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拍卖房子:星云大师包容的智慧Ⅱ:修好这颗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2:06:10

星云大师包容的智慧Ⅱ:修好这颗心
第1节:这颗觉悟的心(代序)(1)


  这颗觉悟的心(代序)

  84年前,我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贫苦的家庭;73年前,我很幸运地在南京栖霞山寺出家;61年前,我只身到了台湾。现在,我在84岁的时候,能够通过《修好这颗心》和各位读者见面,感到缘分是很重要的。

  感谢中华文化养育了我,让我成为一个中国人,也感谢扬州的父老兄弟姐妹和我的父母能给我成长,当然更感谢佛教和世界上所有的有缘人能够成就我。

  我和长乐先生结缘,始于2002年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供奉。2002年,大陆以“星云牵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十六字授权,由我联合台湾佛教界共同达成恭请法门寺佛指真身舍利莅台供奉协议,促成了一件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事。正是凤凰卫视的全程直播,使得这一千载难逢的盛事唱响于海峡两岸四地,全球华人得以一饱眼福、同沾法乳滋养。同时也愈加感到两岸只有走和平道路,才是未来中华民族共同的希望。

  此后,我俩又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下多次见面、合作。2007年冬天,我与长乐先生在佛光山的山风薄雾之中,连续用几天时间探讨包容的智慧,领悟中华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包容之美、忍耐之美、开放之美、融合之美。希望能引人思索:怎样的净化升华是人性的自然,怎样的锤炼提升是人性的回归,怎样的豁达包容是人性的解放?宽容与兼容、忍辱与精进,让社会与人心归于宁静,归于和平,归于和谐。

  今年春天,当大地开始滋养万物的时候,凤凰卫视和佛光山联合拍摄了两部纪录片《地水火风缘起再生》和《地球的温度》,告诉人们,自然万物与人类都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同体共生关系,人类只有树立了慈爱一切生命的环保意识,地球才能得救。

  近两年来,我与长乐先生在深圳、香港、南京等地多次见面、畅谈,于是有了这本《修好这颗心》。

  世间的人称赞别人,往往会说:“这个人好伟大,那个人好伟大!”仔细想一想,伟大里面是多少的心酸、多少的苦难,要付出多少的牺牲、多少的忍辱,才能伟大。所以,要想做个有成就的人、伟大的人,就必须要有力量,能忍辱,能布施,能持戒,能精进,能禅定,能有般若,那么就能波罗蜜了。

  心,人人都有,却人人不识。心,生生世世、永永远远跟随我们,我们却常常忽视它。佛说,“一切唯心造”,“心外无法”。宇宙间一切万象,人生中一切际遇,莫不是由这颗心所变现、所幻化。不识本心,心随物转,迷障重重;了知自心,境由心转,得大自在。凡圣间的唯一差别,就在于是否有意识、有毅力、有目标的来修正这颗心。

第2节:这颗觉悟的心(代序)(2)


  长乐先生曾问我,中华民族要复兴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缺什么?我觉得,道德教育、宗教教育、慈悲、包容是我们缺乏的。讲究心灵的净化,讲究内在的美,不要眼睛向钱看,世界上有比金钱比爱情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佛教讲的慈悲,儒家讲的仁义,道家讲的超脱无为,这些都比金钱和名利价值更高。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的最终目的、唯一目的就是修炼这颗心,达到心的觉悟。

  这颗觉悟的心,你若能把它归入正道里,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星云 于佛光山

  2010年8月
第3节:人生的真相(1)


  人生是一条激流(序章)人生是一条激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舵手。凡事都不是命定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今日脱下袜和鞋,不知明日来不来!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懂得变通,不通亦通。明白无常的道理,就会肯定自己的未来,做自己因缘的主人。

  ◎人生的真相

  长乐先生:人生是一条激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舵手。

  在无边无涯的时间空间中,人常常会有无力感和迷茫感,有时感到人如微尘,什么也无法把握;有时又觉得头顶空间太小,无法容纳冲天之志。

  所以,英国诗人布莱克说,手掌盛住无限,刹那便是永劫!

  他又说,在荒原的尽头,手指可以触天。

  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条路是属于你自己的,如何找到这条道路,需要由我们内心的智慧来指引。

  对于媒体人来说,证明天空之中的确有路的人,不是诗人,而是科学家。

  1923年,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ECO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它是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的。但不久,北洋政府以其未经政府批准为由,将这个广播电台拆除了。就在中国人对这一新技术充满疑惑,拒绝仰望天空的时候,地球那边的美国人却已经在“瓜分”天空了。

  1927年,美国政府宣布肉眼看不见但又确实存在于天空中的无线电波是“国有财产”。这个决定,使美国从此把世界的信息主权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沿着这条道路,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他们使数字化地球雏形显现,全球十大媒体集团美国占了七席,这艘巨大的传媒航母主导了世界传媒娱乐业的发展。今天,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达到二万八千多亿美元,几乎接近整个中国的GDP。

  谁能想到,对于一个机会的接纳与排斥,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

  有人说,认识自己是认识一切知识的基石。真正认识自己是很难的,改造自己更难。修心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专注于行动,而不是不行动,或者少行动。

  如果人能够建立一种新的时空观和人生观,并由此产生新的智慧,我们能不能不再错过属于自己的机会,把握当下,成就自己呢?

  “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彻悟的人生观。

  人生呼吸间,生命短暂无常,因此要以有限的时间,充实无限的生命。

  “微尘映世界、瞬间含永远”,人类生命的发扬,必须有效地利用时空,在属于自己的极小空间、极短的时间中创造生命的价值。

  这是一种古老而又崭新的哲学,一种神秘而又坦诚的方法。我们怎样从另外一个角度,用另外一种价值观,检讨自己的人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呢?

  请大师给我们开示。

  星云大师:说起来,佛陀也是一个记者,他记录人间的悲苦,传播能够离苦得乐的真理。而我只是效法佛陀,做一个传播者,传播佛教引人向善的教义,也算是刘总裁的同行吧。

  人生好比一条“路”,要靠自己走出来,自己走不出自己的路,总是没有把人生活得淋漓尽致,因此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生涯规划”。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圆满。圆满的人生要有许多方面的成功才能完成。但是,成功有成功的条件,想成功必须先建立良好的观念,否则可能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世间的一切,我们不可以用愚痴、贪心、妄念、邪见去追求,要用智慧去拥有。

  长乐先生:自古以来,做人之道首重修心。

  星云大师:修心,就是为心找一个可以安顿之处。心安住在哪里呢?安住在钱财上,它可能失去;安住在情感上,它可能会变化;安住在荣耀上,它可能不长久,实在没有一个真正的安乐窝。

  佛陀教我们安住在禅定上,所谓“以定安住,一切皆定”。禅的世界,充满洒脱、自在、活泼;禅的风光,可以与宇宙天地永恒并存。

  修好这颗心,我开列了下面这些途径:

  1.要有惭愧心,惭愧、知耻才能庄严身心。

  2.要有慈悲心,慈悲就没有敌人。

  3.要有欢喜心,有了欢喜,人间才没有缺陷。

  4.要有孝顺心,有了孝顺,世间才有纲常纪律。

第4节:人生的真相(2)


  5.要有信仰心,有了信仰,为人才有目标、才有力量。

  6.要有般若心,有了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7.要有柔软心,柔软才会包容,才能克刚。

  8.要有精进心,精进才能立志向前、向上。

  9.要有平等心,才能与真理相处。

  10.要有谦虚心,傲慢的人,永远敌不过谦虚的人。

  11.要有自尊心,尊严是心中的财富,是心中的宝典。

  12.要有和谐心,和谐才能团结人心。

  13.要有忍辱心,忍辱不自卑,才是至刚至大的力量。

  14.要有道德心,道德是做人的品牌。

  15.要有感恩心,有感恩心的人,是一个富贵的人。

  16.要有尊敬心,尊敬是学佛、做人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17.要有包容心,能包容,才大、才多、才有。

  18.要有诚信心,有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赖。

  19.要有勇敢心,勇敢向前,才能开拓另外的世界。

  20.要有恒常心,有恒常心,才不会懊悔、犹豫。

  21.要有惜福心,惜福才会有福。

  22.要有大愿心,有愿就有力量,有愿就能突破难关。

  23.要有仁爱心,仁爱所至,无力抵挡。

  24.要有忠义心,忠肝义胆是天地间的正气。

  25.要有正直心,做人处世,正直为本。

  26.要有利人心,处处为人设想的人,必然受人尊重。

  27.要有专注心,专心注意,凡事能成。

  28.要有结缘心,广结善缘,更有人缘。

  29.要有喜舍心,喜舍是福慧增长之道。

  30.要有无我心,无我则凡事不计较、不比较。

  31.要有诚挚心,诚挚待人,即使吃亏也必得好报。

  32.要有随喜心,随喜顺人乃广交善缘之道。

  长乐先生:也有学者将人的多面性概括为七种心,“上进心、正义心、责任心、自尊心、虚荣心、嫉妒心、自私心”,其中上进心是最本能和最有生机与活力的,属于众心之首,而自私心也不是完全负面的,是可以加以调整并为上进心服务的。

  甘地说,他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个人能战胜自己的欲望就会赢得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修好自己的心,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追求成功,但是这种成功并不等同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就,而是提升自己的智慧,滋养内在的爱与善,与真实的自我、与世间的一切生命建立深刻的情谊。

第5节:人生的真相(3)


  星云大师:人,是为了使命感才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在动物中,狗以看家为使命,猫以捕鼠为使命,鸡以司晨为使命,蜂以酿蜜为使命。牛,拉车负重,这就是它的使命;马,日行千里,这也是它的使命。我们生而为人,怎么能没有使命感呢?生命的意义,乃负有使命感之谓也!

  一个人必须有自觉的使命感;有了使命感,才会有责任感,才能克尽职责,才能勇敢担当,才能自我健全。我有一位徒弟,大学毕业后,到夏威夷读硕士,又到耶鲁读博士,花了好多年的时间,终于得到博士学位,非常欢喜。有一天他回来,对我说:“师父,我现在得到博士学位了,以后要再学习什么呢?”我对他说:“学习做人。”

  生命可贵、无常迅速。学习做人,健全人格,自我勇敢担当,才能发挥生命的价值。

  长乐先生:大师所说的生命可贵、无常迅速,代表佛教的人生观吗?

  星云大师:人生的真相,就在于“无常”。“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就是“无常”的写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无常”的意义!

  “无常”,就是迁流、变易的意思。世界上的人物你我、有情无情等,哪有不迁流变化的呢?

  “无常”,不限于某一人、某一事,它有普遍性的意义;“无常”,不受权力大小的影响,它有平等性的意义。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无常的现象,所以说“无常”就是真理。

  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东西,因为有“无常”,所以它是缺陷的。青春美貌,它不能永远常在;名位权力也不能永远拥有。再如金钱财富,随来随去,甚至我人的身体,依科学家的研究,从细胞的组织来看,昨日之我已不是今日之我,今日之我当然也不会是明日之我。不断地迁流,不断地变易,所以都是无常的啊!

  “无常”不是完全消极的,本来没有的,因“无常”,也可以改变一切现象。我贫穷,因缘际会,我发财了;我愚笨,我勤劳苦读,一变而成聪明了;本来无儿无女,忽然妻子弄璋弄瓦,儿女成群;本来空旷的土地,集合建材而成高楼大厦,所谓“空中生妙有”,这不都是无常的现象吗?

  “无常”不可怕,“无常”也躲避不了!遗憾的是,人一听到“无常”,就如同谈虎色变,难道你惧怕“无常”,就能不受无常的真理的规则吗?

  从小看到花开花谢,你在无常里没有得到警觉吗?从小就看到人生人死,你在生死里面还无所体悟吗?所以,吾人当要体悟“无常”,在“无常”里找寻自己的未来:未做完的事情要赶快做好,免得无常到来,未萌其志,未尽其愿;如果是你要做的事,赶快积极去完成,因为你不积极完成,随时无常一到,可谓终生遗憾啊!

第6节:人生的真相(4)


  长乐先生:这也是每个人都要尽早谋划自己人生的原因。

  星云大师:人生,事业,理想,都要靠今天完成,不能把一切事情拖延、寄望于明天。世间的事情,从今天做起,都有希望;等待明天再说,可就很难说了!“今日脱下袜和鞋,不知明日来不来!”

  一间房子,没有门出去,长久关闭在里面,怎么会快乐呢?好名,被名枷给捆绑;好利,被利锁给缚住;陷在自私的感情里,就会被爱所执;甚至,一句是非也能左右我们。枷锁能束缚人,主要是当事者不肯放下,甚至还以金枷银枷骄人呢!

  有的人,对金钱放不下,做了金钱的奴隶;对物质放不下,做了物质的囚徒。

  有的人为了守住一栋房子,养了一只宠物,不肯出外旅行;有的人为了尽孝守墓,荒废了多少年轻的岁月?

  被圈圈圈住,被框框框住,所谓“坐井观天”,哪里能看到广大无边的天地呢?

