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卡卡西为什么杀琳:神奇的催眠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0:28:28

催眠术(hypnotism,原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是运用暗示等手段让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能够产生神奇效应的一种法术。科学家已对这一现象研究了150多年,但到底也没能弄清楚其真谛。有的理论家认为,催眠术打开了通向潜意识的大门,有的倾向于认为,恍惚是非睡非醒的心理边缘状态,有的干脆称之为伪科学。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处在催眠状态下最容易接受暗示,可以让他做出一些乃至最为暴戾的举动,因为那个时候,大脑、甚至身子开始身不由己。催眠术究竟是真是假,一些研究知觉边缘状态的专家通过类似的试验解开了其中一些不为人知的谜团。
催眠术 - 基本信息
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等的差异而不同。催眠时暗示所产生的效应可延续到催眠后的觉醒活动中。以一定程序的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称为催眠术。
采用特殊的的行为技术并结合言语暗示,使正常的人进入一种暂时的,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也可由药物诱发,分为自我催眠与他人催眠,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师的影响和暗示下引起,可以使病人唤起被压抑和遗忘的事情,说出病历病情,内心冲突和紧张。催眠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既催眠疗法)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
在中国,可以说“催眠”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在《内经》中也有提及。古代的“祝由术”,宗教中的一些仪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只不过当时多是用来行骗的,或是一种迷信活动。在欧美,很早就有人倾力研究催眠。记录较早的是18世纪在巴黎有一位喜欢心理治疗的奥地利医生名叫麦斯麦尔 (FranzAntonMesmer)的“催眠”,他能够通过一套复杂的方法,应用“动物磁力”治疗病人,其中包括能使病人躺在手臂上面。并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来解释催眠机理,按现代理解那就是一种暗示力。据传法国政府准备出很多钱购买他的治疗方法,但他都不肯,这可能是由于他自己也不清楚。后来,一位苏格兰医生布雷德(James‘Braid)对该现象发生了兴趣,能够给手术病人引起麻醉,于19世纪提出“催眠”一词,并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使得催眠术有了广泛的传播,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后来,在前苏联生物科学家巴浦洛夫带领一班人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下,催眠有了长足的发展,催眠真正成为一门有理有用的应用科学。现在,在很多国家有名望的大学、医院里,都设有催眠研究室,并积极开展着把催眠应用于医学、教学、产业等领域的可行性研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努力探讨催眠术的奥秘, 使其不断科学化,系统化,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 重视。心理学家发现催眠术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 它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而最主要的,它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技术,能使许多疑难怪症康复如初,使焦虑忧郁的情绪瞬间即逝,从而体验到人生的温馨与乐趣。数千年的实践证明,催眠术在心理治疗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遗憾的是,由于催眠术长期以来为宗教神职人员所掌握,又为一些江湖术士所利用,使它的声誉受损,遭到非议。特别是在中国,由于政治上的种种原因,催眠术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承认。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和提高,催眠术作为心理治疗技术,近几年也引起了中国心理学界和医学界的重视,同时也受到各界的关注,对它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应用越来越广泛,催眠术获得了新生。
催眠术 - 研究基础


催眠术-漩涡催眠诱导与受暗示性:
催眠诱导(hypnoticinduction)是以产生高度受暗示性(suggestibility)为特征的一个系统程序。它会引起人们被动的放松,反应性降低,注意范围变得狭窄和幻觉增强。诱导催眠的技术有多种,通常是催眠者不断反复地用轻声告诉被试他感到了疲倦、发困和朦胧欲睡,并且清楚地描述应该发生的身体感觉,如你的两臂在下坠,脚在发热,眼皮变得沉重,抬不起来了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被试就逐渐地接受影响进入了催眠状态。
大量研究结果指出人们对催眠的受暗示性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有1/10的人对催眠诱导根本没有反应,在另—一极端最容易接受催眠的人也只有1/10。每个人对催眠的反应性是一种稳定的可测量的特质,可以通过各种特定的量表进行测查,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希尔加德(ErnestHilgard,1965)的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Stanfordhyp— noticsu~eptibilitvscale,SHSS)被公认最为有效c至于受暗示性的实质,过去人们曾认为那属于一种人格特质,与易受吸引和表象清晰有关,但研究表明二者的相关很低。再考虑其他方面,发现对催眠的受暗示性与一个人的态度和期望密切联系,凡对催眠持积极态度,相信催眠的可能性,同时又对该催眠者表示信赖时,他就容易很好地配合接受,暗示并取得成功。这也与中国在宗教信仰上常用的一句谚语“心诚则灵”正相符合。
对比比较:在催眠中,还有不少即使在学理上也是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例如感觉超敏现象(催眠师如果暗示被催眠者正有一块烧烫的金属放在他的身上,那么被催眠者的皮肤上就会真的出现烫伤的痕迹)、行动和知觉的分裂、记忆的恢复和催眠后遗忘症等催眠状态中常规出现的现象。这也就是催眠术为什么富有刺激性与挑战性的地方,也是迄今为止仍难以被学术界完全接受的原因之一。
乍一看催眠给人以神秘、魔术般的印象,这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认真研究一下催眠就会知道,催眠不是像魔术、占卜那样虚幻的东西,也不仅仅是催眠、被催眠这一单纯的过程,实际上,它有着非常严密、完整的理论,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大有作为的科学。
一般催眠是催眠师利用催眠术与被催眠者的潜意识进行沟通。藉由直接暗示与间接暗示,引发被催眠者的原有但不被觉知的潜能。如果本身没有的潜能则可透过暗示的方式联想模彷出来。譬如设定一个情境,让被催眠者进入,利用情境的情况设定,由催眠者体验。当情境设定是愉快的,被催眠者可将原本的悲伤情绪做转换或释放。这些情绪的转换可以引发被催眠者本身的情绪愈合能力,进而达到催眠师预设的效果。当被催眠者带者转换的情绪回到现实情况时,遇到类似悲伤的事件时,原有的悲伤情绪将会减低,进而演变成习惯。但是,催眠是有时间效力的。因为这是新加上的情绪习惯,必须常常配合自我催眠的练习,才可能将新加上的行为情绪习惯定型,成为自己真正的习惯。
超意识催眠沟通是结合催眠、深层沟通、NLP为技术基础,融合心理学超心理学宇宙实像,灵学,行为分析为沟通理念,藉由个桉本身困扰已久的事件、情绪、心理、生理反应为探讨的媒介,由催眠沟通师引导个桉自己道出过程,并由催眠沟通师引导个桉深入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想要表达的意念。引领个桉通盘的了解事件始末,藉由语法的不同,让个桉自己体会在同一个事件上,深层的自我所表达的多种意念及情绪反应。超意识催眠沟通是让个桉去了解原本旧有行为习惯的形成原由,并从更超然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为了什么目的,又要如何改善,让个桉心甘情愿的用自己提出的新习惯去取代旧有的行为,并愿意持续将新的习惯转成正向的行为。即为由当事者内心去解脱自己原有的束缚。催眠术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技术。长期 以来,在人们心中它一直带有神秘的色彩。
催眠术 - 历史发展

