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整项目施工合同:《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净空法师)第一五一卷——第一六0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38:00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一卷)

  请掀开经本,化乐天偈颂第六首:

  【三世所有无量劫。如其成败种种相。佛一毛孔皆能现。最上云音所了知。】

  这是最上云音天王他的赞颂,他所得的法门是「普知过去一切劫成坏次第解脱门」。我们读到天王所修所证的法门,特别是我们在今天读到,现前这个世界几乎各个地区都有许多传说,这些传闻当中都讲到现前的灾难。而这些传闻,几乎都是几千年、几百年之前,古老的传说,一般人称作预言。这桩事情,我们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做过简单的报告。实在说,确实有一些人有这种能力,我们所谓特异功能。实在说,这种能力是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一点都不奇怪。在佛法里面所谓是「六通三明」,三明就是这六种能力达到究竟圆满,我们称之为明。这是天眼通,也包括着宿命通。『三世』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所以称『无量劫』。无量劫中,大多数是从世界来说的,一个世界它有成住坏空这些现象发生,这种现象在佛法里面称为一个劫,这个劫是大劫。以这个为单位,这种循环不断的现象,永远在发生。大劫里面有成住坏空四个现象,佛经里面称为四个中劫;中劫里面还有小劫。佛家讲,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经文讲的「无量劫」,是从大劫上说的。『如其成败种种相』,「成」是世界成就,「败」是世界毁灭。凡是有成,决定就有灭;凡是有生,当然也就有灭;生灭的现象是无常的,这才是事实真相。佛菩萨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什么?因果是生灭的现象。也就是说,生灭现象是相续的,生会变成灭,灭又变成生,生灭永远在循环,这个循环相续不空,所以因果不空是从这一方面说的。而因果本身也是空的,因变成果,因空了;果又变成因,果也空了。我们讲因果不空,是讲它的转变、它的相续相不空,而因果本身也是空的,也是不可得的,这个道理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华严经》上说得好,这个现象由来的根源是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念头。我们想想,我们的念头确实是这个现象,前念才灭,后念就生了。诸位要晓得,生灭的念头是世界成住坏空的根源,如果我们的念头没有了,那就是永嘉大师所说的「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现象就没有了。只要有念头,就会有这个现象,所以才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是能生,一切法是所生。诸位如果明了通达这些道理,明了这个事实真相,就知道我们生活环境、虚空法界,确实我们自己可以控制。怎么控制?从念头上控制,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什么原因造成这种严重的浊恶?浊是染污,恶是苦难,今天讲的天灾人祸。环境浊恶到极处,浊恶极处从哪里来?是我们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诸位一定要知道,不是别人现的,是我们自己心里变现出来自己受用。别人变现的,说实在话,与我们不相干。假如别人变现的境界,与我们自己相关,你们想想,佛菩萨要不要受果报?佛菩萨要受苦报。诸佛菩萨既然在五浊恶世教化众生不受苦报,我们就晓得,别人造作的与我们不相干。如果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契入这个境界,你的心自然就宽,真正觉悟了,正是佛家常讲的两句话,「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饭各人饱」。

  再大的灾难,我们能不能了?能,我们可以不受这个难,可以不受这个苦。怎样能不受?从心理上做一个大的转变。要晓得,这些灾难怎么形成?是自己愚痴形成的,是自己天天在造作恶业形成的。如果我们真的觉悟了,从今之后再不造恶业,这世界就没有成住坏空,没有成住坏空就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没听说有成住坏空,极乐世界也没听说有成住坏空,为什么?那个世界的人都是一念自性,永远保持在一念上。《弥陀经》上明明白白教导我们,念佛的目的在哪里?一心不乱。你要能够保持一心不乱,现在就是极乐世界,现在就是华藏世界,我们自己就安住在极乐世界、安住在华藏世界;世间有大灾大难,我这里没有灾难;世间浊恶之极,我这里是净土,心净则佛土净。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你要不懂,你就没有办法修学,你也没有办法脱离苦难。

  所以这部大经,在现在这个时代最契时机,诸位能真正明了通达,决定能转境界,转灾变为吉祥。中国古人所谓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真正能够做得到。我们不晓得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自己没有办法从心里做个转变,就要受苦难、就要受折磨,就会被众业所牵连。这个众业就是共业,为许许多多众生众业牵连。如果自己果然做一个一百八十度全面的转变,不但我们能够摆脱一切众生不善的共业,反而能令那些造作不善共业的众生沾我们的光。为什么?这个地区不遭难,住在这个地区虽造恶业的人也沾光。

  我们前面刚刚讲过《地藏经》,《地藏经》里面,婆罗门女一个人修行,她修的法门是念佛法门,念觉华定自在王佛,时间并不长,一日一夜。救母亲的心切,救母亲的心真实,她一天一夜就念到一心不乱。诸位要知道,一心不乱是证果。在我们净宗来说,最低的程度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的功夫等同小乘阿罗汉果。这就是说她在很短的时间,用念佛的方法,做了一个重大的转变。这是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在这以前她的心是自私自利,为自己、为家庭、为母亲,这一转变之后,她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所以她才能够得一心不乱。

  我们今天在念佛堂念佛,也很用功、也很努力、也很专注,那个念头没转过来,所以不能得一心。这个地方我们要多想想,婆罗门女何以一天一夜就得一心,我们为什么不得一心?就是人家在心上做了一个转变,我们没有转得过来,我们念念还是为自己,不肯为众生。人家做了一个大转变,转变的幅度太大,转变到「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大家想想,一天二十四小时她就能做这么大的转变,转凡心成佛心,所以她成佛了。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这就是转成住坏空成一真法界,不只是转迷成悟,转恶为善,那是很小幅度的转变。可是我们想想,我们连小幅度的转变都没做到。小幅度的是转恶为善,我们没做到,我们念念心里还是恶念,还是有恶意,日常生活当中还是有错误的行为,天天念佛,连这个小的转变都没做到,念佛功夫怎么会得力?怎么能够解决问题?婆罗门女能转过来,我们何以不能转过来?这个问题还是人家真心,诚心诚意在干,我们还是用的虚情假意,所以我们念佛不如她,道理在此地。

  清凉大师在这个地方的注解,注得虽然很简单、很扼要,注得好。就天王来说,他知道了,明白了;就佛来讲,佛一毛孔皆能现。毛孔是正报当中最小的,佛经也说微尘,微尘是依报当中最小的,小能现大,能现究竟圆满的境界。一毛孔当中,你就全部都见到了,虚空法界都见到了。我们也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古今许许多多的预言家,他们看到这个世界未来的变化,从哪里看到?从水晶球上看到,从一盆水里面看到,或者从一面黑镜子里面看到,这个都是小,小里面见到未来世界的变化。但是这个小,比起微尘、比起毛孔,大得太多太多了。能够在毛孔、微尘里面见到虚空法界,当然那个能力超过那些预言家不知道超过多少倍。

  诸位想想,佛毛孔中能现,佛家常讲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没有差别,佛毛孔当中能现,众生毛孔当中能不能现?当然能现。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谁能见到?《华严经》上法身大士都见到。再跟诸位提醒,怕诸位健忘,法身大士眼目之中,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所以佛一毛孔皆能现,这个意思就很深了。为什么说一微尘也能现?这经上没有,我把这个意思跟大家补出来。菩萨成佛的时候,看到大地众生皆成佛道,那个众生包括无情,无情就是微尘,所以《华严》里有一句话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一微尘也能现。

  能现虚空法界,能现过去、未来,他怎么不清楚,怎么不明了?你要问,为什么能现?要用科学家的话来说,他突破了时空的维次。这是科学家今天梦寐以求的,他们知道时空维次,但是不晓得用什么方法突破。佛法用什么方法突破的?一心。我们现在逐渐明白了,时空的维次怎么形成的?时空维次在佛法里面讲就是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怎么形成的?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离开了妄想分别执着,虚空法界了不可得。所以永嘉大师讲「梦里明明有六趣」,那就是你迷的时候有虚空法界,有无量无边的法界;「觉后空空无大千」,觉了什么?觉了之后,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了,才叫觉。觉了之后,无量无边的法界没有了;没有了之后,所以才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现前了,一真法界里面没有一切障碍。清凉大师解这部大经用四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用科学家的话来讲,就是把时空的维次突破了,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是一法界,有障碍是无量无边的法界,就这么回事情。

  最上云音天王他明白了,他悟入了,他从这个法门突破十法界依正庄严,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就是我们一般人讲,他成佛了,他证果了。入一真法界,就是证佛果,他成佛了。我们读了之后想想,要不肯放下,怎么行?读经、听教,搞清楚了,搞明白了,这叫看破。看破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清楚、明白之后,要放下,放下是功夫。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所以我们放下执着,就突破六道了。六道里面,也是很复杂的不同的时空维次,二十八层天就是二十八种不同的时空。如果细说,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时空,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法界,我的时空法界跟你的不一样,这个诸位要晓得。如果是一样的,我见不到的,你为什么还见到?我听不到的,你为什么还听到?我们闭了眼睛,外面见不到了,为什么你能见到?我们塞着耳朵听不到了,为什么你还听到?你就晓得,每一个人的法界不一样,所以细说时空维次是无量无边。

  《楞严经》上讲得好,「别业妄见」是个人的;「同分妄见」好象是个共业,但是实际上,只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跟别人的妄想分别执着有相似相同的地方,其实还是个别的,只是这一分跟大家有相似的地方;别业就是完全不相同。所以才说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佛道各人成,这是事实真相。明了之后,我们才知道自己前途是一片光明,完全在乎自己能不能回头,回头是岸,哪个人回头,哪个人就圆成佛道。这桩事情,别人帮不上忙,佛菩萨虽然大慈大悲,也没有办法帮助我们。佛菩萨能帮助我们的,只是把这些大道理、这些大事实,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而已。所以佛对于我们的功德是开示,我们自己要有能力悟入。悟入,什么人都帮不上忙,一定要靠自己。

  你怎样能悟入?听了之后立刻就转境界,这才能开悟。听了之后,境界一丝毫不能转动,一切诸佛如来给你说法,你也没办法,你也没有办法悟入。为什么?丝毫没有转变。你小幅度转变得小果,大幅度转变证大果。佛以一音说法,听众所得的利益不相等,为什么不相等?每个人转变的幅度不相等。譬如我们刚才举的比喻,有人听了执着放下了,分别没放下,妄想还存在,这个人证小果,脱离六道轮回,证声闻、缘觉之果;有人听了之后,不但执着放下,分别也放下了,他所得的受用就入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在一真法界里面证十住果位、十行果位,三贤位的菩萨;有人听了之后,是大彻大悟,连妄想也放下了,执着分别妄想统统放下了,他证的果位就高,十地菩萨、等觉菩萨的果位,这个法门叫圆顿大法,顿超了。听了之后,一样也放不下,凡夫一个,怎么样修学也出不了六道轮回。

  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修行方法、所契入的境界,经上讲得很清楚、很透彻,而且不断重复在讲。为什么要不断重复?佛知道如果不是长时间的熏习,不可能听一遍就转过来的。所以佛说法,跟我们中国古人订的这些标准,可以说完全相违背。中国古人言语文字的标准是决定不可以重复,不许可雷同,雷同是大病。可是佛说法不断重复,慈悲到了极处,唯恐你不觉悟,唯恐你听了之后就忘记了。天天在重复,天天在提醒,可是我们还是不觉悟。不觉悟怎么办?佛菩萨不怕麻烦,很有耐心,还是不断的在重复。这一生你不能回头,来生;来生不能回头,后生;生生世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了不起,孔老夫子做不到;孔老夫子教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孔老夫子不教你了。可是佛不一样,佛了解人为什么这么执着,为什么这么愚痴,是无量劫来被烦恼熏习,熏成这个样子。现在佛的教学,要用戒定慧三学来熏习,如果不是长时间的熏习,如何能够抵得过贪瞋痴慢?所以我们晓得,众生根性为什么这么劣,劣的原因是他长劫受烦恼熏习,何况在这一生当中又没有机缘闻到正法。现在这个世间,在家里面父母不教你,在学校老师也不教你,你怎么可能回头?怎么可能觉悟?能够教这些苦难众生、愚痴众生、坚固执着众生,除佛菩萨之外还有谁?

  《地藏经》上我们读过,佛菩萨非常感叹,「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刚强难化的原因,就是无量劫来受这些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些浊恶的熏习,造成这种不幸的现象。佛知道,所以佛菩萨大慈大悲,以正法来帮助我们、来熏习我们。真正好学的人不能不读经,每天都要读经;不能不听经,不能不研究讨论,这些都是熏习。长时间的熏习,我们自然就会回头,自然会觉悟。好心的同修有,不是没有,很想学,很想有成就,可是事与愿违。这又是什么原因?说实在话,没有去照做,做,难!难也得要做。从哪里做起?

  我二十六岁接触佛法,第一次我见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这个问题,从哪里做起?章嘉大师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从布施做起。布施就是放下,布施就是舍,舍什么?舍你最难舍的,先从最难舍的舍去。所以你自己要想想,我们有贪心,见到称心如意的就起贪心,不如意、不称心的就起瞋恚心,你要能把这个舍掉。如果贪财,把财看得很重,先舍财;贪色,你就先舍色;瞋恨心重的,先舍瞋恨。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读书,最贪爱的是书本,我对于书非常爱惜,我所读的书别人摸,我心里都很难过。为什么?他把书摸脏了。要借我的书,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他不知道珍惜。看的时候,尤其我很讨厌的,人家看书看到哪里,把它叠页叠起来,这书就损坏了;夹个书签,书签是愈薄愈好,厚的书签也会把书损坏。我有这个毛病、这个习气,老师教我放下,教我布施、舍,好!我的书可以借给人看了,可是很不容易转过来。人家看了之后,当然跟我爱惜书本不一样,人家翻翻就翻旧了,翻旧之后就送给他,我就不要了,看到难过。这个样子折磨,折磨了五、六年,那个心才平静,相当不容易。

  这是我们佛家讲的嗜欲,你的嗜好,要把这个舍掉。更进一步的话,爱欲舍掉。最大的障碍,你有嗜好,你有爱欲,这是贪瞋痴的根,要从根把它拔掉,然后什么都能舍了。头目脑髓,连身都能舍了,真舍掉了。每天我们用这个工具为一切众生服务,替佛菩萨宣扬正法,这是舍身。这身每天生活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你没舍,为佛法、为众生。这身是为佛法、为众生,不是为自己,你就身心世界统统舍掉了,全放下了,这是个大转变。有同修们说,我常听到,实际上听到,也不见得是真话。他说:法师,你愈老愈年轻了。不见得是个真话,可是有这么一点形象,什么道理?这身不是我的,「我」就老了,这身是众生的,这身是佛菩萨的。佛菩萨需要这个假身为众生服务,众生需要这个假身去帮助他们学佛,这么一回事情。所以这是我们佛家讲「得加持」,上得诸佛菩萨加持,下得一切众生福力的加持,众生有福。所以不从心理上做一个大转变,你怎么能契入法界?经,字字句句含无量义,我们初学讲经很困难,这经怎么讲法?

  《华严经》,尤其是前面十二卷,过去学《华严》、讲《华严》的老法师,看到这个经文都头痛,不知道怎么讲法。你们想想,他为什么会头痛?没有开解,前面十一卷半的经文,念起来都很烦,何况讲?真正是叫枯燥无味。看到都是神,这些天神在这里赞佛,一个人在那里赞一段,这有什么意思?十二卷以后就好讲了,为什么?有理论,那里头有趣味。他不知道真正《华严经》,就是前面十一卷半文,后面是注解;前面是展示,后面才一桩一桩来介绍。你真正明白懂得了,你看这个展示就很有味道,这里头的义趣深广无尽。所以学佛总要入佛境界,佛境界跟凡夫境界的差别一定要知道,凡夫念念为自己,佛菩萨念念为众生,差别就在此地。念念为众生,自己也是众生之一,所以念众生就是念自己。念念为自己的人,不肯为众生着想的人,自己的利益也失掉了。自己什么利益?称性的利益,法身的利益,无量无边智慧德能的利益,全失掉了。现在世间人常常说一句好听的话,「心想事成」,给诸位说,唯有诸佛菩萨才真正心想事成,我们凡夫听到这四个字是一句好听的话,其实想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所以要知道,为自己,真实的利益失掉了,为众生才会心想事成。

  所以这首赞颂义趣很深很浓,非常契合于我们现代这个世间,我们怎样转成败这些现象?成是福,败是祸,成是吉祥,败是灾难,怎样化解现前的灾难?这些灾难现在都现前了,征兆非常明显,大家时时刻刻都能看到,怎么转变?我们先从心理做转变,然后从行为上来转变。自己免除这些灾难,然后怎样去帮助别人消灾免难,这是我们在这首偈颂里面体会得到的。

  再看下面一首,下面是第八首,第七首缺了,缺了一首偈。第八首是妙髻天王,前面第七偈是胜光天王,有长行文,后头没有偈颂。这是经本到中国来有残缺的地方,可能他这个偈颂,因为在梵文本是贝多罗树叶写的,可能那一片是这一首偈,这一片丢掉了,翻译时这里就缺了一首。《华严经》像这种情形很多很多,我们中文本不是一个完全的本子。全部的《华严经》,我们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总共有十万颂。可是现在我们中文译本,《八十华严》只有四万五千颂,晋译的《六十华严》只有三万六千颂,缺得太多了。幸好末后的一品「普贤菩萨行愿品」是完整的,就是《四十华严》;这一品是完整的,总共有四十卷。所以近代弘一大师教我们读《华严》,方法是《八十华严》念到五十九卷,就是「入法界品」念完,然后接着念《四十华严》,这样总共九十九卷。这是我们华文译本里面最完善的,缺的还是不少,这个地方是缺了一首偈。我们看第八首:

  【十方虚空可知量。佛毛孔量不可得。如是无碍不思议。妙髻天王已能悟。】

  妙髻天王他得的是「舒光疾满十方虚空界解脱门」,他的赞颂也是会报他自己修学的心得。前面两句说明,毛孔之量超过虚空,这是不思议的境界。十方虚空太大了,在我们一般人概念当中没有办法称量,可是在佛法里面来讲,十方虚空不大。《楞严经》上有个比喻,佛比喻得很好,佛将心性比作太虚空,而将虚空比喻作一片云彩。这充分显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量是心量,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个比喻还是不好懂,我们再举个比喻,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里也有虚空,醒过来之后,梦里虚空到哪里去?如果从这个现象里面,诸位细细去体会,就不难体会到佛在经上讲的比喻,确确实实虚空不大,虚空是有限量的,不是无限量的。近代的科学家也有这种说法,他们发现,光在太虚空当中射出去,并不是直线,是曲线。如果是直线,那就是无限量的;它是曲线,曲线一定会回头,就等于说画个圆,画得大就是了,总会画回来,就说明是有限量的。他们这种发现、这个说法,跟佛在经上讲的相应,所以我们一听到这个说法,我们会肯定,同意他这个讲法。所以虚空也是从妄想里头变现出来的,不是真的。诸位我想都念过《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论》里面把空间放在什么地位上,我们应当要清楚、要明了。方分,就是讲虚空、讲四方、讲十方;时分,讲的是时间。方分跟时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时空,中国人讲的宇宙。它是什么法?不相应行法。什么叫做不相应行法?用现代的话来说,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是从抽象概念里面产生的,不是事实。心法、心所法、色法,是依他起性;抽象概念,不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已经是虚妄的,已经不是实在的。真实的,只有圆成实性,圆成实性是讲心性,八识的体是圆成实性。所以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虚空不是真实的,佛毛孔量是真实的,那怎么能相比?

  毛孔里面能现虚空,能现法界。虚空会不会灭?会灭。什么时候灭?觉悟之后就灭了。就像我们梦中的虚空一样,梦中虚空什么时候会灭?醒来之后就灭掉,梦里面虚空境界都没有了。所以佛菩萨常常比喻,我们六道众生是在作大梦,我们晚上作梦是梦中之梦。不但我们六道众生是在作梦,四圣法界也在作梦。不过四圣法界的人作梦,知道自己在作梦;我们六道众生作梦,是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把梦当真,所以就苦不堪言。什么时候梦醒?超越十法界,梦就醒了。十法界是个范围,是个时分、方分的范围。超越之后,永嘉大师讲「觉后空空无大千」,宗门讲「粉碎虚空」,都是这个意思。什么时候粉碎虚空?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到这个时候,这首偈子里面所讲的境界完全兑现了,这个意思很深。所以清凉的注解也注得多,《纂要》里面是节录,节录得好,节录得扼要,我们学习方便;如果要详细的了解,再去参考清凉的《疏钞》。

  注子里说,「初二句明毛孔过空」,『佛毛孔量不可得』,超过虚空;「佛」是讲自性,这是讲性德。『十方虚空』是个幻相,是属于有为法;「佛毛孔量」是属于无为法,真如无为,不是相似无为,真如无为。底下讲「灵智证理,非如虚空」,虚空不灵,虚空不能证理;「真理超事,故亦非比」,这是说明为什么虚空之量比不上佛毛孔之量。清凉这四句话,把这个意思给我们解开了。无限的理,无限的智,这是自性里本来具足的。理是体,智是从体起用,称体之用。佛法里面常讲,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一切众生个个具足。佛所说的字字句句,没有离开自性般若。佛的智慧德能现前,没有障碍;一切众生统统圆满具足智慧德能,现在不能现前,不能现前是你有障碍障住了,不是我们智慧德能丧失掉;我们智慧德能有,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

  所以诸佛菩萨看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他从哪里看?从心性上看,我们跟他没有两样。倒过头来,凡夫看佛菩萨也是凡夫,怎么看法?我们从迷惑颠倒上看,我们迷了,他也迷了。我们不了解他,他了解我们。喝醉酒的人说,「我没有醉,你们醉了」,就是这个味道,他不承认。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迷了,迷了就产生障碍。迷是什么?妄想是迷,妄想就是无明,无明就是不明了,迷了就不明了。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性相理事,这些因因果果,我们迷了,不知道了,这叫无明。从无明里面就产生错误的知见,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这就生起无量无边的分别执着。分别是惑,诸位要晓得,妄想是属于根本无明,分别是枝末无明,十二因缘里面第一个讲的无明,那是分别,它讲的无明不是根本无明。如果是根本无明,要是断了的话,他不是证缘觉果位,根本无明破掉是法身大士;他这个无明破掉,还是证小果,所以它是属于枝末无明,不是根本无明,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

  执着就造业,所谓惑业苦。在我们六道里面来说,分别就是惑,执着就造业,六道轮回就是果报。你造善业,分别善,执着善,三善道的果报;分别恶,执着恶,三恶道的果报。这是把六道轮回的由来,给我们说出来了。所以十二因缘,就是讲三世因果的现象。这十二条,你断掉一条,你就解脱了。但是要断,只能从因上断,不能从果上断。诸位都晓得,十二因缘是三世因果,过去世的因果我们没有办法倒过去,未来的因果我们也没有办法达到未来,只有从现在。现在从「识」开始,识去投胎的,一直到「爱取有」;「识」缘「名色」,一直到「触」,这都是属于果报,这五条讲的是果。果上不能断,要从因上断,因跟缘加起来都行,只有三个字,「爱取有」。缘觉能证果,就在这上下功夫。上根的人,从「爱」断掉,一断一切都断。中根的人,从「取」上断,取是什么?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得失、占有,占有是属于取。我们常常劝勉同修们,我们要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那个念头放下,这是从「爱」上断。我们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占有的念头放下,那是从「有」上放下。你这两条要不能放下,这两条就是世间人讲的嗜欲、爱欲,「爱」是爱欲,「取、有」都是嗜欲、嗜好,这些东西要不把它舍干净,要不肯放下,决定产生障碍,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都不会得力;换句话说,只是在佛法里种一点善根而已,这一生决定不得受用。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得受用,有成就,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放下,放下决定有好处。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二卷)

  请掀开经本,化乐天偈颂第九首:

  【佛于曩世无量劫。具修广大波罗蜜。勤行精进无厌怠。喜慧能知此法门。】

  这是喜慧天王他的赞颂,与前面妙髻天王赞颂的义趣,我们可以连贯起来看,都是如来果地不思议的境界。古人称《华严》为「大不思议经」,称《维摩》为「小不思议经」,都是称性的境界。为什么不思议境界用这两部经做代表?不用其他的经?这里头含义很深,我们一定要能够体会得到。《华严》代表出家佛,《维摩》代表在家佛,这个意思是告诉我们,在家跟出家是平等的、是没有高下的,所以平等心是成佛第一个因素。我们今天修行,决定成不了佛,什么原因?出家比在家高一等,永远不能平等,那就不能作佛。诸位在大乘经上,我相信读得很多。佛跟我们讲十法界的因行,因行当然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因行里面,佛跟我们说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要记住;佛是平等心,菩萨是六度心,缘觉是因缘心,声闻是四谛心。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佛是平等,平等就能成佛,高下就决定不能成佛。所以菩萨以下,心都有高下,但是愈是往上一个阶层,高下的心愈淡薄,这个意念就愈小,到完全平等,这个人成佛了。所以用这两部经来表不思议,很有道理。当年世尊在世,是两尊佛同时住世,一个是出家佛、一个在家佛。我们看《维摩经》,维摩示疾,释迦牟尼佛派大弟子去问候,舍利弗、目犍连见到维摩居士,也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见佛没有两样。我们今天出家人的观念错了,所以念佛往生,出家人反而不如在家人,在家人念佛是出家人教的,在家人他真的念佛往生了,出家人反而不能往生。我们要晓得,贡高我慢,你想想看这是多么大的障碍。所以要学以平等心接待一切众生,绝不能以傲慢心来对人。用傲慢对待别人,吃亏的是自己,别人没吃亏,自己吃亏。

  这首偈喜慧天王教给我们,佛于过去无量劫中,『具修』,具是具足,没有欠缺;『广』是多,不但是多,而且还『大』;『波罗蜜』就是菩萨所修的无量法门,六度万行;「万」不是数字,是形容多,无量无边的行门。说六度,无量无边的行门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六大类。所以「六」是纲领,每一条之下都具足无量无边的行门。说布施,布施里面又分为三大类: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三大类里面,每一条要细说都说不尽。财里面包括的范围就太大太大了,佛跟我们讲,财里面又可以分两大类:内财、外财。外财,身外之物;内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利益一切众生的意愿,这属于内财。我们的劳力,以劳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属于内财。服务的项目也是无量无边,我们看这个社会,男女老少,不同的身分、不同的行业,在他自己本分岗位之中,尽心尽力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就是对社会、对人民、对众生服务,负责尽职,内财布施。内财远过于外财的布施,今天社会大众看颠倒了,看重什么?重视外财布施,而忽略内财布施。本经在「十回向品」,第六回向这一部分里面,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了将近一百种的布施,都是我们平常所忽略的,我们没有想到。佛所讲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切众生以不同的身分、不同的岗位,为社会大众、为法界众生服务的那些项目。世间人又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这个话说得没错,诸佛如来也是以服务为目的,随类化身,随缘服务。服务就是此地讲的「具修广大波罗蜜」,把你服务的项目做到尽善尽美,就叫做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以字面的意思来翻,古人翻作「到彼岸」,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到家」的意思,到家就是做到最圆满,你的功夫到家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你做到非常成熟,所谓是止于至善,在佛法里面称波罗蜜。做到没有一丝毫的欠缺,没有缺陷,这就是至善圆满。

  我们学布施,布施要怎样才能做到至善圆满?佛法里面说得太多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第一个要用真心,不能用虚假的心。可是几个人用真心?所以发心修学得不到结果。得不到结果,佛在经上也说过,《楞严经》上就讲得很好,「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所以我们冷静的反省一下,我们的因地真不真?我们发心,心里还有自私自利,这个因就不真,所以你希求的果报得不到。我们学佛人,每一个人深切的希求,是希望烦恼轻、智慧长。我们有没有得到?我们的烦恼还是很多,妄念止不住,智慧还是不开。什么原因?因地不真。因地为什么不真?观念不正确。世间哲学里面所讲的人生观、宇宙观,这两句话就是说你对人生的看法、你对宇宙的看法,你的看法不正确,你的看法错误了。世出世间的圣人,「圣」这个字的意思,是明了的意思、觉悟的意思,圣人,也就是说世出世间的明白人、觉悟人,明白、觉悟的标准是什么?他的看法,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与事实真相相应,这个人是觉悟的人,这个人叫明白人,我们中国人称为圣人,印度人称为佛陀,他的修因才正确。我们错在哪里?错在自私自利,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不知道。所以你怎么去想、怎么去观察,都是错用了心,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我们今天早晨讲《感应篇》里面「孝」字,谁懂得孝?谁认识孝?孝是讲事实真相,是讲宇宙万法的本体,从这个字上建立正确的观念,现在人所讲的正确的人生宇宙观。怎样能行孝?怎样能尽孝?「中」字。中,你心里有中,儒家讲的「中庸之道」,佛家讲的「中道第一义谛」,你心里有中。用心用得纯正,这就叫做中。我们凡夫用心不正,错用了心,总是斜了、偏了,不知道用中,因地不真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我们说得最粗、最浅显,大家最容易懂得,就是私心,自私自利,大错特错了。你用这个心,你能得多少利益?太少太少了。假如你用心偏的幅度大,纯是欺人骗人,你骗得来的那些财富依旧会被别人骗去,你得不到受用,保不住的。这个不但在历史上记载得很多,如果我们留意,细心观察现前的社会,这些事情太明显了。几个人能发财?我们看到有很多,用一些不太正当的手段发了大财,所谓是亿万富翁,你看看他日常生活,可怜得不得了,没得受用,实际上他的生活远远不如一个普通人。对于得到财富的念头,全是妄想。

  这在二十多年前,我在香港讲经,那个故事我也讲过好几遍。邀请我到香港讲经的是谢道莲居士,这个居士前年过世,也不在了。她发心要买一点礼物送给我,好心!我陪她一起到银行,她去提款。银行下面是保险柜,她带我去看,打开她保险柜那个箱子,里面是一些金银珠宝,展示给我看。我看了之后,我告诉她,我说:你只有这么一点点?她听我这个话就很惊讶,也很不高兴。「太可怜,太少了,我比你多得多,多得太多太多了。」她说:法师,你有这么多?「是!」我说:你看看,你这些金银珠宝不敢放在家里,放在家里怕人偷,不敢戴在身上,戴在身上怕人家把你的手割断,要放在保险箱里面,一个月、半个月打开来看看、摸摸,这个就是自己的话,那所有世界上金银珠宝店统统是我的。为什么?我高兴,到那里,「拿出来!」我看看摸摸,那不就是跟你有什么两样?你怎么这么愚痴?这个算是自己的,那全世界珠宝哪个不算是我的?你打开来,我看看摸摸也是我的。人就糊涂到这种地步!