  凡事都不是命定,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只要我们心好,只要我们不侵犯别人,而又能广结善缘,无常亦能使乖舛的命运转好。

  长乐先生:大师的意思,是不是说认识生命的真相,必须超越相对的知识,才能达到不知之知的境界?达摩祖师说过,若以不知为知,则无所不知。不知之知,就是智者的智慧。我觉得,这是提升、谋划人生的一种基本方法。

  星云大师:般若的真理,不是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真理是要经得起印证的。佛教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第一,要有普遍性,不是只在这里才有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没错的。比方说,人生来要死,这个不会有人否认,没有人生来不死,这是普遍性。第二,有必然性,比方说,一个小女孩,从婴儿慢慢地长成女童、小姐,之后男人追求,做了人家的太太,渐渐地,做了妈妈,再慢慢,就做老太婆。那么这个人究竟是女童,小姐,妈妈,还是老太婆?都是,也都不是。无常变化,这是人人都如此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恒常不变的,只要是世间法都会有变化。变也不一定不好,因为世间会变,所以穷不会一生一世都穷,苦不会一生一世都苦;虽然笨拙,只要经过努力,就会改进。

  无常,可以改变人生,这就叫般若的智慧,向来如此,普遍如此,必然如此。不是说你有钱,你说的道理就对,我没有钱,我就没有道理。不管男女老少,有钱没钱,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第7节:与生活的激流融为一体(1)


  ◎与生活的激流融为一体

  星云大师:命运是一个因缘促成的关系,宇宙之间最合理的就是因缘。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悟出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因缘。这个缘不是“大家有缘千里来相见”、“我们这么要好,有缘分啊”的“缘”,道理没有这么简单。所谓“缘”,有的事情需要原则来完成,结果需要因和缘的助成,有的“有”则需要“空”才能“有”,不空就没有了。所以,缘很深、很妙。

  比如我们两个人,你比我高一些,比我胖一点;你是一号,我是二号(笑)。我们彼此有缘,一见到面,就欢喜和信任,相交到现在也有一二十年了。

  长乐先生:这种一见面就彼此欢喜和信任的因缘,使我此后不断地寻找各种机会与大师见面,近距离地学习了解大师的人品与学识。

  大师和我还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大师属兔,我也属兔,两人都是“兔子”,这是非常好的缘分。一些关于属相方面的书说,属兔的人对事物敏感,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自信,能有条不紊地、准确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爱艺术且具有很强的判断力,容易在文学方面有成就。大师著作等身,似乎证明了这一点。

  星云大师:佛教不讲命运,但是很讲缘分、因缘。佛陀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缘”之一字,意义甚深。结缘就是播种,不播种,将来怎么能有收成?结缘愈多,就好比银行的存款也就愈多;银行的存款多了,还怕事业没有成就吗?世间的一切功成名就,都有原因;而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靠因缘。

  现在,全世界都可以看见凤凰卫视,我前不久在美国也看到了你们的节目,这说明刘总裁和凤凰卫视结了很多的缘,很成功。我真心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广结缘分。我这个人,天生不善主动与人交往,无形之中丧失许多人缘,念及于此,我从不推辞开始努力。我不长于交际应酬,经常因此被人误会,思及于此,我从直心待人着手学习。我自忖一文不名,无以予人,所以布施所学,教导后人。我自认缺点甚多,愧对十方,因此兢兢业业,三思而行……点点滴滴地改进,将我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我深信在长远的菩萨道上,借着反复琢磨、自我修正,去芜存菁,可以成就像金刚不朽的法身慧命,所以行走于人生逆旅之中,即使面对再大的挫折、再多的阻难,也不曾灰心失意。

第8节:与生活的激流融为一体(2)


  长乐先生:在清澈的激流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小鱼溯流而上的情景,它们为了防止自己小小的身躯被洪流卷走,努力寻找合适的角度,不屈不挠,顶水而进,让人联想到我们普通人在生命长河中的处境。

  星云大师:人生的激流,有平缓,也有汹涌,但总结起来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善美的天堂之路;一条是丑恶的地狱之路。佛经说:通向天堂的道路有三个条件,一是喜舍,二是持戒,三是禅定;地狱的道路,也有三个原因,一是贪欲,二是瞋恨,三是邪见。我们是要走天堂之路呢,还是要走地狱之路呢?舵就在人自己手中。比如佛法,既是人生之舵,也是人类社会演进,历史长河奔流而下中的舵。因为无论是人类的进化,还是社会历史的发展,抛却过程中的种种反复、波折、倒退,最终演化方向,乃是朝着佛陀所说的包容、慈悲、和平、智慧、良善之路发展。佛法作为一种文化也好,哲学也好,起着舵的作用。

  长乐先生:把握生活河流里的舵,就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1987年,泰国庆祝国王普密蓬六十岁寿辰,大陆和台湾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前往致贺。那一天的现场,有两个中国人坐得很近,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交谈。这两个人,一位是赵朴初老先生,一位是星云大师。但是,因缘这东西是很奇妙的,冥冥之中,一种神秘的力量在牵引他们。

  庆典开始后,朴老的夫人突然忍不住咳嗽起来。在气氛庄严、鸦雀无声的会场里,朴老一时歉疚而又无奈。这时,星云大师的弟子慈惠法师微笑着探过身,递去一颗润喉糖。

  谁也没有想到,一递一接之间,这颗润喉糖像生命之舵,牵起了两岸的手,温润了两岸的心,如同佛陀的手臂。

  当晚,赵朴老特别回赠他的书法大作以示感谢,双方畅谈,欣知彼此在许多事情上都有共识。从此,大陆与台湾佛教界开始了春雨润物般的交往。两年后,应赵朴初的邀请,星云大师率五百名僧信二众赴大陆探亲弘法。

  门一旦打开,亲情就浓得化不开。

  2002年,中国政府以“星云牵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十六字授权,达成了恭请法门寺佛指真身舍利赴台供奉协议,大师您陪同佛指舍利在台供奉三十七天,数以亿计的华人目睹了这样难忘的时刻:道路旁,簇拥着数以百万计的民众,他们以感恩之心汲取着中华文化的力量。一位经历了大地震的台湾乡下妇女,泪流满面合掌而立,让每个看到她的人禁不住心中发烫。

第9节:与生活的激流融为一体(3)


  这些画面,使我深切地感到,在拆除政治藩篱,摈弃历史恩怨,弘扬中华文化的事业中,佛教能给人一种超越的力量,带你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让你用人性的、人道的、文化的、容忍的视角,看待一切,从而体悟最高的真理。

  星云大师:一粒种子,你把它放到地毯上、桌子上,它不会成长,因为地毯、桌面都不是它的缘分。它的缘分是土地、阳光、水分。一个人也会有自己的缘分,你结过这个缘,人家才会来帮助你,你没有结过这个缘,人家就不会主动帮忙,所以平常要广结善缘。世界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每个人都要依靠很多的条件、缘分来帮助才能成功。所以,有时候,朋友一句话就决定了对方的命运;一块钱、一个念头就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

  人生如一盘棋局。无论是将军或小卒,无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要小看自己,应尽力发挥所长、用心去做。人生难得,能生而为人需要很大的福报,所以更要懂得珍惜。惜就是爱,了解“惜”的人才能懂得“爱”,所以夫妻要珍惜夫妻之情;朋友要珍惜友情;人与人相处,都要懂得惜缘、惜情。

  长乐先生:2010年1月,大师因对和平事业和两岸交流作出贡献而被中华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华文化人物”称号,我荣幸地担任了您的颁奖人。当我和您一起站在颁奖台上时,眼前的大师和当年那个身无分文,只身赴台的青年星云交织在了一起。波涛滚滚,海天苍苍,前望故乡,后望故乡,也许有忧伤,也许有彷徨,但是,他用奋斗、用忍耐、用包容,超越了舍弃与不舍弃的阶段,达成了般若的人生。

  星云大师:不敢,我只是本着一个出家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理念做事罢了。我本来就是一个无声无息的、平凡的出家人。星星很小,云也是飘飘的,不过因为凤凰(卫视)在天上飞,所以把我也旷达、升华了,让我因此在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有了名望。我昨天从深圳回香港,海关的办事人员一看到我,就说:哎哟,星云大师啊,赶快办。我说:你认识我呀?他说我看过电视,凤凰播过你的节目。很快地就办完手续,扬手让我通过了,效率很高。

  长乐先生:人之一生,离不开与其他人交往。在这个开放的、信息快速流动的世界,我们可能认识很多人,有人说,多认识一个人就如多打开一扇门。但是仔细想一想:你认识的这些人里,谁是你真正的贵人?身处异地身无分文时,谁会第一个给你关怀?你人生失意、倒霉的时候第一个向谁倾诉?突发灾害时,谁会冒着风险第一个来救你?当你离开官位时,谁又愿意陪你在一起喝一杯“凉”茶呢?

  所以,朋友贵精不贵多。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心交,诚交,实交,人之交往之唯一要素!

第10节: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1)


  ◎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

  长乐先生:按照佛教的观点,人生的所有一切,包括幸福、烦恼、快乐、悲伤、财富、贫穷,都会过去。请问大师:明知人生是一个“空”的结局,我们为什么还要奋斗呢?

  星云大师:过去的虽然过去了,也还会再来。像春夏秋冬,冬天会过去,春天会再来;像人生,生老病死,老病死了,还会再生。就如时辰钟“1、2、3、4、5、6、7、8、9、10、11、12”,转了一圈,它又会再回来。这个世界永远是一个环形,所谓因缘果报,前世、今生、来世都有关系,来的会来,去的会去,来来去去,去去来来,所谓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命不死。在我们了解,人死亡的只是身体,物质的东西无常,但是心灵、生命不是,它等于木柴,这个木柴烧了,另外一个木柴又生长了,生命之火一直会延续。所以,为善事、做好人,不要灰心,不要以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都落空了,所谓“一江春水向东流”。不管水流到哪里去了,还会再流回来。

  长乐先生:大师刚才所讲人之一生,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的短信,叫“八然堂”: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褒则常然,贬则泰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

  大师一定还记得我那位得了肺癌的老友,当时医院诊断说他的生命只有四个月了。在疾病的折磨下,老友越来越烦躁易怒。无奈之中,他弟弟对我说:你和星云大师很熟,能不能带我大哥去见见大师,给他点拨点拨?我知道您非常忙,也很劳累,但人命关天,安抚一位垂危者也很重要,踌躇再三,还是向您说了,您立刻爽快地答应了。见面那天我感冒了,但不愿错过当面求教的机会,就戴着口罩和老友一起去了。

  您当时对我们讲了两层重要的意思——

  星云大师:生,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

  在觉悟者的眼中看来,生,是死的延续;死,是生的转换。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忧喜?

  有些人临死的时候,苦苦恋栈世间的七情六欲,放不下子孙家产,不想死、不肯死,好比乌龟脱壳之被撕裂、被锉刮一样痛苦。佛教不是这样,在佛教里,人死亡之后,脱离了千钧万担的躯壳,感到无比的轻松,就像“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一般飘然潇洒,悠游逍遥。

第11节: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2)


  经过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里。

  长乐先生:您讲得泰然,朋友听得入神。回去之后,我这位朋友的情绪变化很大,非常和顺平静,甚至能用一种诙谐的豁达对待生死。一年之后,这位朋友走了,他的儿子和太太请我转告大师:他走得很安静很坦然。

  星云大师:人的一生,都生活在五欲六尘的追逐里。世间什么是我们的?世间有没有永远存在的东西?所谓“真理”,必须符合“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这四个条件。“无常”,就是如此。因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所以会精进修行;生理细胞有新陈代谢的无常,因此能常保身体的无限活力;“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人事的新旧更递也是无常的变化,如此社会有机体才能常显生生不息的青春生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但“无常”,而且“无我”。所谓“我”,是恒常不变的实体,具有自我主宰的功能,然而,世界上有没有能单一独立、自我存在、自我决定的永恒事物?当然没有!

  能够明白这些真理,人生才能如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任运逍遥。

  长乐先生:大师所说,正如达摩祖师的教诲:如果你害怕生活的激流,总想脱离这个激流,表示你执著于激流。你越是与激流拼搏,你遇到的阻力就越大。怎么办呢?应该与生活的激流融为一体,万事随缘,让因果自作定论,这样反而能度过,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生命是激流,我们只有先认识到此身为人的弱小,才能“向死而生”,勇敢地面对恐惧,面对死亡,在万丈红尘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度过不得不过的这一生。

  心治

  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治人先治心,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是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地发心奉献,是一种“无为而治”。

第12节:为了热爱而来(1)


  ◎为了热爱而来

  长乐先生:佛光山在全世界有二百多个道场,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有数百万之众,有人说您是公认的管理大师,您研究社会上流行的管理学吗?

  星云大师:不研究。情况、信息瞬息万变,各人的心、各人的性格有种种不同,没有模式和模型的,假如说有模型的话,就是尊重人、对人好,视人如己,将心比心,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不要对立,这就是最好的管理。佛法讲究慈悲、鼓励、尊重,这都是很好的管理方法。

  “心”是万物之本,没有把根本管理好,只管理枝末,人生当然不会圆满。能把自己的心管好,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心善则一切皆善,这才是最重要的管理学。

  当一个人连自己的身心都无法管好时,又怎能管理他人之事?

  长乐先生:有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说:“知识来自于先驱者们的研究与经验,是在反复试验、反复失败的摸索中获得的。如果已经得到明确的知识,则说明这块新的竞争领域已经被无数人造访过,已毫无商机可言。此后的商务专家必须比以前更加怀疑常识,并且抛弃现有知识,也就是坚决养成‘不学习’的习惯。”

  强调适应变化,这大约就是大师不研究所谓“管理学”的原因。

  我觉得,“管心”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激励员工内心的激情与渴望。

  激情是事业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甘平庸的人特别需要激情这份营养大餐,从而保持内心的强大和尊严。

  爱因斯坦在庆祝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普朗克60岁生日时说,促使普朗克不顾一切地献身科学事业的动机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他的非凡的意志力和修养,“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与狂热信仰宗教的人或谈恋爱的人相类似”。

  星云大师:任何企业都需要全心投入的员工。趋势科技资深执行副总经理陈怡蓁小姐曾和我说起她与先生到日本佛光山本栖寺时看到的一件事情。当时,寺里枫叶飘零,她看见有位师姐不停地清扫,但是动作远不及落叶快速,分明是愈扫愈多。陈小姐的先生忍不住劝对方别扫了,没想到那位师姐幽了一默说:“愈多愈好,这样福报愈多!”陈小姐认为这就是执行力的源头——每个成员皆充满热诚、欢喜。如果每个企业的员工,都能如此热爱自己的工作,所追求的不只是金钱回馈,而是成就、满足感,相信所展现的必是持续不绝的执行力。

  长乐先生:成就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我认为一个有激情的企业,它的文化应该是:在这里工作是一项殊荣,一种事业,而不是一个谋生的工作。新员工进入这里工作只有一个标准,为了热爱而来。有了热爱,才能焕发潜能。

  星云大师:有人说,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策略,40%靠执行力。“执行力”是什么?建华金控执行长卢正昕先生说:“执行力的定义是‘积极参与,全力投入’。”全力投入是身口意总动员。执行力的落实首先要“用对的人才”,其次得用“对的策略”,最后是“完成对的营运”。他认为今天这个时代,单打独斗闯不出天下,一定要有一群具有共同目标、愿景,加上有强烈企图心和执行力的人,集合众人之力才能创造财富。

第13节:为了热爱而来(2)


  长乐先生:有人说我是“榨汁机”,其实“榨汁机”也有深奥的学问:怎样让每个员工都有“汁”可榨,并得到与榨出的“汁”相对应的社会回报?作为领导者,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人尽兴表演,甚至不告诉他怎样表演,只交给他一个舞台。我着力营造的是这样一个管理公式:压力+动力+空间=出奇的效果。

  记者向来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有人说,凤凰的记者事事都向前冲,不是敬业,而是商业电视台“敬钱”、“敬名”的表现,还因此感到“莫大的悲哀”。我想:媒体真正的“莫大的悲哀”是什么?不是所谓的“敬钱”或“敬名”,而是缺乏职业精神,缺少专业主义激情。富有职业精神的记者在突发事件现场是可能失去生命的,没有生命,钱和名有什么意义?我们的记者上前线时,不少人是悄悄写下遗书的。论身份和收入,他们可能是“白领”或“金领”了,所以,钱和名无法解释这些记者的灵魂和作为,甚至是对他们的亵渎,相反,这是激情的效应。

  星云大师:就如佛光山的事业,这份事业既是我的,也是属于大众每一个“我”的。因此从开山以来,佛光山所有设施都是随顺信徒所需而兴建,一切重大计划都是经过大家开会来决定,乃至典章制度里的每一则条文,也莫不是在公开的场合中通过公布。1985年,我依章程退位,将住持之职交由第二代接棒,许多信徒前来哭跪请留,都无法挽回我坚决的意向。经云:“依法不依人。”大家是否都能在平等的“法”中,看到佛教的本质与未来?