催眠术的应用要科学地认识催眠术这种古老的技术,有必要了解它的发展史。催眠状态很早就在人类生活中出现了,但长期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被宗教所利用,虽在民间传播,但没有系统的文字记载,仅见于一些神学或原始艺术之中;从点滴的文字记载中考证,催眠术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如我国古代武林中的"定身术",用双眼凝视对方,口中念念有词,手指划动可使对方身不由己地呆滞直立一处,这与目前的暗示催眠术所呈现的催眠状态,有许多相似之处。
为了对催眠术有一科学的正确的认识和系统的了解,有必要阐述其历史演变过程。催眠术由神学理论发展到科学的心理生理学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神学时期:15世纪以前漫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是用"神"或"魔"来解释。催眠术为神职人员所应用,作为一种“法术”或“法道”来呼神祛魔。如古罗马僧侣每当祭日之时,在神前进行自我催眠,呈现失神状态--催眠状态,为教徒问卜消灾。有的寺庙中为虔诚的教徒进行类似集体催眠的祈祷,让他们凝视,9己的肚脐,不久就会双眼闭上,呈现催眠状态,见到神灵,甚至听到神的旨意,以此来解脱忧虑和烦恼。在2世纪,希腊神庙的僧侣挖一个洞,里面升腾着硫磺蒸汽,施术的僧侣经过数日禁食,体虚之际缓缓走进洞窟,吸着蒸汽,不久即呈现神志恍惚样的催眠状态,为人占卜预言。在有的神庙里,神职人员用凝视古镜之法渐入催眠状态,为教徒问卜。
在《新约全书》中也有类似催眠现象的记载:如果丈夫认为妻子有外遇,不贞,就将妻子送到祭司那里。祭司使那妇女站在耶和华面前,蓬头散发,祭司拿着诅咒的苦水,说:“如你与他人行淫,愿耶和华叫你的大腿消瘦,肚子发胀”。用暗示言语来观察其生理变化,以鉴别该妇女有无不规行为。如若该妇女感到肢瘦腹胀说明有不规。
眼目闭住的人能看见全能者的奇象"实际上是催眠暗示后可以出现各种幻觉,甚至有鬼神附体之类的幻觉体验。如一位佛学院的小和尚,在佛前静坐念经,久之呈现飘飘欲仙的催眠状态,看到了神的降临。众僧认为这是虔诚者才能体验到的境界,实质上这种现象是通过自我催眠而呈现的一种催眠状态,是一种暗示性的视勾觉,而非真有神的降临。
总之,古代对这种催眠现象的描述,都用神魔来解释。当时催眠术这一专用名词还未出现,但使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催眠状态则早已有之。


催眠术(2)流体学时期:
15世纪后期,对催眠术的理解,逐渐从神力的影响转为天体星相对人体内体液的影响,从而开始注意到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尽管不符合科学的原理,但能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不仅对催眠术的认识是一大进步,同时也开创了新的流体学说理论。
占星术就是流体力学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是以天星影响人体作为其理论基础的。有人认为,星与星相互间有启动它物的能力,对人亦然。而宇宙中酌各种奇异现象、心理上的治疗也不例外,都是受了天星影响。因此,催眠之中出现的各种神奇现象是受天星作用的结果。天星如何会影响人体的呢?他们认为,整个宇宙充满着"磁气",人体内的磁气是天星所赋予的,因而,人体与天星相互间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人之生存、思维、情感等活动不仅要靠摄食,更要依赖磅礴宇宙的磁气来营养。星与星之间、星与人之间是通过磁气产生影响,而人与人之间也能通过磁气相互影响。一个人的意志启动他人意志,从而征服他人意志则是通过这种磁气作用,它能浸入到一切物体之中,发挥作用,甚至是相隔的物体也能相互影响,一个人的想象力则具有一种支配远隔物体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从而解释了远距离催眠的原理。人的意志力也能对药物发生一种特异的效应,实质上这就是现代药物心理学的研究课题。还有人提到,精神生活能依赖宇宙间的磁气力而浸入种种事物中,并保持其本身特有的性质,发生活动。
这时期催眠术已逐渐被医生用来诊断疾病, 尤其在治疗心理创伤上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曾哄动一时。随之,催眠术遍及欧美各国,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之中。
直到18世纪,麦斯麦(F.A. Mesmerl734-1815),才开始系统地进行催眠术的研究工作,提出动物磁气流体学说。麦氏曾研究过神学、哲学和法律,以后从事医学的研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当时受到磁石治病的影响,也使用该法治愈了许多病人,影响极广,由于前来就诊的病人急骤增多,个别地使用磁石治病感到费时太多,已不能满足众多病人的要求。因此,他创造了使用磁气桶进行集体治疗的方法:嘱病人围磁气桶坐定,桶内盛满磁水、铁屑等物,桶顶放置一根发亮的铜丝,各人接上一根通向磁桶的铜线,提示磁气可以通过铜线转到人体内。当一切安排就绪后,麦氏身着黑色催眠服,手持磁棒,低声念着单词重复的催眠语,不久受术者就进入集体催眠状态,再予以各种暗示进行心理治疗,治毕就暗示醒来。麦氏认为;磁气的流动影响了人体内磁气流通而起治疗作用,故又称为"动物磁气"学院,后来经测定磁气桶实无磁气。麦氏后来又创造手按法,取得了同样的效果,但他仍坚持认为磁气通过手心能影响他人体内磁气韵流动而治病。由于医学界同行的嫉妒和无情的指责,麦氏不得不弃医返乡,抑郁而死。后人为纪念他,在德国立了纪念碑。这种流体学说的观点持续了约三个世纪。也可以认为是催眠术的科学萌芽阶段。


催眠术(3)科学时期(又称心理生理时期):
18世纪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发展厂心理生理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受产业革命思想影响,催眠术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研究,认为催眠状态是由于心理的暗示作用神经系统疲劳等原因所产生的,从而对催眠术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位英国医生叫布雷德(C.Braid),1841年11月他去观看一位瑞土医师表演催眠术为病人治疗。布氏带着挑剔的眼光想从中找出欺诈的手法,但他未发现任何破绽,病人被治愈了,布-氏反被奇异现象所吸引,为之震惊,继而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经过多次观察,发现受试者总是闭着双眼,表现疲劳,布氏认为这是一种人为的睡眠方法。布氏从开始对催眠术的怀疑、蔑视逐渐变得相信并开始应用催眠术。他经过多次试验,发现令受术者凝视盛满水的玻璃瓶,也能取得同样效果,达到催眠状态,从而布氏认为这是视神经疲劳后引起的睡眠。根据这一观点,布氏引用希腊语 "hypnus"(睡眠),提出Hypnotism(催眠术)一词,从此人们将"麦氏麦术"改为催眠术。达一术语一直延用至今。
布雷德对催眠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843年发表《神经性睡眠论》,提出催眠状态的几个阶段和对神经症的治疗作用。1850年催眠术已作为麻醉方法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称之为"催眠麻醉术",代替药物麻醉进行手术,曾风行一时。催眠术虽然获得了新生,但又带来了催眠术的滥用现象,甚至把它描写成治病的万灵回春术。但随着化学合成药物和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逐渐感到催眠术并非"仙术"。而且其治疗效果又不稳定,其应用受到许多限制,渐渐地又失去了它应有的信誉。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采用自由联想法代替了催眠术。
总之,催眠术在医学各领域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某些方面有它一定的使用价值,至今仍为人们所运用。为了对催眠术进行深入的研究,19世纪后期法国建立了两个催眠研究中心,并明确提出催眠术是由于暗示的心理过程造成的;其本质是暗示牲增高状态。有些药物可以提高人的暗示性,如麦角酸二乙胺(LSD)和南美仙人掌毒碱等。1974年希尔加德(E.Hilgard)本人通过人为的致痛试验进行对照,结果证实催眠状态下能止痛,并认为这是暗示所产生的作用·。巴甫洛夫也做了大量研究,他认为催眠是部分的睡眠,催眠性抑制可以时而笼罩着大脑半球这一区,时而那区,时而范围大,时而范围小。催眠抑制的深度和广度也可以不同,由于抑制过程深度和广度的变化,决定催眠性睡眠有不同程度,
目前,对催眠状态的心理生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各国相继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催眠术也已为许多医生所掌握,广泛应用于临床。
催眠术 - 中国催眠术

