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的家庭保存方法: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08:31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一部分   三年高考题荟萃

2011年高考题

考点一: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2011高考安徽卷9)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来源:学科网ZXXK]

2(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0)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 

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 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不应该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题目中的农牧民的做法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②说法错误,尊重自然规律没有问题,但是“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说法不科学;③和④说法正确,且吻合题意。本题选D。

3(2011高考江苏卷2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完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2011高考浙江卷26)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从题干关键信息“互相抵消”、“保持稳定”,可知题干中并没有涉及新事物的产生,所以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①②与题意无关。在互相抵消与保持稳定中,海水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状态基本不变,这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答案为B。

考点二:意识

1(2011高考安徽卷11)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哲学寓意。① 理解错误。承认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理解正确。③理解错误。见仁见智,强调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但是没有否认真理,这里不否定真理是客观的。④说法正确,胸有成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本题答案选C。

2(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1)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1高考上海政治单科卷17)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表述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一旦产生就成为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答案】C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审题,要看准是“意识的起源”这个关键词。

5(2011高考天津卷6)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意识的概念。A说法错误,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是人脑的分泌物;B说法错误,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C说法不合题意,材料讲的是意识与人脑的关系;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6(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2)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意识的知识点。①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所以不能说由人脑决定;②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③和④正确。本题选D。

7(2011高考海南卷17)“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⑦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意识的知识点。②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8(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9)分析图 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西北的全 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四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克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抗日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取得这些伟大的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6)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10分)

9(2011高考重庆卷39)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6)近年来,中国两国的经济合作与交往密切。运用经济常识完成表。(10分)

事例

经济分析

2010年初,韩国放生旱灾,白菜严重减产,白菜价格由年初的每颗1600韩元上涨到9月的12000韩元。2010年,韩国下从中国进口白菜的关税税率

分析韩国政府下调关税的原因(2分)①

分析韩国政府下调对中国白菜市场产生的影响(4分)

2007年,韩国队中国开放了资本市场,到2010年,已有多家公司赴韩国上市发行股票

说明中国公司赴韩上市对中国公司的好处(2分)

说明中国公司赴韩上市对韩国证券投资者的好处(2分)

 

材料四 在韩国,受“身土不二”(意即“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传统理念影响,吃本土食品、用国货蔚然成风;韩国政府也制定了 “本国产品的关税政策。这为其民族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随着的发展,身土不二”的理念受到了巨大冲击。2010年,韩国白菜严重减产,政府减低关税税率,引导民众“身土不二”的观念,从国外进口白菜,缓解了“白菜危机”

(7)结合材料四,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知识,谈谈韩国处理“白菜危机”给我们的启示。(10分)

考点三:认识与真理

1(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8)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其实在考查科学认识的作用,①的说法不妥在“化害为利”,这样说有点绝对和夸张;②说法错误,“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也是夸大了科学认识的作用;③正

确,因为科学认识能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④说法正确,体现了科学认识的特点。本题答案选D。

2(2011高考福建卷3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11高考山东卷25)2010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材料是说科技的发展进步。A说法错误,事物发展是客观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说法错误,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C哲学上的联系也具有客观性,不能说创造事物的联系;D说法正确,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是肯定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本题答案选D。

5(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0)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绝对化,不同的认识主体对问题的认识可能相同;②说法不对,这样就否认了真理的正确性和相对静止,其实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则就陷入了不可知论,就犯了“人甚至连一次河流也无法踏入”的错误;③正确,体现了认识事物本质的复杂性;④说法正确,也体现了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本题选D。

6(2011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

答案:(2)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7(2011高考四川卷39)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六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从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伤痛,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以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

(7)联系材料六,从认识论角度,说明人类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应怎样确保安全。(10分)

(7)(10分)①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在发展核电过程中,人类主尖依据核电发民菜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从安全标准、安全建设、安全措施、技术体系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核电安全。(4分)②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推动核电发展和应对核事故过程中,人类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和发展对核电安全的认识,运用对核电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指导核电建设,使核电安全日臻完善。(6分)

 

2010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2010年高考·山东卷24) .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解析】C  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考生对意识的理解,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本题中,首先要弄清楚这是对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反映了意识能动的认识作用,故选C项,排除A、D项;意识、认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故B项说法错误。

2、(2010高考·北京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应选D

3、(2010年高考·安徽卷10)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D   此类题型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漫画说明的涵义。此类题型考查考生解读与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漫画《招聘》中的招聘者设置了过高的标准,使被招聘者无法逾越,因此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B、C项与题意不符。