  佛教主张“法不孤起”,所以既不执著一法一人,也不舍弃一法一人,正因为佛教的本质如此,因此才能结合众缘,不断突破,创造远大的未来。我虽然已经退位,不是住持,但我还是徒众口中的师父,还是佛光山的一分子,因为师父是永远不会退位的。所以当常住需要我时,我还是义不容辞地提出建言;当弟子请求我时,我也愿意为大众排难解纷。

  长乐先生:大的事业离不开小的人性。人是孤独的,同时又是与他人同时存在的,如何集合众人的力量经营好你的团体是非常重要的。

  成功的企业应该是以“人性”团结人,以“人性”感动受众。为了共同的热爱走到一起,才能同舟共济。团结一致不是道德、伦理的要求,它是自然界、宇宙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最神秘的一种力量,如能掌握这样的力量,一定能成就盖世功业。

第14节:“内行”管“内行”


  ◎“内行”管“内行”

  长乐先生:我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广播媒体,然后下海经商,最后又回到了媒体这一行。即使现在身为传媒商人,我仍然有到新闻第一线冲锋陷阵的冲动。做新闻是我与生俱来的强烈愿望,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不太满意:每天90%的时间花在内部管理、资金运作上,只有10%的时间来关心节目内容。但是,这10%已经让我很亢奋,很投入。每当碰到突发事件或重大报道,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如果我是记者……”,而不是“如果我是管理者……”。尽管这样有时会妨碍内部管理,但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内行”管“内行”。

  有人评价我说,投资凤凰,我只用了10%的财力,却花了90%的精力。这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一个媒体人───以前是记者,现在是媒体商人。一个人到了一定的阶段,资本积累和事业成就感完美地结合才是境界。这时考虑的不再只是投资回报率,也不是如何增加市值,而是一种自我实现、自我满足。

  星云大师:对于徒众,我从不以领导者自居,而总是循循善诱,观机逗教。因此大多数弟子都心甘情愿、死心塌地服从领导,在工作岗位上勤奋精进,但也有些弟子表面顺从,心中却存深厚我见,对于这类人等,我也只好装聋作哑,忍痛见他受挫以后悔不当初。

  偶尔,我也让一些弟子有机会充当我的管理人,让他们高兴一下。所以,有时在走路时,听到他们善意地要我向前退后,我都无不遵守;吃饭时,听到他们好心地要我吃这吃那,我也咸皆从命;乃至在开会时,弟子提出佳见,我均从善如流;在做事时,徒众另有良策,我也随喜接纳。也许正因为我与生俱来这种“被人领导”的性格,所以能与弟子融洽相处,和合无间。

  至于我所创设的佛光会,各地协会、分会的会长、干部等,大多为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大家在一个佛陀的人间佛教信仰下团结合作,所以我对于他们的领导也仅限于信仰上的指点,其他如感情、事业、友谊、婚姻等问题,我都避免干预。由于彼此认清界分,所以能凝聚共识,发挥力量。

  在丛林中,住持虽贵为一寺之主,但举凡进出道场都要遵守客堂规矩,事先告知头单知客;早先出家的师兄即使年至耄耋,亦须遵从工作伦理,服从序级较高的师弟领导行事。这就是佛教界的长老担任“领导人”和“被领导人”,以法制为尊,不计较名位的典范。放眼古今,可说最合乎工作的伦理,最合乎做人的艺术。

第15节:啐啄同时(1)


  所谓“世事通达皆学问”,人间何处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看!红花必须要有绿叶的陪衬,才能显得出整体的美感;明月也必须要有众星的点缀,才可以表现出夜色的美丽。“被领导”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被领导者”能做得称职中矩,将一己融入别人,遍入大我之中,也是在扩大自己,成就自己。

  ◎啐啄同时

  长乐先生:凤凰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卢宇光出道很早,他最早是部队的战士报道员,后来赴莫斯科读书深造并留在那里工作。

  2002年10月23日,五十多名车臣蒙面武装匪徒在莫斯科东南部一家剧院劫持了八百多名观众,他们向当局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军全部撤出车臣。双方在僵持了近六十小时后,俄当局于26日清晨果断出手,在四十分钟内制伏了恐怖分子,除少数恐怖分子被俘和逃脱外,以巴拉耶夫为首的五十名匪徒均被击毙。七百多名人质安全获释,另有一百一十八人伤亡。

  在这场震惊世界的人质事件中,刚加入凤凰的卢宇光冒死深入一线,拍摄了大量惊险的镜头,三天内连升三级,从“特约记者”到“记者”再到“首席记者”。但是,他毕竟不是科班出身,缺少严格的专业训练,在后来的采访拍摄中经常露出业余的尾巴。比如,别斯兰人质危机的报道中,现场到处散落着被害儿童的作业本和鞋子,卢宇光虽然在报道里提到了这些,却没有想到进一步深入做文章。而资深记者吕宁思到现场后,马上对着镜头举起了一个名叫“安德烈”的男孩的作业本,上面贴着卡通人物画,还有做错的算术题:9-2=4。孩子的天真无邪,反衬了恐怖分子的凶残。

  对卢宇光,我们的对策就是放手使用,及时点拨,打一仗进一步。为此,他的直接领导给他交任务时,往往第一句话是“宇光,立功的时候到了”。第二句话是“如果干不好,就不要怪老板炒你的鱿鱼”。有时卢宇光拍的画面不好看,有人就会给他打电话,说:“现在凤凰卫视发现不好的画面,领导就会问:这是谁拍的?怎么比卢宇光的画面还难看?”说得卢宇光脊梁沟里冒汗,只好发奋苦练。现在他拍回来的画面质量已经非常专业了。

  星云大师:一般人到了寺庙,才入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一位胖胖的、笑眯眯的弥勒佛,用慈悲的笑容迎接你;弥勒佛身后,则往往可以看到一位威武凛然,手执金刚降魔杵的将军──韦陀天将。意思就是说:佛教是用大慈悲摄受你,尽量给你欢喜,给你满足;但是,如果你依然冥顽不化,只得用力量来度化。这就好像我们每一个人的父母,通常父亲都会比较严厉,母亲比较慈悲,而严厉的折服、慈悲的摄受都是人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

第16节:啐啄同时(2)


  佛门有一句话:“啐啄同时。”育人要宽严适度,恩威并济。《禅林宝训》有一句话:“姁之妪之,春夏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所以成熟也。”也就是说:春风夏雨,可以使万物生育;秋天的霜,冬天的雪,也可以助长万物成熟。

  长乐先生:鸟蛋快要孵出小鸟的时候,小鸟在壳里嗑,叫“啐”,母鸡在壳外嗑,叫“啄”。啐啄同时,配合得好,新生命于是产生。员工自己的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当领导的就要适时点拨,这个力道、时机都很重要。重了伤害员工的自尊和自信,轻了起不到效果;太着急容易拔苗助长,太晚了就于事无补,所以作为管理者,要心中有尺,尺度在心。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尺准。

  星云大师:在管人上,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想“多管人”必须先“少管人”,想“多办成事”必须先“少管点事”。四十年前,我担任佛光山佛学院院长,美国白雪溜冰团将到高雄表演,全市轰动,听说学生廖秀姬很想去看一看,甚至还告诉同学:“这一次要是无法去看,我会终生遗憾。”但是佛教学院的学生在上课期间是不可能准假外出的。过了两天,我请她到院长室来:“你帮我跑一趟高雄买一些文具,买完后,剩下的三百元,你就顺道在市区玩玩再回来,不必再向老师请假了。”这时,她笑得好开心,欢喜道:“是!谢谢院长,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从此,她安住在学业上,努力用功。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洞悉人之常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明白事之常理。”管理,其实就是要“帮助你”。就像洗衣服一样,必须搓揉洗涤才会干净。自己无法改正的坏毛病,就需要别人适时的帮助。如何做好管理,有三个原则:

  一是用“情”管理。父母管儿女要有爱,老师管学生要能保护他,长官管部下也要给予关心。人心是肉做的,用爱、用情来管理,才能赢得人心;没有爱心,对方不服气,就难以管理了。

  二是用“理”管理。有时太重情爱的管理,无法折服对方,这时就必须讲究“理”了。家庭有伦理,则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上慈下爱;职场有伦理,则上下和谐,做事有条理计划,被管理的人也会心甘情愿地服从。

  三是用“法”管理。如果道理行不通,只得仰仗于“法”了。国家订有法律,军有军法,商有商法,教育有教育法,法能公平地把人和事都管理好。

第17节:啐啄同时(3)


  人我之间也常有“见不得人好”的劣根性。看到别人比自己漂亮,比自己有学识、有能力,或看到别人升官发财,就嫉妒他、打击他、障碍他,这般损人又不利己的行为,人际关系当然不会和谐。人,一旦有了计较、比较之心,有了人我的利害得失之心,即使亲密如家人,恩爱如夫妻,也不能避免互相斗争。人之所以会有纷争和不平,往往是因为你我的关系不协调。不懂得如何善待“你”,也不知如何修持“我”,甚至还强烈分别“你”和“我”,因此产生“爷爷打孙子,自己打自己”以表示“你打我儿子,我也要打你儿子”的愚痴行为。与人相处,要把你当做我,你我一体,你我不二,如果能常常将心比心,互换立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自然能化戾气为祥和。

  此外,和人相处共事,看到别人有一点长处,要生起恭敬心,当自己不如、自己不能、自己不知、自己做不到时,更要心存恭敬,欢喜赞叹。有些人因为卑慢而处处自我防卫,甚至摆起架子,凡事都拒绝,凡事说“NO”。拒绝人情,拒绝因缘,主要是由于能力、慈悲、道德不够,一个人如果经常拒绝一些因缘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一切。所以,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会办事的人,凡事都说“OK”;即使拒绝,也会提供取代的方案。

  松下幸之助曾说,当创业初期员工只有一百人时,他总是身先示众,坐在他们面前,走在他们面前;员工增加至千人时,他采取分层负责的管理方式;员工上万人之后,他只是站在他们旁边,合掌感谢他们为公司效命。松下幸之助明白事业是靠人来创造和完成的,所以他非常珍惜和重视人才,让员工们知道松下公司是“制造人的地位,也制造电器用品”。在一个有尊严的环境里,人人得以发挥所长,欢喜奉献。我想,他应该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与管理专家。

第18节:对属下要能懂他


  ◎对属下要能懂他

  长乐先生: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一生只使用了自己智力的7%或者8%,另外的百分之九十几以上的能力都没有被开发出来,那些就是潜能。凤凰卫视强力打造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和名记者,“打造”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在员工身上,就是让他们做回“自己”,大力张扬个性,避免“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很多人到了凤凰卫视后,潜质得到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发挥。曾子墨加盟凤凰前是摩根斯坦利香港分部的分析师,从没有接触过电视,她到凤凰是来应聘财务管理人员的,而我则把她推上了主播台,使她成为当红名主播。

  其实我并不知道每个员工有怎样的潜能,怎么去发挥。主要是要懂得给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然后靠他自己去寻找,去展现。有一点很确定:潜质的发挥与否,与个人的激情是成正比的。

  星云大师:激发弟子的潜能有时是需要非常方法的。孔子对于子路,先赞美他“好勇过我”,然后教训他“无所取材”;对于子贡,既表彰他具有“器”材,却又告诫他有如“瑚琏”。孔子能因材施教,所以人称至圣先师;子路、子贡因为肯虚心受教,所以成为孔门俊杰。

  马尔巴以种种苦行折磨密勒日巴,使他由粗人魔外变成一代大师。最初马尔巴不因密勒日巴杀业深重而鄙视舍弃,后来密勒日巴也不以马尔巴棒打呵斥而背离师道;在密勒日巴开悟之时,两人相拥而泣,传为佳话。说起来,这也是马尔巴激发了弟子密勒日巴的潜能。可见对属下要能懂他,敢用、善用、会用,才能开发出他的潜能。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这十六个字,不光是佛光人的工作信条,也是领导者必须谨记在心的。能“给”,代表心中有无尽的能源宝藏;肯“给”,才是一种宏大无私的度量。

第19节:包容无心的错误


  ◎包容无心的错误

  星云大师:“管理学”是因应时代进步而产生的一门学问,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目标的运作方式。管理是一种艺术,有其灵活巧妙之处。每个人资质不一,各有妙用,只要善于带领,败卒残兵也能成为骁将勇士,最重要的是,要能看出他们的优点长处,给予适当的鼓励;看出他们犯错的症结,给予确切的辅导。尤其不能伤害他们的尊严,要让他的人生得到正面的成长。

  长乐先生:我喜欢赏,不喜欢罚。我很少使用惩罚的手段,我喜欢庆祝成功,这是我的管理风格。我不喜欢批评人,喜欢表扬员工,更愿意员工能自我表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我们做媒体跟别的企业不一样,因为它落地有声,有互动,有呼应,观众的好评是对我们的最好回报。

  星云大师:刘总裁的这种管理还是属于东方的管理法,因为西方管理是严格讲奖惩的。佛教讲不二法门,东西方的文化可以折中。但我也觉得,管理者应该包容宽恕属下无心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没有人喜欢犯错,而犯错也不尽然都是坏事,如果当事者能力求改正,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奠基石。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于自己的过失,固然要严厉苛责;对于他人的错误,也应以宽容的耐心,给予改正的机会,以权巧的智慧规劝引导,令生正确的见解。

  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本来性情乖戾,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改过迁善,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对于员工无心的错误,我们若能自他互易,立场掉换,以谅解代替厌恶,以鼓励代替责备,以慈爱代替喝骂,以关怀代替放纵,以同事代替隔阂,我们的社会必定能够更加进步,我们的生活必定能够更加美好。

  长乐先生:大师刚才提到了西方的惩罚机制,我觉得惩罚性管理的假定前提是:对员工品德或者行为的不信任,目的是控制和促使改正不良品德行为。但是,当员工因为害怕负责任而选择逃避与推诿时,惩罚性管理就会造成集体失职现象。

