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可以办卡吗:蝈蝈葫芦的种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5:00:41

蝈蝈葫芦的种类 [复制链接]

星球 星球 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
2008-5-17
最后登录
2011-10-26
在线时间
1576 小时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3970
帖子
3048
精华
42
UID
754
IP卡 狗仔卡

版主

威望
3453 点
金钱
1326578 鸟林币
注册时间
2008-5-17
积分
3970
精华
42
帖子
3048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 发表于 2009-12-31 01:05: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cb{margin-right:0} 说葫芦
鸣虫的畜养和玩赏在中国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唐代就有人畜养鸣虫以供玩赏。我在这里想和朋友们谈谈养虫所用的葫芦。
  畜养鸣虫、斗虫所用的器具统称为虫具。虫具的种类很多,可谓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就其制作材料来说,从金、玉、牙、角,到骨、木、泥、瓷、葫芦,乃至现代化学合成材料,应有尽有。
虫具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人们在长期的玩赏实践中又逐渐认识到,畜养鸣虫以葫芦虫具最佳。它兼有实用与观赏双重价值,需要时就用来养虫,平时则可摆于厅堂供人赏玩。有些范制极为精美的葫芦虫具,本身已成为一种高级艺术品。
一、葫芦虫具的种类
  葫芦作为畜养鸣虫之具,在长期的玩赏过程中,经过历代玩好者和艺人的不断努力,葫芦加工制作方法不断翻新,种类也愈来愈多,使本来属于天然之物的葫芦虫具逐渐发展为一种倍受宠爱的特种工艺品。就制作方法来说,可分为本长、勒脖、范制火绘、砑花等多种;就葫芦的造型来说,更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
1、本长葫芦
2009-12-31 01:05:07 上传 下载附件 (52 KB)

“本长”是北方玩虫者的一名行话,指天然长就,不加人工范束的葫芦虫具,主要相对范制品而言。本长葫芦虽系自然天成,虽造型有限,却有天然之致。这是本长葫芦为人所重的第一个原因。原因之二是本长葫芦中符合畜虫要求者少之又少,极难觅得,俗云“物以稀为贵”,能在千百葫芦中得一上品,自然要受到人们的珍视。
所谓本长难得主要是指亚腰葫芦。其难在两点,一是腰太细,不成比例;二是长得不甚周正。亚腰葫芦的外形特征就是细腰便腹,大大小小有很多种。但无论大者,还是小者,如果作为观赏,则腰与腹的比例愈悬殊愈觉别致。但作为虫具,对亚腰葫芦却有特殊要求,讲究腰粗而腹略小。葫芦的腰部,做成虫具后便成了脖处,既是鸣虫出入的门户,又是传声的关键部位,如过细,则效果不佳;最佳比例为6:5:6,即葫芦的上下腹直径皆为6厘米,腰的直径5厘米,这样才大小适中,比例匀称,既受看又很好的传声效果。然而象罩比例的亚腰葫芦是很少见的。常见的情况是腰太细而腹太大,或腰稍粗而腹更粗,或腰与腹的比例尚好,而上腹却又嫌小,这些都不符合要求。
