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戏凤高清粤语版:浅谈语文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尝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23:53:07
浅谈语文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尝试


   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再加上我们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制约,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久而久之,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已日趋严重。
   为了克服这种弊端,使语文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我们在教学中尝试构建了“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类指导,加强合作”的教学思路。分层教学实施以来,我们通过反复实践,不断完善和改进,及时反馈、对比,适度渐进,现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简便、易于操作的模式。  
一、分层教学的特点及其理论依据  
( 一 ) 分层教学的特点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  
( 二 )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因材施教理论。
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要老师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2. 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其基本要求是:
(1) 小组中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2) 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东西,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
(3) 各小组成员必须为提高组内共同的学习效率而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实质上是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异质同组组合,加强相互沟通,共同学习,以弥补分层教学在学生“学”方面表现的不足。  
二、语文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目标分层
现行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弹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一弹性要求又与它的另一特点“明确教学目标要求”相联系,这为分层次教学在把握目标上提供了依据。如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同一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具体操作应是这样的:
1、A层学生目标:低起点、小步子、小坡度,缓步潜行,一步一梯,解决基本问题。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获得一般发展。
2、B层学生目标:“中速递进”,一步两梯,理清基础知识,引导并形成思维。如知识交叉,能熟练运用知识。重点培养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达到“举一反三”的水平,使学生知识完成再次飞跃。
3、C层目标:“放手走”,一步多梯,通过理清基础知识,“交叉”、“综合”求发展,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应用性,能举一反三,以这种“转化”求创造性适应、活用知识,培养他们优秀的心理品质、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顽强生存能力等。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知识由迁移达创新,让知识更飞跃,形成学生素质。
( 二 ) 学生分层
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精心分层、设组。分层和分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教师按照学生的测试分数、智能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因素动态地把学生分为  A 、 B 、 C 三个层次 ( 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发展情况随时调整 ) ;然后再根据学生性格、座次等因素按异质同组原则 ( 即每组成员需包括 A 、 B 、 C 三个层次的学生 ) 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设组长一人,负责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及全组同学尤其是差生的学习帮助工作。(分层情况不能明确告诉学生,而是先采取隐性分层的做法,否则会对各个层次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这样分层、设组的优点是对各类型的学生都顾及到,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 三) 教学分层
语文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以班级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为辅。总的原则是教材、进度、课时数、教学手段及教学活动形式等方面基本统一。一般而言,共性问题采用班级教学解决;反映不同层次个性的问题则采用分组教学。分类指导则指对于中等以上学生,教师要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多加辅导,并多创设机会让同组中的学生加强学习合作,让优生多帮助差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分层教学实施具体过程如下。  
1. 备课的层次化。在备课时,要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可能做到使差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学习大纲,钻研教材,以落实“三基”为根本,分析学生,精选题目,突出小型综合;注重分层训练,重点突出 A 、 B 两层的标准, C 层注重技能,提高速度。如我在语文 分层教学中应 采取相应而又适宜的教学策略:1、诊断个别差异;2、设立不同教学目标;3、增选不同教材内容;4、提供多种学习途径;5、允许不同学习进度;6、随时反馈记录;7、实施辅助补救教学;8、设立多种评价标准;9、灵活学生组合;10、师生共同作教学决定。总之,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内容与学生的协调性,为成功组织实施分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富粮居士 21:45:01
2. 授课的层次化。分层教学法,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 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 、 C 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 、 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 、 B 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我们都知道,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不对每个学生 作文能力都“一视同仁”地要求达到同样程度的。以一次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作文训练为例,我就分优、中、差(以作文能力的高低划分)三个等级三个层次进行训练,分层引导,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第一等级的学生力求事件、人物、内容、结构、中心和表现手法等至少三个方面有独到之处,语言生动流畅;第二等级的学生则选择突破一个方面,语言通畅,有条理;第三等级的学生只要文从字顺,意思连贯,有一定中心即可。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把“个性”具体体现出来,不再觉得目标遥不可及,训练积极性出来了,作文水平也渐渐提高了。
3. 练习、反馈检测的层次化。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 B 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 A 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 B 、 C 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实行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我设计的作业是:⑴准确翻译第三段,⑵复述故事梗概;选做题:⑴用现代汉语改写课文,⑵对课文写法试作评析,⑶发挥联想、想象,进行扩写或续写,且采用适当的描写方法。这样的作业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而且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求知欲望,特别为学有余力的A层学生创造发挥潜力的余地。  
( 三 ) 组织指导学生加强学习合作  
分层施教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合作学习则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深化。课堂上学生除了个体自主听讲、自主练习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许多讨论学习的机会,一般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这种方式,可使学生互相受到启发。组长要及时检查各组员的练习、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则要对各语文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检查督促和指导,介绍先进小组经验,组织协调各组间关系等。此法实施以来,有效地克制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提高了学生成绩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这为我们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拓宽了一条新路子。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几点再思考  
以上论述只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不成熟做法,还有待于不断尝试,逐渐完善。实施分层教学,除上面总结的一系列环节,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分层的思想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探求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总结出优良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工作,并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二,分层的灵活性。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小组间的自由讨论,只有恰当灵活地组织和指导分层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分层的科学性。组建小组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核心原则,有学习骨干做小组长;二是组织原则,小组人员应以自愿结合为主,要关系融洽,有内聚力;三是互补原则,能取长补短,应以好、中、差及男女生相互搭配为好。  
第四,教学的长期性。实施语文分层教学,最好从初一下学期开始,长期坚持,必见成效,不可急于求成。
第五、分层的整体性:“分层教学”中“分”是手段,而达到班级的整体提高才是目的,在“分”中要做到两头齐抓共管,切忌顾此失彼。  
   我们通过实践,构建的分层教学法已初见成效。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如上学期在全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李耀玲老师的公开课荣获二等奖,又如在上学期全县期末检测中,八年级语文总体成绩进入全县第四名,比原成绩跨了一大步。这正印证了卢继文校长所说的那句话:“学校教育应教学与教研并举,苦干加巧干相结合,才会有好结果”。


主要参考文著: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3、《教学月刊》
4、《新课程教学法》 主编:张行涛、周卫勇
5、《建民中学分层教学研究》


建议以"隐性分层"为题可能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