  管理者如果习惯于“命令——服从”的管理方式,当命令不被执行时,就会感觉到不满与愤怒。

  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在学习西方的管理方法时,又多了一个弊端,他们受传统的“君臣,父子”关系影响,希望企业体现出的不是一种平等关系,而是依附关系:我是家长,所以我是主角,是权威。如果你不听话,就要对你进行惩罚。

  这种不平等关系的认知,导致惩罚起不到作用。

  而我想做的是,让员工同管理人员一样被尊重,给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只要这个舞台足够大足够好,麻雀也能变凤凰。

  星云大师:有些人从事管理,善以谋略在人我之间制造矛盾,然而一旦被人拆穿,就不易为属下所尊重;有些人从事管理,喜用计策先试探别人的忠诚,但是一旦被人识破,就不能为对方所信服。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最好的管理方式,是以己心来测度他情,以授权来代替干涉。

第20节:最高明的管理(1)


  ◎最高明的管理

  星云大师:徒众慈惠、慈怡、慈嘉出国深造时,正是佛光山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尽管为了筹付昂贵的学费,我节衣缩食,劳苦奔忙,但是在和他们通信时,对财务却是只字不提,只叮咛他们不要太过节省,应注意饮食营养,起居正常。每当学校放假,三人联袂归来,帮忙寺务,不落人后。当他们学成归国时,我才由别人的口中得知,每次接到我的信以后,他们越发感念为师的苦心,所以更加勤奋向学,省吃俭用,两个人分享一个馒头是经常的事,偶尔到超级市场想买些饼干,但在结账时念及常住的财务困难,又将饼干放回货架。就这样忍饥耐寒过了六年,他们相继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之后,立即回山,继续以刻苦耐劳的精神投入弘法利生的行列。

  长乐先生:大师不光是有长远眼光的领导者,更是能融合众心的领袖。

  现代企业中,高层领导应该追求做第五级领导人。“第五级领导人”这个概念最早是2001年由美国人J.Collins提出的,他认为领导人有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第一级是能力超强的个人;第二级是为团队作贡献并且有效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工作的人;第三级是高素质的经理人,能够有效率、有效能地达成预定目标;第四级是有效率的领导者;第五级是执行领导人,能够将谦虚的个性和专业意志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建立长久卓越的绩效。

  大师正是第五级领导人,这一级的领导人宅心仁厚,谦卑为怀,但坚强、坚定、勇敢无畏。他们一切雄心壮志都是为了事业而非自己,把自己和公司或团体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星云大师:我自1953年以后,都是担任住持、会长、校长、院长、所长等职位,最深的体会是“被人领导是幸福的,领导别人是辛苦的”。这一路行来,我虽未曾找到心目中的领导人,但因为我甘于随缘、被人领导,不但悟出一番领导的方法,更深深感到“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侍”之铭语,诚乃掷地铿锵、历久弥新的至理。换言之,一个称职的被领导者如果找到了明主,就必须心悦诚服,放下“上、中、前(请客坐在上位,照相坐在中间,走路走在前面)”的欲望,捐弃己见,时时记住扮演好幕僚角色,不但不可批评领导者,更不可出卖领导者,自我求荣。一个被人领导的晚辈不得利用领导者的名声,而且应该善于体会领导者的理念,勤于执行领导者的指示。

  所谓管理,不一定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应当深入群众,将团队的精神带领起来。四十多年前,我初创佛教学院,即使像“出坡”这么一件例行的事情,我都亲自说明意义,并且身先表率,挑砖担水。几十年后的今天,想要为我做事情的徒众何止万千,但我不仅未曾以命令的口吻叫人做事,还经常主动地为徒众解决问题。常常听说某个徒众在北部事情忙碌,我便为他主持南部的会议;往往知道哪个徒众正在主持会报,一时无法结束,我就为他代课教书。我觉得:最好的管理,是自己先与对方建立“生死与共”的观念,才能发挥最大的整体力量。

  所以,做领导的首先一定要将自己的一颗心管理好,让自己的心中有时间的观念,有空间的层次,有数字的统计,有做事的原则。尤其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里有别人的存在,有大众的利益,能够将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将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才算修满最高管理学的学分。

第21节:最高明的管理(2)


  长乐先生:在我看来,管理的要义是“尊重心灵”,而不是用数不清的管理条文织成一张束缚人心的网。管理是一门引人向上的学问,它是超越勤勉、拼搏、奋斗、辛劳的一种新境界。

  做企业,做事业,不能光追求功利与财富,而应该尊重人性,尊重从事创造的人。尊重个性要胜过凝聚共性。对我的员工,我从来不说这个话题不要做,那个话题不要做,而是给他们很大的宽容度,员工只要记住两件事情就好:一个是敬业,一个是专业。

  《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有相当一批热心观众,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非常不喜欢它。我本人看这个节目时,看到一半会故意换台,因为它的观点跟我本人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大出入,甚至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作为一个领导人,我不喜欢的节目,是不是有权力替代所有的观众去进行审查或者中止呢?我没有这个权力,我不愿意去干涉或者影响窦文涛他们的创作,所以我说,我对《锵锵三人行》最好的支持方式就是尽量少看或者不看,因为我看完之后就不吐不快,他们就有负担了。所以,不看也是一种支持。不看,别人左一个建议、右一个批评,我都能挡回去。

  这也反映了我用人的一个原则,就是看准了就排除干扰大胆用。其实,做过领导的人都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进谗言的人很多,还通过各种拐弯抹角的渠道进谗言。你放手的时候,身边会有很多人在讲,这样下去不行了,有这个毛病,那个毛病……另外做事的人本身也有很多困难,一再请示,希望你给他指示。我能做的就是放手,相信一个人,给他一摊事情,能放手到一次不去看,不给任何具体指示。

  星云大师:对于领导者来说,用人不疑是一个难点,再有一个很难做到的就是包容异己。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思维方式的差异,自然会形成大家彼此之间不同的意见。《金刚经》上说:菩萨要降伏其心,度脱众生,要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简而言之,就是要我们以无私的心胸雅量,包容异己的存在,否则度己不成,又如何奢言利济有情?

  佛陀成道后,倡导从王宫贵胄到贩夫走卒,从异教外道到淫女贱民,只要肯发心向道,佛陀都包容接引,成为僧团的一分子,所以佛法能迅速地在印度蓬勃发展。包容异己不但不会导致派系分歧,还能繁衍事业的生机,形成枝叶荣茂,百花齐放的盛会。

第22节:最高明的管理(3)


  长乐先生:这么多不同背景、经历的人走到一起,意见不同是难免的。人类为什么建不成通天塔?不就因为沟通不畅吗?人互有长短,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上级可能是轻而易举的,关键的是要沟通,要设身处地,要心灵相通,这样,他人也是你的力量。

  星云大师: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我管理寺院从不上锁,像大雄宝殿、大悲殿、会议室、客堂、教室等都是全日开放,好让大众随时都可以进来瞻仰、使用。我管理物品,不喜欢建仓库;我觉得物品是做来给大家用的,最好能物尽其用,东西一旦堆在仓库,没有人看得到,往往一放多年,等到要用的时候已经发霉生锈,岂不可惜!我管理钱,也不喜欢放在秘密的地方,四十多年前在高雄寿山寺的时候,我将钱放在固定的地方,让学生、徒众各取所需,我认为这才是公平之道。我管理人,倡导法治、人治,甚至无为而治。

  长乐先生:无为而治就是顺势而为。曾国藩说过,他创立湘军的初期,信念最坚定、斗志最旺盛、用心用力最大,但事业却一波三折,一败再败。后来,他调整自己,把主要精力用在协调与皇室、地方官员、友军和内部的关系上,说好话,做好事,来信必复,有求必应,安抚人心。结果,用力不大,反而事业大顺,这是顺势而为的力量。

  星云大师:对人尊重、爱护,凡事“以身作则”,并且勇于承担及包容部属的不足或过错,能够用“感动”来代替“谋略”,用“施恩”来当做“助缘”,必然更能令人信服,更容易摄受人心。

  自古以来,凡是善于管理的良臣名将,都是因为他们拥有这种体贴、承担的美德,能与属下“荣辱与共”、“生死不移”,所以感动大家同心一德,克敌制胜。例如吴起领军,不但与兵士同榻而眠,同桌而食,而且嘘寒问暖,为吮脓血,所以官兵们都肯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广带兵,在饥乏之际,发现泉水,不待士卒尽饮,必不近水,不待士卒尽餐,必不尝食,所以大家都乐于为他效劳卖命,出生入死。乃至现在的中共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他们“亲民爱民”的作风,也一直深获广大群众的拥护。

  过去听过一则“剩菜的故事”,说的是一个母亲为了家庭、儿女,一辈子心甘情愿地吃剩菜。我把这种肯牺牲,肯奉献,不计较,不嫌苦的管理方法称为“剩菜哲学”,这就是一种“感动”的管理。
第23节:管理学的“学分”(1)


  感动的管理,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而是要懂得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地发心奉献,所以感动的管理不是命令、指示、权威,而是要让人自动自发,是一种“无为而治”。

  ◎管理学的“学分”

  星云大师:佛教一向重视人事管理,我对现代人间佛教的人事管理规则,有以下几点意见:

  1.要顾全大局。2.要明白分工。3.要知道协调。4.要用心策划。5.要全力推动。6.要向上报告。7.要知道承担。8.要追查成果。

  长乐先生: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是拼资金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你的激情不投入进去,如果缺少创新意识和成果,如果管理手段不随时更新,很可能你的企业和事业就不能再一次产生质的飞跃。

  对于任何职业来说,只有把整个的生命、整个的感情投入里面,才能有激情、有成就。被称为“战地玫瑰”的凤凰记者闾丘露薇因为报道伊拉克战争而出名,其实这个机会是她争取来的。当时名额很紧,我们本不准备派女记者去,但是她一直“缠”自己的顶头上司,要求前往,最后“缠”到我这儿,才争取到这样一个机会。

  我选择她,是因为她具有非常好的职业素质,有激情。

  为了倡导激情创造,我提出企业文化的两种回归:

  第一,从强调按规章制度、按传统程序做事,回归到强调热情和激情,把过去在规范的企业化管理中已经基本忘掉的感情找回来。在企业经过规范化运作、有了规模和基础之后,我要激发所有员工有一种为了自己的事业去拼、去争、去抢的心态。

  第二,从强调“大河有水小河满”,企业利益至上,回归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员工有尊严,企业才能长大。

  星云大师:在佛光山草创初期,正是财务最拮据的时候,我陆续送慈惠、慈嘉、慈怡、慈庄、慈容等人去日本留学。她们在临上飞机时频频问我:“师父,我们一个个走了,您一个人怎么能料理开山那么多事情呢?”我以平静的口气回答:“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你们不要犹豫迟疑,错失了良机!”她们毕业归国之后,帮我办理各种文教事业,佛光山因而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人的发展中,良机很重要。什么是良机?我觉得,有未来性、能利己利人的机会,就是良机。回想起来,我本人并无聪明才智,境遇也不是很好,但仍能为佛教创出一番天地,没有错失良机正是重要因素。

第24节:管理学的“学分”(2)


  数十年前,因为我经常为了护持正法、厘清佛教的原则而在报章杂志上扫除邪见,又写了一本《释迦牟尼佛传》,引起日本大正大学的注意,寄给我一纸博士班入学通知单,希望我前往就读。当时我想:这个机会实在太好了,我要努力读书,将来学成归国,服务大众,好为中国比丘争一口气,让大家知道不是每一个人到了日本就会变节还俗。既而又想:我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在台湾这片佛教沙漠之中开辟了一些绿洲,如果我去了日本,有谁能继续我的愿心,将菩提种子遍撒台湾各个角落呢?

  正在犹豫的时候,高雄万隆酱园的朱殿元居士得知这个消息,焦急地跑来问我:“你已经是我们的师父了,为什么还要去日本当学生呢?”我突然醒悟:此时此刻,我何必为了博士虚名争一口气远赴东瀛呢?我留在台湾好好耕耘这一片净土,如果能让佛教拥有光明的前途,就足以证明比博士学位更为重要!

  后来事实证明,我虽然失去了深造的机会,但是我并没有错失良机。在此二十年后,美国东方大学颁给我荣誉哲学博士学位。这么多年来,我看尽世事起伏,往往发现:人之所以会错失良机,大多在于私心自蔽,以致自他受害。原来所谓良机,是要自他欢喜,彼此有益,公私两利才可。

  佛教经典里鼓励大家不要错失良机的字句更是俯拾皆是,像《华严经》的“不忘初心”,《八大人觉经》的“不念旧恶”,《维摩经》的“不请之友”,《大乘起信论》的“不变随缘”,都是把握良机的最佳法门。总之,没有机会的时候广结善缘,机会来临的时候及时掌握,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长乐先生:大师说的“不变随缘”是佛的境界,佛教化一切众生,能够应机说法,随类现身,这是“不变随缘”。我理解,企业的管理也要随缘,随缘之时,真诚心不变,清净心不变,平等心不变,觉悟心不变,慈悲心不变。顺境里头不变,逆境里头还不变,这叫真正会用功。

  与“不变随缘”紧密相关的就是“不忘初心”。多少人能在漫漫人生旅途上“不忘初心”呢?在我的创业路上,有诱惑力的项目很多,但办传媒始终是我最深的牵挂。为了使“凤凰”飞得更高,我放弃了一些大好“钱途”。北京到八达岭的高速公路,我本来拥有1/2的股权,在凤凰资金遇到瓶颈的时候,我“断臂输血”,把股权变现。现在这段高速公路最火暴的德胜门到昌平这一段,当年正是我投资的。北京燕莎旁边的一个商务公寓项目也是同样的原因,与我“划清界限”了。试想,如果我在石油、高速路、房地产的路上走下去,忘记了当初的发心,怎么会有现在的凤凰呢?人生的风景很多,不忘初心是一种坚持。有了这种坚持,人生才能不活成“盗版”。

第25节:女性之德,引我向上(1)


  星云大师:“管理”其实就是在考验自己有多少慈悲与智慧。管理的妙诀,首先需将自己的一颗心管理好,要让自己的心中有时间的观念,有空间的层次,有数字的统计,有做事的原则,有大众的利益,能够将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将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以真心诚意来待人,以谦虚平等来待人,才算修满管理学的“学分”。

  ◎女性之德,引我向上

  星云大师:可能因为东西方的文化观念不同,社会上对女人的评价有极大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人民,将女人视为纯洁、善美、神圣的象征,女人地位崇高,备受尊重与礼遇;东方国家的人民则视女人如魔鬼、蛇蝎、祸水,尤其在过去的父权社会里,女人不能与男人同起同坐,甚至不能自由出门。

  然而“人人皆有佛性”,我在初建佛光山的时候,就订定“两序平等”的规矩。在佛光山,出家的男女二众,上殿、排班都是分列东西两单,没有谁前谁后;不管比丘、比丘尼,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与义务,没有谁优谁劣。

  长乐先生:歌德有一句话:“女性之德,引我向上。”很多人觉得凤凰的女性员工比较出众和醒目,其实是因为我们的记者和主持人队伍女性比重偏大。伊拉克报道中,有很多人“投诉”我说,派到战争第一线去的全是女的,是不是有点“残忍”呢?

