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乐by来自远方百度云:智者派和苏格拉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06:31
 

 智者的代表人物

一、智者简介

智者(sophistes)来自名词智慧(sophia)。在古代希腊,这一名称用来指称一切才学之士和能工巧匠。到公元前5世纪,它才成为一批收费授徒的职业教师的专有名称。智者并不是—个统一的哲学学派。他们之间在政治立场、思想观点上部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他们所研究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酌,如自然与约定施对立、社会国家的起源、修辞学、神学、人等。智者们在当时的希腊世界掀起了一场启蒙运动。

    智者派的主要代表是普罗塔哥拉和高尔吉亚。普罗塔哥拉著有《论真理》、《论神》、《相反论证》等,但皆已佚失,仅留下三条残篇。高尔吉亚写了《论自然或不存在》;《海伦赞》、《帕拉梅德斯辩护词》等,分别讨论哲学、伦理学和法学的问题。

                 --摘自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p175

二、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约前481—411)

 生平:德谟克里特的学生,发明垫肩,诉讼的二难推理,被雅典驱逐,死在海中。

论神:

关于神,我们是不知道的。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形状。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如问题的晦涩及人生的短促等。

人是万物的尺度  比较两种译文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原文选读:(普罗塔哥拉解释说:)我认为真理就是像我所写的那个样子,即我们每个人都是存在或不存在的尺度。对于同一事物,一个人的感觉与另一个人的感觉可以有极大的不同,因为有些事物在向他显现,而有些则不然。

——柏拉图:《泰阿泰德篇》

就如普罗塔哥拉所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对于我来说,事物就是向我所呈现的那个样子;对于你来说,事物就是向你所呈现的那个样子。

――柏拉图:《克拉底鲁篇》385E

三、高尔吉亚(Gorgias约前483—375)

关于存在的三个命题

1)无物存在;2)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知;3)即使可知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高尔吉亚对此三个命题的论证可参看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p192-196

哲学上的虚无主义性质,但他的怀疑主义动摇了传统的权威,对思想的解放起了重要作用。

 

苏格拉底

一、苏格拉底之死

l                                   苏格拉底生于雅典。他有生之年大半时间都在市中心广场与市场等地与他遇见的人闲谈。他说:“乡野的树木不能教我任何东西。”有时他也会连续好几小时站着思想、发呆。

          苏格拉底长得很丑。大肚、眼凸,有个狮子鼻。但据说他的性情 “极为和蔼可亲”,也有人说他是“古今无人能及”的人物。

         他也许是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人物。他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重大的人物之一。

公元前三九九年,他被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之死被认为是服从良心、遵守法律、坚持真理的典范

阅读材料 苏格拉底直面死亡

柏拉图〖申辩篇〗中苏格拉底最后一段演说

我愿你们知道,你们杀象我这样一个人,你们就损害自己更有甚于你们损害我。我必须告诉你们,没有人能阻挡我所走的道路。死完全不是什么坏事情,死要么是一场无梦的睡眠;要么就是灵魂进入和死去的人共聚的地方,古时的诗人、英雄和哲人都在那里,和他们交谈,那是多么好呵。在另一个世界里,人们不会因为一个人提出问题,就把他处死。绝对不会的。而且比我们更加幸福外,他们还是永远不死的……
    现在我们分手了,我们各走各的路――我去死,而你们去活。哪一个更好,那只有神知道了。

阅读材料 苏格拉底的最后一刻

这个时候天渐渐黑起来了,苏氏坐了下来,便不再多说话了。不一会儿,由十一人组成的刑吏队的一名下属走近苏格拉底的身旁说道:「苏格拉底啊,你跟别的囚犯真是很不同呀!在我接到命令要他们饮鸩就刑时,他们要不是耍赖就是咒骂我。而你对我从来没有埋怨过。自从你被关在这里以后,我已经了解你是这座牢里所有犯人中最高尚、最温和也是最伟大的人物,到现在我相信了这一点。你是一位很明事理的人,你清楚,有关你的事,责任不在我,因此,对我也不生气。想来你也明白,我要对你说些什么,我就是要请你保重,也要请你对这无法改变的事,要以轻松平静的心情忍耐下去。」这人说完上面这些话以后,就淌着眼泪难过地离开了。