第二个难点是亚腰葫芦一般很难长得十分周正。所谓周正,是指葫芦不歪斜,饱满充实,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观察,外形曲线都应该是相同的。换言之,葫芦的上腹,腰与下腹的中心点应处在一条直线上。由于葫芦生长期间各部位受光程度不同,往往向阳部分长得较为饱满,而背阴部分生长不足,造成成上下腹的两面鼓出的曲线稍有差别,并形成“歪脖”。这是玩家视为大忌的。有经验者试验葫芦是否周正,除用眼仔细观察,放在手中旋转感验之,尚需将葫芦放在桌面上,如能笔直站立,则大体周正;如倾向一方,则不周正。所以古人说葫芦嫩时就应该“扶令端正”,这是很有道理的。葫芦开花坐果时要把葫芦的蒂柄扶正,令其垂直朝下,并在生长期内经常改变葫芦的朝向,使各部分的受光程度相同,就容易长得周正了。
以本长亚腰葫芦做成虫具,主要利用葫芦的下腹,腰和上腹之少半,下腹为鸣虫的“居室”,腰为鸣声之通道,上腹的一部分形成“喇叭口”,起扩音作用。这后一部分,北方玩虫者称为“翻儿”。“翻儿”愈大,扩音效果愈好。所以要求亚腰葫芦的上腹的大小要与下腹基本相同,或稍大亦可。如上腹过小,即使腰与下腹成比例,“翻儿”也出不来,亦为玩家所不取。也有另外一种情况,有些葫芦的腰与下腹相比显得过细,但与上腹相比却成比例。这时可以从下腹部截口,作葫芦的“喇叭口“,而由上腹作鸣虫的“居室”,做成“倒栽葫芦”(南方称为“倒装”)。如柄处很直,罩“倒栽”与鸡心葫芦很相似;若柄处歪斜,可将此处锯去,再镟一个大小相当的红木底座粘住,造型却也别具一格。其实在本长葫芦虫具中,以“倒栽”为多。原因是亚腰葫芦上腹小,下腹大的特殊外形,决定了腰与上腹的粗细更为接近,较易得到比例合适者。
扁圆葫芦只能用来畜养蝈蝈;亚腰葫芦多用来畜养蟋蟀,油葫芦所用稍大一些,斗蟋蟀所用则是小型的,金钟儿所用是一种粗矮口阔者。除这两种外,其他种类的葫芦均不宜做成本长葫芦虫具。
范制葫芦虫具的造型乃人力而为,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所以种类极多,远远超过本长葫芦。不过就基本形态来说,常见者可总结为以下几种
1). 鸡心葫芦
2009-12-31 01:05:07 上传 下载附件 (80 KB)

顾名思义,其形如鸡心,鼓腹粗脖,下部稍尖。有大小之别,大者腹胫7厘米或稍多,长12厘米;小者腹6厘米,长10厘米。鸡心葫芦出现较早,约在清咸丰年间或之前,是当时最常见的一种。鸡心葫芦内部空间较大,鸣虫居其中有充分的回旋余地,主要用来畜养蝈蝈,出音宏亮动听。
2). 柳叶葫芦
2009-12-31 01:05:07 上传 下载附件 (67 KB)
形如其名,象柳叶,稍细长,下部尖削。其与鸡心葫芦的外形颇相象,只是比鸡心葫芦细长一些,所以脖与腹的比例也稍小于鸡心葫芦。晚清以来的花模制品多为罩葫芦。有粗细长短之别,此种葫芦的用途与发音效果和鸡心葫芦相同。
3). 棒子葫芦
2009-12-31 01:05:07 上传 下载附件 (51 KB)