  其实,我们派往战场的男性比女性多,但男性多数是站在女性身后,出镜较少。女记者回来后最大的感慨是:最辛苦的还是男人——他们既是摄影师,又是司机,还要管后勤,打前站。

  对于女性员工,我自己的想法是:她们的名气越大越好,我的名气越小越好。这些女孩有一点非常可贵:就是不管自己名气有多大,做起事来还能平易、低调,她们知道,“大牌”是指你的社会影响力,而绝不应该是行为方式。所以,在大事发生时,她们都是一样的亢奋,一样的不耻下问。

  星云大师:我为了提升女性的地位,曾被同道揶揄为“女性工作队的队长”,但我认为,女性的智慧、能力并不亚于男性,女性可以参与政治、教育、文化、慈善、社会等各种公众事务,积极扩大服务的机会与层面。女性的热心、慈心、诚心,平均起来更胜过男性,应该发展其温和、慈悲、细心、勤劳等特质,犹如观世音菩萨,以慈悲、美丽来庄严世间。所以,女性千万不能妄自菲薄,须知外相不一定重要,要紧的是男人和女人之间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如此世界才会变得祥和,人间才会更加可爱!

第26节:女性之德,引我向上(2)


  台湾女中医师胡秀卿居士年轻时因为一口漂亮的京片子而名闻广播界。她仪表庄严,为人贤淑,对三宝虔诚敬信,虽然不是我的皈依弟子,但是基于爱才,每年我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主持的佛学讲座,总请她担任司仪,以她那柔美洪亮的声音,带起每一场殊胜的法宴。这司仪一做就是三十年。胡居士是个养女,有一年生母在台中过世,她很有人情味,赶回老家协助料理后事。我知道以后,连夜赶到丧家,主动参加其母的告别式,以表寸心。

  长乐先生:我看过一个调查报告,日本的企业存在这样一种趋势,雇用的女性越多,经营业绩越好;重用女职员的企业销售额会上升;女性管理者比例越高,企业收益率也越高。

  女性参与管理,面临着不同于男性的各种压力和艰辛,但是,在未来,社会将更注重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女性细心、细腻、和善、审美趣味高、善于与人沟通,不仅是活跃的消费者,还是高端品牌活跃的生产者。所以有人强调说,女性的机会就是全人类的机会。

  义利

  “义者,宜也。”义可以养心,利可以养身。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孔子说:“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不是你的,你拿走,就是不义。合理的分配就是“义”。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与人。

第27节: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1)


  ◎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

  长乐先生:我祖籍山东,出生在上海,后来到了北京。小时候妈妈给我起了一个小名,叫“老闷儿”。什么意思?就是我话少。我出生在十一月份,天蝎座,有人说,冬天生的孩子都比较闷。

  但是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我的性格基本形成是当兵之后。1970年,我十九岁,加入了四十集团军野战军工兵连。十年的基层连队的从军经历,见识了很多生死场面,彻底改变了我的性格。

  1975年,我二十四岁,是工兵连的排长。当年,营口大地震废墟残垣的场面让我第一次面对天崩地裂生与死的考验。我意识到我这个官衔就是责任,在救灾中不是要保一个人,而是要保一片人。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我以工兵连指导员的身份再次参加抢险。7月28日地震发生,我们7月29日开拔,是第一批进入唐山的部队。当时天气非常热,赶到抢救现场我们才发现身边全部都是开始腐烂的尸体,我带领士兵拼命清理,吃饭、睡觉都是在尸体堆的旁边。

  生命是如此脆弱,又是如此坚强,在让人晕眩的酷热中,年轻的士兵们吃着变质的食物,呼吸着恶劣的空气,基本喝不上水,但是大家都在拼命。当时,我有一个体会,我们为生命尊严做得越多,我们的人格就越完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崇高感,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周围的人。

  撤退的时候是10月21日,历时将近三个月时间的抢险啊,把世上该吃的苦都吃得差不多了。回来之后,我妈说我:“闷儿瘦得厉害,两手十个手指头的指甲都磨掉了一半,指头肚上全部结痂。”

  我还有一个绝活,水性好,潜泳憋气的时间很长,擅长救落水的人。我都记不清自己从水里捞出多少人了。因为救人太多,我在部队里小有名气,需要捞人的时候,部队会开车从很远的地方紧急把我接过去下水救人。

  现在看来,这些经历跟我目前干的行当距离十分遥远,全是力气活、拼命的活。但是我觉得,这些经历对塑造人的性格,对于培养男人的坚毅有很大帮助。我特别喜欢“百折不挠”这个词,无论什么事情,能做到百折不挠,基本就成功了一半。另外,因为看多了生与死,我的价值观变成了“宁愿人人负我,我绝不负人人”。

  星云大师:正所谓“不负如来不负卿”,人这一生,若曾经历生死边缘、有过死里逃生的经验,往往能领悟人生的真谛。常有人问我对生死的看法,我用这一生九死一生的经历体验到:生,未必可喜;死,亦未必可悲。

  我八岁那年的春节前夕,独自在冰河上散步,忽然看到不远处有一枚雪白的鸭蛋,心想把它捡起来,再走向前一看,原来只不过是冰块即将破碎的白印而已。正想转身离开时,一只脚已经踏入融冰,刹那间,整个人就掉进了冰窟,怎么奋力也爬不上来。这时,我全身冰冷,一想这下应该是没救了。不知过了多久,我竟然像游魂似的,在寒风中站在家门口敲门,哥哥应声开门,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这才发觉自己全身都结满了冰块,至于是如何从冰窟中上来的,却想不起来了。家人一再追问,才忆起在朦胧中似乎有一位老婆婆送我回到家。

  1981年间,我的背疼,台北荣民总医院的医师看了我的X光片,告诉我说:只剩下两个月的寿命了!并且一再叮嘱:务必在几日内再来复检。我因南北奔波弘法,一忙起来,也忘了这事情。一年后,医生再看到我时,大吃一惊,思索良久,才开口问我:以前背部是否曾经受伤?我左思右想,才记起数年前在台风天巡视灾情时,曾经从高处摔落地面,当时也是因法务缠身,而无空就医,久而久之,也就淡忘了。大家这才恍然大悟:X光片上的黑点原来正是体内久积未散的淤血啊!

第28节: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2)


  因此,人生当放下执著,随缘放旷,自能超越生死之外。所谓:平常心是道。生死循环本是天地运转的常道,人死了只不过是换了一副躯壳罢了,人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不负此生,不负他人!

  长乐先生:不负他人说通俗点就是讲义气。何谓“义”?儒家说:“义者,宜也。”“宜”是切肉的意思,合理的分配就是“义”。孔子说:“见利思义”,“义然后取”,见到利益,首先要想到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就可以取。不是你的,你拿走,就是不义。

  汉代的董仲舒认为,人天生就有好义和欲利两种心理。因为义和利都是人们需要的。义可以养心,利可以养身。我个人觉得,心比身重要,“义”比“利”重要。

  ——勿以小怨忘人大义,勿以小恶弃人大恩。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与人。

  星云大师:我这个人,不太倡导与人搞关系,和朋友之间都是君子之交。当然有很多信徒对我特别地尊重、护持,也有一些朋友和我是从小到老几十年的交情,很少有中途就绝交的。这是因为没有利害冲突,比方说,我不跟人家借贷,人家也不向我借贷,因为我没有钱。朋友之间,我认为最好不要搞金钱来往,不要有太多利害得失,注重道义的来往,好朋友的关系也就能维持下来了。

  义,是礼义廉耻的纲目之一,所以孔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彰,国乃灭亡。”人宁可为义而死,也不能无义而生,国家民族,乃至社会个人,都需要气节。气节可以贯穿山河,可以光辉日月,气节才是吾人生命的秩序。

第29节:孝乃成大事之本(1)


  ◎孝乃成大事之本

  星云大师:“记得当初我养儿,我儿今又养孙儿;我儿饿我由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这首文词浅显、寓意深远的诗句,道尽了天下父母的慈心。诗是借一位老人之口叙述:当初我茹苦含辛将儿女抚养长大,曾几何时物换星移,自己的儿女也已成为别人的父母,同样地要抚儿育女了。我的儿女不肖,不知奉养衰老的我,使我忍饥挨饿,但自己尚能甘之如饴:祈望上天千万别教我的孙儿,将来也忤逆父母,让我的儿女遭受饥饿,那会使我非常伤心呀!

  中国传统向来以“仁孝”治天下,“孝顺为齐家之本”,过去五代同堂的社会,“家有一老胜过一宝”,敬老尊贤,重视老人的经验智慧;可是现今社会,随着时代的易革,家庭结构的改变,同堂共聚的古风逐渐消失,虽有鼓励“三代同堂”的口号,但效果不彰。现在流行所谓“一儿一女一枝花”的小家庭,子女一旦成长结婚,很少乐意与父母共同生活,甚至“有了老婆忘了娘”。

  乃至父母子女之间,有所谓“代沟”、“婆媳问题”,或是有年轻人忤逆不孝,只顾自己快乐逍遥,送病弱的父母住进“老人安养院”,弃父母于不顾的情形发生。

  “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子曾经提到有五种不孝之罪:荒怠游戏,不知勤奋上进,奉养父母,使父母衣食匮乏,是第一不孝;嗜好赌博,贪酒好色,只图自己逸乐,置父母温饱生活不顾,是第二不孝;只知爱护妻子儿女,积聚财富,钻营权势,把父母冷落漠视于一旁,鲜疏关怀请安,不能克尽孝道,是第三不孝;沉溺欲望,放纵自己声色追逐,出游不禀告,深夜犹未归,让父母悬念操心,是第四不孝;好勇斗狠,经常惹是生非,作奸犯科,行走邪道,使家门蒙羞,让父母受惊担忧,是第五不孝。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羊羔尚能跪乳,乌鸦都知报恩,人为万物之灵,倘若不知孝顺父母,何能忠爱国家,乃至“民胞物与”关怀一切众生呢?

  长乐先生:我的父辈对我影响很大。我父亲一生经历丰富,从抗日战争中投身民族救亡,经历了多次人生的大起大落。但是他很坚强,在我印象中他只流过两次泪,都是因为“文革”对他人生观、世界观的强力冲击导致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第二次流泪,那是1966年,红卫兵破四旧、打砸抢,国家领导人一夜之间沦为囚徒。那一天,他突然流着泪对我说:以后就靠你们了,我们这一代是不行了,你们要挺住。那时候父亲52岁,正当壮年,但是我突然觉得他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那时我还小,不知是因为深受震动还是觉出了世态炎凉,我呆在那里动弹不得。我想,父亲这样对我说话,证明他内心的痛苦难以承载,事情真的非常严重了。

  不久,我出去搞了一阵“大串联”,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回到了家。一进门,我就兴致勃勃地给父亲讲串联中见到的人和事。父亲一直静静听着,突然他轻轻地对我说:我被游街了。我一下子傻了,因为我刚才还在讲我串联时候看到的“走资派”被游街、挨打的事情,没想到父亲也被游街了。这时候我才知道“你们要挺住”这句话的意思。

  我过去觉得父亲一直是很坚强的靠山,现在靠山倒了,我难过,羞愧,恨不得有个洞,自己藏到里边去。

  父亲还说,当天晚上他必须学会唱一首名叫《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造反派说,如果学不会,批斗会上就要狠狠打他。

第30节:孝乃成大事之本(2)


  我会唱那首歌,但从没有想到会在如此屈辱的情况下教父亲唱歌。我唱一句,父亲学一句,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淌个不停。

  就这样,十五岁的我在学校里还强装镇定,继续当红卫兵的头儿,带着一帮小孩跑到百货商店去帮人家卖东西。突然有一天,一个同学跑来说:有大字报消息,要不要看看去?我问,写的什么?他说,我不敢说。我知道不好,拔腿就冲过去,一眼看到了我妈妈的名字。她的名字被打上大红叉,上面写着“打倒历史反革命”。

  妈妈也被打倒了。我如当头挨了一闷棍。我想,母亲在单位挨批斗,心上顶着这么大的事,却从没有给家人讲过,心里还想着不让家人担心,不牵连孩子。母爱是多么伟大。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这一段时间,她每天回来很晚,非常疲惫,心情烦躁,一言不发。

  我从小是个孝子。小时候,我们家住北京劈柴胡同七十一号中央组织部的宿舍楼,母亲在白堆子上班,来回坐公交车。那时我还不到十岁,只要天下雨,我就扛着雨伞去接她,因为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到家,有时会等很长时间。而妈妈看见我,总是搂着我的肩膀往回走,我呢,就挺起腰板,努力装成一个男子汉。

  父母亲被“打倒”,我从来没想过跟他们划清界线或者反戈一击什么的,我想的都是应该怎么安慰他们。

  从那一刻起,我也从“红五类”变成了“黑五类”。

  后来妈妈又经历了许多折磨,被剃了“阴阳头”,但是回到家里还是装作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的样子。我憋了很久才问她:妈,你没什么事儿吧?她说,没什么事儿啊。再后来,妈妈重病住院,我在医院照顾她。她病得都站不起来,红卫兵说她是装病,冲到医院要看她的病历,我就急了,戴着拳击手套冲出去说,谁敢动我妈我就跟谁拼了。这在当时是冒着很大的危险的。但是我顾不了那么多了,就是出自一种本能去保护妈妈。我想,“孝”是人的一种本能吧。

  但是病重的妈妈还是被造反派用沙发抬着,拖到单位挨批斗去了。

  星云大师:爱维护了真理,爱制定了秩序,父母、夫妻、子女、朋友之间,都是靠爱来维系关系,靠爱来制定层次的。一个人如果连父母、夫妻、儿女都不要,如何爱所有众生?因此《华严经》告诉我们,要“爱人如爱己,率己以随人”。

  长乐先生:《说文解字》在阐释“孝”字时说:“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儿子背着老父老母,这是多么直观的孝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孝顺”时说,是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一个不孝的人,你怎么指望他有道义呢?

第31节:孝乃成大事之本(3)


  星云大师:过去社会里的家庭问题,多是儿女对父母的孝养问题,老年人缺乏照顾,精神空虚,或因代沟问题与子女失和,所以我在宜兰办了“仁爱之家”,又在佛光山设立“佛光精舍”。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办养老院?就是为了安老,让家庭失调的老人能得到照顾,但是天下孤苦无依、晚景凄凉的老人何其多!杜甫有一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精舍,来安置所有需要照顾的老人!

