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魔的粤语版: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 / 醉罢君山 / 第41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58:34
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共48页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10 10:56  
  (使命的召唤-140)
  
  严格的军事纪律,在此时反而成为郑军最致命的弱点,被分割后的各部队,在黑夜中也无法判断战局的进展,各部队在没有得到郑成功命令之前,不敢擅自转移,但是郑成功派出的右冲镇、右虎卫镇两支援军又在观音山另一侧受阻,根本没法传递消息。如果此时山中的甘辉、张英等将领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迅速与驻扎山下的左虎卫镇等部队会合,坚守阵地,等待援军的到来,那么郑军还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可惜的是,甘辉、张英这两位恪守纪律的将领没有能够随机应变,这使得清军在击溃山上的郑军后,冲入山中,再次形成以多打少的格局。
  清军乘胜从山上冲下,袭击中提督甘辉的部队。甘辉、张英的部队不过数千人,而清军则有数万人之多,虽然经过奋勇作战,无奈寡不敌众,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一番血战之后,山内的郑军部队全军覆没,郑成功麾下最杰出的战将甘辉在此战中英勇战死,另一位重要将领张英同样阵亡。
  清军各个击破的战术继续奏效。
  山下的左武卫镇、左虎卫镇是郑军精锐中的精锐,但在甘辉败亡后,两镇实际上处于清军的前后夹击之中。陈魁指挥左虎卫这支曾令清军胆战心惊的铁人部队顽强阻击,此时铁人部队陷入前后无援的孤军奋战之中,大势已去,独木难支,铁人兵团虽然骁勇无比,但在清军数万人的猛攻之中,最后陈魁战死沙场,左武卫镇与左虎卫镇的大部分士兵都血染观音山,在离南京城咫尺之地,魂归南明矣。
  负责堵御大路的后提督万礼,在观音山失守后,同样陷入清军的首尾合攻之中,万礼战死,宣毅左镇的指挥官万义浮水而逃。至此,南京城外观音山一带的会战,以清军的大胜而告终。清军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胜仗,固然与清军将领的高超的军事素质有关,但是郑成功的轻敌以及过分僵硬、缺乏灵活性的指挥系统才是失利的根源所在。
  
  观音山一战,郑军战死的将领包括中提督甘辉、后提督万礼、五军戎政张英、镇指挥官林胜、陈魁、蓝衍等,郑军最精锐的部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郑军上下一片混乱,军心大乱,郑成功见状愦然长叹,十余年之心血,锐意北伐,不想南都在望,竟然毁之一旦,这位钢铁汉子挥泪下令,解除对南京城的包围,全军登船撤向长江。
  清军乘胜追击,南京城内的清军水师也蚁集蜂拥而下,直扑郑军的水师。郑军的左冲镇担任抵御清军水师的任务,左冲镇在极为危急的时刻,出色地完成阻击任务,并且挽救了观音山一带数千名残余郑军士兵的生命。
  庞大的舰队缓缓地启航,向东行驶,所有的人都垂头丧气。南京城下的失利,不仅使克复南都的梦想破灭,而且更严重的是,在南京城上游的张煌言部与郑成功的主力被分割开。南京战役的失败,清军开始反扑,原本归顺于郑军的各城邑又纷纷降清,使得张煌言部的处境急转直下,最后这支深入敌境的勇敢军队,成为一支孤军,在清军的打击下,最后遭致失败。
  七月二十四日,郑成功撤退到了镇江,他叹道:“是我欺敌之过,轻信余新所致也。然胜败常事,亦何虑焉?”虽然郑成功以“胜败常事”来宽慰自己的部将,但是南京一役,不仅伤亡惨重,而且损失了好几位最优秀的指挥官,这些损失,在远离郑军基地的情况下,是很难得到补充的,而且在长江南北两岸,绝大多数地区仍然是清军控制区,清军仍在集结准备再次反扑,面对此险情,郑成功决定先将军队撤出长江,保全实力,然后再徐图进取。
  