这也是一种专用作畜养蝈蝈的葫芦,其外形特征细长而不鼓腹,如圆木棒,故名。器身大部分为一直筒,底部浑圆,只有脖处凹入。又分二种。 一种是脖处以下部分上下一般粗,另一种是脖下部处稍粗,下端细,中间部分微鼓,有如玉米棒子之形,这是“棒子”之名的另一个来源。前一种出现较早,晚清某些王府出品的官模中就有这一种,且为花模;后一种出现较晚,多为素模。行家们认为,畜养蝈蝈,以棒子葫芦效果最佳。因其内壁为直筒形,容积较大,容易产生共鸣,发声集中浑厚,低音丰富。棒子葫芦有大小多种,一般粗5厘米,长 15厘米左右;最大者粗竟6--7厘米,长20余厘米,算是葫芦虫具中的“巨人”。
4). 油瓶葫芦
2009-12-31 01:05:07 上传 下载附件 (52 KB)
  罩葫芦也比较大,形如古代的油瓶,其主要特点是脖处细长,与腹部有较大的悬殊。用其畜养蝈蝈,发音低沉,音量也较大,不过此种现在已不多见。
5)、花瓶葫芦
  鸡心、柳叶、棒子、油瓶四种葫芦都是蝈蝈葫芦,共同特征是脖处靠最上端,口撇而短。花瓶葫芦属于蟋蟀虫具,脖在全器的中下部,“喇叭口”很长,约占葫芦体的一半或稍多,由脖处向上缓缓外撇。花瓶葫芦的下部为圆球状或稍扁,这里是蟋蟀的居处;其余全为鸣声的“扩音系统”。花瓶葫芦的外观修长匀称,十分优美。因蟋蟀虫体较小,所以早期的花瓶葫芦多是小型的,高约10厘米,下腹径粗5厘米。近几年范制的花瓶葫芦则有大、中、小多种,最大者高近20厘米,下腹径粗7厘米。因下腹造型的不同,花瓶葫芦中又分为几种。一种下腹浑圆,底部扁平,这是晚清以来的常见形式。第二种下腹扁圆,底部向内凹入,称之为“荸荠扁”,因其下腹象荸荠之故也。第三种下腹较鼓,而底部为一平面,称作“沙酒壶”。第四种下腹呈倒梯形,俗谓之“步步得儿”。这几种葫芦只有腹部不同,上部则完全一样,整体造型很象瓷花瓶,故皆归入一类。
3、勒脖葫芦
勒脖葫芦也是虫具的一种,其特点是只有脖处是范制而成的,腹部则是自然生长而成的,可以说是一种介乎本长与范制之间的半范制葫芦。勒,即勒系,以物套在或绑住葫芦的某一部分,限制这一部分的生长,以符合我们的要求,原理与范制是完全相同的,不过我们已经知道,范制葫芦并不是一件易事,不但需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具有很高的工艺性,难度很大;而勒脖显然简便得多,只要有地方种下几棵葫芦,即可进行。勒脖选用的葫芦也是长葫芦(瓠子),其他品种均不相宜。选种时尤其要注意择形状细长而挺直者,不要用体形粗大弯曲者作种,因为勒脖只能控制脖颈的粗细,腹部无法控制;如下腹长得过于粗大,则与脖处难成比例,便成废品矣。另要注意葫芦花坐果时,一定要及时将花扶正,使花蕊垂直向下,这样长出来的葫芦较周正;否则,即使下腹粗细合度,却歪斜难看,仍不成器。勒脖所用的模具较简单,只是一件木制或陶制的套环,粗细适度,高矮不等。高者套出来的葫芦脖长,矮者套出来的葫芦脖短。套环的内侧呈凸形,将决定葫芦脖颈的曲线。套环的粗细要根据葫芦成熟后的粗细而定,不过一般难掌握,最常见的情况是葫芦脖勒制尚好,惜下腹过于膨大,所以勒脖葫芦的成功率是很氏的,故远比范制葫芦厚实,坚固耐用。
还有一种用绳子勒霄来的葫芦,造型更为别致。其法是趁葫芦幼时,将绳子结成的网子套在葫芦上,长成后葫芦上便出现一个又一个菱形凸起,整器象由很多菱形拼合而成,令人感到很新奇。所见有两种,
一种用扁圆葫芦勒系而成,一种用亚腰葫芦勒系而成。前者可用为虫具畜养蝈蝈,后一种大者可作虫具,极小的可作鼻烟壶。
4、火绘
2009-12-31 01:05:07 上传 下载附件 (89 KB)