  现在的家庭问题就复杂多了,除了孝养父母以外,单亲家庭、小移民、小留学生、寄宿家庭……问题越来越多。有的母亲为了自己爱漂亮,不肯喂母奶,怕影响身材;甚至试管婴儿、借腹生子,将来孩子长大了,会怀疑究竟父母是谁,心理上的芥蒂很难消除,家庭问题不是越来越严重了吗?

  在这种工商社会里,很多父母只想到赚钱,对于子女的教育,不知道真正关心,结果造成了钥匙儿童、快餐面儿童、维生素儿童、才艺儿童、移民儿童……有的父母应酬忙、交际忙,就把钥匙给孩子,说:“放学赶紧回家,冰箱里有牛奶,柜子上有面包、有泡面,吃饱后,自己把功课做完,自己好好睡觉!”据说很多父母和子女极少接触,忙着在外应酬,一天跟孩子讲不到三句话。孩子长期孤单寂寞,长大以后还肯服侍父母吗?

  有的父母对子女寄望过多,要儿女成龙成凤成博士,就给他们报名才艺班,强迫他们去学钢琴、小提琴、舞蹈、绘画,还要学英文、日文……除了学校的功课之外,又叫他学一大堆课外的东西,一下子要他都学会,小孩子背负这么沉重的压力,吃得消吗?长大以后会不会排斥呢?

  今天青少年问题严重,翘家、逃学、吸烟、赌博、打架……难道没有原因?有一位教育学者说:现在的儿童,不是靠父母的爱和关怀成长的,是靠着牛的照顾长大的,他们喝牛奶、吃牛排、穿皮衣、用皮带、着牛皮鞋、系牛皮饰物……像是牛养大的,所以现在的青少年都是牛脾气,要过着牛脾气的人生,说起来是很可怜的。

  长乐先生:正如大师所说,现代社会“义”和“孝”普遍缺位,社会风气、家庭伦理很混乱。台湾有一个这样的笑话:父子三代同看一部电视,祖父要看台视的连续剧,父亲要看中视的综艺节目,儿子要看华视的卡通,谁都不让谁。祖父才看了几分钟,就被儿子换了中视;儿子才看了几秒钟,又被孙子换了台。这个祖父看不顺眼,骂了孙子几句,孙子大怒,抬脚就向他父亲踢去,说:“都是你害我挨那个老家伙骂!”这个儿子忽然被踢,也很生气,立刻回身踢了自己爸爸一脚,骂道:“他踢他爸爸,我也踢我爸爸!”说来可笑,想来心酸。

第32节:孝乃成大事之本(4)


  星云大师:台湾流行小家庭,三代同堂的很少,年长的父母往往单独住一间房子。兄弟姐妹多的,就轮流奉养父母——星期一由台北的老大来奉养,星期二、五到桃园老二家去吃饭,星期三、四归台中老三照顾,星期六、日到台南投靠女儿,然后再赶回台北老大的家里,这样东奔西赶的,疲累不堪。假如父母也用这种方法来养育子女,今天由父亲照顾儿女,明天由母亲明天照顾儿女,轮流养育,家庭不会破碎吗?

  子女和父母的伦理是相生相成的,孝顺的子女必须以五事来对待父母:

  供养父母,不令缺乏。

  凡有所为,必先禀白。

  父母所为,恭顺不逆。

  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父母正业,不为中断。

  而慈爱的父母,也会以五事对待儿女:

  教育子女,不让为恶。

  指其善处,使有品格。

  慈爱关怀,教其学问。

  善为婚嫁,务使满意。

  随时供给,助成事业。

  过去佛光山佛学院有个叫黄秀美的女孩子,美丽、柔和,虽然在读佛学院,仍然带着一点红尘的梦想。有一次,有人随口问她:“秀美啊!想不想出家?”那孩子却稚情、认真地说:“我还没穿过玻璃丝袜呢!”后来,我有机会到美国,就托人买了几双玻璃丝袜。海关人员检查我的皮箱时,露出不解的异样眼神,仿佛在问我:出家人买玻璃丝袜虽然不犯法,但是买玻璃丝袜做什么?我心里想:为了满足一个学生穿玻璃丝袜的梦想,为了对一个徒众发稀有的出离心表示鼓励,先生你哪里会晓得出家人也有天下父母心啊!

  所以,若天下人有父母心,人人像锁链一样的环环相扣,不可分割,人人尽其在我,相敬相爱,这个社会也一定会越来越和谐。

  任何一件事都要依靠众多的因缘才能成就,每一个人都要仰赖无限的生命才能成长。现代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倡“集体创作,共襄盛举”,也就是在实践“同体共生的生命”。只要我们抱持服务大众的理念,一刹那间可以创造无穷无尽的生命,一微尘中也可以安立无量无边的法界生命。

  一些人指着儒家所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等文字,驳斥出家披剃之非,显然是以辞害义,不明就里所造成的偏差意识。记得1962年,兰阳救济院因经费不足,即将关门,我当时虽然也是捉襟见肘,但基于一份恻隐之心,伸出援手,应允接管,这一来不知解决了多少无依老人的食宿问题。我深深感到:假如把天下的老人都看成父母,未尝不好。是自己的父母,未必像自己的父母;不是自己的父母,有时比自己的父母更好。所以是自己的,有时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有时反倒是自己的。

第33节:不是“关系”,是“因缘”(1)


  我们以为身体是我们的,其实身体是四大五蕴积聚的;我们以为财富是我们的,其实财富是五家共有的;我们以为儿女是我们的,其实儿子是媳妇的,女儿是女婿的。看得破的人,什么都是我的;看不破的人,什么都不是我的。我一向提倡“以无为有”,我拥有“空”,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其实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虚空中不是一切万象俱全吗?

  当我们行走街头,目睹贫富贵贱、少壮老弱,和我们擦身而过;当我们踏青野外,但见走兽爬虫、飞鸢游鱼,与我们相视对看,焉知何者不是自己过去世里的父母亲眷?究竟谁是我的?谁又不是我的呢?所以,唯有等视一切众生,拔苦与乐,才是真正的回报深恩。

  ◎不是“关系”,是“因缘”

  星云大师:要想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必须积聚许多因缘。平时你有慈悲道德,经常给别人因缘,人家才会亲近你、佩服你,彼此才能有深厚的交往。所以,人脉关系应从恭敬中建立,从谦虚中建立,从知识交流中建立,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情来往中建立。

  长乐先生:一些香港和海外媒体对凤凰的成功有些疑问,他们认为,为什么别人没有成功,你成功了?显然你有特殊的关系、特殊的背景。这样的说法有点想当然了。

  我是记者,记者好像万金油,什么事情都通一点儿懂一点儿,有非常好的人脉。当然,不是所有的记者都有很好的人脉和交往能力,而我却经常有本事把采访对象变成朋友,甚至变成哥们儿,这是我的长处。

  我的第一桶金来自石油,当时之所以选择做石油贸易,是对自身能量有一个判断,我最大的优势就是“人脉”:家庭和周边的环境给我创造了好的氛围,海外也有朋友关照。

  1988年,有一个海外朋友问我能否拿到中国的出口石油制品,我恰好是石油中介商,当时国际石油成品贸易的利润率在30%以上,由于我和合作双方都有良好的关系,彼此具有充分的信任度。我采用了TT付款方式,打一个时间差,在向第三方付款之前,资金在自己手里有一段停留的时间。然后用这笔钱,去周转,扩大运营。

  所以,我的第一桶金清清白白,对于那些对我的“非善意猜测”,我的态度是置之不理。

  至于凤凰卫视的成功,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靠关系并不一定灵。香港有许多中资机构开办的公司,有些是成功的,但还有相当多的企业经营不成功,甚至失败了。他们的关系、背景要比我们强大得多,为什么没有成功?再一个例子,中国大陆有两千多个电视频道,有的门可罗雀,有的草长莺飞,凤凰能突出重围,成为其中的佼佼者,靠“关系”能搞定吗?我觉得,再铁再硬的关系也不比百姓的喜爱来得扎实可靠,行政命令是不能提高收视率的。
第34节:不是“关系”,是“因缘”(2)


  大师说得好,关系与人脉并不相同。人脉是善的结缘,而关系有强烈的互相利用的色彩。

  星云大师:刚才刘总裁说,你获得第一桶金的最大优势是“人脉”,这一点很重要。

  常有人问我:佛光山事业何以成功?我往往以一句佛门用语来作答,那就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在横的空间上来说,世间上任何一种东西的大小都有其限制,唯有真理和我们的法身慧命大而无外,故曰“横遍十方”;在纵的时间上来说,我们的真心本性能超越过去、现在、未来,故曰“竖穷三际”。所以在做人做事上,我们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应该三思而行,举凡此事、他事的互动,此人、彼人的关系,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都应该考虑周全。

  横向的传播讯息,是广结善缘的妙方;交流联谊,则是促进彼此进步的增上缘。我大开普门,接引各界人士、三教九流同沾法益。1989年,我回到大陆礼拜祖庭、探视母亲,家乡师长亲友,乃至同参学生,无不扶老携幼,拖家带眷,前来拜访,一时之间,门庭若市。凡是与我曾经有一面之缘者,我都出钱资助,广修供养。

  我觉得,人间的妙味是在人情味,能把人情味体会得精纯奥妙,则与世间必能相应。我刚成立东方佛教学院时,曾聘请方伦居士为学生授课,当他往生时,我为他张罗丧葬事宜;唐一玄居士也是那时的老师,后来他虽然到别处教书多年,我还是每个月定期将钱送到他家。有些人问我:“他们已经离开佛光山多年了,为什么你还一直如此予以厚待?”我觉得:他们除了教授佛子以外,著述也很丰富,我这样做,无非是感戴他们为佛教作育英才及著书立说的贡献,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在施恩于人,顶多是报恩感念而已。

  长乐先生:很赞同“横遍十方”。有人说我是“得之于义,失之于义”。“得之于义”是说我广交朋友,朋友们也都帮我,“失之于义”是说我心太软,管理上下不了狠手。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矛盾的,比方说佛讲“慈悲为怀”,但是如果你太慈悲,很可能就一无所有;又比如普通人讲平常心,可能是为胸无大志找托词,这都是辩证的。所以,处理好这个平衡点很重要。无论如何,人都应该有基本的道德、礼仪,“义”对人来说就是一个基本的道德。

  星云大师:我自佛光山退位以来,每逢山上重大活动,继任住持心平和尚都来请示:“今年如何做呢?”“参考往例吧!”我总是这样回答。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有很深的意义,早年的活动有我创业的理想,因此注重往例,便是力求与宗风相应,而随着时移世迁,凡事也应有所改革创新,故言“参考”,而不说遵循。这样的作风不但减少了做事的阻力,也使得佛光人从开会中学习沟通的艺术。
第35节:不是“关系”,是“因缘”(3)


  人情上的往来也不能偏废此理。例如,甲、乙二人工作勤奋,都很值得奖赏,但是我目前只有一份礼物,不知奖励谁好,在左右为难之下,我只得透过甲送给乙,并且对甲说:“我有一个精美的礼物要送给乙,请你替我转送,将来如果还有一份的时候,再送给你。”我这样一说,乙收到了礼物,固然心喜,甲也因为受到重视而感到高兴。如此一来,皆大欢喜。

  长乐先生:儒家注重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义”是儒家五德——仁、义、礼、智、信之一。孔子的中心思想为“仁”,孟子的中心思想为“义”。

  从小我受《七侠五义》之类的书影响比较深,很多章节都倒背如流。我喜欢关羽的义薄云天,觉得“义”是中国传统文化德行中最高段位的一种品质,也是最富男子气概的。

  有一次我带朋友参观凤凰总部,发现主持人事务部设有两面照片墙,一面墙是黑白的,是我们现有的主持人;一面墙是彩色的,是已经离开凤凰的主持人或签约艺人。离开的人被放在更显赫的位置上,这件事使我很感动,我就跟属下说,请用我的名义给每一个离开凤凰的主持人发一封信,希望他们能回娘家看看,这里永远是他们的家,也会像大师那样为他们准备好热腾腾的汤面。

  不是说人走茶凉吗?不是说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吗?我不以为然,我觉得凤凰的整个工作层面上都强调做事先做人,做人要厚道,要有义气。得之于义也好,失之于义也罢,我宁愿“失之于义”,也不愿意对不起我的员工。

  星云大师:我来台湾的最初几年,居无定所,经常随喜帮助别人:有人兴学,我帮忙教书;有人办杂志,我协助编务;有人讲经,我帮他招募听众;有人建寺院,我助其化缘……更有些老法师发表言论,怕开罪别人,都叫我出面,我义之所在,从不推辞。因此,一些同道们都笑我,说我总是被人利用来打前锋,当炮灰。

  一直到1965年,我自行创办佛学院,年近八十的唐一玄老师在课余闲聊时对我说:“给人利用才有价值啊!”我在高雄开创佛光山,没有多久,山下就有一家“佛光”饮食店开张。有人就跟我说:“师父,为什么我们佛光山的名字给他们拿去当招牌用,我们应该采取行动阻止,否则外人都误会佛光山在做生意。”我也感到非常无奈,但是想到“佛光”能普照大地,不正表示佛教法力无边吗?不久,“佛光新村”、“佛光砂石场”、“佛光旅行社”、“佛光大旅社”、“佛光加油站”等都一一出现了,甚至台北、嘉义等地还有以我“星云”来作为大楼名称者。徒众更埋怨了,纷纷表示抗议。我告诉他们:“诸佛菩萨连身体脑髓都要布施了,一个名字也算不了什么!我们的名字能够给人利用,也表示自己很有价值啊!”

