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团雾:定向增发中机构盈利翻番五窍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16:55

          定向增发对公司股价是利好吗?市场对此常有争论。

  从其诞生的初衷来看,定向增发是向特定对象增发股票,其目的一般是增加产能、新增业务或改善公司经营状况,这对公司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利好。

  数据统计结果也显示,定向增发后大多数公司的股价都有所上涨。

  《投资者报》将2010年实施定向增发的112家公司纳入统计样本,以今年3月18日复权价进行比较,101家公司价格高于增发价,占比高达99%;13家涨幅超过1倍,占比逾10%;仅11家破发,占比不足1%。而在此期间,大盘基本在2500点至3000点区间震荡。

  由此看来,无论定向增发是否带来实质利好,它都已经成为机构博弈的一片战场,以及投资者跟随赚钱的一大主题。其中蕴藏的盈利机会,值得深入挖掘。

  《投资者报》对112家公司股价涨幅前后20名进行了特征归纳,找出了5大盈利要素:第一,按行业选择时,专用设备(以工程机械为主)、纺织行业收益率最高, 中药行业最低;第二,流通市值越小越好;第三,增发市盈率越低越好,同一行业中尤其要选市盈率低的;第四,考察历史业绩,过往两年业绩持续下降,未来平均收益率反而较高;第五,参与者当中有个人股东为佳。

  沿此路径甄选公司,获得高收益将是大概率事件。这不仅对机构参与定向增发有一定参考价值,也对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卖这类股票提供了依据。

  不过,选出了公司,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买点,也有可能给别人抬了轿子,被套在山顶上。

  对此,分析师给出了四个买入时点:一是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至股东大会公司日;二是股东大会公告日至证监会核准的公告日;三是定向增发公告日;四是解禁日前后,如果股价仍在增发价以下,而且公司质量不错,股价上涨的概率很大。

  对于实施定向增发后,公司股价为何多数上涨,分析师也给出了解释:一方面,要进行定向增发的公司要么收购资产,要么上马新项目,对公司净利润的增厚能较快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为了能成功实施定向增发,上市公司自然有动力去维护股价,或者做出业绩助推股价。

  机构积极参与定向增发,贪图背后高额利润的动机显而易见,而这其中不免夹杂着公司与机构间的利益输送行为。不过,随着制度不断规范,增发价正逐渐贴近二级市场价格,将对全体投资者越来越公平。

  机构参与定向增发的五大盈利要素

  在资本市场上,哪里有利润的气味,哪里就有嗅觉灵敏的“狩猎者”。

  今年以来,“新股不败”神话破灭,醉心于“打新股”的机构回归梦醒时分,目光转向另一片江湖,于是,机构参与定向增发的热情开始悄然升温。

  自股改之后,定向增发作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手段已运行了5年时间,并成为券商、基金、私募等机构以及自然人股东通过长期投资盈利的途径之一。

  但投资,就有风险,参与定向增发也并非进了“保险箱”。特别是在熊市中,机构因股票跌破增发价被套的例子并不鲜见。由于定向增发股份有一年的锁定期,市场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如果选错了公司,参与增发就可能变成“杯具”。

  这些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谁能给机构带来更高的收益?通过详细梳理过去的一些案例,我们发现仍有一些规律可循。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了2010年实施定向增发的112家上市公司,以增发价与今年3月18日的复权价格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高收益公司。

  为了让统计结果有更大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我们过滤掉了重大资产重组和认购股东3人以下的定向增发案例。一是资产重组风险较大,参与者多知晓内幕;二是参与者少,中间可能有猫腻,机构参与时也应尽量避开此类案例。因此2010年剩下的案例共112个,以此为总样本。