  所以要晓得,古人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是等到你死的时候带不去,现在都没带去。你们想想看,你晚上睡觉,睡熟了,不跟死人差不多吗?哪一样东西是你的?每天都要死一次,还不觉悟?所以明白人、觉悟的人晓得,没有一样是自己的,包括这个身体都不是自己的,这才叫觉悟的人。什么是自己?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禅宗觉悟的人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这个话说得有味道,这个话说得真实。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自性本具无量智慧、无量财富、无量宝藏,这不假,确确实实是事实,这个事实就摆在我们面前,而且一点都不要操心。她那点珠宝放在保险箱,天天心里挂念着,时时刻刻放不下;我们无尽的财宝摆在人家珠宝店里,可宽心了,从来不去挂念它,要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有钱的人,银行放多少钱,实际上手上一张钞票也没有,都是阿拉伯数字,假的。人为这些假东西天天在操心,过这种日子,岂不是佛经上讲「可怜悯者」?可怜的程度,实在讲不如街上要饭的人,要饭的人不可怜,为什么?他身心没有挂碍、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他很自在,逍遥自在。天天忧虑牵挂那些阿拉伯数字,那些人可怜。几个人觉悟到?几个人明白?佛明白,菩萨知道,这些不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象吗?

  我们如果不读佛经,说实在话,也迷在其中。读了佛经,这一下才省悟过来,才知道我们应当为一切众生服务,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我们今天选择佛教育,选择一个出家人的身分,我们今天居在这个岗位上,这个岗位干什么?教化众生。所以要想想,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社会上是什么身分?他干些什么?大家称他作佛,佛的意思搞不清楚;甚至于很多误会了,把佛看作神,把他当神明来供奉,错了。佛的意思是觉者,翻成中国意思是觉者,觉悟的人、明白人。释迦牟尼佛是个觉悟的人,是个明白人,他在社会上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扮演什么身分?他国王不做了,他本来是王子的身分,可以继承王位的。我们在讲席里曾经介绍过,他受过最好的教育,文学、武艺也达到波罗蜜多,他全都舍弃掉了。他选择出家,修道、弘法。他选择这个行业,选择这种身分,目的何在?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目的在此地。他希求的是希望这个世间,再扩大是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够和睦相处,不分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一切众生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现代社会,诸位常常听说,种族歧视,宗教战争,这很残酷,很不幸,果报尤其不可思议。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达到至善美满、和谐幸福的社会,他知道政治达不到,军事也达不到;经济,乃至于科学技术都做不到,只有一个办法能做到,教育。所以他老人家发心出家修道,用现在的话来说,从事义务的,义务是不讲报酬,他生活所需,每天一钵饭,三衣一钵,绝不麻烦任何一个人;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在物质生活他过最低的水平,生活简单,生活容易,全心全力去做社会教育工作,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所以他一生所干的,劝人,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他自己做出榜样给人看,做到圆满了,「广大波罗蜜」,帮助人破迷开悟。

  所以「断恶修善」是第一个阶段,教学第一个阶段的目标,远离一切恶业。第一个目标是讲「因果」,种善因一定得善果,不善的因一定得不善之果,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世间人所讲真理,什么是真理?因果报应是真理。你学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还是因果。从这个基础上再向上提升,「破迷开悟」,逐渐教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也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永恒的事业,生生世世从来没有间断,普贤菩萨讲的「不疲不厌」,就干这桩事情。舍己为人,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过,念念为社会大众服务。所以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什么身分?他是个义务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在佛门里面称他为天人导师,他是老师的身分,师道。我们跟他学习称弟子、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我们跟一切菩萨的关系是同学的关系,要搞清楚,菩萨是佛早年的学生,是我们的学长,我们关系多么亲切。师徒如父子,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好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诲要记住;为什么我们提倡读经,要把经念得很熟,就是老师的教诲要记住,不能忘记。要研究经论,老师讲的意思我们要懂,他的教诲字字句句都含着无量义。这个无量义不是赞叹,是真实的。怎么晓得是真实?佛所说的字字句句称性,都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自性没有边际,所以他讲的义趣就没有边际。

  不同我们凡夫,我们凡夫的言论文字是有边际、有界限的。为什么?我们是从意识心里流出来的,意识心有界限、有边际。所以世间这些文字,诸位看个一遍、两遍就不想看,那个意思尽了。世间再好的文学作品,很有摄受人的能力,在中国,像著名的四大小说,看个十遍、二十遍,不再想看了,它的摄受能力就到此为止。可是佛的经典,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无量劫,三大阿僧祇劫,愈看愈有味道,永远看不厌,永远说不倦,我们在讲台上讲经,同样一部经讲很多遍,愈讲愈有味道,不会疲倦。为什么?字字句句称性,每读一遍有一遍的悟处,每讲一遍有讲一遍的悟处,这个才有味道。不像世间的文字,念一遍之后,第二遍决定没有悟处,报纸杂志看一遍,你绝对不会想去再看第二遍的。

  佛经,「经」这一个字的意思也很多,通常讲「贯摄常法」,要是用这四个字做标准,报纸杂志里一个字都没有,可是佛经里面这四个字是字字具足。「贯」是贯穿,说到究竟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每一个字都含无量义,字字句句都能够摄人心。我们今天好象没有感触到,这四个字一个字都没有感受到,什么原因?我们没有入进去。中国谚语有一句话说得很有味道,囫囵吞枣,我们今天学佛法就是像囫囵吞枣;佛法学了,什么味道不知道,没有细嚼,没有能够嚼出它的味道,法味。你要能够嚼到味道,贯摄常法这四个字你就有体会了。如何能够嚼出味道?真正的法味,那一定要依马鸣菩萨教导我们的方法,离言说相听,离名字相读,离心缘相,才能够证得,才能契入境界。我们今天全着了相,佛在经上说得很好,「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不肯离。一切法就是佛法,一切法皆是佛法,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要离相,你才能证得;不离相,《大方广佛华严经》摆在面前,也不是佛法。佛法是什么意思?佛法是明白了、觉悟了。凡是明白、觉悟了,就叫佛法;凡是迷惑颠倒,不明白、不觉悟,就叫世间法。世法跟佛法是一法,不是二法,迷悟不同。觉悟了,穿衣吃饭也是佛法;迷惑了,诵经拜佛全是世间法。

  我们要学佛具修广大波罗蜜,而且要知道这个事情是长时间的,不是短时间的。现在人不管学什么,没有耐心,总希望很快就能成就,诸佛如来也办不到,即使办到了,诸佛如来也不会做这种示现。你看释迦牟尼佛示现的,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不是在这一生当中修行成佛,表演给我们看的,古佛再来。他在《梵网经》上不是跟我们说得很明白吗?这一次到这里来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八千次是指在我们这个地球,不算他方世界,他方世界要算起来那就数不清了,单单到这个地球上来示现作佛,这一次是第八千次,岂不早就成佛?来表演给我们看的。表演还要示现八相成道,教给我们修学有次第,不能躐等,按部就班的来学习,才能有成就。

  《华严》是圆顿大法,善财童子在这个地方也给我们做了一个表演,怎么成就的?亲近善知识,好善、好德、好学,一生才能证果。所以学佛的基础,世尊教给我们净业三福,要不在这上头打基础,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净业三福,我们要把它归纳起来,用几句话来总说:第一个是真诚至善之心,待人接物;第二纯是爱心,爱护一切众生;第三纯是无私的心、无条件的心,为一切众生服务。诸位想想,三福十一句话是不是这个意思?这就是佛菩萨的心行。纯善、纯是敬爱,是佛菩萨的存心,佛菩萨的德;无私、无条件为一切众生服务,是菩萨行。

  菩萨行的纲领里面,给我们分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是前五度;第六「般若」,那是智慧、那是用心。所以纯善的心、纯是爱心,就是真实的智慧,那就是般若波罗蜜。这个大智、大德融在布施里面,才称为布施波罗蜜。如果只有布施,没有一个至善的心、真诚的爱心,只叫布施,不能叫布施波罗蜜。那个布施是三界有漏的福报,财布施得财富,是福德不是功德。如果布施里面有真诚的善心,有真诚的爱心,那个布施是波罗蜜,是功德。功德里面决定有福德,福德里面不一定有功德,这是我们一定要清楚。唯有真诚的善心,真实的爱心,无条件的布施供养,自然能够融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所谓不同的族群都能够圆融和合。我们细细观察佛菩萨,人家就是修这个法门,教化一切众生统统修学这个法门。布施是舍己为人,决定不为自己,念念为一切众生,内财、外财都能够布施供养一切众生,这是布施波罗蜜。

  持戒波罗蜜是守法,一切如理如法,这一条很重要。尤其是与不同的族群接触,不同的宗教接触,你要是不守他的法,你就是不尊重他。你不尊重他,你有心去帮助他,人家拒绝,不接受。中国古人常讲,入境要随俗。古时候,中国国家没统一,印度也是没统一,是部落的社会。我们看历史,周朝八百诸侯,八百诸侯是八百个国家,大国方圆百里,小国有二、三十里,就像现在的小村庄、小镇,它是一国,这里头领导人就是诸侯。所以每个国家地区,言语不相同,我们现在讲方言。实际上,每个国家语言不相同,生活习惯不相同,文字也不相同。诸位现在看看,中国古时候写的篆字,你们最常见的「福寿」,百福、百寿,一百种写法,你要晓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写法?是当时各个诸侯、各个国家写法不一样,是有来历的,不是人故意想出来的。其实不止一百种写法,中国文字到秦才统一,秦始皇把这些诸侯都消灭了,改成郡县,这才成为统一的局面,以后文字统一了;但是以前这些国家的文字,还都能保留下来。所以中国文字在古时候的写法,一个字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你要晓得它历史的根源。

  这么样一个复杂的族群,能够融合在一个社会里面生活,大家都能过得很幸福、很美满,没有歧视,没有隔阂,要靠教育。儒家是这种教学,佛法更是圆满的教导,所以教我们要守法,守法就是互相尊重。我们访问伊斯兰教,访问印度教,他们特别用素食来招待我们,这对我们尊重,知道我们生活习惯,我们看到很感激、很欢喜。我们招待他也是这样的,去年我们这里举办的温馨晚会,我们先要打听他们喜欢吃什么,我们做的饭菜完全合他的口味。温馨晚会那一天有三千八百多人,几百桌,你去看看桌上菜不一样,不是完全请他来吃素,那我们对他就不尊重。所以我们对伊斯兰教,用牛肉供养他们,我们晓得普通市面上卖的牛肉他不吃的,一定要清真寺做的。我们在此地有一些清真馆,专门供养伊斯兰的,我们请那些厨师来做,这是我们对他尊重。所以他请我们用素菜,对我们尊重,互相尊重,相亲相爱,这你们都看到。

  这几天展览会,每一天不同的宗教,这些宗教领导人,我们一接触,你看多欢喜!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佛法的落实,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么做的。我们不仅仅是在经典上学这些文字的教诲,一定要把这个教诲落实到生活上。我们要晓得,我们今天生活的空间是整个地球,这个地球上住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跟他接触、跟他往来,决定尊重他,这是我们持戒。有很多人不懂,温馨晚会,我们请伊斯兰的朋友们,我们供养的是荤腥,不知道的人说我们破戒,那是他对于戒律完全不知道;我们是持戒,不是破戒。换句话说,今天有多少佛教徒,「持戒」两个字不懂,这两个字他认识,真正的意思他不懂,当然他就更不知道怎么做法。不深入经藏,你怎么会开智慧?智慧不开,处处成障,你所接触的都是障碍。智慧开了之后一切通达,自在无碍,《华严经》里面讲,不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障碍的法界是一真法界,为什么叫一真?没有障碍了;十法界有障碍,一真法界没有障碍。懂得什么叫戒,怎样持戒,你智慧不开,你怎么能圆融?

  我们看在华严会上,华严会上族群之多,我们没法子想象,因为它的范围太大,尽虚空遍法界是他们生活的范围。极乐世界,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一个觉悟的人、明白的人,看看各种不同宗教,那些宗教的领袖,那些宗教的传教师,我们怎么看法?全是诸佛如来,全是法身大士,我们对他的尊敬跟对佛菩萨的尊敬没有两样。为什么?诸佛菩萨有这个能力,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分,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你怎么会知道?他们的传教师,他们的宗教领袖,说不定就是观音菩萨化身,说不定就是阿弥陀佛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类化身,随机说法。哪一法不是佛法?佛家常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种经不是佛经?你明白了、觉悟了,法法皆是;你不明白、不觉悟,坚固的执着在那里,没有一法是佛法。

  佛法第一个「破执着」,破执着才能证阿罗汉果,舍弃一切分别才能成为菩萨,我们不懂这个道理,从哪里学佛?所以佛眼睛看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平等心现前,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说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诸佛如来就是讲的自性。诸位都念过《金刚经》,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告诉我们,《金刚经》里有的时候说「佛」,有的时候说「如来」,为什么有这两种说法?凡是说「佛」是从相上说的,凡是说「如来」是从性上说的,差别在此地。性是从理体上说,相是从形相上说,形相虽然不一样,理体是一个,所以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是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的。既然是是的,他怎么不是佛菩萨?所以我们应当以尊敬佛菩萨这种心态,尊敬一切众生,尊敬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这叫学佛,这是佛法,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的境界。

  我们在这个地方看到,每一个天王代表一个不同的族群,代表一个不同的文化,所以全经总共有两百多个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都是一家人。这里面没有冲突、没有摩擦、没有歧视,几个人明白这个道理?佛菩萨明白。佛菩萨不但明白,佛菩萨都做到了。《华严经》善财童子参访胜热婆罗门,那是诸佛如来化现的;《地藏经》上我们读到婆罗门女,也是诸佛如来化现的。婆罗门就是我们现在此地讲的兴都教,世尊那个时代,诸佛如来能够现婆罗门身,现在兴都教里难道没有诸佛如来现身吗?我不相信。每一个宗教里头,每一个族群、每一个行业里面,都有诸佛如来的化身。你看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还不觉悟吗?三十二应告诉我们,各种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不同行业、不同身分,诸佛菩萨统统在里面现身。我们肉眼凡夫常常得罪佛菩萨,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是虔诚的佛教徒,还学得不错,哪里知道全都错了。怎么错?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所以《华严》不能不读,特别是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实在讲,讲这部经最契机,这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材。我在澳洲各个宗教跟他们接触的时候,常常介绍给他们,真正能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教材。方东美先生赞叹这部经,是全世界古今中外最好的一部哲学概论,他是哲学家,他把这个看作哲学概论。所以他晚年在辅仁大学博士班开「华严哲学」,辅仁是天主教办的,博士班的学生学《华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要体会到这个意思,拓开心量,像佛菩萨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一法漏掉的,全部在心性包容之中。平等的包容、清净的包容、智慧慈悲的包容,这才晓得纯善之心、纯爱之心,是这样显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晓得,持戒是什么个意思,怎么个持法。

  忍辱波罗蜜,耐心,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有耐心。圆满的成就,要无限的耐心,绝不是一朝一夕。做学问要有耐心,处事待人接物也要有耐心。有耐心、有方法,方法是在持戒里面,有次第、有程序、有方法,忍辱就是再加上耐心,哪有不成就的?《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于忍」,世出世间一切法要想成就,决定要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第四精进波罗蜜,『勤行精进无厌怠』,「进」是有进步。儒家讲「苟日新,日日新」,天天要有进步。佛法讲「精进」,比它那个意思还要好,精是纯而不杂,纯一善心、纯一爱心、纯一利益一切众生心,纯而不杂。杂是什么?杂自私自利。决定不能夹杂,不可以有一念自利的念头,不可以有一念自利的行为,不夹杂这个,只是以至善至诚爱人利人,这个世界怎么会不和平?社会哪里会不安定?今天社会不安定、世界不太平,谁造成的?我们自己没有依教奉行,责任在自己,不在别人。觉悟的人决定不会把责任推诿给别人,是我没做得好,我没有懂得佛说话的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真实义我没懂得,我没做到。我没有尽心尽力去宣扬,把佛陀这样美好的教诲,至真至善的教诲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我没做到,责任在自己,不在别人,这才能精进,这是精进深一层的意思。

  禅定是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我们的理念,也就是我们的看法想法,我们的说法做法,绝不被外面境界所干扰、所动摇。楞严会上说得很好,「清净明诲章」里面佛有很清楚的教诲,我们处在末法时期,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所以我们自己要有主宰,不为邪师所动。邪师所说我们需不需要理会?不需要,学如来对付他们的办法,默摈。默摈就是完全不理会,他说他的,我们说我们的,他批评我们,我们不必答复,不必解释,这叫禅定。般若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论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般若波罗蜜。要学佛,无量劫中勤行精进,没有厌怠,不厌倦、不懈怠。喜慧天王从这个法门契入佛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他从这里契入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三卷)

  请掀开经本,化乐天偈颂的第十首:

  【业性因缘不可思。佛为世间皆演说。法性本净无诸垢。此是华光之入处。】

  这是华光髻天王他的赞颂,他所得的法是「知一切众生业所受报解脱门」,这也是真实圆满的智慧,才能遍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因缘果报。第一句里面,『业性因缘不思议』,清凉在注解里面说,这是「总显业之性相,即缘生果报之不亡,便是无性之非有,故不可有无思也」。业就是一切众生所造作的,造作虽然多,多到无量无边不可称说,但是总不出身语意这三大类。身是说动作,动作无论是有意、是无意,有意的这里面就有善业、有恶业,无意的是无记行业。何以说身体动作是业?我们凡夫见不到,佛菩萨能见到,诸位要晓得,极其微细的一个动作,它也会有振动,振动这个波无论幅度大小,必定是遍虚空法界,这是事实;传播的速度,虽有快慢不同。由此可知,古人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是比喻这个意思。一发非常微细,一根头发,一根汗毛,我们扯动它,全身都有感触,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可是我们身体每一个动作,也能像这一根汗毛一样,影响到虚空法界。虚空法界里面有众多的众生,就好象我们这个身体,我们身体汗毛拔一根,全身都有感觉,全身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都受影响。这个影响有善有恶,有说不上善恶叫无记,有净有染,这是大别来说,细说那就说不尽,这是「业性」。

  「因缘」就是讲果报,因缘下面就是果。因是什么?第一个因素是无明,经论上佛告诉我们,「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是最初的因。无明是什么意思?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明是明白,无明是不明白。本来你是明白的,现在你不明白了,这个不明白就称之为无明。无明就妄动,无明就造业;觉性不动。换句话说,真心不动,妄心在动,无明是妄心。为什么佛教我们修定?修定的目的就是舍弃妄心,恢复真心,真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真心的性相遍虚空法界。我们凡夫三业的造作茫然不觉,可是众生三业的造作,诸佛菩萨没有不知道的。什么原因?诸佛菩萨的心是不动的,所以一切众生微微的振动,他们统统接收到。我们现在心是动的,众生心是动的,动跟动就不能接收,很难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动跟静就很容易接收。

  世间人常讲,天人、神仙他们的能力很强,具足不可思议的神通道力,他有天眼、有天耳、有宿命通、有他心通、有神足通。这能力从哪来的?都是从禅定得来的。禅定的功夫深,这个能力就大,禅定的功夫浅,这个能力就小,这个能力是修得的。除了修得的之外,也有报得的。何以能报得?为什么我们这个报就不能得到?诸位也许真正亲眼见过,有那些特异功能的人,那些特异功能的人他不是修得的,报得的,是天生的,生下来他就有这种能力,能看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什么原因?我们学佛的人大概能够理解,投胎的时候心地清净没有妄想,这个报得的通就可能;如果投胎的时候妄念很多,就不可能有这个能力。到人间来投胎,毕竟是带着很复杂妄念的人占多数,心地清净的人,没有什么妄念的占少数,所以有少数人有报得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会失掉,随着他的年龄,随着他对于外界的接触,年岁大了,接触多了,妄念也多。古人有所谓「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他的交际很广,认识人很多,是非就多;知道事情多,烦恼就多;烦恼是非一多,他的能力就失掉。所以即使是报得的这种能力,他要想把这个能力保持,他一定要找一个很清净的环境生活,尽可能与外界少接触,他这个能力会保持长久一点,如果在大都会里常常接触,他这个能力很容易就失掉。报得、修得都不例外,修得的他要不保持,也容易失掉。

  所以天人这种通力,为什么能够保持得长久?天人生活的社会环境清净,福报都很大,生活不用忧虑。生活没有忧虑,诸位要知道,竞争的念头就少了。福报大,所有生活所需的都是自然报得的。我们在佛经上看到,天人的饮食不需要经营,变化出来的;天人穿衣服,不要裁缝,也不要去找料子,心里想穿什么衣服,衣服已经在身上,你说他多自在!人人都是这个样子,还有什么好竞争的?所以他心比较清净,清净心容易保持。但是天人的业还是属于染业,为什么?「我」没有断,《金刚经》上讲的四相具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具足,所以妄想分别执着都还在,只是比我们人轻了很多。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很重,他们轻,并没有断,他还是凡夫,还不是圣人。纵然修到四禅八定,只要这三样东西,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还有微细存在,就不能出三界,还是属于六道凡夫。我们在讲经的时候,我常常称他们「高等的凡夫」。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脱轮回,真正往生不退作佛,四相一定要放下,决定是障碍。只要有四相在,起心动念一切行为那就像《地藏经》上说的「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也许初学的同修说,佛说罪业是不是太过分一点?稍稍涉入经藏的人,就知道佛讲的话一点都不过分。我虽然有自私自利,我从来没有做过一件害人、对不起人的事情,那还能算罪业吗?算罪业。为什么算罪业?你不能脱离轮回就是罪业,你在这一生当中不能超凡入圣就是罪业。真正通达觉悟的人,无我相。无我相,诸位想想,你还会有生死吗?你今天为什么贪生怕死,说哪个地方有妖魔鬼怪就吓死了。从这个地方你就了解,你那个我执很重!无我,谁受生死?无我,谁受魔害?都没有了。再厉害、再恶劣的魔王,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无我。只要你有我,他就有方法整你。我们不在这上下功夫,贪生怕死,怕受魔折,总是想找一个好环境来修学,这个念头错了。

  我们为什么要去找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大好环境,我们是凡夫,四相想离离不了,这才希望找一个好环境跟着佛去学,道理在此地。有能力破四相的人,到不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关系,没有能力那就得要选择环境。所以佛教初学,祖师大德教初学,要选择修学环境,原因就在此地,大家是凡夫。可是修学的人不能不懂这个道理,不能不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要认真努力向佛菩萨学习,不能够彻底脱离四相,四相能减一分,我们功夫就得力一分,这个是一定要做的。不能说是一分一毫都不想去放下,那我们的功夫永远不得力,那将来念佛能不能往生?跟诸位说,决定不能往生。我过去讲《无量寿经》,说了一个比方。西方极乐世界有九品,能把《无量寿经》里面的道理都明白了,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你完全做到,上上品往生;你不能完全做到,做到百分之九十,上中品往生,我这么个看法;换句话说,下下品往生的人,你要做到两成,要做到百分之二十,两成做不到,这一生决定不能往生。同样一个道理,《金刚经》讲的离四相,你四相圆圆满满的都离了,痕迹都不留,上上品往生,这是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把四相也把它分做十分,十分都离了,上上品;下下品也要离二成,你不能一点都不离。一定要淡薄,特别是分别执着,分别执着这个念头愈淡薄愈好,对我们修行用功有利益。

  我们的念佛堂、讲堂,我跟诸位同修说了很多次,有佛菩萨在里面,无比的殊胜。可是你要晓得,凡是有佛在的地方,也有魔在里头,佛跟魔好象不离开的。我们亲近佛,不要理会魔,就没事了。魔也学佛,魔也佩服学佛的人,真心学佛的人魔也护持,所以魔也很可爱。你不是真心学佛,魔就糟蹋你,魔就找你麻烦。他不像佛菩萨,佛菩萨慈悲,你不认真学,佛菩萨不理会,可是魔会找你的麻烦,所以魔也是善知识。有他在,我们更认真、更努力,他逼着我们非努力不可、非认真不可,不努力、不认真,他找麻烦,所以我觉得魔也满可爱的,也值得我们尊敬。他在旁边鞭策我们,佛菩萨引导我们,都是善知识,只要我们用真诚心、恭敬心去对待他们,魔也是佛。尤其是《华严》,《华严经》里面「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魔是众生,魔有佛性,魔当然也是诸佛如来。

  一切众生所造种种之业,身的动作,口的言语,意的念头,念头现在人讲思想波,言语是声波。波动是以思想波最快速,我们身体这个动作、言语这种波,周遍虚空法界缓慢,这个速度不大,但是思想波速度太大,剎那之间就周遍法界,真正不可思议。法界原本是一真,一真法界是怎么现出来的?是心完全没有念头,真正是觉心不动,这个时候现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华严》所说的「唯心所现」,没有变,没有用识。唯心所现的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是唯心所现的,极乐世界也是唯心所现的。可是落到第二念麻烦了,第二念就是识,第二念就是无明。无明怎么来的?经上讲一念不觉。一念何以不觉,一念为什么不觉,你要不要去问?一念不觉,已经是妄想了,已经起了无明,再要问「一念为什么不觉」,是无明上再加个无明;「这一念几时不觉」,再加第三个无明;愈加愈多,你就完了,愈迷愈深!我给你透的这一点意思,是佛在楞严会上讲的。不觉,不要去问原因,不要去问几时,没有原因,也没有开头,所以叫无始无明。无始,不是说无明很久很久了,不是这个意思,没有开始。一念是真心,不觉就是迷了真心。你要问:什么原因迷的?几时迷的?楞严会上世尊举了一个比喻,比喻比得好,演若达多迷失了自己。其实释迦牟尼佛这个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常常遇到,我们戴个帽子,忘掉了,到处去找帽子,「我帽子不见了」,在头上戴着的。演若达多迷头认影,就跟这个意思一样的。你要问,你头上戴的帽子,你几时迷的?什么时候开端的?没有开头。佛教你从这里一下省悟过来,原来一切现成的。不能找,找的时候就二念加三念、加四念,愈找愈糟糕,找不到!不找的时候,手一摸就摸到了。

  什么人觉悟?他寻找的念头息了,那个人就觉悟了,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原来放下就是!可是众生很麻烦,总要追根究底,打破砂锅问到底。怎么问,佛再慈悲怎么说,你还是搞不明白。佛讲经说法,哪些人明白?没有分别心的人明白了。马鸣菩萨说得好,「离言说相」,不分别言说;「离名字相」,不分别名词术语;「离心缘相」,没有起心动念;世尊说法,一接触他就开悟了,他能契入境界,能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不可思议,十法界因缘果报也不可思议,可思可议的是第二意、第三意,第一意不可思议。所以能够给你讲的,你在言语当中去悟入的,充其量到十法界。这是算你思惟想象纯正而没有偏邪,你也只能做到相似位,十法界是相似位。你想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就真的要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不再用这些东西,你才能破一品无明,亲证法身。法身是什么?虚空世界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是自己,魔王外道也是自己,三途地狱还是自己,哪一法不是自己?往佛道上来说,华藏、极乐也是自己。法界是平等的,没有差别。差别从哪里来的?是从你分别上来的。苦乐从哪里来的?执着上来的。离开执着就没有苦乐忧喜舍,苦乐忧喜舍六道里头有,四圣法界就没有了。高下、好丑是从分别上来的,离开了分别,十法界了不可得,十法界是从分别里头出现的。离开分别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没有十法界了,不再有这种分别,所以一真是清净平等的法界。这里头无量因缘,这些因缘都是从一念不觉而生出来的。

  所以世法跟佛法,在法上讲,法哪有什么世法、佛法?法没有。世法、佛法是从觉迷上说的,一念觉,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念迷,一切法皆是世法。法没有觉迷,所以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何以说平等?全是唯心所现,所现虽然不一样,能现是一个。古人用金器来比喻,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喻能现的心,真心本性,把相比喻作器,无量无边的法相全是法性变现的。好象我们看到金器,几千种、几百种形状不一样,全是黄金做的。所以从质料上看是平等的,没有两样,只是形相不同而已。可是凡夫他不见性,他着相,着相就有高下,执着就有爱恶,这个喜欢,那个讨厌,这才造业。造业就能够改变形相,所以说唯识所变,我们这个身体形相改变了。六道的身相不相同,天人的相不同人相,人相不同畜生相,畜生相不同饿鬼相,随着你的业力改变你的形相,随着你的业力改变你生活环境,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地藏经》上读过,青莲法师引经典里面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你要晓得,一切法的变化,主宰变化的是谁?世间人不知道,总在那里打妄想,大概有个造物主他在那里主宰,我们都受他的控制。佛法不是这个说法,佛法讲造物主是谁?造物主是自己的念头。你一念善,你的相也就变善,你的生活环境也变善;你一念恶,相貌也变恶,相也恶,生活环境也恶了。一念净,一切清净;一念染,一切污染。自己做主宰,这个话说的是真话。这个世间有没有上帝,有没有神仙?有没有这些妖魔鬼怪?有。他们有的时候来帮助我们,有的时候来扰乱我们,那都是讲做增上缘而已,真正主宰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心善、行善,天龙善神都赞叹,都加持,都保佑,是外缘。我们的心行不善,妖魔鬼怪都来糟蹋你,都来侮辱你,甚至于来陷害你,那也是外缘,他为什么不害别人害我?太上说得好,「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这两句话跟佛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是一个道理。佛法之可贵就在此地,学习佛法能得殊胜功德利益也在此地。华光髻天王他看出来了,他懂得了,他从这个地方觉悟的,他的悟处很值得我们做参考。

  『佛为世间皆演说』。诸佛菩萨在九法界,特别是六道,在这六法界里面说得多,这就是讲事实真相。如果我们了解事实真相,就知道应该怎样用心,应该怎样行事。我们用心,我们行事都能够与性德相应,这是究竟圆满,这是真正的真善美慧,我们常讲过佛菩萨的生活,即使在现前五浊恶世,我们依然可以过佛菩萨高度智慧的生活,境随心转。