双脑共振催眠曲音乐-中国催眠术中国催眠术的真正起源和发展,因文字记载有限,只能见于古籍之中。如唐明皇夜游月宫的故事(见于《唐逸史》 《仙传括遗》中):开元中秋夜,明皇于宫中玩月,罗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月中否?乃取杖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上同登,行至大城阙,曰:此月宫也。《初刻拍案惊奇说唐明皇在月宫中看见了一块广寒清虚之府的金字匾额,又从宫中仙女处学得了《霓裳羽衣曲》这也许是民间的传说,也许是罗公远使用了催眠本,在暗示下使唐明皇出现各种神奇的幻觉。另外,还有周穆王看到西极天国神仙下凡,能人烈火,能穿金石等记载,都可能是催眠后幻觉的表现。我国儒家的书籍中也有类似催眠禾的描写,只是认为催眠术为 “怪力乱神”的巫术。催眠术在民间传播也较普遍,古籍中也有记载。
中国催眠术的应用也同国外一样,最早见于寺庙中,神职人员常常运用催眠术来传教、占卜、祛疾。他们不但使用自我催眠,也应用集体催眠的方法。他们经自我催眠术后,看上去好似神灵附体,然后为教徒观相问吉。有些人还能使用纯熟的集体催眠术,使教徒们集体进入催眠状态,通过暗示还能使众教徒们听到神的旨意,见到神的姿容。民间巫婆装神弄鬼的失神状态,也具有类似的特点。
中国对催眠术进行真正有系统的研究是在20世纪初,1909年由余萍客,刘钰墀等人首先创建了中国心灵俱乐部(后改为中国心灵研究会),开展丁心理与催眠术的研究工作,出版有关催眠刊物 60余种,如《催眠术》、《电镜催眠术》、《催眠疗病学队》、《催眠学问答》等,培训了大批学员。鼎盛时期研究会会员多达八万余人,可说是我国催眠史上辉煌灿烂的时期。但同时,也出现了滥用催眠术的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其声誉急骤下降,甚至受到抨击,从而阻碍了催眠术的进一步发展,不久即陷入了低潮,解放后,仅有少数医生为了治病的目的小心翼翼地应用催眠术,但不敢传授,更谈不上推广。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心理科学得到应有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一学科的研究,催眠术作为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开始复苏,值得庆幸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期全国催眠术讲习班终于1986 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开学了,来自全国的50余名学员参加了学习。在讲习班期间不但进行了理论学习,也进行了示教,运用催眠术治愈了一些奇病怪症,一位面黄肌瘦、体弱无力的厌食症患者,3个月未进颗粒粮食,只是以水果充饥;在催眠术治疗中能遵循医生的指令,津津有味地饮水进食。催眠后情绪瞬间好转,愉快地同教师和学员们同桌就餐,见效之速非药物所及。在结业会上还进行了快速催眠示教。通过学习,学员基本上掌握了催眠术的要领,学员返回各自单位后已能使用催眠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催眠术过程民间催眠术的传播:
催眠术所产生的神秘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惊奇,实际上民间催眠术经常以娱乐的方式进行。如四川民间"请扇子神"的游戏,是在炎热的夏季,以请扇神消暑取乐,其方法是令受试者凝视旧扇,聆听施术者的请神“咒语”,少时受试者头昏眼花,睡意绵绵,神情恍惚,顿感清凉。通过施术者的暗示,体验到身处极乐的仙境,看到仙女的舞姿,并与群仙饮酒同乐。当"请扇神"离去后,受试者随之清醒,可回忆起仙境游乐的佳景。
“降青蛙神”也是我国民间的一种集体游戏。夏秋季节,明月当空的夜晚,群童席地围坐,选一名10岁左右男童居于其中,静坐闭目,聆听群童"念咒",焚香暗示他,不久男童进入迷茫状态。这时告诉他青蛙神降临其身,于是该男童会象青蛙样四肢着地,学着青蛙跳跃,翻滚,当表演完毕再"烧符念咒"请神退去,该童就会清醒,而对这一经过一无所知。
“请竹篮神”,这是女孩玩耍的一种游戏。挑选一名少女,手捧竹篮,顶上缚一根竹筷,坐在群女孩之中,全神贯注地聆听群女唱歌,注视焚香的缕缕青烟。经过邀请竹篮神降临的暗示后,该女进入催眠状态,呆滞不动,让群女提问,以篮子上的竹筷摇动次数作为回答的信号。当群女再次唱歌,请"神"归去后则该少女就会醒来,但她不能回忆术中一切表现。
一些农民们也有请扁担神的娱乐方法,以此来消除一天的劳累。尽管方法各异,但都是运用暗示来达到催眠的目的。
“关亡”为大家所熟悉,曾流传于全国各地农村,至今一些文化落后、交通闭塞、迷信色彩浓厚的地区仍可见到。这些人就是采用催眠术的方法,使受试者呈现催眠状态,请来死者的亡灵,使受试者成为死者的化身与人对话或叫亡灵陈述不幸和要求。当亡灵退去,受试者清醒后,就根据亡灵的要求供酒备菜、烧香膜拜,以示" 还愿",也用此法治病。
还有所谓巫婆,她们采用自我暗示,使自己达到催眠状态,请来亡魂,以亡魂的口吻讲话,为人卜凶吉,有的以此骗取他人钱财。其实并无真正的亡灵或亡魂,只不过是一种催眠现象,不通过暗示是不可能出现这类现象的
催眠术 - 理论基础
为了探讨催眠术的奥秘,许多人曾进行专门研究,但至今还无确切的科学依据说明人类催眠现象发生的种种规律,在催眠状态下一些特殊功能是如何产生的?有人认为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也有人认为是神经生理的影响,或是生物的返祖现象,但是没有哪一种说法能完满地解释催眠术的内在机制。近几十年来则倾向于综合性模式的理论,即心理神经生理等解释模式。不过,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都难以使人信服,现就近代几种理论分述如下。
心理学理论:这是一种纯心理学的观点,不强调与催眠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变化或神经方面的变化,仅强调心理因素,是用心理分析的理论来解释催眠及其作用。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他认为诱发催眠状态并起到治疗作用的是心理暗示,能否被催眠的关键在于受术者接受暗示的能力。他把受术者看作是扮演角色,受术者暗示性很高便易于进入催眠状态所表现的角色,能全盘地吸取暗示并通过催眠状态下的潜意识而起作用,从而调整心理动力平衡的失调状态,达到治疗目的。
但是这种纯心理学的观点不能解释心理暗示通过什么途径产生催眠状态。也不能解释神经、生理的许多变化或者动力平衡调整的机理。这种单纯心理学观点使人感到费解。
生物学理论:它是从生物返祖现象的观点出发,把催眠状态中的感应关系、顺从关系看作是人类原始性服从的一早期形式,是一种幼稚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方式,是精神功能回归到原始阶段的重现,表现宿赖、服从和模仿性的特点,就象海绵一样地吸取暗示并反应在精神活动的各方面。因此认为,催眠现象是一种原始性本能的返祖现象,是一种生物退化性的表现。
这种理论只是从表面现象来推理,并没有真正说明返祖现象的实质和找出更多的客观依据,也没有实验证实其正确性。
生理学理论:这是以巴甫洛夫为代表的条件反射的理论,把重点放在脑的生理机制上。这种理论认为催眠是一种一般化的条件作用,把引入催眠状态的刺激语看成是一种条件刺激。巴甫洛夫发现,给关在实验室,的狗一种单调重复的刺激,狗也会渐渐入睡或出现四肢僵直巴甫洛夫认为:催眠词也是一种单调重复的刺激,而且是描述睡眠现象的内容,所以催眠词作为一种与睡眠有关的条件刺激,使大脑皮层产生选择性的抑制,也就是从清醒到睡眠过程的中间阶段或过渡阶段,催眠是部分的睡眠。后来对这一观点又有进一步的修正解释,认为催眠状态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一种形式,伴有外周感觉缩小。催眠状态下只能与催眠师保持单线交往的这种感觉集中,好比中心视力集中注视于某物时清晰而精细,而周围的视野区域虽较宽广,但精密度就低且模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催眠样体验,诸如全神贯注于一本有趣的书刊杂志或倾注于感人肺腑的影片、戏剧时就会失去正常的时空定向,忘却周围的一切。但目前大多数人认为,用这种局部的生理学来解释,尚缺乏令人信服的客观生理指标和针对性的实验依据。睡眠脑电图与催眠状态下的脑电图,仍未取得一致的足够证据以说明催眠是部分的睡眠。
有人基于条件反射的理论,结合心理暗示的观点来解释催眠。他们将暗示所扮演的角色,与受引导趋向的心理生理学观点结合在一起,认为暗示性刺激是催眠状态出现的一个很好的启示器。人在成长过程中常会积累这样一些经验:比如说某人一个牙科医生,那么他一定会镶牙,说他是一位机械师,那么他-定会修汽车。基于这种定型化的观念,他也认为催眠师一定会催眠,那么,他就会接受描述睡眠的暗示性刺激而进入催眠状态。
精神病理学理论:持该观点者是从精神病学的观点出发,其代表人物夏柯是二位精神病学家。他认为:催眠是神经病理现象的结果,催眠和癔症都是中枢神经中一些疾病的产物。他们以这两者的神经素质为出发点来推断,催眠成功的关键在于受术者的暗示性,而不在于施术者的技巧,癔症也有很高的暗示性,所以凡易被催眠者都具有高度暗示性,这与癔症的基本神经素质是相似的。但多数人不同意这一观点,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正常人也能被催眠,而催眠状态与癔症具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基础。这种偏颇的观点,将正常心理活动与病理心理活动混为一谈,现已被人否定。