  现在这些定向增发股正陆续解禁并上市流通,我们用市价与当初的增发价进行对比来计算收益率,即账面利润率。

  结果显示,其中有13家公司增发后上涨超过1倍;收益在50%至1倍之间的有26家;另有17家收益率低于10%,其中10家处于亏损状态。

  在大盈与小盈、盈利与亏损之间,到底蕴藏着哪些特点?我们归纳出5点要素,沿此路径挖掘,获得高收益将是大概率事件,这无论是对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还是对在二级市场上买卖的投资者来说,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第一,按行业选择时,专用设备(以工程机械为主)、纺织行业收益率最高, 中药行业最低;第二,流通市值越小越好;第三,增发市盈率越低越好,同一行业中尤其要选市盈率低的;第四,考察历史业绩,过往两年业绩持续下降,未来平均收益率反而较高;第五,参与者当中有个人股东为佳。

  专用设备、纺织收益率高

  定向增发公司中,专用设备行业带来的收益率最高,纺织行业次之。2010年表现最抢眼的医药行业收益率最低。

  112个案例当中,以分类比较详细的申万二级行业为标准,属于机械设备类的专用设备行业公司收益率最高。样本中共有5家此行业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分别是中联重科(000157)、徐工机械(000425)、方圆支承(002147)、三一重工(600031)、太原重工(600169),和增发价相比,平均收益率高达137%。其中收益率最高的三一重工达到393%,最低的太原重工也有38%。

  专用设备行业中有代表性公司是中联重科,其在2010年2月12日实施增发,有9家机构参与,增发价为18.7元,比管理层规定的底价高4.3%,但比当时市场均价低24%。9家机构全部是现金认购,大股东没有参与,这是市场所认为的最纯粹的定向增发,剔除了大股东为了表示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用现金认购或以资产作价认购,扰乱市场理性判断的情况。

  增发完成后,中联重科股价有所攀升,至2010年4月大盘深度调整,其也难逃厄运,股价急速下挫,7月2日最低为15.66元,比增发价18.7元低17%,9家机构账面纷纷亏损。后来的走势证明此时是二级市场参与者最好时机。大盘自7月2日触底反弹,中联重科股价连涨4天,机构随即解套。8月份其披露中报,并同时公布10送15股派1.7元这一当时最高的送转方案,激起了市场热情,股价开始迅速拉升,今年以来即使是最低价,也高于增发成本价50%以上。锁定期1年后的今年2月14日情人节,增发股份正式解禁上市交易,各家参与者都能轻松获利出局。

  排在专用设备之后的是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纺织板块在市场上多年没有龙头股诞生,但6家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平均收益率却高达74%,分别是深纺织A(000045)、华孚色纺(002042)、众和股份(002070)、新野纺织(002087)、新民科技(002127)、宏达高科(002144)。收益率最高的新民科技达到169%,最低的华孚色纺也有23%。

  之后依次是非汽车交运设备、电力、白色家电等,中药行业排名垫底,平均收益为26%。4只中药股增发时间均在2010年11月、12月,现在尚在限售期内,浮盈最高的紫鑫药业(002118)为65%。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1只股票——江中药业(600750)股价已跌去10%。其增发价格为36元,在四家公司中居于较高位置。截至今年3月18日,参与其中的6家机构浮亏,其中包括社保502组合、华商旗下3只基金、中信证券(600030)、五矿集团财务公司等市场知名的机构投资者。2010年医药行业是市场中表现最好的品种之一,由于其二级市场价格走高,以此为定价依据的增发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而今年以来医药股普遍步入调整通道,这就造成中药股增发后的收益率整体偏低。

  流通市值以小为美

  炒作小市值股票一直是A股市场的一大特色,定向增发同样不能免俗,据《投资者报》统计,小市值股票增发后的收益率明显偏高。

  这主要因为2010年以来,大盘股频频受到冷遇,市场成为中小盘股的天下。定向增发样本中,通过统计收益率前后各20名,从总股本、流通股本、总市值、流通市值四项数据来看,都是越小的公司收益率越高。

  统计数据显示,以收益率前20名股票平均4.2亿股的总股本为界限,低于此值的增发股平均上涨53%,高于此值股票涨幅只有38%,两者相差了13个百分点。

  收益率前20名股票流通股本平均只有2.91亿股,只占收益率后20名股票平均值的19%。从流通市值来看,收益前20名股票平均为47亿元,仅为后20名的35%。一方面,市场游资更愿意选择价格容易操作的股票;另一方面,即使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被套牢,要找过桥资金帮忙脱身,也是资金量少的更好找。这也就是小市值股票增发后收益率更高的原因。

