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道祖师温宁同人:现代人压力为什么这么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17:08
现代社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代人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最近的一次调查表明,患精神疾病的人数已超过心血管病,跃居我国疾病患者的首位,约占20%;据专家预测,21世纪初,精神病所占比例将增加到25%。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蔡焯基日前透露,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且有62.9%的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状后从未就医。在我国的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患者占50%-70%。更加触目惊心的是:中国每年有28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

对于一个有着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的人来说,他必定具备着四个特质:积极的自我观念;恰当地认同他人;面对和接受现实;主观经验丰富,较清楚地认知周围的人和事。按照这样的标准,有专家指出,中国有70%左右的人属于精神“亚健康”。如处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家、时常为烦人而永无终止的家务感到沮丧的家庭主妇、日夜苦读方能通过考试的学生,他们虽然经历着不同的情境,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他们都经历着心理上的压力。

心理压力通常指环境要求与机体应付能力不平衡而导致的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日常生活中,个人的情绪反应如恐惧、担忧、悲伤、喜悦以及生理上相伴随的反应是常有的事。但这种反应是短暂的。处于心理压力下的人常常数日、数周、甚至一年到头经历着这种反应。长期、过度的紧张压力最终会击溃人的防疫机制而罹患各种疾病。常见的如高血压、胃溃疡、哮喘、偏头疼等身心反应疾病。有国外心理学家曾把心理问题比作精神上的“感冒”,看来,中国人正陷入一场“集体感冒”之中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阵痛和动荡,形成了太多难以打开的心结,如工作紧张、事业受挫、经济压力、考试重负、心灵创伤、适应障碍、缺乏信心、缺少关爱等……几乎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存在心理问题,不过表现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健康、工作和生活,还可能影响他人和社会,诱发一些不稳定因素,给社会财富和秩序造成重大损失。

压力首先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和躯体的感受。但是,躯体能感受到的压力都是有形的,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压力的来源、大小和逃避的方式。比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我们清楚地知道压力是周围人给的,人越多,挤压的力量也就越大。逃避的方法也很简单,下车就可以了。而面对心理压力,就没有这么简单。心理压力经常给人铺天盖地的感觉,让人无处遁形。

现代社会的人们比起他们的祖先来,心理压力要大得多。现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对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第一,现代性的发展使人们具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让人们可以比以往更自由地选择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交往对象、受教育机会和职业等等。但是,选择自由度增加固然给个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并非全如想象的那样美妙。这是一种使人焦虑痛苦,剥夺人的安全感的自由,一种促使人想要逃逸的自由。因为你必须选择,无人能代替你的选择,且必须由你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选择和焦虑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子。当人面临一个选择关头时,既有一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成就感,同时由于可能承担的后果而感到深深的无助、孤单和焦虑。

第二,现代性的高速发展导致世界的快速发展变化,使人们不仅仅遭遇了道德的不确定性,并且遭遇了科技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以往稳固的、单一的信仰体系和知识体系不复存在。人们通过书本、报刊、电脑、电视、录像等各种媒介获得各种最新的信息,这些信息使人不仅了解全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状况以及其他生活方式,而且立刻知道世界上发生的变化。然而,人们虽然获得了各种“见识”,却无法应用这些见识来把握现实生活,内心的矛盾和困惑自然加剧。

第三,现代性的高速发展削弱了传统的血缘关系和终身婚姻义务,家庭结构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家庭破裂和重组的比例增加,稳定性下降。在各种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离婚率上升现象,就是这种变化的证明。从家庭生活对个人的心理健康的关系来看,家庭历来都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支持和维护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一方面引起冲突和压力,造成心理困难。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总的说来家庭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但两种作用成分却在发生着令人担心的消长,支持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在下降,相反的作用在上升。许多学生,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生、父母不和的学生、父母忙于自我发展无暇顾及孩子的学生等,都因家庭关系而出现大量的心理问题。

第四,现代性高速发展的社会因讲求效率而导致时空的压缩,人们能够在短时期内进行长距离的交往和信息交流,但时间变得更加珍贵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都比传统社会加快了很多,这会剥夺人们进行反思和心理放松的机会,使人不明确自己的状况和生活目标。而城市化和人口增多导致的人口密集也使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和冲突增多。这些都使现代人的心理压力增大并无从缓解,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第五,现代社会中的科技发展导致许多人的工作十分紧张,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使他们患超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紧张状态病”。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人,绝大部分都感到工作没有趣味,没有成就感,感到焦虑、紧张和冲动。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一架日本航空公司的班级驾驶员,就曾经因为患有这种高科技病而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此后,对日本一万多名公司职员所进行的调查显示,处在心神不宁、精神紧张状态的人竟然高达41%。而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中国,和当年的日本正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六,现代性的高度发展对人的最大影响是自我认同感的缺失。在充斥着即时性影像的高科技世界中,原先实在的自我日益成为各种符号的集合。随着道德和科学的确定性的崩溃,基础知识的瓦解,唯一可知的实在都是由语言、话语、影像、符号和文本组成的。并且它们本身也充满歧义。这样,自我不再具有基础、中心和深度,它常常成为某些人展示自己、并供别人评头论足的东西,而不再是他们自己的内心实在。在这样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显示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更多的人则常常不知所措或者疲于奔命,但仍然无法对“我是谁?”“我为什么忙?”“我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有多大意义?”等问题给出确定的回答。可以说,现代人的自我认同是支离破碎的、扭曲的,这当然会导致各种人格问题和心理问题。

据中新网23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转型期不同职业群体主要社会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研究”项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30岁的人群成为各年龄段压力之首,31-40岁的人群次之。中科院的研究人员花了四年时间,问询了包括企业员工、医疗卫生人员、教育工作者、农民、公务员等十几个职业在内的人群,最终将获得的8000余项压力数据总结归纳为具有普遍意义的10个方面,其中以社会环境压力、工作压力、个人成就压力最为突出。它们就像沉重的大山一样压在人们的心头,即使生活再富足也无法感到快乐。

这个由权威部门发出建立在大量实证基础上的研究报告,从一个侧面真实展示出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状况。它提醒我们:一个人性的社会,除了谋求经济发展、创造物质财富之外,还应注意疏导、缓解民众在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因为一个人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他对于健康、安全和幸福的渴求就会接踵而来——社会进步与否,民众快乐与否,无不与这个精神指标密切相关。

但在现代中国,物质主义压倒了精神追求,到处弥漫着实利至上的思想,老子说的“道法自然”、陶渊明说的“悠然见南山”、苏东坡说的“夫天地之间……为吾与子之所共适”等人生境界都已被人抛弃,似乎惟有跻身上层、功成名就才是幸福人生的典范,而身处低层则丧失了生活的尊严——许多时候,人生压力正是产生在朝这个目标一路狂奔的时候。

要破解这个危机,建设起一个真正的人性社会,既有赖于社会应给每个阶层的人都提供有尊严地生活这样的制度性改善,还有赖于每个个体的自我努力,因为任何的压力都源自内心,只有当内心有了精神依傍、幸福有了更多的实现途径,人生的压力、精神的焦虑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和缓解。就此而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做出的有关人生压力的调查报告,对我们不失为一个及时的提醒,因为明白了自己的压力所在,才是面对压力、消除压力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