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社交app:老年人再婚的三种形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2:46:03

老年人再婚的三种形式

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29亿,占总人口的10.46%。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丧偶老人比例也越来越高,有关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丧偶比例是30.6%,将近4000万人。浙江省老年学会抽样调查显示,有82%的老人想再婚找个老伴携手夕阳,没有这个想法的老人只占18%.可见,老年人再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老年再婚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登记结婚,这是传统的婚姻关系,有利于家庭的稳定,有利于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但是,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办理登记手续。一怕过不到一起还得办理离婚手续,太麻烦;二怕一方先走了,或者婚姻破裂时分割财产出矛盾;三怕给子女添麻烦。据有关部门调查,登记再婚的老人只占全部再婚老人的一成还不到,且离婚率高达三分之一。

当然,也有美丽的黄昏恋。黄宗英与冯亦代建立于纯爱基础上的黄昏恋,却以《纯爱》一书,留下了永远的佳话,他们1993年结婚,冯亦代1996年患了脑血栓,一度失语,记忆力也严重衰减。她执意搬到病房,用毛笔把拼音字母抄在大纸上,让冯亦代每天从最基本的发音开始练。买来写字板和粗笔,让冯亦代练习写字,从笔画开始,冯亦代坐在轮椅上,呆滞地看着大字,黄宗英扶着他的手,一笔一笔上下左右写着。写累了,又像小孩一样开始咿呀学语。两个月后,冯亦代挺过了那一场大病,恢复了说话和写字。过了几个月,居然还写出了新的情书,写出了书评和散文。朋友们都说这是奇迹。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奇迹的身后,站着的是黄宗英。

二、搭伴婚姻(走婚)  想要老有所“伴”并非易事,通往红地毯的道路阻力重重,因此许多害怕孤独、渴盼幸福的老人无奈之下选择了不婚而伴、不婚而居“摩梭人”那种 “走婚”方式,他们一旦找到相互满意的人,如果没有单独的住房,或者双方都有子女需要照顾而脱离不开,每周一方到另一方家里住几个晚上,白天再回家照顾自己的孩子;或者白天孩子上班去了,两个老人再相聚,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星期天不用照顾孩子时,两老人再携手去逛公园。若一方病了,另一方就去关怀照顾,不再需要其子女歇班在家侍后。如今这种老年人不办理结婚证而同居的现象越来越多。走婚给两个家都留有充足的时间,也给自己留有独立的空间。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单身老人选择“走婚”搭伴养老,而没有选择再婚?专家认为老年人逃避再婚主要是因为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为了规避再婚后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老人再婚后压力大,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多,尤其是男方,担心会女方分掉他的财产,损害了他的利益,还担心今后要负担女方的赡养问题。于是,只好选择“走婚”。

二是避免给子女带来麻烦。不少子女,对父亲或母亲再婚特别敏感,不结婚还好,一旦结婚,就不能接受了。很多丧偶老人等到孩子们都成家了,才有找老伴再婚的想法。有的子女说:“我们做子女的不是不替老人着想,我们会把老人照顾好,不需再有个后爸后妈闯进我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再说,后爸后妈哪有儿女亲呢?”不少老人因顾及子女的态度,只好不再考虑登记结婚。

三是社会大环境越来越宽容。以前人们对老人同居的观念是不能接受的,现在老人自己、子女以及周围的人们,都觉得走婚同居、搭伴养老这种方式,虽然不合法,但在一定条件下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社会眼光越来越宽容,给老人迈出“走婚”这一步创造了比以前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

四是“走婚”留下了心理缓冲期,老人的选择空间大。从“走婚”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或者继续“走婚”下去,或者分手,或者结婚,无论走什么路,发展空间都很大。“走婚”的过程,能给搭伴的老人有个心理缓冲期。老人多年的性格习惯养成后一时难以改变,先一起生活适应一段时间,相互适应,这样的搭伴养老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单身老人的心理压力,又给了老人相对自由的空间。同时,由于社会经历较丰富,老人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害怕上当受骗,“走婚”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的阶段。许多老人坦言:“不领结婚证好,眼一闭,各走各的,没麻烦。合得来一起过;合不来,就分手。不少老人选择“走婚”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陈旧的社会观念仍在束缚着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子女或其他亲属不得以隐匿、扣押财产等方式干涉老年人再婚和与配偶生活的权益。不论是子女还是社会,对独身老人都应体现人文关怀,支持老人再婚。

三、契约婚姻  为了避免老人再婚带来的麻烦,可以在再婚前签订一个协议,将老人的财产、与子女的关系、双方的养老、生病如何护理等问题一一写明,叫“协议再婚”,中国老年网上一位名叫“争春人”的老人说的好,法律是保护权益的,法律保护不了爱情。我们的再婚,双方都没有什么“权益”需要保护,只要你情我愿,就不需要任何人和任何机构的“保护”。 我们的再婚“协议”虽然很简单,但它就是我们再婚的“证书”。中心内容其实就一句话:一方女儿不承担赡养另一方老人的赡养义务,当然也不能继承另一方老人的遗产。 换句话说,我们双方女儿,都不会因我们的再婚而失去什么,反而会减轻他们的负担。他们在拟定这个协议之前,事先征求了儿女的意见,然后请双方儿女和介绍人吃了顿饭,在饭桌上签的字。女儿确认协议内容,介绍人作为证人,都签了字。他们于2003年9月19日,在一家叫“满福楼”的饭店设一桌婚宴,取意其吉利的名字,希望他们的再婚圆满、幸福。

相伴夕阳红,是人生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老人最看重是否两情相依 。只要两人愿意相依为伴,登记结婚也好,搭伴同居也行,写上几条协议,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可供双方共同遵守。

我觉得契约婚姻简便可行。契约的内容可包括如下几款:

1、生活费,是由一方独自承担还是实行AA制。

2、住房由谁来提供,取暖费谁来承担。

3、疾病,得了重大疾病医药费怎么办,生活不能自理是由老伴护理还是由各自子女护理。

4、一方先故,另一方由谁来赡养,如一方无子女怎么办。

5、怎样处理双方的亲属关系,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礼金由谁拿。

6、外出旅游、探亲访友谁承担费用。

当然,这些不一定都写在纸上,但是每遇到一件事都要达成共识。老年再婚没有共同子女,没有共同财产,是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新家庭,要想维持这个家庭的稳定只有协议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两个人都要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风格,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

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四忌;一忌出言不逊,常言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千万不要出口伤人,否则,一丁点矛盾被激化,将会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二忌不理家务,家务是夫妻双方的事情。无论是丈夫当“甩手掌柜”,还是妻子做休闲皇后”,久而久之,难免产生隔阂或矛盾。三忌怠慢待对方子女亲友,要把对方的子女亲友当成自己的子女亲友一样看待,要当亲爹亲妈,不能做后爹后娘。四忌无端猜疑,夫妻间最可贵的是信任,最有害的是猜疑。家庭的悲剧往往是由猜疑拉开序幕的。     

老年再婚家庭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是不稳定的,需要双方精心呵护,培养感情,链接亲情,共同添砖加瓦,用爱心来营造夕阳下的爱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