 作者:潮汐猎人 回复日期:2009-04-10 11:44:00 
    另外,这次战斗有点离奇,清军怎么好像把郑军的布置摸得一清二楚,短期内迅速各个击破,以致于郑军根本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
  ------------------
  以郑军一惯的战法分析,郑军长于打野战、硬战,擅长伏击战,但绝少使用诈骗战术,清军居南京城上,对郑军的布置理所当然观察得比较清楚,另外清军肯定有情报来源,否则清军发动袭击的时间怎么刚好与郑军决定总攻的时间一致呢?而且还每次抢在郑军的前头?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10 18:17          这是骑兵对步兵的胜利,一个骑兵一般要三个步兵才能平衡,清郑两方在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清朝骑兵的实际战斗力三倍郑成功军队,在这样的力量对比下怎么会不败呢?
    说穿了,郑成功的失败是力量不够造成的,与怎么部署指挥关系并不大,顶多损失小点罢了。
  ------------------
  确实如此,以郑军藤牌兵为例,三名藤牌兵对付一名骑兵。不过清军似乎也不是数万人都是骑兵,在观音山夜袭中,应该步兵还是占主要的。有一种资料,称郑成功在南京城的兵力是八万人,这个应该是可信的,这个兵力要攻克南京城,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作者:richardeven 回复日期:2009-04-10 20:35:20 
    请问君山兄,郑成功带家眷干什么?带了哪些家眷?
    我总觉得这太令人费解了.
    我看过一本描写郑家家史的小说霸海家族,里面说是鲁王一帮人要郑成功带着他们去南京,不知这是不是史实?
  ---------------
  带家眷主要是考虑到将士长年征战在外,主要是将士们的女眷。
  鲁王一说,好象与史实不符吧。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11 09:30  
  (使命的召唤-141)
  
  郑军舰队驶出长江,于八月八日驶至崇明港。在这段时间里,郑成功一方面想与清廷议和以缓解军事压力,一方面准备选择一个进攻的目标,以向清军显示自己的实力依然强大,他决心要攻克崇明,以作为郑军在长江口的一个战略据点。
  八月十日,郑军登陆崇明岛,包围崇明城,并将船上的火炮抬上岸,准备强取崇明。十一日清晨,崇明战役打响。
  郑军的火炮发出刺耳的轰鸣声,从早晨到中午,崇明城的西北角被郑军的火炮炸开,城墙崩倒数尺,倒塌的城墙填满城外的河沟。郑成功见状,下令登城进攻,清军守将刘国玉、陈定等人坚守不退,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
  正兵镇的将领韩英奋勇登梯,但是却被清军的鸟铳击伤左腿,从云梯上跌下,身负重伤。清军占据城头,矢石夹攻,箭如雨下,在战斗力,监督王起俸也被清军的火铳所伤。攻城战陷入相持之中,郑成功原本想一举攻克崇明城,以鼓舞全军士气,不想在城下却损兵折将,士兵们还没有走出南京败战的阴影,士气低落。
  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只得鸣金收兵。身负重伤的韩英、王起俸等将领先后因失血过多而去世,此时,右武卫镇指挥官周全斌对郑成功说:“此城深沟高垒,梁化凤请加守援,已难攻拔,况官兵被创之余,昨日韩英被伤,闻者寒心,无意恋战。且得此孤岛,亦是无益。不如暂回旧汛休养,号召精锐,侯明年再进长江,以图大举,未为晚也。”
  郑成功见全军上下,殊无斗志,看来也只能先返回厦门根据地,再作计议了,他留下一部分兵力驻扎在浙东及福建沿海岛屿上,其余兵团于九月初返回厦门岛。
  
  轰轰烈烈的北伐之役,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这一战,是南明势力对清廷最后一次反扑,也是对清军威胁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如果郑成功能克复金陵,那么东南半壁江山仍然有光复的可能性,然而世事难料,这次伟大的进军,竟功败垂成,离成功只差那么一点点,徒留给历史无穷的遗憾。
  1659年是南明史上重要的一年,郑成功的大进军受阻于南京城,而西南的抗清力量也陷入危局中,这年清军兵分三路,击破大西军的大本营云南,迫使李定国奉永历帝窜入缅甸,西南的抗清力量基本上瓦解。在李定国退入缅甸之后,郑成功已经成为中国境内抗清的最大力量,清政府决定乘郑军兵败之机,一鼓作气,攻克郑军的老巢厦门岛。
  一波未平,一波复起。郑成功能否在此危局中,力挽狂澜,击退来犯的清军,捍卫厦门岛呢?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兵败南京、士气凋零之际,郑成功又如何死处求生、绝地反击呢?
  