   这时众人沉默,苏格拉底对正离去的那人的背影说道:「你也要保重,我会照你所说的话那样去做的。」然后,苏氏向克里同及其他在场的人说道:「那个人跟我很亲近,他一有空总是来和我说话。像他这样的人现在已经不太容易找到了!我是由衷感激他。克里同,我们要照他所说的话去做。请你叫人把鸩,即毒药拿来好吗?要是还没有准备好,就让他们赶快准备吧。」

   克里同回答道:「苏格拉底,可是太阳仍然照耀在山顶上呢,还没有落坡。其实我也知道,不少人接到就刑的通知后,总是要拖延一段时间才饮鸩,即毒药。他们还要尽情吃一些美味,最后欢乐一番,然后才去死。所以,你用不着那么急,时间还是有的呢。」苏格拉底回答道:「克里同啊,那些人就像你所说的那样,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对自己有好处。但是,我不像他们那样也是有理由的,因为我觉得推延饮鸩,即服毒的时间,对我来说是没有什么用的。如果到了这时候,还什么也放不下,只能增添些自我嘲讽而已。因此,还是照我的吩咐去做吧,不要再坚持了。」到了这个时候,克里同只好用目光暗示在旁等候吩咐的小童,那个小孩就走到外面去了。一会儿,这个孩子又走了回来,并且领着一个人进来。这个进来的人手里捧着一只杯子,里面盛的就是鸩,即毒药。于是,随时都可饮鸩就刑了。苏格拉底对这个手里捧着毒药杯的人问道:「请你告诉我,我该怎样做才行?」那个人说:「你喝下这杯毒药以后,只要不停地在这里走,如果感到两脚逐渐沉重起来,而且越来越重,于是你就躺下来。这就表明毒药已经生效了。」说完了这些话,此人就将盛着毒药的杯子递给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把杯子接了过来,脸色一点也没有变,镇定自若,跟平时的表现完全一样。他看了一看把杯子递给他的那个人,然后问道:「我可不可以从杯子里取一点出来,把它献给神呢?」那个人回答道:「我们准备的毒药的份量刚刚好。」

   周围的人听到苏格拉底说的话,都觉得不好意思,于是全都抑制住了自己的眼泪。然后大家看着苏格拉底在不停地走动,逐渐发觉他的脚步沉重起来。拿鸩,即毒液给苏格拉底喝的那个人,就让他躺了下来,然后用手在苏格拉底的身上摸了起来,并对他左右的脚踝进行检查。这个人用力压住苏格拉底的脚踝,并问道:「感不感觉痛?」苏格拉底回答说:「不。」那个人又按他的膝盖,并告诉周围的人,说道:「苏格拉底的身体已经慢慢地僵直了,已经没有了知觉。」那人又重复地摸了一次,再对众人说道:「要是僵冷到了心脏时,就可以说一切都结束了。而现在他的下半身大部分都已经僵冷了。」这时,那个行刑的人在苏格拉底的脸上盖了一层布。就在这时,苏格拉底将盖在脸上的布拉开,开口说话:「克里同,我还欠医神阿斯克勒皮俄斯一只公鸡(这是医神的圣物),请不要忘了,要还给他。」这就是苏格拉底临终时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克里同赶忙对苏格拉底说道:「好的,还有没有其他别的事情呢?」这时,苏格拉底已经无法开口回答了。舌头已经僵直了。随即,苏格拉底的身体痉挛了一下。那个行刑的人当即把盖在苏格拉底脸上的布拿开。这时苏格拉底的两眼已失去了光彩。克里同用手轻轻地按摩着苏格拉底的双眼和嘴,使之能安然地阖闭起来。

苏格拉底以他的实践和人格为后世哲学家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二、“认识你自己”

