏的理论来呗,苏氏能引领我,也一定能引领家长。于是,我尝试着用苏氏的理论给他们写信,开始写得是何等的难啊,有时一封信甚至要写上一、两天的时间。我不知道,家长们读我这些信的感受,但我知道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在紧跟我教育的脚步了。【PPT展示(自动播放)给家长的信的部分内容。】

追求理想课堂也是我的一个梦。第一次在自己的理想课堂主题帖上把《古诗两首》的框架和教学反思上传后,就遭到谟祯的质疑。在与谟祯的讨论中,我发现自己的课堂没有理论依据,仅是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的体现。我问自己,你的课堂经得起苏氏的理论来检验吗?你的课堂怎样让自己满意,怎样才能说服像谟祯这一类的老师呢?我发疯似的翻阅《给教师的建议》,我细致地批注《给教师的建议》。我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时,经常无比得意,我没有阅读过苏氏,怎么苏氏的许多做法我也做到了呢!我也从苏氏的理论中,找到了我课堂不足的地方,我就尝试用苏氏的理论去改变我的课堂。记得第一次在课堂上用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时,学生直接找到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有个孩子还公然说:“郭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要拿来问,真是小菜一碟!”。我知道,这还是我提问的问题。从那以后,在语文教学的各方面运用苏氏的理论,现在我已经看到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变化,即使是差生,他们在课堂上也愿意沉浸下来进行思考、勾画、批注;即使是下课,他们还要把我围在教室里继续上课的话题,甚至追到办公室与我讨论。这是我教三十年书来没有过的现象,我为此而自豪。

原来,我们班的日记是自愿写,不写的也就算了。但当学习了苏氏的“自动化书写”理论后,我想训练孩子们的自动化书写的能力,我想要每个孩子都写日记。但我知道,如果强行规定每个都写,虽然能达到要求,但不是他们自觉的行动。我采取了表扬,全班念优秀日记,每周写四篇以上的就加星的办法,都没有让全班写起来。一直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就在这时,马玲老师在贵州石门坎与孩子们一起写绘的经验启发了我,我马上尝试与孩子们共写日记,并在日记中向他们提出挑战。哇,意想不到的效果来了,原来写日记的人写出了好多精彩的日记,原来不写日记的人也开始写日记了。好多家长也加入到共写的行列中来了。现在,虽然还有两三个孩子经常在写日记时偷懒,但我还会想办法让他们主动起来。【PPT展示(自动播放)与学生共写的日记。】

追求儿童课程的完美,追求把孩子们带向卓越,是我最大的梦。为了这个梦,我坚持不断地开展晨诵,开展生日送故事、开展班级共读活动,开展节日活动……我就这样自信地朝前走着。可是在今年4月,我第一次读到了芷眉老师的案例,她的儿童课程的完美让我震撼,也让我深深的自卑。每天都在想怎样把自己班上的儿童课程变成芷眉那样。在4月30日那天的《给教师的建议》的授课上,皮鼓老师又展示了芷眉的精彩案例。读着芷眉的案例,渴望芷眉课程的形式的念头再一次强烈地涌起,让我不能自禁,难以入睡,直到第二天,还折磨得我不能做任何事情。后来读了皮鼓老师的《未选择的路――网师一周观察(10)》,明白了选择的路就要继续走下去!纵然我不能像芷眉那样把花开得如此绚烂,但也要努力地在教室里开出一朵属于自己的小小的花来。魏老师还给我鼓励,告诉我* |8 {8 ~. t" j3 R0 M  f8 h* J9 ?6 |
“努力创造,让存在展开,探索生命的可能性。”
! |2 g& ~6 e+ o; Z5 X后来,又与干老师聊了聊这个问题,干老师简洁的话语更让我充满了自信:

每个生命创造自己,不必因其它花朵而自卑。

这句话,我现在还作为我的QQ签名呈现在我的QQ上,每天读读它,让自己自信地去追梦。

我有梦,现在我的梦在教室里,而且,我正在用我的行动去实现它。


9 _/ D) `8 g' L5 o* ?" a* G# k8 ?( ]PPT显示读写绘图片              3100张晨诵、生日ppt图片      1681张给家长的信17封         约36600字班级记事                约64270字+ Y5 _  q3 }5 J# c/ @9 y) Y4 G