  
  (请看下章《不朽的事业:解放台湾》之《绝地反击》)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12 09:28  
  (使命的召唤-142)
  
  第九章 不朽的事业:收复台湾
  
  一、绝地反击
  
  在郑成功兵围南京城之时,清政府火速命令内大臣达素为安南将军,率一万多名精锐的满汉骑兵,南下增援南京城。达素尚未抵达南京时,郑成功已经战败,并退出长江,达素兵团在经过休整后,继续南下,同时清廷责令浙江、南京、广东数省水师集结,由达素指挥,准备以前所未有的海上力量,一举歼灭退守厦门岛的郑成功抗清力量。
  转眼间已经是永历十四年(1660年)正月,达素兵团的先锋已经进入福建省的地界,为了加强厦门岛内的防御力量,郑成功将驻守在浙东的右武卫镇、左冲镇等精锐部队调回厦门岛内。
  右武卫镇的指挥官周全斌是郑军中一名非常优秀的将领,他建议郑成功将仍然驻防在舟山岛等地的郑军一并调回,他说道:“窃谓治外必先治内,叠据各报,虏添兵马,修造船只,乘我失利之时,故敢浪逞。但彼悉皆地方之众,未习船务,区区水战,与我惯习之师相角逐,实天资我战胜之会,恢复未可知也。而今日我所要着者,惟在强兵裕赋,固足兵心。察各镇营官兵,奉令屯扎舟山各处,皆离乡有日,在外风霜,各有归思。兼以措饷维艰,日复一日,暂为弊端。尚有缺少军器衣甲者,有警未免空拳赴敌。不如调回思明训练,择地取饷,以裕兵食,以鼓兵心,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虏虽百万来犯,亦可立破。”
  郑成功听从周全斌的建议,将各镇陆续召返厦门岛,以应对达素即将发起的进攻。由于南京一役损失了许多大将,郑成功陆续起用原本被撤职查办或待罪的一些将领,并且加紧士兵的军事操练。
  
  在清军一方,安南将军达素于三月抵达泉州,准备以泉州为基地,进攻厦门岛。达素在同安集结一百余艘船只、在漳州集结四百多艘船只、在泉州也集结数百艘船只,这样还意犹未足,清军将此役视为平定东南抗清力量的最后一役,所以打算征集更多的战船。四月份,由清军将领明安达礼统率水陆马兵,集结了吴淞、宁波、绍兴、温州、台州等地共计约五百艘船只,由浙东南下,准备合击厦门岛。郑成功判断:“彼因江南之败,欲乘我喘息未定,前来攻击。候彼整船调兵,必于五月。斯時南风正盛,江、浙沙船未必敢出;惟虑粵東而已。”
  郑成功担心的是广东清军的水师,因为粤东的海盗头目苏利、许龙都是郑军的老对手,而且都投降了清军,分别被授予碣石总兵、南洋总兵之衔,这两支海盗军虽然多次遭到郑军的打击,但在清军的支持下,始终未被歼灭,而且善于水战,是郑军的强劲对手。周全斌分析道:“碣石之苏利、南洋之許龙,虽然阳奉,亦恋栈之马耳,岂敢离其巢穴?若漳、泉之师,分头敌之,必可破也。”
  周全斌的分析得到郑成功的认同,他传檄给驻守南澳岛的忠勇侯陈霸,命令他准备船只,预防许龙、苏利的入侵,同时命令驻守铜山岛的忠匡伯张进,派出炮舰游弋于海面,以作为南澳岛陈霸的援军。
  
  清军一方面积极备战,一方面准备暗杀郑成功。
  福建总督李率泰策划了一个暗杀郑成功的绝密计划。李率泰麾下有一名旗牌官,名叫张应熊,张应熊有个弟弟叫张德,是郑成功的厨子,李率泰密令张应熊携带一枚剧毒的孔雀胆潜入厦门岛。张应熊找到张德后,将孔雀胆交给弟弟,让他找机会毒死郑成功,并向他许诺,办成这事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张德听了呯然心动,他是负责给郑成功制作点心,想到富贵唾手可得,他动了心,可是张德这个人胆小,不敢亲自去做这件事,怎么办呢?张德有个学徒,叫王四,这个人也比较贪财,所以他就游说王四,王四听得有利可图,便答应下来。可是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下手的,因为每当郑成功的侍者前来取点心时,王四想乘机下药,但是每次他的手都在发抖,浑身寒战,最终还是不敢下毒。连续几次之后,张德又来逼问王四,王四内心非常恐惧,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决定回家将这件事告诉父亲王耀,王耀得悉此事后大为惊恐,他马上带着王四去见郑成功,将整个事情和盘托出。郑成功体现出应有的大度,他淡淡地说:“吾乃天生,岂人能害?”下令嘉奖王耀父子,然后下令立即逮捕张德归案,将其乱箭射死。
  李率泰的暗杀计划,遭到彻底的失败,他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果不虚也。”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4-13 09:56  
  (使命的召唤-143)
  