       1、哲学研究从自然转向人

        哲学必须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求助于灵魂内部的原则发现事物的真理。

      2、自知其无知

     阅读材料

我知道自己是没有智慧的,不论大小都没有。而他[}却说我是最有智慧的,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虽然我们两人都不真正地知道善的和美的东西。但他(某政治家)并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而我既不知道,也不自以为知道。看起来,正是在不知道的事情也不自认为知道这一点上,我比这个人要有智慧些。”

“事实上,先生们,只有神才是真正有智慧的。神渝的意思是说:“人的智慧微乎其微,没有价值。”神并不是真说苏格拉底是最有智慧的,而只是我的名字来作个例子,仿佛是说: “人们啊,像苏格拉底这样认识到自己的智慧真正说来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                   

                                            ----柏拉图《申辩篇》

 

三、德行即知识

1、内在于心灵的原则即德行。

德行是过好生活或做善事的能力。对自己的认识就是关于德行的知识。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

 宇宙的目的是善,人生的目的也如此。而只有心灵才能具有善的条件。因此,要接近善,唯有“认识你自己”

2、知善必能行善。恶性在于无知。

阅读材料:亚里斯多德关于苏格拉底“德行即知识”的记载:

没有人的行为会违背他相信是最好的事物。人们这样做只是内于无知。

年老的苏格拉底认为德性的知识是目的,并且常常探讨什么是公正、什么是勇敢、以及理性的各个部分;他的行为是出于理智的,因为在他看来,一切德性都是知识的种类,所以知道公正与变得公正是同时出现的………

                          --摘自苗力田主编《古希腊哲学》p222—223

       

四、苏格拉底的方法

 1、辩证法(古希腊语 dialogos ) 助产术

       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
 苏格拉底与人谈话方法论即古代意义上的辩证法”,即通过揭露对方意见中的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他把   这种方法称之为“接生术”。

2、真理即“去蔽”a-letheia

        见课本 p36

      阅读材料:苏格拉底谈话法的一个例子:

  苏格拉底:“人人都说要作有道德的人,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道德呢?”

青年:“做人要忠诚老实,不能欺骗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道德行为。”

苏格拉底:“你说道德就是不能欺骗人,那么在和敌人交战的时候,我方的将领为了战胜敌人,取得胜利,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欺骗和迷惑敌人,这种欺骗是不是道德的呢?”

青年:“对敌人进行欺骗当然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是不道德的了。”

苏格拉底:“在我军和敌人作战时,我军被包围了,处境困难,士气低落。我军将领为了鼓舞士气,组织突围,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马上就到,大家努力突围出去。结果士气大振,突围成功。你能说将军欺骗自己的士兵是不道德的吗?”

青年说:“那是在战争的情况下,战争情况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欺骗。”

苏格拉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儿子生病了,父亲拿来药儿子又不愿意吃。于是,父亲就欺骗儿子说,这不是药,是一种好吃的东西,儿子吃了药病就好了。你说这种欺骗是不道德的吗?“

青年:”这种欺骗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

青年:”你把我弄糊涂了,以前我还知道什么是道德,我现在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了。那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才是道德呢?“

    。。。。。。。

四、五花八门的弟子:小苏格拉底派

1、麦加拉派

特点:把苏格拉底的“善”和埃利亚学派的“存在”相等同

“说谎者”、“赫勒克特拉”、“隐藏者”、“谷堆”、“有角”、“谷堆”等诡辩。

2、昔勒尼派

特点:把苏格拉底的“善”规定为快乐,提出“快乐论”。

3、犬儒学派

特点:把苏格拉底的“善”规定为节制、禁欲,倡导禁欲主义。

因其创始人安提期泰(Antisthens)常在一个名叫居诺萨格(Kunosarges)的体育场附近而得名。因为Kuno在希腊文中是“狗”的意思。

       代表人物:第欧根尼(diogenis)                 

人应按照自然而生活,最高的价值乃是需要的简单化。

对亚历山大大帝说:请你让开,你挡住了我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