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藏机图正版每日保真:生姜及沙姜的功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29:12

生姜的功效

生姜地

一棵生姜

生姜嫩姜



生姜[JPG]







干姜

干姜
概述
【物种名称】 姜
【别名异名】 生姜、姜皮、姜、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姜、生姜汁.
【拉丁学名】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英文名称】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科属分类】姜科Zingiberaceae、姜属Zingiber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子列,披钍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平滑无毛,有抱茎的叶鞘;无柄。花茎直立,被以覆瓦状疏离的鳞片;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长约5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卵形,淡绿色;花稠密,长约2.5厘米,先端锐尖;萼短筒状;花冠3裂,裂片披针形,黄色,唇瓣较短,长圆状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黄白色斑点,下部两面三刀侧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丝状,淡紫色,柱头放射状。蒴果长圆形胀约2.5厘米。花期6-8月。
生姜: 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本品为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有嫩生姜与老生姜,做酱菜都用嫩姜,药用以老姜为佳。
性味 辛、微温
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成分 含有辛辣和芳香成分。辛辣成分为一种芳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其中主要为姜油萜、水茴香、樟脑萜、姜酚、桉叶油精、淀粉、粘液等。
功用 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药用和食用:
【制法】生姜:除去杂质,洗净,用时切厚片。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 4~18cm,厚 1~3cm 。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贮藏】置阴凉潮湿处,或埋入湿沙内,防冻。
【备注】
(1)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此外,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2)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4)煨姜:将原只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5)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鲜味。
宜忌 阴虚内热者忌服.
【历代本草著作对生姜的论述】
《名医别录》: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又,生姜,微温,辛,归五藏。去淡,下气,止呕吐,除风邪寒热。久服小志少智,伤心气。
《本草拾遗》:本功外,汁解毒药,自余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须热即去皮,要冷即留皮。
《药性论》:使。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逆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合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神效。
《开宝本草》:味辛,微温。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本草图经》:以生姜切细,和好茶一、两碗,任意呷之,治痢大妙!热痢留姜皮,冷痢去皮。
《本草衍义》:治暴逆气。嚼三两皂子大,下咽定,屡服屡定。初得寒热,痰嗽,烧一块,含咬之终日间,嗽自愈。暴赤眼无疮者,以古铜钱刮净姜上取汁,于钱唇点目,热泪出,今日点,来日愈。但小儿甚惧,不须疑,已试良验。
《药性赋》:味辛,性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四: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枣有厚肠之说。温经散表邪之风,益气止胃翻之哕。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辛而甘,微温,气味俱轻,阳也,无毒。
《象》云: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治痰嗽。生与干同治。与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剪细用。
《心》云:能制半夏、厚朴之毒,发散风寒,益元气,大枣同用。辛温,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呕家之圣药也。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药能行阳而散气。
《珍》云:益脾胃,散风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孙真人云:为呕家之圣药。
或问东垣曰:生姜辛温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为胃口者,非也。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胃之系,便为胃口。与肺同处,故入肺而开胃口也。又问曰:人云夜间勿食生姜,食则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食之开发其气,则违天道,是以不宜食。此以平人论之可也。若有病则不然。姜屑比之干姜不热,比之生姜不润,以干生姜代干姜者,以其不僭故也。
《本草》云:秦椒为之使。杀半夏、莨菪毒。恶黄芩、黄连。
《本草衍义补遗》:辛温,俱轻,阳也。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之圣药。治咳嗽痰涎多用者,此药能行阳而散气故也。又东垣曰:生姜辛温入肺,如何是入胃口?曰:俗皆以心下为胃口者,非也。咽门之下受有形之物,系谓之系,便为胃口,与肺同处,故入肺而开胃口也。又问曰:人云夜间勿食生姜,食则令人闭气,何也?曰:生姜辛温主开发,夜则气本收敛,反食之开发其气,则违天道,是以不宜。若有病则不然,若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须热即去皮,若要冷即留皮用。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姜、枣味辛、甘。固能发散,而又不特专于发散之用。以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姜、枣之用,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荣卫者也。
洁古云:生姜,性温,味辛、甘,气味俱厚,浮而升,阳也。其用有四:制厚朴、半夏毒一,发散风邪二,温中去湿三,益脾胃药之佐四。东垣云:生姜为呕家之圣药。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物能行阳而散气。又云:生姜消痰下气,益脾胃,散风寒。主伤寒头痛,鼻塞,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又云:生姜与大枣同用,调和脾胃;辛温与芍药同用,温经散寒。
《本草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
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瘴气。食久,积热患目。痔人,痈疮皆不宜多食。
姜皮消浮肿腹胀痞满,去翳。
归经:肺;胃;脾经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对装有隔离小胃及食道瘘的狗,用50%煎剂置于口腔中,可对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双相作用,最初数小时内为抑制,后则继以较长时间的兴奋。向胃内灌注25%煎剂200ml,则呈兴奋作用。隔离小胃狗试服生姜0.1-1.0g,胃液分泌增加并刺激游离盐酸分泌,但胃蛋白酶对蛋白的消化作用却降低,脂肪酶的作用增强。浸膏能抑制硫酸铜引起的狗的呕吐,服姜汁10-50%30ml也有效,但5%30ml则无效。从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吐效果,最小有效量为3mg,对阿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及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均无效。家兔经消化道给予姜油酮可使肠管松弛,蠕动减退。生姜是驱风剂的一种,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有时继之以降低,可用于因胀气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绞痛。
2.对循环和呼吸的作用:正常人口嚼生姜1g(不咽下),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11.2mm汞柱,舒张压上升14mm汞柱,对脉率则无显著影响。酒精提取液对麻醉猫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
3.抗菌及抗原虫作用:体外试验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对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
4.其他作用:蛙皮下注射、家兔静脉注射大量姜油酮,能引起中枢运动麻痹,对兔有时血压可下降。
中药化学成分
生姜含挥发性成分:α-姜烯(α-zingiberene),β-檀香萜醇(β-santalol),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姜醇(zingiberol),紫苏醛(perillaldehyde),橙花醛(neral), 牻牛儿醛(geranial),2-蒈醇(2-caraneol),3-蒈醇,樟烯(camphene),β-罗勒烯(β-ocimene),α-香柑油烯(α-bergamotene),β-金便欢烯(β-farnesene),月桂烯(myrcene),β-蒎烯(β-pinene),2-龙脑(2-borneol),柠檬醛(citral),7-孟烯[7-menthene],异小茴香醇(isofenchyl alcohol),α-金合欢烯,1,3,3-三甲基三环[2.2.1.02,6]-庚烷[1,3,3-trimethyltricyclo[2.2.1.02,6]heptane],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二环[3.1.1]-2-庚烷[2,6-dimethyl-6-(4-methyl-3-pentenyl)-bicyclo[3.1.1]-2-heptene],1,3,3-三甲基-2-氧杂二环[2.2.2]辛烷[1,3,3-trimethyl-2-oxabicyclo[2.2.2]octane],1-(1,5-二甲基-4-已烯基)-4-甲基苯[1-(1,5-eimethyl-4-hexenyl)-4-methylbenzene]及高良姜萜内酯(galanolactone)等数十种;辛辣成分:6-姜辣醇(6-gingerol),3-姜辣醇,4-姜辣醇,5-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12-姜辣醇,6-姜辣二醇(6-gingediol),4-姜辣二醇,8-姜辣二醇,10-姜辣二醇,6-甲基姜辣二醇(6-gingediol),4-姜辣二醇,8-姜辣二醇,10-姜辣二醇,6-甲基姜辣二醇(6-methylgingediol),4-姜辣二醇双乙酸酯(4-gingediacetate),6-姜辣二醇双乙酸酯,6-甲基姜二醇双乙酸(6-methylgingediacetate),6-姜辣二酮(6-gingerdione),10-姜辣二酮,6-去氢姜辣二酮(6-dehydrogingerdiong),10-去氢姜辣二酮,6-乙酰姜辣醇(6-acetylgingerol),6-姜辣烯酮(6-shogaol)等。