4、(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而实践提供的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故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④说法绝对化,木星探测实践能否如期成功取决于能否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2010高考·广东卷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解析】B  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前一句出自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颜元。颜元认为,纸上谈兵的学问不是真学问,只有经历过实践历练出来的才是真学问、真本事。故前一句片面强调实践。后一句“将学全看在读上”,则片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故选B。

6、(2010年高考·江苏卷24)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解析】C  本题为综合考查。《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结合。A、D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表述错误;B、C从哲学角度分析,考 查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7、(2010年高考·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解析】A  考查运动的特点。选项带有迷惑性。变化不等于发展,B表述不准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错误;D与题意无关。

8、(2010年高考·江苏卷28)有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解析】D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从漫画及说明中可以看出,

漫画反映的是意识对人的反作用。

9、(2010年高考·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解析】B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题干表明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此相同的是B项。A表明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表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表明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0、(2010年高考·上海卷17)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解析】B    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的理解能力。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10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9)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谨性作简要评析。(12分)

【答案】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

12、(2010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 ,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问考查哲学模块,知识点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题型为体现类,解答是要结合材料-论据-论点对应作答。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一,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文本”思想的变化作答。

【答案】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 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13、(2010年高考·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10分)

       【答案】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

14、(2010年高考·江苏卷35)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15、(2010年高考·安徽卷38)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管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8分)

【答案】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

 

2009年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09·上海,11)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我们的主观世界可以得到磨炼和提高。我们的主观世界不断得到改造,就可以推动我们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这表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之间是(   )

A.互作用的关系                                B.彼此分离的关系

  C.相互对立的关系                          D.完全一致的关系

答案   A

2.(2009·上海,22,不定项)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 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                                                (   )

  A.客观的物质活动                          B.纯粹主观的活动

  C.自觉能动的活动                          D.社会历史的活动

答案   ACD

3.(2009·重庆,2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研制大型飞机纳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为此,国家转变体制机制,坚持自主研发,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整合全球资源,成立了国家控股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大型飞机的研制进入实体操作阶段。研制大型飞机的决策和实施需要                                                       (   )

 ①审时度势                ②在分析指导下进行综合

 ③运用系统综合思维方法    ④发挥体制创新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4.(2009·重庆,32)一个替政府看门的中学毕业青年,60年锲而不舍地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打磨镜片。借助自己研磨的超出专业技师水平的复合镜片,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得到科学界广泛赞誉,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他就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材料表明                         (   )

①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②生活理想是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和归缩

③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

④获得社会认可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5.(2009·天津,5)漫画《赛跑》启示我们在成长道路上要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      

B.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

C.明确人生目标,锐意进取        

D.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信

答案   C

6.(2009·全国Ⅱ,30)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这里是                                                                         (   )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答案  B

7.(2009·全国Ⅱ,31)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

①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8.2009·广东,24“我们要坚强,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四川某中学生在地震废墟下鼓励同学们坚持待援,最终他和同学们一起配合救援人员得以脱险。这体现了                                (   )

①面对灾害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面对灾害人们应该相互合作

③团结互助可以战胜自然

④团结互助 可以减少损害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C

9.2009·浙江,30以下说法与漫画《落潮》(作者刘庆涛)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   )

A.恐惧归根到底源自内心的怯懦                  B.自信就能超越环境的限制

C.无知则无畏,真正有知则有畏                 D.人往往自己把自己打倒                 

答案   D

10.(2009·四川,3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   )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11. (2009·北京,34)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的中心意思我们看到:个人的理想只有符合社会与国家的需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个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国家也会给个人的发展提供很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保障。这体现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综上我们选B。②③与本题中心意思无关。

12.(2009·北京,35)

图 10

 

 

 

 

 

 

 


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   )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答案   C

解析   是个很有意思的寓言小故事,小鱼脑海里的奶牛的形象是由它自己想像完成的,当然也听了青蛙的描述。这个故事说明人的认识的形成是要受到主观认知和客观实际制约的,A的说法太绝对,不正确,B说法不科学,感性认识不一定都正确, D项和题意无关。所以本题选C。     

