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柱好还是狼牙棒好:享受生命的静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7:52:13

享受生命的静美

(2010-06-09 18:19:40)  

 


     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这么一首关于菩提树的诗,流传甚广,所以后世许多人都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菩提树,其实是人们误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

     慧能所写的“菩提本无树”这一诗句,大概是从佛家理论“四大皆空”里作了引伸而来的吧!

     岁月如水,两千多年过去了,佛祖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风雨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在佛教界被公认为“大彻大悟”的象征。

     美丽的菩提花,娇艳欲滴,菩提与释迦牟尼的故事在脑海中回放。有个很有钱的大善人,做了很多善事,积了很多功德。一日,他在家读书,忽然看见一个人从窗外走过,他一下子被那人的面相吸引住,追出门去,却已不见了。从此他一心想见那人,走遍天下去寻,却总也找不到。

     一次在梦中,菩萨问他,他积德很多,有什么要求没有?他说他只想见那个人一面。菩萨说:“你若真想见那人,一定要舍弃这一世的人身,投生做一棵大树,五百年后,也许有机会能再见那人一面。”他决定做一棵树。

       很快他就死了,转世在河边做了一棵大树。五百年来,饱尝着做树的痛苦,忍受着风吹雨打,不能移动,不能说话,只为了能见那人一面。五百年后终于有一日,忽然有一个人远远地从河那边走过来,正是那个他梦寐以求的人。他激动极了,手舞足蹈,使劲地摇着浑身的树枝树叶,努力试图引起那人的注意。他是多么想让那人走到他的树阴下,休息乘凉啊。但是那人经过他身边,瞧都没有瞧他一眼。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6f8010100jidn.html) - 享受生命的静美_季节如心_新浪博客

       他失望,他委屈,不知道为什么五百年还修不到这么一点缘分。当晚又梦到菩萨,菩萨说:“如果他还想见那人,再做五百年的树,或许会修到一点缘分的。”他觉得既然已经等了五百年,再等五百年也不算什么。他实在太喜欢那个人了。

       就这样,他在河边又站了五百年。五百年后终于有一日,那个人又远远地从河那边走过来。这回他没有激动,没有摇枝动叶,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为了这一日,他舍弃了做人的机会,痴痴地做了一千年的树,吃过太多的苦,伤过太多的心。他已经能以平静的心等待那个人的到来。只见那人向他走了过来,走到他的树阴底下,安然坐了下来,一坐就是七七四十九日。

       原来那个人就是佛祖释迦牟尼,而这棵树就是那棵菩提树,后来跟佛祖一起成了佛。原来菩提树有花也有果,付出千年的修为,换满树的枝蔓,花开烂漫,修得正果。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总都有棵菩提树,有些人因矢志不移的坚守而终获成功,有些人因临阵逃避而惨败告终。一棵菩提树,两种人生观,芸芸众生中,我们需要寻找的正是这样一棵菩提树。只要值得期待,无论多远多难,我们都应坚持下去。

       如今现实社会中,又能有多少人能坚守菩提树的这种做法呢?利来利往,人情世故难逃俗波。为值得爱的人执着,为心中的信念坚守。我相信,用心待人,勇于进取,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怒放的生命如美丽的菩提花悬挂枝头,粲然微笑,这便是生命的魅力。

        菩提花恣意舒展,红白黄的搭配,一副美中王的画面,蕊心深处发出的一排小芽,像极了千手观音的佛手,召唤迷失的灵魂,皈依佛祖。

        大彻大悟后放下太多的欲念,生命重在追求的过程,放下太重的功利心,看淡结果,一步一个脚印慢慢体味生命中成长的喜怒哀乐。

        放下对过去未来的执着与期待,活在当下,享受生命的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