生姜还含呋喃大牻牛儿酮(furanogermenone),2-哌啶酸(pipecolic acid)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丝氨酸(serine)等多种氨基酸。
功效: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
考证
出自1.《本草经集注》。
2.《本草图经》:生姜,生犍为山谷及荆州、扬州。今处处有之,以汉、温、池州者为良。苗高二、三尺,叶似箭竹而长,两两相对,苗青,根黄,无花实。秋采根,于长流水洗过,日晒为干姜。
3.《本草衍义》:生姜,治暴逆气,嚼三、两皂子大,下咽定,屡服屡定。初得寒热痰嗽,烧一块含啮之,终日间嗽自愈。暴赤眼无疮者,以古铜钱刮净姜上,取汁于钱唇点目,热泪出,今日点,来日愈。但小儿甚惧,不须疑,已试良验。
4.《本草纲目》:姜,初生嫩者其尖微紫,名紫姜,或作子姜,宿根谓之母姜也。姜宜原湿沙地,四月取母姜种子,五月生苗,如初生嫩芦,而叶稍阔似竹叶,对生,叶亦辛香。秋社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采食无筋,谓之子姜,秋分后者次之,霜后则老矣。性恶湿洳而畏日,故秋热则无姜。
科属分类:姜科
拉丁文名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主治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
各家论述
1.成无己:姜、枣味辛甘,专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药中用之,不独专于发散也。
2.《食物本草》:孙真人云,姜为呕家圣药。盖辛以散之,呕乃气逆不散,此药行阳而散气也。俗言上床萝卜下床姜,姜能开胃,萝卜消食也。
3.《药性类明》:生姜去湿,只是温中益脾胃,脾胃之气温和健运,则湿气自去矣。其消痰者,取其味辛辣,有开豁冲散之功也。
4.《医学入门》:姜,产后必用者,以其能破血逐瘀也。今人但知为胃药,而不知其能通心肺也。心气通,则一身之气正而邪气不能容,故曰去秽恶,通神明。丹溪云,留皮则冷,去皮则热。非皮之性本冷也,盖留皮则行表而热去,去皮则守中热存耳。
5.《本草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茹,可果可药,其利溥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按方广《心法附馀》云,凡中风、中暑、中气、中毒、中恶、干霍乱、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与童便服,立可解散,盖姜能开痰下气,童便降火也。
6.《本草经疏》:生姜所禀,与干姜性气无殊,第消痰、止呕、出汗、散风、祛寒、止泄、疏肝、导滞,则功优于干姜。
7.《药品化义》:生姜辛窜,药用善豁痰利窍,止寒呕,去秽气,通神明。助葱白头大散表邪一切风寒湿热之症;合黑枣、柴、甘,所谓辛甘发散为阳,治寒热往来及表虚发热;佐灯心通窍利肺气,宁咳嗽;入补脾药,开胃补脾,止泄泻。
8.《本草新编》:姜通神明,古志之矣,然徒用一二片,欲遽通明,亦必不得之数。或用人参,或用白术,或用石菖蒲,或用丹砂,彼此相剂,而后神明可通,邪气可辟也。生姜性散,能散风邪,伤风小恙,何必用桂枝,用生姜三钱捣碎,加薄荷二钱,滚水冲服,邪即时解散。或问生姜发汗,不宜常服,有之乎?曰,生姜四时皆可服,但不宜多服散气,岂特发汗哉。然而多服则正气受伤,少服则正气无害,又不可过于避忌坐视,而不收其功也。至于偶受阴寒,如手足厥逆,腹痛绕脐而不可止,不妨多用生姜,捣碎炒热,熨于心腹之外,以祛其内寒也。
9.《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煨姜,和中止呕,用生姜惧其散,用干姜惧其燥,惟此略不燥散。凡和中止呕,及与大枣并用,取其和脾胃之津液而和营卫,最为平妥。
10.《本草经读》:仲景桂枝汤等,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卫,得枣之甘以养心营,合之能兼调营卫也。真武汤、茯苓桂枝汤用之者,以辛能利肺气,气行则水利汗止,肺为水之上源也。大小柴胡汤用之者,以其为少阳本经之药也。吴茱萸汤用之者,以其安阳明之气,阳明之气以下行为顺,而呕自止矣;少阴之气,上交阳明中土,而利亦止矣。若人只知其散邪发汗,而不知其有匡正止汗之功,每于真武汤、近效白术汤,辄疑生姜而妄去之,皆读书死于句下之过也。
11.《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12.《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13.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14.《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壅隔,冷热气。
15.《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16.《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17.《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18.《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19.《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20.《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21.《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22.《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采收和储藏
10-12月茎叶枯黄时采收。挖起根茎,去掉茎叶、须根
资源分布: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广为栽培。
选方
生姜泻心汤《伤寒论》;桂枝汤《伤寒论》;生姜甘草汤《备急千金要方》;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生姜半夏汤《金匮要略》
用药禁忌
阴虚内热及实热证禁服。
动植物形态
姜,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茎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的辛辣气味。叶互生,排成2列,无柄,几抱茎;叶舌长2-4mm;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0cm,宽1.5-2.2cm,先端渐尖,基部狭,叶革鞘状抱茎,无毛。花葶自根茎中抽出,长15-25cm;穗状花序椭圆形,长4-5cm;苞片卵形,长约2.5cm,淡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cm,具3短尖齿;花冠黄绿色,管长2-2.5cm,裂片3,披针形,长不及2cm,唇瓣的中间裂片长圆状倒卵开,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两侧裂片卵形,黄绿色,具紫色边缘;雄蕊1,暗紫色,花药长约9m,药隔附属体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无毛,花柱1,柱头近球形。蒴果。种子多数,黑色。花期8月。
生姜种类
类型和品种
1.类型:按照生姜的根茎或植株的用途可分为食用药用型,食用加工型和观赏型三种类型。根据生姜的植物学特征及生长习性,可分为疏苗型和密苗型两种类型。
(1)疏苗型 :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分枝少,叶深绿色,根茎节少而稀,姜块肥大,多单层排列,其代表品种如山东莱芜大姜、广东疏轮大肉姜、安丘大姜、藤叶大姜等。
(2)密苗型:生长势中等,分枝多,叶色绿,根茎节多而密,姜块多数双层或多层排列,其代表品种如山东莱芜片姜、广东密轮细肉姜、浙江临平红瓜姜、江西兴国生姜、陕西城固黄姜等。
2.主要品种:目前出口的生姜品种尚不定形,因为各地均以种植当地地方品种为主。我国地方品种很多,多以其形态特征而取名。如云南玉溪黄姜、陕西汉中黄姜、贵州遵义白姜等。现介绍几种可供出口用的几个优良地方品种。
(1)山东莱芜生姜 :为山东莱芜市地方品种,已有百余年的种植历史,为山东名产蔬菜之一,也是我国生姜主要出口品种。当地栽培主要有两个品种:
①莱芜片姜 :生长势较强,一般株高70~80厘米,叶披针形,叶色翠绿,分枝性强,每株具10~15个分枝,多者可达20枚以上,属密苗类型。根茎黄皮黄肉、姜球数较多,且排列紧密,节间较短。姜球上部鳞片呈淡红色,根茎肉质细嫩,辛香味浓,品质优良,耐贮耐运。一般单株根茎重300~400克,大者可达1000克左右。一般亩产1500~2000千克,高者可达3000~3500千克。
②莱芜大姜:植株高大,生长势强,一般株高75~90厘米,叶片大而肥厚,叶色深绿茎杆粗壮,分枝数较少,每株为6~10个分枝,多者达12个以上,属疏苗类型。根茎姜球数较少,但姜球肥大,节小而稀,外形美观,产量比片姜稍高一些,出口销路好,颇受群众欢迎,种植面积不断有所扩大。
(2)广州肉姜 :广东省广州市郊农家品种,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较广,在广东省普通栽培,多行间作套种。除供应国内市场外,大量出口供应国际市场,加工的糖姜是广东的出口特产之一。当地栽培主要有两个品种:
①疏轮大肉姜 :又称单排大肉姜,植株较高大,一般株高70~80厘米,叶披针形,深绿色,分枝较少,茎粗1.2~1.5厘米,根茎肥大,皮淡黄色而较细,肉黄白色,嫩芽为粉红色,姜球成单层排列,纤维较少,质地细嫩,品质优良产量较高,但抗病性稍差。一般单株根茎重1000-2000克,间作亩产1000~1500千克。
②密轮细肉姜 :又称双排肉姜,株高60~80厘米,叶披针形青绿色,分枝力强,分枝较多,姜球较少,成双层排列。根茎皮、肉皆为淡黄色,肉质致密,纤维较多,辛辣味稍浓,抗旱和抗病力较强,忌土壤过湿,一般单株重700~1500克,间作,亩产800~1000千克。
(3)红瓜姜(浙江红瓜姜,别名大杆黄):为浙江嘉兴市新丰及余杭县临平和小林一带农家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70~80厘米,叶披针形,深绿色,植株分枝力强,属密苗类型。根茎肥大皮淡黄色,芽带淡红色,故名红瓜。肉蜡黄色,纤维少,味辣,品质佳。嫩姜可腌渍或糖渍,老姜可作调味香料。单株根茎重400~500克,重者可达1000克以上,一般亩产1200~1500千克,高产达2000千克左右。
(4)安徽铜陵白姜:安徽铜陵地方品种,栽培历史约600余年,早在明清初就远销东南亚诸国。植株生长势强,株高70-90厘米,高者达1米以上,叶窄披针形,深绿色,姜块肥大,鲜姜呈乳白色至淡黄色,嫩芽粉红色,外形美观,纤维少,肉质细嫩,辛香味浓,辣味适中,品质优。单株根茎重300~500克,亩产鲜重1500~2000千克。
(5)玉林圆肉姜:广西地方品种,广西各地均有种植,以玉林地区栽培较多。植株较矮,一般株高50~60厘米,分枝较多,茎粗约1厘米,叶青绿色,根茎皮淡黄色,肉黄白色,芽紫红色,肉质细嫩,辛香味浓,辣味较淡,品质佳,较早熟,不耐湿较抗旱。抗病能力较强,耐贮耐运。单株重一般500~800克,最重可达2千克。
(6)来凤生姜: 湖北来凤农家品种,又称凤头姜。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鄂西自治州的来凤,恩施等地。植株较矮,叶披针形,绿色、根茎黄白色,嫩芽处鳞片为紫红色,姜块表面光滑,肉质脆细,纤维少,辛辣味较浓,香味清纯,含水量较高,品质良好,适宜于蜜饯加工,但不耐贮藏。一般亩产1500~2000千克。
