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和审定的区别:永远的张中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2:55:10
读张中晓的《无梦楼随笔》,随时都会感到有一个特立独行的青年思想家无时不在在用他那思想的闪光为你照亮前面浓重的思想迷雾,激活你那呆滞僵化的思想,迫使你去反思,去探索,去重新评估那些所谓千古不易的“公理”。这正是当权者最为惧怕的事情。因为,一旦人们沿着这类“异端”的路数走下去,那当权者苦心玩弄的一切政治魔术便要彻底破产,被愚弄的民众便要觉醒,魔鬼的宫殿就要动摇,这就是思想者的威力。所以,当权者必欲置张中晓于死地而后快。这与西方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将布鲁诺送上火刑柱没有什么两样。但感谢上帝,张中晓虽然惨死于暴政之下,可他的思想却假以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保存了下来,得以使后来者有可能接着他去进行思考。古人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相信这是真理。
张中晓在《无梦楼文史杂抄》(1956——1961)中的“一三七”条杂感中,对“公”与“私”这两个直到今天仍然十分敏感的感念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他的勇气足以让人佩服,他的剖析足以发人深省。
谁都知道1956——1961是个什么年月。
1956年镇压“胡风******集团”,张中晓正是在此次“运动”中被株连的。
1957年“反右斗争”。
1958年“大跃进”。
1959年“反右倾”。
1960年“反修”。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开始。
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的政治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不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不过其中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在所有人的头脑中确立起“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什么是“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呢?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将其钦定为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从此每一次运动中都要贯穿着“破私立公”、“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等自虐节目。“公”从舆论上成了最高道德境界的代名词,而“私”则成为人类最丑恶的品质。我在中学念书时,听得最多的就是“个人主义是万恶之源”这句话。个人主义是什么?概言之就是“私”。
张中晓正是在这种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以待罪之身,对“公”与“私”的本源进行历史考察的!
考察的结果是,他竟发现扬“公”抑“私”乃是中国数千年专制社会中的一贯传统,并非是今天的什么新思想!
那么纭纭诸家为什么纷纷扬“公”抑“私”呢?说到底,无非是为专制统治者的独裁统治张目而已。张中晓指出:“法家之公,在于以一种固定的原则消灭一切私,包括个人幸福和人格正义。儒家的公,则以一种抽象的伦理消灭一切人生感情。”“一言概之,法家以私为治国之大敌,儒家以私为修身之大敌。”张中晓没有继续深说下去,再说下去,很可能被从肉体上消灭。不过说到这里已经够了,“大公无私”的神话已经被揭穿了。那么确立“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风范的意义何在呢?毛泽东本人是否能够实践这种崇高的精神呢?如果能,他就不应该为了个人的权力发动让生灵涂炭的各种政治“运动”,仅以此言之,他就不配“大公无私”这四个字!
历史上的专制统治者把“大公无私”这四个字玩弄了几千年,自以为玩得很巧妙,其实类似张中晓的明眼人并不在少数,看得最透的,说得最好的,当属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他在其千古名著《明夷待访录》中有一段极精彩的议论:
……后之人君为不然,以为天下厉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黄宗羲一语中的,原来如此,所谓“大公”原来是“大私”!
天下有无“公”字,有。但在专制政治中,“公”被当权者独占,再谈什么“公”字,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不仅如此,“大公无私”简直成了“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的同意语。如若不信,请看今天的当权者是怎样在“公有制“的幌子下疯狂地攫取社会财富的,那就什么都明白了。
我以为只有在承认“个人幸福和人格正义”,承认“一切人生感情”的地方和时代,才能够谈论真正意义上的“公”。
如果张中晓泉下有知,我想他一定会同意我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