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怀孕的瑜伽动作图:香港名医朱增祥拉筋复位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11:40
       第一章、重病中发明拉筋凳

        朱增祥的病人,主要是错位和筋缩。
  错位只能用手法复位,筋缩过去也是靠人力来拉开,医师需要丰富的经验、纯熟的技术和良好的体力。因为身患重病,病人又源源不断来求治,朱增祥身心都受不了,他不想每天医治太多的病人,脾气开始暴躁,工作态度不够热情。
        人类许多发明,都是因为懒惰,比如,想穿干净衣服,又不想洗衣服,就发明洗衣机;想远行又不想走路,就发明了汽车、飞机……如今重病中的朱增祥,想给病人治病,又希望省点力气或少动手,又希望效果好,于是发明了拉筋凳。
  要介绍拉筋凳,还需了解朱氏拉筋法的源头。1967年,读完6年“中医带徒班”(属于大专)的朱增祥,被分配到安徽农村的一家公社卫生所工作。之后又调入安徽桐城的一家战备医院工作。
         那时因矿井坍塌,一位工人被压伤了,时常来看病。这工人生得牛高马大,朱增祥给他治疗多次,也不见好转。有一次,朱增祥心血来潮,让他躺在治疗床上,朱增祥将他的一条腿举起来,持续举着,不放下——朱增祥年轻时喜欢举重,举一条大腿没问题——过了一段时间,他将腿放下,再举另一条腿。即兴的举腿疗法,工人竟然说感觉好多了。朱增祥发现了拉伸腿部的效果,朱氏拉筋法就萌发于这种举腿疗法。
        1、靠墙拉筋——拉筋凳发明的前夜

         后来到了香港,朱增祥一直在思考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以及如何用手法拉筋治疗的问题。朱增祥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筋缩可能带来下列15种症状:
         颈紧痛;腰强直痛;不能弯腰;背紧痛;腿痛及麻痹;不能蹲下;长短腿;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步法开展不大,密步行走;髂关节的韧带有拉紧的感觉;大腿既不能抬举亦不能横展;转身不灵活;肌肉收缩/萎缩;手不能伸屈(手筋缩短);手、脚、肘、膝活动不顺。
         用手法拉筋,要损耗医师大量的体力。重病的朱增祥动了脑筋,他见诊所墙柱突出于墙面,便将长椅靠上去,让病人躺在长椅上,抬起一条腿放在墙柱上,大腿和小腿尽量紧贴墙柱,另一条腿自然垂向地面。这种靠墙拉筋法,医师毫不费力,竟然可以替代手法拉筋,而且效果很好。这是拉筋凳发明的前夜,需要记上一笔。
  有位叫何顺忍的先生,当时请朱增祥医治腰椎间盘突出,他用文字记录了靠墙拉筋病例:
        某日,我带妻子和女儿到朱医师诊所治疗背痛。我目睹一名老妇双脚不能行动,要家人扶持。此老妇在家中是太上皇,终日坐看电视,走动不多。其后发觉步履艰辛,且脚痛。经朱医师一看,便断定为筋缩症,遂施予拉筋大法。该老妇在丈夫及女儿帮助之下,卧在一张大概一英尺半宽乘四五英尺长之矮凳上,而矮凳一端跟墙角一边紧贴成90°角,老妇则需把一腿向上紧贴墙边,放下另一腿贴地。但见她的丈夫及女儿苦口婆心,劝老妇照朱医师指示放腿贴地,老妇只以呱呱大叫作为回应,不肯就范。朱医师警告她,若不尽快拉筋,天天拉筋,筋缩之患将会导致其坐轮椅。老妇仍然害怕痛苦,拒绝合作。朱医师严斥之际,亦命人拿来数本二三英寸厚的电话簿,作为老妇下垂之腿的承垫,让老妇腿筋不用拉得太多,减少痛楚。如是逐本电话簿移开,直至老妇垂下之腿完全贴地为止。
   此时,老妇不再叫痛。10分钟后,老妇移到另一边墙角,卧在另一张类似的矮凳,以左右腿交替做同一拉筋动作。再过十分钟后,老妇被扶起身,稍事休息便试行站立走路。一来一回之后,众人问她感觉如何,她欢欣地回答,现在不觉痛楚了。朱医师其后告诉老妇一家人,老妇只要天天拉筋便会痊愈,不用再来找他。原来老妇此前已看过其他医生多次,但找不出病源。以上例子看来,朱医师虽然疾言厉色,但却能粗中有细,就地取材解决问题。其疗程亦可称为不二,病人只需看一次,不需再来也……

    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不能下蹲    2、病例:香婆婆的拉筋故事

    香港有位林慧慧女士,也亲眼看过朱增祥用靠墙拉筋法治病。那天是2004年元旦,朋友爱丽约林慧慧一家吃饭,留学外国的孩子都回来了。爱丽的母亲香婆婆也在席上,她是一位亲切幽默的老人家,大家足足有两年多没见了。
    整顿饭吃下来,香婆婆都没有离座。直到大家起来告别的时候,林慧慧才发到觉,香婆婆步行很慢、很吃力,两年不见老人变化太大了。
  爱丽说母亲症状已出现一年多,中医、西医看过不少,国内国外的都有,X光也照过无数。基本上都说是坐骨神经出了问题,但又没有解决方案。
  原本活泼好动的香婆婆,出外走动的次数和时间逐渐减少,整天待在家里看书,或看电视。爱丽想到老朋友朱增祥医师应是有办法的,于是说服香婆婆去看看。
  下午三时,他们一行人到朱增祥诊所。朱增祥只看了一眼便说:“我知道你的问题,简单说是筋缩。”患者家人带来X光片和报告,朱增祥都搁在一边,不看,他有自己的诊断方式。香婆婆在小诊室的床上做了简单检查,朱增祥便要求香婆婆到外面的大诊室,做“卧位拉筋”。
  大诊室有两张方方正正的皮沙发,靠墙边放着,正一边抵着墙柱——墙柱左右各1个,像是为左右两腿拉筋而设。香婆婆躺下,把一腿搭靠着墙柱边,伸直向天;另一腿则屈曲向地,尽量让脚底触及地面。这个姿势需保持10分钟,然后左右腿交替。
  但香婆婆年纪大了,腿还没放好,已大呼叫痛,同来的家人不知所措,却又帮不上忙。结果姿势是做了,但向上的一条腿是曲的,垂下的那条腿则由婆婆的丈夫香伯伯托着,不能着地。朱增祥在小诊室看完一个病人,脱身出来,看到香婆婆的拉筋姿态,很不满意,将香伯伯赶到一边,并警告说:“拉筋的程序做得不正确,完全没有效,这样下去,逃不脱坐轮椅的命运!”
  我们亲眼看过朱增祥看病,确有一种威严。他把香婆婆向上的腿一点点地按下去,婆婆的反对声音愈来愈少,腿也愈来愈直。但另一条腿,一下子要脚底触地,确实很困难。朱增祥自有办法,他拿来一大沓电话簿和杂志,垫在香婆婆脚下,然后一本本逐渐拿走,不到20分钟,脚掌就踏在一本薄薄的杂志上。
  右腿成功了,香婆婆信心大增,很高兴地转过去拉左腿。“这条腿听话得多。”她说。结果20分钟的拉筋程序也顺利完成了。香婆婆站起来走了数步,笑不拢嘴,竟可以大踏步,还可提起腿。香婆婆上下楼梯容易多了。
   临走时,朱增祥给香婆婆开了“方子”:“每天拉筋3次,每次每条腿不少于10分钟。” 朱增祥的解决方案就是这么简单。可能难度最大的,反而是要找一张长短和高度适合拉筋的长凳。
   3、四代拉筋凳的发明