火绘俗称“烫花”或“烙花”是一种有很长历史的工艺,最初是在本质器物上烫出种种花纹图案,后来被艺人移植到葫芦上,出现了火绘葫芦。火绘葫芦并不限于虫具,象葫芦鸽哨、观赏葫芦及其他葫芦器均有火绘者。如前所述,火绘葫芦虫具出现于清代,自彼迄今,操此业者不乏其人,创造出不少火绘葫芦,不但质地坚厚,金色灿然,上面的火绘田园人物图更令人惊叹不已。艺人在方寸之地,用极细的火针,精心绘制出山水、田园、人物、茅舍、树木、篱笆,构织出一幅恬淡而宁静的生活图景,笔法细致入微,意境深远,绘技十分高超。一具品质优良的葫芦虫具,再配以意趣高雅的火绘作品,无疑是锦上添花,会大大提高葫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层次。火绘所用的工具甚简单,只火针和香二种。香是以榆面为料特制而成的,粗细如拇指,俗称“鞭杆香”,燃烧后温度很高。火针一般是自制,用钢条磨制成,一端磨出尖头。将鞭杆香点燃后,着火的一端会变得比较柔软,这时将火针插进香内,只露出尖头,作为“笔尖”。为利于插入,火针的另一头亦需磨得稍尖一些。火针被香火灸热,产生很高的温度,即可在葫芦上绘出各种图案。随着香不断燃烧,要不断将火针往里插入一些,只露出1厘米左右的长度。为了适应多种笔法的需要,火针的端部除锥形一种外,尚有刀形和铲形两种。锥形火针适应性较广,凡画面上的曲线部分均可以为之。刀形火针主要用来绘直线,以“刀刃”轻轻放在葫芦上,就会烫出笔直的线条;而以锥形针画则不易画得直,且线条发虚。铲形针前端是个平面,作润笔用,容易画出国画中的皴(cun)染效果。上述乃传统之法。其优点是火针的温度较为均衡,绘出的画面浓淡相宜,恬淡雅致;又因火针较尖,即使很精细的地方也可以表现出来,易产生工笔画的效果。其缺点是香烟缭绕,易熏人眼,影响绘者的视线,甚至被搞得泪流满面,很不舒服。现代火绘者多已抛弃此法,改用电烙铁作画,更为简便,也免去烟熏火燎之苦。电烙铁的瓦数不同,烫出的花纹有浓淡之别。一般应该多备几把,以适应画面的不同需要。买来的电烙铁,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改制,将烙铁头磨成不同的形状。现在有人研制出一种可调温电烙铁,无需换来换去用起来就更方便了。葫芦火绘工艺并不难掌握,只要不断练习,就会有所长进;难的是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的培养。火绘与绘画艺术除了使用的工具不同外,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甚至可以说就是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而任何绘画大家,其作品绝非只表现了他们的高超画技,更说明了他们的深厚艺术修养,没有罩修养,是根本不可能创造出艺术精品来的。
砑花
2009-12-31 01:05:07 上传 下载附件 (34 KB)

砑花技术其原理与阳雕相似,阳雕是剔除花纹周围的部分,以使花纹凸现出来。砑花是用硬物压得凹陷下去,以免破坏葫芦表面的一些硬皮。 砑花所用的工具,据前人的说法是“玛瑙厚刀”。以玛瑙作刀,是取其坚固而光洁,不易损伤葫芦的表皮。然玛瑙不可能制成十分尖细玲珑的刀具,所以它所压制出来的花纹图案必是较为粗大简略者,过于精细的图纹应该用其他刀具才能完成。用一般的平口刃篆刻刀即可进行。刀刃不要过于锋利,刀背要厚一些,较易使上力。先在葫芦上画出所需花纹图案,以刀刃之一尖靠近花纹的外侧,沿边灾刀横行,边用力按压,力量主要用在靠花纹的一侧,另一侧则基本上不需用力,刀过后即出现一条呈斜面的凹沟,靠花纹的一侧较深。