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柠檬膏的功效:打造心理学完整创新价值链 促进人口健康 建设和谐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15:27
摘要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意识和心智本质、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方法和技术来研究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学科。多学科交叉和多层次整合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特点。由于全球化、信息化、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灾害频发,催生了许多心理行为问题或心理疾患,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心理学为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与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不断提供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服务国家、造福人民。
关键词  心理学,现状,发展趋势,创新,举措
DOI:10.3969/j.issn.1000-3045.2010.06.008
1 心理学研究人类精神世界,服务国家造福人民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意识和心智本质、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方法和技术来研究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学科。自1879年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诞生以来,经过130多年的发展,心理学已成为人类科学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自身明确的概念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其研究内容和技术手段也已经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次。如今几乎每所国际知名大学都有心理学系(院),欧美发达国家有众多的国立心理学研究机构。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是国际科学理事会的30个联合会会员之一,每年在全球出版超过2 300份学术和专业期刊。迄今已有5位科学家因从事与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心理学研究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基础科学研究发展战略两个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大脑,而人类的大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大脑如何实现各种复杂认知功能、产生意识和智力,是人类目前尚未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2005年Science提出了人类在21世纪亟待解决的125个基本科学问题,意识的起源及其物质基础高居第二位[1]。对意识和心智本质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也推动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相关技术手段的发展。当前心理学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5个特点:
(1) 多学科交叉研究趋势明显。越来越多从事生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基因组学、生物化学、医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数学、逻辑学的研究人员加盟到对心理现象和机制的研究中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越来越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2) 多层次整合研究发展迅猛。几乎所有的心理学问题,都有人试图在分子、基因、生理生化、脑功能定位、神经网络、行为、计算模型等不同层次进行探索。这不仅拓展和深化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3) 心?蛳身关系的研究厚积薄发。现在人们已普遍意识到心理因素在各种身心疾患的发生及治疗和干预中的重要作用,国民身心健康促进和新医学正向“生物?蛳心理?蛳社会?蛳工程”多水平整合模式转化,并开始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跨文化心理研究方兴未艾。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认知加工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已得到全世界心理学界的公认,随着不同区域间交流合作的日益紧密,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更加明显,涌现出许多跨文化心理学问题,心理学的国际和地区合作不断加强。
(5) 学科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全球化、信息化、老龄化和城市化等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催生了许多心理行为问题或心理疾患,国家、政府和民众都期盼心理学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科的地位不断提升。
心理学的发展动力来源于社会需求,即解决国家、民族和人类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各种现实问题。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又使得心理学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造福人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工作学习压力增加和精神活动方式的变化,对人类个体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等会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导致情绪应激、心境障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2]。情绪障碍、认知障碍、吸毒、自杀(未遂)、青少年犯罪、从众、社会偏见等心理疾患与行为问题,未富先老问题,灾害导致的心理创伤和引发的非理性群体社会事件,不仅带来巨大的医疗和社会成本,更对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我国心理学研究在注重解决重大基础心理学问题的同时,也在为解决由社会发展带来的心理疾患和行为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把基础心理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方法和技术。
作为国家级心理学综合性研究机构,心理所以探索人类心智奥秘、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使命,主要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及其环境与生物学基础,为提高国民心理素质与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等提供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为心理学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创新贡献。
2 心理学在“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肩负“创新2020”的责任和使命,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有机统一,围绕“建设普惠健康保障体系”和“建设服务国家宏观决策的科技支持系统”的战略任务,以心理健康为学科重点,前瞻性部署灾害与创伤心理研究和网络与虚拟行为研究,并加强在早期教育与创新、自我维护与发展、早期诊断与干预、社会预警与决策等前沿领域的原始科学创新,开展更加深入、系统、定向的综合交叉研究,打造心理学完整创新价值链(图1),在引导儿童的教育实践、提升国民的创新能力、促进全民的身心健康、防治神经精神性疾病、改善民众的生活品质、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增强国防科技实力等方面做出重大创新性贡献,开创我国心理学发展的新局面。