   朱增祥是一个喜欢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患者靠墙拉筋虽然效果不错,但还是有缺点:
  1、患者仍需医师或他人协助;
    2、换第二条腿拉筋时要找另一面墙,很不方便。
    朱增祥想,如果能设计出一张凳子,让筋缩症病人躺上去,借助一些简单辅助工具,如绑带、沙袋、计时器等,不就可以自助拉筋吗?朱增祥立即动手,画了几张设计图,比较了一下,选定一款将女弟子莫秀欢叫来,交给她制作。
    下面是朱增祥设计的第一代拉筋凳。

    朱氏拉筋凳的妙处在于:
    1、安全;
    2、一般人可以自助拉筋; 
    3、在他人协助下,严重筋缩症患者可借助绑带、沙袋、脚垫,逐渐将筋拉松,拉到位;
    4、比医师用手法拉筋效果更佳;
    5、医师可以从手法拉筋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6、可以标准化、规模化推广拉筋。

    另外,拉筋凳还可以放置在各种场合:
    1、一般医院可用拉筋凳医治筋缩病人;
    2、家中有拉筋凳,患者可在家里拉筋健身;
    3、企业办公场所放置拉筋凳,可防治员工筋缩;
    4、普通健身馆也可以放置拉筋凳供会员使用;
    5、老人俱乐部可以放置拉筋凳给老人使用;
    6、公园可设置固定的拉筋凳,成为公共健身设施。

    第一代拉筋凳看起来很漂亮,但有个缺点,就是立杆用两根大藤杆,中间靠腿的部位是用细藤条编织的,有弹性,不结实。朱增祥做了小小改进,直接用3根粗大的藤杆当立杆,做出了第二代拉筋凳。

    第二代拉筋凳的特点:
    1、用3根藤杆,组合成一根垂直立杆;
    2、拉另一条腿时,立杆可抽出来,插入旁侧的孔洞里;
    3、第一代拉筋凳一样,患者枕头部分,可折叠,因为香港人普遍住房比较小,折叠或拆分容易放置,不占地方。

    第三代拉筋凳的主要特点,是比第二代稳定性更好。
    第四代拉筋凳的特点,是比第三代稳定性更好,凳子改为不用接驳、完整的一张,适合较宽敞的固定场所使用。也是为大陆的患者和健身人士准备的,因为大陆人住房相对宽敞,不需要节省空间。
    从第一代拉筋凳到第四代拉筋凳,主要的演变是越来越实用,越来越稳定,体现了朱增祥小心谨慎,追求安全的性格。
    前三代拉筋凳所以设计成可拆卸的,是因为香港人居住的地方小,方便拉完筋后拆分放置。

   第二章、朱氏拉筋法

    针对筋缩患者时常会有腰痛、背痛、腿痛和腿脚麻痹等众多不适症状,朱增祥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创造出一套拉筋法,使患者通过拉筋凳来拉筋,且效果显著。患者求诊时,医生若用手法帮他拉筋,他会感觉疼痛,甚至对治疗产生恐怖。而朱氏独创的拉筋法,可以大大减轻防治拉筋时的恐惧心理,因为拉筋的强度可以自行控制。 
    俗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对于没有筋缩症的人,只要长期坚持拉筋,就可以保持身体的柔韧性,防止筋缩,延年益寿。

    1、卧位拉筋法
  朱增祥首推卧位拉筋法。此种拉筋法是根据拉筋凳的特点设计的,主要是腰部不动,紧贴拉筋凳,全身放松不易拉伤腰肌或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系数最高。具体做法如下:
    1、放好拉筋凳,将立杆插上;
    2、坐在拉筋凳上,臀部尽量移至立杆;
    3、身体以仰卧的姿态躺下,右腿伸直,靠在立杆上,臀部贴紧立杆,左脚落地,尽可能触及地面,双手举起,贴近双耳,平放在拉筋凳上,坚持十分钟;期间左脚也可用踏单车的姿势摆动,以便放松髋部关节;
    4、将立杆插在另一边,再依上述方法,换一条腿,也是做10分钟。
这种拉筋方法除了可以拉松腰至大腿膝后的筋腱外,也有助于拉松髋部的关节,所以卧位拉筋法又称卧位松髋法。当然,此法也可以拉松大腿内侧韧带及大腿背侧韧带,是一种最高效的拉筋法。

    卧位拉筋法的注意事项:
    朱增祥强调,凡是有高血压、心脏病、骨质疏松症、长期体弱者,一定要请示医生。因为拉筋时,有筋缩症的人一定会很痛,忍受疼痛时,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骨质疏松的患者,慎防骨折、骨裂;体弱者有可能因疼痛而晕厥。
      2、立位拉筋

    朱增祥的立位拉筋法,是根据西医的爬门框疗法改进过来的,方法如下:
    1、找一个门框,双手上举扶住两边门框,尽量伸展双臂;
    2、一脚在前,站弓步,另一脚在后,腿尽量伸直;
    3、身体正好与门框平行,头直立,双目向前平视;
    4、以此姿势站立3分钟,再换一条腿站弓步,也是3分钟。    
    此法可拉肩胛、肩周围、背部及其相关的筋腱、韧带。大家可以用此法自己在家治疗肩颈痛、肩周炎、背痛等症。
 
   3、病例:香港邮差筋缩症


    谢先生,香港的邮差,53岁,但看起来却精神干练,鼻子笔挺,很洋气的样子。
    从前他的工作就是在九龙区送邮件,每天背着40多磅的邮差袋穿街过巷,单肩斜背,跑五六个小时,后来他发现自己的腰椎出毛病了,疼痛不止。1994年他到医院做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术后,公司给他调了工作,他不用外送邮件,改为坐办公室。
    他仍然经常运动,喜欢爬山,长跑。去年冬天,有一天下午去长跑,跑着跑着,右腿向后倒了一下,当时没有什么感觉,当晚睡觉的时候才感觉到痛。从脚底直到大腿,整条腿都痛,痛得睡不着觉。到医院查,透视,什么也查不着,医生说他是坐骨神经痛。
    这种痛吃药止不住。坐凳子只能坐高高的酒吧凳,一旦坐矮凳,又痛得钻心。所以他不能乘大巴士,巴士规定每人都有座位,但他坐不下来,全车都会觉得他异常。他只能改坐地铁,在地铁上他选择站着,没人觉得他有什么异常。
  这天他一瘸一瘸来到诊所。朱大夫叫他尝试弯腰,他满脸痛苦向下弯,双手离地15英寸,便再也弯不下去。蹲也蹲不下。朱大夫默默点头,有了初步的诊断。
    朱大夫按下列步骤安排:
    1、先拉筋15分钟,用上辅助带和沙袋。先用带魔术扣的辅助带把右腿固定在拉筋凳的立杆上。垂下的那条腿离地太远了,朱大夫示意助手给谢绑上沙袋,先上一只5磅重的沙袋,腿垂下了一点,还到不了地,过了一会,又加上一个10磅的沙袋,沿着脚跟围上。
    2、卧位拉筋拉透了,再让他躺到治疗床上,叫助手一起,给他进行卧位推扳。
    3、然后是躺到治疗床上横向拉筋。
    做完之后。让谢先生站在地上,令他弯腰,下去,下去,再下一点。奇迹出现了!谢先生双手竟然可以触地了。腿部的疼痛大减。他原先不能坐的,现在他坐在诊室的沙发上,久久不愿起来,他要尽情享受一下“坐”的滋味!这个病例是我们亲眼目睹,并拍下谢先生在拉筋凳上拉筋的照片。
     第三章  筋缩与拉筋治疗