我的2010年网师年度阅读史,就这样写了。热热烈烈地写了六个月,还将更热热烈烈地写后面六个月。2010年这样写了,2011年还将继续这样写。哪怕退休了,我还要把网师的课程读完;退休后,我就到街边,一边卖菜,一边学英语;退休后,等我有了外孙子,我要与现在的班主任一起,为孙子们开办一个班,从婴儿起,就开始新教育……

只要上苍给我一天,我就要像花儿一样为这世界开放一天……


3 B, Q7 s3 [. Z

更多关于大西洋来的飓风的资料(三百六十五里路——桥西年会网师版块人物专帖)>>>>>>>>

人能弘道,道亦弘人——我们赋予新教育以不息的生机,新教育赋予我们以生命的庄严。 因本论坛需要资格认证,您若不能通过,想要留言可点击本段文字到教育在线网师论坛或毛虫与蝴蝶论坛注册发言。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干国祥 (黄昏清兵卫)当前离线

白发苇草

UID
17 
帖子
576 
精华
积分
15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7 
最后登录
2010-9-15 

管理员

26# 干国祥发表于 2010-8-14 10:22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陈美丽:

谢谢郭老师!如果要您用一首诗来形容您与网师的情缘,您会选择哪一首诗?

大西洋来的飓风:

我记不得了。

陈美丽:

您曾在年度阅读史作业中引用过这首诗,打动过许多学员,我们已经替您找出来了。当时,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们都很激动。但我们想,如果能听到您读这首诗,一定更能够有切身感受。您能为我们读一下这首诗吗?

大西洋来的飓风: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 R) |( ^+ F8 o/ W1 Q; W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0 q" C: @# g! E2 V0 K9 f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j+ t$ j5 ]# [2 M3 C
人能弘道,道亦弘人——我们赋予新教育以不息的生机,新教育赋予我们以生命的庄严。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干国祥 (黄昏清兵卫)当前离线

白发苇草

UID
17 
帖子
576 
精华
积分
15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7 
最后登录
2010-9-15 

管理员

27# 干国祥发表于 2010-8-14 10:23 | 只看该作者 人能弘道,道亦弘人——我们赋予新教育以不息的生机,新教育赋予我们以生命的庄严。 因本论坛需要资格认证,您若不能通过,想要留言可点击本段文字到教育在线网师论坛或毛虫与蝴蝶论坛注册发言。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干国祥 (黄昏清兵卫)当前离线

白发苇草

UID
17 
帖子
576 
精华
积分
15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7 
最后登录
2010-9-15 

管理员

28# 干国祥发表于 2010-8-14 10:24 | 只看该作者 人能弘道,道亦弘人——我们赋予新教育以不息的生机,新教育赋予我们以生命的庄严。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干国祥 (黄昏清兵卫)当前离线

白发苇草

UID
17 
帖子
576 
精华
积分
15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7 
最后登录
2010-9-15 

管理员

29# 干国祥发表于 2010-8-14 10:24 | 只看该作者

网师文化陈述


; A) f* D+ `& D

【以下由魏智渊(铁皮鼓)讲述】

这一年,不断地有人问我:网师是个什么东西?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这是很困难的。如果一定要描述,我觉得孔子在“开学典礼”上讲过的三句话,很好地诠释了网师的精神。我愿意借着孔子这三句话,阐发一下,对网师的某些特点进行一个简要的描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v) d* u: M3 S% Z" e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朱永新老师讲过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你是谁,我又是谁?我们过去所经历的,所阅读的东西,形成了现在的我们,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所阅读的东西,将形成未来的我们。一个读《论语》,读唐诗宋词长大的人,与一个读《圣经》,读希腊神话长大的人,其精神气质与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一个读经典名著长大的人,与一个读流行书籍长大的人,其精神气质与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 ?& C9 q# o8 a& C# h- \; ^“学而时习之”,“学”是什么?

“学”就是汇聚,就是往生命中汇聚美好、精致、深邃的东西。而能够担当得美好、精致、深邃这些品格的,往往是经过岁月淘洗过的经典。

朱光潜先生说:

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往自己的生命里汇聚哪些经典?这是网师设计课程首先要考虑的。

网师教材以及核心参考书目,依据以下原则选择和确立的:

它们是否是我们这一文化处境中最为根本的原典书籍?

它们是否是我们这一职业处境中最为根本的经典书籍?