  最近我听人家讲,全世界不是某一个地区,传说灾难很多很多,到处都传说,报纸上也刊登。前天报纸上刊了一段新闻,说日本人非常恐惧,末日要来临。末日是什么时候?七月,今天七月一号。尽管这些传说多,我们相信佛的话,那些世间的预言家说得再准确,他的智慧没有佛菩萨那么圆满,他们看的东西是局部性的、片面的,佛看得究竟、看得圆满。佛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末法一万年才过一千年,后面还有九千年,怎么是世界末日?有些宗教说世界末日,可能是他们的末日,不是佛法的末日。佛法后头还长远得很,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还下生来作佛。诸位要晓得,天天想末日,末日就来了,这也难怪他。佛法讲得有道理,一切法从心想生,他们想了好多年,甚至说他们的预言已经有两、三千年;两、三千年都在想世界末日,那当然就想到了。这么多人想,大家都在想,末日就现前了。东方人没有想,大概在中国、在印度人,没有想到末日。想什么变现什么,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这才是事实真相。

  现在这些年来念佛的人多了,这是好事情,大家都想阿弥陀佛,大家都想极乐世界,就能把我们的世界变成极乐世界。常常想阿弥陀佛,就能把自己变成阿弥陀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就是作佛了,你不作佛,你怎么能见得了佛?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参访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是初住菩萨,他要不入初住,他怎么能见到初住菩萨?海云比丘是二住菩萨,他的功夫要没有达到二住,就见不到二住菩萨。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你能见阿弥陀佛,你就入佛的境界;不入佛的境界,怎么能见到佛?为什么菩萨要求往生极乐世界?成佛快。到那边见佛就作佛了,就是这么个道理,十方世界的菩萨没有一个不想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在这个世间,见到佛是佛的应化身,没有见到佛的报身,见到佛的报身才算数。应化身像什么?像我们现在用的电视、网路,你在萤幕上看到的、见面的,没有见到现场。经论上说「千百亿化身」,应化身就像是影像一样,报身才是现场,才是真正见到了。在他方世界,佛在经论上说,一定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才能够见到报身佛。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见到真佛了,现场,华藏世界的现场。十法界是传播,都是在影像上见的,都没有见到现场,所以天台家讲相似位。一真法界,这才叫分证位,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见到了。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确实也有凡圣同居土,也有方便有余土,但是它们四土是在一起的,是不分的,所以生凡圣同居土也见到阿弥陀佛的报身。这个不可思议,这叫难信之法,难信是指这个事情。世尊在一切经里从来没有这么说过,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个例外,他方世界没有这种事情。

  但是我们想想,从我们凡夫位,要想修成圆教初住菩萨,谈何容易!这个时间不是三大阿僧祇劫,是无量劫。三大阿僧祇劫是对法身大士说的,不是对我们讲的,我们没分。你能够断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脱离十法界生到华藏世界。到华藏世界,再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还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个时间是这么算法的,没有到华藏世界以前,修行的时间不算。所以没有到华藏世界以前,我们的修行时间真的是无量劫又无量劫。你们想想看,《无量寿经》上讲的阿阇王子这五百个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们想想,四百亿佛那是多长的时间!四百亿佛,善根还没成熟,还没有动往生的念头,只是听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有一个羡慕向往之心,还没有发心想去。供养四百亿佛的善根,不过如此而已。我们今天听了这个法门,下定决心要求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超过阿阇王子不晓得多少倍,我们能发这个心。可是大家发的这个心是真的是假的?真的就超过,假的就不如。果然发真心人不多,虚情假意占多数,不是真正发心。为什么?真正发心决定是真正修行,他真干;没有真干,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那个发心怎么说都不作数。我们凡夫听到觉得不错,佛菩萨听了没在意,为什么?假心、妄心,不是真心,所以还是不能成就。妄心,念念没有忘掉娑婆世界,念念没有忘掉眼前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的利益,没放下。真正发心的人,身心世界决定放下,不再沾染,一心一意就是念佛,那是真发心。所以我们自己要好好反省,我们到底是真发心还是假发心。真发心,你现在就是极乐世界的人,你不是娑婆世界的人,娑婆世界有什么灾难与你不相干,你是极乐世界的人,你到这个地方来观光旅游的,你不是这个地方长住的,那就是真的。你对这个世间还没有放下,你决定是娑婆世界的人,你不是极乐世界的人。所以样样放得下。

  极乐世界的人到此地来,我们佛门里一般讲「倒驾慈航,乘愿再来」,这乘愿再来的。来干什么?来帮助大家觉悟,来接引大家往生,他来干这个事情。他的念头如此,言语行为也如是,这是我们要有能力体会得到、观察得到,应当要学习的。释迦牟尼佛与诸大菩萨作斯示现,历代的祖师大德也作斯示现,他们真正做到「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是再来人。我们到这个世间来,虽然是个凡夫,业力受生。可是你要懂得,业力可以转变成愿力,如果你的愿力大过业力,你现在还住在这个世间,那也就是乘愿再来的,跟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没有两样。六道随时可以脱离,没有障碍,极乐世界随时可以往生,阿弥陀佛随时来接引,与佛有约,这个约是决定靠得住的。这个约在哪里?《无量寿经》就是条约的全文。随时能往生,随时能离开,为什么说随时?因为对这个世间没有一丝毫的贪恋,丝毫的恋着都没有,你随时可以走;还有一丝毫的贪着,你就走不了。「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有一条你就走不了,五条都有,那还得了吗?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拉也拉不动你,你在这个地方生了根。那个根就是财色名食睡,这个东西一定要把它舍掉。诸佛如来为九界众生千言万语,就是讲的这桩事情,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

  我们要想学佛菩萨,佛菩萨告诉我们,世间五欲六尘可以受用,不能贪着。受用,为什么说可以受用?事事无碍,贪着就有碍了。虽然可以受用,诸佛菩萨在天上,那个受用我们看到;接受天人供养,甚至于法会期间当中,佛讲经说法,天人空中散花,天人在道场周边载歌载舞,赞叹道场;我们看到,真的五欲六尘的享受,不碍事。可是世尊在人间讲经说法,这些东西完全摒弃,给我们示现的样子是苦行。为什么要这样示现?我们凡夫对于五欲六尘是深深的贪着,再现这个相还得了,增长你的贪瞋痴,所以佛要示现苦行的样子,叫你摆脱。跟什么人说法不是一样的,跟天说法、跟人说法完全是两个样子。所以我说佛菩萨讲经说法,见人说人话,是见鬼说鬼话,你是什么样根性的人给你说什么样的法,对你决定有利益,决定有好处。所以佛没有定法可说,佛也没有一定的形相示现,他那个色相千变万化,但是都是利益众生,利益当机的人。

  我们住在这个世界,真正是诸佛菩萨来,一定示现苦行。换句话说,一定示现知足常乐,物质生活能够过得去就好了。这个示现是教导世间众生断贪心、断悭吝之心,这个三毒不可以增长,物质生活上够用就好了,多余的帮助别人。这是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针对这个世间众生病根而设施的,真的叫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我们做佛的学生,无论在家、出家,四众弟子要能体会到佛示现的意义,他为什么要做这个示现,这种示现真正意思何在?我们要明了,要觉悟,要效法,不但自己得利益,也能令一切众生得利益。

  示现,世间人看到以为有苦乐,实际上是大乐、真乐,这第三句所说的『法性本净无诸垢』。他们这些人称性,换句话说,他们是唯心所现。虽然在十法界做种种变现,还是法性所现,理事无碍;理事无碍,我们从这个地方深深体会得。我们过去听说,虚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我们凡夫几天不洗头就不得了,没有头发的还好一点,有头发的你三天不洗头,你恐怕就受不了。虚云老和尚留长头发,一年洗一次头,洗一次澡。过去你们看过,前年我们印过金山活佛那个故事,同学们都拿到了。金山活佛一生都不洗澡,人家身上有香味,我们三天不洗澡臭味难闻,人家法性本净。我们不洗澡,为什么身上有臭味?就说明我们的心不清净。我们身上流出来的味道是什么?贪瞋痴的味道,三毒烦恼之味,这个味道难闻!人家那些修行人,示现一生不洗澡,他身上的味道是法性本净之味。所以金山活佛住在信徒家里,信徒好心劝老和尚洗个澡。老和尚说:好!洗澡。他那个洗澡水可以治病,人家喝了不管什么病,只要喝他的洗澡水病就好了。他在洗澡当中往生,站在那个地方走了,你看走得多潇洒、多自在。法性本净,所以清净心多么重要!

  我们提出来的纲要,诸位总是要记住: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诸位要是常存如是心,你的心地、生理跟居住环境自然不一样。不但你的身体有清香,你居住的环境也有香气,跟一般人决定不一样,境随心转。所以他们示现,不管怎样示现,示现的再骯脏、再邋遢,样子是那个样子,其实不然。也许诸位同修印象深刻一点,在中国济公长老是很邋遢的人,那也是不洗澡、不剃头,一身穿得破破烂烂,什么地方骯脏他到那个地方去,他也不在乎。身上脏东西搓搓还能治病,这就奇怪了!最近这一套「济公传」,你们有没有看?你们可以拿到三楼大银幕上看,大银幕上看得很舒服。这是游本昌,我们上一次到北京的时候,他连版权都送给我们,所以我们现在做了很多套,可以到处赠送别人。人家那个是什么成就?理事无碍,就是这一句「法性本净无诸垢」。法性里头没有三毒,法性里头没有烦恼,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称性,所以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就自在了。你看他那个样子很骯脏,他比什么人都干净,世间怎么样讲究清洁干净的人比不上他。你们想想这什么道理?我们要学。

  阿罗汉面孔奇奇怪怪,我们楼上那边有五百罗汉,下面佛堂里面有十八罗汉,你去看,这不是真罗汉,这是造的相。罗汉的样子虽然很奇奇怪怪,你仔细去看都是善相,那个相不恶。虽古怪不恶,虽古怪不凶,还是个慈悲的相。罗汉的相为什么不一样?他是相似位,也就是说他没有执着了,但是分别还没放下,他还有分别,所以样子就不一样。菩萨样子就相同,就很接近,为什么?菩萨没有分别,所以菩萨的相就非常接近。佛的相完全相同,佛佛道同。菩萨虽然没有分别,但是无明没有尽,也就是妄想没有断尽。那个妄想不是我们的妄想,我们简直是胡思乱想,哪里能称妄想?他那个妄想不造业,我们胡思乱想造业。他们的妄想我们决定想象不到的,极其微细的念头,那个微细的念头我们看不到。佛在经上有比喻,好象水,我们表面看这个水很平很静,水下面还流动,还有暗流,那个暗流比喻作妄想。我们今天的妄想是什么?是大风大浪,不是下面暗流,上面就是大风大浪,造业!他们那个不造业。

  所以我们读这一首偈颂,要知道从哪些地方去学习,人家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入一真法界,我们今天念一念,很惭愧!要赶紧努力,这个事情不是做不到,问题是我们肯不肯做,也就是肯不肯放下。肯放下,得大利益,大福德。不肯放下,怎么认真修学还是搞六道轮回,只可以说在佛门里面种一些善根而已,这个善根这一生当中不会成熟的。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在这一生当中得大自在,过最幸福美满的生活,你一定要学。你要知道过这种生活,心里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你说多自在!我也曾经比喻说,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像看放烟火一样,在那里欣赏。希望大家细心的去想想,值得我们认真努力来修学。学要快,决定不能等待,即刻就要把妄想分别执着舍掉。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四卷)

  请看化乐天最后一首偈颂:

  【汝应观佛一毛孔。一切众生悉在中。彼亦不来亦不去。此普见王之所了。】

  普见十方天王,他得的法门是「示现不思议众生形类差别解脱门」,我们在长行里面也特别为大家说明,他所修学的法门,正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世界由于资讯的发达,交通的发达,住在地球上的人关系愈来愈密切,接触的机会太多,所以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往往生起误会摩擦,乃至于带来许多不必要的人为的灾难。因此世间志士仁人,无不在祈求怎样能够团结,怎样能够消除种种误会,使大家能够和睦相处,来共同创造幸福美满的人生。昨天晚上,我看有不少的同学去参加巴哈伊教的演出。这个宗教是个新兴的宗教,过去我们接触不多,昨天我们接触,听了他的讲演会报之后,我们对他有一些了解。他们也是追求这个目标,希望世界能进入大同,所以他们那个教也叫做大同教。可是我们看看普见十方天王,他的希求比巴哈教大得太多,巴哈教只是希求这一个地球众生能和睦共处,《华严经》上却希望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族类都能够和睦相处。《华严》做到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也做到了,为什么我们地球上没做到?这个道理,我们有没有曾经去想过?

  佛给我们的启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我们学佛首先要有这个认知。这个认知是佛知佛见,《法华经》上一开端就讲「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个认知是佛知佛见,非常重要!所有一切的思想见解,见解、行持都是从这个认知生起的,也是以究竟圆满这个认知为修学的目标,所以佛法与一切法没有冲突,它是一体。地球上现在这些人,在佛法讲不止地球,六道;六道众生迷惑,与这个一体相悖。就像我们身体,这身体是一体,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族群。现在这个身体一个部分不幸生了个疮,在地球上就是虚空法界生一个疮,我们有这个经验,这个地方生一个疮,全身都不舒服。我们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想帮助它,让它赶快恢复。疮好了,恢复了,我们就是一个很健康的身体。六道里面的现象是严重的一个毒疮,四圣法界是轻微的疾病,轻微的;六道是严重的,三恶道是最严重的。但是要晓得,健康的身体本来没有这个东西,这不过是不小心感染这些病毒。我们要如何把这个病毒化解,恢复健康,佛法教学就如同这个比喻一样。可是要把这个毒疮治好,你要懂这个毒疮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发生?你要晓得它的原理,你要懂得治疗的方法,还要有耐心才能治得好。疮已经生了,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好的,可能要五、六天,可能要一、两个星期,你要有耐心,才能够把它恢复健康。这些我们都在《华严经》里面学习,学了要管用,使我们自己变成清净法身里面最健康的一个细胞。最健康的细胞,要帮助那些不健康的、感染病毒的细胞,我们帮助它,帮助它恢复正常。

  佛法非常可贵,现在有大好的机缘,宗教界逐渐觉醒过来,逐渐想团结起来,这在佛法讲是始觉,大家都开始觉悟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佛法介绍给大家,互相的来学习。我们也应当学习各个宗教的经典,我们要了解他,他将来也会学习儒、佛的经典。今天早晨我跟美国打电话,把美国达拉斯一些藏书运过来,分量很多。到这个地方来之后,希望我们同学都能够得到这一份很好的参考资料。我那边收藏有十种不同版本的《大藏经》,有一套完整的《四库全书》,还有一套《四库荟要》,那边收藏的书很多。过去南京金陵刻经处,他那边出版的线装书送给我一套,我也放在那边,现在我让他们统统寄过来。希望这边三宝加持,将来能够顺利的办佛学院,我们有一个图书馆。希望我们的设备逐渐来充实,有足够的参考资料。希望同学们,四众同学都要发心,发心真正学佛。真正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对于佛教的教义充分的理解。我们晓得佛教的经典,义理是无有穷尽的,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愈解愈深,愈思愈广,决定不能够得少为足,那我们就错了。义理无有边际,我们要不断努力精进去学习。

  这首偈子里面说得好,『汝应观佛一毛孔』,毛孔是正报里面最小的。『一切众生悉在中』,一切众生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不仅是有情众生,无情众生也都包括在其中,佛家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在一毛孔中。这个地方的「佛」做什么解释?从形相上,形相是表法的,诸位要懂这个意思。表什么法?佛是究竟圆满的觉悟。所以这个地方讲的「佛一毛孔」是一念自性,「一毛孔」就是一念,「佛」是自性。一念自性,圆圆满满包容十法界依正庄严。谁的自性?自己的自性。这不就很显然看到自他不二,自他是一。经上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毛孔是一,一切众生是一切,这是事事无碍的法界,究竟圆满的自在。谁能入这个法界?普见十方天王他证得,他入了。他怎么入的?普见,关键在普字。由此可知,偏见,你是入不了这个法界;一定要圆见,你才能见到,尽虚空遍法界这一切众生形类有差别,体性无差别。迷的时候有差别,悟的时候没差别。有差别的时候就不能和谐,决定就有矛盾,就有冲突,就有误会、有歧视,迷的时候;悟的时候,这些东西统统没有了。悟的时候,种种形类差别现象在,现象不是没有,在;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相没有改变,但是作用改变了。作用是什么?人人都真诚,人人都慈悲,人人都能够舍己帮助人,成全别人,这作用不一样了。迷的时候有私欲,自私自利,悟的时候没有了。诸佛菩萨觉悟,大彻大悟。六道里面迷惑的众生,他错误的思想见解造作一些罪业的行为,我刚才比喻说像身体上生了疮。诸佛菩萨知道,诸佛菩萨是我们全身健康的细胞,自自然然全心全力来照顾他,没有条件,没有理由。为什么?一体;来照顾他、帮助他,使他快快恢复健康。恢复健康,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诸位也曾听说过,「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一人是一个迷惑颠倒的众生,他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行为就像身体生个小疮一样。

  虚空法界都在一念自性之中,为什么?虚空法界本来是一念自性变现的相分。觉悟的人随顺法性,这就是健康。法性是什么样?我们总需要有几分体会,不在乎体会的深浅,浅浅的体会我们就得到很大的受用。这种受用就是幸福美满的生活,如同佛在《心经》里面所说的,远离一切恐怖忧恼、一切患难,你真的远离了。佛法之外想远离,实在讲那是暂时的避开,没有脱离险境;佛法的远离是彻底的,是究竟圆满的。佛法有最圆满的理论依据,这个理论依据就是指「心性」,禅宗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一念自性。自性是空寂的,自性没有形相,但是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活活泼泼,能现一切相,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它所现。诸位要记住,能现的性体是空寂的,所现的相分是个什么样子的?这个地方你要多想想。经论上也说,「性空相有,理空事有」。诸位要晓得,这个话是佛对初学人的方便说,为什么?说了你好懂,你会点头,佛说得没错,相是有。这不是真实说,是方便说。如果真实说,体性是空的、能变是空的,所变是假的,这是讲真实的。所以讲「空假中」,这讲真话,相是假的。假是什意思?假也是空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以为相真有?《金刚经》上就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讲得淋漓尽致,它讲「三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是什么意思?你的妄想是空的,你的见解是空的,不可得。外面的境界,这是一切万物、物相,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末后总结这首偈子里面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是讲相是假的,相也没有。「诸法缘生,无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祖师大德们常常说,你以为真有?

  我们今天的病,那个病根在哪里?就是对这个事实真相完全搞颠倒,把本来没有的当作真有,于是在这里生起患得患失的妄念。你要真正明了通达事实真相,自自然然万缘放下,妄念也不生了。万缘放下,一念不生,那恭喜你,你就成佛了,你的问题都解决了,你还怕什么妖魔鬼怪?人家说这地方不干净,吓死了!为什么会吓死?是因为你的妄想执着在作祟,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清净法界、清净法身。我们这个地方清不清净?清净。你为什么不清净?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搞得不清净,不是外头境界不清净,是你一个人不清净,你把清净的环境也变成不清净,你自己在受用。法界原本就是空寂的。

  佛菩萨会用,用「中」。「空假中」,空是讲体,假是讲相,中是讲受用。正知正见,没有偏邪,这叫中。中,就是与性德圆满的相应。世间圣人,儒家孔孟用中,用中庸。大乘佛法里面用中道,中道跟中庸意思是一样的,都懂得用中。诸位要晓得,用中才有和,我们现在希求世界和平,希求所有一切族类能够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用中才办得到。不用中,和平只是一个愿望、一个理想,不能落实。所以这个心偏不得,一度的偏差就不得了。十法界的众生,我们换句话说,就是用心不正。等觉菩萨偏了一度,这是偏得最少的。诸佛如来纯中,一丝毫的偏差都没有。我们人道,在十法界里用这个比喻来说,我们偏差九十度。阿鼻地狱法界,偏差是一百八十度,这是差距最大的。十法界里面,愈往上去偏差的幅度愈小,愈往下去偏差的幅度愈大。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是不是这么一个现象?

  我们现在要问,中道的标准在哪里?佛给我们说的一切经论是标准。经论太多了,都是标准,依一部就够用了,不必要找很多。《华严经》是最好的标准、最圆满的标准,《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我们在经论里面节录出最重要的纲领,希望大家常常记住,我们起心动念要与这个标准相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在经题上,「慈悲」,起心动念与这个标准相应。我们生活、工作、应酬,能与「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相应,这是行动的纲领。前面十个字,是我们思想的纲领。心行两方面都具足了,这个纲领不能失去,失去就离开佛道,就不是学佛。落实在生活当中,佛也教导我们五个科目;实在讲,科目太多太多了,我们只选择五个科目,足够用了。第一个科目是「三福」。诸位要记住,成佛,我们都赞佛为二足尊,二是两种,足是圆满,尊是尊贵,两种事圆满,最值得人尊敬、尊贵的,哪两种?福报、智慧。学佛学什么?求福求慧,福慧二足尊。福从哪里来?佛一开端就教我们修三福,你不照这个修,你哪来的福报?三福第一福四句,好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就有福。这四句做到,你就得圆满的人天福报。这四句意思要懂,要真做。第二条二乘福报,声闻、缘觉的福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可以得四圣法界的福报。第三条大乘福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福报是得一真法界、法身大士的福报。修福,我们学佛从这里学起。

  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佛又给我们说了一个学习的纲领「六和敬」,依照这六个纲领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第一个「见和同解」,这句话意思很深,我们要善学。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了、明白了,他们还不知道,我们跟他相处要竭尽真诚,要有耐心,要恒顺众生,要随喜功德,一定要随顺。诸佛菩萨化现在这个世间,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最好的模范。佛菩萨从来没有成见,我们跟不同的族群相处、不同的族类相处,没有成见就很好相处;如果我们有成见,彼此就会冲突,就很难相处。我们没有成见,我们心是空的,境也是空的。我们明了性是空的,相是假的,永远用中,中是什么?与「体空相假」相应。所以真正能做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管与什么样的众生相处,皆大欢喜。我们要真干!

  看看过去这些祖师大德们,他们契入这个境界了,跟畜生这一类也能和睦相处。《华严经合论》是李通玄长者着的,李通玄是在家居士,他要给《华严经》写注解,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在路上遇到一只老虎,他就跟老虎说:「我要给《华严经》作注解,你能不能给我找个地方?」老虎就领路,带他去找。那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族类,他能跟它和睦相处。带他去一个山上什么地方?老虎洞。那个洞确实是不错,非常好的一个洞穴,他到那里看到很满意,老虎搬家,搬出去,洞穴让他。他为什么能做到?「空假中」三个字做到了。我们要看到老虎吓死了,我们做不到,不能用中。现在听说佛经上讲「空假中」,实在讲,也空不了,也假不了,也中不了。人家是真正把空假中落实,所以一切畜生族类都能和睦相处,毒蛇猛兽都能够和睦相处,再跟诸位说,妖魔鬼怪也能够和睦相处,没有障碍了。我们念佛堂偶尔也有魔来捣蛋,魔为什么来?你们念佛不相应。有一、两个人相应,妖魔鬼怪都变成护法,欢喜赞叹。这些道理不讲怎么行?不听怎么行?连畜生异类族群都能和睦相处,何况人道?何况天道?

  所以要晓得,李长者真正的把「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做到了,「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也做到了。我们看看他一生的为人,诸位在传记里读到,我们这个《合论》,在第一册里面,有清凉大师的传记、有李长者的传记,这是我们的典型,是我们的模范,我们应当认真好好的向他学习。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我们才真得受用,真的有成就。念佛往生,不但决定往生,肯定上上品往生,往生的品位高超。这些功夫都在我们现在要做,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在娑婆世界修学一天,等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娑婆世界好修行,成就快;但是要晓得,堕落也快。极乐世界修行慢,但是不会堕落,不会退转。这个地方修行大起大落,像玩股票一样大起大落。所以大家要保持一个高潮,利用很短的时间做大幅度的跃进、超越,这才是真正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与性德相应,也就是说处众要与六和敬相应。六和敬第一个,我刚才说过了,意思很深,决定没有成见,才能够跟人家「见和同解」。有成见的时候,见和同解就做不到,你不能够随缘。虽然恒顺众生,但是成就了功德,功德是什么?空假中。我们随缘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都不迷惑,不生邪知邪见,不被一切污染,永远住清净平等觉,这就是功德。随喜当中成就你「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成就这个功德。在恒顺一切众生当中,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显示出来。

  「戒和同修」,你要懂得随喜,懂得和顺,戒是什么?守法。各个族群有各个族群不同的法,像我们现在许多国家,他们的法令规章不一样。中国国内有一些同修误会了,说我在这个地方办净宗学会,净宗学会不是我办的,是新加坡念佛同修们办的,我没有权力。他们希望到新加坡来念佛,到新加坡来住弥陀村,发愿在这里求往生,听说要我批准,我有什么权力批准?你在新加坡居留,是新加坡政府批准,不是我,我没有资格批准。我到这个地方来住,还要新加坡政府批准,我哪有这种权力?千万不要误会,以为我有这么大的权力。新加坡这个地区很小,欢迎诸位来参学、来看看,来了解这边修学的状况,把这个经验带回去。新加坡能建念佛道场,能建弘法道场,每个地方都能建。新加坡这个地方有李木源居士领导,希望大家都学李木源居士,都做一个真正菩萨化身、乘愿再来之人。只要你会用空假中就行了,你就是个自在的菩萨,你就能把弘法利生这桩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比新加坡建得还要殊胜,还要好。新加坡这个地区局限太多,地方小,土地面积很不容易取得,寸土寸金。其他地区,用很少的资金就能够建很有规模的道场。你们到此地来看看,我们这个净宗学会,这一栋楼算什么!多少钱买来的?新加坡钱一千万。你们想想看,一千万在中国办多大道场,一千万兑中国钱大概是五千万,你想想看做多少事!找一个会用空假中的人带头,就成就了。到哪里去找?你自己发心。这个我讲经说了多少次,求人不如求自己。求人难,求自己不难,自己要发心,自己要学作菩萨。

  所以「六和敬」里的六句话,句句也是无量义,也是活活泼泼的,它不是死句子,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都适用,这就是中道。所以三福、六和是基础,这是根本。学佛就是学生活,学佛就是学过日子,怎样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一生,怎样过一个美满的生生世世。佛教导我们这些原理原则,你能够遵守、能够明了,你的目的就达到。从这个基础上建立佛法,佛法是什么?佛法是正觉之法、大觉之法。「三学」是个纲领,戒定慧三学,《无量寿经》经题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三学都在这个经上。不但是三学,也是三宝,觉是佛宝,佛是觉而不迷;平等是法宝,平等是正而不邪;清净是僧宝,僧宝是净而不染。三学、三宝,《无量寿经》上圆满具足。落实到生活里面是菩萨的「六度」,六个生活的纲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那是菩萨行;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与这六条圆满的相应。

  最后再提升到「普贤菩萨的十愿」,十愿跟菩萨行差别在哪里?差别在用心。普贤菩萨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以这个为服务的对象,那就是普贤十愿。十愿第一条「礼敬诸佛」,这一条的意义就是一切恭敬,我们在佛经忏仪里面常常念到「一切恭敬」。不但对于一切人恭敬,对于一切畜生也恭敬。李通玄长者对于老虎,他要不恭敬、要不尊重,老虎为什么会尊重他?为什么把自己住的地方让给他?礼敬,儒家讲的「仁民爱物」,我们应当要学习。无论什么人,总是要用真诚的恭敬心来看待。佛门里面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用这样的心量修菩萨行,就叫做普贤行。菩萨有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心量,那就是一般菩萨,不是普贤菩萨。经上佛常讲,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也就是说明,不能够彻底断除无明,无明就是妄想。要行普贤行,才能把妄想无明彻底断除,所以心量不大怎么行?