   一、人身上的大筋

    朱增祥说,从前老师告诉过他,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条大筋,从颈部开始引向背部,经腰、大腿、小腿到脚跟,在解剖学里没有提及这条大筋,就像针灸的经络穴位,西医解剖无法找到,但当你接受治疗时,就体会到这条筋的存在。
  人体身上究竟有多少条筋?朱增祥说,两腿内侧,有一条大筋相连;双手内侧至胸部,也有一条大筋;两条从脚跟至腰部,再往上到脖子两边的风池穴,也有大筋。我们请画家画了3张图,请朱增祥确认,他说画得不错。

    1.从脚跟到腰颈部的大筋(见左图)
      2.双手至胸部的大筋    3.双腿至会阴的大筋    我们在地毯上利用身体的重量压腿,会明显地感到双腿内侧拉紧,用手一摸,确实有一条坚实的大筋存在。那天,朱增祥在自己的诊所用手法为病人拉筋——侧拉,他叫我们摸摸患者大腿内侧的大筋,我摸了一下,患者大腿内侧的大筋果然十分紧张。

    我们问朱增祥,人体有十二经络,这与上面所说的大筋一样吗?他说不一样。我又问,在督脉中,有一个叫筋缩的穴位,与上面的大筋或下面即要介绍的筋缩症有关吗?朱增祥说是两回事。
    二、筋缩及其相关症状

    1.人们为什么会筋缩
    很多人从来没听过筋缩,即便偶尔听说,也对筋缩没有什么认识。筋缩是什么病?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症状?如何治疗?什么人会得此病?是否老人家才会有筋缩?朱增祥在《错缩谈》中有专门的介绍。
    古代文献将伤筋类分为:筋断、筋走、筋弛、筋强、筋挛、筋翻、筋萎及筋缩等,筋缩属于其中之一。对于这些病症,临床记录不多,中外医学书籍也很难找到详细论述,老师传授时往往只能意会。朱增祥经40多年的临床实践的探索、研究,对此已有深刻认识,但他谦虚地说,不是完全了解。

    何谓筋缩?在朱增祥看来,要清楚筋缩,先要了解筋的意思。筋,是中医的旧称,西医统称为肌腱、韧带、腱膜等;缩,有收缩和痉挛的意思。简单来说,筋缩就是筋的缩短,因此导致活动功能受到限制。当筋受伤后,会产生反射性的收缩和痉挛;长期固定坐姿并缺少拉筋的锻炼,也会造成筋的收缩,使筋日渐缩短;有些人天生某条筋很紧,不能正常弯腰,这也是筋缩。
    在古时候,大多数人以步行为主,较少筋缩。但少数富贵人家常坐轿子,四体不勤,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筋腱日渐缩短;或者当筋受伤后,产生反射性收缩和疼痛痉挛,使功能受限制。男主人未到50岁,就要用手杖,而家佣六七十岁,也不必用手杖,这就是要人服侍与服侍别人的分别,或者叫“劳心者筋缩,劳力者筋健”。当然,不恰当的运动,或过度运动也会导致筋缩。
    现代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生活日渐舒适,却令现代人的运动量剧减。过去自动电梯、升降机并不普遍,人人必须靠自己的双腿上下楼梯,并借此得到锻炼。现在无论是上下多少层——哪怕仅一层楼,大多数人也要使用自动电梯或升降机;即便有时走平路也会利用电动人行道,令运动量大大减少了;过去人们都是走路或骑自行车,现代人则乘公共汽车或自己开车……体力劳动大大减少。
    过去,筋缩多数只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青少年很少患上,现代人从小读书,可以说是从小坐到老。最近十几年,电脑日渐普及,几岁大的小孩就玩电子游戏机,年长些就玩电脑,而利用电脑工作或上网的青少年就更多了。坐的时间长了,姿势又不正确,父母也不会教他们一个正确的坐姿,很多人年纪小小就患有筋缩。城市人口稠密,居住环境狭窄,造成电脑的摆放位置不适当,电脑桌下又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双脚伸展活动,加上不正确的坐姿,背腿的筋肌渐渐收缩,日子久了,便会造成一条或两条腿的筋缩。
    其实,不只是电脑使用者容易患上筋缩病,职业司机同样是高危一族——他们整天屈膝坐在狭小的车厢内,筋骨难以伸展,背腿的筋肌容易日渐收缩,造成一条或两条腿的筋缩。另外,那些长期坐着工作的一族,尤其是坐大班椅的老板们,连一杯水都要职员送到手上,虽然他们大都有打高尔夫球、网球、或游泳等爱好,但久坐,少拉筋或不拉筋,筋缩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了。
    有些爱好运动的人不明白,问朱增祥:“自己几十年来每天或经常都打球、爬山、游泳等运动,为什么还会有筋缩?”
    这是个好问题。朱增祥说,首先,你在做运动前,有否先做热身运动?你是怎样做热身运动的?你是否认真地做过拉筋舒展运动?大部分人都说没有怎样做热身运动,只是随便的动动手脚,转转腰背,松松颈肩,挥挥手臂,几分钟了事——其实这已经算不错了。老实说,很多人根本完全没有做热身运动。他们也不会像运动员那样,在比赛前早已做好一切必须的全身关节、肌肉、筋腱等热身运动,到了运动场只是再松一松。
    朱增祥说,年轻人或成年人即使有筋缩,一般对生活都暂时没有太大影响,当他们感到腰、背痛时,也不会想到是因为筋缩的缘故,其实这正是筋缩的先兆,只是他们根本不认识这种病症而已。
    朱增祥提醒:如果有数年打电脑姿势不当的历史,例如,显示屏是放在右或左旁的侧位,因坐姿不正确,加上每天坐的时间太长,便会造成一条或两条腿的筋缩。长期的筋缩也可以引致腰痛、背痛、腿痛及麻痹,或者脚好像短了,有长短腿的感觉!有时也会导致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步法开展不大,只能细步地行走。
    有的筋缩症患者,髋关节的韧带被拉紧,大腿不能抬举,亦不能横展,髋关节活动受到不同程度限制。这类人的站立姿势很特别,跟常人不一样,屈膝、屈髋、胸部微微向前倾,臀部则微微向后,不能站直,多数是密步行走,步法无法开展。朱增祥说,前韩国总统金大中先生就是典型的一例。朱增祥用腰椎卧位推扳手法医治时,他会感到患者的腿很沉重,腰硬得像木板,不能扳动。另外,此类患者也不能直腿抬高到90°。
     2.筋缩可能带来的15种症状

    朱增祥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筋缩可能带来下列15种症状:
    1)颈紧痛;
    2)腰强直痛;
    3)不能弯腰;
    4)背紧痛;
    5)腿痛及麻痹;
    6)不能蹲下;
    7)长短腿;
    8)脚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牵引痛;
    9)步法开展不大,密步行走;
    10)髋关节的韧带有拉紧的感觉;
    11)大腿既不能抬举亦不能横展;
    12)身不灵活;
    13)肌肉收缩/萎缩;
    14)手不能伸屈(手筋缩短);
    15)手、脚、肘、膝活动不顺。
     1)图解: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不能抬腿(见图)

    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之一,是不能抬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抬腿的动作是经常要做的,比如上台阶,有些人几乎每天都要上,有的筋缩症患者,仅仅因为不能抬腿,便不能上台阶,严重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有时候我们去旅游,通往美景和古迹的路常常是坎坷不平的,由于你不能抬腿,就可能错过,只能扼腕叹息——扼腿叹息。有些人喜欢踢足球,如果不能抬腿,只能与足球惜别了。    3图解8种生活中的筋缩场景

    1)图解: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不能抬腿(见右图)
    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之一,是不能抬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抬腿的动作是经常要做的,比如上台阶,有些人几乎每天都要上,有的筋缩症患者,仅仅因为不能抬腿,便不能上台阶,严重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有时候我们去旅游,通往美景和古迹的路常常是坎坷不平的,由于你不能抬腿,就可能错过,只能扼腕叹息——扼腿叹息。有些人喜欢踢足球,如果不能抬腿,只能与足球惜别了。

