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游戏直播:大蓟治病验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7:15:27

大蓟治病验方

大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功能凉血止血,散瘀消肿。近几年来,笔者经临床实践,用治疗下列疾病有疗效。

肺热咳血:大蓟50克。黄芩15克,桔梗、白及各10克,水煎,每日一剂,蜂蜜送服。

漆疮:鲜大蓟适量,洗净,捣烂,用麻子油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每日两次,连用5天。

副鼻窦炎:鲜大蓟根50克,鸡蛋两个。同煮,吃蛋喝汤,连用10天。

带状疱疹:大蓟、小蓟、鲜牛奶各适量。将大、小蓟放在鲜牛奶中泡软后,捣烂,外敷患处,每日一剂。

鼻衄、鲜大蓟、小蓟适量,捣烂取汁,每服20毫升,每日两次,连用7天。

白带不止:大蓟15克,艾叶10克,白鸡冠花6克,炒黄柏12克。水煎,每日一剂,黄酒冲服。

肠痈:大蓟50克、地榆、牛膝、金银花各15克。将上药研末混均,水泛为丸,每次6克,每日两次。

肺痈:大蓟、鱼腥草各30克。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

臁疮:大蓟炭、甘草炭各50克,研末混均,香油调敷患处。每日一次。

疖痈:鲜大蓟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两次。连用7天。

烫伤:大蓟根、地榆各20克,冰片5克,将上药研末混均,调成糊状,敷患处,每日2~-3次。


本文来自:中医五绝网(http://www.wujue.com),详细请参考:http://www.wujue.com/zyzy/zylc/yanfang/201111/47271.html
 大蓟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别名】马蓟、虎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脚刺、野红花、茨芥、牛触嘴、鼓椎、鸡姆刺、恶鸡婆、大牛喳口、山萝卜、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牛口刺、老虎脷、刺萝卜、驴扎嘴、马刺刺、刺秸子、马刺草、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刷把头、土红花、野刺菜、牛不嗅、猪妈菜、牛刺竻菜、竻菜、鸟不扑

采收和储藏:栽种第3年,秋季挖掘根部,除去泥土、残茎,洗净,晒干。夏、秋季盛花时割取地上部分,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大蓟 多年生草本。块根纹锤状或萝卜状,直径达7mm。茎直立,高30-80cm,茎枝有条棱,被长毛。基产叶有柄,叶片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20cm,宽2.5-8cm,羽状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6-12对,中部侧裂片较大,向上及向下的侧裂片渐小,边缘齿状,齿端具刺;自基部向上的叶渐小,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但无柄,基部扩大半抱茎;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两面沿脉有疏毛。头状花序睦立,单一或数个生于枝端集成圆锥状;总苞钟状,直径3cm;;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卵状三角形至长三角形,先端有短刺,内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呈软针刺状;花两性,全部为管状花,花冠紫色或紫红色,长1.5-2cm,5裂,裂片较下面膨大部分短;雄蕊5,花药先端有附片,基部有尾。瘦果长椭圆形,稍扁,苌约4mm;冠毛羽状,暗灰色,稍短于花冠。花期5-8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 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分株、根芽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种子繁殖:春播3-4月;秋播9月,以秋播为好。7-8月种子成熟后,割下头状花序,晒干,脱粒,扭净,备用。穴播:按行株距30cm×30cm开穴,穴深3-5cm,种子用草木灰拦匀后播入穴内,覆土。分株繁殖:3-4月挖掘母株,分成小丛,每穴1丛,覆土压实,浇水。根芽繁殖:利用带芽的根进行栽种。

田间管理 生长期进行中耕除草2-3次,结合追施人畜粪肥,倒苗后要增施堆肥、厩肥等。

【性状】性状鉴别 大蓟草:茎圆柱形,直径0.5-1.5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纵棱,被灰白色毛;质松脆,断面黄白色,髓部白色,常中空。叶急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桂冠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有白色毛。头状花序顶生,圆球形或椭圆形,总苞枯黄色,苞片披针形,4-6层,冠毛羽状,黄白色。气微,味淡。

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磊蓟根:根长纺锤形,常簇生而扭曲,长5-15cm,直径约1cm,表面暗褐色,有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粗糙,皮部薄,棕褐色,有细小裂隙,木部类白色。气特异,味微苦涩。