催眠术神经生理学理论:
随着科学事业的进展,神经生理学的研究逐步深入,从宏观走向神经结构的微观研究,提出催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的交通关系,尤其是丘脑下部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罗伯特1960年从脑电研究中提出催眠是由一种电阻塞引起的。在催眠状态下进行脑外科手术,当医生碰到病人脑部海马区域时,病人会突然觉醒,然后再施催眠而进人催眠状态,再一次刺激海马区域时,他又很快脱离催眠状态。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持了神经生理学理论。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资料,今后的研究将会有更多的突破。遗憾的是这种研究仅仅限于纯神经生理学,摒弃心理学观点,所以仍不能使人完全信服。
心理神经生理生物综合理论:对催眠术的研究目前已趋向于综合性解释模式,催眠术所产生的催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神经、生理活动过程。心理的暗示可以导致神经活动和生物学改变及产生生理等方面的变化已得到证实,但通过什么物质在起作用,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催眠所能产生的特殊功能是何麦理?催眠状态下进行外科手术的止痛功效其机理是什么?是否需要改变一些病理性观念或某些信念?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解决。总之,过去的任何单一解释模式都已不足说明催眠术作用的机理
部分退化(partial regression)理论:催眠使受试者思维退化至某种较幼稚的阶段,失去了正常清醒时所具有的控制,落入一种较原始的思维方式,因而凭冲动行事并进行幻想与幻觉的制作。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理论:认为是受试者在催眠者的诱导下过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受试者对角色的期望和情景因素,使他们以高度合作的态度做出了某些动作。但很多学者坚持催眠是意识的另一种状态,而不是角色扮演,因为即使最合作的受试者也不会同意在不给麻醉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意识分离(dissociation in consciousness)理论:希尔加德根据实验观察,认为催眠将受试者的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进行的分流。第一个分流是受试者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分流是受试者难于察觉、被掩蔽的意识活动,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意识分离是生活中一种经常出现的正常体验,例如长途驾车的人对路上状况作出了一些反应但多不能回忆,就是由于当时意识明显地分离为驾驭汽车与个人思考两部份了。
催眠术 - 分类特点
根据不同的施术方法、方式、时间的速缓进行归类,但其中有重复和交叉(见下表)。
属性
分类
特点
1.施术人
自我催眠
他人催眠
自己对自己施术,选定一个意念,采取坐或卧位进行自我暗示。
由催眠师负责施术,采取个趴或集体等方式进行。
2.暗示条件
言语催眠
操作催眠
如放松催眠法:应用词作为暗示性刺激进行催眠
如手按抚法;采取手按等操作:方法进行暗示。
3.意识状态
觉醒时催眠
睡眠时催眠
在意识清晰状态下施行催眠。
在睡眠状态下施行个别催眠术
4.主动性
合作者催眠
反抗性催眠
能主动合作下进行催眠
不合作时进行催眠
5.速度
快速催眠
慢速催眠
在瞬间使进入催眠状态。
逐渐进入催眠状态。
6.人数
个别催眠
集体催眠
施术者对受术者单独进行催眠。
对一组或一群体同时进行催眠。
7.距离
近体催眠
远离催眠
直接对受术者催眠或面对面催眠
施术者与受术者相离两地约定施术时间进行催眠法。有借助电话方式进行催眠的方法叫电话催眠。
8.客观因素
自然催眠
人工催眠
由于受客观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催眠现象.
由施术者来施术产生催眠现象。
9.程度
深度催眠
中度催眠
浅度催眠
施术后达到深度催眠状态谓深度催眠。
施术后达到中度催眠状态谓中度催眠。
施术后达到浅度浅眠状态谓浅度催眠。
10.用药情况
麻醉药催眠
非麻醉药催眠
应用麻醉药进行麻醉分析的催眠。
用非麻醉药与暗示结合进行催眠(1)自我催眠术:自我催眠术无需他人帮助施行,无需特殊的条件和环境,随时可以施行。一般通过他人催眠体验后,易于掌握。初期掌握有一定的困难,但经反复实施后就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自我催眠对养心安神、调节情绪、增强记忆、消除疲劳等自我保健和防病治病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目的与意念:施行自我催眠的目的与意念应明确。如为了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或是为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或想念亲人意欲相见,或治疗失眠等目的,以此目的作为催眠时的意念。
催眠体位:施术时可根据不同的目的取坐位或卧位。为了迅速入睡,可按照平时睡眠的习惯更衣上床。为了解除紧张焦虑或自我保健可取坐位。
醒复信号:施术后醒复时间的信号应先拟定,要坚信会按时醒来。醒复信号可以规定为数小时后以时钟敲击的次数作为信号。如为了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早醒可以拟订晨间醒复时间。
具体实施:施术前微微活动四肢,舒展腰背肌肉,松解衣扣,使胸腹感到宽松。微微沉静片刻,慢慢地深呼吸3次,微闭双眼再聆听呼吸时发出的微弱声,待完全沉静后依次从头部肌肉到下肢肌肉逐一放松,当体验到这种轻松感后就根据拟定的目的或意念来暗示。这时可慢慢地平举双臂,双眼尽量平视,当手臂感到酸软无力时就自然放平,眼皮沉重时就随其自然闭合,再暗示自己;"无力了,已开始想睡了,就会进入催眠状态,睡吧!……睡吧!...."

催眠术一位大学一年级男学生,入学半年余,常常思念亲人,影响了学习。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成绩下降。进行自我催眠时,为达到会见母亲的目的,规定施术后一小时醒复。先做弯腰下蹲、活动四肢,然后静坐在沙发上数分钟,并深呼吸数次,按自我催眠程序很快进入催眠状态。醒复后虽不能完全回忆催眠中的情况,但感到宽慰愉快,当夜睡眠明显改善。每日一次自我催眠,3次后恢复正常,不再思念故乡的亲人,能专心致志地学习。
一位高中三年级学生因担心高考落第经常失眠、做恶梦,而心情抑郁焦虑。医生给他进行放松性催眠后,病情迅即好转。为进一步增进疗效,在医生指导下,每夜又施行自我催眠。取得满意的效果,入睡时间加速,睡眠时间延长,醒后有一种极其轻松的感觉。6次治疗后痊愈,后来他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考试,并考取某大专班。
(2)他人催眠术:由催眠医师施术,施术的方法很多,可以个别进行也可集体施术。现就常用的几种方法分别介绍如下。凝视法应通过术前准备阶段再施术。根据不同情况让受术者取坐位或卧位,令微闭双跟静息数分钟,嘱慢慢地呼吸,观察呼吸、脉搏及眼球活动情况。当呼吸平稳、脉搏节律缓慢有力,眼睑不眨动,眼球也很少转动后开始施术。告之,深深地呼吸,放松胸部肌肉,不要屏住气,腹部也放松。现在试着呼吸三次。当受术者注意力完全集中后就能按照指令去执行,此时可用一支笔或一点灯光置于受术者眼前30-50厘米处,嘱睁开双眼凝视这一点,切勿它视。当受术者集中精力注视时逐渐由远而近,由高而低移动视物,同时暗示:"你眼皮会感到沉重,视力模糊;疲劳不想睁眼了,全身肌肉也已疲劳无力了,你非常沉静轻松,眼皮就要闭上了…睡吧!……睡吧!'当受术者闭上双眼后就立即暗示;"你已入睡了,眼皮再也睁不开了,全身也无力了,你在催眠状态中会感到全身轻松,手也抬不起来了,睡吧…."为了验证受术者是否进入催眠状态,可嘱作抬手、睁眼试验,如进入催眠状态就能接受不能抬手睁眼的暗示,并且已与催眠师保持单线联系,建立感应关系,对外来的其它刺激没有反应。
在催眠状态下便于了解心理创伤,应用分析、解释、诱导等心理治疗。当治疗完毕后应予以暗示;"通过今天催眠,醒来后你会感到轻松愉快,豁然开朗。"然后再用醒复的暗示信号叫醒受术者;"请注意,我将叫醒你,我数到3时,你会突然醒来。我数了,1--,2--,3,好,醒来了。"受术者立即就会醒复。
放松法主要是通过重复单调的言语暗示,以全身肌肉放松作为条件达到催眠状态,这种方法常能达到较理想的催眠深度。
施术时一般取卧位,先让受术者静卧床上,进行自我放松一段时间后,检验受术者四肢活动时肌肉放松的程度。如未能充分放松,就令受术者全身肌肉尽力收缩,屏住呼吸,然后再放松,此时受术者会感到全身肌肉无力,深深地喘息,休息2-5分钟后就可施术。
施术时嘱受术者微闭双眼,放松前额、眼睑和面部肌肉,让受术者反复体验数分钟。再嘱放松颈部肌肉,试作转动脖颈,如无抵抗,就意味着颈部肌肉放松了。继续.放松上肢肌肉,使之完全放松不能抬手。再放松胸部肌肉,要求大口呼吸数次,聆听自己的呼吸声音。最后放松腹部和下肢,当下肢不能抬起时就证明已放松。当全身肌肉放松后就加强暗示:"你全身肌肉已全部放松了,不想再动了,一点没有力气了,不能动了,现在你已进入催眠状态。你尽情地体验-下在催眠状态中的轻松舒适感吧!你会感到全身暖洋洋的,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疲劳了,入睡了!睡吧!……睡眠越深就越感轻松,深睡吧!深睡吧!"这时受术者就会进入较深的催眠状态,为了验证受术者是否真正进入催眠状态,可用暗示语;"你上肢肌肉放松了,抬不起来了,抬抬看……"如真的抬不起来,说明已进入催眠状态。或暗示:"我弯曲你的上肢时,肌由会收缩得强直有力,注意肌肉就收缩了……"当弯曲受术者上肢时可发现肌肉收缩,也就证明受术者确已进入较深的催眠状态。


