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考253火主:哲学讨论录(98—10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42:19
哲学讨论录(98—107)
 叶晓锜 新浪博客
 

讨论录:98

(2010-12-24 20:25:55)

     意识中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怎样的“客观存在”?这种意识中的“客观存在”和意识外的“客观存在”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彼此关系又是怎样的?对于认识论来说,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哪个是第一性的,而是在于如何从两种“客观存在”中揭示认识的本质和它的界限所在。

     唯物论离开了认识论就会走向它的荒谬。唯心论在揭示认识的主观性状方面并不是没有它的真理所在。

     绝对地肯定唯物论和绝对地否定唯心论都是要不得的。许多人一直在哲学上难以进入更高层面的综合和创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思想深处的根基上,始终为陈旧的哲学框架所束缚。

     哲学需要广博的知识,精深的思考、慎密的逻辑和更高层面的综合。


讨论录:99

(2010-12-28 18:06:27)

        意识中的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外的客观存在,或如列宁所说,是意识外对象的复制和映现,和我们的意识无关。是这样吗?问题在于如何证明意识中的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外的客观存在。

    我想,事情并没有所想的那么简单。读一下罗素的《哲学研究》,我们就会感到事情远远不是那么简单的。深入地了解一下马赫对先验绝对的“力”观念的批判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的建立,亦会深刻地感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水确实是宇宙间的客观存在。然而我们意识中的种种关于水的本质和属性的概念规定,究竟是纯客观绝对的呢,还是有着主观性状的加入、参与和共制的呢?

    老子说,“上善若水”,对水进行了至善的概念规定,而在创世纪或世界各民族的传说中,我们看到大洪水差点毁灭了人类和一切生灵。那么,水的本质是至善的呢,还是极恶的呢?水的本质究竟是水的自身绝对,还是我们的心灵根据不同的主客相互关系的经验体验和概念规定所赋予的呢?

    再来谈谈水的物理特性。如水在摄氏100度沸腾,是我们经验观察的一种概念规定。但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压的原因水不到摄氏100度就沸腾了。于是我们又需要增加一个新的经验观察的概念规定,要把气压条件加进去。

    那么,水的沸腾的绝对温度到底是摄氏多少度呢?或者说究竟有没有一个水的自身绝对的沸腾点呢?假定有一个星球和地球有着完全不同的物理条件,在那里水的沸腾点究竟多少度或者有没有它的自身绝对的沸腾点呢,对此,我们是无法回答的,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经验体验和概念规定。但有一点是确切的,即我们对水的沸腾点的概念规定是和我们经验体验相关的。这里就有着我们的经验体验和概念规定的加入和赋予。

    这样,我们意识中的种种关于水的本质和属性的概念规定,都是概念方式的建构,既不是纯客观,也不是水的自身绝对。水的自身绝对的沸腾点是没有的,我们观念中的水的沸腾点只是一种主客共制的概念建构。

    一切概念都是建立在主客共建基石上的,因此,它们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既不同一于纯主观,也不同一于纯客观,它们只是一种主客共制,并在这种主客共制中既相通于客观又相通于主观。

    关于自然界或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那情况更是这样了。不少物理学家认为自然界存在的种种基本粒子(不是不多的几种而是越来越多地发现)类型,是同生成它们的一种自身绝对的普遍结构方式相关的。这种自身绝对的普遍结构方式的数学模型认为,所有基本粒子都是从一种六维的、可能在维上有洞的、卷曲的弦状结构方式中生成出来的。这样的一种越来越被附加一些规定的弦论数学模型,尽管看起来似乎可以较为完美地说明基本粒子的种种类型和它们的性质。然而,这里所显现的仍然是一种没有尽头的数学方式的推导,并不是物的绝对自身方式。

 

讨论录:100

(2010-12-28 18:07:48)

         我们的身体不小心被灼热的电烙铁碰了一下,感到了烫痛。这种烫痛是会立即感觉到的。这种烫痛的感觉样式难道不是主客共制?!难道不是电烙铁碰上我们的身体,或我们的身体碰上电烙铁的共同制作?!