2.1 探索人类心智奥秘
揭示意识和心智的本质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最大挑战。近年来,精巧的心理学实验设计结合脑成像技术引发了意识研究的新热潮,直指许多重大科学问题:意识如何测量?婴儿何时有意识?意识与无意识的区分及神经机制是怎样的?意识如何在主体与客体间切换?此类研究试图揭示意识和心智的本质,阐明在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自然与社会、遗传与环境的关系,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3]。
人类认识世界从感知觉开始,视觉、听觉、触(痛)觉和嗅觉提供了绝大部分的感知觉输入。感知觉功能异常可导致各种严重的感知觉障碍,而对感知觉过程的良好调节不仅有益于保持身心健康,也可显著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研究人类强大的感知觉信息处理功能,不仅可以促进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而且对智能信息科学、医学、教育学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人类的心智成长和退化也是研究的热点,心理学所关心的问题包括:脑的发育变化与儿童知觉、运动、情感、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感知觉的精细化遵循怎样的过程?语言学习为何有关键期?知识是如何组织的?遗传与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或驱动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需要为学习提供哪些条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早期教育和创造力,特殊儿童(超常、低常、残疾、流动、留守儿童等)的心理状况,发展背景与文化差异的相关性,以促进教育计划,改进教育环境;研究内容还包括认知老化问题,老年人的认知、社会性、心理健康状况等,以提高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养老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2.2 提高国民心理素质
人口素质不仅会影响国家当前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心理素质是指表现在国民身上经常的、相对稳定的、整体的心理特征,是人口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更可能具有现代适应意识、积极的自我发展观念、人际关系和谐意识和社会和谐发展观念,以社会认可的行为,保持与外部的协调发展。WHO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有充分了解,能够正确应对生活压力,有效率、效果地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4]。”我国现代和未来健康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将不仅关注疾病治疗和身体康复,同时重视心理健康促进,以及自我维护、发展与完善的心理服务方案[5],实现身、心、社会健康的和谐统一。
脑结构异常和脑功能失常所导致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既要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孤独症、创伤性应激障碍等精神疾患,更要重视与解决广大人群中存在的“心理疾患”或精神疾患的前驱期的问题(如过度的紧张与焦虑等),以建设普惠健康保障体系为契机,从基因、脑、认知、行为、环境、计算模型等多个层面建立“生物?蛳心理?蛳社会?蛳工程”的心理健康促进的综合系统,全面揭示与心理疾患和精神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建立用于监测的在体分子标记和心理、行为学检查方法的整合技术,实现心理疾患和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并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手段对心理疾患和精神疾病实施早期干预和治疗,促进高危人群的健康,降低我国人群的心理疾患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为维护心理健康和有效防控心理疾患与精神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2.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心理学一方面探讨心理现象产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另一方面探索内隐心理机制和外显行为表现与经济、社会、文化等之间的复杂关系。个体和群体行为是社会问题的根源,解决的关键是人的行为。美国提出的“行为的10年”计划旨在推动行为和社会科学的研究[6],以应对国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改善教育;控制药物滥用;促进健康和健康看护水平;保障家庭、社会、重大危险源工业系统的安全;解决对政府机构的讥讽、犯罪和高风险行为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社会心理学强调人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认识对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实验社会心理学通过测量行为反应探讨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认知机制;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社会认知和行为、人的社会现象和互动过程以及社会情感经验的心理和神经基础;发展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正常和异常社会认知情况下的模仿、冲动、新异探究、冒险、自我和社会意识、情绪调控、道德推理和实施功能;社会心理预警研究关注建设社会态度和集群行为的基础数据采集平台,开展与应对危机相关的舆情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研究集群行为的特点、决策行为的机制、恶性群体事件早期预警系统以及事后社会生态系统的重建;工程心理学探讨人?蛳机?蛳环境系统中人的行为,参与高新技术的研发,建立和谐、高效、安全的人机环境。这些学科交叉融合,同时瞄准多个行为(行为“捆绑”),研究人类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和人机环境中加工相关信息,探索其认知机制和神经机制,以提高行为的效率,增强公民的幸福感、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促进学习、工作以及社会参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3 打造心理学完整创新价值链
打造心理学完整创新价值链,创造心理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效益,是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以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集成共享的科技支撑平台、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和谐奋进的创新文化理念为保障,加强科学产出,促进成果转化,努力打造心理学完整创新价值链。
3.1 加强保障条件建设,促进科学产出
(1) 加强队伍建设。研究表明,当今世界心理科学的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每百万人中约有82位心理学家;而发展中国家,每百万人中只有3—4位心理学家[7]。我国应大力加强心理学人才队伍建设,扩大研究机构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2) 加强技术和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心理与行为研究实验平台,形成综合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心理学综合数据库,打造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新的文献情报综合服务系统,建设专业领域知识应用环境。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心理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引领性地研究心理健康的核心机制与影响因素,探索、维护和促进国民心理健康的关键技术,获取重要原创性科学发现。
3.2 明确部署系统集成研究,大力推进心理学应用
(1) 基于心理学丰富的科研成果、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建设中文心理学专业网络信息应用及服务平台。