    2)图解: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不能下蹲
    下蹲或蹲下,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动作之一。过去,无论家用厕所还是公共厕所,几乎没有座厕,全是蹲厕(用马桶的家庭例外),这就给筋缩症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许多人勉强能蹲下去,但必须借助扶手才能蹲下和站起来。也有人在市场上购买“方便凳”,加在蹲厕上方便。“方便凳”像座厕垫一样,中间有个大孔,架在蹲厕上方,即可像座厕一样方便。从前不能下蹲的往往是老人,现在许多中青年也不能下蹲,这是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筋缩症年轻化的恶果。
   3)图解: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不能弯腰
  弯腰也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动作之一。筋缩症患者常常感觉腰背疼痛,东西掉到地上,想拣起来,却因为不能弯腰,拣不了。此症患者白领或老板较多,长期运动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较少。     4)图解: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密步行走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走不快,可能是因为筋缩导致步伐开展不大,只能小步行走。这种症状年轻人也有,但老人最多。经过卧位拉筋,步伐会明显加大,走路速度也会快起来。如果你不参加比赛,走不快不要紧,但碰到紧急事件,你走不快就很危险。前面如果有条壕沟,跳过去才能逃命,你跳不过去;海啸来了就更要命了……     5)图解: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长短腿
    到朱增祥诊室看病的人,有一拐一拐地走进来的。这些人过去走路很正常,后来因患筋缩症,导致双腿一长一短,走起路来极不协调,像个瘸子,很不雅观。年轻人可能会影响谈婚论嫁。     6)图解: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手不能伸屈
    手不能伸屈,也是患筋缩症的重要特征之一。如果是体力劳动者,手不能伸屈,就等于丧失劳动力。即便是白领,手不能伸屈,使用起鼠标来也极不方便。人与许多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灵巧的双手,有明确的手脚分工。
    7)图解: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腿不能横跨
    过去中国人学武术,站马步是基本功,有高马、中马和低马之分。有的筋缩症患者,腿不能横跨,很难想像他们能学武术。过去干农活的,有时要清理小沟渠,以便农田的排灌,双脚需站在沟渠两边工作,如果你因为筋缩而不能横跨,这活你就干不了。当然,农民经常劳动,很少患筋缩症。     8)图解:筋缩可能带来的症状:转身不灵活
    机械化、数字化的工作方式,使人们失去体力劳动的机会。长期坐办公室,用计算机,享受空调,会使人失去健康,导致筋缩,令身体僵硬,转身不灵活等等。    三、筋长一寸  寿延十年

    1.传统文化中的筋、宗筋和经筋

    
    早在《易经》中,就有“筋”一词,《易•系辞》说:“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由此可见,最初的“筋”是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

    《黄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两大部分。其中《灵枢•经脉》说:“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把筋归于“五体”之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从字面上对筋进行解释:“肉之力也。从月从力,所以明其义也。从竹者,以竹之为物多节,所以明其形也。”
筋有竹字头,说来蹊跷,朱增祥与竹字有渊源,算命先生曾对他说:“你是竹节命。怎么说?一段极好,一段极差,好坏好坏,梅花间竹地轮着来。”厄运使朱增祥发明了拉筋凳(筋字带竹字头),可谓否极泰来。

    宗筋
    《黄帝内经》不仅有“筋”,还有“宗筋”。宗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者为前阴之代称,广义者指诸筋所聚之处。《素问•厥论篇》说:“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这算是狭义的宗筋。而《素问•痿论篇》则说:“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宗筋。

    肝与筋有密切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 头面躯肢病征状态,通过经筋网络汇集于指端的爪甲。脏腑荣枯,气血盛衰,皆可由经筋的传导引起指甲的变化。因此,有“爪为筋之余”一说,虽然其在解剖学里不能与“筋”完全等同,但在功能上与筋具有同一性。可以归属于中医学“筋”的范畴,其发生病变时,可以考虑从筋论治。

    经筋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筋》,专门介绍人体十二经筋,如:“ 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邪上结于膝……”
中医有十二经脉和十二经筋之说。十二经脉与十二经筋在体表的循行部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其循行走向,却很不相同。十二经脉是联系脏腑的,可以深入脏腑内部;而经筋一般在躯体的浅表分布,起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多结聚于关节和骨骼附近。
    2.为什么盘腿而坐的百岁老人多