       在生物进化史上,长颈鹿的长脖子是为了能吃到高高大树上的树叶而进化发展出来的。长颈鹿的长脖子的形成难道不是高高的大树这个客体和长颈鹿生存竞争这个主体能动的共制吗?!

       在《基督山恩仇记》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那个被关押的长老死了,为了证实长老是否死了,狱牢用一端烧红了的铁条在长老的脚底烙了一下,见长老没有丝毫反应,于是证实了长老真的死了。为何说这个情节?我所要说明的就是,当长老死了,不再具有生命体的主观性状时,通红的烙铁烙在长老的脚跟时,对于死了的长老来说是永远不会产生“烫痛”的感觉样式的。

       一个生来就是盲人的人知道黑暗和光明的区别吗?!或者他的头脑中能建立黑暗和光明的不同知性样式吗?!

       我不知道你被220伏的电流打击过吗?如果被这种电流打击过,就会切身体验到被电打击的那种极为麻辣疼痛的感觉样式,如果没有被电打击过,我想是不会有这种被电打击的感觉样式的。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描述或书本的知识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这里有两点,一是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会有直接感受,即这种极为麻疼的感觉样式到底如何的体验;二是别人的描述和书本的知识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涉及到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而一切间接的知识难道不是来源于直接的知识?!

       此外,人类从未到达过的遥远星球,又怎么能够说出只有在到达那个星球时才能获得的不同于地球环境的那些感觉样式、知觉样式和概念样式呢?

 

    此外,什么叫“烫”,什么叫“光明”,难道它们不是一种建立在感觉、知觉和概念基础上的事物样式吗?!自然界中有那种被叫作为“烫”和“光明”的自身之物吗?


讨论录:101

(2010-12-28 18:13:54)

         传统的唯物论认为,我们头脑中的事物样式就是物体的自身绝对的本来方式,和我们的头脑无关的。这种观点从根基上离开了认识论。这也就是我始终抓住不放的原因所在。

       传统的唯物论包括辩证唯物论的根本缺陷在于缺乏认识论,不承认一切事物样式有着我们的心灵方式或意识方式的加入、参与和共建。认为我们所获得的认识样式只是物的自身绝对方式在我们意识中的反映,是和我们的意识方式和意识性状无关的。

        康德的历史功绩就是在这样的根基上进行了颠覆,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认识论的革命,认为一切事物样式都有着我们的心灵方式的参与、加入和共建,是和我们的心灵方式相关的,从而,奠定了哲学变革的思想基础。

       把大脑比作镜子是完全不恰当的。大脑并不是被动的,原封照样地接受客观之物的,大脑通过反应的、知性的和概念的意识方式造就事物样式,并由此而在事物样式中加入了主观方式和主观性状的制作。因此,深入地考察,大脑与外部对象的关系是建构与被建构的关系,而不是映现与被映现的关系。


讨论录:102

(2010-12-30 20:55:40)

 

    符号分为两类:

    一类是形象符号,如“牛”、“羊”等;

    另一类是关系符号,如“在”,“喜欢”等等。在我们的书本里,大量的是关系符号。

    符号具有它的制作性,记号性、指代性、抽象性、概括性、组合性和名称性。

    当一个符号被定义时它就成为了概念和思维活动所赖以进行和组建的单元。

    符号定义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别的符号或一组别的符号的组合来确立,并由此生成具有一定内容和界限规定的概念。

    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是:我们脑子里的“概念”是怎样造就的?为什么语言能够成为概念的媒介形式,或概念的显现形式?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从何而来?