(7)江西兴国生姜: 兴国九山生姜是江西名特蔬菜之一,为兴国县留龙九山村古老农家品种,现全县均有种植。株高一般70~90厘米,分枝较多,茎秆基部稍带紫色并具特殊香味,叶披针形、绿色。根茎肥大,姜球呈双行排列,皮浅黄色,肉黄白色,嫩芽淡紫红色,纤维少,质地脆嫩,辛辣味中等,品质优质,耐贮耐运。以九山姜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酱菜、五味姜、甘姜、白糖姜片、脱水姜片、香辣粉等食品,深受群众欢迎。
(8)福建红芽姜: 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根茎皮淡黄色,芽淡红色,肉蜡黄色,纤维少,风味品质佳。一般单株根茎重可达500克左右。
(9)四川竹根茎: 四川省地方品种。株高70厘米左右,叶色绿。根茎为不规则掌状,嫩姜表皮鳞芽紫红色,老姜表皮浅黄色,肉质脆嫩,纤维少。一般单株根茎重250~500克,亩产2500千克。
(10)遵义大白姜: 贵州遵义及湄谭一带农家品种,根茎肥大,表皮光滑、姜皮、姜肉皆为黄白色,富含水分,纤维少,质地脆嫩,辛味淡,品质优良,嫩姜宜炒食或加工糖渍,一般单株根茎重350~400克,大者达500克以上,一般亩产1500~2000千克。
功效分类:解表药;开窍药
炮制方法
1.生姜:拣去杂质,洗净泥土,用时切片。
2.鲜姜粉:取鲜生姜,洗净,捣烂,压榨取汁,静置,分取沉淀的粉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3.煨姜:取净生姜,用纸六、七层包裹,水中浸透,置火灰中煨至纸色焦黄,去纸用。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晚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木柱层为多列扁平木柱细胞。皮层散列多数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带。中柱占根茎的大部分,散列多数外韧型维管束,近中往鞘处维管束形小,排
列较紧密,木质部内侧或周围有非木化的纤维束。本品薄壁组织中散有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药物应用鉴别
生姜皮性辛凉,治皮肤浮肿,行皮水;生姜汁辛温,辛散胃寒力量强,多用于呕吐;干姜辛温,温中煽动寒,回阳通脉,温脾寒力量大,炮姜味辛苦走里不走表,温下焦之寒;炮姜炭性温,偏于温血分之寒;煨姜苦温,偏于温肠胃之寒。生姜辛而散温,益脾胃,善温中降逆止呕,除湿消痞,止咳祛痰,以降逆止呕为长。
性味:味辛;性温
中药化学鉴定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分取干姜1g,生姜5g磨碎,各加甲 醇适量,振摇后静置1h,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供试液,以芳樟醇、1,8-按油素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石油醚一乙酸乙酯(85:15)展开,以1%香草醛硫酸液里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 0.8%(ml/g)。
药材基源
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捣汁冲。外用:适量,捣敷;或炒热熨;或绞汁调搽
出处:《中华本草》
食疗价值
姜科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嫩者称紫姜、子姜,老者称老姜、老生姜。一般所说生姜多指后者。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秋、冬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鲜用。
[性能]味辛,性温。能开胃止呕,化痰止咳,发汗解表。
[参考]含挥发油,主要为姜醇、姜烯、水芹烯、柠檬醛、芳樟醇等;又含辣味成分姜辣素,分解生成姜酮、姜烯酮等。此外,含天门冬素、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
口嚼生姜,可引起血压升高。姜辣素对口腔和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可使肠张力、节律和蠕动增加。有末梢性镇吐作用,有效成分为姜酮和姜烯酮的混合物。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体外实验,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痰饮呕吐,胃气不和的呕吐;风寒或寒痰咳嗽;感冒风寒,恶风发热,鼻塞头痛。
[用法]煎汤,绞汁服,或作调味品;子姜多作菜食。
[注意]阴虚,内有实热,或患痔疮者忌用。久服积热,损阴伤目。高血压病人亦不宜多食。
[附方]
1,凉拌子姜:子姜30~60g,切成细丝,加醋、盐适量拌食;亦可再加适量白糖、脂麻油。
本品以醋、盐等拌食有很好的开胃和中,止呕作用;味微辛辣而酸,但不甚温热。用于胃气不和而偏寒的呕逆少食。《食医心镜》中用生姜细粒,与醋同煎,连渣嚼服,用于“呕吐,百药不差”,其意与此同。
2,生姜半夏汤:半夏12g,煎汤取汁,加生姜汁适量,一同煎沸。分4次服用。
源于《金匮要略》。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呕,合用益佳;并有开胃和中之功。用于胃气不和,呕哕不安。
3,生姜饴糖汤:生姜30~60g,饴糖30g。加水煎成浓汤,趁温热徐徐饮。
源于《本草汇言》。本方以生姜温肺化痰、止咳,饴糖润肺被虚。用于虚寒性咳嗽咯痰。
4,紫苏生姜汤:紫苏叶30g,生姜9g。煎汤饮。
源于《本草汇言》。本方取紫苏叶发汗、解表散寒,用生姜以增强其作用。不仅便于服用,且有益胃气、助发汗的作用
夏季吃生姜能治四种病
炎炎夏日,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常会表现为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中医学认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腹痛、吐泻:
肚脐是人体对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加上夏季人的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减少,抵抗细菌的能力减弱,在有空调的场所容易受冷热的刺激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导致致病菌的入侵,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系统疾病。适当吃些生姜或者喝些姜汤,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学家研究发现,生姜能起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抗击沙门氏菌效果明显。
伤风感冒:
经常处在空调环境中,由于室内室外温差太大,很容易外感风寒。如果能及时吃上几片生姜或者喝上一碗红糖姜汤,将有助于驱寒解表,或者用姜汤(加点盐、醋)泡足亦可收到很好的疗效。
腰肩疼痛:
盛夏酷暑,在空调房里呆久了,肩膀和腰背易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袭,特别是老人容易引发肩周炎,遇到这种情况,可烧制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此法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可大大缓解疼痛。
生姜----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姜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此外还有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之功效。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姜的营养成分和葱蒜相似,同样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物质,并含有植物抗菌素,其杀菌作用不亚于葱和蒜。生姜还含有较多的挥发油,可以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脏和血清胆固醇的蓄积。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防治感冒,自古就是风寒感冒的食疗良药。外出旅游,出发前口嚼生姜服下、或贴一片在肚脐上,也可以放在鼻旁嗅闻,有防晕车晕船之效。故民间有“出门带块姜,时时保健康”的说法。
曾有一位手术中发现全身淋巴系统已有癌细胞转移、接受化疗的患者,由于发生条件反射性呕吐,每个化疗周期、体重都要减轻2~3千克,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经过采用临床营养支持、调理患者饮食,每天上午接受化疗前不强制病人进食,而让他口含一片薄姜,利用鲜姜止呕和温中散寒的作用。下午四时,趁化疗药物的毒性高潮期已过,分多次、少量进餐,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热能和营养补充。在历时一年的治疗中,患者体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十公斤。免疫功能的增强,使得患者的生命又延续了五年之久。在这里生姜的作用功不可没。
应当注意的是腐烂的生姜中含有毒物质黄樟素、其对肝脏有剧毒,所以一旦发现生姜腐烂就一定不能食用。
生姜的保存方法
①洗净、晾干,埋入盐罐
②将鲜姜放在盆、罐或大口瓶中,上面覆盖3厘米厚的潮湿细砂,然后加盖,可保鲜1~2个月
③将鲜姜洗净晾干,再切片,装进事先准备好的洁净、干燥的旋口罐头瓶中,然后倒入白酒,酒量以刚淹没鲜姜片为度,最后加盖密封,随吃随取,可长期保鲜
④洗净,放在小塑料袋内撒一些盐,不要封口,随用随取,可保持10天左右
⑤用盐水把生姜泡1小时,然后拿出来晒干,放入冰箱贮菜格内,可以放很长时间并保持其鲜嫩程度
生姜简易贮藏四法:
1、封闭堆藏 对生姜进行严格挑选,留下质量较好的散堆在仓库中,用草包草帘遮盖好,备贮。再在仓库的朝南方向垒砌砖墙,隔出一小仓库,并在砖墙上涂上泥堵塞砖缝,防冷风吹入,将姜堆放在砖墙内,姜堆高2米左右,堆内均匀地放入若干用芦苇扎成的通气筒到顶部以利通风。堆藏时,墙角不留空隙,中间可略松些。堆放后立即用泥或草包封闭顶部,堆藏库不宜过大,一般每库以堆放5000公斤左右为宜。库温一般控制在18-20℃,当气温下降时,可增加覆盖物保温;如气温过高,可减少覆盖物以散热降温。
2、坑埋贮藏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多用坑埋法贮藏生姜,坑的深度以不出水为原则,一般1米深,直径2米左右,上宽下窄,圆形或方形均可,一坑能贮2500公斤左右。坑的中央立一个稻草把,便于通风测温,姜摆好后,开始时表面覆一层姜叶,然后覆一层土,以后随气温下降,分次覆土。覆土总厚度为60厘米至65厘米,以保持堆内有适宜的贮温为原则,坑顶用稻草作成圆尖顶,以备防雨,四周设排水沟。北面设风障防寒。
贮藏中的管理,既要防热,又要防寒。入坑初期温度容易升高,不能将坑口全部封闭,开始1个月内,要求保持较高坑温,需要20度以上,以后保持在15度左右即可。冬季坑口必须封严,严防坑温过低。贮藏中要经常检查姜块有无变化,坑底不能有积水。
3、泥沙埋藏 埋藏坑有砖、石等在仓库或地下室内垒成,高度约0.8米,宽1米左右,长度不限,贮藏时先在坑底铺一层厚约5厘米,含水量在10%左右的泥沙,再放入几个通风筒,然后将挑选好的生姜放在坑内泥沙上,一层生姜(四五块姜厚)一层泥,堆至离坑口约5厘米处。最后用泥沙覆盖,不使生姜暴露在空气之中。
4、防空洞贮藏 一层沙一二层姜,码成1米高、1米宽的长方形垛,每垛1250-2500公斤,垛中间立一个用细竹竿捆成的直径约10厘米的通风束,井放入温度计,以便测量垛温。垛的四周用湿沙密封,封完垛后,掩好洞门,洞上留气孔避免冷风吹入。
冬季保存生姜
买回来的生姜一时吃不了,时间久了很容易干瘪或者烂掉,你可以找一个带盖子的大口瓶子,在瓶底上铺一块潮湿的软布(湿了即可,否则水分过多姜就会烂了),然后把生姜放在软布上,盖上瓶盖即可,随用随取,非常方便。或者在花盆的底部垫一层半湿的沙子,上面放一层鲜姜,再用沙子埋好,经常往沙子上面洒点水,使沙子保持潮湿,这样生姜可保鲜半年以上.注意沙子不要太干,不然生姜会干瘪,也不可太湿,否则容易发芽。
姜王热療洗发乳