    到网上搜索一下,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百岁老人,都是喜欢盘腿而坐的。2009年4月16日,我用“百岁老人 盘腿坐”检索,找到相关网页419篇,列出部分超过百岁老人的例子。
    1)“你瞧,一听有客人,老妈就兴奋。”马大姐急忙起身,记者紧随而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103岁老人肖玉茹)盘腿坐在床上,正悠然自得地挠痒痒,一件深红色的丝绒上衣,里面套一件时髦的花边衬衣,见到记者,笑眯眯地招手,“俺孩儿坐,俺孩儿坐”……
    2)百岁老人代喜增为青山披绿60载,为大地奉献半个多世纪的事迹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腰杆挺直的代喜增老人盘腿坐在热炕上,虽然眼睛略显浑浊,可眼神里却充盈着幸福和满足……
    3)晨报讯(记者陆瑶) 两天前,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来了一位101岁老人要做白内障手术,手术前例行检查时,老太太的心电图检测结果让检测医生瞠目结舌:这位101岁的老太太居然拥有一颗40岁的心脏! 
    昨日,在三院住院部病房里,101岁的徐振荣盘腿坐在病床上,一只眼睛蒙着纱布,腰板挺得溜直,朗声招呼记者坐下……
    4)为了给百岁老人们做细致的检查,二五四医院专门成立了一支由多名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专家组”……医护人员走进张树模奶奶家时,这位正盘腿坐在床上的109岁的“老寿星”笑着招呼大家:“我都等你们半天啦!”……
    5)冲绳人拥有超乎寻常的健康和柔韧性,即使是100岁的老人,也可以盘腿坐在地板上很长时间……
    6)正午的骄阳将温度升到了40℃左右。百岁老人(112岁)买合托木汗恬静地盘腿坐在后院的葡萄架下,神情怡然,面容平和,闭目乘凉……
    7)10月14日,记者在卢胜子大女儿王景子家中见到了这位老寿星。老人盘腿坐在炕上窗户边,穿着干净的小棉袄,被褥铺得整整齐齐。“老太太虽然已经103岁了,但仍行动自如,走路不用人扶也不用拐杖,思维清晰,说话清楚,一点也不用操心,就是听力稍差。”提到老母亲,今年77岁的王景子不无自豪地说……
    8)已过百岁的刘桂芬老人盘腿坐在床上,笑着向记者摆摆手打招呼。老人银白的头发在脑后整齐地绾了个髻,看上去神清气爽。看着记者一脸的诧异,吐字还很清晰的老人解释起她的特殊家庭史……
    9)张奶奶今年110岁,精神矍铄,是目前本市最长寿的老人。记者来到张奶奶家时,老人正盘腿坐在床上,一头齐耳的银发别在耳后,容光焕发,精神矍铄。她的手柔柔的、暖暖的,面容十分慈祥。虽然已是110岁高龄,但老人除有视力障碍外,没有其他毛病,思维敏捷。家人介绍说,张奶奶非常喜欢热闹,每天都乐呵呵的,只要有人来看望她,她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10)来到太原铁匠巷宿舍百岁老人熊又新老奶奶家里时,慈祥的老人正盘腿坐在床上……出生于1904年的熊奶奶说:我这辈子不识字,可是一直过得很幸福。老头子1948年就去世了,5个儿子两个女儿,个个都特别孝顺……
    上面那些喜欢盘腿而坐的百岁老人,都是普通老百姓。在文化人中,喜欢盘腿而坐的长寿老人也有不少,下面介绍两位,一位是中国人,一位是日本人,都还健在。
    中国这一位是香港大学的饶宗颐。他1917年8月9日生于广东潮安,今年92岁,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早听说饶宗颐经常盘腿而坐,我上网搜索,果然找到相关细节:
    本报讯(许昌晨报)“饶大师为何要这样坐呀?”3月30日,本报对国学大师饶宗颐被聘为禹州大宋官窑荣昌钧瓷坊文化顾问一事进行了报道。不少市民看到照片中饶大师盘腿而坐且脚底朝上的坐姿,感觉不可思议,纷纷致电本报想弄个明白。记者通过调阅相关资料和对禹州大宋官窑荣昌钧瓷坊董事长苗峰伟进行采访,才明白此坐法既是饶大师练就了几十年的功底,也是他的养生之道。
    当天,记者浏览网页时发现,饶大师这种奇怪的坐姿已持续了几十年,双脚盘在大腿上,脚心向上。在会见朋友和客人时,饶大师还会时不时地表演一番,不少人为之惊叹。
    “当天饶大师就这样坐了半个多小时,要不是起身给我拿他的新著作,恐怕还会这样坐下去。”苗峰伟说,3月26日,在香港饶大师的家中,见到白发、白眉、92岁高龄的饶大师气色红润,像个小孩儿一样的他已经很吃惊,没想到,在谈话时,饶大师竟轻而易举地把双脚盘在了大腿上,还脚心向上,上身坐得笔直。
    “谈话时我还担心饶公是否会扭了腿脚。他却笑着说:‘没问题,我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功夫了。’”苗峰伟说,通过与饶大师交谈,他了解到,饶大师从小信佛,并练了一身气功,从20多岁开始就每天打坐,这也是他的养生之道。20多岁在印度时,他这种独特的坐法就让当地人吃惊了。
    第二个喜欢盘腿而坐的百岁文人,是日本的松原泰道,1907年出生,今年恰好是102岁。松原泰道从65岁开始写作,已经出版了上百部著作。他每天晚8点睡觉,第二天凌晨3点起床,起床后对着佛像,盘腿念经1个小时——现在腿盘得不标准了,要坐着一张小凳子让腿放得舒服一点。他说,普通人即便不念经,学着坐禅也很好,坐禅可以加深思维,把自己的感觉磨得“很尖很尖”,敏锐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声息。
    为什么喜欢盘腿而坐的百岁老人多?
    因为经常练习盘腿,可以改善腿部、踝部、髋部的柔韧性,使两腿、两髋变得柔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关节痛。实际上,这是将整个下半身的筋拉松了——拉筋!另外,久练盘腿,可以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环,等于增加了上半身的血液循环,特别是胸腔和脑部的血液循环。这个姿势还能使呼吸系统不受阻碍,让人的呼吸顺畅起来。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每年有近万名患有各种疾病的人就诊,医生除了给病人用药外,还经常教他们如何盘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压力、增强体质。在日本,许多地方兴起做“一日尼姑”的健身潮流,女性健身者到一家寺庙盘腿打坐,斋戒清心,不仅可以消除压力和烦恼,还锻炼了身体。
    盘腿而坐,可以说是一种坐位拉筋。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都倡导这种坐位拉筋方式。可以这么说,盘腿而坐,是一种安全的、经过数千年实践检验的坐位拉筋法。
    上面那些喜欢盘腿而坐的百岁老人,都是普通老百姓。在文化人中,喜欢盘腿而坐的长寿老人也有不少,下面介绍两位,一位是中国人,一位是日本人,都还健在。
    中国这一位是香港大学的饶宗颐。他1917年8月9日生于广东潮安,今年92岁,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早听说饶宗颐经常盘腿而坐,我上网搜索,果然找到相关细节:
本报讯(许昌晨报)“饶大师为何要这样坐呀?”3月30日,本报对国学大师饶宗颐被聘为禹州大宋官窑荣昌钧瓷坊文化顾问一事进行了报道。不少市民看到照片中饶大师盘腿而坐且脚底朝上的坐姿,感觉不可思议,纷纷致电本报想弄个明白。记者通过调阅相关资料和对禹州大宋官窑荣昌钧瓷坊董事长苗峰伟进行采访,才明白此坐法既是饶大师练就了几十年的功底,也是他的养生之道。
    当天,记者浏览网页时发现,饶大师这种奇怪的坐姿已持续了几十年,双脚盘在大腿上,脚心向上。在会见朋友和客人时,饶大师还会时不时地表演一番,不少人为之惊叹。
“当天饶大师就这样坐了半个多小时,要不是起身给我拿他的新著作,恐怕还会这样坐下去。”苗峰伟说,3月26日,在香港饶大师的家中,见到白发、白眉、92岁高龄的饶大师气色红润,像个小孩儿一样的他已经很吃惊,没想到,在谈话时,饶大师竟轻而易举地把双脚盘在了大腿上,还脚心向上,上身坐得笔直。
    “谈话时我还担心饶公是否会扭了腿脚。他却笑着说:‘没问题,我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功夫了。’”苗峰伟说,通过与饶大师交谈,他了解到,饶大师从小信佛,并练了一身气功,从20多岁开始就每天打坐,这也是他的养生之道。20多岁在印度时,他这种独特的坐法就让当地人吃惊了。
    第二个喜欢盘腿而坐的百岁文人,是日本的松原泰道,1907年出生,今年恰好是102岁。松原泰道从65岁开始写作,已经出版了上百部著作。他每天晚8点睡觉,第二天凌晨3点起床,起床后对着佛像,盘腿念经1个小时——现在腿盘得不标准了,要坐着一张小凳子让腿放得舒服一点。他说,普通人即便不念经,学着坐禅也很好,坐禅可以加深思维,把自己的感觉磨得“很尖很尖”,敏锐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声息。
    为什么喜欢盘腿而坐的百岁老人多?        
    因为经常练习盘腿,可以改善腿部、踝部、髋部的柔韧性,使两腿、两髋变得柔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关节痛。实际上,这是将整个下半身的筋拉松了——拉筋!另外,久练盘腿,可以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环,等于增加了上半身的血液循环,特别是胸腔和脑部的血液循环。这个姿势还能使呼吸系统不受阻碍,让人的呼吸顺畅起来。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每年有近万名患有各种疾病的人就诊,医生除了给病人用药外,还经常教他们如何盘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压力、增强体质。在日本,许多地方兴起做“一日尼姑”的健身潮流,女性健身者到一家寺庙盘腿打坐,斋戒清心,不仅可以消除压力和烦恼,还锻炼了身体。 
    盘腿而坐,可以说是一种坐位拉筋。无论是佛家,还是道家,都倡导这种坐位拉筋方式。可以这么说,盘腿而坐,是一种安全的、经过数千年实践检验的坐位拉筋法。
    3.筋缩是衰老的原因和结果