它们是否是最切合当下教育处境(即针对当下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最为根本的重要书籍?

它们是否与新教育实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

如果满足了上述条件,我们就会依据重要程度以及难易程度,吸纳到我们的课程结构中去。


6 f7 R" O3 Q. ]

那么,应该如何学习这些经典?

网师学习经典的方式,一字以蔽之:习!

如果说“学”是汇聚,“习”就是呼吸,就是通过呼吸经典,将经典化入自己的血肉,使经典成为自己的语言。

这里的“习”,有三层含义:

一是反复地切磋琢磨,对经典进行研习,新教育称之为知性阅读,网师学员习惯称之为“啃读”,即将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将经典啃下来。

二是学以致用,使知识成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工具或利器。

三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使生命保持在一种空灵开放的状态。

如果说前面强调的是吸入,这里强调的就是呼出,前面强调的是不断地吸纳新的知识,并通过运用知识增加新的能力,这里强调的,就是不断地清空自己,粉碎见障、固执、自以为是,包括已有的成就,不让自己固化,不让自己成为某种理论或思想的奴隶,也不让自己死于成功。而是通过这样不断地清空与吸纳,使精神生命保持健康的新陈代谢,使生命处于不断地更新与流动之中,处于潜能的不断实现之中。如果说第一层含义强调的是“知”,那么第二层含义则强调的是“行”或者“器”,第三层含义,则强调的是“君子不器”,即君子不固定地成为某种器具,而是让自己保持在一种生生不息的开放的状态。

有一个叫久久静美的学员这样写道:

其实一直到了今天,我才隐约觉得,不细细地读书,是很容易就掉进“陷阱”里的。而这些“陷阱”就是自己多年来在无为无知无畏的状态下疯长的若干自以为是的习惯。也就是说一直在孩子堆里“培养”起来的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一种在懈怠的教学氛围里日渐狂妄的“井底之蛙”的感觉,时时要牵绊着我,使我不能谦卑,不能空杯,不能接受煅烧。

只做到“习”的第一层含义,你可能是一个学问家,不小心还有可能成为书呆子;同时做到了“习”的第二层含义,你可能是一个优秀者,也可能将某种理论当成绝对真理,以此裁定丰富的现象;但只有理解" @9 `& s! z- P% N% B8 t; O" o0 N
“习”的第三种含义,并让三种学习方式彼此交织,相互激发,才能够始终让自己保持在一种开放的状态,最终从优秀走向卓越。

“学而时习之”,就是与经典共呼吸,与知识、真理相共鸣,使生命保持在一种思与诗的状态。这种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不亦说乎”?

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 Z6 o* k* c9 `, A. h8 l2 f
但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我讲的第二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友从远方穿越信息高速公路而来,大家汇聚在一间间虚拟的教室里,这确实是令人高兴的事。

但是,“有朋自远方来”,因何而“乐”?

聚在一起娱乐,当然也无可非议。但是,许多人以学习的名义,终日汇聚在一起,所讨论的话题却远离真理,往往只是为了拉拉关系、自我吹捧,或自以为是地表现一下小聪明,满足一下虚荣心,除了起到心理宣泄的作用之外,进步实在不大。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 s1 e; H6 d2 y& f. c

而我们汇聚在网师里,是因为有共同的愿景:

寻找到教育的真谛;让孩子因遭遇自己而终生受益;为教育教学之事(我们已经选择了它,并准备为它支付生命中最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以及必将消逝的“我”的生命,找到恒久的意义。

所以网师之乐,来自彼此切磋、追求真理中所获得快乐。我们时刻警惕,不让自己陷落于庸俗的人际关系之中,而是“当仁,不让于师”,相互尊重但不相互抚慰、激烈争辩但不彼此攻击。

这种“乐”,也是一种共鸣。道不同不相为谋。共鸣意味着我们是同道者,我们不怕被指责为精英主义,而轻率地向平庸者靠近;我们也不向那些标榜正义的虚无主义者与犬儒主义者妥协。在共同体中,一个人不因为他的职位高低或名气大小而受到尊重,而是因为他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以及对团队的贡献而受到尊重。在共同体中,大家在共同的愿景之下相互编织,让有限的生命因为彼此的启发激励而获得更为深刻的意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一定能被别人接受与理解,甚至可能招来嘲讽。所以我讲的第三句话,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人批评网师精英主义,有人认为网师无法推广,有人说网师的课程太难了,不切合教师实际,有人甚至认为,成立网师本身就是浮躁的表现,凭研究中心三五个人,如何支撑得起一个学院?