  「称赞如来」。礼敬诸佛是从相上说的,所有一切形相以恭敬心看待,尊重恭敬。不但对动物,对植物、对矿物都是一个心,真诚恭敬,尊重敬爱,因为都是法性变现的,样样都是自性。宗门彻悟之后,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是说明无有一法不是自性。你见性,性在哪里?无有一法不是自性,法法皆是。这个恭敬才达到圆满,这是菩萨行里最殊胜的、最高超的行门。「称赞如来」,不用诸佛,用如来,如来是讲性德。凡是与性德相应的都值得赞叹,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顺性德而行的就应当赞叹。哪些是性德?前面跟诸位讲过,净业三福是性德,六和敬是性德,三学、六度是性德,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些相应,就应当称赞。不要问他,他有没有学佛?他没有学佛,但是他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虽然没有接触佛法,但是他所作所为确实是佛法所说的。佛经不同于其他宗教经典,其他宗教经典只是上帝一个人说的、神说的,人说的不算。佛的经典五种人说,这个诸位都知道,不一定是佛说的。有佛弟子说的,有天人说的,只要他所讲的与佛所讲的意思相应,佛就同意那是经典,所以佛家心量很广大。佛家讲原则,只要原则不相违背,就是佛法。佛家常讲「法印」,这个意思好,用法印来印证,法印就是标准。一切众生所说,甚至于魔所说,只要与佛的原则相应,佛都承认那是经典。

  我过去有一年,在台湾参加大专学生佛学讲座,我在里面开的课是《感应篇》。曾经有一位法师,年岁比我大,出家也比我早,见到我的时候把我骂一顿。他说:你在这里给这些大专学生讲佛法,你讲佛法就好了,为什么讲外道的东西?我说:我没有讲外道。「《感应篇》是佛教的吗?」我说:你说这个?应该算佛教。他瞪着眼睛很大,责备的眼光来看我。我说:佛家有法印,印定的。「什么法印?」我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算不算法印?《感应篇》里面所讲的字字句句与这个法印相应不相应?」他还算不错,脸红了之后,赶快走了。执着,分别执着错误了,心量小,不能容人。佛家讲的法印,遍容一切诸法。《感应篇》、《了凡四训》字字句句确实是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然没有讲到「自净其意」,那就行了,一句相应就可以了。我说:那怎么不是佛法?我没有讲外道,我讲的是佛法,我们要明白这个正理。基督教的《新旧约》,我还节录了一些,编在《净土集》里头,我所节录的跟佛法讲的相应。然后才晓得,佛法确实是包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之类,无有一法不在佛法之中,所以才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所以才说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如果你自己迷惑颠倒,你自己不觉悟,那就反过来问你,哪一法是佛法?《大方广佛华严经》摆在这里,也不是佛法。这些大道理、大原则、大前提总要清楚、总要明白,然后佛经展在面前你才看得懂,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才不会把佛的意思错解了、曲解了。要知道古往今来,错解佛意思的人很多,不是一个、两个。为什么会错解?都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生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才能圆解。

  文上第三句说得好,『彼亦不来亦不去』。清凉大师注解,注的虽然只有两句,注得好,「现时不来,不现不去」,不可思议。我们学习就要在这些地方学,这个说明事实真相。所以只有现跟不现,确实没有来去。我们将来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现与不现,古人讲「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有很多人听了这两句话怀疑了,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去则实不去」,那我还在这个地方,我怎么能往生极乐世界?境界转变了。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频道转变了,还在这一个画面上。在这个画面上,就是去则实不去;生则决定生,频道转变了,画面不一样。我们现在现的画面是娑婆极苦的世界,五浊恶世,频道一转变是极乐世界,五清世界。讲事实真相,很多人不懂,方便说就懂。方便讲,「西方世界距离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这个听得懂,听了不怀疑;说道「就在当下」,糊涂了,疑问重重,反而产生障碍。所以诸佛如来说法,菩萨亦复如是,说真实的比较少数,说方便的多。

  这就给你说真实法。真实法在现代,我们利用科学家的讲法,大家也比较能够接受。科学家的说法是什么?时空的转变,三度空间转变成四度空间,四度空间转变成五度空间。那个转变就等于我们拨频道一样,三度空间不见了,四度空间就现前,画面不相同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个什么相状?所有一切空间全部突破了,华藏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这个现象,叫一真。诸位要晓得,科学家今天所讲的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的空间,都是说的十法界。科学家也证实了,相当聪明,但是怎样突破,现在还没有找到方法,知道有这么多不同空间存在,不知道怎么突破。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不同时空维次的来由,都是生在我们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无量无边,所以空间的维次就无量无边,它是这么来的。如果不能将妄想分别执着放下,用科技的方法,用机械的方法,没有办法突破,那个方法非常笨拙。现在在西方非常盛行的,用催眠的方法突破时空,让他自己看到他的过去,能够看到过去一世、二世,还有能够看到过去十几世的,这是进入很深的催眠状态。催眠,实在讲也是属于禅定,叫你暂时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听他的。自己完全进入一个静止的境界当中,人家问你什么,你就能答复。等你清醒过来,人家问的什么你也不知道,你答的什么你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不如禅定。佛家是用禅定的方法来突破空间维次,不用机械。

  法身大士完全放弃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是大突破,彻底圆满的突破,所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他都知道。就像一个人完全恢复健康,恢复知觉,身上任何一处有些轻微的痛痒,立刻就知道,全身都知道。我们一个人的身体跟外面大宇宙完全相同,外面大宇宙多么复杂,我们的身心就多么复杂,可以说完全相应。于是修行人,修行证果的人,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身恢复健康,我们常讲的不老、不病、不死,这个身永恒不变。外面虚空世界也不变了,一真了,境界是一真,身也是一真。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西方极乐世界人身,依报、正报都是一真,无衰无变。我们现在这个身体为什么会变?你念头在变。念头在变,身就变,外面环境跟着变。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身体不好不要怪别人,不要怪环境,要怪就要怪自己妄想、杂念、烦恼太多,才造成现在身心不健康,生活环境不自在,这个原因造成的。真正把病根找到,把病源找到,从根本治疗,你就能恢复健康,就能够恢复正常。

  所以说真话,「不来不去」,《中观》八不里面这用了两句。《中观》里面讲八个不,「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都是给你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真相,普见十方天王见到了,他明了了,明了就成佛,见到就证道了。所以我们学《华严》,应当随着经文提升我们的境界,像善财童子一样,一部《华严经》学完了,就圆成佛道。古大德教我们随文入观,就是这个意思。天天提升自己的境界,天天深广自己的智慧,你说我们的生活多充实,我们的日子过得多么幸福、多么美满!每天福慧增长,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五卷)

   请看经文,第三知足天长行,我们从第一句看起:

  【复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兴世圆满教轮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为我们提示,这一位天王,知足天就是兜率陀天,兜率陀天的天王「得总相法门,诸佛将兴,皆生彼天。下生之时,普应法界,顿阐华严,为圆满相」,这个意思讲得很清楚,也讲得很明白。一切诸佛要到世间来示现,首先要化现在兜率作补处菩萨,就是后补佛。现在在我们这个世界,住在兜率天的菩萨是弥勒菩萨,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后补佛。《弥勒下生经》里面,世尊告诉我们,他要待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从兜率内院降生到人间示现成等正觉。为什么要这么长的时间?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诸位要记住,一天是我们人间的四百年,他的寿命是四千岁。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寿命四千岁,诸位就可以算得出来,算这个数字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补处菩萨为什么不住在其他天道,一定要选择在兜率陀天?兜率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知足」,也是表法的意思。告诉我们,成佛一定要知足,不知足决定不能够圆成佛道,知足才常乐。换句话说,佛菩萨之外,这些众生都不懂得知足,所以才造作罪业,才惹上无量无边的轮回苦报。追究它的原因都是不知足,不知足从哪里来的?从自私自利,从无止境的欲望来的。我们必须要知道,如果这些欲望不能够克制,不能够断除,我们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缘分都没有,都被它障碍了。世尊当年在世,首先示现一个知足的样子给我们看,他的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的是知足常乐的生活。真正学佛的人要学释迦牟尼佛,菩萨学佛学得很像,祖师大德学佛也学得不错,我们今天干什么?是不是真的在学佛?所以我们要仔细去想想,我们是在学什么?是在修什么?学佛要信佛,这是我们要认真努力的。

  不但是出家的佛弟子认真努力学,许许多多在家的佛弟子也学得很像。我过去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的佛弟子,他一生过着释迦牟尼佛的生活,衣食非常简单。我跟他十年,十年没有看过他穿一件新衣服,以后我才晓得,他那一套中山装穿了四十多年。里面的内衣我们不知道,往生之后我们才晓得,汗衫内衣补了再补,这种时代衣服穿破了还补补钉,没听说过;袜子也是补了再补的,我们看不出来。现在到台中,你看看李老师纪念馆,他这些遗物展示在那边,我们看到了。我们今天穿衣服,不但是破了,稍微旧一点就换新的,不要了,丢掉了;人家穿破了,还补补钉。他不是没有能力穿著一点好东西,他自己本身有工作,他有三、四份工作,他的收入非常可观。钱到哪里去?全部是做好事去了。自己住的小房子一点点大,在台湾很多人去过,十五坪,一坪是四米,算平方米的话,六十个平方米,卧房、客厅、厨房都在里面。一个人生活了一辈子,九十五岁还不需要人照顾,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最后的两年,身体差一点,才接受学生照顾。不要人照顾好,证明什么?自己身体很健康,可以照顾自己;有人照顾侍候,身体不行。这是在家的佛弟子。

  他三十几岁就学佛,他曾经告诉我,学佛没有多久他就日中一食,所以他日中一食几十年了。我到台中看到他老人家,我很受感动。在台中没有出家,亲近他老人家的时候,我持午;也就是我一天吃两餐,晚餐这一餐不吃,也有十五年了。以后出家之后再亲近他,看到他那个样子很惭愧,我也就把早餐断掉了。我吃到第八个月的时候,我才告诉他,我说:老师,我现在也是一天吃一餐。「多久了?」八个月了。他说:身体怎么样?「很好!精神体力都没有什么衰退。」他桌子一拍,好!永远这样下去。我们生活需求少,生活容易,可以不求人,这是真正智慧。以后我离开台中,到台北讲经,遇到韩馆长。韩馆长说:不行,一天一定吃三餐,将来你身体不好,我们责任担当不了。所以才吃三餐,三餐吃一餐的量,我每一餐饭吃一点点;把一餐化作三餐,做三次吃,还是一次的分量。现在你们这几天看到,我没有到厨房吃早饭、晚饭,我告诉大家我现在又回复一餐,现在韩馆长不管我了,省事!好象多出很多时间出来了。一餐实实在在好,身体非常轻爽,肠胃干净;可是诸位记住,决定不能把三顿合在一顿吃,那样我想不到一个月,你要住医院去了,你的问题来了;绝对是正常。

  饮食,我们知道是能量的补充,身体是一部机器,机器运作需要能量。可是能量有节省的、有消耗的,像你们开汽车,现在开车的人都知道,有很耗油的车,有很节省油的车,美国的车就很耗油。我们身体能量到底消耗到哪里去?我在生活当中有个体验,我曾经向李老师报告。我说:能量的消耗,应当是百分之九十以上消耗在妄念上。他说:对,一点都不错。心地愈清净、定功愈深的人,消耗能量就少。我们在经上看到,阿罗汉七天吃一餐,出去托钵一次;辟支佛半个月出去托钵一次,半个月吃一餐,他就足够了。世尊当年在世,僧团里面每天吃一餐,其实僧团里面这些人,许许多多都是诸佛如来化现的,不是真正的阿罗汉,真正的阿罗汉七天才需要补充一次能量。他为什么要示现日中一食?给我们初学人做榜样,让我们初学人照着这个方法来学习。换句话说,我们每天只要把妄想杂念减少,正念提起来;正念是什么?想佛,想菩萨,想佛菩萨的教诲,这是正念;如果能够放下妄想杂念,提起正念,你一天一餐足够了。有人说劳心、劳力消耗量大,假的,劳心、劳力消耗能量只占百分之五,顶多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消耗在妄想上,这是我亲眼看到的。

  李老师在台中是非常忙碌的人,他的工作量超过一般人五倍都不止。所以一般人要想找他、亲近他,一定要一个星期之前预约,给你排时间,你临时去找他,决定找不到,实在太忙碌了。那么大的工作量,一天吃一餐,精神体力超过年轻人,这是给我们做了证明;换句话说,我们的心没有他心清净,我们的工作量比他少。你从这些地方仔细去观察、去思惟,你就了解事实真相。我一天吃一餐,还是不如他,我吃的比他多。日中一食,印光大师说得好,最好采取面食,麦的营养比大米要高。所以李老师自己多半是面食,他每一餐小馒头两个就够了,我要吃三个。当年在台中,他老人家的生活费用,一餐的费用台币两块钱,我要三块钱,所以这一点不如他,没有办法跟他一样。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六十块钱,我一个月的生活费用要九十块钱,降到自己最低的生活标准。在那个时候美金跟台币兑换是一比四十,所以李老师的生活费用算美金一块半一个月,我还得要两块多一点,他一块半就够了,知足!衣食住行,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样样知足。

  学佛也要知足,我每天念一部经,学一个法门,这叫知足。不是搞许多经论、许多法门,那是不知足。可是佛曾经教导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这话说得没错。可是在学法门之前,那个条件你具不具足?四弘誓愿是教导我们修学一个原则、一个次第,发菩提心,你发了没有?什么是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要是用现代的话来讲,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众生的范围,度是什么意思?无条件的尽心尽力为这些众生服务。要发这样的心,无条件的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热忱服务,这就是四弘誓愿第一愿。你有没有发这个心?不分族类,不分形相,包括所有动物,还包括一切鬼神在内,我们都要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热忱的去服务,不求报偿,这才叫真正发了菩提心。你希望为一切众生服务,你要有服务的能力,要有服务的智慧,所以后面接着「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是智慧德行的障碍,你必须把障碍断掉,你才能恢复智慧德能。烦恼不能断,第一个因素你不知足,知足的人才能断烦恼。你还有贪瞋痴慢,你还有自私自利,你的障碍没有去掉,你法门怎么能学?「法门无量誓愿学」是烦恼断尽了。

  你看看菩萨,这在《华严经》可以看到,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一个修行的榜样,他老人家在文殊会上专精一门深入,接受一个老师教诲,一个法门;一个老师是文殊菩萨,一个法门是念佛法门。文殊会上没有看到文殊菩萨叫善财念阿弥陀佛;经文字面上没有,你要去想。怎么知道文殊菩萨教他念佛法门?在前面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想想看,老师学这个法门,善财是老师的得意弟子,得意弟子一定是老师的真传。于是我们就想到,他在文殊会上所修的法门,一定是念佛法门,「老实念佛,一门深入」,这是我们的猜想,后面有证明。他修这个法门,把烦恼断尽,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一品,然后才出去参学。一品无明没有断,没有资格参学,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老师劝他去参学。参学,老师给他介绍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在《四十华严》里面称吉祥云比丘,吉祥就是德的意思。德云比丘为我们做证明,德云比丘修的是什么?念佛法门。而且还示现念佛的方法,这是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学习。参访德云,德云示现在别峰,另外一个山头。别峰表什么?表特别法门,门余大道,表这个意思。德云法师所修的,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般舟三昧,他在别峰经行念佛。

  所以我们就了解,念佛是要以经行为主,这个方法太好了。为什么?身体是个机器需要运动,经行是运动,他不是躺在那里,不是坐在那里,他是在那里绕佛经行。念佛堂要以经行为主,实在累了,才坐下来止静,止静是不得已。现在念佛堂止静的时间长了,我教他:错误了,止静的时间要短,十五分钟、二十分钟足够了,绕佛的时间要长,最好能够绕四十分钟、五十分钟,止静的时间不可以超过二十分钟,这样子调节身心。我们现在的身体比不上古人,烦恼太多了,吃得太多了,现在讲吃得太好。太好是什么?病就多了,病从口入,贪心就起来了。天天讲求饮食,起贪瞋痴,造成修行上的重大障碍。所以人都希望早一点成就,偏偏不能成就,希望功夫得力是偏偏不能得力,不晓得自己天天在挑剔饮食,是造成不得力、功夫不成就的第一个因素。他不能把障碍去掉,所以他的希求永远达不到。

  佛菩萨做出模范来给我们看,教我们怎么念佛方法。德云比丘虽然讲了二十几种念佛的方法,那二十几种我们仔细一观察是什么?原来诸佛如来所讲的无量无边法门,统统是念佛法门,没有一个不是念佛的。在《华严》里面我们才真正发现,真正体会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念佛法门,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一归万法。真正体会到,真正明白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才不会我这个法门好,你那个法门不好,不会有这种分别执着了。都是修的念佛法门,只是念佛的方式不一样,方法不相同,其实都是修的一桩事情。对我们来说,我们这种根性,持名念佛是最为方便的。善财参访第一个善知识,诸位要记住,第一个世间人常讲先入为主,第一个就是先入为主,跟老师所传的完全相应,增长了信心,增长了愿心。到末后第五十三位善知识是普贤菩萨,明白的说出来了,「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们看看,一个开头,一个结尾,你就晓得善财童子学的是什么?彻始彻终一句弥陀念到底,才看出《华严经》的味道,《华严经》的指归。所以隋唐大德说,《华严》、《法华》只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我看到这些文字,我点头、我欢喜,确实如此。但是这个话我没说出来,我体会到这个意思,这个话没说出来,他们说出来了,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果不是过来人,这个话说不出来。指引是什么意思?譬如一部经,经都分三分,指引是序分。我们可以看成《华严经》、《法华经》是《无量寿经》的序分,《无量寿经》是《华严》、《法华》的正宗分,《阿弥陀经》是流通分。《华严》包括所有一切经,那不就是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论是《无量寿经》的序分,《无量寿经》是所说一切经的正宗分,《弥陀经》是所说一切经的流通分。我们这才把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藏搞清楚、搞明白了,坚定的信愿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你说你信,露水道心,那个信靠不住,愿也靠不住,所以你修行得不到结果。你要有真正的信愿,果就在眼前。

  所以知足比什么都重要,世间法里面知足常乐。人在一世当中,能够过得最幸福、最美满是什么人?知足。最幸福的人,一生过得最有意义、最有价值,得大圆满的人,不一定是大富大贵,不一定有财富,不一定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像祖师大德所示现,我们社会一般人看的是贫贱,他在社会上没有地位,这叫贱,贱是没有地位,贫是没有财富,但是他过得最幸福。世间有地位、有财富,大富大贵人没有他幸福,没有他自在,没有他快乐。所以诸佛如来要示现佛身度众生,以佛的这种身分帮助众生,先要住兜率天。这是明显的告诉我们,你要想成就究竟圆满、幸福自在,首先要懂得知足。知足是大富,知足是大贵,世间人不晓得。何以说知足是大富大贵?知足的人全心全力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种善因,既种善因,后面必定有善果,这是一定的道理。知足之人决定修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他样样都在做,热心在做,他舍己为人的在做。为什么一天吃一餐?把那两餐节省下来,帮助没有饭吃的人,所以他的果报就无比的殊胜。不知足的人不肯布施,吝啬,贪吝是一切众生根本烦恼,所以佛教菩萨断烦恼,头一个就对准这个根本烦恼,教菩萨学布施;六度布施在第一个,四摄法布施也是在第一个。但是知足的人能施,不知足的人不能布施,所以把知足摆在第一。

  我们要细心去观察,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那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自己就晓得了,从知足学起,样样知足;爱惜物力,决定不能浪费,多余的布施给缺乏的人。我过去跟李老师,李老师的学生很多,我当年亲近他的时候,他告诉我,台中莲社的莲友名册已经有二十万人。这二十万莲友都是李老师的学生,对李老师都非常恭敬,供养是源源不断,供养吃的东西李老师分给大家,供养些衣服,看李老师衣服都是旧衣服没有新的,常常买新衣服送给他,他接受过来,欢欢喜喜接受,那个人走了之后,他的衣服就送人,还送我好几件。送我一套非常好的,料子很好的羊毛内衣,我一直留到现在都没穿,常常看到它就想到老师,随手就转送了。我现在衣服很多,可是你们看到我穿的就几件旧衣服,新的都放在那里。干什么?有需要的时候给人,我暂时在保管。要有知足能施的心,欢喜布施的心,破悭贪烦恼,所以布施度悭贪。布施而不知足,悭贪是度不了的,那只是修六道里面有漏福报而已,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把悭贪烦恼断掉,那个布施才叫度,才叫波罗蜜;否则的话,世间人修布施,不是波罗蜜,不是度,他悭贪烦恼没有舍弃。所以布施最重要舍悭贪,这知足的意思比什么都重要。自己一定要知道修福,更重要的知道惜福,一张纸都不肯浪费,用到不能再用了才舍弃,我们要养成这种习惯,无论用什么东西不能糟蹋。

  我在此地曾经跟诸位说过,我有一个在家的老师,周邦道先生,是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他是我的校长。以后在台湾,在一起学佛,常常能够在一起聚会。这个人有学问,是民国成立之后第一个状元,民国没有状元,民国举办高考,他是高考第一名,就相当于前清的状元一样,官也做得不小。公家配给他的汽车,他公事才坐那个车,不是公事他坐公共汽车、坐巴士,所以一般人说他傻,傻到这个样子。他不是傻,他惜福,替国家惜福:我私人的事情,不可以浪费公家一滴汽油。公家给他装的电话,不是公事不用这个电话,他家的儿女跟朋友交谈,到外面去打电话,不准用公家的,这个电话费是公家付的,不肯浪费国家一分一厘,作官做到这种样子。他是我们学生的榜样,我们学生知道有这么个校长,对校长没有不恭敬的、没有不佩服的,我一生见到这么一个人。到以后听说,周恩来总理也是这样的,我们佩服;也是一生穿一套旧衣服,里面内衣都是补补钉的。周总理也有汽车,听说他没有儿女,他有侄儿,到那里去想坐他的车不准:这是公家的车子,你们办私事不可以用,公私分明。这是菩萨示现,不是普通人,这种人后福无量无边,值得人尊敬。我们做学生的人,要把老师的德行发扬光大,所以我现在积极想在贵州,从前我念书的老地方,我去建一个中学纪念老师,把老师的德行宣扬光大,做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他们怎么能做到?没有别的,知足二字而已。最简单的生活,最清苦的生活,过得很自在、很逍遥。我们如果知足,我们也能做到。

  所以知足天王,他得的是什么法门?『一切佛出兴世圆满教轮』。圆满教轮就是清凉讲的《华严》,《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圆满教轮,方东美先生说的佛法概论。确实《华严》是佛教概论,是学佛人首先要学的一部经,先学概论然后再分门别类,专修里面某一个部分。一切经是《华严》的部分,某一个部分细说深入,《华严》是全部佛学的概论,从这里学起。「一切佛」这是讲十方三世,尤其我们着重在三世: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统统都是因为知足而成就的。「出兴世」,出兴世应化在世间。我们知道法身大士都有这个能力,圆教初住菩萨就有这个能力,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样的身分,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就示现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什么叫做佛的身分?我们要认识清楚,佛的身分就是老师的身分。菩萨的身分不一定是老师,菩萨可以示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菩萨在天上示现为天王,在人间示现为人王、示现为大臣、示现为宰官,你们在《普门品》里面看到,《普门品》是大家常常读诵的,所以菩萨示现各个不同的身分。但是佛,佛一定是老师的身分,天人师。什么老师?我们要搞清楚,我跟大家介绍,这一位老师是义务的,义务就是不受报酬,教学生不需要学生交学费,这是义务的,我们现在讲义工,不接受酬劳的。他所教的内容是多元文化,所以佛的教学不是定法,佛没有定法可以教人,多元的,现在我们讲多元文化。他的教导是社会教育,他没有办学校,不是专门教育,是社会教育,无所不包。是个社会教育的工作者,一生从事于这个工作,这个人我们称他作佛。

  我们学佛,特别是出家,出家学佛就是老师的身分,就是要搞社会教育工作。所以同修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教决定不是宗教。如果大家把佛教看作宗教,以宗教这个心态来学佛,那你就是宗教的佛教。佛教本来不是宗教,你们在《华严经》里看到,哪个地方它是宗教?所列的这些人都是不同的族类。知足天跟我们前面所读的化乐天,这是两个大的不同族群,大不同族群里面,又有很多小的不同族群。这一段,知足天里面给我们列了十位天王,这十位天王就是小的不同族群。像我们地球上人类,这是一个大的族群,人类里面又分做不同的族类:白种人、黄种人、红种人、黑种人不同的族群。这些不同族群里面又分,他们建立许多不同的国家,每一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多元文化。而这个老师什么都教,不是只教一样,样样都教,他样样都通达,一切众生无论什么疑难杂症,遇到他统统能解决,他是个好老师。

  他的智慧,他的才艺,他的德能从哪里来的?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世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当作佛」;这个作佛,不是老师的意思,这个作佛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作佛」这两个字,要看用在哪个地方,是怎么个讲法。我们现在出家了,学佛了,学作佛,这个作佛的意思是「作师」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所标榜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的思想、言语、行为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如果是个不好的样子,对社会大众有不好的影响,我们决定不能想,决定不能说,决定不能做,我们今天出家,学佛、作佛是做这个。所以起心动念要想到社会的安全、人民的福祉,对人民的幸福、社会安全有不良的影响,决定不能想、不能说、不能做,这才叫佛菩萨。在家同修要作菩萨,也要为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在家的同修都有事业,以你的事业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你开个店,你这个店要知道,我是为社会大众服务。这个心就是菩萨心,那你开这个店,这个店就是道场。如果说我开这个店是为赚钱的,是为我利益一家的,你这是凡夫。佛跟凡夫一念之间,事没有两样,就是用心不一样;用心不一样,造业就不一样。菩萨念念为社会众生服务,不以利润为目的,所以他开店天天做生意,他是在福慧双修,他是在积功累德,处处利益顾客,真诚心,货真价实,决定没有欺瞒,这是服务。为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开这个店欺骗顾客,提高价钱,让顾客欢喜打折扣给你,这个东西明明卖一块钱的,十块!我现在最便宜给你,打二折两块钱我就卖给你,他还赚了一块。这就不是菩萨心,欺瞒众生,这造罪业。所以菩萨跟凡夫就是一念之间的差别,无论是什么身分,无论是什么样的行业,都是为社会、为众生服务,都是菩萨,都能成佛,都能够积德累功。积德是存好心,累功是说好话、行好事,我们在《感应篇》里给诸位细细说过。

  这是「佛出兴于世」,这是用佛的身分。补处菩萨示现在世间作佛,示现做一个义务多元文化的教育家,义务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干这个。这个事情,大家都晓得好事情,不好干。为什么?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对那些天天想利润的人,就发生冲突。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就会招来许许多多的障碍,嫉妒障碍。我这个人一生,从小念书就被人嫉妒,障碍不晓得有多少,好事多磨。多磨还是要做,不能说有障碍我们就不做,那我们就错了。他为什么障碍?要原谅他,他无知,他迷惑颠倒,他要是觉悟了,比我做得还认真。绝不能因为他们这个障碍,我们就退心,就退转,那就大错特错,那你还是为自己。只为众生、只为社会,不为自己,什么样的障碍都可以突破。谚语常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在一时。尽心尽力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的功德就圆满了。我们要能体会道心,要能够体会人心,人心是迷惑的,道心是觉悟的,所以种种障难还是可以突破的。障难多的时候,我们姿势低,名闻利养是他们所要求的,尽量给他,我们只办事。名给人家,利给人家,你所要的我都供养给你,减少障难。尽量学谦卑,处处我们在人之下,不要学在人之上。学诸佛,佛谦卑,孔老夫子谦卑,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人家尊敬我们,我们自己要反省,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德行值得人尊敬。愈想会愈惭愧,愈想愈不敢接受人的尊敬,这些大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学习。

  「圆满教轮」,我们把这句话浅说,是怎样能使我们教化达到圆满,这是一门学问。佛教给我们四摄法,以「四摄法」与广大群众接触,以「六和敬」与广大群众相处。可是如果要叫四摄、六和落实,不知足是决定做不到的,归根结柢还是这两个字,你才能够真正踏实的去做。不能有一丝毫虚伪,虚伪的做作,别人看得出来,不是真的,被人拆穿了一文不值,人家不相信你了,一定要从真诚心中作。前天我们参加道教的集会,我写了几个字送给他,《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有几个也很难得,我说《道德经》四十九章,他们那个文都能背得下来,可见得他们念得很熟。这里面有两句很重要的话,老子说:「别人以善心对我,我要以善心对人;别人以不善心对我,我还以善心对人。别人信我,我也信人;别人不信我,我还是信他。」这种理念是佛菩萨的理念,别人用虚情假意对我,我们要用真诚心对他;别人毁谤我们,我们赞叹他,他有长处。一个人都有缺点、都有优点,我们不要记人家的缺点,要记人家的优点,赞叹人家的优点。别人陷害我们,我们帮助他们。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是他迷惑颠倒,是他一时失去理性,不能怪他,我们不能用同样这种态度去报复,那就错了。报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佛一再劝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

  所以我们遇到别人毁谤、侮辱、陷害、障碍,我们要看作替我们消灾,替我们消业障,我们要生真诚感恩之心,要以报恩的态度对他,这个怨结就化解。化解之后,我们还要帮助他成无上道。这是这几天早晨,跟诸位讲大忠大孝的意思,也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讲「恒顺众生」的意思。恒顺不是顺烦恼,是顺佛性,如果顺烦恼,那就错了。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一切众生都有良知良能,这是我们应当随顺的。所以「顺」这个字是大学问,顺这个字是高度生活艺术,真正懂得的人不多。孔子赞叹舜王,舜认识、舜懂得。我们看到,舜王随顺他的父母、兄弟,是高度艺术,高度的智慧,几年之中就让他父母、兄弟觉悟了,回头是岸,都成圣成贤,大孝!中国讲孝,把舜摆在第一,「二十四孝」诸位知道,后面二十三个比不上舜。舜的孝是圆满的,一百分的,往后其他的孝,大概都是三、四十分,五、六十分而已,没有舜做得圆满。佛法里面讲孝道、讲菩萨行、讲菩萨道,是究竟圆满的,所以是圆满的忠孝。圆满教轮,就是讲圆满的忠孝。孝是德、是存心,我们今天讲的理念。孝是理念,忠是行为;孝是体,忠是用。对于理体圆满的觉悟了,处事待人接物,你这个行才做得圆满。两种圆满都做到了,这是佛菩萨,大圣。在我们中国古代,舜是真正做到了。尽忠尽孝,这是圆满法轮。我们要将世尊圆满的教学,要能在这个世间普遍能够推行,这是高度的智慧,也是高度的技术。佛家讲高度的技术,是讲善巧方便。可是这个力量的来源就是真诚心,深深的认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当作佛」,我们全心全力照顾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开发自性,破迷开悟,帮助这些众生作佛、作菩萨,转凡成圣。这是佛菩萨的使命,佛菩萨的天职。

  我们今天发心出家,披上佛的袈裟,我们就要学佛;否则的话,这个衣披在身上不得了,这是罪过!你怎么可以冒充?今天这个世界上仿冒查得很严重,我们读书人喜欢书,看到人家后头版权所有,决定不敢翻印,你翻印就有罪,要受法律制裁。我们今天披上这件衣,仿冒佛陀,世间法律虽然不制裁我们,天地鬼神制裁我们,这件衣不好披,要知道。所以真正善知识不会劝人出家,印光法师一生不劝人出家,他不给人剃度,李炳南老居士一生不劝人出家。什么原因?出家这个责任太重了。劝你出家,你要不能尽责任,那就是劝你堕阿鼻地狱,他堕阿鼻地狱,劝的人有罪有过,不可以。劝人学佛,劝人受三皈,劝人受五戒,顶多到五戒为止。李老师劝人三皈,不劝人受五戒,为什么?他劝你受五戒,你受了之后做不到,他有过失。这是明白人知道,不敢这样做。受五戒是你自己发心的,明白的人决定不敢劝。劝受三皈可以,劝人学佛,劝人断恶修善。

  所以真正明白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们的想法、看法、做法,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看「出家好,你赶快出家」,将来堕落之后,我今天堕落都被他害的,这个人我要报复他,我决定不能饶过他。谁知道这种利害?谁知道后果?明白人知道,糊涂人不知道。所以这个利益要晓得,如果这一生有利,来生不利,这不是真实利益;这一生不利,来生有利益,后生有利益,那才叫真正的利益。我们世间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后世,眼光太浅太短,所以往往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只贪图眼前的小利,不知道后果的可畏。所以世尊圆满教轮,我们要如何去学习,如何把它做到接近圆满,这是我们现在的课题。这一句意思没有尽,下一次我还讲这一句。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六卷)

  请看经文,知足天长行第一句:

