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ccm 12.02 百度云:艺术传真:历史剧:纪实与虚构的逻辑悖论和两难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10:28

当前,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充斥荧屏,或称演义,或为戏说,或谓纪实,或称正剧,影响都较大;其中,《康熙王朝》、《太平天国》、《天下粮仓》《还珠格格》等是近几年来较有影响的作品。目前,根据历史剧的艺术再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符合程度,它大致可分为三种形态:一种是以忠实历史事实为基础,在不失历史面貌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艺术虚构,这是“历史正剧”的基本特征,以《康熙王朝》、《太平天国》等为代表;一种是借用历史人物、事件和背景,在不失历史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大量艺术虚构,则是“历史演义剧”的重要特点,《天下粮仓》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第三种则是所谓“戏说”剧,则完全排除了历史真实框架,随心所欲地编造故事,与“历史真实”相距甚远,以《还珠格格》为代表。可以说,正是由于历史剧在诸多方面的特殊性,围绕着历史剧创作展开的一系列争论,始终是圈内圈外众说纷纭成为一个焦点的话题。

首先,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之间关系的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中心。有人认为: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看似水火不容,其实可以妥为调理,一方面,历史剧大都涉及到历史对事实事件和场景的描述,历史剧的艺术再现必须服从历史事实真实性的制约;在另一方面,历史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它并不是历史纪实片,因而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艺术虚构。不幸的是,由于市场魔力的左右与观众水平的差距,近几年来某些历史电视剧的创作走上了一条歧途,尤其是胡编乱造的历史“戏说剧”大行其道,给我国影视历史剧的创作带来了令人叹息的损失和不良的影响。其次,如何理解历史真实与历史本质的问题,是人们关注的另一个中心。有人认为:历史剧追求历史真实,既包括可以对号入座的事实,也包括符合历史面貌的艺术虚构。这种真实不应当是表象性的,而应当是本质性的,体现出历史规律性的。只有和谐地处理好历史真实与历史本质的辩证关系,历史剧才有真正成功的可能。因此,历史剧中的史实无论是“实有其事”还是合理虚构,都不能违背历史的本质,只有符合历史本质的,才是真正真实的;否则,即便你编得如何“真实感人”,也都是歪曲历史之作。

从理论角度上讲,在历史剧的创作中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叙述方式,即历史叙述与虚构叙述的对立与统一。历史叙述以真实性为标志,所谓真实性是指其叙述对象客观地存在于某个特定的物理时空中,历史叙述的指意过程与其叙述对象的客观存在,具有某种经验感觉的相似性,无论历史事实离我们有多么遥远,我们总能借助于这种相似性,在历史叙述中找到历史事实发生、发展的踪迹;因此,当人们要求真实的记录和解释社会现象时,就不可避免地将这种叙述权授予现在的历史学家,历史学家也由此而被树立为合法的文化权威;当然,在其社会作用上,历史叙述除了增长客观知识外,还具有道德说教和历史垂训的功能。虚构叙述则是以审美性为标志的,其叙述对象通常是一种虚拟的存在,其所叙述的故事内容大都是经过审美变形之后属于艺术创作中的社会现实;人们在阅读和接受这种审美化的社会现实的时候,一般不会把虚构叙述的故事内容与历史的客观真实性联系起来;失去了客观真实性的虚构叙述并不借助一种理性认知的效果——而是一种审美化的情感轰动——来实现其信息传播的意图,因此,艺术家没有历史学家所特有的那种被合法化的文化权威,艺术虚构的力量并不来自于其叙述和解释社会现实的真实性,而是来自于这种叙述和解释与人们心理结构的相互契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艺术创作的效果。

显然,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艺术虚构是历史剧创作的基本特征,这一点应当是毫无疑义的。其特殊性在于,历史剧创作往往借助历史叙述的真实性力量,来实现其艺术虚构所无法达到的传播效果。用通俗的话来描述的话,就好比是一个无良的商人表面上挂起羊头为招牌,暗地里兜售的却是狗肉之类上不了席面的玩意,从而误导消费者并使之上当受骗。也许,这正是当今人们对历史剧创作非议不断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历史剧创作往往以真实的事件与人物、真实的地点与时间为叙述对象,但是,由于它以艺术虚构为基本特征,因而造成了对传统历史叙述的恣意篡改和歪曲,并对其合法化的文化权威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以《天下粮仓》一剧为例,该剧开篇几集以钦差大臣刘统勋在浙江斩杀粥厂官员沈石、平冤狱卢焯出任浙江巡抚等事件为线揭开“粮仓”黑幕,其情节可以说是完全“虚构”的,但刘统勋、卢焯都是历史上曾经真实存在的人物。据清史稿的列传记载,刘统勋于乾隆元年,奉乾隆之命以内阁学士身份随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二年授刑部侍郎留浙江,三年归朝,根本无“钦差大臣”之历;而卢焯在雍正朝授武邑知县,十年授按察史,雍正十二年擢福建巡抚,绝无入狱之灾,倒是在乾隆三年调任浙江巡抚后,于六年被弹劾而遭解任、夺官刑讯,七年被拟绞,八年以完赃减等戌军台,而后又于十六年乾隆南巡阅海塘,“念焯劳而召还,授职”,二十二年再次被责“负皇恩而夺官”戌巴里坤,二十六年召还,三十二年卒。可见,如果对照史书所记载的事实,《天下粮仓》剧中刘统勋和卢焯的形象及其生平事迹与传统的历史叙述相距甚远。

由此可见,在历史电视剧的创作中,历史纪实与艺术虚构的矛盾,是历史剧创作无法回避的逻辑悖论和两难困境,历史剧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艺术样式,既需要有足够的叙述真实性为基础,同时又需要有丰富多彩的美学效果为保障。但是,以追求叙述真实性为目标的历史纪实,在美学效果上往往是枯燥无味的,达不到艺术家创作的艺术效果;在美学效果上丰富多彩的虚构叙述,虽然达到艺术家创作的艺术效果,却往往不具有足够的叙述真实性。当代大众媒介传播是一种主体间的双向交流活动,也许我们在强调创作主体能动性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接受主体的清醒意识和成熟心态,使之能秉承一种理性自觉的视角,正确地区分历史叙述与虚构叙述的界限。当然,就历史剧自身的发展而言,创作者应当在充分研究史料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尊重历史规律,把握历史本质,合理地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辩证关系,将历史纪实与艺术虚构和谐地协调起来,不因尊重历史而拘泥于细枝末节,不为艺术虚构而违背历史真实,努力塑造一系列富有历史感与真实感的历史人物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反映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风貌,在历史电视剧创作中使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真正达到历史与逻辑、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作者单位:北京北广传媒移动电视公司)

  发布日期: 2005-08-09 发布日期: 200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