  另外还要看总市值和流通市值间的差距,这体现的是原发限售股东持有股票的市值,这一部分股票成本低,股东卖出坚决且不计成本,对市价冲击更大。收益前20名股票总市值与流通市值的差距只有24亿元,后20名却达到了91亿元,是前者的4倍有余,显然后20名股价受到的压力更大。

  增发市盈率越低越好

  市盈率是市场的重要估值指标。定向增发中同行业公司之间横向对比,认购市盈率越低,后续上涨的幅度越大。

  定向增发价格底价是公告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0%以上,到实际实施时因市场变化,有时市价已经远高于底价,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参考市价及底价,做一个中和,再让参与者报价认购,此时参与价格就大有学问。

  统计样本中,后续涨幅与参与市盈率成负相关,市盈率区间越低,后续平均涨幅越大。20倍之下平均收益率是61%;市盈率上升到50倍以上时,平均收益率只有41%。专用设备是平均收益率最高的行业,市盈率多集中在25倍以下,平均为27倍,而中药行业市盈率达50倍。

  同一行业内部更应该用市盈率做标尺,互相之间进行对比。如专用设备行业三一重工市盈率最低,仅为12倍,收益率却最高;纺织行业也同样,市盈率16倍的新民科技收益率最高。

  业绩滑坡反而有上涨空间

  业绩连续上涨可能成为公司路演时的漂亮说辞,却不能成为参与定向增发者能获得高盈利的依据。

  去年增发的公司中,有43家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两年净利润增长,参与增发者平均收益为42.7%。而同期连续两年下滑的11家公司,平均收益率却达到了54.6%,高出11个百分点。43家中有5家、占比12%的公司目前增发参与者处于被套状态,而11家业绩下降公司的参与者全部是盈利状态,最低者也盈利10%。

  业绩连续上涨的西南证券(600369)、江中药业、广州国光(002045)、复星医药(600196)、时代出版(600551),目前参与增发者亏损2%至15%之间;业绩连续下滑的海马股份(000572)2007年至2009年业绩分别是4.9亿元、0.49亿元、-2.48亿元,参与者则盈利27.7%。

  业绩下降者反而盈利多,这种状况仿佛与人们的惯性思维背道而驰,但这其实和增发价高低及后续业绩变化有关。

  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上涨,预示着未来收益还会提高,市场自然会给予更高的估值,券商研究员发布的研究报告也会是一片赞誉之词,二级市场价格自然被推得越来越高,增发价也随之提高,侵蚀了未来收益空间。

  年度利润越来越低则是另一种态势。投资者看到的是一个净利润逐年日渐下滑的公司,券商研究员给出的评级也较低,市场交易者越来越少,市价逐渐降低,增发价也随之降低,反而为未来的上涨留出空间。事实上,下降的业绩是否真实只有公司自己最清楚,业绩连续下降还能说服机构投资者去认购自己的股票,里面难免有些“隐情”,其业绩下降的真正原因可能正是为了压低市场价格以利于定向增发成功。并且上市公司可能还会承诺,增发成功后解禁股上市那一年,将是业绩实现V型反转的年份。数据证明这种猜测可能成立。

  2010年实施增发前业绩下滑的11家公司中,现在已有10家业绩大幅回升,其中6家2010年业绩高过2008、2009年,另外4家在去年前三季度收益与2009年全年持平,业绩赶超2009年已经板上钉钉。如此大的反转比例绝不能以“业绩突然好转”来解释。可以揣测其前两年刻意做低利润,让参与者买在业绩底部,增发后将业绩大幅释放,将之前隐藏或通过会计手段实现的利润显山露水,目的是激起市场热情,利于参与者卖在业绩“V”型反转时,收益率自然有了保障。