  【复次知足天王。得一切佛出兴世圆满教轮解脱门。】

  昨天我们将知足天王修学的法门介绍过了,这里面的意思非常深广,对我们现代人来讲非常重要。今天社会的动乱,众生无所依归,第一个因素就是教育失败。什么是教育,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现代人对于教育的概念偏差了。这几天早晨,我们都在讨论「忠孝」这两个字。忠孝是教学的准则,唯有大圣才能够做得究竟圆满,而究竟圆满之道在「知足」。所以觉悟的人、明白的人,对于自己生活所需,无一不是真正做到知足,只取所需,不取多余的。而自己所需的实在讲很少,一般人每天不过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如果人人知足,没有贪欲,这个世间就不会有竞争。也许现在一般人,听到这个话,不以为然。为什么?社会竞争才有进步,不竞争社会没有进步了。可是你要了解,竞争的后果是世界毁灭。何况在圣贤教学里面也有竞争,竞争是什么?德行的竞争。今天社会的竞争是物欲的竞争,物欲的竞争到最后是毁灭的,同归于尽。德行的竞争,不断把你的生活品质、境界向上提升,从人道提升到天道,从天道提升到声闻、缘觉道,从声闻、缘觉提升到菩萨、佛道。要论世界之美好,古人讲得不错,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不读往生经论,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所以我们想想,声闻缘觉、诸佛菩萨,他们是过的什么生活?我们今天讲进步、讲文明,跟他们比相差太远了,即使科学技术也远远落在人家的后面。我们从新加坡坐飞机到此地,还要飞三个多小时。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任何时间要想参访遍虚空、诸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亲近、供养、闻法,一念之间就能周遍法界,哪要我们现在这么麻烦?六道之外的这些有情众生,个个都是天耳彻听、天眼洞视、神足圆满,这是今天科学技术永远做不到的,那才叫真精进,那才是真正的竞争。所以聪明人、觉悟的人、明白的人,是向佛道竞争;糊涂人、迷惑的人,是向三恶道竞争;这两条路背道而驰,一百八十度的反方向,我们要清楚、要明了。

  一切佛出兴于世圆满的教轮,是教我们从正法勇猛精进,在正法里面竞争,这才是正理,这才是正确的。我们在这一生,不幸的是我们从小没有受过良好的栽培,家人、父母、老师,没有人教导我们;所幸运的是我们成年之后,有缘分听到圣教,有缘分亲近到善知识。可是我们的进步,远远落在古人的后面,这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刚才讲的,我们小时候没有根基。我们在《高僧传》、《居士传》,古人传记当中看到人家的成就,根性利的,三年、五年就成就了,所谓明心见性,福慧双修;根性劣一点的人,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也都成就,作佛、作菩萨去了。反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我们到中年、到老年,还是没有成就,烦恼习气与日俱增,没有减少。这个原因在哪里?都在我们没有从小培植。由此可知,童年的教育是多么重要,童年的教育是一生的根基。但是我们这个根基已经错了,后悔也来不及,我们唯一的办法只有抓住现前,奋发努力,彻底克服自己的困难,这个困难就是不知足。

  也正因为这个因素,江味农老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说了真心话。佛法如果要能复兴,要能光大,要能利益一切众生,只有一个办法,出家人效法释迦牟尼佛,日中一食,实行托钵的制度。这个话他的意思在哪里?知足。三衣一钵,日中一食,知足!知足,你烦恼就没有了,爱欲、嗜好才能真正断得干净。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到他这一段文字,深受感动。在早年,香港洗尘法师到台湾来看我。我曾经劝导他、鼓励他,带领我们这些后学,他年龄比我大,是佛门的长者,我说:你老人家领导我们,不必多,世尊带五个学生在鹿野苑能够创教,你老人家发心也能带领我们五个人,学习释迦牟尼佛生活修学的方式,佛教准能复兴。当时他听了也很欢喜。今天我们要实行托钵制度不难,佛门在家的信徒很多,都愿意真的供养,绝对不要以为我们托不到饭,不可能的事情。树下一宿,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人,体力远远不如世尊那个时代,可是可以住帐篷,像童子军露营的小帐篷,放在树底下,很好!这种帐篷很轻便,一个帐篷可以使用三年。洗尘法师听了之后,确实是好主意,可是他回到香港之后,音信杳然,说说而已,没有能够兑现。我们培训班同学们要记住,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里面的建议是正确的,完全正确,真正的佛弟子一定要过这个生活,一定要走这个路。

  也许你们要问,弘法利生,我们需要很多参考资料,需要很多典籍,没地方放?我随身带不动?我再问,释迦牟尼佛当年带了多少本参考书?一本也没有。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人,谁手上曾经带过一本书?谁身上带过一枝笔?没有。真的除了三衣一钵之外,什么都没有。佛天天给他们讲经,他们天天听经接受教诲。佛时代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真正放下了,自性里头无量智慧现前。毕竟这是末法时期,不是正法时期,拿正法时期那个标准,我们确实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是烦恼习气断不了。可是你要知道,你要想成就,断不了也得要断,非断不可。我在有生之年,如果能有一点福报,我会帮助你们大家,找一块土地做一个僧院,做一个道场,道场里面住小茅蓬,最好是住帐篷;体力衰的、有病的住小茅蓬,身体健康的应当住小帐篷。在一起念佛共修、讲经、听经,我们盖个大茅蓬,大茅蓬里面放一部《大藏经》,足了。末法时期修学,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如果不能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的心怎么会定下来?诸佛如来教学纲领,就是「戒定慧」三个字。戒是如法,佛陀生活的样子,教化众生的模式,就是法的准则。我们能做到,那叫如法;我们做不到,就不如法。我们得多想想,向如理如法这条路上精进,向如理如法这个途径上竞赛,我们如果有真诚的心,自然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护持。几个真正肯发心的,我们志同道合在一起共修,我们把世尊的道风、学风重新振作起来,对于社会、对于国家、对于世界、对于法界众生才有真实的利益;否则,利益天天挂在嘴皮上,全是假的。

  我们不能不反省,常常想到圆满教轮。清凉大师为我们指出来,圆满教轮就是《华严经》。古德告诉我们,《华严》有大本、中本、小本。这个说法,不是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的上中下三本,不是这个意思。古德讲的三本,大本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中本就是《大乘无量寿经》,小本就是《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一生就学这大中小三本就够了,这三个本子足以自度度他。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见解,我们的行为,不违背经典的理论与教诲,我们就成就了。诸位真正发愿,真正肯回头,从哪里回头?从不知足回头,知足了;从迷惑颠倒回头,你真正觉悟了;从自私自利回头,你发心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要一百八十度的回头。从每天涉猎这些不相干的文字回过头来,专依三经:《华严》、《无量寿》、《弥陀经》。专依三经,专修专弘,我们发这个大誓愿。

  我初学佛的时候,最早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勉励我,真正发菩提心,真正为佛法、为众生,你这一生就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你自己什么心都不要操。我听了老师的教诲,我接受老师的教诲,我努力在做,我做得不圆满,但是年年月月我都在进步。这桩事,我想常常接触我的同修能体会得到,从哪里体会?你们看看我这么多年所讲的经,我讲经到今年是四十年了,每一年所讲的,你们都听听,都比较比较,你就能体会到,年年讲的不一样,年年体会的不一样。这个地方你就能体会到,我年年都在进步,一年比一年成熟,我也一年比一年自在。所以我对于老师感恩戴德,对于护法念念不忘。李木源居士曾说,我听他讲过,「净空法师性情中人」,所以全心全力跟我合作。他这句话讲得不错,说老实话,我肯留在新加坡也是他这句话。中国古时候,读书人常讲「士为知己者死」,人一生在世间,难得遇到一个知己。古时候故事当中,伯牙与钟子期是知己,管仲与鲍叔牙是知己,千古传为佳话。人在一生当中遇一个知己,一个真正认识你的人,真正了解你的人,难!

  学佛,我们想想,佛菩萨用什么样的心态待人?看法界一切众生,无论是善人、是恶人,无论是亲近、赞叹他的人,或者是恶意毁谤、陷害他的人,佛菩萨是一片慈悲,没有分彼此,都是以至善之心待人,至爱之心待人,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解决困难,度过难关。这是佛菩萨,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如果有人说,人家陷害你、侮辱你,你还这么好心对待他,你又何苦?你错了。世间人看法,我们是错了;我们自己的看法,佛菩萨的看法,你没有错,你对了。世间人的想法看法,跟诸佛菩萨的想法看法确实不同,诸佛菩萨的看法中正、不偏不邪,世间人的看法偏邪,离开中正这个标准太远了,觉悟的人怎么可以学习?

  我年岁大了,真正到了晚年,所有一切的期望都在你们年轻法师的身上,希望你们年轻法师,在修学、在德行、在智慧、在弘化事业善巧方便,各个方面都要大幅度的超过我,才能够普度世间一切苦难众生。诸位要发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这一句不是口头禅,从内心里真正发出来,真正发出来就有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可是你要知道,一定要非常刻苦去做,佛菩萨护念你,佛菩萨不会给你很多的财富,给你很多的物欲,你那么想法,你就错了。我发心,大概佛菩萨一定给我建个大道场,我所要的大概佛菩萨都满足我的愿望,你这个想法完全错了。佛菩萨会照顾你、会帮助你,你要过三衣一钵的生活,你要过世间最清苦的生活,要过最贫贱的生活,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样子。不肯过这种生活,你就不是学佛,你就不是真佛弟子。你要在这种生活里面体会到富足、体会到真乐,你的修学就有心得。然后你才真正明了,原来这个生活是天上人间最幸福、最美满、最究竟的生活。回头再看看世间人,他们的生活,那是《地藏经》上讲,「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他们过的是那种生活。抬头往前面多看看,他们的前程是三途六道。释迦牟尼佛弟子们的前程,是华藏世界、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我没看到!我们怎么能看到?是非人我、妄想习气、贪瞋痴慢、自私自利,一分一毫都没放下,你怎么会看到?如果你真正看到,你才恍然大悟,原来释迦牟尼佛跟这一班弟子,每天过的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他们生活在一真法界里面,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生活在十法界,生活在六道,生活在六道里面最苦的环境里面,五浊恶世,浊恶之极。由此可知,我们没有见到是慧眼没开,法眼没开,不晓得人家那个大自在,那才真的叫得大自在。

  同学们,你们跟我时间虽然不长,我是一丝毫没有隐瞒,我所学得的,我所知道的,全盘托出供养大家,勉励大家,对大家抱着很深的期望。这个期望也是诸佛如来的期望,诸大菩萨的期望,希望大家把念头转过来,化业力为愿力,你们每个人都是诸佛菩萨再来示现的。诸佛菩萨示现,跟凡夫业报之身,就在一念之间。这一念转过来,你就是化现;这一念转不过来,那就是李老师常讲的话: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李炳老讲的话很含蓄,诸位仔细思量可以明白。如果诸位喜好其他法门,也好。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说了许许多多的法门,不是说一个。但是稍稍涉入法藏的人懂得,世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无量无边的法门都能够贯通、都能够圆融、都能够和合,这才是真正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事实真相正如佛所说,一法通达,一切法都通达;一经明了,一切经都明了。不仅如此,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达明了。

  所以我们出家学佛,做佛的学生,我常讲你第一个要认识佛教是什么,第二个要认识释迦牟尼佛是什么身分,他在社会里扮演什么角色。这两桩事情要没搞清楚,我们自己一生准是糊里糊涂过一辈子,糊里糊涂到这个世间来,糊里糊涂过日子,糊里糊涂出了家,将来要糊里糊涂死掉,去轮回。干这种事情的人多!我们可不能走这个路子,我们要做一个明白人。佛教是教育,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教育的内涵,虚空法界无所不包,没有一法超出这个范围之外,所以我说它是究竟圆满的教育。释迦牟尼佛是什么身分?在这个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是一个义务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一生的行谊,所作所为展现给我们看的,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他尽心尽力,「忠孝」两个字做到,圆圆满满的做到了。大忠大孝,尽忠尽孝,我们要明白、要学习、要效法,要学得像,要做得像。

  这个身命一文不值,不要常常为这个着想,为这个着想就造罪业。世间许许多多人仰慕佛法,学习佛法而学得不成就,原因是在什么地方?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重视自己的身命,所以怎么学都学不像。《金刚经》上佛讲得很清楚,真正要想学得象样,一定要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教我们离四相。离四相,总而言之一句话,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离四相就是一切放下,有一样放不下,障碍。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过,「本来无一物」,那就完全放下了;有一物,就没放下。所以分别执着我相,你错了;分别执着人相,也错了;分别执着众生相,众生相是世界、虚空法界,众缘和合而生的;寿者相,时间的观念,过去、现在、未来,这叫寿者相。离四相,把自己的身心放下了,把一切时空放下了,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全都放下了,给诸位说,你的真心本性就现前。宗门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能够把四相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的本来面目就现前了。本来面目是什么?如如佛。你本来是如如佛,是究竟圆满佛,因为你放不下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把你的佛性障碍了;不但把你的佛性障碍,把你的佛相也障碍了。

  我第一次见章嘉大师的面,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佛法要怎样修学才能入门。他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学佛,遇到的是真善知识,第一次就把修学的纲领教给我,而且殷勤嘱咐,勉励我要依教奉行。我对于老师仰慕、尊敬,老师讲的话我就真做,我就真干。他的话果然应验,所以我这一生过得很自在,过得很幸福,过得很美满,都是老师的教诲,所以对于老师的恩德永远不忘,常常念着。我要遇不到这三位老师,我这一生还不是一样糊里糊涂生、糊里糊涂死,想想那个状况多可怜!老师的帮助,老师的救拔,真正是超度了。我们怎样去报老师的恩?佛在经典里面说,除了弘法利生之外,没有能报佛恩者。所以我懂得,报恩只有弘法利生。所以这一生,生在感恩的世界里。李木源居士大概在两、三个星期之前,收到有一个人送给他一个纸条,他也不晓得什么人送的,写了几句话,李居士看了很感动,拿给我。我看了之后,把里面几个字改了,现在印出来给大家看。我把标题也改了,标题我把它写着「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个生活有意义,生命有价值,化解一切运劫,时时刻刻、念念之中用真心,不用妄心。可是诸位要知道,离四相才是真心,真心才能现前。如果不能够离四相,还是用的妄心,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我们修行不是这一生、这一世,这一生、这一世哪来的这么深厚的善根?《无量寿经》上诸位都念过,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子,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个善根深厚。四百亿,我们把这个亿算它最低的单位,十万叫亿,这是亿最小的。我们中国人讲亿是万万,古时候有这个讲法,万万称亿,千万也称亿,百万也称亿。咱们再降一等,十万叫做亿,四百亿也可观,供养四百亿佛,那样的善根。我们今天如果把经典搞清楚、搞明白了,发了这个大心,超过他们太多太多了,所以我们晓得我们的善根非常深厚。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这个念头起不来,不可能有这个念头,何况还有行为,以行践愿,才知道自己善根的深厚。相信自己有深厚的善根,相信自己愿力能成就,有愿必成。世间人常讲心想事成,何况是个善愿,无私的善愿,利益一切众生的善愿,清净平等的善愿,自自然然得到诸佛菩萨护念,一切龙天善神拥护。不但佛教里头善神拥护,所有世间宗教里面的善神都拥护。为什么?因为你无私。你要有私就分别,你不相信我的教,我不拥护你,我不保佑你;你无私,无私就都拥护了。所以自私自利是我们最大的障碍。

  我是苦口婆心劝导大家,一定要把我们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控制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念头,这是无始无明、根本无明;还有一个罪行,就是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想占有那个念头、那个行为,那是罪业。想占有,念头起来了,你就造罪业了;不要有行动,起这个念头,你就造作罪业了。控制那个意念那是迷惑,占有的念头是造业,意已经造业,再要有行动,那你身也造业。这个要不放下,佛道虽然很慈悲,虽然很广大,你还是入不了门。一定要放下、要舍弃,要彻底放下,要舍得干干净净,我们这一生准得大利益,真实的利益,永脱轮回,圆成佛道;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上上品往生。这样无比殊胜的利益,我们为什么不去争取?世间人讲竞争,我们为什么不去竞争?你能不能争得到,也都在你一念之间。你一念觉悟,一念回头,一念克服自己的烦恼,《金刚经》上讲「降伏其心」,你就做到了。世间人断恶修善,念佛参禅,最大的障碍是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不能成就,要长劫轮回。这个世间人是谁?是我们自己,不是讲别人。我们相信佛在经上讲的话,我们自己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佛,生生世世修行,都没有得到结果,搞无量劫还落得现前这个样子,这什么原因?都是不能克服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我们现在总算是觉悟了、明白了,一定要克服自己的障难,这个障难就是习气,就是烦恼、妄想分别执着。离妄想分别执着,圆满教轮就现前。圆满教轮是什么?里头讲两桩事情:一个是圆满的智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另外一个是圆满的善巧方便。圆满教轮的体是智慧,用是善巧方便。我们看世尊,他所给我们展现的是圆满教轮,看诸佛、诸菩萨,再看历代的祖师大德,无一不是!所以道场,我今天在此地讲经,这是个居士的小道场,圆不圆满?圆满,圆满具足,具足一切佛法,样样不缺;心圆满了,境界就圆满。

  此地的小佛堂收藏有《大藏经》,我们头先讲的三经统统具足。自己如理如法的修学,烦恼尽,智慧开,善巧方便现前,自行化他没有障碍,这个时候应当为人演说。所以在为人演说之前,受持是破障,读诵是成就智慧,佛常在经上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为人演说是行菩萨道,住持正法,弘法利生,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那就是为人演说。可是自己的本钱是受持读诵,受持是依教奉行,读诵就是读诵大乘。有能力的常常读这三经,没有这个能力的,三经里面选一部。根性利的,可以选《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果年岁大,根性比较差的,《华严》太长太大了,选个短一点的《无量寿经》;再差一点的,可以选《佛说阿弥陀经》。一部经常常读诵,天天读诵。《阿弥陀经》不长,念一遍十几分钟,一天可以念二十遍、三十遍;《无量寿经》比较长一点,念得很熟的人,一天也能念十遍。

  可是有很多同修告诉我,他是照念,一天念十几遍,可是烦恼习气还是一样,没有改变,来问我这是什么缘故,是不是念经不灵?我点点头,是不灵。不是念经不灵,是你念经不灵。为什么有人念得灵,有人念得不灵?你没有看到「受持」这两个字,你只有读诵,没有受持,所以不灵。「受持」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受是接受,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你明白了没有?明白了。明白了,没接受,那是佛的道理,不是你的。怎么叫接受?把佛讲的道理变成自己的道理,就接受了;把佛的想法看法变成自己的想法看法,你才真正接受了;把佛教给众生的做法,我们也真正学到、做到了,接受了,这叫「受」。受才管用,不受当然不管用;受才灵,不受当然不灵。受了之后还要「持」,持是保持,永远不能丧失,永远是这个样子,那叫受持。

  诸位要晓得,受持是行门,读诵是解门,佛把受持放在前面,就是告诉你行比解还要重要,解行两个摆在面前,行比解重要。《华严》,华严三圣,当中毗卢遮那如来,旁边左面是文殊,右面是普贤。《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普贤为长子,文殊是庶男。长子是普贤,普贤代表行门,文殊代表解门,普贤是长子,偏重在行门。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如来两个助手,观世音菩萨代表行门,大势至菩萨代表解门,家家观世音,岂不是都偏重在行门上?所以佛说话,受持就是普贤菩萨代表的、观音菩萨代表的;读诵,文殊菩萨代表的、大势至菩萨代表的。行帮助你理解,解帮助你受持,就是帮助你保持而不失去,解门跟行门相辅相成,行帮助解,解帮助行。解门是看破,行门是放下。

  章嘉大师当年教我,从初发心到成佛道,就是「看破、放下」辗转相依,就这么一回事情,他讲的话一点都没错。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不断的往上提升,从凡夫地一直把你提升到如来果地,看破、放下就是解行两门。所以要持续,决定不能够间断,不能够中止。世出世间一切法,佛都教我们知足常乐,唯独看破、放下不能知足,那一知足就坏了,你就不能更向上提升;唯独看破、放下,不可以知足。受持,持是持续。放下,烦恼断了,定成就了。诸位要晓得,定不是盘腿面壁,是彻底放下,心定了,心清净了,不会再受外面境界诱惑,不会再受外面境界动摇,定成就了。定成就之后,慧也成就了,慧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这个时候,应当去帮助别人,为人演说。到什么时候我们才为人演说?没有时间限制的,你学到一分你就做一分,做一分样子给人看;学到两分,做两分样子给人看。换句话说,佛法就是生活,佛法就是工作,佛法就是为大众服务,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否则的话,你就完全曲解佛法,你也就糟蹋佛法了。我们生活要给一切人生活做一个好样子,那就是为人演说。生活怎样给别人做个好样子?世间人生活为自己。你为什么人活着的?为自己。觉悟的人为什么人活的?为众生、为社会,不是为自己,这个观念一百八十度转过来了。你每天工作,无论你搞哪一个行业,没有觉悟的人,工作为自己,赚钱为自己;觉悟过来的人,我的工作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决定不是为自己。

  凡夫跟圣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不同?凡夫要吃饭,圣人也吃饭,凡夫穿衣,圣人也穿衣,没有两样。用心不一样,目的不相同,一个是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一个是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转过来,超凡入圣。破迷开悟,超凡入圣,无非就是这个念头转过来,真的转过来了。然后就成就,你也就变成一切佛当中的一位。这一念转回头,你就是诸佛,就是佛出世,圆满教轮就现前。希望我们同学们,个个觉悟,个个回头,个个转业报身为如来的愿力身,「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真正尽忠尽孝,真正做一个报恩者。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七卷)

  请看经文,知足天长行的第二句:

  【喜乐海髻天王。得尽虚空界清净光明身解脱门。】

  喜乐天王他得的身相,我们一看就了解,这是诸佛如来的应化;因为尽虚空界清净光明身相,这不是普通身,是报身。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如来果地上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我们一般所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如来的应身。所以我们看到这个身相,是如来果地上的报身。知足天王是欲界第四层天,凡夫天,这说明了,应以第四天王身而教化之,佛就现这个身相,正是给我们说明佛菩萨随类化身。随类化现的身,他的身相好光明,我们凡夫见不到,所以凡夫见天王还是凡夫身。什么人见到天王是这样殊胜的身相?诸佛菩萨见的。这个事情,一点都不假。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应该体会得到,应该联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成佛,他的身是人身,虽然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世间人还把他看作凡人看待,凡人当中的美男子而已。其实释迦牟尼佛的身相,又何尝不是尽虚空遍法界圆满的光明身相?一点都没错;但是这种身相,我们凡夫见不到,诸佛菩萨见到了。

  世间一切众生,哪一个众生不想自己的相好圆满?个个都希望自己的相貌能够出类拔萃,得圆满的相好身。所以现代世间有许多人,利用人性的弱点,做一些美容的事情。你希望相好,相不好怎样?我来给你化妆,我来给你美容,来给你改造你的相貌。有没有效果?效果恰恰相反,美容的副作用是叫你一生痛苦,你后悔莫及。花了多少冤枉钱,效果适得其反,这是愚痴,这是造作罪业。容貌怎么变现出来的?不但我们个人的身体容貌,乃至于我们居住的地球,山河大地,那是地球的容貌。今天地球的容貌,也被这些有情众生破坏,自然生态被破坏,绿水青山被破坏,新鲜的空气也被破坏,人类怎么不遭浩劫?天然的灾害,是我们不懂得地球美好的容貌,把它美容,把它糟蹋掉了;我们自己的容貌,因为贪心、爱美,去搞这些美容的把戏,把自己的身体糟蹋掉了。众生就这么愚痴,造作这些罪业毁灭自己,毁灭地球,也毁灭到别人。如果我们懂得佛法,佛在经典上教诲我们,我们细心去体会、去思惟,造作这个罪业有多重!纵然我们没有行业,我们有这个意识、有这个念头,意识念头所造的罪业,果报都在阿鼻地狱。

  所以大灾难、大劫难,西方宗教家所讲的,他们没有讲六道,他只讲一个天堂、一个地狱,信上帝的人升天堂,不信上帝的人堕地狱。这个话说得没错,但是他们的解释错误了。什么叫信上帝?佛经里面也有讲到上帝,多半讲天帝、讲上帝,讲天、天神。中国古代的帝王称天子,什么意思?那是极其尊敬的称呼。天心无私,天子是代表天神、代表天帝、代表上帝,大公无私,爱世人、爱万物、爱这个地球,所以尊称他为天子。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把专制独裁这个帽子给他戴上,把他舍弃,把他排除掉,哪里知道古老文化里面所含的深义!人民的领袖,百姓的保母是天子,他带来的是人民百姓的福祉,不是灾难。他受过最好的教育,圣贤的教育;以圣贤的心,以上帝的心,以天神的心,帮助这些迷惑的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天子的职分,他的职责、他的本分。他的相貌出众,我们中国人常讲福相。所以看一个人的相貌,相貌是外表,相随心转,于是从相貌就能观察到他的心理,他的心是善是恶,从相貌上就看出来了。天人的相貌,端庄慈悲,和蔼可亲。在中国,我们看到古德这些贤圣、帝王将相,从前没有摄影机,画像,我们看看画像,端庄慈祥和蔼。相从哪里来的?相从心变现出来的。他心地仁慈,仁民爱物,所以他的相貌我们称作福相。尤其是佛家所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佛说那是果报。有果必有因,因是纯善之因,善因现的善果,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善果。

  我们是凡夫,应当亲近什么样的人?应当追随什么样的人?亲近善人,追随有福的人,我们就沾光。可是你要真正能亲近善人,追随有福的人,你自己也必定有一分智慧,有一分福气。为什么?你没有智慧你不认识,你要没有那分福气,你会当面错过。我在讲经的时候提过,私下跟大家谈话的时候说得更多,中国谚语里面所说「一人有福,连带一屋」,这句话有很深的道理。一个真正有善福的人,他居住的地区就是福城。我们在《华严》,尤其是《四十华严》,善财童子参学,方向都是南方,处所都是福城。我们住在北半球,北半球它的地理形相,北方是上方,南方是下方;北方寒冷,南方炎热。南方是赤道,日正当中,所以南方属于火,北方属于水,在地理环境确实如此;北极是寒冰、是大海,南方赤道炎热。火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热爱,我们要能懂得这个意思。所以善知识居住的方向,就叫南方。经上讲的南方,不是方位上的南方,智慧是南方。不管善知识住的是什么方向,只要他有智慧、有德行,他住的那个方向就叫南方,他住的那个地方就叫福城。那个地方人有福,人人都沾他的光,人人都享受他的福报。所以你有智慧,你要会选择,第一个选择,这个地方有没有有智慧的人,有没有有福报的人。尤其是领导人关系特别大,因为他影响力太大了。

  今天我们再看看,每一个国家地区领导人,仔细观察他有没有福,他有没有慧。这些领导人,我们是平民百姓,虽然现在是民主时代,比过去帝王容易见得多了,还是没有机会见到;虽然没有机会见到本人,可是我们常常在电视上见,在电视画面上见面。我们仔细观察、仔细比较,哪一个地区的领导人有福,我们心里有数,我们应当去搬家,搬到福地,亲近有智慧、有福德的人。我没有私心,特别是学佛的人心地清净平等,我的感觉当中,现在各个地区的领袖,有福相、有德行,看他的容貌、言谈、举止,他的行持,我感到中国领袖江泽民是个有福报的人;新加坡这个地区,李光耀是个有福报的人。我的话就说到此为止,点到为止,诸位自己仔细去冷眼观察,细心去思惟。

  容貌、德行是心理的反应,善心才有善行,德心才有德行。我们今天念到这句经文,喜乐天王他成就的,虽然在外表上讲,无比庄严的报身,这个报身是德行的累积。大家要想有一个好的身相,千万不要受那些美容师的欺骗,现在社会上骗人的事情太多了,要从内心里面做一个转变,断恶修善,我们的相貌就变好了。你们仔细去观察,心地善良的人有个善良的相,心地慈悲的人有个慈悲的相,都能够令人喜爱亲近。心地不善的人有个恶相,纵然他擅于伪装,也能笑面迎人,你仔细观察,笑面里头带着有煞气,笑容里面令人寒毛直竖,事实是不是这个样子?