对我们来说,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心生愤怒或急于辩解。“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 y9 v: ~# D, W: M

我们遵从两条原则:

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即不要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强加于人。我们既不要因为别人的批评而轻易改变自己,也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道路,而应该尊重不同的探索,尤其是,要尽力去了解和理解不同的观点、道路,从中汲取营养来滋养自身。学员之间也是如此,不能因为别人不理解自己的意思,误解了自己观点,不知道自己的抱负和心意,就心生愤怒。尊重他人的意见,承认世界上存在着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承认这些观点可能比自己的观点更准确。

具备这种自信而开放的姿态,方为君子。

二是“知全守份,承担天命”。

我们虽然在共同体之中,但不应失去个体之尊严,不应忘记个体之使命,或者说天命。来网师学习的人,每个人都肩负着自己的一份职责,不应该忘记自己所为何来。

现在有一种潮流,动辄归咎于体制或他人,认为之所以我不能,是因为我的处境不好,没遇到好局长、好校长、好同事、好家长、好学生,极端的情形,甚至哀伤不幸而生在中国。这就是一种“愠”,对于他人或环境“不知己”的愤怒,并以此作为不作为的原因。这种态度发展到了极致,便形成了许许多多教育上的愤青,乃至于阴冷的虚无主义者。

我想,我们的时代,并不比孔子的时代更糟糕。孔子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里,知道并承担起了自己的天命。曾子也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这并不是对外在处境的不完美视而不见,而是采取一种“知全守份”的态度。即我对于一切公共事务,对于外在的环境,有一种总的态度和倾向,这是“知全”,但是,我守着自己的职责,我在自己的职责之内,积极努力地创造,并让这个社会,因我的努力而变得更美好,这是“守份”。只有己立,方能立人,只有己达,方能达人。而对教师而言,只有努力地将学生带往卓越,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我们的生命才能真正地获得意义。

所以,如果能够积极地承担自己的天命,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或没有获得外在的肯定或奖赏而愤怒,这就是达到了君子的境界。


  X6 {7 O/ y1 I9 f; s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三句话,分别代表了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对人与世界、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理解。

干老师曾经说过一段话,激励过许多学员。今天,在新教育人一年一度的节日里,我愿意再读一遍,与所有的网师学员,所有新教育人,以及所有关注、关心新教育实验的师长朋友们共勉:

人有权利选择庸常的幸福,人没有绝对责任必须像数学家和像哲学家那样思想,像苦行僧那样修行,像宗教徒那样虔诚……但是,如果你内心确实选择了这条道路,那么你就要服从你的灵魂,并让你的灵魂服从头顶的星空,心中的诫律,以及这卓越的标准。

人能弘道,道亦弘人——我们赋予新教育以不息的生机,新教育赋予我们以生命的庄严。 因本论坛需要资格认证,您若不能通过,想要留言可点击本段文字到教育在线网师论坛或毛虫与蝴蝶论坛注册发言。

TOP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干国祥 (黄昏清兵卫)当前离线

白发苇草

UID
17 
帖子
576 
精华
积分
15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7 
最后登录
2010-9-15 

管理员

30# 干国祥发表于 2010-8-14 10:28 | 只看该作者

大地歌吟——芦滩新教育叙事之序曲

7 d9 p# N$ @% M* _/ U$ }* k

汇报人:干国祥

下载 (188.81 KB)
' ^) P2 Q! }- ^/ k9 s5 天前 15:02
3 S* n9 Q9 D  W0 K% s3 `, y9 p6 G/ X' f0 I3 v8 ?/ t

+ k& q$ p+ p4 O& i) ]
$ t8 I) P& T; w

(接续新教育2009年网师叙事)就这样走过一年又一年,身体日益疲惫,灵魂日益丰盈,精神日益坚毅。“人能弘道,道亦弘人。”我们在弘扬、传播新教育之梦的过程中,新教育的理想主义,为践行新教育而必须深入阅读的经典,我们走过的这条道路本身,我们经历过的无数坎坷与争斗,都在扩充着我们,让我们原本卑微的生命,因这份事业而有了生机与意义。