催眠术表演(3)操作性催眠术:
这种方法对一些暗示性不强的受术者较适合,其方法较多,现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
抚头施术者用手轻轻地按抚在受术者头顶部,此时受术者有一种头部重压感,同时要求他体验安抚部位有一股暖流,缓缓地向颅内流动。当他体验到时就说明已接受了暗示。这时暗示;"暖流在继续地流向颅内,你的整个头部感到温暖,面部也会感到发热,你再体验一下"…"如已体验到就再继续加强暗示:"现在你的眼皮会感到很沉重,不能睁开了……"如眼皮已闭上,再暗示:"现在暖流继续向颈部、胸部、上肢流动,注意体验你的手心也发热了,手也不想抬了,也抬不起来了…… "试抬手确不能抬时就证明已开始进入催眠状态,但仍然暗示:'暖流已流向下肢,你下肢也发热了,脚底已感到发热了,清你注意体验……"如受术者感到脚底发热,也不能举腿,或暗示使肌肉收缩,肌肉确已收缩,就说明已达到较深的催眠状态。
手触法先告诉受术者该法需全神贯注于施术者手指,并体验手指触及之处会有一种特殊沉重感,肌肉会突然松弛无力。当受术者完全领悟后就开始施术。
嘱受术首先闭目沉静片刻,要求注意聆听自己的呼吸后想象施术者手指触及到前额、眼脸、上肢及下肢时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当发觉受术者业已沉静,呼吸平稳,脉搏频率微有下降,上肢肌肉松弛时就开始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压在眼睑上,使眼闭合,暗示;"你眼皮感到很沉重,眼球也有一种重压感,不能转动。"如手指感到眼球不频频转动就抬起手指,并暗示:"你眼皮已很沉重,睁不开了,越来越沉重,睁不开了.""你试试确实睁不开了,你睁睁看!"如眼皮不能睁开,就意味着受术者已接受暗示。再用手指轻轻触及双肩和上肢同时暗示,"你肩部也感到沉重了吧!沉重了,肩也无力了。上肢也沉重无力,抬不起来了,你体验一下这种沉重而轻松的感觉。"受试者若抬不起上肢后就继续轻触下肢,并暗示:"下肢也感到沉重无力了,也不能动了,体验一下,确实不能动了。"试探脚也不能动时就暗示;你全身已不能动了,你已沉睡无力,舒服极了……你已进入催眠,但能清晰地听到我的声音,感到很亲切;你只能听从我的指令,在我的指令下,能使你享受到最幸福愉快的漫长时刻,随后我会把你叫醒,你尽情地体验这种舒适的催眠状态吧!"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后可以让他休息十分钟左右,唤醒之前一定要加暗示:"你已睡了很长时间,醒来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最后用唤醒暗示语叫醒受术者。
感应法这种方法多在天气热时使用,其基本方法类似手触法的程序进行,但施术者的手不触及到受术者皮肤。用手掌心接近受术者暴露的头面、上肢和下肢,使他体验手掌心的暖流导致肢体的沉重疲劳感达到催眠的目的。.
(4)睡眠性催眠术:对于一些暗示性不强或不合作的受术者,或年幼儿童,利用夜间熟睡之机进行催眠的方法谓曰

催眠术睡眠性催眠。施行催眠前可以不告诉受术者,由家属陪同轻轻进入受术者卧室。施术者静坐在受术者床旁数分钟,然后用温暖的手心接近其前额部(切莫接触到其皮肤),仔细观察受术者有否眨眼、转动头颈、翻身或口角嚅动等反应。如有反应就意味着已对施术者手心的暖流发生反应;无任何反应就继续观察,耐心等待,此时轻轻地说;'你现在睡得很好,不会醒来,你仍然在熟睡,你只能听到我讲话的声音,你能回答我的问题,边睡边回答吧!"这时,可以轻声提问非常简单易答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叫什么名字?"如能回答就证明已与催眠师建立了联系,再暗示:"好,你睡得很好,你会无忧无虑地与我交谈,出你想要说的心里话。"这时应根据受术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发掘心理问题的症结,进行分析、解释和指导性暗示,达到治疗目的。
(5)反抗性催眠术:受术者接受催眠时可以不同方式和程度表现出抵抗,可以表现在外部,也可表现在内部。施术者尤其要善于发现隐藏在内部的抵抗心理,解除抵抗情绪。这类受术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配合不良(内部抵抗) 不配合(外部抵抗),虽愿意接受催眠但不知怎样配合 不接受催眠是怕暴露隐私,愿意接受催眠心理顾虑较多 不接受催眠因担心有不良作用,出现配合不良的现象首先是施术前准备工作不够或不当。第二是客观条件的影响,如有第三者在场(尤其是受术者反对的人)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干扰。第三是不安全感,通常发生于女性,当男性施术者单独为女性催眠时,某些人会产生这种心理状态。
解除受术者配合不良的方法有以下四点。
第一,施术者在施术时发现受术者难以催眠或催眠不深时可以在催眠中向受术者了解产生抵抗的原因,针对其原因诚恳地解释、保证。要求受术者在催眠中对施术者的指导语不要句句回答,只要求照着去做,去体验。并暗示:"催眠对你有好处,催眠越成功对你越有好处,易于接受催眠的人,一般都是能干和智力较好的,心理功能健全的人。"第二,在下一次施术前还应进行催眠感受性测验,提高受术者的暗示性。第三,进行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嘱受术者模仿施术者的动作,反复做下蹲、举手、擦掌、摸面、抬脚等动作。再上肢放松、闭眼凝视现象中的一点。在进行上述动作训练中如无注意力分散就达到目的。告之:"通过训练后能提高你的注意力,消除一切紧张。"第四,进行放松训练:先使全身肌肉用力收缩然后放松,反复数次,直到能体验无力放松感为至。
施术方法:对配合不良的受术者,在施行催眠中的暗示语应随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暗示语:"在催眠时内心的顾虑是不必要的,催眠的威力能迅速消除你内心的抵抗,你会感到头昏无力,无法抵抗。你注意力已集中了,内心开始平静了,眼睛不能睁开了。请注意我数到10时'你会在催眠术的威力下进入愉快的催眠状态。"1--,2 一,你已听到我数了,你开-始沉静了。3--,你的眼皮变得沉重无力了,眼皮睁不开了。4--,你会感到面部肌肉也松弛了你体验一下吧!……体验到了。5 --,6--,你的两侧上肢也已无力了,抬不起来了,你体验一下吧...确已无力了,抬不起来了。7--,8--,你两侧下肢也随之无力,不能动了,想动也动不起来了,反抗已无用了,你动不了,试试看…好!不能动了。注意我再数下去,你就会进入催眠了,9-一。已催眠了,全身无力了,当我数到10时你什么都不知道,就处在很深的催眠状态中。不要担心,我会用特殊方法把你唤醒,注意我数了,10--你被催眠了,睡吧!深深地睡吧!"
对这类受术者施行催眠时,尽量少要求他作口头回答,否则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催眠的成功率。另外还有些被催眠者不接受催眠,叫他坐不肯坐,叫他卧也不肯卧,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催眠者应分析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催眠。
一般来说,不接受催眠的人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担心在催眠中不知不觉地暴露内心的隐,私,会受到谴责,或成为别人的笑柄。有的担心会影响工作或家庭关系。第二,尽管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但由于受术者对催眠不理解,总怀疑催眠后会醒不过来,甚至出现许多"后遗症"而顾虑重重,拒绝催眠。第三,对本身病态认识不足,毫无接受治疗的要求,如癔症发作时则拒不接受治疗,甚至担心别人会误解自己是精神病,把催眠治疗当作治疗精神病的手段。第四,一是不信任医生,二是不信任催眠能治病。
对以上顾虑的解除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向受术者申明对任何人的隐私都会严守秘密,这是催眠师的基本医德,催眠并不是去了解人的稳私,而是为了解除心理的压抑,催眠状态下的任何心理活动都不能作为被谴责的证据。催眠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从无催眠后不会醒来的例证,如果不唤醒也会经过沉睡后自然地醒来。催眠会使人记忆增强,脑子清晰,精力充沛。
第二,对无自制力的病人,应告之催眠能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催眠的目的是使病人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恢复疲劳,更好地工作与学习。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催眠后你就能体验到这些。你今后反而会主动要求我们为你催眠,催眠对人体没有任何害处。
第三,向受术者说明抗拒是无用的,催眠的强大威力最终会使人进入到催眠状态。反抗是一种消极的无能表现。催眠能使人,精神振作,受到鼓舞。医生总是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来帮助他们,同情病人的遭遇,为此用催眠的方法来消除病人心理的压力,使之能愉快地生活、工作。
对外部反抗的受术者施术时可请家属帮助,将受术者双手抓住,压在沙发上或床上。用强硬和果断的口吻顺水推舟地暗示:"不用反抗,反抗是无用的,越反抗越会疲劳,就越容易被催眠!"用拇指和食指微微压住受术者的双眼并暗示:"闭目,你会感到双眼酸胀,无力抵抗了,你大口换气,换气可减轻双眼的酸胀感,胸部的压力也会减轻,你试试看…"稍停一会再暗示:"你已沉静了,不能反抗了,安静地躺着吧!你会感到很舒服!"这时受术者会表现出无力疲倦的神情,当发现这种转机时,就暗示:"一个健康的人非常容易集中精力,能清晰地听懂我的说话内容,你双眼睁不开了,试试看",这时可以松开压迫眼球的手指,观察眼睛是否能睁开,如睁不开就证明已开始被催眠了,如能睁开就暗示:"你虽能睁眼,但很吃力,仍然要闭眼,闭上就舒服了。"(由于长时间压迫眼球,睁眼