(2009·安徽,10~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回答13~14题。

13.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14.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5.(2009·江苏,31)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16.(2009·四川,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W市为我国东部一个经济较发达的以原材料加工业为住的城市。该市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工业化水平较高。经过多年发展,该市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比较发达,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但是,该市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以下现象:三大产业比重为1.4:57.6:41,同期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5%,发达国家为70%;采掘、化工和机械制造三大重工行业占工业比重55%;万元GDP耗电量 高于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及世界平均水平;万元GDP耗水量相当于德国的9倍;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平均增幅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标准,主要水城水质量属于劣5类。

材料二  由于污染物排放严重,几年前,该市发生了湖泊藻类疯长导致居民供水危机事件。事件发生后,市委积极组织各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在全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逐步认识到,按照现有环境和资源状况,如果继续原有发展方式,本市的经济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受损的是该市人民的长远利益。

结合当地实际,该市市委围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新思路,确定了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五个一体化”战略和人才、科技、生态、民生、文化“五个互动”的转型路径,改变了干部实绩考评方法,以减排、节能、节地、科技创新、富民“五类指标”取代了原先GDP指标在发展中的核心导向地位。目前,该市环境状况已有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度”居全省前列。

运用所学哲学常识,说明该市市委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答案  (1)该市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做到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该市市委正确认识资源、环境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五个一体化”和“五个互动”等,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做到了正确认识规律,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正确利用规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有利条件。

(3)该市市委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科学发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转变发展思路,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做出决策等做法,做到了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自觉总结经验,不断排除错误的主观因素。

第二部分  两年模拟题汇编

2011届模拟题

题组一

一、选择题

1.(广东省中山一中宝安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2010年10月2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以来全球最强台风“鲇鱼”可能于23日登陆广东,将带来严重影响,广东省防总提高应急响应至II级。这说明

①人能够通过事物规律性的认识从而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 

④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造福人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D

2.(广东省中山一中宝安中学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答案  D

3、(黑龙江省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煤的使用价值的认识经历了“黑色的石头用来垒墙”、“能自燃是重要的燃料”、“能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学元素,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等的漫长过程。人类对煤的使用价值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①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②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③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4.(河南省豫南九校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据科学家预测,安徽、山东和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在2010年1月15日可以观测到日环食,这一预测已被实际观测的结果所证实。这表明

   A.成功的预测取决于人们是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人的预测能对客观事物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答案  C

5.(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1届高三十一月调研测试)当金融危机刚刚爆发,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温家宝总理鼓励国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当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时候,温总理激励国人“希望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当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的时候,温总理告诫国人“胜非为难,持之为难”。温总理引用的三句名言启示我们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②主观意识具有客观现实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湖北省武穴中学2011届高三11月月考)河北省张家口市根据本地风力资源丰富的客观情况,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转动的风车,大大改变了这里落后的面貌。预计到2010年,全市风电销售收入可达30多亿元,带来税收7亿元左右。运用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人们把风力资源转化为电能的事实说明                             

A.人的意识可以改变自然界的属性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答案  D

7.张家口市落后的面貌得以改变充分说明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B.做工作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C.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答案  B

8.(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国家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类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 ②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③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  C

9.(江苏省淮州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如下图)的主体,既是汉字

    “心”、也是英文字母“v”、又是嘴衔橄榄枝飞翔的

    和平鸽,表达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这一

    设计体现了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答案  D

10.(江西省安福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有“试管婴儿之父”之称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而这一距第一名试管婴儿出生至今已有32年的时间了,全世界迄今也已降生大约400万名试管婴儿。在时隔这么久之后才为其颁奖,这说明     (    )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真理需要实践检验

答案  D

11.(江西省莲塘一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    )

       A.规律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认识的创新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答案  C

12.(江西省莲塘一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曾经有一位教授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帐: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大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美元,但是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价值不止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    )

       A.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B.事物的运动变化

       C.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D.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答案  C

13.(内蒙古赤峰市四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2008年中秋节,是被列为法定节假日的第一个中秋节,中秋节当天,《人民日报》刊出一篇名为“今年中秋月更明”的评论员的文章。“今年中秋月更明”说明:     (    )

       ①人们的感受完全是主现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②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③人们任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④人们的认识既源于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14.(内蒙古赤峰市四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

    A.正确意识根源于客观事物

    B.人的认识随社会发展不断变化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答案  C

15.(山东省临清实验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漫画《趁年轻……》深刻揭示了          (    )

 

 

 

 

 

 

    A.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B.思想观念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动方式也就不同