    筋缩是人体衰老的原因,也是人体衰老的结果。换句话说,筋缩可以导致衰老,衰老也可以导致筋缩,衰老与筋缩互为因果。
    人老了,有什么特征?眼花,耳聋,腰驼,背弓,腿僵,浑身没劲。相反,你看见一个高龄老人,眼不花,耳不聋,腰不驼,背不弓,腿脚灵活,浑身轻松,你一定会相信他还能活很长时间。从中医角度看,衰老与精气虚衰,气血失常有关。而十二经筋,不仅连缀百骸,还分布于眼、耳、口、鼻、舌、阴器等部位, 对这些器官功能活动起着维系作用。所谓“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自然会让人的五官等减缓衰老。
    人为什么会衰老,西方有许多理论说明。如果将人体的筋,当成一种间质纤维,那么,西医有关“间质纤维衰老说”可以作为参考:纤维,在老人的机体中,形成纤维细胞的氧供应不足,影响到需氧的脯氨酸羟化过程,因而造成老人的胶原组成成分脯氨酸含量低下,胶原纤维形成不良,不但胶原纤维数目减少,而且韧性差,溶解度低;弹力纤维合成减少,更新迟缓,存留者逐渐老化。老年人的一些主要脏器,如肝、肾等细胞衰老萎缩、消失,器官因之缩小变形,其支撑承托的网状纤维失去支撑承托的内容,并受张力的影响发生合并,黏着、胶原化,使萎缩的器官质地变硬。
    而在中国,许多俗语也能说明衰老的本质和次序。比如,人老腿先衰。人老了,双腿往往会弯曲、僵硬,行动不便,这说明衰老的次序是从腿开始的。我们腿上的筋腱,生在皮肤之内,肌肉之间,骨骼之外,有连接肌肉和骨骼的作用。古人有言:“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说明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勤于动腿动脚,要经常活动,使腿脚的经络畅通,经筋舒展。
    北京市科学健身讲师团秘书长赵之心说得好:有句老话叫“老筋太短,寿命难长”,一语概括了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筋其实就是指人体的柔韧性,如果人体的柔韧性很差,那么与之相对应的,人的关节、血管、肌肉、韧带、骨骼等状况也不好,人又怎么能健康呢?
    南怀瑾老先生在关于太极拳与道功论述中,也提到筋长与寿命的关系:
    太极拳主要的重点,还有腰的运动,即注重身体下半截的生命力,道家讲任督两脉是人体的主要生命线,尤以督脉为阳,自后脑脑下垂体区延伸,到下颈项部位,开始分支散为两支经脉于脊椎两侧,至腰下尾闾又合而为一,至会阴复再分支,行于两足,下达足底,故练拳的人,久久练至两腿足筋越练越柔,则自然长寿,一般人年纪越老,因体内石灰质增加,胶质减少,经络萎缩,两腿愈来愈蜷缩,走路老态龙钟,连头颈都没有弹性,倦态毕露。练拳的人,则锻炼筋骨,使之柔韧,隐伏有病痛的部位,亦可由麻木而渐知酸痛,而渐复正常。练拳打坐能知觉腰酸背痛,亦是好现象的开始,以后即恢复自然,萎缩的筋脉亦拉长,每拉长一分,即有年轻一岁左右之妙用,当然这是假说的数字。
    筋长一寸 寿延十年,也是一种假设的数字,是用来说明“筋长”与“寿命”的紧密关系。
    其实在中国民间,有许多俗语,也能说明“筋长”与“健康”和“寿命”的紧密关系:
    “筋长一寸,力大千斤!”
    “常练筋长三分,不练肉厚一寸。”
    “锄头能壮筋骨,汗水能治百病。”
    “经常晒太阳,筋骨强如钢。”
    “运动强筋骨,吐纳肺腑良。”
    “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
    “老人多摇扇,筋骨更舒展。”
    “老筋长,寿命长!”
    4.防治筋缩症的最好办法——拉筋

    老人筋缩,基本上是一种自然的衰老现象,但现在许多人年纪轻轻,就已经筋缩了。对于筋缩症,中医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拉筋。虽然服中药、针灸、推拿等也有帮助,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在替患者拉筋的过程中,一般医师认为,当患者有轻微拉紧的感觉时,便要立即停止增加幅度,以免拉伤筋肌。但朱增祥却认为,就是因为这筋缩了,所以不易拉开,愈是紧愈要拉开,不然它就愈缩愈紧,而当筋被拉过痛点后,自然就会松多了。这当然要由有丰富经验的医者施行,绝不是不顾一切拼命地拉筋!当筋拉松后,它会反弹,然后又收缩了,所以必须勤加练习。
    部分病人回家后疼痛加剧,要看西医服止痛药、打止痛针,有些人甚至住院,但几天后,痛楚又减轻了,这都是筋太紧的反应。朱增祥主张慢慢增加拉筋的时间和角度,千万不要放弃。很多病人经拉筋后,步履轻快了,腰背酸痛亦减轻、舒缓,甚至消失,这是因为他们回家后坚持每天拉筋。
    没病痛的人想避免筋缩,亦可以每天勤做拉筋运动。只要平日坚持拉筋,全身会感觉轻松多了。
    在朱增祥看来,西医的物理治疗科、脊椎神经科、骨科,对筋缩病不大了解,更谈不上研究。这是从他众多的病人口中得出来的结论。在他的病人中,很多曾看过各种医生,包括中、西医的不同科,结果是得到很多不同的病因及病名,却没有一位医生能告诉他们这是筋缩症,也就无法使用最简单——却是最有效的拉筋方法治疗了。
    朱增祥有一种感觉:当西医的骨科医生知悉这种筋缩症,再了解中医的治疗方法,加上西医学的医疗条件,很快就可以发明出一种更方便、更有效的疗法。可惜大多数的西医对中医的理念不感兴趣,也不想与中医交一个贴心朋友,中医也自然不会硬将这些知识送给西医。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不把这些中医的理念知识与同道中人交流?不是朱增祥不想,只是他仍未找到合适的对象。中医师中有很多能人,他们已是有财、有地位(中医中的地位),但就不易接受“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道理。
    在朱增祥看来,学难,用难,传更难!来学的人居心何在,学好了是为了医人,还是为名利?若能传授予一心为人民服务的仁医,那就实在太好了。
    四、拉筋治疗的三个病例

    1.病例:一位眼科医生的筋缩
    退休医生杨云,原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因为关节炎和腰腿痛,数月以来,他吃过许多中西药,贴过多种治疗关节炎、腰腿痛的膏药,均无济于事。在陷于极度苦恼和灰心丧气之际,他的同学、香港名中医同时也是西医的查良镒大夫给他介绍了朱增祥的《错缩谈》。
    他仔细地阅读——其中有查大夫及其家人亲身感受的良好疗效,他知道老同学的介绍不会错。但是,他又想,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人家有效的方法和药物,对他就未必能行,这是他几个月来吃药和接受各种治疗得出的结论。
    若是按西医的方法做手术,最后一招就是换关节了,他已经70多岁了,很有可能瘫在病床上。他是医生,信息比较灵,听到许多做人工膝关节后的效果好的有,但坏的也不少。他的一位朋友做完两年,现在还没上班,这种恶性信息,打消了他做手术的念头。可是他总不能坐等厄运降临吧?
    他带着试试看的想法,接受了朱增祥的锻炼方法——拉筋。自那年3月开始,每天认真做。最初很困难,拉筋真的很痛,而且还拉不到位,一两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但是后来他咬紧牙,再努力,开始两分钟,过几天是3分钟、4分钟……7分钟。就这样逐渐增加,大约经3个月的过程,他才能达到每个动作10分钟。拉筋期间,他不断得到朱增祥的指导和鼓励。
    从实践中,杨云亲身体验了拉筋的效果——从锻炼开始就停止了一切药物治疗。他的腿最初只能走小碎步,膝关节只要遇冷就僵硬,在春天的冷空气里都站不稳,只要有人轻轻一碰就会跌倒,已经摔过几次了,自己连站立十分钟也坚持不住。拉筋之后则不同,熟悉他过去病情的人,都说他的腿真是好多了,走平路已看不出异常。他现在坚持每天锻炼,已成习惯,并且离不开拉筋了。后来查良镒去看他,发现病情确实好转了,这就进一步坚定了他每天拉筋的信心。
    杨云写信给朱增祥,希望他的书不仅在香港发行,更要在全国发行,太多的老年人需要它了。    2.病例:75岁老人的筋缩

