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羔羊至玉女:清空你的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4:27:28
        清空你的心......

 

                                                           --妙明真心--

 

 

       有位莲友问我:师兄,看你每天都很快乐的样子,跟任何人交往都是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遇事也从不见你慌乱过,显得十分自在逍遥,好象生活中就没有可让你烦心的事,你是怎么做到的?----我笑着告诉他:因为我喜欢不断地清空自己的内心----“清空内心?”佛友低语,继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其实在我的生活中并不是说没有事,而是这些所谓的“事”在我心中已不存在。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空无的!万物因缘而生,随业流转。世上的万物万相万法都是心现识变产生的一个妄相,缘具则相至,缘尽则相灭!缘一没了,相自然就破了。“刹那间九百业因果报相续相生灭”,就在我们眨眼的一刹那,世界已经历了无数的生死。这个世界是假的,是转瞬即逝的!我们的身体也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也是假的。禅学参话头“我是谁?”其实“我”才是身体中真正的主人。身体是我们暂住的房子,房子坏了可以换的,而身体中的那个“我”无生无灭!既然身体是假的,那么和身体有关的任何事物也自然就是假的:生气是假的,快乐是假的,得到是假的,失去同样是假的......既然都是假的,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执的呢?

 

      心脏为什么可以跳动,是因为心房是空的,可以收缩,可以泵血,从而维持着生命的运转。我们要学会清空自己的心,把贪欲、妄念、忧烦、喜乐哀伤通通清理出去。试想一下,大千世界变化万千,分分秒秒都在变,如果每一件事都往心里装,每一个变化你都很在意,你应付得过来吗?就是给你十个心也是不够用的,等到心房塞满装不下的那一天,你的心已成为“实心”,或者叫“石心”吧,已无任何收缩弹跳的空间,心也成为一颗真正的“死心”,到那时你的生命也该终结了!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一天到晚叫烦,一丁点小事也能“烦”得他们夜不能寐,或为单位烦,或为子女烦,为老的烦、为小的烦、为车烦、为房烦......凡人成了真正的“烦”人。在忧烦中他们病痛缠身,在忧烦中他们疲惫地老去死去,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另外生活中还有一类人,他们遇事喜欢妄加猜疑,整天满脑子胡思乱想,妄念纷飞,也不知道他们都在想些什么,活得很累,很辛苦。一天,一个熟人遇到我,说他很烦,我问他烦什么,他说有一个朋友请他和另外几个人吃饭,但那个朋友和他曾有点过节,所以不想面对,怀疑那个朋友请吃饭是有事要求自己。去吃吧,心里不乐意,不去吧,又怕朋友不高兴,左右为难,所以很烦。我告诉他,事情没发生之前,不要妄加设想,你说怀疑朋友有事求自己,那也只是你自己的“怀疑”,或许朋友只是想和你吃个便饭,缓和保持一下彼此的关系,完全是善意的,你完全没必要想得太多。再说,你说你不去吃这个饭局你的朋友可能会不高兴,那也是你的设想,相反的,我认为你不去吃这个饭局,也许你的朋友会更高兴呢,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你何必要胡思乱想折磨自己呢?看着我脸上的微笑,熟人迷惘无语,满腹狐疑地点点头,闷闷而去。看着他疲惫远去的背影,我忽然有一种淡淡的哀伤......

 

        心能转境即如来!有很多人喜欢跟着尘境跑,跟着妄念跑,跑来跑去跑得一身伤痛,还不知痛从何来!真让人哀伤惋惜!以前有一个刚接触佛学的朋友问到我关于心转境的问题,我就用她自己打了个比方,我说:如果我想让你快乐,很简单,我就大加赞赏你,表扬你,那样你就开心了,快乐了。如果我想害你,让你痛苦,也很简单,我就故意污辱你,诽谤你,中伤你,那样你就伤心了,愤怒了。那你不就随着我的指挥棒转了吗?你的心已完全被我掌控,不由自主中你就被我设的境相所转了,此时的你不就彻头彻尾成了一个被境相,被我玩弄的“木偶”和“愚人”吗?三国里的“三气周瑜”,周瑜就是被诸葛亮故意设的境相所转,最终被活活气死的。难道我们还不以此为戒吗?朋友恍然大悟,说以前从没注意到这些。

 

        我们躁动的身心好比一个偌大的磁场,不断被外界的新奇和变化吸引着、干扰着。我们要学会关闭这个磁场,否则什么废铜烂铁都将往你身心上吸,那你的身心又该有多重多累啊!往生好比一个轻气球,红尘中的千丝万缕不斩断,气球怎么飞得起来,往生又怎能成功呢?世上最重的不是钢不是铁,而是精神!一念一识都有可能会击垮你,甚至让你付出生命!烦恼妄念一起,当下就把它灭掉。所谓“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及“缘起即缘灭”,就是这个道理!意受的苦、乐、舍、喜、忧五受就是心受,佛要我们断“受阴”,就是要我们灭掉缘起和境相!让我们学会清空自己的心,真正做到如佛所说“不受一切受”,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的清净、空灵、快乐自在......

       来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d0b0600100s4f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