    C.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各不相同

    D.人们的主观认识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符合

答案  B

16.(山东省临清实验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该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需要选择自己的行为          

    B.要抓住时机,努力实现人生理想

    C.要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正确价值观

    D.要以自身利益为标准来衡量人生价值

答案  C

17.(浙江省杭州宏升高复学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小王在家电市场购买了一款1780元的小一匹空调,而小李花3800元购买了同一品牌的同匹数的空调。两款空调价格不同的原因在于“节能”。两人的不同做法体现了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意识活动的主动性与选择性 

C.世界物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答案  B

18.(山东省莱芜市2011届高三11月阶段测试)201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  B

19. (山东省莱芜市2011届高三11月阶段测试)2010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晚上出现了月食天象。专家介绍,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十五日,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初一,这与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之间的运动有关。日食、月食的发生原因表明

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B.事物存在着相对静止的状态

C.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答案  A

20.(江西省莲塘一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世界杯期间那只预测赛场成败屡试不爽的章鱼被人们追捧为“章鱼帝”,承担世博园客流预测职能的世博运营指挥中心信息研判组,也被亲切地冠之以“章鱼帝”的美名。因为研判组对世博园客流量的预测误差仅4%。这说明                                            (    )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C.意识的内容根源于客观存在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1届高三第五次月考)(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6)

答: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2分)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2分)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2分)

   (2)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党在制定《建议》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8)

答: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建议》是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变化新特点的情况下制定的。(2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发展,《建议》的制定指导了经济建设的实践。(3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上升性。我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逐步深化和发展的。(3分)

2. (江苏省淮州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淮安是农业大市,每年要产生各种农作物秸秆约250万吨。虽然焚烧秸秆是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违法行为,但每年的夏收和秋收季节,整个淮安都会笼罩在秸秆焚烧的烟雾之中。焚烧秸秆危害很大,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利,而且还会经常影响飞机起降和交通运输,威胁高压输电线路安全,每年都有秸秆焚烧造成许多重大事故的报道,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有造成重大火灾的等等。秸秆焚烧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在对秸秆焚烧行为进行声讨,但农民在处理秸秆的问题上也确实存在着实际困难,所以秸秆焚烧行为屡禁不止,政府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结合材料,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给我市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提2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彻底杜绝焚烧秸秆现象的关键在于搞好秸秆综合利用,从根本上消除焚烧秸秆的方法还在于开发秸秆的新用途。如果政府能从农民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将会更好。(6分)

2)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府可以以各种有效的形式,给农民讲政策,明利害。引导广大农民对秸秆焚烧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这样也可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6分)

3.(山东省临清实验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辨析题: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答案  (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态度决定一切”高度重视了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有正确的一面。(2分)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是万能的,意识的作用再大,也必须受到物质的制约。“态度决定一切”又夸大了这一能动作用,是不正确的。(3分)

(3)部分对整体的功能具有重大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关键的细节对事情的成败起决定作用。(2分)

(4)整体与部分是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一般说,整 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从这个意义上说,细节无法代替整体的功能,细节不可能决定成败。(3分)

4.(浙江省杭州宏升高复学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材料一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随着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低碳经济”开始成为热门话题。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为此,国家将通过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等一系列措施,淘汰一批炼铁、炼钢、水泥、焦炭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并逐步关停并转一批小火电机组。于此同时,国家还将加大力度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与《循环经济促进法》。

(1)材料一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努力体现了《经济生活》哪些道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7分)

材料二 解决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离不开国际交流和合作。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次大会,围绕着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排放,经历了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某些发达国家抱着政治投机的心态,不仅不想履行自己在《京都议定书》中制定的承诺,还倒打一耙试图把责任推给发展中国家。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世界各国为什么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5分)

材料三 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直到1988年,气候变化问题才逐渐引起可大众关注,有了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可能。自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3)结合材料三,说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过程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9分)

答案 (1)①材料一体现了国家队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1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减排目标,国家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适量出台燃油税,体现了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1分)关停并转小火电机,体现了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1分)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体现了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1分)②材料一还体现了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分)国家围绕低碳经济发展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有利于加强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之粗发展能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

(2)①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2分)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而共同的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1分)②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厄尔尼诺现象也频繁发生,给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2分)

(3)①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是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3分)②随着人们对气候问题的研究和关注,各国已将其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的动力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分)③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深化 过程,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3分)

题组二

一、选择题

1.(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年高三质量调研测试)漫画《山中无柴草,挖根换酒钱》,讽刺某些人无视                   

