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螺城镇:知青点启事录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00:54
 

知青点:坛子与盖子

——知青点启事录之二

华中科技大学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中心教授

陈海春

我是那年秋季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知青点的。一开始我们还对新的生活感到新奇,很快就发现对困难估计太不足了,包括吃、穿、住、行、劳,没有一件事情让我们不费心劳神。其中,“民以食为天”,我们感到最不适的还是吃。当劳动了一天,饥肠咕咕,两眼昏花,你只能用盐水或酱油水伴着一点点从家里带来的猪油和着米饭一起下咽时,那是一个难受!我开始怀疑毛主席那句著名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这就是必要吗,不过几十年过去后,我越来越感到这是有必要的。“嚼得菜根,百事可为”,好歹我当时还有米饭吃。最重要的是,从农村回到城里来后,只要有饭有菜吃,只要能够睡个安稳觉,我从来没有感到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坎子不能跃过。

言归正传,还是讲讲我当时是如何渡过难关的吧。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峰回路转。这还得先说说我们的房东老大娘。她是一个好人,一个心底善良的人;她是一个能人,一个很会做事的人。在国家给我们下拨盖房子的钱还没有落实下来之前,我们几个知识青年就住在老大娘家里。她没事就到我们的房子里问寒问暖,总是说:“你们这些伢吃苦了,没有毛主席,你们也不会到我们这个地方来。”不过,她来我们这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找本人。找本人干什么?让我给她讲故事,特别是城里的故事。也不知道是那辈子修的,我是一个比较会讲故事的人,一个善于正确、独到、清晰和流畅地表达观点的人。当我绘声绘色讲到故事的高潮时,就来给“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老人家就急不可耐地问下面的内容。不是我卖关子,主要是我们这一代人,经过“文革”的耽误,实在是才疏学浅,都兜出来就没有东西了。就这样,老人家常常来我们房子里听我讲故事,久而久之,她终于发现我们没有菜吃。于是,老人家就把自己家坛子里的腌菜拿出来给我们吃,而我在实在没菜吃的时候,也主动到老人家的房子里给她讲故事,临走时,她总要抓一碗腌菜给我。由此,我发现,坛子是个好东西,它能够将夏季里的新鲜蔬菜腌制起来,留在冬季里食用。根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第二年,我自己也开始腌制蔬菜。可不知为什么,我腌制的菜就是不如老人家的好,不是发霉,就是有异味。请来老人家一看,她笑道:“你坛子的盖子没有封紧,走了气,当然会变味!”

哦,坛子与盖子,一对好东西:坛子可以用来存储,盖子可以用来保鲜。这个道理,成为后来我在知识分子成群的地方,与同志们奋斗,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坚强的基石。我这个人,年轻是不太懂事,好斗不会斗,所以老倒霉,但好在“打不熄火”(武汉人常用的一个词,看看今年春节晚会的汉派小品就知道武汉人如何用词了)。当同志们把我封到坛子里时,我总是告诫自己,不就是把老子封到了坛子里吗,你为什么不把盖子盖得更紧一些,过他妈的十年,老子还是新鲜的!

——感谢坛子,感谢坛子的功效。坛子考验我们的性格,考验我们是否有远大的目标和永不满足的心境,考验我们对不熟悉的事物是否有学习的兴趣与接受的欲望,考验我们是否有超乎常人的忍耐力和恒心,考验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将理性和感性相平衡的能力,考验我们建立新关系网的能力。总之,考验一切在我们没有被封在坛子里之前看不见、看不懂的东西。坛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我们暂时远离了外面的喧嚣,逐渐改变了自己以适应未来。在坛子里,我们可以逐渐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会发现自己原本是可以这样活着;可以读点书,也可以写点东西,你会发现自己原本是个有思想的人;可以找一些新的朋友吃饭聊天,你会发现自己原本并不那么令人讨厌。总之,发现一切在我们没有被封在坛子里之前看不见、看不懂的东西。

——感谢盖子,感谢盖子的功效。盖子的功效不在于盖子的本身,而在于封盖子和开盖子的人。不要怨恨那些给我们封上盖子的人,这些人让我们检点自己,让我们明白了许多早先不明白的东西,让我们学会保护自己,一句话,正是这些人让我们变得聪明起来、成熟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感谢他们。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他们是愚蠢的,为什么一定要把我们封到坛子里,他们才解气,才安全,才有成就感?连我都不能容的人,他们又会有多大本事,多大前程?更重要的是,封上了我们,他们周边可能就只剩下小人和无能之人了,他们失去了本来可以降服我们之后会尽全力帮衬他们的人。古人连鸡鸣狗盗之徒都能留下来,关键的时候起了大作用,这点政治艺术和政治气量都没有,还……?还要感谢那些给我们开启盖子的人,这些人让我们有了出山的机会,让我们用明白了的事理去更好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学会在为组织服务的同时发展自己,一句话,正是这些人让我们变得能干起来、肯干起来。我们要努力报答他们,没有他们,我们只能在坛子里虚度;没有他们,我们只有对天空想;没有他们,我们的能量就不会最终被他人知道。切记:永远不要在自己羽毛丰满之后,远离、抛弃、加害于这些人。这是不积德的,是要遭报应的,也是最坏自己政治口碑的。