催眠术表演后会感到眼花,视力模糊)。再暗示:"好!你双眼闭上了,感到很舒服是吗?催眠后会更舒服,你再也睁不开眼了,你四肢也无力了,睡吧!睡吧!……"此时可以验证一下是否进入催眠状态。如仍未进入就按放松催眠法予以催眠,达到催眠目的。
对反抗者进行催眠时,施术者要有坚定的信心和耐心,切勿轻易放弃,要善于捕捉"战机",哪怕是微小的变化和进展,因势利导地进行催眠。
(6)集体催眠术:集体催眠是对一组受术者同时进行催眠,集体催眠的人数没有一定的限制,可有数人到数十人甚至数百人。可为了治疗的目的,根据不同的病种和要求来组合进行集体催眠治疗。在集体催眠前应进行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求遵守催眠的规则,勿影响他人,各人倾注于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易于取得成功。集体催眠并不是所想象的那样困难,如果施术得当甚至比个别催眠会更易成功,因为在群体中相互有影响和促进作用,而且有一种集体的安全感。
施术时根据条件可取坐位或卧位,分六个步骤进行:
第一,入静各人闭目全身放松,聆听自己的呼吸声,各受术者进入入静状态。
第二,凝视要求凝视自己的脚尖,如围圈而坐进行催眠时可以凝视中间的一物(一般微微发亮的金属球或针最为理想),要全力集中,不要它视,注意施术者的指令,而不要求回答,只要求聆听和体验。然后用一种缓慢而清晰的声音暗示:"现在都已集中注意力凝视,你们会逐渐地感到视力模糊,已感到模糊了,你感到疲劳就闭上眼睛,有人已闭上眼睛了,已不想睁了,闭上眼休息吧!'。
第三,放松暗示受术者:"请注意,现在开始放松面部肌肉,体验一下面部肌肉放松后的舒适感,再放松上肢,放松!放松!"此时会看到受术者手部微微移动,说明在执行指令,如发现个别人未动可能未执行指令或已进入催眠状态,可以试验一下肌肉是否放松,以证实催眠与否。如个别受术者未达到第三步,就个别加强暗示。
第四,催眠当受术者已入静和放松后就采用催眠暗示语进行暗示:"现在你们已感到非常轻松,非常沉静,你们再体验一下这种舒适感,你们会感到全身温暖,暖流在全身流动。你们能清晰地听到我的指令,你们只与我保持联系,只与我联系,只听到我在说什么,你们已进入催眠状态了,睡吧!睡吧!在睡眠中只能听到我的指令,你们都已进入催眠状态了。"可以对受术者用各种暗示的方法进行检验,以证实是否进入催眠状态。
第五,治疗根据制订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性暗示。如治疗失眠多梦,可暗示:"通过今天的治疗你们得到一次充分的休息,大脑功能得到了调整,今后每当你们上床睡觉时就能迅速入睡,会睡得很深很深,睡得很甜很甜,也不会再做梦了,在深深的睡眠中不会被任何声音吵醒。、从今天催眠中已证实你的脑机能已恢复了,不会再为失眠多梦担忧,失眠多梦已彻底好转。你已完全正常了。如果你醒后感到轻松,就证明你已恢复正常了。"现在让你再继续体验这种轻松感。体验吧!是非常舒适的,非常轻松的,虽然你醒来不能记住在催眠状态下我的一切指令,但这种指令在你潜意识中继续发挥作用,你醒来后;仍然会感到轻松,头脑清醒如洗,不会有任何忧虑,你会感到睡眠是最愉快,最舒服的时刻。"
第六,唤醒当治疗结束时就用暗示性唤醒指令来唤醒:"现在我准备唤醒你们,你们注意我的指令,当我从1数到3时,你们都会突然醒来,注意我开始数了;1,2 , 3。好!大家都醒了。"
(7)快速催眠术:也叫瞬间催眠术,可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快速催眠易于达到深度的催眠状态,一般适用于催眠感受性较强者,对催眠要求较为迫切的人或经过几次成功的催眠者。施行快速催眠前的准备工作是催眠成功的关键。催眠前应使受术者消除对突然进入催眠状态的紧张恐惧心理,争取充分的合作。告诉他:'当你瞬间内进入催眠后,会帮助你坐在身后的沙发上或躺在床上,决无跌倒的危险性。你能体验到快速催眠带来的快乐,任何杂念都,会瞬间即逝,沮丧和忧郁的情绪也会烟消云散,只.有在快速催眠的催眠状态下才能.收到这种特殊功效。当你能迅速完成我的指令,就会进入催眠状态。准备工作就绪后令受术者直立,双脚并