A.自然界的客观性          

B.意识的创造性 

C.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D.实践的创新性

答案  A

2(广东省广州石基三中2011届高三8月月考)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只是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可以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即积极的心态或消极的心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或失败”。这启示我们

    A.要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B.想问题办事情的态度决定成败

    C.联系是普遍的、主观的、有条件的  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答案  A

3.(广西桂林十八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 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错误相近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 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无动无静,无静无动                    D.飞矢不动

答案  D

4.(海南省洋浦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建国至今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答案  C

5.(河南省信阳市2011届度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正在热播的新《红楼梦》,引发了人们的热 议。就连《人民日报》也罕见地对其进行了批评,称“新《红楼梦》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诌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

       ①艺术再创作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完全忠于原著

       ②艺术的创作过程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③艺术的再现过程也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④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B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0314,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据此回答问题。

6.选举法最早于1953年制定,1979年重新修订,其后经过四次修改。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有必要在深入总结选举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选举法进行适当修改。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

       ①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③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④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7.(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8月模拟考试)改革开放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有                  (    )

      ①主观和客观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④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湖南浏阳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回答8-9题。

8.布朗 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

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答案  A

9.如果请你为布朗讨回公道,你使用的哲理应该是     ①静止决定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承认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否认相对静止的诡辩论是错误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 (河南省信阳市2011届度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材料一:“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而对抗自然灾害还要以预防为主。

    材料二:不论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还是2010年的玉树地震抑或是舟曲的泥石流灾害。每次灾害发生后人们都能看到各级党组织坚强领导,各级政府科学调度,各路救援队伍快速驰援,各地救灾物资源源运进灾区,打通生命通道、抢救被困人员、医治受伤人员、转移安置群众等各项工作有力有序进行。还可以看到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 ,我们的救灾应急机制更加健全,抢险救援更为有效,实后重建更加科学。频繁的自然灾害让我们屡遭创伤和苦难,更让我们收获战胜灾害的勇气和信心。

   (1)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如何预防和抗击自然灾害。(10分)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国共产党该如何领导人民进行抗震救灾。

答案  1)①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实事求是,准确把握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方式,提升预报预警水平,减少自然灾害损失。(4分)

②科学理论能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人们在防灾抗灾中具有自觉性与预见性。我们要自觉利用有关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与成果来加强预警,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有效预防和抗击灾害。(3分)

    ③认识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认识还有差距,必须提升研究、检测、预报、预警水平。(3分)

   (若能从“客观能动作用”“认识反作用”等角度回答,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A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①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抗震救灾工作。(2分)

②坚持为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解救被困群众,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2分)

③坚持依法治国,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和法律法规,真正发挥党在抗震救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分)

B.中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身抗震救灾工作。(2分)

C.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分)

2.(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8月模拟考试)2010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请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10分)

答案   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复杂局面,必须深刻把握经济运行规律,按规律办事,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规律又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观点三个问各1分,材料1分,共4分)

②要充分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采用多种调控措施,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体现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目的性、计划性的特点。(观点两层意思各1分,材料1分,共3分)

③全面分析经济形势,把握经济规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多种调控措施,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既新生客观规律,从一定的客观条件出发,又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坚持正确观的指导。(观点2分,“二者辩证统一”1分,“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坚持正确观的指导”1分,材料1分,共3分)

题组三

一选择题

8. (2010届江苏省泰州、盐城联考学情调研)2009年10月5日,庆祝中朝建交六十周年活动在朝鲜隆重举行。朝鲜党政军领导人在平壤中朝友谊塔前举行仪式,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59周年。友谊塔塔室内保存着10本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册,载有2.27万名烈士的名字。英雄烈士的故事凝成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无穷力量。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的实践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的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④正确的意识,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B

9.(2010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检测)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部分,他的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这表明                                                            (    )

       A.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C.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  A

(2010届湖南省四市九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09年5月初,重庆市市民收到由重庆市市委书记薄熙来发来的“红色短信”。请回答10-11题

10.最近,重庆一千三百多万手机用户都收到了一条特殊的短信:“我很喜欢毛主席的几句话:‘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些话很精干,很实在,也很提气。(薄熙来 )”短时间内,重庆一千三百多万手机用户都收到了这条特殊的短信,这是因为大众传媒能够

    ①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②最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传递、沟通与共享