    香港老人何杜蘅,75岁,有剧烈的腰腿痛,有位医生介绍她来找朱增祥,朱增祥诊断为筋缩,并教她拉筋,结果明显减轻痛楚,于是她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收录在朱增祥的《错缩谈》中,现抄录如下:
    原来是筋缩
    本人女性,75岁,患先天性腰四、五滑椎多年,偶尔腰痛。2002年,一次晕眩跌倒,照头颅MRI(核磁共振)发现脑膜增厚,须接受腰椎穿刺检查,之后出现剧烈腰腿痛。虽经多次物理治疗和腰部牵引,亦未有成效,要服用止痛药才可减轻痛楚。
    后经查医生介绍到朱医生处诊治,认为腰痛是筋缩导致,并教以抬腿拉筋方法,自此病情得以逐渐好转,疼痛减轻,服药量亦显著减少。
    多谢朱医生治我顽疾,非常感激,并希望与我类似病人,能采用拉筋方法治病,以解痛楚。

   3.病例:教授是腰椎间盘突出还是筋缩

    查良镇,清华大学教授。2005年10月的某一天,在没有任何外伤的情况下,他受到严重的腰腿痛的折磨。他的主要症状是:站立和行走时,腰部和右腿坐骨神经痛,一直向下延伸,坚持不了几分钟就要坐下来休息,后来才得知,这叫“间歇性跛行”。此症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使他不得不取消2005年春季已经排定的研究生课,难于参加各种教学和科研活动。
    他去看医生,拍了X光照片,做了腰椎CT平扫和核磁力共振成像(MRT)检查,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窄狭。他根据医生开的处方,服过根痛平和各种消炎止痛药,贴过几种药膏,做过针灸和理疗,还买了医用弹力腰围、哈慈五行针和利得红外脉冲治疗仪等。有些治疗虽然可暂时缓解疼痛,但主要症状却不见好转,且持续加重。
    查良镇请教了多位医生,又查阅了相关医书和数据,结论是:若经半年保守治疗仍无效果,就应做手术——这是他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前景,最终却出现在他面前。他不得不了解手术治疗的相关情况,尽可能找到那些做过这种手术的病人,听听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设法查询近来正在发展的各种可能的新手术方案。
    查良镇的兄长是香港的内科医生,向他介绍朱增祥,说朱增祥是一位身怀绝技、有特殊本领的中医大师。
    说来真巧,2004年1月中旬,海峡两岸的清华大学将在台湾新竹召开一次全球华人的专业学术会议,查良镇是会议的两主席之一,他必须抱病前往。路经香港时,兄长带他见了中医伤科的朱增祥医生。经朱增祥诊断,查良镇的腰部没有错位,主要问题是筋缩,只要坚持每天拉筋就可以治愈他的病痛。朱增祥教他拉筋的方法,又送他一本《错缩谈》。查良镇虽然初次拉筋十分吃力,且未能拉到位,但治疗后他确有缓解的感觉。
    在台湾开会的第二天,会议安排大陆来的代表参观台湾故宫博物院等活动,尽管他第一次来台,却无法同行,只好一人留在旅馆里,开始阅读朱增祥的《错缩谈》,领悟其中的道理,开始了拉筋自疗。
    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是一帆风顺,查良镇因为长期受腰疾的折磨,所谓病急乱投医,他回京后不久,有人介绍了一位“自由医生”上门到他家看病,为他做推拿,不料推拿治疗之后病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他睡觉时只能一侧卧床,不能翻身,上床之后就很难再自主起来,常常夜不能眠。查良镇的兄长将其病情告诉朱增祥,朱增祥建议他暂停拉筋1个月,以后逐渐恢复。
    半年时间很快就在病痛中过去了,2005年4月中旬,查良镇的一位博士研究生专门排了一整夜的队,为他挂一位知名骨科专家的门诊号,专家根据他的症状和片子,明确建议他进行手术治疗,还为他办了住院预约手续,等待病床。
    可是到了5月上旬,医院通知查良镇可以住院时,奇迹也同时发生了——经过持续拉筋,他的腰疾已经明显减轻,坚定他继续拉筋治疗的决心,他不想住院做手术了。情况好转很快,查良镇逐渐更多地参加到各种教学和学术活动。到了8月中旬,他已能赴烟台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2005年9月25日,朱增祥夫妇到北京,查良镇已经可以陪同他们浏览清华园了。朱增祥发现查良镇走路比过去快多了,非常高兴,鼓励他继续拉筋。10月27日,查良镇病后首次出国,到美国波士顿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会后顺便探亲1个月,陪女儿一家同游佛罗里达,直到美国最南端的Key West岛,竟然没事。这说明他的身体基本康复,生活质量也全面提升。
    早在3个月前,即2005年7月15日,查良镇在主要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之后,他再次到医院做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是“腰椎退行性变,L4/5,L5/S1椎间盘突出,L1/2椎间纤维环膨出,L4/5水平横韧带肥厚,软组织椎管变窄”,与症状严重时的结果对比,情况没有变化。
    查良镇的亲身经历证明,朱增祥的诊断和治疗是正确的,他发病的根本原因就是筋缩。这是因为自1954年他考入清华大学以来,一直在清华大学工作,长期伏案,运动少,是职业生涯导致筋缩。根据朱增祥的说法,他是严重的筋缩,经过较长时间的拉筋,才使症状逐渐减轻以致完全康复。
    自始至终,朱增祥只是为查良镇正式看过一次病,他的病就好了。
    五、我的拉筋体验

    1.我的地毯拉筋法
    我最初了解拉筋,是通过萧宏慈的书稿《医行天下:一位“海归”的中医之旅》。那时书还没有正式出版,书稿中不断提到朱增祥发明的拉筋凳,也介绍了卧位拉筋和立位拉筋,还配了动作示范插画,但一直没有展示拉筋凳的模样。为什么呢?据说那是朱增祥的专利。
    我读完《医行天下:一位“海归”的中医之旅》书稿之后,想尝试拉筋。因为我经常背痛、颈椎痛,这是长期使用电脑的恶果。由于颈椎又痛又痹,晚上睡不好,我只好换枕头,换成条状的,颈椎正好压在上面,这才好了一点。条状枕头我换了好几个,一年中还是有两三次痛得实在受不了,便找盲人按摩。当时会缓解一下,过两天又不行。怎么办?
    我只好使用岳母保健用的按摩振动器——它其实是用偏心马达做的,可以调速,振动面有粗粒橡胶,中间还有一个柱状的突结,表层也是橡胶的。我躺下来,痛点正好压在那个柱状突结处,
    开动机器振动按摩。每天做半小时,几天之后背痛和颈椎痛就会减轻,甚至消失。但我每天都用电脑工作,一两个月之后,背和颈椎又故态复萌。
    我开始学习拉筋。没有拉筋凳,我就躺在地上拉筋。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本书后面介绍的主动拉筋法中的卧位直腿直拉法。我在家里找一个门框位置:一条腿抬起来,靠在门框上,另一条腿贴着地面伸直。看起来很简单,要坚持5分钟就很不容易。我的痛症是在肩部和背部,而不是在腿部和髋部。我仰卧,双手想按卧位拉筋法的方式伸直,却做不到,我的双手弯曲,双臂离地很高。
    我与萧宏慈第一次见面,是在广州中森名菜,这是一家日本菜馆。我想学学拉筋,就在餐馆的木地台上躺着拉,萧宏慈一看我双臂远离地板,就说我患了肩周炎。他在菜馆门框上和地上给我示范立式拉筋和卧位拉筋,我在一旁一边拍照,一边模仿。服务员很好奇,不知我们在做什么。
    我自作聪明,回家之后躺在地毯上拉筋,双臂不能贴地,我叫家人过来,双手压着我的双臂,用他们身体的重量使劲往下压,虽然很痛,我硬要坚持几分钟。后来我将此法告诉朱增祥,他说千万不能这样压,会出事的——这是提醒读者,千万不要模仿。萧宏慈后来在网上贴了一张照片,用绑带将患者的手臂绑在拉筋凳上固定,我认为是个好创意,想写在这本书中推荐给大家。我将照片发给朱增祥审阅,他说不好,没有必要。朱增祥有专门对付肩周炎的拉筋法,如立位拉筋法,还有更绝的,是吊式拉筋,我将在以后“肩周炎与肩关节粘连”一节中用朱增祥的病例,配上漫画详细介绍。
    我用危险的方式学习拉筋,开始热情很高,后来才发现这种没有拉筋凳的拉筋法确实不方便,主要是家人都很忙,每次拉筋请人按着,人力成本太高。有一天我躺在地毯上,突发奇想,叫正在做功课的儿子,抬来两桶满满的桶装水,不是放在饮水机上,而是压在我的手臂上,每只手臂压上1桶——相信朱增祥看到这个细节会不停地摇头,敬请读者不要模仿。然后儿子继续做他的功课去,我也不浪费时间,躺在地上边拉筋边看电视,角度虽然不好,却可以忘掉疼痛,娱乐拉筋两不误。
    我就是用这种自创的、危险的、不雅和不正确的拉筋方式,大大舒缓了我的肩周炎和颈椎痛。
     2.我的茶几拉筋凳