  四月的厦门岛,战争阴云密布。
  郑成功于四月初,下令将将士的家眷转移到金门岛,以便集中全力击败清军的进犯,同时起用被闲置多时的海军名将林察。林察由于当年率水师南下与李定国会师广东,延误战机而遭到冷遇,但是在郑军海军将领中,他是最有作战经验,也是最能干、最有才华的将领,在厦门岛基地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郑成功毅然起用林察,委任为海军总督,负责堵御清军的进犯。
  四月九日,郑成功发一道谕告,以鼓舞全军士气:“照得狡虏有必败之机,在我益当决必胜之算。去岁我师数千里直抵长江,登岸杀虏,瓜镇之满汉精锐,歼灭殆尽。何况虏欲舍弓马长技,以与我争横于舟楫波涛之间,以廖廖船只,驱叛兵残卒而尝试之。主客之形既不相如,水陆之势又甚悬绝,其胜败固已了若指掌矣。此天夺虏监而假手于我将士,我将士鼓勇用命,何难灭此朝夕?且虏数十年来,战守伎俩已不遗余力,今之狡焉一逞,是所谓不到黄河心不休也。此番大破虏锋,则虏计无复施,束手以听命,自兹而中兴大事已定,我将士之勋名富贵在此一举,我将士数十年风波锋镝从征之苦心从此而发舒。”
  郑成功的口气,仍旧充满对清军的藐视之心,他仍然极度的自信。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并不意味着他在战术上也藐视对手,他积极组织水师与陆军,排兵布阵,做好战斗的准备。
  
  清军制定了两路进攻的战术,其中一路由漳州海澄出发,由清军悍将李率泰指挥,原郑成功麾下叛将黄梧协助指挥;另一路由同安港出发,由安南将军达素亲自指挥,协将则是郑军叛将、同时也是海军名将的施郎,当时施郎将授予同安总兵之职。
  施郎、黄梧等郑军叛将,不仅深知郑之底细,而且对海军的战术非常熟悉,在他们的训练之下,清军水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过要想与郑军强大的水师对垒,清军水师欠缺实战的经验。
  郑成功的情报网在四月底便侦知清军水师的实力,并且在五月八日准确地得知清军的进攻时间:五月十日。郑成功在获悉清军的部署之后,亲自率海军驻扎在离海澄不远处的海门,辖忠靖伯陈辉、前提督、右提督、右武卫镇、援剿左镇、援剿右镇、正兵镇等,严阵以待,对拦截来自海澄方向的清军水师。另一支海军舰队由水师总督林察统领,辖中冲镇、宣毅前镇、宣毅右镇等泊于刘五店,以监视同安方向的清军水师。
  在厦门岛的防卫上,在清军可能突击的高崎、赤山坪、东渡等地,驻扎右虎卫镇、援剿前镇、殿兵镇、前冲镇、智武镇、游兵镇等,以击退清军在厦门岛的登陆。同时还有一支机动舰队,包括宣毅后镇、后冲镇、援剿后镇、左冲镇等,负责在高崎一带的洋面上拦截清军的船只。
  五月十日清晨,海澄清军水师乘涨潮之机,率先发起进攻,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海战拉开了序幕。
  
  海澄的清军水师总共出动了四百多艘战船,直扑圭屿。圭屿位于厦门与海澄的交界处,岛屿周长约一里,清军水师一出动,郑军的侦察舰便发现其踪迹,并马上报告给郑成功。此时海水由涨潮变成退潮,郑成功见此时清军水师顺流而下,此时风向、潮流对郑军都不利,便派陈尧策前往传令各船:“不准起碇,泊定一条鞭,与之打仗,候潮平风顺,有令方准驾驶冲杀。”
  在郑军舰船中,位置最靠前的是忠靖伯陈辉与闽安侯周瑞的坐船。周瑞在1653年援粤一役中,因坐失战机而被郑成功处罚,永不叙用,但在此大敌当头之际,陈辉力保周瑞,并与之携同作为郑军舰队的先锋。紧靠近陈辉坐船的是援剿右镇杨元标的铳船,这两艘战舰位于郑军舰队的最前方,因而也成为清军水师的首要攻击目标。
  清军水师乘潮而下,前锋数十艘战船前来围攻陈辉与杨元标的船只。怎么办呢?如果郑军此时起碇迎战,那么在此退潮之时,战船很可能会被随潮水漂向外洋,如此一来,这场海战必败无疑。可是如果不起碇迎战,那么陈辉与杨元标这两艘船很可能在清军数十艘战船的围攻之下被击毁,怎么办呢?对郑成功来说,这是一次难以抉择的考验。
  现在没有比保卫厦门岛这个抗清基地更重要的事了,虽然陈辉是郑成功最信任的战将,但此时容不得他考虑更多了,他仍然严令在潮水未平之前,不准起碇。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856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