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钰全套原图:农村英语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4:13:45
    

农村英语“学困生”转化之管见

 

 

 

姓名  吕琼莉       

 

职务  中学英语教师   

 

职称  中一       

 

电话15243903190 

 

 

 

 

 

 

农村英语“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蔡桥中学教师   吕琼莉

要想提高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整体素质,笔者认为: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什么是“学困生”呢?就是那些学习上困难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农村形成学困生的原因大体上有一下几种因素:

一、   家庭因素

在边远的农村山区,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大多数家庭靠

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像我所教的班级就有80%的家庭父母双亲均外出打工,其子女离开父母随其他亲人一起说话,其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子女经常处于长辈的溺爱中成长或他人的指责下生活,所以表现出任性、 放肆、 懒惰、 散漫等缺点,在校虽然有的头脑灵活、反应能力强,但是组织纪律差、思想复杂易学坏、学习没耐心、作业不认真、成绩不稳定波浪大.少部分的家长虽然在家,但也只顾忙于自己的工作或生活,根本不过问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教育子女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认为“抚养靠父母,教育靠学校”甚至,有的家长给于溺爱,迁就孩子。使孩子在就家总共成为小皇帝;在学校便称王称霸;无心学习,这也是成为“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二、社会因素

   由于中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再加上当代学生处在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手段日益发达、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中,接受着广泛的社会信息。社会上的不良因素,必然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严重威胁。首先,网吧的不不断兴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网络中的黄色信息、升级游戏,不断侵蚀真中学生的灵魂;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其次, 一些家长以金钱奖励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手段,给学生的零用钱也多了。有的学生手头有了钱就讲究吃穿,追求享受。出钱请人做作业、做值日、背书包、拿衣服等.更有至者,出钱打架,再次,社会利益分配和价值观念的扭曲现象带来了新的 读书无用论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在新的教育体制下,国家对高等教育实行“不包分配,自主选择”的政策,使一些家长和学生固有的“读书出人头地,读书洗脚上田”的观念受到冲击,再加上社会主义经济转期中出现的“少读书或不读书也能挣大钱”的现象,令部分学生对读书失去积极性,家长对其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不予过问,导致这部分学生成为差生。

三、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在观点上的偏驳或方法上的不当也是导致学生的主要因素。七年级的学生刚入校,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是新名词、新事物。心中充满着神秘色彩,因而,学习兴趣也十分的浓厚。然而,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要求的提高,知识难度的增大,他们开始有点力不从心。这时,部分老师并没有加以重视,不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当他们出错时,只是指责他们,甚至讽刺挖苦,冷落他们,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育方法不适当;有的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不了解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后进生的“ 反复”过程;对学生教育缺乏耐心, 恒心等。 导致了个别学生破罐破摔,对学习失去兴趣。

其实“学困生”中的大多数还是想把或成绩搞好的。但因学生基础太差,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冷眼,致使他们对学习去信心,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引导、鼓励。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多些关爱,多点赏视

   教育家丁有宽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教师就能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情是以爱为基础,因而,我们应用爱来感化后进生,以爱贯穿始终;理就是以理服人,用道理来说服后进生;行就是做学生的表率,动用榜样的力量。“学困生”像受伤的幼苗,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护理。教师不能因为他们的缺点而疏远他们、轻视他们、厌弃他们。而更应热情地接近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鼓励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从思想、学习、生活等全方位真心实意的关心他们,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苦,消除心理障碍,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事事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爱。以自己的感情打动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诚心与善意。消除对立情绪,就必然接受教师的教导,从而表现出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决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长时期的歧视和打击使“学困生”冰上加霜,见不得人,抬不起头。因此教师在帮助教育“困学生”时,方法一定要慎之又慎。我们应用赏视的目光看待“学困生”;用鼓励的语言教育“学困生”;要像大教育家孔子那样“所教无类,因材施教。”多一些安慰,少些责备。使“学困生”在同学中站稳脚昂起头走路,这样“学困生”的转化是可以有望的。

二、捕捉“亮点”激发上进热情

   善于发现是教师的职业习惯,捕捉住发现的东西更是教师的一种责任。教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多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敏锐的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引导他们认识自我价值,体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表现自己某些方面才能的机会,让他们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满足他们“学习不行,希望在其他方面加以补偿”的互补心理。激发他们不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促成他们迈向成功第一步。

三、发挥群体作用,动用榜样力量

    多数的“学困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常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毛病,学习忽冷忽热,自控能力太差。对此,教师在多鼓励,多指点的同时,还要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让“学困生”坐后面的方法是欠妥的,应该改进,最有效的方法是按“好---中---差”的结构排座位,结成一帮一的互动小组,使他们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同时也避免“学困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为了让优秀生愿意帮学困生,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排好座位的同时,还要做好优秀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在耐心辅导学困生解决学习上的凝难问题,督促学困生认真听课的同时,也使自身所学知识进一步熟练和提高,另外,帮助别人也是一种美德。

四、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教师应巧妙地分配练习任务,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课堂上多给“学困生”解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作业批改上也应多使鼓励性和肯定性评语;不能要求太严,以免拔苗助长。这样使“学困生”不断产生成就感,从而促使他们产生进步的心理。

在平时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教师切不可以学习成绩的高低,定优劣、下指标,一定要考虑量力而行。给他们量体裁衣,要运用进步奖、鼓励奖、月冠军等方式,给他们发奖状,奖品。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还应该多运用激励性的评语,使他们焕发青春的活力。对学生的评语,我们应该更细致些,内容更全面些。如:表扬进步,矫正不足,改进建议,学法指导等。教师认认真真、真诚的评价,也是一种关爱、一种力量。它如春雨、如琼浆,定会滋润他们的心田,从而激起他们努力向上的勇气,使他们焕发出青春的魅力。

当然,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我认为教师只有爱学生,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才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材。

                               2011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