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主演王新源介绍:养生按摩的常用穴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2:22:50

养生按摩的常用穴位

http://cq.QQ.com  2010年01月18日09:30   

俞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聚结于体表的部位,也是按摩施术的处所。养生按摩的常用穴位,多是具有补气养血、滋阴壮阳、扶正固本、调和脏腑等作用的俞穴。兹将养生按摩的常用穴位简介如下: .hzh_td{line-height:20px;font-size:12px}

(l) 中府 在前正中线旁开六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多用于补气养阴,止咳定喘。是心肺保健之要穴。

(2) 云门 在前正中线旁开六寸,锁骨下缘处。多用于调理肺气,养阴清热,预防上呼吸道及胸、臂疾患。

(3) 列缺 两虎口交叉取穴,在食指端所触及处。多用于调理肺气,疏通经络。为头颈保健之要穴。

(4) 合谷 在拇食二指之间虎口纹头上,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多用于清泻阳明,疏风镇痛,通经开窍,回阳救逆。是面部保健要穴。

(5) 曲池 屈肘取穴,在肘横纹头外端凹陷中。多用于调理肠胃,行气活血。

(6) 迎香 在鼻唇沟上端,鼻翼旁五分凹陷中。多用于疏散风热,通利鼻窍。

(7) 地仑 口角旁开四分处,多用于清热袪风,疏经镇痛。

(8) 颊车 在下颔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咬肌隆起最高点处。多用于袪风清热,通利牙关,疏经止痛。

(9) 头维 在额角发际直上五分处.多用于袪风止痛,清头明目。

(10)天枢 在肚脐旁开二寸处。多用于调理肠胃,行气和血。是肠道保健之要穴。

(11)归来 在脐下四寸、旁开二寸处。多用于温经活血,培补冲任。是妇科盆腔保健之要穴。

(12)气冲 在脐下五寸,旁开二寸处。多用于行气活血,调补肝肾。是培元固本的保健要穴。

(13)足三里 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脊外缘一横指处凹陷中。多用于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疏经过络,镇痉止痛。是扶正袪邪、固本培元而延年益寿的保健要穴。

(14)丰隆 在外踝上八寸处。多用于袪痰降逆,通经活络。

(15)解溪 在脚腕前面之横纹正中央。多用于疏利经节,通调肠胃。

(16)公孙 在足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后一寸骨下陷中。多用于健脾利湿,通调肠胃。

(17)三阴交 在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凹陷中。多用于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调养冲任。是妇科保健之要穴。

(18)神门 在腕掌侧横纹的尺侧凹陷中。多用于养心安神,宁志镇惊,行气和血。

(19)后溪 在小指外侧,第五掌指关节后横纹头上方,赤白肉际处。多用于散风清热,疏经活络,清心宁志,清心降火。

(20) 听宫 在耳屏前凹陷中,张口时凹陷尤其明显。多用于清火聪耳,通关开窍。是耳保健之要穴。(21)小海 在肘尖与肘内高骨之间的沟中。多用于清导心火,疏利筋节。

(22)攒竹 在眉头凹陷中。多用于疏风清热,通络明目。是眼保健之要穴。

(23)委中 在膝窝横纹中央。多用于清暑和胃,疏筋利节,是腰背保健之要穴。

(24)申脉 在外踝直下,赤白肉际凹陷中。多用于袪风散寒,疏经活络.是下肢保健之要穴。

(25)涌泉 屈足卷趾取穴,在足心前凹陷中。多用于滋阴清热,开窍醒神,回阳救脱。交通心肾,调和阴阳等.是固本培元而延年益寿的保健要穴。

(26)太溪 在内踝尖后的凹陷中。多用于滋阴补肾,清热利湿。

(27)复溜 在内踝上二寸,胫骨后缘凹陷中。多用于培补肾气,清热利湿。

(28)气穴 在脐下三寸,旁开一寸处。多用于调补肝肾,温经散寒。是妇科保健之要穴。

(29)内关 仰掌取穴,在腕横纹上二寸,两筋之间。多用于理气降逆,活血止疼,宁心安神,健脾和胃,疏经通络。是心肺、脾胃保健之要穴。

(30)劳宫 仰掌屈指取穴,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多用于活血开窍,清热疏风。

(31)阳池 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中.多用于清利三焦,疏利关节,宣肺解表,滋阴除烦,清利湿热等。是扶正袪邪之保健要穴。