生姜洗洁精
蜂蜜生姜水防老年斑
如果您正在为日益增多的老年斑心生烦恼,不妨试试每天喝杯蜂蜜生姜水。
抗氧化赛过维生素E
中医认为老年斑的产生与气血运行不畅有一定的关系,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等功效,其辛温发散的作用可促进气血的运行;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生姜里含有的辛辣成分“姜辣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快速清除自由基,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产生,因而可防止或减少脂褐素的沉积,其抗氧化作用比目前最常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更强。
二者“互补互利”
而蜂蜜具有补中润燥,缓急解毒的作用,通过其补益作用可促进人体气血的化生,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蜂蜜中也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黄酮类化合物等,对自由基有很强的“杀伤力”。但是,生姜具有发散作用,年老体弱,表虚自汗者不宜久服,否则易耗气伤阴,蜂蜜的补益作用则可以避免服用生姜后出汗过多,导致人体阴液过度耗伤的不良反应,二者“互补互利”。
饮用量
因此,老年人可取新鲜生姜片10―15克,用200―300毫升开水浸泡5―10分钟,待水温冷却至60℃以下时,加入10―15克蜂蜜搅匀饮用。需要注意的是,加入蜂蜜时,水温不可过高,否则会破坏其中的维生素C,降低其抗氧化能力。长期坚持服用,不仅能从一定程度上防止老年斑继续生长,而且还可能使已经出现的老年斑渐渐变浅、缩小。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生姜性温,有牙龈肿痛、口腔溃疡、便秘等“上火”症状的老年朋友,不宜过多饮用生姜蜂蜜水。
红糖生姜汤 也是助孕良方

