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受凉酸痛怎麼办:细说百团大战 - 《党史博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5:46:44

                                 细说百团大战

                                                         □ 舒 云 《党史博览》 2005年第08期
           在八路军总部,破袭日军交通线,为众多八路军将领的一致意见
          1940年5月,日军发动枣(阳)宜(昌)战役,6月12日攻占宜昌,扼住入川的咽喉。同时派几百架飞机轰炸重庆,投下2000多吨炸弹,并扬言进攻重庆、昆明、西安。日军除了用武力逼蒋介石就范,还对蒋进行诱降。蒋介石呢,也准备同坂垣征四郎在长沙进行会谈。而对八路军,蒋介石不但停发了军费,还频频制造摩擦。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败后,反而倒打一耙,造谣说八路军游而不击,不打日军,专打友军,把搞摩擦的罪名扣到八路军头上。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对八路军产生了怀疑。
         这时,日军将重点转到华北,推行“治安强化”。新任驻华北日军司令官多田骏是个“中国通”。他认为华北是解决“中国事变”的关键所在,但这个前提是要“剿灭”共军,于是发明了“分区扫荡,分散布置,灵活进剿”的“牛刀子”战术。到百团大战前,华北的分割之势已经形成,随处可见的堡垒把山东、河北、山西的铁路、公路和运河连成一片。在多田骏眼中,八路军“游”不动了。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成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一一五、一二○、一二九3个师,随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9年10月,八路军总部搬到山西武乡县东部山区王家峪。年末,冀中军区政委程子华和政治部主任孙志远来电,认为敌人最近修路的目的与过去不同,建议不能让敌人修成,否则将造成游击战争的极端困难。
        1940年4月,朱德和彭德怀讨论近期的作战形势:华北的形势虽然险恶,但日军步步为营,反而造成主要交通线兵力空虚,形成敌后的敌后。而且守备山西的一部日军被调到华中,参加宜昌作战,更形成一个有利的战机。
        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聂荣臻回忆,1940年春,他率晋察冀军区南下支队来到晋东南。彭德怀、左权和他,以及刘伯承、邓小平、陈赓、陈锡联、李达等多次议论华北战局及我军的作战行动。一致认为,在这种形势下,不打几个大胜仗,很难打开局面。华北根据地大规模地破袭交通线,更是势在必行。
        近代战争中,交通战占据着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华北地区共破路1230次,3313公里。1940年4月至8月,百团大战前,晋冀豫根据地的刘伯承、邓小平部就在积极开展交通斗争,迫使临邯铁路停修,计划修筑的邯济铁路也迟迟不能开工,白晋铁路耗时一年多才修到夏店镇,德石铁路也被迟滞。聂荣臻部和贺龙部也都在积极破路。但是,要想全面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最好是整个华北联合行动,来一次彻底的破坏。
        聂荣臻北返前,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设便宴送行。刘伯承、邓小平、李达、陈赓、陈锡联等作陪。席间,大家又谈起两区配合作战。邓小平说,交通斗争已经成为我军同日军进行军事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区全部斗争的60%是交通战。聂荣臻说,今年以来,日军依托平汉路向东扩张,相继修成石家庄到南宫、内丘到巨鹿、邢台到威县、邯郸到大名等公路干线和许多支线,把我冀南根据地分割成很多小块,同时日军还在平汉路两侧积极修筑据点和公路,严密封锁我太行、冀南的交通,妄想缩小我军的活动范围。刘伯承说,日军现在加紧抢修道路,在平汉路、津浦路两侧挖沟,这些不单纯含有军事意义,还包括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重要意义,敌人是以战略眼光来组织他们的交通。彭德怀说,不破坏敌人的道路,我们自己就无法活动,就难以在被动中争取主动。
       有人提出,应该把横在两区间的正太路搞掉,使晋冀豫和晋察冀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正太铁路,从河北石家庄到山西太原,全长200多公里,东西横贯,把太行山脉劈成南北两半。一路上,有天险娘子关,有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阳泉、井陉煤矿。沿线的大小城镇,都驻有重兵,路两侧修有外围据点,还有装甲车巡逻,日军吹嘘这是一条“钢铁封锁线”。如果切断它,就像打蛇打到了七寸,既可中断日军在山西的运输补给,又有利于我们两个战略区军事、经济的沟通。聂荣臻完全赞成对正太路进行破袭。他说,这是我们在游击战争中经常进行的,几乎天天都在破袭嘛,这没有什么不可以。这个计划如果实现,那当然好。不过,我们想要完全控制正太路,或者把它彻底摧毁掉不够现实。从日军的技术力量看,很快就能修复它。
       就是这一次,商定了对正太路进行大破袭。彭德怀与左权商定,为了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形势,决心拿正太路开刀。
