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存折帐号归属地查询:武汉城市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29:07
        大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包括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面积达六万平方公里,是目前武汉的七倍多。形成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全力打造之下的“武汉城市圈”,将形成以大武汉为核心,与周边8个中小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格局。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和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相关内容写入省党代会和省政府工作报告。

  9日,“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研讨会将在东湖之滨举行。

  以前听得多的是经济圈,什么是城市圈?什么是武汉城市圈?为什么要建武汉城市圈?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报告,对此有较全面阐述。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了大都市圈概念,用以概括一些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群现象。这些大城市群往往具有以下特征:区域内城市高度密集,人口规模巨大,城市间具有建立在分工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密切的经济联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最活跃、最重要区域。

  此后,根据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和能级的不同,国内外专家进一步划分了城(都)市群、城(都)市圈、城(都)市带三个不同的级次。

  城市群,指优势区域特别是大城市周围出现的城市密集现象。

  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城市带指由若干城市圈组合集聚而成,并辐射带动周边更多的中小城市发展扩张,在更大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经济一体化的城市延绵带。

  三种形式,大体反映城市聚集的不同水平。

  美国大都市带由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城市圈延绵构成,面积不到全国的1.5%,却集中了全国近20%的人口,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

  我国长三角地区,已经从城市密集发展阶段,进入以各中心城市为核心发展经济一体化的城市圈,进而推动以上海为龙头,形成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城市带的阶段。

  近年,城市圈问题引起国内普遍关注。有专家认为,经济高度整合的城市圈,是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及竞争的主要力量和阵地。有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城市圈的世纪,经济的主要动力将越来越源于城市圈特别是大都市圈。城市圈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决定新的世界经济格局”。

  在这一背景下分析我省、我市情况,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建设武汉城市圈势在必行,机遇在前。

  武汉整体实力和发展能力在内陆城市中始终名列前茅。

  在武汉100公里半径内,集中了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已经形成湖北乃至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

  2002年,这一城市群以全省33%的土地,承载了全省50%以上的人口,提供了全省近60%的GDP、53%的地方财政收入、近60%的投资、61%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湖北产业和经济实力最集中的核心区。

  虽然城市密集,基础较好,但经济发展彼此分割,我省远未形成以武汉为核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格局。

  发展中心专家分析,没有形成的首要表现是,武汉与周边城市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分工合作没有形成,产业低水平重复,如冶金、服装、食品等行业,各市都有,彼此又不配套,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武汉作为龙头服务周边城市、辐射和集聚的功能也没有充分发挥,不少地方,吞吐人流、物流、商流并不通过武汉,而是绕城而过。第三,在招商引资上,城市间存在不良竞争。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展中心的研究报告认为,旧的行政区划下利益分割的局面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我省推进城市圈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有专家认为,较之于长三角、珠三角跨行政区域发展,武汉经济圈共在一个省辖范围内,能够发挥省一级政府协调功能,更大力度解决行政区划造成的利益分割问题。此前,曾有经济界人士展望,武汉城市圈有望成为中国继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之后,中国城市圈的第四极。

  美好蓝图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向省委、省政府提交的研究报告中,对“武汉城市圈”建设蓝图作了如下描述:

  全力打造之下的“武汉城市圈”,将形成以大武汉为核心,与周边8个中小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的城市圈经济一体化格局。

  今后10年,整个武汉城市圈的GDP平均增长速度将力争达到10%以上。

  到2020年,武汉城市圈将有市区人口5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1个(武汉);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1个(黄石)、50~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4个(鄂州、黄冈、仙桃、潜江)、20~5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5个(孝感、咸宁、天门、应城、汉川),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2~3个。

  武汉分别和仙桃、孝感共建工业园

  考虑将东湖和葛店两个开发区合并成一个新区,由武汉和鄂州双方共建,组成一个管委会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统一管理,利益合理划分,共享“中国光谷”与“中国药谷”的品牌资源并适当分工。

  此外,还考虑由武汉和仙桃共建轻纺工业园、由武汉和孝感共建食品工业园、汽配工业园等等。

  恢复汉柜交易,推进圈内金融一体化

  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对武汉市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重组圈内其他地方金融机构,组建汉口发展银行(或银行集团),使其成为辐射武汉城市圈乃至全国的股份制地方商业银行。

  以长江证券公司为基础,整合地方信托投资公司,组建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支持发展为城市圈服务的地方金融产业。

  积极筹建武汉票据交易中心,在武汉、仙桃、孝感三地的银行票据已实现同城清算的基础上,向其他六市扩散。

  有效整合圈内产权交易机构,成立武汉产权交易中心。

  积极争取中央支持,恢复武汉柜台交易,并创造条件向三板市场过渡。

  建设武汉大市场,服务周边产业

  武汉将成为内陆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钢材及制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仪器产品等区域性市场中心,尽可能将圈域内主要产业企业的采购和销售活动吸引到武汉大市场上来,实现武汉市场服务业与周边主要产业的共生共荣。

  鼓励大专院校与周边联合办学

  鼓励武汉市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企业的研发机构与周边地区开展联合办学、科技交流和联合攻关,共建技术创新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组建联合实验室,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鼓励武汉的科研机构建立起面向周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鼓励武汉的科研人员以各种方式为周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武汉轻轨延伸到周边,圈内县级城市二小时直达

  武汉市内轻轨建设将尽可能延伸到周边地区,着力提高运营效率。

  以现有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为支撑,加快区域城市间的高速公路建设,同时加快建设武汉中环外出口公路,形成“三纵(京珠、阿深、随岳)、三横(沪蓉、杭兰、汉十和武汉至六安)、三线(仙洪赤、宁樟、阳逻至浠水)”和其他高等级路组成的骨架路网和干线路网,并实现骨架公路网高速化、干线公路网高等级化,县乡公路等级化、路面黑色化,使武汉城市圈内所有县级城市能够在两小时内直达武汉市区。

  圈内信息一体化:“小灵通”互通、电信共区号、手机不漫游

  以电子政务建设为先导,以企业信息网和农业信息网为重点,积极促进城市圈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

  同时,开发建设人才、教育资源网络,汽车、旅游等产业专用信息网,交通、医疗、治安、社保、社区等公众服务网络。增加投入,加快8市农村通信建设,加强8市本地传输网建设。优化现有干线传输网,建立武汉城市圈统一的电话网增值平台和信息资源平台。

  条件成熟后,圈内实现“小灵通”互通、电信共区号、手机不漫游、电视统一传送。

  打造内陆投资环境最优区域

  积极建设城市圈内统一的信用体系,使其成为内陆投资环境最为优秀的区域之一。

  将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推行政务公示制、承诺制、行政审批现任制和过错追究制。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外资企业网点服务系统。坚决清理和规范企业收费,建立有效的企业经营环境保护机制。加强城市间政府服务职能的相互沟通,特别对一些跨城经营的企业和跨城流动的要素,统一政策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