中医认为,治疗不孕重在调经,而调经重在肝肾。引起不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多和月经不调关系密切,指出“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西医认为,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所引起,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是由内分泌所调控,月经实际是内分泌状态的一个外在表现,所以在临床上经常出现“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不孕”这一连贯病例。因此,在“不孕重在调经”这点上,中西医的认识是一致的。
调经的方法
调经的范围很广,从月经周期的先后到月经量的多少乃至白带的色、质、量、气味都属于观察范围。 “调经重在肝肾”。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傅青主女科》都认为肾是生殖的关键,只有肾气充盈才能“月事以时下”,才能正常地生育。肾又分肾阴肾阳,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具体地辨证才能分清是壮肾阳还是滋。肾阴。但不可否认,无论是补肾阴还是肾阳,治不孕主要的焦点集中在肾。(中医里的肾并不是单纯指肾这一器官,而是对类似于生殖生长机能的概括。)
中医调经的另外一个焦点集中在肝,因为中医认为肝脏具有“统血,藏血,运营周身之血”的功能,月经属血,调理月经自然应该向肝下手。所应用的大多是疏肝理气活血的法子。逍遥丸、开郁种玉汤、完带汤、止带汤等都体现了这一法则。
调经种子法
近十几年来,一些从事“调经种子”理论研究的专家,通过对复方中药系统的研究,由动物试验和临床总结分析阐述了其客观性。中药调经作用的临床实验表明:通过对不同方药临床治疗不孕症效果分析,显示中药具有双向性调节平衡月经周期的作用,可使月经先期者延长,月经后期者缩短,均趋向正常生理性周期(28-30天)发展,同时对月经周期伴有的经色、经质、经量、行经及自觉症状等方面均明显改善,通过不同临床观察,确证中药具有肯定的调经助孕效果。这和中医“种子之法,即在调经之中”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
助孕方
1、红糖生姜汤(主治宫寒)
红糖250克、生姜末150克,隔水蒸30分钟,分7份,从月经干净后的第2天开始,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连服7天。服药期间禁止同房。
评解:中医有个概念——“宫寒”。直白地说就是“子宫寒冷”,会影响受孕和胎儿在子宫里安居。但中医所说的“子宫”不单指孕育宝宝的那个“房子”,是包括子宫、卵巢、附件在内的多种器官和它们的功能。血是女性身体康泰的根本,有血才有女性一身的体健貌端。而血液运行最要紧的是按时,盈涨亏落有时,方能成孕坐胎。如果血气遭遇寒邪,就会损伤子宫阳气。血液凝滞,子宫虚寒,胎儿容易流产。宫寒的表现是月经推迟、月经量少而且颜色黑,有血块,白带量多,夜尿多。这些女性在准备怀孕前需要先改善子宫环境。
2、促排卵汤。(本方主要促使发育成熟的卵泡排卵)
当归12克、赤芍10克、丹参15克、泽兰10克、杞子15克、熟地12克、金樱子15克、王不留行15克、香附9克、红花15克、茺蔚子12克、仙灵脾15克,自月经开始第11天每日1剂连服6天。
评解:排卵功能障碍是导致不孕的一个常见因素,或卵泡不破裂。或过早出现黄素化,这些都直接导致不能正常排卵从而引发不孕。本方滋肾健脾,是促排卵的效验方之一。
3、促黄体汤。(本方主要促使黄体生成并能使其分泌足量的黄体酮)
龟板12克、丹参15克、旱莲草20克、川断12克、大芸15克、杞子2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0克、巴戟天12克、仙灵脾15克、制附子6克、肉桂3克(另包>中服),痛经加重肉桂,血淤者加泽兰。从月经始第17天开始服,隔日1剂,共5剂。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生姜可以抗衰老防血栓
据报道,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生姜中含有过氧化物歧化酶,它是一种抗衰老的物质。生姜里还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其化学结构和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相似。这种物质,可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效果十分理想。此外,生姜还可以调节前列腺素的水平,而前列腺素也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日本学者则认为,生姜中的姜酚有较强的利胆作用,生姜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德国专家则指出,生姜的辛辣成分比目前应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更强。
提示:姜中呈辛辣气味的主要成分是丙烯硫醚、丙基丙烯基二硫化物、二丙烯二硫化物等。但是这些香辛味主体成分是在酶或高温下,将姜氨酸氧化分解后才产生的。因此在炝锅时,锅内放入的底油,油温应在30℃~50℃,放入经加工处理过的姜,其香气成分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在炝锅时酶促作用加快,使香气充分溢出而溶于油脂中,因而使油脂具有强烈的香辛气味,对菜肴起到了解除异味、增鲜的作用。
生姜美食
姜撞奶