       随后,朱德、彭德怀签发命令,对日军主要交通线进行总破袭,破袭时间定在4月10日。具体部署:聂荣臻部负责破袭沧石路以北的津浦、平汉及正太路,刘伯承、邓小平部负责破袭平汉路石家庄至磁县段和白晋路北段,贺龙部负责破袭同蒲路北段,徐向前部负责破袭胶济路及津浦路。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传达彭德怀的战役设想:主要目标定在正太路 
       作战命令刚刚发出,毛泽东急电,目前形势相当严峻,蒋介石已经下了决心,即挂抗战的招牌,做“剿共”的事,目前对我威胁最大的是绥德和皖东两点。毛泽东要贺龙的一二○师速回延安,再抽三四万人南下集中,打通与新四军陈毅部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大破袭计划只好暂时放下。4月末,朱德奉命去洛阳与卫立煌谈停止摩擦事宜,然后去延安,华北地区的八路军实际上由彭德怀指挥。彭德怀请朱德到延安后向毛泽东详细汇报准备打大仗的想法。朱德嘱咐彭德怀再深入研究,并征求聂、刘、邓、贺等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大破袭的计划。
        日军在开封、豫北及晋南集结重兵,扬言要进攻西安、兰州,蒋介石的立场更加动摇,这使彭德怀更坚定了大破袭的决心。他后来说,为了配合晋南及华中各友军作战,保卫大西北,打破日寇妄图消灭我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实现中央提出的“克服困难、克服投降、争取时局好转”的任务,我们必须在华北敌后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破袭战役,使华北的三个根据地(晋西北、晋察冀、晋东南)连成一片。
         6月27日,八路军总部迁到武乡县砖壁村,彭德怀每天都要在地图前思考很长时间。 
         7月中旬,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受彭德怀的委托,到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谭村,传达彭德怀的战役设想,准备发动一次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据点的进攻战役,主要目标定在正太路。由晋察冀根据地和一二九师共同实施,平汉、同蒲、白晋、平绥、津浦、北宁各线配合行动。一二○师和各铁路沿线部队都参战。
         八路军总部决定7月上旬开始准备,8月上旬乘青纱帐旺盛时,敌人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战机,大举破袭正太路。原定兵力22个团,重点破袭正太路,其次破袭平汉路、同蒲路和白晋路;并拟于8月13日前后开始向敌各交通线进攻。估计到大破袭开始时,日伪军会有相当部分的撤退,故部署我各军区和军分区应预做准备,尽量消灭敌人,平毁碉堡及封锁沟(墙)。
         7月22日凌晨,彭德怀、左权签署加急电报《战役预备命令》,同时抄送中央军委。命令以截断正太路交通为目的,准备1个月的粮食和破袭器材,8月10日前完成。7月23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关于进行正太路战役中之侦察重点》,以正太路沿线特别是井陉、寿阳段为最中心,对石家庄南北之平汉线、阳曲南北之同蒲线、白晋线、平昔和辽线(指连接山西平定、昔阳、和顺至辽县的公路线)亦应同时进行侦察。
        8月8日,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行动命令》,战役发起时间改为8月20日,并发布具体战术要求,战役成果大小主要看破坏正太路的程度而定,因此破路是此次战役最中心的环节。除破袭正太路外,还要广泛破袭平汉路、北宁路、津浦路、石德路、沧石路等铁路、公路,以阻止敌人向正太路增援。         (内容不完整)
[作者介绍:舒云,女 ,1954出生,汉族,安徽宿县人。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69年参加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1972年应征入伍,曾在兰州军区空军电话连、兰州空军医院、北京总政治部门诊部、北京军区政治部编研室及组织部工作。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京城雷锋孙茂芳》,长篇纪实文学《开国纪事》、《天安门下的握手》、《石破天惊》、《红都纪事》、《大将罗瑞卿》、《百战将军杨勇》、《界碑恋》、《啊女兵》、《中国1992——南国春早》、《从西柏坡到中南海》,中篇纪实文学《开国大典轶事》,中篇小说《巧克力色房子》等。       从1987年开始,舒云参加聂荣臻元帅传记组,负责撰写文化大革命和建国初期两段。从此,开始致力于林彪和九一三事件研究,90年代撰写了大量的有关九一三事件的文章。2006年8月,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了舒云著的《林彪事件完整调查》(上下两册),2007年5月,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了舒云著的《林彪画传》,收录一千多张与林彪有关的照片,相当多的照片是第一次发表,非常珍贵。《林彪画传》的30多万文字也值得一读,实事求是地重新评价了林彪。这两种书多次再版,深受读者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