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留言置顶:人生三层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42:41
1942年10月18日,丰子恺正在遵义旅寓星汉楼里收拾东西,准备迁往重庆,突然接到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的消息。他放下手中活计,坐到窗下,静坐数十分钟,发愿为法师造像一百尊,拟定到重庆后即动笔。
次 后,在他余生三十多年中,他没有一刻忘记过弘一法师。他回忆起法师一次到丰家,丰子恺请法师坐在藤椅上,法师先把椅子轻轻摇摇,然后才慢慢坐下去。以后见 他每次都如此,就问他缘由。法师说:“这格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子伏着,空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好让它们避开。”一般人对 这种行为也许会发笑吧!可是丰子恺却从中看出了弘一法师做人十分认真的精神。他说:“李先生不是‘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而做和尚 的。他是真正做和尚,他是‘有感于众生疾苦而行大丈夫事’的。丰子恺通过对弘一法师的回忆,总结出人生的真谛:
“人 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 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父,这样的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 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 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欣赏。这样的人,在世界也很多,即所谓的‘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 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 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 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 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勾留。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也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不过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 层的走上去的。 弘 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 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出家、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 ”
根 据这三层楼的观点。丰子恺又说到艺术:“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近。二层楼的扶梯的最后顶点就是三层楼……艺术家看见花笑,听见鸟语,举杯邀明月,开门迎白 云,能把自然当作人看,能化无情为有情,这便是‘物我一体’‘诸相非相’的佛教真谛了。故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通。最高艺术家有言:‘无声之诗无一字,无 形之画无一笔。’可知吟诗描画,平平仄仄,红红绿绿,原不过是刁虫小技,艺术的皮毛而已。艺术的精神正是宗教的。古人云:‘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又 曰:‘太上立德,其次立言。’ ……宗教于艺术的高下重轻,在此已明示……”
丰子恺由此联想到自己:“我脚力小,不能追随弘一法师上三层楼,现在还停留在二层楼上,斤斤于一字一笔的小技,自己觉得很惭愧。但亦常常勉力爬上扶梯,向三层楼上望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