源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传统美食。味道香醇爽滑,甜中微辣、风味独特且有暖胃表热作用。
姜,素以药食俱佳见称,研究发现,生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与水杨酸相似的物质,经稀释作为血液稀释剂,对降血脂、血压,防止血栓形成及心肌梗塞等,有特殊的疗效作用,经常食用能保健强身,养生益寿之效果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关于姜撞奶,曾有传说。从前,在广东番禺沙湾镇,一个年迈的老婆婆犯了咳嗽病,后知道姜汁可治咳嗽,但姜汁太辣,老婆婆无法喝下去,媳妇于是将水牛奶加糖煮热,倒入装姜汁的碗里,奇怪的是过了一阵子牛奶凝结了,婆婆喝了后顿觉满口清香。第2天病就好了。因此姜撞奶就在沙湾镇流传开了,沙湾人把“凝结”叫“埋”于是“姜撞奶”在沙湾也叫“姜埋奶”。
姜撞奶的制作材料:
材料:新鲜水牛奶(1瓶)、姜汁(3汤匙)、糖(2汤匙)

1 先将姜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榨成姜茸。

2 把姜茸放在纱布里,用力挤压纱布,将姜汁挤进碗底。

3 倒水牛奶入锅,加2汤匙糖开大火煮,用木勺子不断搅拌水牛奶让糖溶解,直到水牛奶煮沸冒烟即关火。

4 把滚烫的水牛奶倒入一只碗里,端起碗从半空再倒入另一只碗里,来回七次左右

5 等待10分钟左右,水牛奶凝固后就可以吃了。
贴   士
1、做姜撞奶放姜汁的份量,最好不要超过4汤匙,不然盖住奶香,辣味会变成苦味。
2、如果家里有温度计,可以等牛奶煮沸后,它温度到达70~80度时就可倒入碗里的姜汁上。
3、姜撞奶要用新鲜的水牛奶,用盒装纯牛奶成功率很低,做出的牛奶很难完全凝固,建议不要用。
4、姜汁要用新鲜的姜榨出的汁,以老姜为佳,用隔夜的姜汁做姜撞奶,会失败的哦!
姜醋煲猪脚
这是一款地道的广州小吃,原来是产妇的滋补食物,为的是让产妇驱寒驱风,补血补虚。从产妇离预产期半个月就开始把甜醋跟本地姜一天煲一次到十天,然后加猪手煲到宝宝出生给产妇吃,直到宝宝满月。因为醋的关系,猪脚的骨头的钙也给熔在里面了,所以吃猪脚也要喝点醋。除了产妇,任何人不能贪多,吃多了容易喉咙痛、上火,所以只能吃少量而解馋。

猪前蹄二块,买回来要把毛割净。

洗净后放入锅里已经煮沸的水里焯到血水没了为止。

如果家里有人坐月子,最好用本地姜,就是个头不是好大的姜,听说这样对产妇去风效果最好,提前十天把姜
跟甜醋煲好,再放入斩块的猪脚。如果是当小吃来弄就不用这么麻烦,把猪脚斩块,二个猪脚用八两姜就行了,姜去皮洗净拍扁。

准备添丁甜醋,超市有得买。没有看到自己喜欢的牌子,就买了香港的八珍甜醋,怕太甜,再购黑糯米醋,别少看二瓶,
就是这二瓶花了58元,够买好几瓶普通的添丁甜醋。先把一半的姜放入砂锅底,把猪脚均匀铺好,上面再放入最后几枚姜块。
把一瓶甜醋全倒进砂锅,再加入半瓶黑糯米醋,不用加水。


喜欢吃鸡蛋的话,先把鸡蛋煮好剥好壳放入砂锅一起煲,大火煮滚,然后转小火煲一个小时,直到猪脚酥烂为止。

查看原图

猪肉生姜烧套餐


子姜肉丝

材料在下头:
子姜一块、红柿子椒两个、肉丝二两,我还用了韭菜花,以来可以增加口感,二来增加色彩,三来增加营养。

首先肯定是准备工作撒,子姜切丝,韭菜花切断,柿子椒也切丝。大嘴最大的软肋就是刀工,这么一点点菜切脱我半个小时的时间,这个以后要专项训练。

切好了,摆归一,巴巴适适的。
然后肉丝倒一点老抽、加入点胡椒粉、淀粉,然后兑少许水拌匀,腌五到十分钟就可以了。
最后开炒,这个很简单哈,先把油锅烧热,下肉丝炒白,然后下子姜和柿子椒,炒两分钟后再放韭菜花,起锅前放盐调味,味精可放可不放。