第36节:不是“关系”,是“因缘”(4)


  长乐先生:曾国藩曾说“人以伪来,我以诚往”,我很赞同。平时,有人投诉说,一些员工不遵守劳动纪律,有时开个病假条去办私事,有的玩小心眼,把出差时间故意放到夜间,以多拿高额补助。按照严格的管理条例来说,他们应该被处罚,但是我有时还会网开一面,只要不是屡犯,都可以原谅。这之间的原则,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区别对待的,需要管理者去把握。

  同时,在员工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百分之百努力,要向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不能往外推,不能心疼钱。我们的主持人刘海若受伤之后,我们全力保障她在内地和香港治病,甚至通过安排她重返主播台来激励她康复。普通员工得了病或家里出了事,公司也一样管。一位老员工的父亲病重,他不愿意总是请假,要求停薪留职,回去照顾父亲。面对这样的孝心,我说,你回去替我好好照顾老人家,而你的薪水公司照发。

  不管市场竞争多激烈,我都觉得还是仁义、厚道的公司值得信赖。员工信赖你,公司才有凝聚力。

  还有一些关于“义”的小事,比如我们公司逢年过节会给各方朋友和客户寄贺卡。有一位和凤凰有些小过节的地方领导退休了,我却记着每年给他寄贺卡。后来他得了病,我专程坐火车去看他,带着各种慰问品。他感叹说,知道我为什么感谢你吗?我下台的第一年,我收到的贺卡减少了90%,到了第二年基本上没人给我寄了,被遗忘了。但是,我收到了你寄来的贺卡。我过去为难你们,你们却以德报怨。我说,这在凤凰只是一件感恩的工作,我们的原则是给所有凤凰的朋友和客户寄贺卡,退休的朋友也是朋友,而且是最不能忽视的朋友。

  星云大师:世间一切事相都是互相缘起,而愿与众人一齐享有互相利用的成果,就能发挥利用的最高价值了。我深深感到:有“因缘”,就有希望;有“因缘”,就有方便;有“因缘”,才能成就一切。“因缘”,实在是美妙无比!所以我不时提醒自己:不但要感谢过去的“因缘”,把握现在的“因缘”,更要培养未来的“因缘”,为自他开拓光明的人生。

第37节:“诚信”是金字招牌


  ◎“诚信”是金字招牌

  长乐先生:有一次,凤凰在香港召开股东大会,一位特意从内地赶来参加的股东在建议书中说:“我们最引为自豪的,是凤凰的诚信……”我当时听了非常感动。“诚信”二字,就是企业的金字招牌,尤其是对媒体而言。如果你说的话没人相信,那这个媒体还能持久吗?你总是骗人,你的企业能长久吗?

  在我们传统的道德中,诚信是作为个人道德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但对于现代社会,信用是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对未来的一种承诺与抵押。在人际关系、商业关系中,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信息,信任,信誉,三信共生就是义,包括尊重他人的信仰和隐私,尊重与自己不同的文化,尊重世界通行的游戏规则,尊重反对自己的人……

  信誉施与四海,信誉自生。

  已诺不信则兵弱。这是真理,违背了就会受惩罚。

  星云大师:信用可靠是经商之道。商人不论经营的商店大小,一定要有信用,有了信用,各方顾客也就会云集而来。一个有招牌的商店,它的信用远近皆知,主顾之间,都能互相信任。因此,有时候顾客上门,手头不便时可以赊账,等到逢年过节才来结账,甚至平时只要招呼一声,所需的物品立刻包装完毕,就能方便带走。古老的中国社会,视“信用”为人的第二生命,哪像现在的退票、假货、仿冒等行为层出不穷,真是人心不古。

  长乐先生:有一个知名刊物的记者问我:你认为一个优秀员工的标准是什么?我说,第一是忠诚,第二是能干。我所说的忠诚并不是从一而终,永远对老板和上司唯唯诺诺,而是一种职业责任感,是承担某一责任或者从事某一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巴顿将军曾说过,只要忠诚就能做到不折不扣地执行,只有忠诚的士兵才会情愿为他的国家流血牺牲。一个人的忠诚度越高,他的执行力也越强。

  荀子说:“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现代人有一种逆反心理,也许正是对忠诚的误解,使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导致中国在进入商品经济社会之后,陷入了诚信危机。

  星云大师:诚信是社会关系的黏合剂,能使夫妻之间和谐生活,商业买卖不受损害,政治体制安定稳固。没有诚信,婚姻将会失败,选民将会变得冷漠,企业将陷入混乱。

  所以,做人要对上不欺天,对下不欺人,对内不欺心,对外不欺世。

  长乐先生:抱朴守拙向来是中国哲学中的最高智慧,傻人有傻福,这是民间的经验总结。所以人还是要讲诚信,不要总是想着怎么占便宜。

  星云大师:成功失败,不在于风水,不在于命运,不在于鬼神,甚至不在于别人的破坏;成功的条件,在于自身的健全。佛教言:“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没有经过春耕夏耘,如何能有秋收冬藏呢?因此,一个人之所以成功,必有成功的原因;之所以失败,也必然有失败的理由,成败之间,操之在我,能不慎乎!

第38节:学习当一个勇者(1)


  ◎学习当一个勇者

  星云大师:现在的人,学习知识比较容易,学习当一个勇者比较困难。有的人平时逞强好胜,但在危难之前,容易为人收买,忘失身负的重任,忘失做人的骨气。所以,真正的勇者,没有多年的修心养性,是不容易成功的。美国的航天员在升上太空以前,都要修习禅定,因为禅定能养成一个人的勇气。当一个人在生死之前,都能无所畏惧,还有什么不能勇敢的呢?

  长乐先生:《有报天天读》的杨锦麟,既是我的员工,又是我的兄弟,我尊称他为“杨先生”。这是个敢于唱反调提意见的人,曾经扬言要在凤凰卫视成立“团结工会”,但我看中的是他面对生活时的那份真诚、认真与勇气。

  在20世纪血统论猖獗的年代,时机与时运似乎总在与我们作对:刚懂事时饿了一家伙,上学时乱了一家伙,尚未成人“下”(上山下乡)了一家伙。

  杨锦麟是个出身不好的“黑五类”子弟。一个所谓的出身,能给他带来一百次噩运。

  八年知青岁月,为了争取做一个“可再教育好的子女”,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干农活直累到尿血,腰疼病终生无法痊愈。而等待他的只有苦难和挫败。打击一个接着一个。

  良种场的活轻一点,家里有点权势的同学都往那儿拱。杨锦麟靠着竭力表现,好不容易拱进去,没几天就被踢了出来。偶然的机会,杨锦麟当上了小学代课老师,却被揭发出“黑五类”的家世,立即被驱逐。

  还有一次,知青点分到一个上中专的名额,杨锦麟得知自己已经被提名,为保险起见,他连夜赶了80里山路,去县里求人,结果还是被掉包顶替了。堂而皇之的理由是对方苦大仇深,可知青队都传开了,对方送给公社一部翻斗车,当时绝对的紧俏货。

  杨锦麟不愿意忘记自己的苦难,因为他的苦难是时代的苦难和民族的苦难。因而,他困惑于自己同龄伙伴的大多数,“似乎总是愿意告诉人们当年最美好的一面”,而忽略“精神和灵魂深处感到惊吓战栗的那一面”,这到底是善意的回避,还是刻意的遗忘?

  自省,是一个民族是否会变聪明的标志。大爱思过,大爱坦荡。

  十年炼狱,起码让杨锦麟明白了三个道理:

  一是珍惜机会。如果一个人用数年的血汗和连夜走80里山路的哀求,尚不能争取到一个上学的名额,他一定知道“机会”二字意味着什么。

第39节:学习当一个勇者(2)


  二是勤劳肯干。无论是农民还是渔民,手停意味着口停。冒死出海,才能让自己活得好,活得踏实。

  三是自信人生。喜欢你的人不再喜欢你,但是你自己要喜欢自己,对你有信心的人不再有信心,但你要对自己有信心。把自己当成一个皮球,别人越骂你,你的气越足,蹦得越高。

  《有报天天读》这个节目的名字是我起的。“天天读”这个词汇来自于大陆“文化大革命”中的毛主席语录天天读,是一个鲜明的符号,它的文化信息含量有历史纵深感。而这个节目的内容则是跨行业思考激发出的灵感。我以前是搞广播的,中央电台的报纸和新闻摘要节目当年是个大名牌。我综合考虑这两点,定下了这个节目的样式。

  而走上前台这个读报的杨先生也出人意料:他年过半百,身体发福,一身唐装,普通话和英文的发音不准。他说,我这种“变音国语”、臃肿身材、长相平凡、年过半百的人物,在内地任何一家电视台,不仅没有机会上岗,即使哭着喊着争取在电视台当个保安门卫,也未必有机会,更遑论被毫不犹豫地推到前台。

  以正统规范播音,杨锦麟的口音简直不可饶恕。浓重的闽南口音,“花”“发”不分,“飞”“灰”不辨,吃饭在他嘴里变成“吃患”,岳飞读成“岳灰”,连家乡福建经他一读也成了“胡见、胡见”……凤凰卫视的福建同乡程鹤麟总是拿他开涮:“这厮总是将‘幸福’读作‘性壶’,无论他说国语、粤语还是英语,其实全是一个‘闽南调’。”杨锦麟“冒冒失失”地开口,更多地源于他对电视的“无知”,正所谓无知者无畏。

  尽管杨锦麟有瑕疵,却依然是一只稀世之鸟,有一种稀有的本事:让自己的节目有魂魄、个性化。在他个性化的报章解读中,真性情拉近了杨锦麟和观众之间的距离;真学问、真智慧,赢得了观众的真喜爱、真钦佩。可以见人所不见、言人所欲言而不敢言不能言之言……新闻的背后,有读报人的七情六欲,更有其集数十年功力于一身的见地。节目播出不到半年就成为广告价值六千万的名牌栏目。

  这也是一种勇气。

  星云大师:佛教讲究“修行”,其中要修的一种就是不断进取的勇气。懦弱的人很容易被人打倒,甚至有的人不等别人打,自己就先倒下来了。其实人是不应该被打倒的,只要你有勇气,什么样的难关不能通过,什么样的苦难不能担当呢?松竹梅都要经过寒霜雨雪的考验,人有勇气和困境奋斗才能生存。

第40节:学习当一个勇者(3)


  长乐先生:勇气十分珍贵。西方一位著名的传教士亚瑟?史密斯曾经说,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有人说,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征的病因。我觉得,证明一个人有没有勇气,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你敢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是作为领导者。大师,您怎么看?

  星云大师:好“面子”,“死不认错”是一般中国人的通病。其实,认错,是要有勇气的。1971年时,我想将朝山会馆的建筑列为佛光山第一期工程。因为我觉得:现代佛教应该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要能够提供好的食宿,才能让信徒安心欢喜地朝山拜佛,所以建议设立一座美轮美奂的朝山会馆。不料很少信徒支持这项建设。眼看工程无法进行,有一天,慈惠法师对我说:“台湾的信徒还不懂什么叫做朝山会馆,他们只希望有殿堂可以拜佛,师父应该先建大雄宝殿才对。”我一听,觉得她的话非常合理,于是立刻修正,因此佛光山后来的建设一直非常的顺利。假如当初我只凭理想,没有“认错的勇气”,又何能有后来的方便呢?

  你想,如果师父也是一个“死不认错”的人,久而久之,上焉者不敢违抗,只会唯唯诺诺,没有深思远虑;下焉者遵循效法,只知指责别人,不能检讨自己。这样一来,佛光山哪里能突破创新,为众谋福呢?以我多年来授徒的经验,凡是能够接受教诲,“勇于认错”的人,大多进步得快;凡事觉得自己全部有理,“死不认错”的人,大多在原地踏步。

  长乐先生:自由市场经济学泰斗傅利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在2001年表达了他的懊悔。他说,十年之前,我对那些正从社会主义制度转型的国家只有三点建议:“民营化,民营化,民营化”。十年后,我发现自己错了,“后来的发展显示,法治比民营化更重要,更为根本”。

  另一位是美国人尽皆知的儿童心理学家Benjamin Spock(史巴克),他的著作销量仅次于《圣经》。史巴克医生主张无限自由的教育方法,但在晚年,他表示,无限自由的观点错了,他极力提倡人生要有信仰,家庭重于一切,与他年轻时提倡的完全不同。

  承认错,确实不简单,尤其对身居高位者或德高望重者,但是傅利曼和史巴克的认错,并不影响他们一代宗师的盛誉,反而让人觉得他们心胸开阔,容纳异己。勇于认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特别有价值的品质,有勇气开拓,有勇气认错,才不会错过发展的契机。

第41节:一碗热汤面(1)


  ◎一碗热汤面

  长乐先生:前不久,我们《文化大观园》摄制组到大师您住持的江苏宜兴大觉寺采访,由于飞机晚点,到达时已是晚上十点多钟。天下着雨,春寒料峭,众人在黑暗中边走边打冷战,心想如果到了地方能有一杯热茶就好了。突然,他们看到远处灯光明亮,原来大觉寺已在眼前,大师带着弟子们还端坐大堂里专心等候。施礼之后,大师吩咐说:赶紧给凤凰摄制组端上热汤面!

  几分钟之内,一碗碗冒着热气的汤面递到了大家手上。在那么一个寒冷的夜晚,吃到一碗香味扑鼻的汤面,从身体到心头都觉得温暖!后来他们才知道,星云大师发心以后,任何来到他的道场和寺院的人,都可以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汤面。

  星云大师:这和我早年的一个经历有关。四五十年前,我替一位长老主编一本佛教的杂志,有一次加班到晚上9点才完成,虽然长老说次日才要,但我既然完成,就连夜从万华坐火车到北投去送杂志。下车后,天空下起毛毛细雨,我怕杂志被雨淋潮,就把衣服脱下来包着,扛着杂志上山。那山有四百多个台阶,爬上去已是大汗淋漓,外有雨水内有汗水,见到长老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钟了。他看到杂志很欢喜,说我很负责任,请我住下。

  次日早晨,我出门才发现大概是为了我的安全,门从外面反锁,到9点多,我还不能出来。倒是那位长老想起来,慌忙来给我开门。之后,我就跟长老告辞,他说:“不要走,今天中午,我请台北来的客人吃饭,你帮我的忙吧。”我就这样留下来帮忙,一直招呼客人到下午一点多,才开席。

  本来是两桌饭,才来了七八个人,我想,老法师坐在一个桌上陪客,我也坐一桌。我做过住持,也做过校长,还是杂志的主编,我也可以陪陪客人。但是我是晚辈,长老就说:你这孩子怎么不去厨房吃饭呢?我就到厨房去,厨房里因为宴席有很多人在里面,我不认识一个人,不好意思进去,就从厨房外面弯过来,下山了。

  四百多个台阶,我早饭没有吃,前一天的中饭、晚饭也都没有吃,等于是超过二十四小时没吃饭。那四百多个台阶好像不是台阶,我仿佛是踩在棉花上,腾云驾雾般,飘飘地到了山下。

  感谢佛教的教义,我一点都没有怀恨的心,反而激发我一个愿力:将来有一天我如果有寺庙的话,一定要给人吃饭。后来我在台北建了普门寺,普门大开,要吃饭的人统统请进。

第42节:一碗热汤面(2)


  别人以为我只会弘法,其实我还有一个心愿就是给人吃饭。

  长乐先生:慈悲心是大师的人格感染力之一,也是大师今天能够创立宏大事业的基础。学者们在研究管理学的时候,都讲到东方的管理学和西方的管理学有很大的不同,东方式管理强调人性化,强调情感;西方的管理强调规章、制度、法律。我个人比较崇尚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我觉得大师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比如人心换人心,无我利他等。东方的管理方式,可能有些弊端,有些不是很自觉的人,可能会钻空子,但是我自己认为不碍大局,时间长了,他们会感受到情感的力量,这种情感所产生出来的那种自发的、自觉的约束力,可能比硬性的规章制度更好。

  星云大师:人人心中有佛性。三十多年前,佛光山沙弥学园刚刚成立时,有些家长将家中智能较低、无法管教的孩子送来,我本着佛法不舍一人的信念,全部收容下来。这些孩子虽然反应差,不念书,但是顽皮好动的本性,比起一般儿童来,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些老师向我反映,这些孩子只会捣蛋、坏事,而不知感恩,不如将他们遣回。我说:“让我来教他们吧。”

  我经常拿一些文章给他们抄,并且不时以爱语鼓励。几年过去了,他们从抄写中了解读书写作的脉络方法,渐渐变得聪明起来,后来自己投稿登在《觉世》旬刊上,高兴地捧着佳作给我看。

  不久,我在东山建了一座篮球场,每天和他们玩,久而久之,他们从打篮球的游戏中,学到了遵守规则、忏悔认错、礼让对手、人我合作的理念。有的孩子甚至无师自通,竟然成为山上最会修理水电的技工,连外面请来的工人看了,都自叹不如。

  有一回,其中一个沙弥骑着摩托车出外找水电材料时,不慎被来车撞上,立刻倒地,昏迷不醒,抱到医院急救,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是:“请你告诉师公,我已经好了。”谁说他们只会捣蛋、坏事,不知感恩呢?