对于一支创造和探索为使命的团队而言,前方并没有既定的道路,我们也无法按某个命令来开拓与探索,于是我们用团队在历史中形成的文化来激励和约束自己:“承诺自己,无论身处何方,不让四季虚度;让每一季,世界看我时,枝头总有花开……”

我们深知,卓越不能一劳永逸。惟有不断地创造,这个团队才配以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生存,享有和成果一致的尊严。就这样,在没有土地的时刻,我们创建了“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到遥远的苗乡石门坎,检验儿童课程的魅力及其科学性。我们努力不让一天虚度,却可以在一个不为世界所知的宁静角落里,用数年乃至数十年光阴,来编织一个没有被谎言污染的教育之梦。

颠沛辗转中,我们明白了新教育研究中心的天命:

它不在舞台上

它不在专著里

它不在电视和报纸里

它不在网路上

它只在一个叫校园、一间间叫教室的地方

于是,在朱老师、卢志文院长和翔宇教育集团的帮助下,我们有了一个叫“芦滩”的地方。

这一片芦苇丛生,白杨林立的地方,就叫芦滩,新教育研究中心从新教育共同体中接受使命,进而书写自己故事的下一篇章的地方。

这篇文章写于我一次到芦滩,时间是2009423日。整整一年零一个季度过去了,在这个以学校文化为主题的桥西年会上,我该代表学校,向大家汇报一下芦滩小学的学校文化了。. ?- Q$ u7 y( j5 D" I( P

然而学校文化不允许画饼充饥;关于芦滩小学,我们只能讲我们能够讲的。到今天为止,我们至少已经回答了一个问题:它为什么叫芦滩?

有人说这算啥问题啊,它叫芦滩不就是因为它是一个芦苇滩嘛。是的,这是实然之名,就像沙漠是一片不长庄稼的沙土,大海是无尽的海水一样。然而文化的意义就在于,我们主动地赋予任何实然之物,以积极的意义,让一张白纸成为永恒的杰作,让几个词语变成一首激奋人心的诗歌,同样的,学校文化,就是哪怕只是一根芦苇,也要赋予其人类的意义与生命的尊严。而对学校文化的审察,其本质就是“正名”——先赋予名字以积极丰富正当的含义(价值应然),再以它为使命、愿景和尺度,匡正一切学校的声音以及行为。

为什么它叫芦滩?因为芦苇,让我们想起一首汉语中最美丽的诗。这首动人的诗,人们已经诵了数千年,每一次吟诵起,那一片早已经在数千前化为灰尘的芦苇,依然一片青葱: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为什么它叫芦滩?因为芦苇在中国文化中,意味着向往、憧憬、追寻、美好以及远方……

新教育倡导宗教自由,但自身却不是宗教,也不传播与宣讲宗教。我们通过晨诵的诗歌,来培养一个生命应该有的对宇宙和大地的敬畏、忠诚。在未来芦滩小学的六年级,孩子们将全篇背诵泰戈尔散文诗《吉檀迦利》103首。它的第一首是这样写的: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

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脆薄的杯,每一天,那神秘的大生命把快乐和悲伤注入这只杯子,许多年过去了,这样的倾注没有一天停止过,而我们的生命之杯依然可以承纳新的生命。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根小小的苇笛,我们不断地用自己的创造,吹出令世界微笑的音乐。此刻,是谁在按抚我这支苇笛的笛管?是谁在向这苇笛中吹入气息,让我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

为什么它叫芦滩?因为苇笛意味着音乐,象征着生命,意味着生命的歌声,意味着生命歌声中的神性……

如果你学得这一切太过诗意,太过东方,那么我们且听听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兼哲学家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

人只不过是一棵苇草,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但是,人是能够思想的苇草。要摧毁他,不必全宇宙都武装起来。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地。然而,即使宇宙毁灭人,人仍然比毁灭他的力量更尊贵。因为他知道自己面临毁灭,以及宇宙优越与自己的事实。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帕斯卡:《思想录》

为什么它叫芦滩?