催眠术拢,大口呼吸几次,使全身肌肉松弛一下,尤其要消除胸部的紧迫感,可以询问一下受术者是否感到轻松,如点头或轻微地回答,就意味着施行催眠时机已到,嘱受术者闭上双眼,施术者一手扶在受术者腰背部,·一手轻轻按压在其头顶部,暗示,"当'我大声一叫,睡吧!你就会突然进入催眠状态,顿时会感到全身松软无力往后倒。你注意现在已开始感到无力了,身体己开始晃动,晃动越来越明显。"如确有身体晃动说明受术者已接受暗示,应抓紧时机暗示;"准备好,你马上进入催眠了,我在你头上的手一松,你就会入睡。往后倒,我会扶住你的,注意!"立即大叫一声:"睡吧!"同时松开压在头上-的一只手,用双手扶住进入催眠状态后突然后倒的受术者,让他坐在沙发上或卧躺在床上。如未能进入催眠状态,或催眠不深,施术者也不必慌乱,:可仍然让他坐在沙发上或卧于床上,再使用放松法继续进行催眠,也会获得满意的效果。
(8)远距催眠术:施术者与受术者相隔两地,远距离施术,使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这种方法实质上是经暗示后受术者根据既往受术时的经验,"按施术者的指令在家中施行的一种"自我催眠法"。一般要经过几次较满意的他人催眠后才能获得远距离催眠术的成功。
施行远距离催眠术应由施术者事先约定受术者在什么时间,地点,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并告诉醒复的信号或时间。为了保证能按时进行,施术者可以在前一次成功的催眠状态下进行"约定暗示",醒来后受术者虽不能回忆约定时间,但也能照着去:做,这就是催眠的后作用。
施术方法;先坐定或平卧,按平时受术时的体位和方法进行。施术时受术者能象既往受术时一样"听到"施术者的指令,在催眠状态下能感受到施术者的一言-行,也能按照原先规定的信号醒来,虽然催眠的深度较前为浅,但受术者会感到确实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催眠,也会有一种轻松感,同样起到催眠治疗的效果。
(9)电话催眠术:使用电话作为传递催眠信息的工具,在电话中进行催眠。这种方法目前在美国普遍应用,多施用于紧张焦虑的或心神不宁的人。受术者都是经过他人施术后再在电话中接受催眠术,这样可减少受术者往返就诊的时间。
一般由受术者挂电话与施术者联系,施术者在电话中要求受术者按照指令坐在沙发上,采用放松法,通过电话暗示:"你已放松了吧?,你四肢无力,眼也睁不开了,是吗?"并从电话中回答的.声调和反应等获得反馈,一旦获悉有进入催眼的信息就暗示:"你将进入催眠状态了,催眠醒来后你会感到又经过了一次成功的催眠治疗,你的心境会更加好起来。你注意,当你把电话挂上后你就会突然无力,进入催眠状态,当电话铃再一次响时你就会突然醒来,注意!你已无力了,挂上电话吧!睡吧!你催眠了,再见!"这样受术者就能在电话施术中进入催眠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施术者根据不同的时间安排再挂电话问候受术者,受术者听到电话铃响就会醒来,汇报催眠后的情况。
(10)灯光催眠术:在一个幽静、舒适温暖而光线暗淡的催眼室内进行。受术者在施术者的陪伺下进入催眠室,然后坐在柔软的沙发上,聆听优雅的催眠曲,同时放松全身肌肉,注视距离约二米处的灯光,灯光由明渐暗,同时播放催眠暗示语,这样受术者会逐渐进入催眠状态。这种方法简而易行,可以个别也可集体进行,可以节省施术者的时间,也不必花更多的精力就能达到深度催眠。
催眠术 - 自我催眠

神奇的催眠术人类具有利用自我意识和意象的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思维资源,进行自我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实际上。人们早已应用自我催眠暗示,如祈祷、宗教仪式、印度的瑜伽术、中国的气功术等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实施自我催眠。  
催眠暗示在人类的生活中具有很大作用。当人在清醒状态下暗示虽也有作用,但在催眠状态下,暗示的内容进人潜意识领域更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威力。在催眠状态下的暗示,不仅能够改变身体的感觉、意识和行为,而且还可以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  
脑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前额叶不仅与意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有关,而且前额叶与调节内脏器官活动的下丘脑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纤维联系。这种结构上的联系可能是人类能主动利用意识和意象来调节和控制内脏生理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  
潜意识对调节和控制人体的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免疫反应、物质代谢以及各种反射和反应均起着很大作用。许多研究证明,在催眠状态下暗示身体处于不同状态,代谢率就出现相应的变化,如催眠暗示正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时,代谢率可上升25%,应用自体发生训练法进行自我催眠,使心身放松后,代谢率比平时的安静状态降低15~20%。
通常采取仰卧或坐位,使身体各部均处于舒适放松的姿势下练习。先把注意集中于自己的身体感觉,内视自己,进行自我催眠和暗示。首先不断地利用“信心、勇气和满足”等积极性情感和美好的意象驱除“烦闷、不安和悲伤”等各种消极性情感,进而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自我规划、自我强化、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初期练习应选择比较安静的环境,每天多次练习,逐渐变为每天有规律地练习2-3次,较易收效。每次5-20分钟。初学者每次时间不宜过长,时间稍长容易出现注意涣散,入睡和不知不觉中使注意紧张等缺点。因此应适当缩短每次练习时间,甚至也可把一次练习分为几个阶段,每段只练习几分钟。
自我催眠暗示疗法主要用于:(1)减除心理应激,改善睡眠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身体的免疫功能,防治各种心身疾病;(2)增强记忆力、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3)矫正各种不良习惯及减肥;(4)治疗性功能障碍及痛经、盆底肌松弛、更年期综合症;(5)控制疼痛;(6)提高体育训练和比赛成绩等。
总之,现代许多人都在成功地应用自我催眠暗示来保护心身健康。今后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疾病都将有相应的疫苗预防和治疗,以各种心理技术来控制疾病和开发人的心身潜能,将成为未来医学的主流。
催眠术 - 催眠逻辑现象

催眠术在所有典型的催眠现象中,最令人感兴趣的现象之一就是催眠逻辑。“催眠逻辑”一词由奥恩1959)最先提出,其基本意思是,已被催眠的人可以同时相信在不相容的观点或知觉,而并不知道它们是互不相容的。奥恩(1962)说,如果要被催眠者对椅子作负性想象(即想象椅子已不在原处),那么当要他们睁着眼睛在室内行走时,他们会控制自己不碰到椅子,但她们仍然坚持说看不见椅子。这便是催眠逻辑的一种表现。没有催眠逻辑的人,就会碰撞到椅子上面(鲍尔斯,1976)。  
在这类实验中,有的还不清楚被催眠者是否真正相信椅子已不在原处;或者椅子尚在原处,但他们已经不能看见它。如果他们相信椅子尚在原处,只是看不见它,那么他们在看不见椅子的时候还能回避它,这也并不是违背逻辑的,因为被催眠者可能还记得椅子的位置。若将椅子移动地方,这种试验就要完善得多。其道理是,在椅子移动之后,如果被催眠者一方面报告看不见椅子,一方面又回避摸着椅子,这就更清楚地说明其反应的不相容性,因为他们再也不能凭记忆知道椅子的位置。  
与此相似的另一种催眠逻辑现象是有人报告的“双重”幻觉。其表现是,在催眠师的指导下,被催眠者幻视见一个物体,而这个物体已在屋里;或者幻视见一个人,而这个人正在步入室内。这都是双重幻觉催眠逻辑。不过,麦克唐纳和史密斯(1975),席汉,奥布斯托和麦康基(1976),以及席汉(1977)等人发现,并非所有报告讲的都是双重幻觉,有不少被催眠者是假装看见了双重幻觉。  
此外,双重幻觉的不相容性也有疑问。这里要分析一下被催眠者对幻视物体之真实性的相信程度,他们不能认为幻视物体只不过是想象的产物。如果他们真正相信幻视物体是客观存在的,那么看见一个以上的物体便不合乎逻辑。当然,即便是这种情况,也有一些道理可以合理解释双重物体是能够并存的。如果被催眠者知道两个物体中有一个是幻觉,那既无不相容性可言。因为当被催眠者被告知幻视物体是幻觉]时,它便可以消失。  
透明幻觉是催眠逻辑的又一种表现。所谓透明幻觉就是被催眠者报告,他们透过幻视物体看见了真正的物体(约翰逊,马厄和巴伯,1972;席汉等,1976)。同样,也有些被催眠者所报告的这一现象是假的。看见一个被另一物体完全遮掩住的物体,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不过,幻觉没多少规则可遵循,对大多数被催眠者来说,幻觉的一个性质可能就是被催眠者可以透过它看见对面的物体。  
催眠逻辑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现象。虽然不少人报告了它的存在,但是越仔细地分析它,它就越难把握。其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被催眠者是真正相信看见的物体是真实的,还是认为那是一种幻觉:是真正相信并不存在那个物体,还是认为那是一种负性幻觉。若要否认催眠逻辑现象的存在,也并不困难。然而,催眠逻辑仍然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希望今后能有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被催眠者的认识,使这里提出的一些问题获得解决。在作这些研究时,或许要采用与席汉和麦康基1982)相似的方法。