   最后,让我讲一下我最佩服的政治家之一,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故事,在他的身上。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失败也同样精彩。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同时当过两届副总统与两届总统的人,但也是唯一一位于在位期间,以辞职的方式离开总统宝座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生历经胜利和失败。“永远不要放弃奋斗”,这句尼克松曾多次讲过的话,不仅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性格,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尼克松幼时家境贫寒,艰辛的生活培养了他坚忍不拔的精神。从政之后,他屡遭挫折:1960年竞选总统,以微弱票的劣势被约翰·肯尼迪击败,几年后,竞选加州州长再次失败,直至1968年竞选总统胜利重返政坛。在连选连任后,一个“水门事件”让他再次出局。等待,几乎成为尼克松一生中挥之不去的名词,可是就是这个名词,给了他鲜明的个性,赢得了世人,尤其是政治家的尊敬。他告诉我们:“在政治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很少是一条直线。” 被尼克松评论为“具有巫师气质”的毛泽东曾在尼克松来访时赞扬过尼克松在中年写的《六次危机》。毛泽东的这句赞许令尼克松后半辈子一直心存感念,因为《六次危机》中写了他的许多逆境,尼克松后来说道:“从长征过来的人最懂得什么是逆境。”

1994年4月18日,尼克松在新泽西州家中突患中风,22日在纽约康奈尔医疗中心逝世,享年81岁。尼克松辞世的消息惊动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发出唁电,悼念这位在角斗场上奋斗不息的政治家。4月27日,尼克松长眠在他的出生地——约巴林达。4年前,以尼克松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在这里落成,尼克松在出席落成典礼时曾这样概括他的处世哲学:“失败固然令人悲哀,然而,最大的悲哀是在生命之旅中既没有胜利,也没有失败。”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描写他人生经历的经典片断:

——“尼克松在等待海军退伍通知的三个月里,每晚突击学习政治和公众事务课程。他到国会大厦去拜访众议院少数党领袖乔·马丁,同共和党众议员谈话,听取他们对民主党对手沃菲斯的评价。尼克松研究了沃菲斯的全部投票记录,其熟练程度甚至超过沃菲斯本人。”(《尼克松》第17页)等待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段很无聊的时间,可它对于尼克松却有着不同意义,正是在有了充分的准备和良好的能力,他才能不断前进。

——1960年,尼克松在总统竞选中失败后曾说过:“投身政治的那些人最难吸取的教训是政治上很难存在着真正的友谊。我见过许多人在竞选失败后友谊渐渐消失因而牢骚满腹,这些所谓的私人友谊最后变成了纯政治色彩的玩意。真正最使人伤心的是,你为他们做事做得最多的人常常是最先抛弃你的人.我并非不准备品尝这种滋味,因为我已经在自己反复无常的生涯中有了这种体验。”(《总统的性格》第488页)正是因为认识到人类的这一重要弱点,尼克松始终把所有的希望放在自己身上。他知道,政治上是没有永远的朋友的,在你得志时,也许会有很多的追随者;而在你倒台之后,往往会成为他们最憎恨的人。唯一的拯救方法便是自救,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抓住机遇,寻找真正的胜利。

—— 当尼克松辞职的宪法规定程序完结之时,一名空军军士西蒙斯说:“总统先生,对这一切我感到十分难过,希望您,总统本人和全家┉”“哦,西蒙斯,”尼克松打断了他说:“我一直想告诉你,我是多么感谢你对我和帕特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价值的事情。请记住,明天将是崭新的一天,不要沮丧,不要停止前进,而且要振作起来继续前进,生活本来就在前进。” (《尼克松的隐居生活》第10页)离开白宫当天,他告诫助手:别人可能憎恨你,但是,憎恨你的人是不会赢的。

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冬天里的尼克松》,这本书记录了尼克松跌倒、爬起、再奋斗的历程。这本书中有一段文字让我感慨不已:“尼克松的历史既不是一篇完全伟大的故事,也不是一连串的罪孽。他是个充满争议的总统,一个举世闻名的资深政治家,一个复杂的美国人。但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也具有我们的力量和缺陷,只是也许它们在他身上燃烧得更加猛烈。他在伟大的力量和不可避免的明显弱点之间努力达成和解。我们观察过他,看见他才智出众,光彩夺目,也看见人固有的缺点导致了一些悲剧性的事件。他希望后人记住他是在各国之间谋求和平的使者,但后人也应该记住,在半个世纪的人类历史上,他奔跑、跌倒、爬起来、继续奔跑,一股顽强的动力驱使他与国家和解,最终也令自己获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