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茶卡映画摄影:从玉门关到嘉峪关——西行漫记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0:19:15

从玉门关到嘉峪关——西行漫记六

 

可能是年少时地理知识学得不怎么好,所以年长后对玉门关和嘉峪关的地理位置始终模糊不清,只知道是在大西北,在甘肃的境内。这次去了敦煌后,有机会游历了玉门关和嘉峪关,才对这两个名垂青史的重镇有了清晰的认识,尤其是亲眼目睹两个边关的犹在雄风,更是思绪万千,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首先,我想有必要把玉门关和嘉峪关的地理位置再陈述一遍,因为这个地理位置是引发我诸多感慨的主要原因。

甘肃省的版图在地图上看去,是一个狭长的呈东南向西北延展的图形,形象地说就像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就是这么一个狭长的地带,东西之间竟有1600公里之遥远。敦煌就是处在这个哑铃最西端的一个城市。再往西就和新疆接壤了。玉门关在敦煌市西面的90余公里处,受敦煌市所辖。嘉峪关在敦煌市的东面,距敦煌395公里,在嘉峪关市的西北郊。如此说来,玉门关与嘉峪关之间相距约500公里。

试想一下,方圆500公里是个什么概念?倘若把玉门关以西的广袤地区再囊括进去,又是一个什么概念?那简直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了?只怕是地球上的好多国家版图还没有这么大。

为什么要说这个空间距离呢?那是因为在这个空间距离中,蕴含了太多的东西了。这里我想借助于史料作一下描述。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21年,西汉霍去病将军受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举行了两次河西大战,一举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汉王朝的版图上,从此多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并入了汉王朝。

此后,霍去病又率骑兵5万,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歼敌70400人,并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又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直逼瀚海(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

这是何等的豪迈气概!霍去病“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更是流芳百世、永垂青史。

又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4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再次奉命远征大宛。率大军6万,牛马13万头,驴、骆驼数以万数,浩浩荡荡从玉门关出发,挥师西进。士卒前进的虎步,令戈壁抖颤;铁骑蹴起的尘沙,使天山雪暗。刀光闪射,与日色相辉映;鼓声轰呜,如雷霆震碧空。赫赫烈烈,地动山摇。大军所过之处,西域各国城门大开,隆重迎接,为士卒供给酒食,为牛马调拨草料。汉兵也不侵扰百姓,士民安居,鸡犬不惊,街市比过去更热闹,商肆比往日更兴隆。

李广利率大军制服大宛,两国订盟,相约结为友好国家,使西域各国更慑于汉朝的威力,诚心归附汉朝,这样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关系,为后来汉朝在西域设都护府,管辖西域事务,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从此西域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班固在《汉书》中将李广利与张骞一起写入一个列传,以彪炳千古。

当我站在苍茫的玉门关脚下,遥望西北边的广袤荒原,不由感到,玉门关虽然孤单单地矗立在荒漠中,可是它是那么巍峨,那么雄壮,那么势不可挡!

当我站在敦煌博物馆的地理沙盘前,眼望着汉长城蜿蜒在秦长城之外,不由深深地感到,中华民族不愧是龙的传人,天之骄子!

所以,当我来到嘉峪关时,尽管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尽管嘉峪关的城楼是巍峨的,是雄壮的,是坚不可摧的,可是在我的眼里,它和玉门关相比,尽管玉门关在千年的风沙侵蚀下已经满目苍夷了,可是嘉峪关还是少了玉门关那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气概和藐视天下、唯我独尊的神韵。

因为自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始,边防退居了嘉峪关。这意味着什么?国力的衰败,国土的沦丧,国威的殆亡。这也是莫高窟的石窟连清代的都有,就是没有一个是明朝修筑的缘故。而这100多年的废弃,也是瓜沙二州从此一蹶不振的原因(沙州就是敦煌)。

所以,当我在嘉峪关游览时,心中反而有种黯然的感觉。玉门关时是出关,嘉峪关时是守关,此雄关已非那雄关了也!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同样是汉人,怎么明朝就少了汉朝那般民族气节了呢。

登临凭吊,感触万千,由不得就写下了这么几句感言。如今,钓鱼岛、南沙诸岛,又起事端,又会如何呢?不得而知。也许历史会书上这一笔。

                                                                 (20101023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