因为芦苇意味着向往、憧憬、追寻、美好以及远方……

因为苇笛意味着音乐,象征着生命,意味着生命的歌声,意味着生命歌声中的神性……

还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

就这样,这一丛芦苇春天萌芽,秋冬枯萎,它已经等候了千万年,似乎只是在等候着有一群人前来,重新为它命名,把诗歌、音乐、美术、自然科学、道德人格一一赠予给它,让它成为一道教育的风景。

就这样,一根自然生成的芦苇,成了芦滩小学校本课程核心,学校的文化象征,成为每个生命的启迪者。我们将以此为中心,开展关于学校文化课程,直到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成为一根会思想会歌唱的芦苇。

当然,这仅仅只是芦滩小学新教育课程的一小部分,那叫学校文化课程的一小部分。以此为名,我们将在这里开展培育卓越少年所需要一切探索。

你可知道这小花的名字?它叫蓬,因为它的果实随风飘散,所以古人用它来比喻人生的奔波: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曹操《却东西门行》

一朵野花,一根野草,都是大地的生机,前人的歌声,我们的课程。

几树野桑,意味着每年春天有一种叫“天虫”的特殊生命,将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蜕变,什么是飞翔,什么是毛虫、蝴蝶和蛾子。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很久的上百种野花野草,都将成为我们的课程元素。而长长的林荫道下,谁将伴孩子们讨论:一二年级的童话想像,三四年级大自然的奥秘,五六年级天地间的生机与心中的良知……

在那里,人们晨诵、午读、暮省;六年一以贯之的充沛课程,将丰富每一个孩子的生命。

在那里,每一个人将都是终身学习者,科学、哲学、历史、文学中的典藉,都将是人们一个个夜晚因此而汇聚的中心。

在那里,一切生命将去掉任何世俗的光环,重新进入无限的可能性。

在那里,我们将宣告教育确实是神圣的,生命确实是神奇的,而新教育,确实是一个可以在大地上生根的梦。

这是20107月的芦滩小学的,是的,一年零一个季度,学校依然只是一片荒土。

整整一年又一个季度,

芦苇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芦滩像一个沉甸甸的梦,

让守候者在痛楚中守候……

但当我们徘徊在芦滩上时,却意外地发现,在废墟一角,一丛萱草欣然开放,它不会在白白等待中,错过任何一个季节。

那么我们何不学这一丛萱草,让新教育在任何一个废墟边欣然开放?

于是我们决定,下一个月,我们将搬进这个目前还叫“卢滩教学点”的地方,我们不愿意再让梦想再推迟一年萌芽,我们不愿意让新教育的承诺之果,再推迟一年结成。

我们将能够拥有三间教室,一个一年级,一个幼儿班,一个网师办公室。

小到不能再小,各有五六平方米,但这是我们的食堂,我们的浴室。

厕所和操场,在野鸭和蚊子们的池塘边,在麻雀的树荫里……

但决定饭菜品质的,不是你拥有怎样的厨房和灶具,而是谁在烧菜。是烧菜的那个人,心中是不是怀着一份热爱,且拥有高巧的技巧和智慧。

同样,决定教育品质的,不是你拥有怎样的教室和设备,而是谁站在讲台上。是站在讲台上的那个人,心中是不是怀着一份热爱,且拥有高巧的技巧和智慧。

不要嫌教室破旧,稍稍整修一下,它就洁净得一尘不染,窗外,还透着绿杨的生意。

而真正重要的,是这些曾经闪亮的名字,将在这里静静地把自己播在新教育的泥土中……他们将再次和孩子们一道成长,让生命和教育以另一种姿态舒展。

当然,如果心灵可以承受眼前的一切困苦,那只是因为承受者对着未来仍然有着纯真的梦想。他们相信,终有一天,最美好的教育,像这四季不息的草木一样,最终会在这片叫芦滩的土地上茁壮繁茂。

给我们一片土地

给我们一个名字

哪怕它就叫芦滩,哪怕它就只是一片芦滩

我们将以新教育的名义,以文化的方式

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的传说

我们将替这大地

唱出它沉默的歌吟

大地将以我们为喉舌

唱出它的歌声 ——

& l( `2 B' ]' v  X& H0 F8 D

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

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

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

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

在那里,理智的清泉还没有在积习的荒漠之中干涸;

在那里,心灵受良知的指引,走在没有国界的大道,并最终进入那自由的真理之国……


/ `2 w0 E  T& X1 Q

这大地的歌吟啊

这一棵棵静静思想着、热烈爱恋着的苇草啊

人能弘道,道亦弘人——我们赋予新教育以不息的生机,新教育赋予我们以生命的庄严。

0 ?+ @% m9 p7 w" W! i"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