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乐透历史大奖排行榜:犀角图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0:48:05
到 中医中药论坛 看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相 关 文 章
水牛角图谱
鹿角图谱
羚羊角图谱
【药 名】:犀角
【拼 音】:XIJIAO
【来 源】: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等的角。
【功 效】:清热,凉血,定惊,解毒。
【主 治】: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 ,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痛疽肿毒。
【性味归经】:酸咸,寒。  ①《本草蒙筌》:"味苦,寒。"  ②《别录》:"酸咸,微寒,无毒。"  ③ 《药性论》:"味甘,有小毒。"
入心、肝经。  ①《本草蒙筌》:"入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少阴经。"
【用法用量】:内服:磨汁或研末,3~6分;煎汤,0.5~2钱;或人丸、散。外用:磨汁涂。
【用药忌宜】:①《雷公炮炙论》:"妇人有妊勿服,能消治气。"  ②《本草经集注》:"松脂为之使。恶MIAO菌、雷丸。"  ③《纲目》:"升麻为之使。恶乌头、乌喙。"  ④《本草经疏》:"痘疮气虚无大热者不宜用;伤寒阴证发躁,不宜误用。"
【药物配伍】:配石膏;清热解毒;配黄连治疗外感。
【别 名】:低密(《纲目》)、乌犀角(《证治准绳》)、香犀角(《现代实用中药》)。印度犀又名: 独角犀(《纲目》)、爪哇犀,又名:小独角犀。苏门犀,又名:双角犀。
【处方名】:犀角、广角、乌犀尖、犀角粉、犀角末
【商品名】:暹罗角:又名亚洲犀角。为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犀的角。主产于南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原始森林中。
广角:又名柱角、兕角、广犀角、天马角、非洲犀角。为黑犀和白犀的角。主产于非洲东部及东南部国家的原始森林中。
小犀角:又名蘑菇头。为犀牛顶上的小角。
犀角条:先将犀角锯成片状,再锯成粗细如筷状的小条。
犀角片:又名犀角花、犀角屑。将犀角用沸水浸(或蒸软)后,锯成的薄片。
犀角粉:又名犀角末、犀角面。将犀角蒸软后,锉成的细末。
广角个:未经锯、锉的整个完好的广角。
广角瓣:为“广角个”的加工品。即“广角个”锯成的小块。
犀角尖:又名乌犀角尖、乌犀尖。即犀角的尖部。
暹罗角和广角均以无裂隙、外表灰黑色、断面四周灰白色而中心乌黑者为佳。
【药用部位】:以上几种犀的肉(犀肉)、皮(犀牛皮)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印度犀分布尼泊尔及印度北部。②爪哇犀分布爪哇。③苏门犀分布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 。药材主产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犀性凶猛,狩猎时须先隐伏路旁,开枪射杀,或察其足迹出没之路径,在途中设隐阱以捕获之。杀死后将犀角割下即可。
【拉丁名】:Rhinoceros unicornis L. Rhinoceros xondaicus Desmarest Rhinoceros sumatrensis (Fischer),Rhinoceros nicornis LR.simus Burchell