  所以相随心转,我们个人体质、相貌是随心所转,我们居住这个地球也是随心所转,还是佛经里面讲的有道理,佛告诉我们「境随心转」。佛讲根本的大道理,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语道破;然后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能够明了这些道理,体会得佛这些话的深义、奥义、妙义,我们就懂得怎样修行,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怎样生活得幸福美满。这是一念的转机,要下定决心,赶快转过来,立刻转过来,就能够消灾免难,就能得到真实的福报。心转过来,我们的体质就转过来,我们的相貌就转过来,不必去依赖保健的医生。我说这个话,大家也不要误会,很多人听话听半句、一句,产生了误会。我们学佛的人是不是不要医生?昨天晚上,我们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说到二十类,世尊特别提出医生,提出先生、提出医生;这个意思就是,并不是学佛的人把医生丢掉了、医药丢掉了,你错了。什么时候才把医生、医药丢掉?你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个时候不要了。为什么?你永远不会生病,你可以永远离开医生。如果你没有到这个境界,你不靠医生不行!那你要问,这个境界的样子是怎样的?我们要什么时候才能够修成功?《金刚经》上讲得好,「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这四相没离开,医生就不能离开;四相离开了,医生对你也没用处了。四相离了,你才是个真的菩萨。佛在经上说,菩萨如果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不是真的菩萨,真的菩萨四相离了。四相离了,是什么人?法身大士。四相离了,不但轮回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到这个时候才可以摆脱医生,不必再要医疗。如果你还有四相,你还离不开四相,医疗保健是必要的。大家听经不要发生误会,你没有到这个境界,你想过佛菩萨的生活,你享受不到。

  自己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这是佛在经上,为什么要讲各个阶层不同的境界,让我们自己了解,我现在在菩提道上是什么地位。就好象你念书,你自己知道,我现在念什么学校、念几年级?都要搞清楚。我现在明明是在念小学一年级,以为自己是博士班的一年级,那岂不是就错了,大错特错!这种错误的人不在少数。遇到了障碍,遇到了困难,说佛法不灵,佛讲错了;佛没讲错,你自己误会了。所以在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摆脱四相,起心动念还有个「我」,与我对立的还有「人」,我们现在处在这个境界里,凡夫境界,初学的境界。佛教初学要发心,发心希圣希贤,希望自己能够作圣作贤。这是立志,我一生生活学习有目标、有方向,这是佛教导我们的。从哪里学起?从我们现实环境里面学起。我们现实是个烦恼业障习气深厚的众生,该怎么学?佛教给我们断恶修善。要想断恶修善,必须要了解什么是恶,什么是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是善,利益自己的是恶。这个话怎么讲法?刚才我们说《金刚经》上四句话,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是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利益自己是执着我、人、众生、寿者。于是我们才恍然大悟,佛讲善恶的标准跟世间人观念不一样,佛总是与自性相应,自性性德里面没有我、人、众生、寿者。惠能大师说得好,「本来无一物」;那个物是什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六祖讲的一物,是讲这个东西,自性里头本来没有。所以与自性相应的是善,与自性相违背的是恶。

  《华严经》确实不可思议,确实令人赞叹,令人五体投地。我们凡夫,一开端就能跟它相应,不离这个。这是《华严》所讲的「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初发心就向着圆满佛道上精进。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哪些该做的,哪些不该做的。五戒里面,佛说:杀生是不应该做的、偷盗不应该做、邪淫不应该做、妄语不应该做、饮酒不应该做,这是五戒。如果这个五戒是为自己,与性德就不相应,那是世间善法;你能够做得很好,但是是为自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如果我守五戒是为社会做的、为一切众生做的,这叫功德,这个能够了生死,能够脱离轮回,能够成佛道。为什么?为众生做的,与法性相应,与菩萨离四相相应。我持五戒,做成持五戒的样子,给众生看。我要做得很好,做得很圆满,希望感化众生,为人演说、表演。持戒是为众生持的,修十善也为众生修的,不是为自己。现在多少修行人搞错了,五戒为自己,十善也为自己,坚固的执着自己,出不了轮回。佛给我们说,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是从执着来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东西都具足,生活的境界就变成六道轮回。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所以六道轮回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你的执着要是不能够丢掉、不能够放下、不能够舍弃,六道轮回这个相就不会消失。所以修行、行善一切为自己,我种善因将来得善果,你是六道凡夫,你出离不了六道。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断恶修善,他不是为自己。种善因得善果,什么人得善果?一切众生的善果,社会的善果,国家的善果,虚空法界的善果,不是自己的善果。我种善因得善果,是大家的善果,诸佛菩萨跟凡夫就这么一念之差。一念正,他得的是圆满的身相,圆满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自己求得的,是自自然然的果报,性德圆满的显露。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性德一切众生人人本具。有情众生本具如来圆满报身,我们的生活环境本具华藏、极乐清净的净土,依报、正报无比的殊胜庄严,都是自性本具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个话的意思引申是「本具的本有,不具的本无」。换句话说,一真法界是本具、本有,十法界是意识变现出来的,自性里头本来没有。本具的,哪有不能恢复的道理?离四相就恢复了。所以念头一转,我的生活不是为自己,为社会、为人民、为众生,我活在这个世间是为这个,不是为自己活的,不是为我一家人活的。菩萨的心量更大,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生活,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工作,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交际应酬,没有一样不是为社会、为众生。这个念头一转,你就是佛菩萨。无论你现在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富裕的生活也好,贫贱的生活也好,都不相干,你现在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相关,念头一转,你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你做的是佛菩萨的工作。

  我曾经有一次访问澳洲的电视台,我去参观,电视台的总经理接待我,告诉我,他们这个公司人人平等,人人第一。总经理全心全力把这个公司管理好、照顾好,经理第一。我们走进去的时候,有两个工人在扫地,经理告诉我,他们也是第一,他们的职责是搞卫生,卫生搞得干干净净,人人看到都欢喜,他第一。我点头,这是佛法的落实。所以员工跟总经理平等的,你第一、我也第一,彼此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他这个公司是健康的公司、美满的公司,这就是今天所讲的多元文化的落实。如果说经理高高在上,员工低低在下,见到毕恭毕敬,奉承侍候,这公司不健康,它有病;病虽然不严重,还能维持,但是毕竟不健康,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用,唯有真正健康才能发挥它的体能。我去参观参学,深得受用,给我的启发很大。每一个团体,从领导到被领导都能有这个概念,都能有这个认知,社会自然安定,天下自然太平,每个人都会过着幸福美满。所以我们在公司看到,从经理到底下员工,到清理卫生,打扫洗手间,扫地的员工,满面笑容,人人见面都那么样的客气;真的我所讲到的,在上位的人谦虚、谦让,在下位的人礼让,做得那么和睦,我赞叹敬仰。这个公司里面的员工有很多种族人,有白人,也有我们中国人,有印度人,也有黑人,多元文化组成的,不同的族群组成的。关键就在领导人,领导人有智慧,领导人有能力,佛家讲的善巧方便,这是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去参学,那就是拜佛,那里面从上到下个个都是佛,个个都是菩萨。我们到那里去亲近供养,我们拿什么供养?我们带去的礼物很少,结缘的东西,真正的供养是依教修行供养。我们看了这个之后,我们明了,我们要学习,依教修学是真的供养、法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最。

  诸位一定要晓得,要求得我们自己身心健康,容貌端正,我们居住的环境美好,都要从心理上学,要从心理上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决定把以往自私自利的念头舍弃掉。当然这桩事情说得容易,做起来困难,难在哪个地方?自私自利是无始劫以来累积的习气、累积的烦恼,哪有那么简单一下就放掉?你能够一下就放掉,你决定不是凡夫,你是再来人,你是佛菩萨再来的,凡夫不可能一下就舍掉。舍不掉也要舍,能舍一分也好,舍两分、三分更好。总而言之,学了以后要真干,干什么?转我们的业报。我们不是爱美吗?真正达到爱美的目的。我们不是希望自己身心健康吗?身体健康先要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要得到身体的健康是做不到的。我在美国住在加州,邻居当中有几位老人身体很好,八十多岁了,每天早晨清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到公园散步,每天大概要走五公里的样子,他们清晨的运动。他们有个老人,有个老人会一样,有十几、二十个,年龄都是在七十岁以上,退休的老人。其中有几位生活得很愉快,他来告诉我:我这个身体,我的寿命至少可以活到一百二、三十岁。可是没过两年,他已经死了。什么原因?身体很健康,心理不健康。何以知道心理不健康?自私自利,钱财看得很重,得失看得很重。所以身体健康也枉然,还是受命运的支配,那有什么用?不能够延年益寿。延年益寿是怎么讲?你命里面该活到八十,你能够活到一百多岁,那是真的延年益寿。命里面是一百岁,到一百岁就死了,那个一百岁是你前世修的,你没有能够改造命运,你没有能够转变你命运,你不懂得这些大道理。

  诸位读《了凡四训》,我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送我这本书,我读了之后很受感动,依教奉行。了凡先生人家给他算命五十三岁,他五十三岁死,那他完全没有办法脱离命运;但是他活到七十多岁,这就是说他延年益寿了,他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做得还不够好,还不够圆满,为什么?他没有能超过一百岁,没有能超过一百二十岁,不是做不到,确实能做得到,他做得不够好。我年轻的时候,也有很多人给我算命、给我看相,几乎许许多多人都跟我说,我活不了四十五岁,我很相信。我什么理由相信?我的父亲、祖父、伯父,我所能够记得的,他们都是四十五、六岁过世的。读了一点书,听了一点科学的理论,大概这是遗传,所以我很相信。懂得这些道理,这才发心学佛。学佛,我也没有求长寿,但是在思想上、在行为上,确实起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没有学佛之前,念念为自己;学佛之后,遇到章嘉大师,受他老人家的调教,才把观念慢慢的转变过来。不要为自己,要为别人想,要为别人服务,一切为佛法久住世间,一切为众生的福祉,舍己为人。这个生活,还过得愈来愈自在,愈来愈舒服。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他这句话兑现了,他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真正体验到他这句话,把他这句话落实了。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要把物欲、爱欲、嗜欲统统舍掉,一切为社会、一切为人民、一切为众生,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最高的享受,这里面有大乐,佛家讲常乐我净这四净德你都得到了。在学佛过程当中,修行过程当中,还有一念私心没放下,这个境界你得不到。佛家讲舍得,「舍得」两个字是佛教的术语,你舍就得,你不舍就不得。把自私自利舍掉,把名闻利养舍掉,把五欲六尘舍掉,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都圆满得到了。你所得到的是虚空法界,你所得到的是性德的圆满,你才真正证实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把它证明了。证明就是佛家讲的证果、证道,可见得证果、证道不是难事,难在哪里?难在你放不下,难在你不肯舍。所以你舍,你就得到圆满的佛道;你放下,你就得到圆满的自性。

  诸佛菩萨看到世人很感叹!为什么不肯舍,过这种苦日子,等于说是无缘无故背上一个很重的担子,背上这个大包袱,可怜。你这个包袱里头什么东西?垃圾、砖头瓦块,一文不值,把自己压得累死了,压得气都喘不过来。这个包袱是什么?六道、十法界,所以佛感叹说「可怜悯者」,不肯把六道、十法界这个包袱放下。尤其可怜的背什么?背三恶道的包袱:地狱、饿鬼、畜生的包袱。这个包袱是什么?贪瞋痴的包袱。贪瞋痴慢这四个字是三途的包袱,你说多可怜!四圣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背的包袱很轻,佛看到都摇头。看到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背的是贪瞋痴慢、三途恶道的重担,不肯放下。他为什么不肯放下?迷惑颠倒,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个废物,以为这里头是黄金美钞,喜欢得不得了,哪里知道是废物,一文不值。所以你放下、舍弃,你就得大自在,你得大安乐。希望我们同学们要认真去观察、去思惟,重新再认知,你真的认识了,真的知道清楚了,你就会放下,你就会把它舍弃。舍弃贪瞋痴慢,就把三途恶道这个重担放下了,舍弃自私自利你就把六道的包袱丢掉了,舍弃妄想分别你就把十法界放下了,这样你才能过佛菩萨的生活,你才能真正享受到一真法界的美满、一真法界的真实。

  从哪里做起?十善业道做起。成佛作祖,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他起心动念、生活行为还是十善。佛法表现在外面,自始至终永远是十善,十善是样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对一切众生来说的,身三善;「不妄语、不两舌」,妄语是欺骗人,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恶口是说粗话伤人,「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欺骗人,口四种善业;意「不贪、不瞋、不痴」,意三善。纯是善心、纯是爱心,爱心是从善心里面生出来的,所以纯是善意,纯是爱人、爱物之心。身三善,口三善,纯是利人利物之心,纯是利人利物之行,这样的心行自自然然感得圆满的报身。所以,尽虚空界清净光明身相是这么得来的。「尽虚空光明身相」,这一句里面包含着依正庄严,身相清净光明,居住的环境也是清净光明;正报如是,依报亦如是,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今天依报不好,地球生病了,病得非常严重。地球怎么病的?地球是依报,我们正报生病了,我们自己生病了。生的什么病?贪瞋痴慢,佛家讲三毒。无贪、无瞋、无痴,你的心是善心、好心;如果你心里面还有贪瞋痴慢,你这个心是坏心,你这个心是恶心。从恶心里面生出自私自利,从善心里面生出是利益别人,利益社会、利益众生。

  贪瞋痴叫做三毒,我们今天讲病毒,现在贪瞋痴这个病毒蔓延到我们全身,每一个细胞里面都是贪瞋痴,你说这怎么得了?正报如是,好了,搞得地球也不得了,每一粒微尘里面也充满贪瞋痴,所以地球会毁灭,人类会毁灭。怎么毁灭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造成的。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佛菩萨知道,世出世间圣贤知道。我们看到西方古老的预言,中国也有不少预言,这些预言的人,可以说都是先知,他们知道,他们了解。预言是给我们提出警告,预言真正的目的是叫我们觉悟,唤醒我们,警觉我们,使我们自己知道回头、知道反省、知道改过、知道自新。福寿自己求的,念头一转,多福多寿;念头转不过来,决定受命运支配,一生所造作的业果不堪设想。眼前纵然你能够尝得,所谓是蝇头小利,得一点点甜头,苦报在后头,苦报在阿鼻地狱,长劫轮回,那个长,太长了,天文数字没有办法计算的。一个聪明人、明白人,何苦造这种恶业?何苦还昧着良心造十恶业?他不是没有良心,他也知道不对,不对他也做。为什么要做?眼前有利,眼前一点点小利,他执着,他不肯放下,造极重的罪业。

  佛经上我们常常读到,佛讲众生「可怜悯者」。这句话实际上的含义,我们体会不到,必须把因缘果报、事实真相都看清楚看明白了,才知道这句话的深义,才知道这句话是佛从什么样的心情里说出来的,悲痛到极处!佛经,我常说字字句句含无量义,字字句句无量的深、无量的广,只是我们自己心太粗,粗心大意,经典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看不出来。细心为你讲解,你听不进去,你听了不能够领会,这是什么原因?我跟同学们说过一句话,「不好学,不肯学」。你们在平常好象也有个好学的样子,肯学的样子,你没有真正发心学,所以还是不好学,还是不肯学。真正的好学、肯学,学了之后立刻就落实;你没有能落实,你依旧是不好学、不肯学。果然落实你就有受用,果然落实你就会转业,你的业报就转了。最明显的,你的容貌转了,你的体质转了。

  所以我们看一个修行人,一个学佛的人,他有没有功夫,他有没有得佛法真实受用,一看这个人就知道。看他的容貌,看他的体质,看他的言谈,看他的举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古人所讲的「诚于中而形于外」,表里决定相应,表里决定一致,你外表怎么样的伪装,都隐瞒不了。伪装可以蒙蔽无知的愚人,他跟你一样的无知,你的伪装可以蒙骗他。对于一个真正有道德、有学问、有涵养、有修行的人瞒不过,人家一看、一听,早就揭穿了;揭穿不肯说,给你留一点面子,你要晓得。不愿意跟你做冤家,还是希望你能回头,能觉悟。

  我们学佛出家了,我常常跟大家说,你们出家大多数糊里糊涂出家的。佛法到底是什么?不知道,不知道就出家;出家之后为什么,也不知道。在这一点,我比你们强一点,我把佛法搞清楚了才出家,才选择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什么行业?我讲得很清楚,是多元社会教育的行业。我出家决心走这条路,所以出家是师父找我出家,我跟他是有条件的。在早年学佛的时候,我曾经向章嘉大师请教,佛法我懂得了,它的好处,它对于社会、对于一切众生的利益,我明白了,我很想从事于这个工作,出家来做。我问老师,章嘉大师,我说:好不好?他点头说:好。他鼓励我、勉励我,但是他告诉我:你不可以去找师父。我想我出家不找师父,那到哪里出家?他说:你去找师父,师父要不答应,你不就生烦恼?我想想也对,我说:那怎么办?「求佛菩萨,佛菩萨会感应」,这有道理,他教给我的。我心里发这个愿,就是向佛菩萨要求,所以以后是师父来找我,请我出家。大概在一个半月当中他请了九次,我看他很诚意,我才跟他谈条件。谈条件是什么?我要学讲经说法,我不做经忏佛事,他同意了。条件谈成了,我才出家,章嘉大师教我的。

  受戒也是如此,人家请我去受戒,不是我主动去求戒。哪一个来找我去受戒?我的在家老师,周邦道老居士来找我:你出家两年了,你应该要受戒。我说:我是想去受戒。那个时候受戒收费的,要收五百块台币,五百块是很大的数字,我没有这个能力。周老师说:没有问题,你去,你这个戒费,我们在台北这些同学们,大家来帮助你。好!同学们大家捐助一些钱凑满了,送我去受戒,我都是被动的。主动求佛菩萨,形式上完全被动。

  章嘉大师告诉我,一生佛菩萨替我安排,自己不要操心。所以我才生活得这么自在,生活得这么快乐,无论是顺境、是逆境,都是佛菩萨安排的,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这是我学佛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我们向喜乐天王学习,他说的是果,我们懂得,有果必有殊胜的因,我们要在因地上修学,将来得到跟他同样殊胜的果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八卷)

  请掀开经本,知足天王长行第三句看起:

  【最胜功德幢天王。得消灭世间苦净愿海解脱门。】

  这些天王,乃至于经上所说的这些神众,我们知道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样的身;应以天王身得度,就现天王身而为说法。《华严经》上每一个人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他化现的种种不同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身相虽然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境界是相同的,都是清净无染,都是慈悲济世,为一切众生做觉悟、得度的榜样。这段经文讲的是欲界第四层天,兜率陀天。「兜率陀」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知足」,前面跟诸位介绍了。这是兜率陀天,这是第三尊天王,天王的德号是『最胜功德幢』,胜是殊胜,幢是高显的意思。最殊胜的功德,从哪个地方得来的?是从他所修学法门当中成就的。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消灭世间苦』,我们看到他所修学的正适合我们现前的环境,我们现前生活在这个世间可以说是苦到极处。佛菩萨在经论当中常常叹息,我们这个世界叫「堪忍世界」,也就是说这个世间苦楚太多,生活在这个世间的人能够忍受得了;又说我们这个世间是「五浊恶世」,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染污,五种染污。染污真的到了极处,连我们自己都深深感觉到,这个世间不适合人类生存,染污到这种程度。

  西方古老的预言,印第安人有个传说:染污到极处的时候,地球上会有一次大净化。净化,实在讲就是大毁灭,毁灭之后从头来起。所以那个名字是很好听,净化,实际上这个净化就是整个毁灭。不是整个毁灭从头来起,这个世间实在讲是太困难。真的是到无法挽救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个现象绝不是佛菩萨惩罚世人,我们知道佛菩萨大慈大悲,众生造五逆十恶罪,佛菩萨也不会惩罚,但是果报决定是自己作、自己受,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因果报应是个定律。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佛经典说得很多很多,我们要细心的去参究。现在世间苦,我们要明了苦的根源在哪里,如果不把苦难的根找到,要想离开这个苦难那就做不到了。所以佛的教学,确实跟一些宗教的讲法不一样,宗教里面讲信神就得救,似乎很简单、很容易。而事实上,是不是信了神就能得救?事实上是与我们愿望恰好相违背。但是「信神得救」这句话是真的,是真实话,可是我们一般人把它错解了。以为我相信有神、相信有上帝,我皈依他、礼拜他,多多的巴结他,我们造作的罪业就可以赦免,这个想法错了,完全错了。要信神的仁慈,要信神的德行,努力去效法,神教我们忏悔,教我们改过自新,我们能相信他的教诲,认真去做,那才能得救。忏悔,不是把自己的罪过向神说一说就完了,不是这个意思;要自己改过自新,那叫忏悔,这才叫真正信神,真正的信上帝。

  在佛法里面,大家都晓得我们要信佛,信佛这个「信」字意思很深。我们看看今天拜佛的人很多,佛教徒很多,几个真正信佛的?一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两个,那个信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学佛七年出家,出家就教佛学院,就出来讲经,又过了两年才受戒。受戒之后到台中去看李老师,李老师一见面就指着我:「你要信佛!」我也就愣住了。然后他才细细给我说明什么叫信佛,他跟我讲:有很多出家一辈子,到八、九十岁还不信佛。我们这才省悟过来,什么叫信佛?依教奉行的人叫信佛。佛在经论上给你讲这些道理,你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你不是信佛;清楚明白了,你没有做到,你也不信佛。所以,人家信的标准是这么建立的。不是我们今天讲的信,参加一个三皈,拿到一个皈依证,去受个戒拿到戒牒,这就信了?假的,不是真的。真正信佛的人,依教奉行的人,不需要这些形式,佛菩萨承认他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拿了很多凭据,一样也没照做,佛菩萨不承认,你拿的那些凭据都是伪造的,都是冒充的,都不作数。所以信佛谈何容易?唯有真正信佛、信神、信上帝的人才能得救,佛家里面讲才能得度。假的是不能得度的,依旧是个轮回心,还造的轮回业,他怎么不受轮回果报?

  今天这个世间有大苦难,苦难从哪里来的?天灾人祸。人祸是战争,大家比较容易看得出它的业因,是世间有一些不负责任的领导人,为了自己的权力、欲望,发动战争,给人民带来许多的灾难,这是看近因,远因没有看到。至于天然灾害的因素,就更不知道了。这些灾害真正的原因,佛知道,菩萨知道。我们读佛菩萨的经论,有没有真正的体会到?这个业因是谁造的?是我们自己造的。现代人以为造作一切恶业,推给别人,都是别人的错,好象自己都没有错,受苦受难感到冤枉、冤屈。实在讲,世间没有一个受冤枉、受委屈的,所有一切苦难都是自作自受。

  《楞严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明白,贪瞋痴那个念头,极其微细的念头,已经形成不善的业因,我们哪里知道?佛给我们说出来,我们还不相信。「贪」是水灾,我们遭到空前的洪水灾难,洪水淹没了整个大地。这个水患业因起源从哪里来?起源从我们的贪心,过去生生世世起心动念,贪欲的念头累积到今天,变成大洪水。「瞋恚」的心累积起来,变成火山爆发。我们知道地球里面的核心是大火,这个星球里面为什么这么多的大火?那么高的温度?我们瞋恚心变现出来的。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从地面看到地底琉璃透明的,清凉自在,为什么人家居住是那个环境?佛在经上讲得多,「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我们的念头,我们生活环境之好坏是我们念头变现的;由此可知,我们内心瞋恚的意念多么重。「愚痴」是真妄没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不分,不但是非邪正没有能力分辨,甚至利害都搞不清楚;善恶利害都没有能力辨别,愚痴到了极处。愚痴是风灾。所以贪瞋痴不要说行为,念头就感水火风三灾,几个人知道?佛为什么那么样强调,教我们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个意思我们才真正搞清楚,是让我们息灭现在人讲的天然灾害。心里把贪瞋痴断掉,水火风三灾就免了。纵然有水火风三灾,你不会受到伤害。哪些人受到伤害?贪瞋痴没断的人要受灾害。受灾害内外交感,你里面没有这个因素,外面虽有,感染不上,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共业里面有别业,《楞严》说得透彻,「同分妄见,别业妄见」,妄是虚妄、妄想。同分妄见就是共业,共业里面有不共业,他有贪瞋痴,我也有贪瞋痴,这就有共业;他有贪瞋痴,我没有贪瞋痴,虽然业报现前,我们感受不一样。所以贪瞋痴念头愈少,你受的灾难愈轻;如果完全断掉,你就不受了。

  我们感激佛陀的教诲,真实教诲。所以在今天看到这灾难现前,这灾难岂不就是水火风三灾吗?东西方古老的预言都集中在这个时代,我们碰上了。碰上是福是祸?是福是祸在我们自己一念,我们一念觉悟是福,一念不觉是祸,就在这一念觉不觉。为什么一念觉是福?如果遇不到这个灾难,我们贪瞋痴还不肯断,勇猛心生不起来。这个灾难现前了,勇猛心提起来,一下就断掉了,那岂不是福吗?本来成佛还不知道多久,现在一下就成就了,是福是祸就在我们一念觉迷。所以你说眼前这些灾难,吉凶祸福都不相干,吉凶祸福在个人,不在境界上。正是蕅益大师讲: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跟人事环境里面,都没有好坏,都没有祸福,平等的。人家看出来,我们没看出来。好坏、吉凶、祸福从哪里生?从我们心里生的;我们的心对外面境缘、环境的反应,是从这个地方生的。我们是一念觉的反应,这个境缘是吉、是福、是好;我们一念迷,痴迷的反应,这个境缘是灾难、是祸害。这是真理,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了解事实真相,你们看到大灾难来了,要到哪里去躲避,什么地方能躲得了?只要你心里贪瞋痴不断,你就没地方好躲。贪瞋痴真的断了,水不能漂你,火不能烧你,风不能动你,这才是真正消除灾难的妙法。佛知道我们要受苦受难,把这些理论方法都教给我们,我们自己没搞清楚、没听懂。没搞清楚,没有去照做,那你怪谁?佛菩萨慈悲加佑,佛菩萨加持,佛菩萨保佑,佛菩萨是用教诲来保佑我们,佛是老师,老师对学生能帮忙的地方就如此而已,尽到自己开示的责任。我们做学生的人,能不能得到利益,要在自己悟入,老师教导我们,我们是不是真的觉悟了、明白了。入是什么?入是做到、落实,老师教给我们统统要落实。

  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在今天,我们再不觉悟,再不肯改过,那真的是没救了,你的心行跟外面境界感应道交,这个感应是灾难的感应、是祸害的感应。真正觉悟了,马上就回头,迟了来不及。要做一百八十度的回转,我劝导大家,把自私自利的念头彻底放下。我们还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利益一切众生,念念为社会想,念念为人民想、为国家想、为世界想,要做一个名符其实彻底牺牲奉献。《楞严经》上阿难说的,「将此深心奉尘剎」,把自己的深心奉献给无量无边尘剎世界里面的一切众生。阿难觉悟了,发了这个愿。

  过去我们没有闻到佛法,我们投胎到这个世间是业力来的,业力牵引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投胎,得了个人身。今天闻到佛法了,我们要像佛菩萨一样,用我们的愿力把业力转换过来。此地讲「净愿海」,海是比喻,比喻你净愿深广无际。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一个转变在佛法里面就叫做乘愿再来,我们业力的身已经尽了,已经死了,今天活在这个世间是愿力身。念头一转,愿力胜过业力,就是乘愿再来。诸位我想都读过《了凡四训》,了凡先生业报身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了七十多岁,多活了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是他积德累功,是功德之身。所以积德行善能够延年益寿,我们看到的。

  诸佛菩萨无量寿,那是愿力身,愿力身能感无量寿。无量寿示现有生灭,这个示现是化缘。佛菩萨没有自己的寿命,是教化众生的缘分,有缘分就再住世,没有缘分就走了,生死自在。这个世间还有缘分,那就得多住几年;没有缘分,他方世界有缘分,就到他方世界去了。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此界他方,十方诸佛剎土随意游化,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现身。《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说「千处祈求千处应」,他可以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我的佛性跟他的佛性无二无别,他佛性里面所含的智慧德能,我佛性里头含的智慧德能也没有两样,为什么他能、我不能?他能把贪瞋痴断干净,我们现在不能,是贪瞋痴没断干净。狠心,咬紧牙根把它断掉,我们跟他就没两样。为什么不肯干?为什么对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臭皮囊还有爱惜?还舍不得放下?现在眼前我们见到,放不下就得要受水火风三灾,放下之后就得大自在。如果你有愿,你跟这个世间众生有缘,这三灾现前对你没有妨碍,你还要住世去救度这些苦难众生。如果这个世间众生跟你没有缘,什么叫没有缘?你教他他不听,你跟他讲他不相信,这就没有缘。没有缘就赶紧走,让有缘的那些菩萨来,我们想想这样多自在!