  长乐先生: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一句话:“善乃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德为良田,百代耕之有余;富贵贫贱,知足即为乘意;山水花竹,得闲便是主人。”这是有意境的。善乃至宝,大善为德。2009年8月8日,台湾遭遇五十年来最大的水灾。8月17日晚上,凤凰卫视联同多家单位共同主办了《88水灾关爱行动》筹款晚会,所有捐款在晚会后都实时封箱由香港红十字会转交台湾。据我所知,大陆在这次救灾中做了很多努力,不管是人力物力都贡献了很多。

第43节:一碗热汤面(3)


  星云大师:是的,大陆这次捐了好多亿,还到台湾来救灾,各阶层、包括我在大陆的朋友——一些寺庙都有捐献。风灾那天,我人正在上海,台风一停,我马上就回台救灾。当时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与中国佛教协会,紧急捐助五百万元人民币,托我转交灾区。到了台北,我就把这五百万元人民币和我们捐的一千万元新台币,通过佛光会秘书长觉培法师,一起送到台湾“内政部”。这是“内政部”收到的第一笔捐款。

  上一次,四川发生大地震,面对灾情,两岸人民救灾不分彼此。这一次,台湾发生风灾,大陆的表现也难能可贵,官方、团体、寺庙、朋友纷纷赈灾,涌现出一些很感人的事迹。我觉得,灾难是不幸的,但也拉近了两岸人民的感情和交情,展现出对中华民族的信心、对未来的信心。世界本来无常,天灾人祸难免会有,最重要的是,灾情发生后,我们对民族的信心、对未来的信心,不能随着无常而去。只要我们的信心不倒,苦难就打不倒我们,家园就得以重建,这叫做苦难生信心。

  长乐先生:佛光山在此次台湾水灾救灾过程中贡献也很多,你们发动了数万名义工,每天有上千人在灾区工作。大师亲自带领弟子一个多月不眠不休,除了在现场救灾外,还在佛光山的学校收容了2000多位灾民,一直安顿了他们一个多月时间,直到灾情平稳。

  凤凰的主持人陈文茜小姐在台湾特大水灾发生后去了佛光山,她看到有上千个难民住在那里,一些排水孔的出口之处有苍蝇和尿臊味,原本清净美丽的佛园乱哄哄的,但佛光山的法师们总是一声不吭,微笑着拎起水桶,把地板刷洗一番便是。因为不忍心见灾民因口腹之欲受苦,佛光山还破天荒花钱请灾民吃肉,并破例开辟了吸烟区和槟榔区,不时可以见到一群红唇族在这里吞云吐雾。

  不改变灾民信仰,不改变灾民生活习惯,您就是用这样的大度与开明影响弟子的。

  一位80多岁、只会说布农族语的老婆婆说,这是上帝的安排。

  您回应说,再没有比这句话更好的回报了。

  只此一句,便见胸怀。

  星云大师:我们出家人不是救灾方面的专家,作为宗教团体只是从旁协助,尽一点心,不敢居功。我们提倡小小的布施,给予就是舍得,肯舍就有所得。我们收容的灾民也让我们很感动,他们临走的时候还唱歌向我们表示感谢。我觉得,社会有了人情、仁义,就变得可爱了。

第44节:将心比心,怨亲平等(1)


  ◎将心比心,怨亲平等

  长乐先生:有些人觉得人际关系难处,常常抱怨单位里钩心斗角啊,人际关系复杂啊。其实,哪里关系不复杂呢?看不懂就不必看,做好自己就好。自己怎么做?“在人之上的时候,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的时候,把自己当人。”

  奥巴马在竞选的时候,有记者问了他一个关于副总统候选人裴琳女士的问题。记者说,裴琳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未婚先孕,你怎么看?这个记者想出裴琳的丑,问题一说出口,在场的人都很紧张,但奥巴马却很轻松地说:我妈妈也是十八岁生的孩子。

  这个回答非常了不起,因为他不是站在一个评判的角度去谈论这个问题,他用那种最谦卑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这是真正的“将心比心”。他的这个回答让在场的新闻记者都很折服。

  星云大师:人际之间如何相处?一般人总认为自己很伟大,别人都不如我,因此常要跟人家比较。过去有人举个譬喻:中国人的民族性有如雄鸡,只要一只公鸡“咯咯咯”一叫,其他的公鸡马上就会跑来啄它的头和鸡冠,不准它抬头,不许它超越自己,更不许它比自己高明。

  我说个例子,佛光山有个普门中学,学生当中有一个女生长得很美丽,人称“校花”,可是这个“校花”之名却为她带来很多苦难。许多人讥讽她、开她玩笑。后来有一个机会我与学生谈话,我说:“同学们不要这样,你说她美丽不好,难道要我们普门中学每一个人都是丑八怪,你才欢喜吗?一个同学成绩好、很优秀,很受老师欣赏,你就要嫉妒,难道要大家成绩通通都不好,你才欢喜?”

  长乐先生:我有一位朋友,他最大的优点是从来没有在背后说过别人的坏话。这一点很了不起。谁没有妒忌之心?谁没有愤懑之时?这位朋友难道对别人真的没有意见?肯定有,但是他真的能做到不背后说人是非,这很难得。

  人在社会上有朋友,也有敌人。不一定是战场上两军对阵,杀得你死我活,才叫敌人;商场有商场的对手,同行有同行的冤家,利益有利益的敌人,“同行相嫉,文人相轻”,很多人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其实还是出于嫉妒的心理。

  星云大师:基督教说“爱你的仇敌”,佛教说“怨亲平等”。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外交上有一句话说:“国际间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人与人之间,有时候朋友可以成为敌人,有时候敌人也会成为朋友,就看我们对人的态度、看法如何。

第45节:将心比心,怨亲平等(2)


  有不少徒众跟随我,我告诉他们:一支钢笔,送给他而不给你,你不但不能嫉妒他,反而要欢喜他;因为他是你的前辈,他没有,你就不可能有;这次他拥有了,下次可能就轮到你有了。因此,我们要有“让别人有,我没有无妨”的心量。

  只知向人家要求,是贫穷;懂得给别人,则表示富有。不过也有人说:“我既没金钱,也无宝物,没有东西可以给别人,但是见到别人拥有,心里很欢喜。”这就是心里的富贵。从建设心里的富贵起步,自然就会有乐趣。

  所以,现代青年应有什么样的观念?第一要从退让中体验乐趣。在《百喻经》中有一段故事比喻说:有一个人家来了客人,父亲就向孩子说:“儿子啊,客人来了,快到街上去买些酒菜回来。”儿子去了好久都没回来,父亲就跑到街上去找,一看,儿子在街上和一个人面对面站立,父亲向儿子询问原因,孩子说:“这个人很坏,我走到这里,要他让个路,他就是不肯,而我也不想让他,所以我们两个人就在这里僵持了很久。”父亲一听,就说:“孩子,家里来了客人,你先把酒菜拿回去,爸爸来跟他谈一谈。”像这样双方不让一步的情况,也只有增加彼此的苦恼了。

  有人问我:怎么把佛光山建在穷乡僻壤的大树乡?我说这是以退为进。因为当初我住在台北,有人请我吃饭,不能不去,你不去,他会说你看不起他;有人要找我开会,不能不去,你不去,他说你不合作;为了要看得起他、为了要跟他合作,天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忙得找不到自己。况且在人多的地方,还得受人我之间一些冲突的影响。这么一退,来到穷乡僻壤的乡村,只有我自己住,没有人麻烦我、阻止我、障碍我,同样能成就事业;不一定要去强求。所以,退让不是没有力量、不是消极的;退让是智慧之举,更需要大勇猛。

  长乐先生: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就是这个道理。让步非但不会降低自己,反而赢得了敬佩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星云大师:我在佛光山的一次徒众讲习会中告诉大家:“什么人能干,什么人不能干,从一个小地方就可以看出来。凡是能干的人,叫他做什么事,他大部分都是承诺:“OK!OK!没问题!”不能干的人则推三阻四,事事拒绝:“这个不对,那个不可行。”当然有很多事情实在不容易做到,但是我们在拒绝的同时也要有代替,不要让对方难堪,要时时想到给别人一个助缘。

第46节:将心比心,怨亲平等(3)


  二三十年前,经常有信徒的子弟来找我,希望我能为他们介绍一份工作,或者推荐他到某机关任职。那个时候人浮于事,要找一份差事很不容易,更何况自己也不知道帮他介绍的工作适不适合,更不知道他的耐心、恒心、毅力究竟如何,但是基于和信徒之间的香火因缘,总想要助他一臂之力。

  于是千辛万苦,打听联络,穿针引线,好不容易帮他找到职业,赶忙去通知他,不料对方却说:“不要了,我已经在别处上班了。”我当时心想:自己白费一场心也就算了,但是对机关主管失去信用,要我如何交代呢?他们也是卖一个面子啊!

  这种情况几次以后,再有人找我介绍工作,我心里虽也起了警觉,但轻言拒绝,断了别人的信心,总是于心不忍,所以我想出了一个代替的办法,就告诉他:“你先看报纸的寻职栏,或者我提供一些数据给你,你认为这个职业和你的能力、兴趣吻合,就自己打电话过去。”对方往往说:“不行啊!他们不认识我,又没有人介绍,不会采用我的。”我告诉他:“你可以向机关行号的主管介绍自己的专长,并且说:‘我让你试用两个月,两个月以后,如果你觉得我可以用,再续用;如果你觉得我不适合,我就走。我是来让你试用的。’老板听说你是来让他试用的,他不需要负什么责任,也没有人情负担,就会试用你。如果你能经得起试用,可能就会一帆风顺,前途光明;如果你经不起试用,那就得重新调整自己,重新学习。”经过我这一番分析说明,年轻人求职大都能无往不利。

  代替拒绝不是简单的表面功夫,必须打从心里先不要有抗拒、排斥的念头,从而平心静气面对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切忌鲁莽行事,迁怒别人。有许多人说:“师父,您何必如此客气,直接说明拒绝就好了。”当然,拒绝只要一句话,非常简单,但是它具有很大的杀伤力;我宁愿自己麻烦一点,找寻代替的方式,让对方能够接受,让对方能够成长。我每到一地,均十分留意当地的事物。数十年来,我发觉教育出问题的地方,往往在于父母师长习惯以拒绝的态度来对待下一代;而人际关系出了问题的人,大都在于他们经常用拒绝的方式来否定别人。

  在此奉劝诸位:要给人信心,要给人欢喜,要给人希望,要给人方便,即使不得已要拒绝,也不要轻易地就拒绝,而要有代替地拒绝;不要立刻就拒绝,而要能婉转地拒绝;不要无情地拒绝,而要有帮助地拒绝;不要傲慢地拒绝,而要有出路地拒绝。

第47节:“我”就是自己的贵人


  即使拒绝,也要让对方感到欢喜。

  ◎“我”就是自己的贵人

  长乐先生:请问大师,有没有什么人对您一生影响巨大?

  星云大师:应该是我自己。人生自己要争气,自己不争气,光靠别人帮忙是没有用的。其实,对我一生有影响的人很多,不只是某一个人。可以说,全世界的人都对我有帮助,尤其那些与我有缘分的人、发心的人,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因此不能说影响我的是某一个人。好比一颗种子,要有缘,才能成长,土地、水分、阳光、空气、肥料就是它的缘,或叫做因缘。同样地,我们的成长也要靠因缘。

  长乐先生:在人生的事业中,有人特别会提到“贵人”提携,认为贵人会在时间上、空间上提供机遇和捷径,那么,是不是只有遇到“贵人”我们才能成功呢?

  星云大师:并不尽然。回顾我的一生,贵人在哪里?“我”就是自己的贵人!有些年轻人常说,越成长,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其实,你需要的只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你自己也可以做自己的贵人。

  我们对着佛像称念“阿弥陀佛”,那么菩萨对着佛像又是念什么?他也是念“阿弥陀佛”。因为求人不如求己。这个世界应该提倡自我的发展,不能老是依赖别人。人要有尊严,要图利天下,不能要求天下来图利我个人。所谓自救才能救人,才能救天下。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贵人,天下人也都是自己的贵人。

  贵人仅仅是缘分。你与我有缘分,对我有助力,帮助我成功,这就是贵人。你为我说了一句好话,给我指点了迷津,或者在其他地方为我结了一个善缘,助了我一臂之力,给我做了一个榜样,都是我的贵人。

  人间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因缘,每一个因缘都可能将自己推向另一个高峰,不要轻忽任何一个人,不要疏忽任何一个可以助人的机会,学习对每一个人热情以待,学习把每一件事做到完善,学习对每一个机会充满感激,相信,我们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贵人。

  长乐先生:是。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美国六位最有钱的富翁都是白手起家,他们每周平均的工作时间为五十六小时,比尔?盖茨最高达八十小时。据《洛杉矶时报》报道:意大利人每年有四十二天带薪假期,法国人三十七天,德国人三十五天,英国人二十八天,但美国人实际上只休息十四天。正是这种工作精神,这种努力程度,使得美国人有更多的科研成果,有更多的诺贝尔奖,也有更优越的生活。

  一个人如果只想着八小时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从不愿意在八小时之外去工作的话,不可能取得成功。

  本书精华已为您连载完毕,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