    ③彻底消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

    ④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  C

11.“红色短信”对流行的“灰段子”、“黄段子”、“黑段子”等不良短信能起到一定的抵制

    作用。从我国文化发展上看,发送“红色短信”

    ①可以维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   

    ②可以丰富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

    ③使文化得以发扬,促进其发展

    ④符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要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  B

12.(2010届北京市东城区综合练习)中医认为,黄酒可以做药用。生饮对心跳过快、厌食、烦躁等有疗效;热饮可以缓解血淤、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黄酒加话梅,养阴美容的作用显著,还能润肺护肝,缓解酒精对肝脏的伤害。这启示我们,喝黄酒                                    (    )

    A.应因人因时而异                   B.应趋利避害

    C.应适可而止                       D.应优化组合

答案  A

13天津市宝坻一中2010届高三高考冲刺试卷)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  C

14天津市宝坻一中2010届高三高考冲刺试卷)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魔术师刘谦再次登台,其表演再一次受到观众热捧。魔术表演以一种奇妙的艺术构思造成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形象。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物质条件的利用

C.魔术制造的奇幻形象是不存在的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形象的来源

答案  B

15.天津市宝坻一中2010届高三高考冲刺试卷)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2010届湖南省师大附中第五次月考)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做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的。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纲领和理论指南。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

(1) 请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因。(8分)

    (2) 有人认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试对此观点加以评析。(6分)

31)①物质与意识存在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理论只有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指导作用。(2分)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破除思想僵化,进行创造性思维,使理论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创新。(2分)

22010届湖南省宁乡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举行期间,某中学时事学习课题组就全球共同应对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展开了探究性学习。

探究一:20091125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和长远发展。为此,会议决定,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我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你认为应采取哪些经济措施?(12分)

探究二: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各国发展和人类生存,需要全球合作应对。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我国要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0分)

探究三: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会使地球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对此,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经历了长期的探索过程: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与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才引起了大众关注,上升为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至上世纪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经济发展、环境与资源、能源、科技研发等领域内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2009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哥本哈根协议》,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重要而积极的成果。

3)结合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说明人类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2分)

2.(1)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①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 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政应对气候变化科技研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广泛采取节能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抑制高耗能产业,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    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参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⑥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和气候友好技术,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⑦公民要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观。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积极培养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做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     ⑧发展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型产业,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优质能源,促进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对节能、提高能效、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从任一角度答4点,每点3分,共12分)

2)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由我国与世界各国存在的共同利益决定的,这既在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也是尊重其它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4分)     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础。我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利于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发展问题。(3分)       ③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是联合国的宗旨。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因此,我国应在保护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3分)

3)①对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现象的认识由科学家讨论到哥本哈根会议达成有关共识,这是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真理,它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说明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全球气候变暖首先由科学家讨论,到上升为重大战略性问题,再到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取得广泛共识,这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说明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④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和永恒的使命。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将越来越重视,世界各国将加强协调配合,采取具体实践行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任答3点,每点4分,共12分)

3.(2010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期末教学目标检测)9分)万卡特拉曼一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一施泰茨和阿达一尤纳斯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工作,是根据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茵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目前许多抗生素通过阻滞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而治愈多种疾病,但出现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进一步了解核糖体,有助于研制出疗效更好的抗生素。

    3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和科学实验,使用了X射线结晶学的方法得到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在原子水平上分析了由几十万个原子构成的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扫清了目前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并弄清了一些细菌的抗药机制。如今已被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了挽救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也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三位科学家的科学实验过程。

3.(9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科学实验,获得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2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针对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在原子水平上了解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扫清了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3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通过科学实验,开发出新的抗生素,帮助挽救了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2分)

④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研究成果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2分)

4.(2010届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20分)2009年11月8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地普降大到暴雪,其中,河北省中南部降雪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石家庄降雪创历史纪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11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河北受暴雪影响地区指导工作。有关地方和部门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暴雪,取得了显著效果。

自2008年以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风暴的洗礼:雪灾、暴力事件、地震、金融危机……然而中国在低头抱怨吗?没有,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

1)结合材料,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应对雪灾的?(12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的精神支柱是什么?(3分)其主要内容是什么?(5分)

4.(1)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党和政府分析形势,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抗击雪灾。(2分)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分)党和政府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对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应对暴雪。(2分)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重视意识的指导和对人的调节、控制作用。(2分)党和政府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指导应对暴雪,取得成效。(2分)

2)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3分);其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