  所以苦难的业因,你要不能把它找出来,你就没有办法脱离苦难。我们也曾经听说,外国人挖地洞,挖很深的地洞在里面避难,地球一摇一晃,恐怕他深深的埋在地底下了,那哪里是解决的方法?那是贪生怕死,依旧是迷惑颠倒。大家都晓得,如果真的许许多多火山都爆发,火山的烟雾遮蔽了太阳,基督教经典里面讲,会有三天三夜的黑夜,三天三夜见不到光明。所以一般有人预测,这种现象,一个就是核子弹爆炸,引起灰尘遮蔽了天空,另外就是火山。原子弹爆炸跟火山喷出来的烟尘都有毒,人呼吸了都会死亡;到那个时候水也有毒,样样东西也都有毒,所以生物要想生存几乎都不可能;不但是动物不能生存,植物都不能生存。没有贪瞋痴的人能生存,为什么?他不受污染,心地清净,身心清净是真正健康,不接受污染。什么污染?三毒的污染,贪瞋痴三毒的污染。洪水、火山、飓风,那是贪瞋痴的现相,用佛家的术语说,贪瞋痴的相分。我们自己贪瞋痴息掉了,这个相分与我们不相干。慈悲能解毒,什么样的剧毒,慈悲心前面全部化解了。你们能相信吗?这是神话,靠不住。果然是神话,果然是靠不住,对他来说。可是对佛法来说,不是神话,是事实真相。什么道理?「依报随着正报转」,就这么个道理。我们晓得,所有一切物质都是原子、电子、基本粒子组合的方程式不一样,《金刚经》上讲这个世界是「一合相」。「一」就是一个物质,现在讲基本粒子,都是这一个物质组合成的现象。什么力量让它组合?妄想,我们六道里面的现象是妄想,「一切法从心想生」。这种毒素、毒气是贪瞋痴组合的,我们现在用清净心一对付,马上把它化解了,它那个结构就变掉。所以心地清净慈悲的人,吸进去这个毒气,它马上就化解,化解成清净的养分。别人吸进去马上要死,他吸进去得营养。

  佛家讲这些大道理,你要细细去参,你才能参透。真正参透之后,为什么住在深山里面修行人,毒蛇猛兽跟他在一起像朋友一样。为什么跟这些东西能够相处?慈悲心、清净心。这些事情,我相信你们同学们听得多了,佛门许多书籍里面记载得很多。近代的我们还能够想得起来、记得起来,虚云老和尚给老虎授三皈、给狐狸授三皈,这在《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我们看到的,绝不是假的,当时许许多多人在现场看到的,那个老虎不会伤人。印光大师七十岁以后,他住的寮房,蚊虫、蚂蚁、跳蚤这些小动物一个都没有。原来这个房间有,只要他老人家住在里面,统统都搬家,都不伤害他。小动物通灵性,见到心地清净的人、慈悲的人,它尊敬。所以我们被这些东西咬了,我们身体骯脏、贪瞋痴慢,它才来伤害你。这是近代这些高僧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听说在香港,过去在香港讲经听说,虚云老和尚曾经到过香港,大家知道他一年洗一次澡,衣服都很脏,领子上的油垢很厚,可是他衣服有清香。不像我们的衣服要是几天不洗,脏的时候臭味难闻,他放一股清香。那是什么道理?人家心清净。

  这个地方的愿是「净愿」,这个字用得好,我们发愿要发清净的愿。心清净,我们的愿才清净;心不清净,愿怎么会清净?我们要效法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所做的事业,就是推动多元文化的教育。所谓多元文化,是不分族类、不分信仰、不分宗教,一律平等的教导,目的在使各个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都能在一起,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和睦相处。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教他们觉悟,觉悟才能做到,不觉悟是做不到的。觉悟之后,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一个法身。这个道理很难懂,我在讲经的时候用个比喻,我比喻我们一个人的身体,我们这个人的身体好比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一个人,我们每一个族群,我们一个人就好象今天科学家讲的基本粒子,比原子、电子还小。我们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族群,这个细胞里头不知道有多少原子、电子组合的,每一个细胞是小族群,每一个器官是大族群,可是整个身体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从这里去认知。古人讲「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从这个意思上就能够联想到,我们自己起心动念也牵动了虚空法界,一个道理。我们身上一根汗毛,你把它拔掉,全身都感觉到疼痛。我们起个善念,虚空法界都感觉到舒服;起个恶念,虚空法界都感觉到不舒服。这是事实真相,我们没有感触,是我们已经麻木不仁,我们细胞麻木不仁。现在外科手术,麻木不仁部分可以把它切除,但是这生命共同体没办法切除的,一定要帮助它恢复原状,决定不能够切除。所以现在在医学里切除是错误的,切除是不健康的,要帮助它恢复。我们中国的医学是帮助它恢复,外国的医学是赶快把它切掉,这就是我们在基本观念上不相同的地方,我们是健康的观念、健康的思想,外科手术切除,这是不健康的观念、不健康的思想,这里面的道理深广无尽。

  所以佛法的教育,是我们生活的教育,是我们工作、日常处事待人接物的教育,比任何一门教育都亲切,不能不学。这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多元文化是事实,是真理。佛用什么方法让芸芸众生和睦相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佛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觉悟之后才完全明了一切众生是平等的,经上讲个个都第一。我们在这里看到天王,每个天王都第一,没有第二的。法门虽然不一样,「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都见性,每一句后面都得「解脱门」。看前面每一个门、每一个方法不一样,但是看到解脱门相同,这就平等了。「解」是解脱、解除。解除什么?妄想解除了,分别解除了,执着解除了,烦恼解除了,忧患解除了。脱是什么?脱离生死轮回,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所以它是相同的,方法尽管不同,果德完全相同。你不能说这个方法好,那个方法不好,那你就错了,你就迷惑颠倒了。每一个方法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个个都第一,没有第二。我怕这个说法大家不能体会,我就举例说。我们这个身体,这是多元文化,很多不同的族群,眼是个族群、耳是个族群、鼻是个族群,眼看第一、耳听第一、鼻嗅第一,不个个都第一吗?哪有第二?个个第一就和睦相处,我们身体健康。如果他们打架,要争第一、争第二,那糟糕了,这身体马上生病。我们不可以说,头高高在上,足低低在下,好了,一有上下两个就打架,而我们人不是残废就是要命了。头它是第一,足它行第一,统统是第一,找不到第二,这才和睦相处。由此可知,今天社会上许许多多纷争,争第一,不知道个个都是第一。知道个个都第一,大家就不争了,就互相帮助。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社会问题才能解决。

  明白这些道理,这是圣、作圣;能行这个大道,这是王,在中国过去叫王道。不明白这些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还随顺自己的烦恼,随顺自己的习气,天下哪有不乱的道理?这个世间哪有免除灾难的道理?今天讲这些道理的人少了、太少了,我们同学要发心,你今天到这个讲堂你就有使命,你就有责任;否则的话,你怎么会有缘分到这个地方来?所以诸位一定要发「净愿海」。这个净愿,总而言之,就是佛家常讲的四弘誓愿。第一个你要发愿帮助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想想无量无边的众生,这里面当然包括不同文化、不同类别、不同族群、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宗教,全都包括在其中,要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来看待,决定没有分别。才起一念分别,你就迷了,你就错了。度是什么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说,度就是服务,度众生就是为众生服务。这世间有学问德行的人也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佛法用「度」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叫众生无边誓愿度。服务决定是以平等心、清净心,清净不接受报酬,无怨无悔,绝没有埋怨,绝没有后悔,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做,认真努力去做。别人毁谤我们,我们还是要照顾他,别人陷害我们,我们还是要帮助他。我们知道,他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是他迷惑,他不了解事实真相;他了解事实真相,比我还热心,比我还善良。他不知道,不知道做错事情,你要是责怪他,这是不仁,你没有仁慈。所以世间搞贪瞋痴慢、造作无量无边罪业,要原谅他、可怜他,佛经讲「可怜悯者」,没有人教导他。没有人教导他,他就明白,那都是佛菩萨再来的,那哪里是凡夫?所以对于凡夫要原谅他,我们要以善意、爱心,永恒决定不变的去帮助他们。无论他们用什么心行对我们,时间久了,谚语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久了,慢慢他就会有感悟,他会感动、他会觉悟。

  众生还在迷惑、还在造恶,是我们做得不够,我们讲得不够透彻,我们做得不够,不能叫人相信。所以自己要反省,自己要改正自己修学的缺失,不断的让自己向上提升,才能够真正帮助众生,让众生得利益。要发这个大心,这个大心愿就是个动力,永远在推动我们,即使受苦受难、牺牲身命也在所不惜,绝无退转的道理,你这个愿是真的愿。为了要满足这个愿,后面三愿是手段、是方法。你要想为一切众生服务,你得有能力、得有智慧,如果自己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这个愿是空的,落空。智慧最重要,智慧从哪里来?智慧是自性里头本具,不是从外来的。但是我们今天本具的智慧不能现前,为什么不能现前?烦恼盖覆了,所以第二愿教你「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佛法里面讲见思烦恼,讲了十种。这十种烦恼,都要真的把它断掉,绝不能够留情。头一个要破「身见」,身见是什么?执着这个身是我,为这个身体造业。诸位想想看,是不是为这个身体造业?这个身是魔,不是佛。佛讲魔,第一个就跟你讲「五阴魔」,五阴魔是身,身是色阴,再加上你妄想分别执着,那是受想行识。所以头一个要认识,这身是魔,认识它,它就变成佛了。所以佛跟魔一念之差,一念觉,魔变成佛;一念迷,佛变成魔了,一念之差。一念觉悟,用这个五阴之身为一切众生造福,为一切众生服务,它不再折磨我们的法身,不再折磨我们的慧命。就是一念之间,就看你这个念头转得过来、转不过来。一念转过来,四相离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一念觉就转过来了。一念迷,四相具足;四相具足,你的智慧不能现前,你的烦恼断不了。佛法关键就在觉迷。

  觉了之后,晓得这个身相是什么?《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身是有为法,四大是色法,受想行识是心法跟心所法,还有不相应行法,这都是有为法。有为法是梦幻泡影,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为什么为这些虚妄相天天在造作罪业?这个虚妄相,到底是真的存在还是假的存在?佛讲「如露亦如电」,说实在话,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道理,我们在《华严经》前面,跟诸位细说过。剎那生灭,念念不住,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完全迷在这个真相里头,想错了、看错了、做错了、说错了,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变现无量无边灾难的幻相。这个灾难,跟大家讲,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佛菩萨也被火烧掉,也被水淹掉了。水火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为什么会把你烧掉?因为你也是假的,假的把假的烧掉。如果你要是真的话,它烧不掉你,它也淹不掉你。你自己是个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的身相是虚妄,地水火风灾难也是虚妄,虚妄跟虚妄才遭到难、才受害。这个事情,如果你要是真的有一点功夫的话,晚上睡觉都会作梦,如果在梦中那个境界里头,忽然觉得「我是真的,梦里境界是假的」,梦里头火你进去了,一点妨碍没有;梦里大水,你走进去也不会淹没你。如果你没有觉悟,掉水里就淹死,火烧就很痛。这个小的比喻,可以体会到事实真相。梦里果然觉悟了,梦里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墙壁不会障碍你,你一定走过去就走过去了,为什么?假的。可是你在梦里不知道,以为是真的,那个墙壁就把你障碍住,你就没有办法穿过。从这个地方我们真正能够体会到,一切法从心想生。

  今天我们的障碍,才知道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的才艺,都是被烦恼障碍住。烦恼里头,最根本的一个就是身见,身见是坚固的执着。佛教我们头一个要「破身见」,知道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是我所,不是我。就好象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你能把身看作我所有的,不是我,舍身受身就容易,就不会贪生怕死。「我」永远不死,衣服旧了,脱掉换一件;脱个衣服,换个衣服,就好象衣服生死一样,不是我们人生死。了解我们人这个肉身就跟衣服一样,然后你舍身受身就跟换衣服一样方便。什么是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我现在说这个话,你们应该有一点体会。我们今天的身就像身体上一个细胞,不能说这个细胞是我,整个身是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虚空法界就是我们自己的清净法身。这个法身千变万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唯识所变」,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才千变万化,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不起变化了,不起变化叫一真法界。我们如果离贪瞋痴,把烦恼都断尽,一真法界就现前。一真法界跟现前的法界无二无别,就是组合的现象不相同,方程式结构起了变化。这些变化都是随心在变化,依报真的是随着正报转,虚空法界一切随着我们人心在转。我们看看这些古老预言,他们的结论,结论得高明,不能说他没有学问,他到最后结论,灾难会不会真的现前?在我们自己的心地、我们的行为,如果我们的心地、行为往好的方面去转变,这个灾难就没有了。他能说出这句话,足见他有智慧、他有学问,不是普通人。

  所以,什么叫净愿?烦恼断尽了,「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愿就叫净愿。我们今天愿不清净,烦恼没断尽。甚至于,这是我早年,我第一次,一九七七年到香港讲经,听众们跟我说:法师,你这次讲经价码多少?我听了不懂,怎么讲经,什么叫价码?「很多法师到这里讲经谈条件,讲这一部经多少钱,法师你要多少钱?」我说:我不知道,我没有价码。还有法师去讲经定价钱的,大概钱多就多讲一点,钱少就少讲一点,还有这种情形的,这是极不清净。不但如此,在美国皈依、灌顶都收费的。有一些同修来告诉我,他说:法师,你给人授皈依价钱要高。我说:为什么?高,他们才相信,才灵;价钱少了,这个法师大概没有什么本事,这个灌顶是假的,不灵。现在人心变成这个样子。我说:我不干,我这是无价的,你来就来,不来就算了。我们随缘,绝不攀缘,佛家常讲佛度有缘人。无论干什么事情,先把名利摆在前面,那不是净愿,是染愿。染愿不能够离开六道轮回,染愿不能够避免三灾劫难,要净愿!净愿是无私、无条件的帮助别人,尽心尽力帮助别人,没有丝毫保留。

  所以我劝勉你们同学们,将来离开此地,决定要学释迦牟尼佛。我劝大家不要盖庙、不要住庙,树下一宿,住茅蓬、住帐篷,住帐篷最理想,五个人、十个人我们组成一个僧团,帐篷围在一起,当中做一个大帐篷做佛堂,供佛像。我们的经本,只带自己修学的课本就够了,其他的一样都不要。我们修学净土,我们依靠的是《无量寿经》,只带一本经书就行,几件换洗衣服,一个帐篷。托钵,你要是托不到,我不相信;托不到,佛菩萨会变人来供养你。你要真心,你才有感应。我们教化众生,统统舍得干干净净,人家听了相信。说请法师来讲个经,要多少价钱、多少供养,人家怎么能相信你?你是假的,你还是把它当生意买卖来干,你还是没有丢开名利。做得干净!

  我们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些苦难众生,他们教化的难度超过以往十倍都不止,所以没有真实的德行、真实的智慧,你决定没有能力教化;他们的妄想、执着,希奇古怪的问题你没有能力应付。唯有真实智慧,无论什么难题来了,迎刃而解,就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你才能得到诸佛加持。「法门无量誓愿学」,在哪里学?就是在接触大众当中圆满成就的,成就无量无边的法门。所以无量无边的法门,不是到许许多多经论里头学,经论里是死东西,你接触许许多多群众,每一个人提出的问题,他一提出你就明了,你就能解答,那是法门,那是后得智,无所不知。诸位要晓得,根本智就是清净心,般若无知,无知之知是根本智。无知就是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生智慧那是后得智,所以智慧都是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

  我们今天流不出来,被烦恼障碍住了,你才晓得断烦恼多重要!断烦恼头一个,把自私自利那个念头放下,有一点点私心,有一点点自利,你的烦恼就断不了,这是根,要把它舍尽。大乘法里面,把它舍尽是把它转过来,起心动念都替别人想、替社会想、替众生想,绝不为自己想。所以大乘断的方法比小乘高明太多,小乘没有想到一切众生,所以他断起来非常困难,大乘断得容易,心量大。大家常常念「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要真正有这个心量,虚空法界没有不包容的。我们从这里得清净心、得平等心,真诚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这个事情,绝不要希望别人,求人不如求自己,求人太难了,一定要求自己。那么这个愿就深就广了。只要认真努力,然后发愿念佛求生净土,四弘誓愿最后一个就圆满,「佛道无上誓愿成」,才能得究竟的大圆满,这愿叫净愿。所以我在这里再说一句,如果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你的愿就不净,四个愿都得不到。这四个愿圆满成就,首先要克服自己自私自利的念头。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九卷)

  请掀开经本,知足天长行第四句看起:

  【寂静光天王。得普现身说法解脱门。】

  这一大段,知足天里面十位天王,都是兜率陀天的补处菩萨所居的道场,天王也表这个意思,所以他们修学的法门,所得的殊胜果德,都从经文里面能够看得出来,全是教化众生,利益众生。第一尊知足天王是表总相法门,向下九尊是别相法门。别相里面第一个是得「清净光明身」,这就是法身,佛经里面常讲证得清净法身,我们也常念「清净法身佛」。接着给我们讲「净愿灭苦」,这昨天跟诸位报告过了,可以做一个单独流通。净愿息灾灭苦,特别是我们眼前所遭遇到的环境,我们对于菩萨修学的法门要特别重视;实在讲,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应。我们如何面对眼前几乎不能避免的天然灾害,而佛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净愿就能够息灾灭苦,昨天跟诸位细说了。有净愿能灭世间苦,这桩事情要如何落实?那就是今天寂静光天王他所修得的法门,『普现身说法』。由此可知,前面讲的「净愿息苦」是自己成就,这个地方所讲的「普现身说法」是化他。自行里面有化他,化他里面有自行,自行化他是一桩事情,不能把它分割成两桩事情,它是一桩事情,这是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的。也不能说,这两桩事情或者有所偏重,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正是《华严》里面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才是圆融圆顿的大法。

  「普现身」在菩萨境界里面是随类化身,大乘经教里面常常说到,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随感而现,这个例子太多了。在佛门里面,现佛菩萨相、现比丘相、现长者相;在其他各个宗教里面,示现他们心目当中所崇敬的身相:天使相、先知相,也随时示现各个宗教里面传教师相,哪有一定?我们肉眼凡夫不能辨别,怎么知道佛菩萨普度众生?无论现什么相,无论说什么法,他心地永远清净,永远没有分别执着。不但愿净,身也净,所说之法也净;有一丝毫妄想分别执着,那就不净。

  我们净宗,诸位都知道,修的是净业。净的标准就是永离妄想分别执着,然后无论你造的是什么业,统统叫净业;我们日常生活穿衣吃饭都是净业,处事待人接物无一不是净业。佛菩萨是净业,「净」就是心里了无痕迹。我们凡夫做不到,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阿赖耶识里落印象,那就不清净,就不是净业。阿赖耶识里落印象、落种子,就是染污我们的真心,染污我们的本性。这个业就不净,随着阿赖耶里的业习种子现果报,善的种子现三善道的果报,恶的种子现三恶道的果报,是这么一回事情。如果我们做的是纯善无恶,这里面没有执着,但是还有分别,这个念头还没忘,所现的果报是四圣法界的果报,还是不清净,比六道是清净多了,往上看依旧是不清净。这是用意识心用得最纯、最正的,所以四圣法界在天台家讲是相似即佛,还不是真的。真正清净了,妄想分别永远断,无明也破一分,那叫真清净,真清净所现的法界就叫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有什么不相同?一真法界永恒不变,十法界还是有变化。但是十法界愈往上去,那个变化的幅度愈小,它还是有变化;愈往下面去,变化的幅度就愈大。你要问,这是什么原因?随着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愈往下分别执着愈严重,所以变化就大,往上去分别执着愈淡薄愈少,变化就少,就这么个道理。我们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然后才晓得,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给我们的教诲有道理,他不是随便说的,不是凭着自己意思讲的,依据理论、依据事实真相而说的。这个道理是一切诸佛菩萨所证的,这些现相是一切诸佛菩萨亲眼看见的,绝不是自己的意思;如果是自己的意思,那他又变成凡夫了。十法界里面的人,才有自己的意思,为什么?没有能够转八识成四智,这用自己意思。一真法界的人,转八识成四智,这才超越十法界。

  我们确实非常幸运,这一生能够闻到佛法,听佛菩萨的教诲,逐渐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这个缘分无比的稀有,很难遇到,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这个话都是真话,决定没有夸张,我们遇到怎能够不珍惜?你懂得珍惜,你这一生就成就。能够珍惜这个因缘,决定能把世缘放下,世缘还不能放下,你没有珍惜这个法缘。世缘要彻底放下,不能把世缘再放在心上,再放在心上我们就错了,辜负这一生大好的机缘。谁能放下谁就成就,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成就。所以你要问,我们几时才能脱离六道轮回,几时才能够脱离十法界,几时才能够修成佛道?这个话不要问人,问自己。问自己几时你明白了,你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了,问这个,几时你真正放下了。佛门有句谚语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看成佛就这么容易。屠刀是什么?不是杀猪宰牛的那个刀,是屠杀我们法身慧命的那把刀。那个刀是什么?我们佛门里常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那就是屠刀。我们现在换句话说,大家好懂,不必要解释这些法相名词;妄想、分别、执着:执着就是见思烦恼,分别就是尘沙烦恼,妄想就是无明烦恼。你能把这个东西放下,你就成佛;你放不下你是凡夫,放下就成佛了。为什么不肯放下?没看破。什么叫看破?对于这些事实真相没有看清楚,事实真相看清楚就叫看破。

  实在上,经论都是讲这些事情,讲得太多了,太多反而把我们搞迷惑了。因此世法、佛法,我们都要抓纲领。中国人,现在全世界这些外国人都肯定,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是就是说中国人修学能抓到纲领。这个纲领,就这么四个字「看破、放下」。我当年刚刚接触佛法,很幸运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给我的就这四个字,这四个字详细的解释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是一切经里面的纲领,文字不多,五千多字,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不但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还包括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那个相也是虚妄的,没有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真法界除外,没这个讲法。所以菩萨生到华藏世界,对华藏世界没有执着,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分别、也没有执着,知道相是虚妄的,相是心现的。

  为什么华藏、极乐世界称为一真?它那个相不变。我们在经上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永远是年轻,他不老,西方极乐世界的树木花草,四季常春,它永远不会雕零。那是什么?「唯心所现」,现,它不变。十法界里面为什么会有变化?它「唯识所变」。真心里面夹杂着妄心,所以它会变;一真法界里,真心里不夹杂妄心,没有妄心,所以现的相不变。但是你要晓得,所现的相都是虚妄的。《金刚经》末后说得更清楚,皆是「梦幻泡影」,这个要晓得。所以他们的心永远清净,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为什么?虚妄的,你起分别、生执着是错误的。眼前我们这个身,你能执着吗?剎那剎那在变灭,你控制不了。控制不了,就是说你没有能力执着它,所以你执着那个念头是错误,那个念头还是个妄想,绝对不是事实。但是这种妄想,造业了,业又把现相、幻相发生变化;善的念头变好的境界,恶的念头变坏的境界,变三途境界、恐怖的境界,善念变成喜悦的境界,依报随着正报转。我们明白这个原理,天堂、地狱我们自己可以做主宰,决定不是佛菩萨做主,不是上帝天神做主,也不是阎罗王做主,我们自己做主宰,古人讲自作自受,这个话才是真理。我们看西方古老的预言,那个预言家也说,人类自作自受,所以看看这些人很聪明,他不迷惑。但是他所了解的不够透彻,这是真的。不够透彻的原因,没有遇到佛法,遇到佛法是大幸!遇到佛法,我们在大宇宙当中自己做主宰。

  所以理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天天我们在学习经论,目的就是明理,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我们本人。《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说的是什么?说的是自己,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不是别的事情,这在开讲的时候就跟诸位做了详细报告。所以佛法的教学比世间任何教学都要来得亲切,字字句句跟我们的生活、跟我们的生命有密切的关系,怎么能不学?学以致用,学了之后要有用,用现在人讲是落实,学了之后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我们日常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应酬上,这得大自在。心地永远是清净平等,清凉自在,不生烦恼,只生智慧。这是佛菩萨,这就超凡入圣。我们能不能做到?肯定能做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放下。你能够把烦恼放下,你就得到。所以我们不要羡慕别人,不要羡慕这些佛菩萨,没什么好羡慕的,他不过就是能放得下而已;我能放得下,跟他无二无别。

  现在我们自己问问,为什么不能放下?为什么不肯放下?愚痴,糊涂!佛菩萨的慈悲,佛菩萨的加持,在哪里?就是在经论当中,教诲众生,劝导众生,佛用文字。古人说得好,「一时劝人以口」,那是同时的人,大家在一起,用口劝他;「百世劝人以书」,千年万世劝导众生那只有用书籍。所以经里面这些文字,就是佛菩萨对我们的劝导,对我们的教诲,我们展开经卷如同佛菩萨当面给我们开示一样,我们以尊重的心、真诚心、清净心,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印光大师说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什么利益?悟入,两分诚敬你就有两分的悟入,十分诚敬你就有十分的悟入,悟入是真的利益。你听了不开悟。入是什么?入是心理上做一个转变,那是入;悟是明白了,明白之后心理上就起变化。佛经给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听明白了,悟了。悟了,没有入。怎么叫入?这一切有为法我统统放下了,不再分别、不再执着,入了,你心理上产生变化。明白,心理上没有转得过来,你没入。悟了,没有入,不管用,还是随着业力牵引,你的生命还是受业力支配。但是入的人,跟业力就脱离,不再受业力支配,那么你在十法界普现身说法,那是愿力,不是业力了。愿力自在,业力不自在,所以转业力为愿力,你就真正入了,入法界。《华严》末后是「入法界品」,清凉大师把这部大经分成四部分:信解行证,「入法界品」是证入,完全过佛菩萨的生活,而且是过普贤菩萨的生活,你说多自在,那多快乐!即使在大三灾当中,他还是快乐,他还是幸福,大三灾对他毫无损伤。为什么没有损伤?大三灾也是虚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怎么能够动摇真实,一丝一毫都不会受损害。

  所以我们要证得什么?证得真实。真实是法性,真实是性德。哪些是真实的性德?真诚的心,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人家以虚妄心对我,我用真诚心对人,好!我们只一个心对一切众生,凡夫要用种种心应付人,那个好苦,那生活好可怜!哪有佛菩萨那么自在?佛菩萨一个心,永远没有第二个心,一味真诚。对佛菩萨是这个心,对妖魔鬼怪也是这个心,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清净心,决定不受污染;换句话说,清净心决定不受污染的伤害。贪瞋痴是污染,水火风是灾难。水火风从哪里来的?贪瞋痴变现出来的,唯识所变。所以没有贪瞋痴,就没有水火风,别人变的水火风与我不相干,决定伤害不了我,自己变的水火风会伤害自己,别人变的伤害不到。这个理甚深甚广,通达这些道理的时候,这些灾难我们看起来鸡毛蒜皮,不算回什么事情。不了解的人,灾难还没有来,先吓死了,你说冤不冤枉!所以这些灾难不可以说,说了什么?一般人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修养,真的会把他吓坏。只有对于明白的人、通理的人,能够觉悟的人,帮助他。帮助他什么?眼前有这些事相,加功用行把自己的功夫迅速提起来。怎么提法?快快放下,彻底放下。放下是非人我,放下贪瞋痴慢,《金刚经》上讲得彻底,放下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要是放不下,你修得再好,定慧修得再深,也不过是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相似即佛。为什么?没有彻底放下。彻底放下,你就超越十法界,是一真法界的菩萨,在《华严经》上讲是法身大士。所以我们现在希求的,是希求作真菩萨,不要作假菩萨,真菩萨、假菩萨的标准,《金刚经》上所讲的四相。「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个即非菩萨,是即非一真法界的菩萨。因为十法界里面这些菩萨,四相比我们淡薄,他还是有。佛给我们讲的标准在此地,彻底放下了。

  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小乘须陀洹果,四相已经放下,但是放下得不彻底。他要不放下几分,须陀洹果就不能证得。由此可知,小乘四果四向八个位次,大乘菩萨五十一个位次,这个位次怎么分的?就是四相放下多寡分的;放下得愈多,你的地位就愈高,放下得愈少,你的地位就愈低,一分都没有放下,你决定不能超越六道。六道里面修行,天台家讲两个位次:名字位、观行位,这没出六道;出了六道叫相似位,出了十法界叫分证位,天台家六即讲得很好,很清楚、很明白。我们晓得,我们要是在「名字」,那是一点用处都没有。在「观行」里面,观行位的菩萨所有灾难还是要受,你还是逃不过。最低限度这些三灾八难不受影响了,是什么地位?相似位。相似位的菩萨,一般经论里面讲,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我们常讲,执着完全断掉了,分别还有,决定没有执着。在这个境界里面,三灾八难不相干了,虽有不受。所以晓得,观行位还不行。但是在净土法门里面,观行位可以往生,生凡圣同居土;相似位的人往生,生方便有余土;分证位的往生,生实报庄严土。

  我们如果真的有志气,就要争取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这才是真正有志气的人,决定不搞这些世间名闻利养。搞世间的名闻利养,搞世间的是非人我,是三途业。学佛学到三途去了,这很冤枉,这是极大的错误,我们要清楚、要明了。如何学佛不堕三途业?学释迦牟尼佛,就决定不堕三途。释迦牟尼佛,你看他老人家一生的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就不会堕三途。我要起个道场、盖个庙,靠不住,很容易堕三途,自己还不知道。庙盖好了,从前李炳老常讲有庙无道,那就叫三途业。这个事情很现实,我们不能不想到。印光老法师给我们示现,这最近的,大家都晓得,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老人家一生没有盖庙,人家寺庙请他作住持,他不做。一生不作住持,不收出家徒弟,不传戒,所以他不会堕三恶道。作住持不容易,作住持是当校长,这个地区一切众生法身慧命都在你掌握之中,你要不是全心全力教化这些众生,你这个校长就有罪。今天净宗学会这个道场,居士林这个道场,李木源在当校长,他做得不错。全心全力排这些功课,请这些老师,请这些法师就是老师,在这边修学,在这边教化,这个校长尽到他校长的责任,这才有功德。如果这个学校没有课程,也没有人在教学,那个校长就有罪,罪就很重。自己可以不必讲经说法,不必去教学,请教员来教,校长可以不上课。但是这个教育是他办的,我们今天在新加坡辛辛苦苦讲经教学,功德是谁的?李木源的,你要晓得,不是我的,是他的。他不请我们来,我们哪有机会在这里讲经说法?他当校长,我们是教员,是他聘请来的。所以教学的成就,教学的功劳,是他的。政府奖励,你学校办得好、办得很成功,一定是奖励校长,不会奖励教员的。世出世法一个道理,我们要清楚、要明白,这都是觉悟。觉悟之后,我们要把自己的境界转过来、行为转过来,那就入境界、入法界了。

  印光大师一生做弘法利生的工作,他言语有障碍,他是山西人,方言很重,在南方讲经说法,大家听不懂;听不懂,他老人家就用文字。所以他一生,我们知道公开在外面讲经说法,只有一次,上海护国息灾法会。那一次,他去讲了七天,最后一天传授三皈五戒,也讲了《三皈五戒》这个小册子流通;那是当时,有些居士听讲笔记。只有这么一次,其余的全都是文字流通,好!文字可以永传后世,真正是末法九千年,一切苦难众生的依归,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为什么不收出家弟子?收这些出家弟子,出家弟子如果不能好好的修行,将来要堕落到三恶道,师父虽然没有罪,他有过,你不收他,他不会造这个罪业。佛门里最容易造重罪,谚语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话不是没有原因的,不是随便说的。在现前我们所看到的,「侵损常住」,这是我们在每一个道场里面都能看得到的。不晓得惜福,糟蹋常住的财物,这个过失《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阿鼻地狱。他不住在道场,他没有机会,他不会造这个罪业,住在道场很容易造这个罪业。另外一个重罪「破和合僧」,不住在道场,也没有机会造这个罪业,住在道场天天搞是非,破和合僧,破坏和合的团体,这是在《戒经》里都讲得很清楚的。五逆里头就有这一条,破和合僧是五逆罪,五逆罪堕阿鼻地狱。印光大师为什么不收出家徒弟,我们明白了,很不容易制止。现在人劝他,他不听,跟他讲他不相信,他将来堕落的时候,你帮他剃度,你脱不了干系。这是祖师大德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第三,他老人家一生不传戒,有道理。传戒很热闹,传了戒,他能不能持戒?他要不能持戒,你这个传戒师父有没有因果?所以印光大师一生只给人传三皈五戒,这在家居士要求的;出家戒,他决定不参加,不作传戒师父。圣贤人,是在末法示现榜样给我们看,真正的修行不在形式。我早年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的好处,着重实际,不注重形式。我问他戒律的事情,他告诉我:你能做到一条就受持一条;你到戒坛里面受戒而做不到,你反而有破戒、犯戒的罪,何必去搞那个形式?受个菩萨戒,耀武扬威,「我是菩萨了」,你是什么菩萨?冒充的菩萨,冒牌的。人家没有到戒坛受戒,真正是个善人,真正做到,那是真菩萨。他没有戒牒,我们不承认,佛菩萨承认他是真菩萨。你的戒牒一大堆,每一个戒坛他都去受戒,有这种人,好多;家里戒牒挂了好多,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就是冒充的菩萨。冒充的菩萨,连鬼神都瞧不起,我们何必干这个傻事情?