    此外,语言的本质是什么?语言是从怎样发展出来的?人类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得语言能力的?等等。

    我的概念论的思考和探讨,就是试图就这些问题作出历史和逻辑的回答。

    对语言的研究,我以为,

    第一,要深入到语言生成和由来的经验历史根基;

    第二,要深入到符号的制作、符号的记号和指代,符号的抽象和概括,符号的组合和定义,从符号到概念的嬗变;

    第三,要深入到语言的背后,语言、语词和语组的意义在于概念,没有概念建构的语言、语词和语组是无意义的。


讨论录:103

(2010-12-30 21:08:34)

    概念是一种观念建构,这种观念建构既具有它的观念的抽象性,又具有它的实在的指代性。

    表象的提法是难以触及概念的本质的。例如,“人性”这个概念,有着不同观念建构,有宗教意义的人性观念,有道德意义的人性观念,有阶级意义的人性观念,有社会意义的人性观念,有生存意义的人性观念,有平等意义的人性观念,等等。这些不同意义的人性观念,一方面是不同的概念定义;另一方面则是不同的观念抽象和实在指代的统构。因此,概念并不是一种表象,用表象的提法是不能把握概念的。

    对于“语音和文字之所以能专司区分表象的职责,在于语音随时可以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文字可以随时通过手写出来”的说法,我以为,许多高级动物和人一样也有发音器官,也有四肢,为何它们不能产生语音和文字的表象呢?以及它们的神经联系为何不能由此而生成表象呢?

    我们能不能单独地从生理器官、神经元和大脑的功能区的某种构造上来揭示符号、语言、文字和概念的由来呢?人类意识方式和动物意识方式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以及这不同的意识方式究竟是由什么引起河造就的呢?它们的根基何在呢?它们的逻辑又何在呢?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深入地清理和思考的。

    我家里养了一条狗已经8岁了,我常在观察这条狗。狗和人一样,也有发音的器官,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发出不同的音节;它有记忆能力,记忆能力的某些方面并不差;它能把若干语音同某些事件联系起来作出恒常的联结行为;它有四肢,会在潮湿的泥土上留下脚印,并用前足抓划地面。但是它却始终不能用语言和我们说话,更不会用前肢书写文字。这是为何呢?!

    我以为在学术上提出一个见解,不能浅而辄止,而要有深入思考和潜心的探究。

讨论录:104--106(缺)

讨论录:107

(2010-12-31 18:04:42)

    被我们称之为“胃”的东西是什么呢?它是一种心灵的存在呢,还是一种客观存在呢?

   “胃”这个语词是一种被称之为“胃”的对象的符号指称,在定义中,这个指代包含了被称之为“胃”的对象的概念建构。这样,“胃”这个符号指代或“胃”这个概念建构是同被称之为“胃”的对象密切相关的,没有这种被称之为“胃”的对象,我们是不可能凭空生成出“胃”的符号指代和“胃”的概念建构的。这样,“胃”的称呼,“胃”的符号指代,“胃”的概念建构具有着它的经验来源,它不是一种纯心灵的或纯语词的东西,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观念抽象和实在指代相统一的建构。

    关于“夸克”是物质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对“物质”这个概念进行界定。即先要确定“物质”的定义。

    “物质”的定义长期来有各种见解。例如,有的把“物质”定义为一切具有刚性的,实体的,广袤的东西;有的把“物质”定义为一切具有物理性状的东西;有的把“物质”定义为一切实在的对象或一切存在的对象,如此等等。

    由此,“物质”这个概念有着它的不同定义。看来,我们是很难确立一种唯一的和终极的物质定义的,各种已有的“物质”定义都不是自身绝对的。搞清了这一点,那么,对“夸克”是不是物质就需要从怎样的定义上来界定。从具有物理性状的定义上,“夸克”无疑是物质,因为夸克具有物理性状。而从具有刚性的,实体的,广袤的定义上来认定,“夸克”则不是物质。这就是为何在近代和现代哲学思辨上,有些学者会惊呼“物质”消失了。

   关于“弦这个结构是想象出来的还是看到的?”对此,我们需要跟踪和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前沿思想,特别是由数学模型所开辟的新的物理学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