    到北京后,亲眼看到萧宏慈给朋友拉筋治病,这才第一次见识拉筋凳的真面目。相信所有看过拉筋凳或照片的人,都会由衷地感叹:太简单了!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之美在于简单。你想想他的质能转换公式,E=MC2,加上等号也只有四个符号,却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怪不得爱因斯坦晚年要搞统一场论,要把全世界放在一个公式里。朱增祥发明的拉筋凳,是他40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他独创的拉筋手法的物质化、产品化和科学化,是一种完全可能用统一标准、规模生产的保健器械。如果他不是身患肝癌,如果不是诊所患者如潮,他是不可能发明拉筋凳的——这就是发明的惨重代价!
    亲眼看过朱增祥发明的拉筋凳之后,我上北京的家具城,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木制茶几,当拉筋凳,结果买下1张木茶几,只花了250元。
    我将茶几靠到墙角,拉筋正式开始。从地板拉筋到茶几拉筋,提高了一个层次,境界果然完全不同。我上面那条腿无法紧贴墙面,腘窝处有很大的空间,还得请太太帮忙,叫她用力按压我上面条腿,让大腿和小腿贴紧墙面。其实上面那条腿紧贴墙面并不难,难的是下面那条腿,它与上面那条腿之间,至少有一条大筋相连,现在完全收缩了。一压上面那条腿,下面那条腿就像装了弹簧一样,立即抬起来,脚掌本来就不能落地,这回离地面更远。
    这不能算拉筋。我再叫太太帮忙,请她按压我下面那条腿,她把全身的重量强压下去,痛得我叫起来,立即要她撒手。说来奇怪,压的是下面那条腿,痛的却是上面那条腿——腘窝下面最痛——那里显然有一条大筋,即便下面那只脚没有完全落地,我也只能坚持1分钟。今天就算了,明天再拉吧!  
   用茶几拉筋,我拉了3个多月,脚尖总算落地,脚跟怎么也落不了地。我决心用正规方式拉筋,于是到北京东郊市场买了两个6公斤的沙袋,绑在小腿上,这样,沙袋的下坠力拉着我的脚,几乎一次就拉到了位。看来学拉筋,方法要正规,辅助工具也不能少。
  再说我的肩周炎和颈椎痛,自从实行地毯拉筋法,双臂早已完全落地,背不痛了,颈椎也不痛了,晚上不用条枕也能睡着。可惜好景不长,两个月不拉筋,旧病又复发了。现在有了茶几,我躺上去,双臂完全可以贴在几面上,但是我仍然感颈椎周围痛。
    我又心血来潮,拿超市购物用的大布袋,装十几本厚书,自己躺在茶几上,叫太太将袋子挂在双臂上——一只手臂挂一个提耳,用书的重量替我拉筋,自称“挂袋拉筋法”。我读书不少,藏书不少,从来没有想到书还可帮我拉筋。拉了几次,我的肩周炎、颈椎痛很快就消失了,晚上睡得很香。有一段时间,只要在电脑上工作时间太长,眼看旧病要发,我便按此法自疗(读者不宜模仿)。
  我的“挂袋拉筋法”行之有效,正暗自得意。没想到,向朱增祥求问时,他说那样很危险,千万别搞。后来我看了他书中的“吊树拉筋法”,才明白他有更好的方法,并且已经治愈了病人——我将在后面章节介绍。后来我发现,立位拉筋法主要是为上半身拉筋,只要身体站直,不用弓步也能拉筋,我从此不再用“挂袋拉筋法”,而是用门框拉筋。
    3.81岁老人拉筋

    牛年的大年初一,我们一家在北京过年。北京太冷,哪儿都不能去,整天待在家里,干什么呢?拉筋。
    岳父今年81岁,7年前在广州坐公交车,他精神松懈观看车窗外的景致,谁知司机突然来个急刹车,他正好坐在前排,没有扶稳,整个身子向前冲,滑倒在座位下面,起不来了。后来车上的人把他抬起来,把他送到医院。经医院检查,他大腿骨折了。经过近半年的医治,老人可以下床行走,只是双腿伸不直,双膝微屈行走,速度缓慢,人比过去明显地矮了。
  这下,我们就全家动员岳父拉筋锻炼,用的当然是我的“茶几拉筋法”。老人家自己想躺在茶几上都比较困难,至少要两个人协助才能拉筋。他上面那条腿永远是屈弯着的,与墙面构成三角形,腘窝那个弯位几乎是90°,岳母笑他,整个人都可以钻过去了。他下面那条腿就更离谱了——脚掌不能落地,而且是离地太高,高度差不多与茶几一样,悬着。我们一个人帮他压上面那条腿,一个人压下面那条,轻轻的,没有用力,老人家就大叫起来。
    岳母怕出人命,说不要帮他拉了。
    可是我们深信拉筋有奇效,想方设法要他拉。老人家有高血压,就给他垫一个枕头。下面那条腿永远到不了地,我不管了,放弃下面那条腿,只压墙上那条腿,用最不严格的方式拉筋,老人家还是痛得直叫,让我们轻点。不到一分钟,就要休息。拉完一条腿,就拉另一条。虽然有困难,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每天拉一点,就会有改进。每天差不多时间,岳父就想逃避。我们总是不放过他,笑嘻嘻地又把他拉回来,拉筋时间逐渐加长。
    茶几拉筋做完了,还要做立位拉筋。岳父老了,又受过伤,腿都站不直,怎么做立位拉筋?太太有办法,能简就简,她让老人摸门框——最上面那根门框,她说:“看看上面有个小圆点,你够得着它就算你赢了!”有了一个目标,岳父就去尝试。那个高度,如果身体不弯曲,或腿不弯曲,老人家是绝对可以摸到的,现在两者都弯。他要摸门框,弯曲的双腿要用力伸直才行。老人家开始摸不到,指尖碰了一下,身体又缩下去了。好在摸门框不痛,比躺在茶几上拉筋好多了,至少老人家可以自己做,他就一点点地向上伸,一旦摸到门框,就不放手,手指扣着门框缝,坚持一阵子,实在支持不住,才收手,过一阵再摸上去,如此反复地试着、练着。
    岳父拉筋1周之后,有一天我们外出散步。岳父过去走路总是落在后面,我们习惯了停下来等他,没想那天他竟然跟了上来,速度快了很多。最让人吃惊的是,他整个人突然高了不少,大家看着他,啧啧称奇,这下发现,他的双膝没有从前那么弯曲了,所以人才会变高。看来拉筋有效,必须每天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