  有个人股东参与

  样本数据显示,有个人参与的定向增发股收益率明显高于大股东、关联股东及机构投资者参与的股票。

  定向增发认购者主要分成三类:以资产认购的大股东、关联股东,以现金认购的机构投资者,包括社保组合、基金等,还有以现金认购的个人投资者。样本案例中,有56只含有自然人参与的股票,平均上涨49%,收益率最高的前10个案例都超过了70%,即使是后10名,也达到15%以上。纯粹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案例是25个,平均涨幅只有30%。

  恒星科技(002132)于2010年6月定向增发,当时市价在10元附近,最低曾经达到9.71元,最终以10元价格发行,曹鲁江、刘爱新两位自然人合计认购930万股,接近发行量40%,今年6月股票解禁,到现在为止二人已经盈利2倍有余。

  证券市场新涌现出增发专业户,其操作水准也让人侧目。

  李绍君曾参与新大陆(000997)增发,认购600万股,投入资金4500万元,到现在为止,盈利1.55倍,他同时参与的南通科技(600862)、澳洋科技(002172)分别盈利21%、61%。与其一样成绩不俗的是张传义,也参与了新大陆增发,此外,参与的北斗星通(002151)也处在盈利水平。

  参与了两只以上增发股的自然人股东中,尚未出现亏损情况。而基金、社保等机构投资者参与的西南证券、中国国航(601111)、江中药业还处在浮亏状态。

  自然人参与的股票盈利高,或者是其参与前为了自己资金安全考虑做了一些功课,抑或机构投资者参与时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夹杂其中,扰乱了他们的判断,目前尚难下定论,按统计数据证明个人投资者胜过机构却是事实。

  挖掘定向增发投资机会瞄准四个时间点

  如同新股上市经常被爆炒一样,定向增发也常常被认为是股价上涨的催化剂。

  这片江湖,从诞生起就受到资本的追逐,有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也有演绎过财富传奇的法人股大王刘益谦、柯希平等超级散户。

  是的,这是资金大鳄们风生水起的地方,但是普通投资者,也并非场外的旁观者,如果操作得当,亦可能从中分一杯羹。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定向增发公司股价上涨的时间段是有共性的,在董事会预案日后到股东大会公告日期间、解禁日前后都是股价上涨概率很大的时候。相反,在证监会批准至增发正式实施以及实施后的30 日来看,超额收益率不明显,甚至出现涨幅低于大盘的情况,投资者可在前两个阶段介入。

  “把握好这几个时间段,同时关注公司基本面、定向增发的投向,是普通投资者享受定向增发带来好处的关键因素。”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说道。

  记者注意到,4月份即将解禁的定向增发股票中,宁波华翔(002048)、南京医药(600713)相比增发价涨幅还不大,仍有一定上升空间。

  绝大多数会上涨

  作为资本市场上影响力仅次于IPO的融资渠道,定向增发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是,定向增发股票常常被资金爆炒的现象也愈发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

  很多券商分析师也都在发布研究报告,给投资者提供参与定向增发股票的投资机会。

  以今年1月18日开始进入解禁期的青海华鼎(600243)为例。自解禁日后的十几个交易日,股价就飙升了40%。1月5日解禁的航空动力(600893),3月21日的股价已经比增发价格高出了12元。去年9月份公布增发方案的光电股份(600184),增发价为6.28元,目前的价格达到了49元。

  这不是个例。

  历史数据显示,参与定向增发的投资者大多数能获利。《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显示,在2010年112家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中,仅有11家公司3月18日的复权价低于增发价,包括西南证券、国电电力(600795)、中国国航、江中药业等,最大亏损幅度为16%。

  国元证券(000728)分析师屠海发布的一份针对去年定向增发公司股价涨幅的报告显示,机构参与定向增发的年化收益率为70%,最高的能达到500%。

  抓住4关键时间段

  既然增发股常常会有异动之举,投资者怎样才能吃到这个馅饼?