(32)外关 俯掌取穴,在腕横纹上二寸,两骨之间凹陷中。多用于清利三焦,镇惊息风,疏经通络。

(33)翳风 张口取穴,在耳朵根下,耳垂后凹陷中。.多用于清热化痰,通关开窍,聪耳助听。

(34)耳门 在耳屏上缺口处前方凹陷中。多用于清热疏风,通窍聪耳。是耳保健之要穴。

(35)丝竹空 在眉毛外边凹陷中。多用于清热散风,明目。

(36)听会 张口取穴,在耳屏下缺口处之前方凹陷中。多用于清热散风,通关开窍,通窍聪耳。是耳保健之要穴。

(37)肩井 在肩膀头与大椎之间,两筋中央凹陷处。多用于理气降痰,疏经活络。

(38)环跳 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取穴。在胯骨头后上方约二寸凹陷中。多用于袪风利湿,散寒止痛,疏筋利节,通经活络。是下肢保健和腰背保健的要穴。

(39)风市 在大腿外侧正中线,膝上七寸,两筋之间。多用于袪风利湿,通络止痛,壮筋坚骨。

(40)阳陵泉 屈膝垂足取穴,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多用于清泻肝胆,疏利关节,清利湿热.是肝胆保健之要穴。

(41)阳辅 在外踝尖上四寸,腓骨前缘两筋间.多用于清泻肝胆,疏经活络。

(42)悬钟 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凹陷中.多用于清肝利胆,通经活络,补肾养髓。

(43)丘墟 在外踝前下方凹陷中.多用于清肝利胆,疏筋利节。

(44)足临泣 在足背小趾、四趾的趾缝纹头后一寸五分,小筋后骨缝中.多用于清肝利胆,疏经通络,理气止痛。

(45)太冲 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间.多用于疏肝理气,调经和血,镇惊息风。1

(46)章门 在第十一肋前端。多用于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是肝脾保健之要穴。

(47)关元 在脐下三寸处。多用于补肾培元,扶正固本,清利湿热。是胃肠、泌尿生殖系统保健之要穴。

(48)中极 在脐下四寸处。多用于补肾培元,清利湿热,缩尿固精。

(49)曲骨 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横纹处。多用于补肾培元,清热利湿。是盆腔与外阴保健之要穴。

(50)气海 在脐下一寸五分。多用于补肾培元,益气和血,扶正固本。是大补元气、抗衰延年之保健要穴。

(51)中脘 在脐上四寸.多用于健脾和胃,行气活血,清热导滞,是胃肠保健之要穴。

(52)膻中 在两乳之中间凹陷处。多用于宽胸理气,宣肺止咳,化痰平喘,养心开窍,通乳止痛。是心肺、乳腺保健之要穴。

(53)天突 在胸骨上窝正中。多用于宽胸理气,清热化痰,降气平喘,和胃止呕。

(54)承浆 在下嘴唇之下,唇沟正中凹陷处。多用于清热疏风,开窍醒神。

(55)命门 在第二腰椎下陷中,直立时与肚脐相对。多用于补肾培元,温阳益气,强腰壮脊。是培护先天、扶正固本之保健要穴。

(56)大椎 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凹陷中。多用于疏风清热,解表散寒,扶正袪邪。

(57)风府 在项后正中,枕骨粗隆下,两筋之间凹陷中.多用于清热袪风,化痰开窍,醒脑安神。

(58)兑端 在上嘴唇尖正中,赤白肉际。多用于清热利湿,镇惊安神。

(59)百会 在头顶正中,前发际与枕骨粗隆之中央。多用于清热袪风,开窍醒神,镇惊息风,回阳固脱,升阳举陷。

(60)人中 在鼻柱下沟中央。多用于清热息风,开窍醒神。是保健急教穴之一。

(61)印堂 在两眉头之间。多用于清热疏风,清利头目。

(62)太阳 在眉尖与外眼角之间,再向外移一寸凹陷中。多用于清利头目,安神,醒脑,疏风散热止痛。是头目保健之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