催眠术 - 催眠疗法简介

催眠术 幻境催眠疗法是利用人的受暗示性,通过言语暗示引到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即催眠状态。病人在这种状态中对治疗者的言语指示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较为深刻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从而使某些症状减轻或消失,疾病明显好转。最早施用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的是1775年奥地利的麦斯麦,他用磁铁作为催眠工具,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来解释催眠机理,直到1841年英国外科医师JamesBraid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本疗法的具体作法如下:  

1.治疗前,要向病人说明催眠的性质的要求,
把治疗目的步骤讲清楚,以取得病人的同意和充分合作。其次,要测试人的受暗示性程度,这是催眠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测试暗示性的方法很多,现介绍以下四种简易方法,测前告诉病人要对他的神经系统进行测查:  
(1)测查嗅觉的灵敏度:用事先备好的3个装有清水的试管,请病人分辨哪个装有水,哪个装有淡醋或稀酒精。分辨不出得0分,挑出后两种的一种得1分,挑出两种得2分。  
(2)测查平衡功能:令病人面墙而立,双目轻闭,平静呼吸两分钟后,然后治疗者用低沉语调缓慢地说:“你是否感到有点站不住了,是否开始感到有点前后(或左右)摇晃,你要集中注意,尽力体验你的感觉,是否有点前后(或左右)摇晃,前后(或左右)摇晃”,停顿30秒,重复问话3次后,要病人回答,如感到未摇晃者得0分,轻微摇晃者得1分,明显摇晃者得2分。  
(3)测查记忆力:令病人看一彩色画,画面画的是一个房间内有一个窗户,蓝色的窗帘和两把椅子。30秒后走彩色画。问:①“房间里有3把还是4把椅子?②窗帘是什么颜色,浅绿色的还是淡黄色的?③房间有2个窗户还是3个窗户?”若回答与问话一致,则具有暗示性,每一问得1分,若回答与画面一致则得0分,此项测查可得0~3分。  
(4)测查视觉分辨力:在白纸中画一直径4厘米、间距为8厘米的两个等大圆圈,中间分别写12与14(或14~15)两个数字。要病人回答哪个圆圈大,若回答一样大得0分,若回答其中之一者得1分。  通过四项测查病人可得0~8分,分数愈高者表示病人暗示性愈强,被催眠的可能性就愈大。  
2.治疗时,房内光线要雅淡,要静,室温适中。让病人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先调整呼吸,使它平静有规则,进而使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治疗者在旁实施催眠时一般采用直接或间接两种方法。直接法是凭着治疗者的威信,用简短、明确、权威性的言语或轻柔的抚摸头部即使病人进入催眠状态。间接法是借助“催眠药”如对面墙上发亮的灯光,或单调深沉的“拍节器”。一般催眠治疗多采用间接法。令病人凝视或倾听催眠物,同时治疗者给予言语暗示,用单调、低沉、肯定、柔和的言语反复暗示,病人愈来愈疲倦、眼皮紧了、变重了、睁不开了……,随即暗示其上肢、下肢、全身都松弛无力了,病人随治疗者的暗示而进入催眠状态。  
催眠状态的深度一般分为三:轻度、中度和深度。  
轻度催眠状态:病人闭眼、躯体肌肉处于松弛状态,眼睑发僵,思维活动减少,不能按治疗者的暗示行动,如睁眼,只能扬动眉毛,有时出现自动活动,事后病人诉说他未睡着,周围一切都听到,都知道,就是不能也不想睁眼,只感觉全身沉重、舒适。  
中度催眠状态:病人瞌睡加深,皮肤感觉迟钝,痛阈值提高,顺从。事后病人说他开始突然睡着了,后来又醒了,问他:治疗者跟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病人只能记起催眠初期治疗者的言语和行动。  
深度催眠状态:病人的感觉明显减退,对针刺不起反应,事后完全不能记忆起他在催眠中的言行,而实际上病人完全按照治疗者的指示回答和行动,故又称梦行。  
3.本疗法的适应症主要是神经症和某些心身疾病:如癔症性遗忘症,癔症性失音或瘫痪、恐怖症、夜尿症、慢性哮喘、痉挛性结肠、痉挛性斜颈、口吃等。消除某些心身障碍和顽固性不良习惯效果更好。一般采用轻度催眠用来消除各种症状,在催眠下直接向病人进行言语暗示,肯定其有关症状在醒来后必将消失。催眠加深时可进行催眠分析,病人较易地将被压抑而遗忘的精神创伤说出来而找出其致病的心理因素,也可进行催眠麻醉顺利地进行外科手术。此外,还可利用此疗法进行集体催眠,治疗酒精中毒症或麻醉药成瘾者。 
4.治疗初期,每周进行2~3次,以后每周1次,一般不超过10次,每次治疗结束时,用言语暗示病人继续睡下去,后转入自然睡眠。或告诉病人,听到计数10倒数至1后即可醒来,或让病人重复治疗者的计数,告诉他数到5时即可醒来一直数到1为止。解除催眠状态不宜过于急促,最好慢慢地让病人醒来。  
据有经验的催眠治疗家统计,人群中能进入催眠状态的约占70~90%,仅有25%的能达到深度催眠。在有经验的治疗者指导下轻度的催眠或觉醒状态下暗示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由于此疗法的实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选择病人要严格,一般须由受过训练的精神科或其他临床医生和心理学家担任。
催眠术 - 催眠与睡眠

催眠与睡眠尽管谁都要睡眠,但很明显,谁也不能从自己的体验中得到大量的睡眠知识。在这一领域里,正是由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诞生,特别是脑电图EEG)的发明,便使得关于睡眠与梦的知识爆炸性地增长。在做脑电图记录时,要将电极置于头皮上,测量脑的电活动变化。德门特和克莱曼(1957)通过记录脑电图而分别出睡眠的四个不同阶段。在第1期睡眠中,脑电图呈现高频、低幅的波形,与清醒休息状态(0期)的波形相近,只是较不规则。在这期睡眠中,人们正在打瞌睡。而且若从这期睡眠中醒来,人们甚至否认正在瞌睡。
第III期睡眠的脑电图以大而低的波形为其特征,偶尔见有短时的、有节律的低频波(称为“棱形”波)。第II期睡眠较第I或睡眠为深。第 III期睡眠又较第II期睡眠为深。在这一期睡眠中,脑电图的波形更不规则,其间也有梭形波,只是其波幅较高;偶尔也可能出现大而慢的波形。第IV期是最深度的睡眠,在脑电图上以大而慢的波(6彼)为其特征。此外还有眼快动(REM)期睡眠,这时人们正在做梦。在一夜的睡眠中,人们平均要经历5段眼快动睡眠,每段间隔大约90分钟。眼快动睡眠穿插在一夜睡眠的各期之间。
被催眠者脑电图的波形与睡眠者脑电图的II、III期波形和IV期的波形好像有很大差别(埃文斯,1982)。例如在催眠过程中几乎没有 IV期6波的迹象出现。彻脱克和克拉乌兹(1959)讨论过I期睡眠与催眠在脑电波上的相似性。这种相似当然部分是由于催眠师暗示受术者感到瞌睡,正在闭上自己的眼睛,甚至题上 1—2秒钟。或者正如埃文斯(1979,1982)指出,它是由脑电图记录的不敏感性所致;催眠与睡眠的脑电活动本来可能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为脑电记录时的过多干扰所掩盖。可以预料,如果为受术者施加“觉醒”诱导,而不是相反的“睡眠”诱导,那么其脑电波将有很大差异。(班亚,梅扎罗斯格雷古斯, 1981)
为什么催眠曾被视为是与睡眠相同的状态,这一点是很清楚的。在别人看来,正在睡眠的人与经过“睡眠”诱导催眠了的人在表现上报相似;二者显然都可产生不随意活动,如生动的做梦。睡眠与催眠的另一个可能的相似之处在于,有人(埃文斯,1977)发现受术者在接受哈佛集体催眠易感性量表A表的测试时的得分与他们的夜间入睡能力有关。埃文斯(1982)认为,这种相关可能是因为人体内存在一种控制意识水平或意识状态的机制;而该机制无论在人们进入催眠还是进入睡眠时都发挥作用。除了上述相似之处以外,人们一般认为睡眠与催眠是大不一样的两种状态。
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虽然表面看起来好像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