  定向增发成功实施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这其中包括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通过公告、证监会核准公告日、定向增发公告日、定向增发股份解禁日。在如此漫长的时间段内,市场对于定向增发的概念关注度并不是持久的。

  “我们的想法是在热情冷却前,抓住投资机会。”东方证券策略资深分析师王明旭对《投资者报》记者给出了如下四个时间节点。

  一是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至股东大会公司日。在决议公告日之前,不论是在何种市场趋势下买进,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都很大,只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机会很难碰到。在公告日后的一段时间内逢低建仓,也是不错的选择,从决议公告日到股东大会公告日,股价通常会有一个涨幅。

  屠海提供了一个数据,自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近79次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定向增发事件中,实际的增发价格要比预先公布的增发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溢价大约在90%~100%,这个比例占到66.4%。

  王明旭还指出,对于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一直停牌的公司来说,若复牌当天买入,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很大,尤其是在牛市中,20个交易日平均收益能达到43%。

  二是股东大会公告日至证监会核准的公告日。这个时候,底牌已经明朗,主力资金开始撤退,在公告后,股价不会因为利好消息而大涨,这反而是一次的出手机会。

  三是定向增发公告日。如果最终的价格仅是低溢价(1<发行价/基准价<2),前期已经有了大的涨幅,则在公告后下跌的概率会大一点。高溢价发行的股票恰恰相反(发行价/基准价>2),超额收益迅速增加。这说明机构看好上市公司的价值,对公司发行的前景很看好,相应的股票自然会受到跟风者的追捧。

  四是解禁日前后。如果此时股价仍在增发价以下,而且公司质量不错,公司股价上涨的概率会很大。

  在《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梳理出的112家定向增发样本公司中,截至2011年3月18日,已经解禁的公司有16家,其中仅有银座股份(600858)的股价低于增发价,下跌4.8%,其余15家全部上涨,最高的三一重工涨幅达392.8%。

  即将来到的4月份,还有7家公司将解禁,分别是宁波华翔、中航三鑫(002163)、新中基(000972)、中泰化学(002092)、天康生物(002100)、南京医药、兴发集团(600141)。其中中航三鑫、新中基相对增发价的涨幅最高,分别为97.7%、56.2%,而宁波华翔、南京医药的涨幅仅在20%附近,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背后两大原因

  为什么定向增发后的股票多有不错的涨幅?

  “原因显而易见,”李大霄告诉记者,“一方面要进行定向增发的公司要么是收购资产,要么是上马新项目,对公司净利润的增厚自然能较快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为了能成功实施定向增发,上市公司自然也有动力去维护股价,或者做出业绩助推股价。”

  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详斌也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上市公司为了以后再融资渠道的畅通,就必须给予机构投资者一些利益,上市公司经常会发布一些题材、业绩增长等方面的消息,用于提高股价,这也是定向增发公司股价上涨的最大推动力。

  “当然,定向增发有馅饼也有陷阱,投资者要仔细筛选。”李大霄提醒说,历史上也有很多增发价格和市价倒挂,导致增发失败的案例。

  李大霄还建议普通投资者,在选择定向增发股时,首先要看整个市场的情况,如果是熊市,一切都不灵,对于定向增发股还是少碰一点为好。当然如果是牛市,情况则相反。

  定向增发那些事:公司机构联手“二人赚”

  定向增发这块肥肉,常引得各路资本垂涎欲滴。今年以来短短3个月时间,就有84家公司公布了定向增发预案,引来65家机构争相认购。

  争抢的原因是什么?

  “在于机构购进股票的价位很低,有的甚至在解禁时股价已经上涨了8、9倍。”海富通投资公司总经理赵哲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为了增发顺利进行,相应的涉嫌内部利益输送的消息屡见报端。今年初,民生银行(600016)定向增发被指向关联方低价卖出股票,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投资者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定向增发低价发行背后的确隐藏了很多利益输送行为,为了顺利实施增发,公司和机构间上演着一场场“二人赚”戏码。但是随着询价制度的引进,定向增发的最终价格越来越接近二级市场价格,对于全体投资者也越来越公平。

  机构争相认购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定向增发几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进,放在那里一年,不用投入什么精力就能轻松赚到数额不菲的利润。

  统计显示,综合来看,去年一共有194家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达到21779亿。其中,有机构参与的就有164家公司。