花纹的另一侧亦如法炮制,这样花纹就凸现出来。所谓“凸现”,是与其周围被压下去的凹沟相对而言的,其实花纹并没有增高,这一点与范制葫芦上的凸起花纹是完全不同的。砑花的原理虽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非易事,尤其是比较复杂精细的花纹图案,需要十分耐心和细致。另外还发现,在质地较软的葫芦上砑花较易,压下的凹陷较深,花纹凸起非常明显;而质地坚硬的葫芦则效果不明显。这时可采取两个步骤,一是将葫芦放在水中浸泡一二天,或抹上硅油套上塑料袋密封半天使其变得较柔软;二是要辅以刀刻。刀刻时要注意不要挖得太深,只需稍显现出花纹的凸起即可。就目前笔者所见到的几件砑花作品来看,几乎没有一件是纯为压制而不施刀刻的。有的甚至是全为刀刻而成,即将花纹周围部分以刀削薄,以突出花纹。
葫芦虫具以其天然的造型美和独特的质地,远较其他虫具高洁淡雅。所以自清代以来,在各种虫具中,葫芦虫具最为鸣虫爱好者所爱;其价之贵,常令外行人咋舌,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一些葫芦虫具中的精品,是被视为国宝的高级艺术品;而民间亦有不少葫芦,价竟几万元。
(二)葫芦虫具的挑选与保养
(1)挑选
既然葫芦虫具有实用和观赏两重价值,那么挑选葫芦也就应该从这两个角度来考虑。作为一般玩好者来说,应该侧重于前一种作用;对于富有的玩家或爱葫芦成癖者来说,重点考虑后一种作用。
所谓“实用”,就是联系自己所畜养的鸣虫的种类,选择适当的葫芦,以利鸣虫的生长和发音。前面已经介绍,葫芦有很多种类,选型不同,内部构造也有差别,而这些都是与鸣虫的种类相联系的。比如说棒子葫芦是专用畜养蝈蝈的虫具,其粗细长短,是与蝈蝈较大的体形相关的,而且它的长圆形的筒式构造,能够使蝈蝈的鸣声发生强烈的共鸣,使鸣声变得更为优美动听;蝈蝈葫芦的瓢盖及铜胆,也都是根据蝈蝈的鸣声特点而设计配置的。如果用蟋蟀葫芦畜养蝈蝈,就无法充分发挥其鸣声物特点。同样地,用蝈蝈葫芦畜养蟋蟀,便会贻笑大方,甚至难以使蟋蟀正常地生长,葫芦与鸣虫之间的罩联系,并不什么人凭空臆想出来的,它是历代玩虫者实际经验的总结,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必然性。因此,选择葫芦首先要“对路”。
实用的第二个含义是要结实耐用。古人曾提出挑选葫芦虫具的四字原则,曰:“紫、润、坚、厚”。后两个字就是指的结实耐用。一般来说,葫芦愈厚愈结实。挑选时应该用食指探入葫芦熟得愈透愈结实,尚未熟透的葫芦晒干后也许比较厚,但不坚固。检验的方法是,当年采摘的葫芦,色愈黄熟得愈透,色淡甚至发白者就没熟透。另外可以用手指敲一敲葫芦,如发音清脆明亮,似有金属之声,便是熟透结实的葫芦;若发音沉闷,甚至有“扑、扑”之声,便不结实。还可以用直观的方法,若发现葫芦表皮细密,光洁度高,以指甲掐无痕,便是好货;表皮结构松散,暗淡无光,一掐即有凹陷,便为劣品。最后,紧握葫芦,若稍一用力,即有变形,乃到内壁“劈啪”作响,肯定不坚固;反之,即为熟透佳品。
若从审美的角度挑选葫芦,要求就更高了。在首先要实用的前提下,不同种类的葫芦虫具尚有各自的要求,但大略言之,不在乎形与色两端。形即葫芦的造型,要求周正而匀称,给人以美的感觉。不论本长葫芦还是是范制葫芦,各个部位都要端正无偏斜。如从上部看,口很圆;从底部看,腹部的外形也要呈圆形;从侧面看,葫芦两侧的外形曲线要对称;脖要正、底部圆或平,脐眼要处在底部的最中央,匀称主要指葫芦的口、脖、腹三者的粗细要协调,比例要恰如其分。另外口、盖的配置,大小厚薄应与葫芦体相匹配。一般来说,范制葫芦因属人工所至,较易达到这些要求,而本长葫芦能符合这些要求的则极少。