子姜炒鸭的做法(子姜鸭)
子姜炒鸭的做法(子姜鸭)
主料:子姜、子鸭
配料:盐、黄酒、酱油、葱段、蒜粒
做法:把清理干净的子鸭用刀斩小件,落少少盐、黄酒抓一下;子姜洗干净刮皮,切成片状;白锅烧热倒生油,爆香蒜粒,下鸭块翻炒出油,再下子姜继续翻炒;最后淋些黄酒烧香,加盐、酱汁炒入味,撒上葱段即可。
鲜香美味微辣的子姜炒子鸭,鸭肉有咬劲,子姜吸引了鸭肉的鲜味,吃起来脆嫩可口。炎炎夏日里,不失一道开胃好菜!
(温馨提示:喜欢吃酥烂的鸭肉,可加入适量的黄酒或啤酒焖煮;加少量酱油增加鸭肉的鲜味,不建议用老抽上色,以影响此菜的味道;喜欢吃子姜的,可适量多放些。一般情况下,子姜比鸭肉更受欢迎。)

子鸭、子姜~

子姜炒子鸭~

凤凰姜糖
姜糖乃凤凰特产,手工精制而成,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凤凰传统的休闲食品,主要配料有:红、白砂糖、生姜、芝麻、优质茶油、山泉水等。集香、脆、甜、辣为一体,回味无穷,并具有暖胃、防治感冒、止呕吐、解表、化食、止咳化痰、开胃生津的功效。

镇竿张氏姜糖简介:
镇竿张氏姜糖由张家愉于清光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亲手始创,到今流传五代、百余年历史。是一家以生产、加工、销售姜糖的民营企业。
张氏姜糖系用高超的技艺、祖传的配方、精细的工艺流程加工而成。系古城久传盛名的土特产品,食品精良,有助于温胃活血、防治感冒、止呕吐、化食、止咳化痰、开味生津、乃姜糖之正宗,对晕车船者及受风寒感冒者有奇特功效。其味香甜脆,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休闲食品,堪为民间食用之上品。以其独特的口味迎得了五湖四海的宾客青睐。企业在质量、卫生都达到国家标准,并获得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旅游定点单位、文化旅游先进企业称号。
沙姜

名称:山萘
类别:温里药
拼音:SHAN NAI
拉丁:Rhizoma Kaempferiae
别名:三萘子、三赖、山辣、沙姜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横切片,直径1~2cm,厚0.3~0.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或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鼓凸。质脆,易折断。气香特异,味辛辣。
栽培要点:
产地:广西、云南、广东、台湾
采收加工: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归胃经
功能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或搐鼻。
禁忌: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
食疗作用
沙姜味辛、性温,入胃经;
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的功效;
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本草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痛,寒湿霍乱。”,《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中国沙姜之乡--中国南盛
沙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南盛耕地多属黑泥田,含碳质多,松软疏水,宜于沙姜生长。
南盛位于中国正南部,隶属广东省化州市,自然和气候天气正好适宜栽种沙姜,南盛所出产的沙姜最为优质,其沙姜呈褐色,略带光泽,经晒不瘪,皮薄肉厚,质脆肉嫩,味辛辣带甜,含姜辣素高,具有化痰行气,消食开胃,健脾消水去湿和防疫等功效。据父老传说,清光绪年间,化州及邻县瘟流行,南盛一带村民食沙姜以防,得免疫病,四境赖以安宁。此外,南盛水姜与本地名肴“白切鸡”伴食,香而不腻,饶有风味。酒楼饭庄及居民家庭估白切鸡均以沙姜作主要佐料,相沿成习。又本地厨师调味用的香料粉,多以南盛沙姜作配料,菜肴特别美味可口。
南盛种沙姜有200多年历史,始种地蒲山,当时仅数十亩。以后,沙姜的应用日广。不仅可作调味品,还可作药汉病,种植面积遂不断扩大,清末发展到500多亩。民国期间。南盛沙姜的种植面积由蒲山扩展到谢村、山尾和乐塘一带,年种姜千余亩。每逢沙姜(干姜片)上市季节,南盛圩不少商号一秤收购,运往广西、云南和华中、华北等地销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沙姜生产,总结交流种姜经验,推广沙姜良种。同时,商业部门设点收购,促进了沙姜的发展,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全公社年种植沙姜3000亩左右,亩产高达2吨。以后,随着南盛引鉴水利工程的兴修和配套完善,夏季积水田多,不利沙姜的生产,再加上当时出现“重粮轻钱”的倾向,以致沙姜种植面积下降。1988年全区(镇)种姜在200亩左右,总产300多吨。
山奈
日本动漫《海贼王》(又名ONE PIECE)中,有两个角色山治(香吉士),娜美(奈美)。他们二人之间的配对简称山奈.
中国沙姜第一镇--双滘镇
双滘镇是广东省阳春市的一个镇。近年来,双滘镇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沙姜种植,加快农业产业进程,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滘镇种植沙姜具有悠久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该镇就已有农户零星种植,只是由于受小农经济的影响,一度难于形成较大规模。直到近几年,该镇委镇府认真按照市政府提出“一乡一品”的发展战略,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最迫切的问题出发,结合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优化产业、品种结构和布局,确立了具有双滘地方特色的沙姜种植业地位,从而使沙姜种植形成一定规模。
该镇充分利用沙姜种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群众基础两方面的有利条件,始终把它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工作来抓。首先成立了沙姜协会,由镇委书记担任会长,副会长由具有丰富沙姜种植经验的两名村干部和两名种植大户担任,同时聘请省农科院教授、市农业局及科技局的专家为名誉会长,定期召集沙姜种植大户进行参观学习和经验交流,向广大农户提供沙姜种植技术,切实解决沙姜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难题。其次是健全沙姜种植7000多万服务体系,由镇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副总指挥,成员从镇农办和农科站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镇农办,由农科站站长任主任,主要负责为农民提供沙姜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等服务。一是做好产前备耕以及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二是协助沙姜协会向农民提供防治病虫害方面的技术指导,鼓励农户利用遮光技术提高沙姜产量;三是收集供求信息,联系销路,为沙姜产品流通提供方便。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该镇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确保沙姜产品种有所出、收有所成、产有所值,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沙姜的积极性。
为了使广大农民能够自觉调出土地种植沙姜,该镇精心地与当地农民算了一笔帐。按现在行情,每公斤生姜大概卖3-4元,按每亩产量1000-1500公斤计算,种植沙姜每亩产值为3000-6000元,而且沙姜属粗生易长作物,水田、旱地均可种植,技术要求不高,投入少,产值大,所以适宜大规模种植。通过这样的宣传发动,等于给全镇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使其明白种植沙姜比种植其他作物效益高的道理。目前,该镇近九成农户都种植沙姜,种植面积达11860亩,其中连片种植5亩以上的有15个村,黄江村还成为镇沙姜产品加工销售第一村,全村有干姜加工户287户,年加工生产沙姜干达0.6万吨,产值达7000多万元。
在加强领导和宣传发动的基础上,该镇还通过建立示范片带动全镇农民种植沙姜。一是建立领导干部种植示范点,要求每个镇班子成员挂点到具体村委会种植3-5亩沙姜,起到带动其他农户广泛种植的作用。二是建立沙姜种植示范片,形成规模化管理。2006年,镇规划从永水至黄江公路沿线划出300亩土地连片种植沙姜,通过争取上级有关部门专项资金支持,用于聘请省农技专家临场指导,实现沙姜种植无菌化和遮光式的技术管理。二是利用沙姜药用价值高的特点,建立沙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主要以黄江村为依托,不断改进沙姜粗加工技术,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沙姜系列产品,提高其附加值。三是积极扶持沙姜种植和加工销售大户,如永水村赖世初投入6000多元种植4亩,黄沙村龙邦耀投入1万多元种植8亩,黄江村目前有两户成为百万产值的沙姜销售大户。
在大力发展沙姜生产的同时,该镇注重产后销售服务工作。投入20多万元,铺设8000平方米鲜姜交易市场,改造黄江干姜交易市场,同时改造农村硬底化公路80多公里,大大方便群众的鲜姜和干姜的交易、流通,有力促进该镇沙姜的生产发展。双滘沙姜大镇闻名全国各地,据统计,每年全国各地到双滘购销沙姜的客商5000人次,鲜、干姜交易量10000吨以上。