【炮制方法】:犀角片:取犀角劈成瓣,置温水中浸泡,捞出,镑片,晒干。犀角粉:取犀角锉 粉,研成极细粉末。  ①《雷公炮炙论》:"凡修治一切角,大忌盐也。"  ②《本草衍义》:"犀角尖,以磨服为佳,若在汤散,则屑之。"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陶弘景:"(犀角)今出武陵、交州、宁州诸远山。又有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缕 直上。凡犀见成物,皆被蒸煮,不堪入药,惟生者为佳。虽曰屑片,亦是已煮炙,况用悄乎 。又有光犀,其角甚长,文理亦似犀,不堪药用耳。"  ②《唐本草》:ZI 是雌犀,文理细腻,斑白分明,俗谓斑犀,服用为上,然充药不如雄 犀也。"  ③《本草图经》:"犀角,今出南海者为上,黔、蜀者次之。以文之粗细为贵贱,角之贵 者,皆有通天花文。文有倒插者,有正插者,有腰鼓插者。其倒插者一半以下通;正插者, 一半以上通;腰鼓插者,中断不通;其类极多,足为奇异。波斯呼象牙为白暗,犀角为黑暗 ,言难识别也。凡犀入药者,有黑、白二种,以黑者为胜,其角尖又胜。方书多言生犀,相 承谓未经水火中过者是。"  ④《纲目》:"犀,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种。又有毛犀似之。山犀居山林,人多得之。 水犀出入水中,最为难得,并有二角,鼻角长而额角短。水犀皮有珠甲,而山犀无之。兕犀 即犀之?者,亦沙犀,上不一角在顶,文理细腻,斑白分明,不可入药。盖牯角文大面?角文 细也。犀角如鱼子形,谓之粟纹,纹中有眼,谓之粟眼。黑中有黄花者为正透,黄中有黑花 者为倒透,花中复有花者为重透,并名通犀,乃上品也。花如椒豆斑者次之,乌犀纯黑无花 者为下品。"
【生药材鉴定】:角呈圆锥形,自底部向上渐细,稍弯曲,长短不等,大者长达30厘米。表面为乌 黑色,下部色渐浅,呈灰褐色。底部周边有马牙状锯齿,称"马牙边",高约3厘米,表面 凹凸不平。"马牙边"向上之中部有纵纹及去净的坚硬直刺,习称"刚毛",有时并有裂纹 ;中部向上渐光滑,角尖端钝圆发亮,并可见鬃眼状圆点。角前面有一纵长凹沟,沟长约9 ~15 厘米,深约3厘米,习称"天沟",其下相对的底盘上有一突出的高岗,岗长约6~7厘 米,高2~4厘米,习称"地岗"。底盘较大,长圆形,前窄后宽,形如龟背,长13~20厘米 ,宽11~14厘米,灰黑色或黑棕色,向外逐渐变浅,呈灰棕色或灰黄色,底面凹入3~6厘米 ,习称"窝子",并布满鬃眼状圆点,习称"沙底"。角质坚硬,但从纵面劈开,均系顺丝 ,无绞丝。镑片呈灰白色,有芝麻花点或短线纺。气微清香而不腥,味微咸。以色乌黑光亮 、完整无裂纹、沙底色灰黑、鬃眼大、气清香者为佳。底盘色灰黑、特征不完全或不明显者 质较次。犀角除上述品种外,作犀角使用者,尚有下列二种:①广角:亦称兕角、柱角或天马角,为非洲产黑犀Rhinoceros nicornis L.或白犀R.simus Burchell的角。角形长,长可达60厘米左右,自底部向上渐细,中部较圆,上部稍弯,尖端细而稍扁。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 ,商品多漆成光亮的乌黑色。底盘圆形,窝子较浅,无天沟地岗及马牙边,有腥气。亦有锯 成规则小块者,称为"广角瓣"。②小犀角:亦称"蘑菇头",为犀牛顶上的小角。长3~ 13厘米,色乌黑光亮,下半部色 较浅,多有裂纹,顶端圆形似小馒首。底盘圆形,直径3~ 9厘米,"窝子"浅,"沙底"较 细。纵剖面丝绞粗,显顺纹,无绞丝,多灰黑色。镑片多变曲。味稍浊。
【中药化学成分】:犀角主要成分为角蛋白(Keratin)。此外还含其他蛋白质、肽类及游离氨基酸、 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vatives)、甾醇类等。犀角角蛋白的组成氨基酸中,胱氨酸占8.7 %, 3种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其分子数比值为1∶5∶12,因此它与羊毛、 牛角等相似,主要属于优角蛋白(Eukeratin)。近来在医疗上常用价廉的水牛角以代犀角,因此促进了对于两种角的成分研究。关于两种 角的成分比较,可参考"水牛角"条。简单地说,两种角都含胆甾醇,但犀角尚含微量的其 他甾醇、碱性肽类的组成氨其酸,犀角有天冬氨酸,而水牛角无之。又犀角所含胍类较水牛角为少。犀角煎液,执行纸上电泳,在阳极侧有比半胱氨酸略慢的茚三酮阳性点两个,经水解后, 有半胱氨酸。又发现比半胱氨酸略慢的酸性氨基酸1种。犀角用热水抽提,可得2毫克/克的氨基酸,中含丝氨酸、甘氨酸等约 20种酸。水煎液又含 乙醇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