葫芦的皮色极其重要,“四字原则”中的“紫润”就是对此而言的;事实上,葫芦器为人宠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葫芦具有独特的色泽,洋溢着一股清新的自然之气,给人以古朴、凝重的审美感觉。葫芦的本色是黄,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由浅入深,由黄变红,由红变紫。真正达到“紫润”的葫芦,是玩好者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把玩摩娑的结果。所以愈是皮色发紫的葫芦,证明它的历史愈长,愈能给人以古色古香的感觉,价值也愈高。
(2)收藏与保养
葫芦虫具比较娇贵,要注意保养收藏,只要保养得当,不但经久耐用,而且会进一步增加它的审美价值。葫芦的质地松软,但干后却又变得很脆,尤其是使用多年的老葫芦,纤维质老化,极易破碎。因此在使用、存放时都要格外小心。玩虫者为了保护葫芦,喜欢缝制一个葫芦套,将葫芦装入套中。葫芦罩一可保护葫芦表皮不被磕碰,二防葫芦盖脱落。使用葫芦时要轻拿放,不要与硬物、利器相碰,揣入怀中时要注意是否放在了实处,存放时不可置于高处或平滑的地方。平时要将其置于干燥通风之处,夏天多雨季应经常拿出晒晒太阳。当发现葫芦受潮而发霉,要迅速放在太阳下暴晒,擦去葫芦上的霉斑,以核桃油涂抹浸润,再置于干燥处。为保证通风,可将葫芦盖拿下,与葫芦分别存放。
葫芦易为虫蛀。养虫过后应将葫芦内的残留物清理出来,保持内部清洁。根据经验,经过煮沸的葫芦较少生虫,可能是经过灭菌消毒的缘故。葫芦内放入几粒花椒,防虫效果很好;也可畜虫前用浓茶水涮洗,对虫不会有不良影响,大家不妨一试。
葫芦无论使用还是收藏期间,都应该经常把玩摩挲,或以细布擦拭。据有经验者说,手上愈有汗愈好,这样可使汗水浸入皮下,葫芦的色泽会变得更重。以布擦拭前,可先涂一层核桃油或牙膏,浸润一时,然后用力擦之。布不宜太粗,以毛织物最好。如此日积月累,葫芦便会变得愈加光润可爱。
三、装虫
将鸣虫装入虫具,或为鸣虫倒换虫具,都采用适当的方法,方保鸣虫的安全;绝不可徒手擒来,随便塞入其中。各种鸣虫的身体都很娇嫩,稍有不慎,便会损伤其体。要根据鸣虫的习性,结合虫具的特点,选择方法。
用葫芦饲养蟋蟀时,翻转葫芦将蟋蟀罩住,口边留些缝隙,轻轻吹气,虫即爬到葫芦中。蝈蝈以葫芦饲养,但要使它进入黑洞洞的葫芦中,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是新虫。要手执葫芦,口朝下,从蝈蝈上前方将其罩住然后轻轻摇动葫芦。往往罩动作要重复多次,蝈蝈才会向上爬入葫芦。这时应将葫芦提起,看蝈蝈是否进入葫芦的深处,如已进入可将葫芦胆塞入,然后盖上葫芦盖。上盖时还应看一下虫须是否在口处,免得挤断。有时蝈蝈趁葫芦尚未将其罩住的机会,突然窜出,这时要将葫芦迅速向上移开,然后再次慢慢罩住。此事不可性急,最忌用手生擒蝈蝈,硬塞入葫芦中。那样容易弄断蝈蝈后足,即使硬塞进,它也会突然转身逃出。畜养一段时间的蝈蝈,习惯了葫芦内的环境,再使之入内,就不是那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