以条粗、芦关短者为佳。

【炮制】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大蓟炭:取净大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本草通玄》:酒洗或童便拌,微炒。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行瘀消肿。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外伤出血;疮疡肿痛;瘰疬;湿疹;肝炎;肾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衍。用于止血宜炒炭用。

【注意】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1.《品汇精要》:忌犯铁器。2.《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食之证。

【各家论述】 1.《唐本草》:根,疗痈肿。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痈肿也。

2.《本草经疏》:大蓟根,陶云有毒,误也。女子赤白沃,血热所致也,胎因热则不安,血热妄行,溢出上窍则吐衄。大蓟根最能凉血,血热解,则诸证自愈矣。其性凉而能行,行而带补,补血凉血,则荣气和,荣气和故令肥健也。

3.《本草述》:大、小蓟类以为血药,固然。第如桃仁、红花,皆言其行血破滞,而此味则曰止吐血、鼻衄,并女子崩中血下,似乎功在止血也。夫小蓟退热固以止血,而大蓟下气更是止血妙理,盖气之不下者,多由于阴之不降,以致阳亢而不下也,气下则血归经矣,此非气为血先之义欤。夫凉血者多滞,而此乃能行之,又不以降火为行,是从下气以为行也。即小蓟根,在《食疗本草》亦谓其养气,但力劣于大蓟耳。以故行血者无补,而此乃能保之,特大蓟健养之力胜于保血者耳,是所谓不就血以为止者也。

4.《本草求真》:大、小蓟,虽书载属甘温,可以养精保血,然究其精之养,血之保,则又赖于血荣一身,周流无滞。若使血瘀不消,而致见有吐衄唾咯崩漏之证,与血积不行,而致见有痈疼肿痛之病,则精血先?不治,安有保养之说乎。用此气味温和,温不致燥,行不过散,瘀滞得温则消,瘀块得行斯活。恶露既净,自有生新之能,痈肿潜消,自有固益之妙,保养之说,义由此起,岂真具有补益之力哉。

5.《本草正义》:二蓟主治,皆以下行导瘀为主,《别录》以大蓟根止吐血鼻衄者,正以下行为顺,而上行之吐衄可止。又谓安胎,则破瘀导滞之性适得其反,恐不可从。甄权谓主下血,亦殊未允。

6.其他:《别录》:根,主养精保血。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药性论》:根,止崩中血下。《日华子本草》:叶,治肠痈,腹藏瘀血,血运扑损,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恶疮疥癣,盐研窨敷。《滇南本草》: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治小儿尿血,妇人红崩下血,生补诸经之血,消疮毒,散瘰疬结核,疮痈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脓。《玉揪药解》:治金疮。《医林纂要》:坚肾水,去血热,泄逆气。治肠风,肠痈。《福建民间草药》:凉血止血,消炎退肿。治肺热咳血,热结血淋,疔疖疮疡,漆疮,汤火烫伤。

【摘录】《中华本草》(中医世家)

各种食物的神奇功效
木瓜有“万寿果”之称                 荞麦有“消炎粮食”之称

海带有“长寿菜”之称                 苋菜有“补血佳蔬”之称

苦瓜有“植物胰岛素”之称          土豆有“地下人参”之称

苹果有“明目果”之称                 银耳有“菌中之冠”之称

松子有“长寿果”之称                 柿子有“果中圣品”之称 

黑米有“补血米”之称                 紫菜有“营养宝库”之称

核桃有“万岁子”之称                 大白菜有“菜中之王”之称

小米有“代参汤” 之称                黑木耳有“素中之荤”之称

胡萝卜有“小人参”之称               桃子有“天下第一果”之称

黄花菜有“健脑菜”之称               猕猴桃有“维C之王”之称

小米有“键脑主食”之称               洋葱有“天然防腐剂”之称

香菇有“干菜之王”之称               鹌鹑蛋有“宫廷食品”之称

兔肉有“荤中之素”之称               苹果有“大夫第一药”之称

泥鳅有“水中人参”之称               地瓜有“世界第一蔬”之称

香蕉有“智慧之果”之称               桑椹有“最佳保健果品”之称

山楂有“长寿之果”之称               马齿菜有“天然抗生素”之称

猪蹄有“美容食品”之称               大枣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

西瓜有“瓜中之王”之称               栗子有“肾之果”“干果之王”之称

薏米有“疮疣之敌”之称               花生有“植物肉”“素中之荤”之称

鹌鹑有“动物人参”之称               黄豆有“植物肉”“素中之荤”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