  其中,17家基金公司参与了定向增发,最乐此不疲的有两家基金公司:易方达和兴业全球。

  易方达7只基金参与了15只个股的定向增发。最大手笔的是认购了7567万股上海汽车(600104),账面盈利3.8亿元。

  兴业全球更是激进,参与基金数量多达9只,其中兴业全球视野和兴全趋势基金各自参与了中科英华(600110)、太原重工、华鲁恒升(600426)以及恒源煤电(600971)四家公司的增发。

  不仅机构蜂拥而上,一些自然人股东也频频出现在定向增发对象名单里了。

  数据显示,有多达60多人的自然人参与定向增发。最彪悍的是一个叫沈汉标的人,他参与了川润股份(002272)、丰乐种业(000713)、正邦科技(002157)、长征电气(600112)等4家公司的增发,投入的资金仅有1800多万元,目前浮盈已经超过4000万。

  低价发行利益链

  “基金、券商等机构以及大户之所以对定向增发那么热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能获得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的股票。”赵哲告诉记者,“尤其在股市上行期间,9折的优惠对于机构有着很大的诱惑。”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定向增发的发行定价的基准价格为基准日前的20个交易日股票的均价,发行价格不低于基准价的90%。

  证监会规定,定价基准日可以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也可以为发行期的首日。华泰证券(601688)的一位投行负责人宁敖告诉记者,目前80%~90%的公司采用董事会预案日作为基准日。

  在他看来,董事会预案日形成的价格是可控的,对于未来增长的业绩有明确的预期,价格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上涨,最终的实施价格会抵消这部分上涨。

  选择什么时机公布董事会预案,会产生差异较大的发行折价结果,并直接影响股票发行效率与募集资金量。因此,基准日的时机选择成为目前争议最大,也是了解低价发行最为核心的问题。

  平安证券韩长风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为了顺利实施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常常会给与机构投资者一定的好处,为了让机构享受到未来股价上涨的收益,一般都会选择一个价格低点进行公告。譬如去年沪指最高到3200点,如果跌到2500点,相对到一个底部,公司自然会选择那个时机增发。”

  据记者统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潮多集中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在股市高点,通常采用公开增发来筹资,增发股份第二天就可以上市交易。

  市场还有猜测称,为了利益输送,个别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前,刻意隐藏利润、释放利空消息、联手庄家砸盘、借口购并重组而延长停牌等手段打压股价,以便大幅度降低增发对象的持股成本,达到以低价格向关联股东定向发行股份的目的。

  数据显示,在东方证券统计的400个案例中,有63家公司在公告日之前长达1个月以上的时间处于停牌状态,而在预案公告日以及其后的几个交易日复牌,其后股价会有很大的涨幅。

  韩长风也提到,“在时机选择之前,上市公司会和有意向的机构交流意见,这个价格是否认购,什么时候召开董事会,都会有一个共识。”

  “这其中,肯定少不了内幕交易,要不然没有好处,机构怎么会涌向定向增发?”赵哲说。

  市场质疑定向增发股价过低,原因是与二级市场高价买入的中小投资者相比,参与增发的机构获得了暴利空间。如果公司经营状况不佳,预期的项目投入无法实现,定向增发的机构投资者则会选择在二级市场上抛售获利,这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诉求的差距就是巨大的,反而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增发价欲贴近市场价

  尽管人们还对定向增发有着这样那样的质疑,但也可以看到,其制度正在朝着公平的方向前进。

  2007年9月,定向增发引入询价和竞价制度,这就同IPO一样,避免了上市公司同某个股东私下交易的情况。

  宁敖告诉记者,定向增发的对象首先会向前二十大股东问一圈,看看是否愿意认购,最终入围的机构不超过10家,实在凑不齐的话,券商会邀请一些机构来认购,然后采用询价方式来定最终价格。

  譬如,预案的增发底价是9元,可定向增发案颁布后,股价开始上涨,机构出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有可能到15元。

  “最终的增发价格会接近于当时的市场价,中间的折价有8、9折的样子。”宁敖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