沙姜香鸡[JPG]

沙姜蒸猪尾[PSD]

沙姜焗猪肚[JPG]

沙姜焗鹅肾片[JPG]

生沙姜脆皮猪手[JPG]

沙姜汾蹄[JPG]

沙姜焗猪尾[JPG]

沙姜炒肚片[JPG]

茶树菇拼沙姜骨[JPG]

泰椒鲜沙姜牛展[JPG]

美食 九龙塘炒牛展 沙姜猪..[CDR]

沙姜凤爪[JPG]

客家铜盘古法沙姜鸡[JPG]
沙姜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阴虚血亏,胃有郁火者忌服。
沙姜食疗作用:
沙姜味辛、性温,入胃经;
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的功效;
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本草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痛,寒湿霍乱。”,《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沙姜做法指导:
烹调用途:主要作调味料,如用于配制卤汁,或作“五香料”的配料。
这次的豉油沙姜鸡是用微波炉做好的,呵呵,方法很简单的!豉油沙姜鸡的主要材料就是鸡和姜了,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口感更是超级好的。怎么样,感兴趣的网友们不妨一起来研究一下哦!
豉油沙姜鸡(组图)
材料:半只鸡、香菜、生抽、少许的油、沙姜末。

1、鸡切块,香菜洗净备用。
2、将鸡块放入陶瓷深口锅中,放入适量的生抽,油和沙姜末拌匀。

3、盖上锅盖,放入微波炉中,最高火力六分钟,中途需拿来出来翻拌两次。

4、香菜摆盘,放上鸡块,淋上汁即可。
小贴士: 微波的时间,得根据鸡的重量,微波炉功率来设定。用微波炉做菜,最好不要使用保鲜盒,选用微波专用玻璃制品或耐高温陶瓷制品。高质量的玻璃制品以进口的为宜,但偶所在的城市买不到,所以选用耐高温陶瓷锅。
红葱头沙姜焗鸡(图片)

原料:光鸡1只约1公斤,红葱头30克,沙姜30克。
调料:淡汤20克,花雕酒20克,生抽、糖、味粉、生粉适量。
做法:
1、将光鸡砍件洗净,放少许生抽,生粉拌匀;
2、将拌匀的鸡件拉油或煎香;
3、爆香红葱头、沙姜后,再放煎好的鸡件,一同炒香;
4、调入调料炒匀即可。
沙姜鸡脚


20:3107
难度: 中级 时间: 35-45分钟 主要食材: 禽蛋类 菜系: 小吃
用料
材料:鸡脚500克沙姜100克当归小许杞子小许调味料:盐、糖、鸡粉、料酒各适量
做法
鸡脚飞水、剪去鸡爪子备用。 沙姜洗净拍碎、以中火把沙姜小炒片刻、加入开水(以浸过鸡脚面为准)煮开、加入当归、杞子及调味料(可按各人口味加减)。 最后倒下鸡脚、用隔水炖方法炖30分钟即可。
沙姜和生姜有何分别
姜属姜科,为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或鲜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印度、马来西亚,我国自古栽培,周朝食用。
姜供食用的部位为不规则的块茎,呈灰白或黄色,具有辛辣味。
姜按用途和收获季节不同而有嫩姜和老姜之分。嫩姜多在八月份挖掘,一般含水多,纤维少,辛辣味淡薄,除做调味品外,尚可炒食,做姜糖等;老姜多在十一月份挖掘,水分少,辛辣味浓,主要用做调味。
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同时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而且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它可将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芳香渗入到菜肴中,使之鲜美可口,味道清香。
营养分析
生姜还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日常我们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人体在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生理功能时,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氧自由基,促使机体发生癌症和衰老。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伤风感冒、寒性痛经、晕车晕船者食用。
2. 阴虚内热及邪热亢盛者忌食。
沙姜又叫山奈。
山奈为多年生草本,不耐寒,根茎药用。山奈性味功效犹如生姜,故俗称沙姜。
营养分析:山柰的根茎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龙脑(Borneol)、桂皮酸乙酯(Ethyl cinnamate)、莰烯(Camphene)。
根茎尚含有山柰酚(Kaempferol)和山柰素(Kaempferide)。有散寒去湿及辟秽的作用。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阴虚血亏,胃有郁火者忌服。
烹调用途:主要作调味料,如用于配制卤汁,或作“五香料”的配料。
食疗作用: 沙姜味辛、性温,入胃经;有温中散寒,开胃消食,理气止痛的功效;适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肠鸣腹泻者,纳谷不香,不思饮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本草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痛,寒湿霍乱。”,《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干姜,炮姜,生姜的区别
干姜,炮姜,生姜本源于一物,其中生姜长于发散风寒,又能温中止呕;干姜辛热,燥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见可温肺化饮;炮姜性苦温,辛散作用大减,善能温中止泻,兼能止血。所以,古人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