(2) 充分挖掘心理学现有科研成果转化潜力,研发和推广系列心理学产品;发挥学科优势,关注社会热点,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在心理健康、儿童发展、素质教育等领域,利用心理学研究成果积极开展相关社会公益项目。
(3) 进一步完善和拓展心理学知识传播和普及的方式和方法,建设传播手段丰富、受惠范围广、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心理学科学传播平台,设计并开发以体验和互动为核心的全新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展示技术。
3.3 改革和健全体制机制,为价值链“保驾护航”
(1) 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能、编制、岗位职责,为心理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力保障。
(2) 建立分类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完善与创新价值链相适应的人才使用机制。可根据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于世界科技前沿和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三类科研工作进行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完善公平竞争机制,促进人才队伍的有序流动。
(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分类评价激励机制。基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建立分类的薪酬体系和奖励机制,调动各类人员工作积极性。
4 心理学发展愿景
世界科学史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们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工业、商业和农业发展步入持续和较快增长的时候,当国家的经济条件能对心理学研究给予更多投入的时候,社会就会对心理学有更大的需求。这一客观规律在我国完成“十一五”建设、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们生活明显改善、逐渐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是凸显出来。过去5年里,党和国家在两份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中已明确指出心理学的重要性。当今中国心理学已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必将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十二五”期间,心理学的发展目标(图2)是,探索个体成长规律与早期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构建网络化社会的心理与行为模型;创建早期识别与干预的整合性方案;建立群体行为监测与预警系统,服务国家应急心理预案;不断地逼近提高人类智力及人工智能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和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终极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Miller G. What is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consciousness? Science, 2005, special section, 309:
79.
2 中国科学院人口健康领域战略研究组. 中国至
2050年人口健康科技发展路线图. 北京:科学出
版社,2010:11.
3 Cummins R and Cummins D D. Minds, brains and
computers: The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science:
An anthology. Malden, Mass.: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0.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at is mental health?
http://www.who.int/features/qa/62/en/.
5 Alicke M D and Sedikides C. Self-enhancement
and self-protection: What they are and what they
do. European Review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9,
20: 1-48.
6 Carpenter S. Behavioral science claims the decade.
Monitor on Psychology, 2000, 31(11): 22-24.
7 Jing Q C. International psychology. In Pawlik K
and Rosenzweig M R (Eds.):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Psychology.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2000: 570-584.
Making a Complete Innovation Value Chain of Psychology,
Promoting Human Health and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Fu Xiaolan
(Institute of Psychology,CAS 100101 Beijing)
Abstract Psychology is the science of researching into the essence of human consciousness and mind, rules of mental processes and behaviors, and it is the kernel discipline of studying the spirit world of mankind by adopting the means,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of natural science. The crossing of multi-discipline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levels are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sychology.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aging, and urbanization has been speeded, and natural disasters are frequently occurring, thus accelerating the occurring of many mental and behavioral issues or mental diseases, so that the discipline position and role of psychology ar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Psychology continually provides new knowledge, new theories, and new methods for enhancing  mental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 and promoting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ts ultimate aim is to serve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and benefit the people.
Keywords psychology, present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measures
傅小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从事认知心理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研究,承担和参与科技项目27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10余篇,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主编《心·坐标:当代心理学大家》和《电子社会与当代心理学名著译丛》等重要著作。E-mail: fuxl@psych.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