  今天为众生说法,要说正法,要讲真话,不能再欺骗众生了,再要搞自欺欺人的事情决定堕落,这个灾难决定不能避免。真话!佛经里面句句都是真话。可是现在人,有一些毁谤佛法的,不是别人,学佛的人谤佛、出家人谤佛,说我们翻译的经典不可靠,这不是原文经典,原文已经丧失,翻译决定是有翻译人自己意思在里头,这个经不纯,不可靠。我们听听,讲这个话似是而非,就有很多人相信。这些是什么人?魔王波旬的子孙。我们怎么知道的?佛经上有记载,世尊说法四十九年,魔王波旬来启请,请什么?请释迦牟尼佛入般涅盘,不要讲经说法了。而且跟释迦牟尼佛说:我要把你的佛法破坏。佛说:我说的法是正法,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纯正之法,没有人能破坏得了。波旬就讲:等到你末法的时候,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袈裟来灭你的佛法。世尊听了之后流眼泪,一句话不说。所以我们要有能力辨别,哪是佛、哪是魔?我们有能力辨别,我们就不会吃亏、不会上当,能保住自己。

  经典翻译决定没有错误。我在最初接触佛法也有这个疑问,我问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我提出这么一个疑问。梵文的经典流传到中国,那么多的分量,流传到中国并没有完全翻译,翻译是个很艰难的工作,所以在带来的佛经里面再挑选;从印度带到中国来是一层挑选,带到中国来之后,翻译又是一次的选择。我有一个疑问就是:那么多的梵文经典原文为什么会没有了,都失传了,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我给方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方老师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很得意。他告诉我,我们中文翻译的经典比原文还好,第一个意思完全没有错误,第二个文字比梵文还要美,还要华美,所以只要读中文本,原文可以不要了。这是方东美先生说的,这个话值得中国人自豪。但是遗憾,还是没有把原本保留下来。他说这个话,也是很有道理。中国人过去译经非常谨慎,不是随便翻的。我们在历史记载里面,鸠摩罗什大师的译场四百多人,玄奘大师的译场六百多人,它是有组织的,分工合作。译完毕之后还要来印证,请许多通达语文的这些高僧大德们来做证明,译本跟原文有没有出入,细心的去核对,绝不是像现在这种翻译粗心大意。前人的做法,使我们对译本充满信心。依照译本去修行开悟的、证果的,历代不知道有多少人;留下传记,后人知道的,少数。譬如以往生的人来说,《往生传》里记载,《净土圣贤录》里记载的,少数。许许多多往生的人,我们不知道,没有记录。没有记录的多数,有记录的少数,都是依靠译本成就的,这个译本哪里会有错误?现在人要惹成这种麻烦,让大家对译本产生疑惑,丧失信心,岂不叫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那个音念错了,你这个不是梵音,不是原音。我们看到,念「阿」弥陀佛的人往生了,念「婀」弥陀佛的也往生了。

  佛实在是慈悲,实在是高明,他在入灭之前教我们「四依法」,如果我们明了四依法,守住四依法,这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就不会影响我们。佛第一个教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人家怎么说,我们可以不必相信,相信经典。第二个「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我们这一生能够成就的,这个法门、这个经典对我来讲是了义,我依这个法门能成就。所以了义跟不了义与个人根性有关系,契机就了义,不契机就是不了义,知道自己是什么根机。第三教我们「依义不依语」,这问题解决了,你依它的义理,语言没有关系,这翻译就不成问题了。意思对了就行,语言文字多一句、少一句,那有什么关系?所以对于译本这个问题,佛这句话帮我们解决了。所以同样一部梵文原本,《金刚经》就是例子,《金刚经》有六种中文译本,原本是一个本子;《般若心经》原本是一个本子,译本有十几种,我曾经看过好象有十四种。现在流行的,《金刚经》流行的是罗什的译本,《心经》是玄奘的译本,都可以合起来参看,意思对了。所以古德都流通,你喜欢用哪个本子,你就依照那个本子修学,都能成就。显示出「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每个本子都好,每个本子都第一,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有执着。依照自己喜欢的本子去修学,别人选不同的本子我们赞叹,决定不可以毁谤。

  《华严》五十三参给我们做出好样子。五十三参里面,总共有五十五位善知识,他们所学的法门都不一样,这是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显示法门平等,所以彼此互相赞叹。而且自己都非常谦虚,赞叹别人,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如果赞叹自己的法门,毁谤别人的法门,诸位想想,人家学的法门是不是佛说的?也是佛说的,那你岂不就谤佛?自己修行,觉得修得不错,但是干的事情是谤佛、谤法、谤僧,你想想你会不会成就?不能成就。念佛的人毁谤参禅的,禅是佛传的;毁谤禅宗经典,谤法;法是佛传的,谤佛;依照禅宗修学的那些高僧大德,那些菩萨是僧宝,谤僧;你念佛,决定不能往生。凡是念佛往生的人,决定是心平气和,普遍赞叹别人法门,尊敬他们的修学,这个人才能往生。这个道理,现前世风日下,自赞毁他的毛病,好象自己没办法控制,这种烦恼常常起现行,这不是个好事情,决定是障碍。我们今天,不但不能够毁谤佛门其他的宗派、其他的法门,乃至于其他的宗教都不可以毁谤。为什么?我们今天读《华严》明白了,其他宗教里头的传教师,都是诸佛如来现身,你要对他毁谤,也是谤佛、谤法、谤僧,这一层能看得出来的人不多。佛菩萨要救度苦难众生,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应以基督教身而得度者,他就现基督身;现基督身,原来是诸佛如来,不是别人。应以神父身得度者,他就现神父身,怎么可以毁谤?所以我说,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导师。

  「普现身」,诸位要记住这个「普」字,这句话的关键在普字,无处不现身,不分族类、不分信仰、不分宗教。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到处都是诸佛菩萨示现的,我们普贤行就能落实了。「礼敬诸佛」,一切宗教都是诸佛如来,如果分我们是佛教,那是基督教,它总比我们低一层,你的礼敬诸佛就不能落实。不但不能落实,这句话真正的意思你也没懂,你连悟都谈不上,哪里能谈到入?真明白了,你的境界就慢慢的转变过来,而后看到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示现为我说法,示现帮助我成就。善人恶人、顺境逆境,无一不是诸佛如来示现的,这个样子你才稍稍能体会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才庆幸,感觉到自己非常幸运,生活在诸佛如来怀抱之中,一时一刻没有离开诸佛如来怀抱,才能感到诸佛如来的慈悲、爱护。你能够知道、明白,你才会生报恩的心。今天人为什么忘恩负义,不知道恩德,报恩心他怎么会生起来?只有真正知道,知恩才会报恩。诸佛如来对我们的恩德太大太大了。我今天可以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应化的,应以有情身度众生就现有情身,应以无情身度众生就现无情身。有情、无情,情、器世间统统是诸佛如来示现的,诸位想想,我们还会有什么灾难?什么灾难都没有了,烟消云散。你不明这个道理,不入这个境界,那就难了。

  我们今天读这一句,关键是「普」这个字,我们要学习,我们也要学诸佛如来普现色身。我们今天怎么做法,我们又不会变?只要有一个真诚的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族类,以这个心去接引大众,就是普现身。用什么方法与一切众生往来?佛给我们讲「四摄法」,我们要记住。四摄法第一个「布施」,布施就是今天讲的结缘,你跟他没有缘,那就没法子,要跟他结缘。往年演培法师,这是我的老朋友,有一天他请我吃饭,在灵芝请我吃饭。我说:老和尚,今天为什么请我吃饭?他说:今天我有一桩事情要向你请教。我说:不敢当,什么事情?他是我老前辈。他说:你法缘很好,你要教教我,你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法缘?我说:这很简单,布施。他听了之后,眉头一皱,他说:我太小气了。他用新加坡的话说,他说:我很孤寒。我说:孤寒我听不懂。孤寒就是我们讲的小气、吝啬。你能布施,你的法缘就好,你不肯布施,那怎么行?以后他到台湾,都喜欢住在我的基金会,他不住别的地方。看到我们基金会印的那么多书,往全世界赠送。他问我:我的书怎么没有?我说:你的书后头都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怎么敢印?他听了就没话说了。以后找了一个还没有版权的送给我们,送了两、三本。我说:我给你向全世界流通;你后头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们学佛的人守法,绝不敢犯法,所以不敢印你的东西。

  所以要与众生结缘,「普现身」头一个条件,与一切众生结缘。结缘,我常讲,我们以真诚善意,一颗爱护一切众生的心,无条件的布施供养,这个缘就结下来了,愈结愈殊胜,愈结愈多。今天大家都知道,「净空法师法缘很殊胜」,怎么来的?结来的;我能结,你也能结。你们接受的供养要去盖大庙,我常常讲那个钱埋在地下,你跟那个地有缘,缘很深很深。人家供养我的,都散掉,印成书,做成录相带、录音带,广泛的结缘,所以我的缘结得很广。你的不错,你的缘结得很深,深入地下;可是地下再下去是火,地心是火。这些我们这一代种种心行,诸位要是能够看得出来,你就有智慧,你就知道应该怎样去做。我一生当中没有自己的道场,想建几个道场都是为别人,不是为我的。都是帮助大家,成就大家的,我自己决定不搞道场,搞道场会累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0卷)

    请掀开经本,知足天王长行第五句看起:

  【善目天王。得普净一切众生界解脱门。】

  《华严经》上所说的这些人物,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所以他们的境界都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无论他现的是什么身分,境界始终是不变的,种种示现教导我们修学的方法。『善目天王』,天王名号里面的表法,前面都曾经介绍过了,在此地我们专门来研究、学习他们所修学的法门,以及这个法门的圆满成就。这尊天王他所修学的是『普净一切众生界』,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得到究竟圆满的成就,就叫做『解脱门』。「解」是解除、是解放妄想分别执着,在佛学的术语里面说,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断尽;「脱」是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脱离分段、变易两种生死,证得如来果地上的究竟涅盘。「门」是门径、方法的意思。他是由「普净一切众生界」,这个境界是无限的深广。「一切众生」,这句话里面包含着虚空法界,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华严经》上所说的二百七十多类,就是一切众生的区分,这个区分是大的区分,每一类里面都是无量无边,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现在讲的是净,不但是净,而且是「普净」,普是普遍,能令一切众生都得清净,菩萨才能够圆满菩提。如果从事相上来讲,我们想象当中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怎么样能够令一切众生都清净?由此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原来令一切众生清净是自己清净。所谓是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清净,境界就清净。一切菩萨是从这个门径修成无上道。

  所以这个地方,「一切众生」这四个字是双关语,主要的是要度自己的一切众生,先要净化自己的一切众生。从事相上来讲,佛法里面有所谓「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我们明白世尊这些开示,我们就知道功夫要从什么地方做起,一定要从自性里面下功夫。自性众生,我们身体每一个器官是众生,每一个细胞也是众生,构成细胞的分子、原子、电子、粒子都是众生。这些众生现在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它被污染,《无量寿经》、《弥陀经》里面给我们说「五浊恶世」。而实际上,这些现象怎么可能有染净的现象?如果事相上有染净,《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那就决定不可能。这种染污如何能净化?佛在大乘经论里面,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事相上确实没有染污、没有染净。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面,对昙生方丈有一段开示,一开头他就讲「境缘无好丑」,这句话就是说明一切物质现象,物质现象里面好是净、丑是染,没有好丑、没有染净,「好丑起于心」,这说明物质境界里面这个染净是从我们心上起的,这是把染净的根源为我们说出来了。这个根源还是世尊说的一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心清净,一切法都清净;心不清净,一切诸法都不清净。我们今天修净土、修净业,希望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从佛菩萨这些开示教诲当中明白了。善目天王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他所修的法门其实就是净土法门,他所成就的就是净土的殊胜,这是我们应当细心去体会,认真去学习。

  《无量寿经》的经题,说出修行的总纲领,五个字,「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概括世尊四十九年所教给我们的一切法门,无论是哪个法门,总离不开这个总原则。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华严经.离世间品》给我们讲了两千多个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说的是无量无边的法门,都离不开这个原则。原则里面说了三门:清净是一门,平等是一门,觉是一门,所以归纳到最后是「觉、正、净」三门。这三门,无论从哪一门都能成无上道,而且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你一门得到,其余两门同时都得到,我们才会有成就。我们把这三门落实在修行事相当中,大乘佛法在中国有八个宗派,十宗里面有两宗是小乘,我们现在从这八大宗来看:从清净下手的是净土宗、密宗,这两宗是从净门入的;从觉门入的是禅宗、法性宗,是从觉门入的;其余的贤首、天台、三论、法相、律宗都是从正门入的,也就是从平等门入的。于是我们就明了,我们究竟要选择哪一个法门,一定要看自己的根性,看自己的生活环境,选择一个适当修学的方法,我们成就比较容易。

  「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什么叫契机?适合我们生活环境就叫契机,使我们修学起来感觉得很容易、很方便,不困难,对我们来讲就是契机。我们想想,走觉门,条件要有高度的智慧,这才能办得到。所以禅宗,宗门跟性宗,对象是什么人?要上上根人。上上根人他有能力闻一知十,一闻千悟,他有这个能力,就可以走觉门。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这个根机?多数人不是这个根机,别说闻一知十,闻一那个一都不能知道,那有什么法子?不要说一遍开悟,十遍、百遍、千遍都不能开悟,我们就想这个门走不通。这个门走不通,我们再换个门,换个正知正见的门,教下所学的。这个门中下根性行,能成就,时间比较长,像读书一样,从小学、中学、大学慢慢去读。经论、课程很多,一样一样来学习,这是走正知正见的门,目的是修平等性智。课程多,时间长,我们修学有没有困难?天台也好,贤首也好,三论也好,法相也好,都有很多的典籍,我们想想太难了。而且我们时间也不够用,同学们都是中年以上的人,学教,说实在话四十以上就没指望,来不及了。学教要从什么时候学起?最适当的年龄是十五、六岁开始,这好年龄。三十岁非常勉强,四十岁没指望了。

  尤其在现代,走向工业的时代,现在是高科技的时代,生活压力很重,时间分秒必争,你不努力、不勤奋的工作,你就会被社会淘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努力就跟不上时代,所以这些东西把人搞得很紧张,日子过得非常辛苦。如果以中国古时候那个标准来看,现在的生活不是人的生活。我们看看古人的生活,过得多么轻松、多么悠闲,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可以说都在诗情画意之中,人生真有乐趣。哪里像现在搞得这么紧张,这样的繁忙,这哪里是人的工作?不是人的生活。人变成了机器,二十四小时在忙碌,这种人生有什么意思?毫无意义,毫无价值。这就是科技不能解决人生的问题,只给人生带来麻烦,没有带来幸福。科技走到尖端就是世界整个毁灭,所以它带给我们的利益太小了,带给我们的灾难太大了,得不偿失。所以生活在这个时代,课程太多,分量太大,我们没有能力来学习,也没有时间来学习。

  最后还有一门,是净门,修清净心。这一门东西典籍少,净土与密宗都是修这个法门。密宗里面典籍的分量,实在讲也不少,仪规非常复杂,它是修清净心的。净土跟密宗两个比较,净土比密容易。净土宗的典籍只有三部经:《无量寿经》是净土概论,是净土的依据;《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无量寿经》的说明;《阿弥陀经》是劝我们修净土,说明修学这个法门的功德利益。这三部是一部经,分量很少,现在的印刷术印出来,薄薄的一小本,统统都具足了。就是后人加上这两种,分量还是不多;前清魏源居士将《行愿品》加在这里,变成净土四经;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加进去,《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总共只有二百四十个字,这成为净土五经。天亲菩萨将他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现在也收在里面,这叫《往生论》;《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修行的心得报告,是我们修净土重要的参考资料。总共合起来,是五经一论,最少的。

  五经一论,你有能力可以多学,没有能力学一种、两种就行,不必学那么多。这个法门的方法太简单,一句「阿弥陀佛」,人人会念。可是要记住,「净」这个字重要,如果你把「净」这个字疏忽,虽然念佛,心不清净,你的功夫就不得力,效果就收不到,所以要注意这个「净」字。大势至菩萨言语虽然不多,句句话非常重要,我们要能够体会,他在方法,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过去有同修问我:如何都摄六根?我告诉他,净念相继。他说:怎样才能做到净念相继?我告诉他,都摄六根。他听不懂。听不懂,我们换句话说,如何做到净念相继?放下万缘,都摄六根就是放下万缘,放下万缘就是什么都不要放在心上,这个话大家好懂。世出世间这些拉拉杂杂的事情都不要紧,连明天日子怎么过都要放下,想它干什么?明天还没到,明天是明天的事情,想它干什么?你的心才会清净。你要想到明天日子怎么过法,你的心就清净不了。

  这个事情难,为什么?不能不想。不想,明天怎么办?不但想明天,还想下个月,还想明年,愈想就愈多,愈想愈放不下,愈想心就愈不清净,这个事情麻烦!要修清净心,什么都不能想,所以理不能不明。印光大师教初学的人念《了凡四训》,非常有道理。《了凡四训》里没有大道理,没有很深的道理,是个很浅显的道理,很浅显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放下,它讲的什么?因果的道理。如果你相信因果,你就能放下,你放心的放下了。什么因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如果我们能相信这个因果,你就不怕明天,你不怕明年。为什么?命里注定的。命里注定有得吃、有得穿,到时候自然来;命里没有的,怎么想你也想不出来,你所想的全是妄想,决定不是事实。你所想到的都是你命里有的,想也是这样,不想也是这样,那为什么去打妄想?世间人不放心,一定要去想,他不懂得因果的道理。世间人,无论是中国人、是外国人,是今人、是古人,大概头一个想的是钱财。钱从哪里来的?钱财是你过去生中布施所得来的。所以财富是果报,财布施是因缘。为什么世间有很多人有财富?甚至于有很多人有财富的,这个人并没有智慧,也没有能力,他偏偏发财;人傻头傻脑的,无论做什么事情,他做就赚钱,也很容易赚得,我们世间傻人有傻福。要晓得,他财从哪里来的?命里有的。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想什么方法,求也求不来。

  了凡先生他的命被孔先生算定,孔先生算他一生,那就跟现在讲的预言一样;你的一生有多少财富,有多大的能耐,有几个儿女,有多长的寿命,全是命中注定的,真正所谓是「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袁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定之后,在日常生活当中,几乎全部都是命运安排的,每一年他的收入跟命里所讲的一模一样,不增不减。他心放下了,什么都不想,他入了定;但是他那个定是无想定,他什么都不想。所以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云谷禅师是有功夫的人,看到了凡先生三天三夜不打一个妄想,对他很称赞,很难得、很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坐在那里总是胡思乱想,他居然能三天三夜不打妄想,对他赞叹,称赞他。问他:你用什么功夫。了凡先生是个读书人,老实人说实话:没有什么功夫,命被人算定了,想也是枉然,所以就不想了。云谷禅师听了之后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圣人无念,原来你还是个凡夫。这个凡夫也很难得,所以我称了凡先生叫标准凡夫,我们都不够标准,他那是标准凡夫。一生什么妄想也没有,什么念头也没有,什么牵挂也没有,什么忧虑也没有,按照命运安排过日子;说实在话,也很可怜,受命运的支配,不能摆脱。我们可怜的程度比他还不如,我们还造业,至少他不造业了,他堕在无明里头,我们堕在烦恼里面,我们比他更糟糕。云谷禅师看到这种人是可造之才,他能够接受教训,把因缘果报的道理跟他说清楚、说明白。原来命运是可以改造的,是可以改变的,你命里的财富是可以增加的,你的寿命是可以延长的,你有很多心愿是可以能够满足的。这说了之后,了凡才大彻大悟、才明白,他这个悟不是从心性里觉悟,他明白是因果上的开悟,原来是这么回事情。所以反过头来,认真努力,积善修德,他命运改变了。每年所得的俸禄,财富的收入增加了;去参加考试,他命里没有功名,去考试也考中了,官也愈做愈大;命里没有儿女,他得两个好儿子;都是求来的,命里没有,求来的,那是真正求得的,命里有的那不是你求得的。寿命五十三岁,他活了七十多岁,整个都改变了。

  诸位要晓得,这个改变是世间法,还不是清净心,如果修清净心,那个改变就大了,就不可思议,他这个不过是小的改变。正是佛家所说的,财富是果报,财布施是因行,修财布施就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三种果报都是世间人所希求的,你要不修因,你怎么会有果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定有因。我们看到世间人种种果报,你从果上求他的因,善果报一定有善因,我们要想得善果报,咱们修因。所以不必羡慕人,羡慕人没有用处,要找到他善果的因在什么地方,我们也照这个样子来修因,果就一定得到。世间这些果报,能解决一世的问题,不能解决生死问题。所以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了生死这个问题,「福不能救」。别说人间富贵不能解决问题,天上的富贵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六道里面富贵到了极处,人间的帝王怎么比也比不上,可是他不能出三界,不能超越六道,死了以后还是要搞轮回,这就说明三界的福报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是净福,什么叫净福?清净心修善,积德累功,清净心修,那就是净福。净福所修的就不叫福德,叫功德。功德跟福德有差别,差别在用心,事相上没有差别,心里不一样。净福,修福而不求报,这就是净福。

  释迦牟尼佛率先做一个表率,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一生从事于社会教学工作,不求报酬,完全做义工,完全是义务的。生活的需求,每天吃一餐饭而已。印度是热带,衣服不需要多,三衣一钵,过这样的生活。这是示现什么?示现净福。他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这是积功累德,不求世间的果报,所以他福报就大,他所得的是尽虚空遍法界,成就圆满的智慧,得到称性的德能,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智慧。净福才能够解决问题,这叫功德。所以佛教给我们,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修善不希求果报,用清净心来修,就对了。清净心是无私的心;有一念私心,心就不清净,你所修的是世间的福报,讲经说法也是世间福报。为什么?心不清净。在佛门里面,无论修积什么样的功德,其实全是福德,不是功德。在中国,在家人修福,历史上记载大概最大的是梁武帝,还没有人能超过梁武帝。梁武帝建寺庙,总共建了四百八十所,我们世间人建道场,大概一生当中不可能建那么多,建四百八十所。帮助人出家,供养出家人,有十几万人,真的是大护法;可是他心不清净,他求世间果报。那个时候遇到达摩祖师,他向达摩祖师夸耀他自己的功德,说他替佛教做多少多少事。问达摩祖师: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浇了他一盆凉水:并无功德。真的没有功德,为什么没有功德?你果报那个心没有忘掉。所以功德难,太难太难!功德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还要问我做的时候后面结果如何,就落在福报里面去。梁武帝如果是问达摩:我的福报大不大?达摩祖师一定说:「很大很大!」功德没有,你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搞错了。

  这些地方,实在讲都是教训我们的,我们要辨别清楚。梁武帝的心不清净,所以没有功德。要清净心、断恶修善,才是功德。我们今天心不清净,念佛都是福德,都不是功德,念佛也不能往生,所以清净心是比什么都重要。清净心是一切放下,诸位进念佛堂,堂主照顾大家,常常提醒大家「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一心是清净心,二心就不清净了。一心,心里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统统放下,统统都没有,这个念佛是功德,这个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就好象打电报一样,我们这边发出去,他那里就收到。如果是掺杂着杂念,你这里发出去,那里收不到,跟佛没有感应。

  什么叫「普清净」?普清净的意思是念念都清净,这就普了。事事都清净,以日常生活来看,穿衣清净,吃饭清净,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一样不清净,这是普的意思。穿衣不着穿衣的相,世间人穿衣要选料子、要选款式,还要特别找什么高明的裁缝,那就不清净。清净心穿衣,衣穿上就好了,什么都不过问,用清净心穿衣,从穿衣里头修清净心。吃饭要挑剔色香味,讲求这些,你的心就不清净,就被污染。所以说有一丝毫分别执着,我们的心早就不清净了。清净心就是无分别心、无执着心、无希求心,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要与清净相应,那叫「普净」。点点滴滴,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是多的意思,众多;「生」是什么?生是起心动念。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那叫众生。每一个生灭念头都清净,都没有分别、都没有执着,这才是普净自性众生,这个样子自性众生才得度。有能力度自性众生,才能够度其他一切众生,怎么度法?只要你做出这个样子就行了;换句话说,只要你自性众生清净,就能够影响到别人。一时影响,见不到效果,长时间就见到了。别人天天看,时间看久了,总有一天觉悟过来。

  我们看经典上记载,释迦牟尼佛修行的生活,我们学佛几十年,几十年才觉悟,才想释迦牟尼佛这个方式,我们才看出门道出来,才知道这个殊胜、这个好处,才起心动念想跟他学习。为什么初学佛的时候看到经典,那个念头根本就没动过,他是他的生活方式,我过我的生活方式,咱们两个不相干。搞了几十年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生表演是给我看的,是教我觉悟、是教我学习的,是跟我息息相关,不是毫无关系。我们根性很迟钝,几十年才看出门道,根性利的人一见面就明了。这就释迦牟尼佛对我们,我们搞几十年这才觉悟过来;我们今天也学释迦牟尼佛,表演给别人看,人家看几十年才觉悟过来,有什么希奇?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吗?自己修行,帮助别人,都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不是短时间的,短时间收不到效果。收不到效果就退心,那样的人决定不能成就。自己修行,要发长远心,要有恒心,要有毅力。

  有很多同修跟我说,念佛,杂念还是很多,问我怎么办。我告诉他,再念下去。为什么杂念还这么多?你的功夫还不得力,功夫不够,不到家。再用功、再努力,绝不放弃,一直念下去,总有一天烦恼轻了、烦恼少了、烦恼没有了,你才能看到效果。决定不可以说,我已经念三年了,我已经念了十年、八年。不行!你烦恼习气太重了。一面要念佛,一面要放下,功夫才容易得力。会念佛,不肯放下,那有什么用处?小小的境界风就受不了,这个人还有什么成就?这个境界风,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一接触就变心,就起心动念,那怎么行?听人家说了几句话,听了不舒服,就发脾气、就闹情绪,这种人怎么能修行?真正修行人,这种境界正是他用功的时候。所以成败在一念之间,就是一念觉迷;一念觉,听到这些话忍耐下去,清净心现前。佛教给菩萨六门功课: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门功课,境界现前的时候,这六门功课忘得干干净净。佛在经典上也常说「火烧功德林」,功德是你的清净心、是你的定慧,一发脾气就完了,哪来的清净心?瞋恚是火,火会烧功德林,诸位要晓得,水会淹功德林。佛说一句话,我们要能够举一反三,水会把功德林淹掉,水是什么?水是贪爱、贪心。风会把功德林吹掉,台风来了连树根都拔掉,风是愚痴。所以贪瞋痴慢都会把你所修的功德摧毁得干干净净,你要想成就功德、保持功德,你要把贪瞋痴慢除得干干净净,远远的离开,这是功夫。内要修功,外能够抗拒境界;顺境不起贪爱,逆境不起瞋恚;面对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了了分明、清清楚楚,不愚痴。接触外面境界,这个境界的体、相、作用,因缘果报,样样清楚、样样明了,我们功夫才得力,清净心才能现前。这个理跟事都要清楚、都要明了。

  世尊为我们而示现,修行要经无量劫,菩萨成佛还要修三大阿僧祇劫,哪有几个月能成就的?三年五载就能成就的?不可能的事情。成就之后还不舍弃因行,诸佛如来都已经成就,圆满成就了,他还示现种种身分,来帮助一切在学之中的这些众生。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这些天王,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乘愿再来的,他还没有放弃修行。善目天王还在修普净一切众生行,净化自己的身心,这是自性众生誓愿度。净化自己就是净化一切众生,像释迦牟尼佛示现的,他的生活那么清净,就是教导我们。他一句话不说,让我们天天看、常常看,总有一天看出门道出来,觉悟了。

  在《金刚经》上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那是帮助我们、促进我们觉悟,可是我们念《金刚经》还是不觉悟。《金刚经》上讲,须菩提尊者天天跟着释迦牟尼佛,也跟了不少年,般若是第四个阶段讲的。第一个阶段讲《华严》,那是佛在定中讲的,那个我们不算它。阿含、方等二十年,至少须菩提尊者跟释迦牟尼佛二十年,二十年没看出来。般若会上,般若讲了二十二年,《金刚经》也不是一开端讲的,中段时候讲的;换句话说,须菩提尊者跟释迦牟尼佛三十年才看出门道,才看出释迦牟尼佛这个生活,一举一动是教化众生的,为众生示现的;他生活不是为自己,是为别人。很可惜,一天到晚围绕在他身边的人都没有看出来,须菩提这个时候才看出来,才赞叹「希有世尊」。什么稀有?释迦牟尼佛表现太稀有,他一生所证的、所学的、所悟的、所入的境界,全部都在生活当中。不但是释迦牟尼佛自己一个人,无量劫修行证果都表现在生活里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修、所证的,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表现无遗,全盘显示出来,没有一丝毫隐藏,这个真正稀有。须菩提才看出门道,才发心想学。

  学从哪里下手?请教世尊两个问题,那两个问题就是入门之处,也是此地善目天王普净一切众生的诀窍。一个是「云何降伏其心」,一个是「应云何住」,《金刚经》上就这两个问题。对我们来讲,真的是我们迫切需要知道的这两个问题。我们的心太乱,念头太多、太复杂,怎样能够把复杂的念头、杂乱的念头把它伏住,恢复我们的清净心?我们的心到底应该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凡夫的心住在烦恼上、住在杂念上,苦不堪言。心到底要安住在哪里?释迦牟尼佛答复得好,答复的是:就像我这个样子降伏,就像我这个样子安住。他都表现出来了,实际完全落实了。这个答复须菩提体会不到,体会不到,佛再跟他详细说明、再跟他解释,《金刚经》是这么来的。所以你所学的、所修的、所证的,都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皆是!吃饭,圆圆满满的佛法就在吃饭里面,就显示出来;喝茶,整个佛法,无量劫的修持,就在喝茶里头表现出来。所以人家生活里,点点滴滴是无上道;我们在生活里,点点滴滴是大烦恼。我们显露出来是无尽的烦恼,人家显露出来是无上的大道,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体会、能够看得出来,那是很大的长进。于是我们也就明白了,修行在哪里修行?就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当中修行,点点滴滴当中体会无上道,点点滴滴当中展现无上菩提、究竟涅盘。

  佛法没有一丝毫隐瞒,世法也没有一丝毫隐瞒。我们回过头来看世间人,看人比较容易,看自己很难;但是看人,反过来照自己,就看到自己了,人就是我们一面镜子。凡夫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反应出他无量劫的烦恼习气;诸佛如来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反应他无量劫修行的功德,德是成就,他的功夫,他的成就。我们如果能够看出这一点,你对于一切众生的过失,你就不会责怪,你看到那个心会很平,觉得他那些毛病是应该的,他就是这样的。看到诸佛如来点点滴滴功德流露、功德的展现,你会点头很欢喜,应该的,他就是这样的。我们的心在境界里平等了,平等就是清净心。我们如何处事待人接物?慈悲心现前,慈悲心现前的时候,一定是称赞功德,规过劝善,劝人断恶修善,劝人破迷开悟,这个心,善心、善意自自然然流露出来。

  「普净一切众生界」,「界」是分别、差别、界限,一切众生都有界限。我们头跟身有界限,眼跟耳有界限,叫法界。这个界限逐渐逐渐就消除、就消失了,怎么消失?清净心现前就消失了。消失,它还有没有界限?有,界限总会存在。消失什么?分别界限那个念头没有了,消失的是这个。不是说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有,十法界的分别执着没有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然后才明了,佛经里有一句话说,「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不坏世间法」。世间法有界限,佛法决定没有破坏世间法,但是在理念上是圆融的、融合的,没有界限。事上有界限,心上没有界限,所以事上的界限没有障碍,才叫事事无碍。我们自己的心没有净化,所以事事就有障碍,没有办法融合。所以融合一切众生,今天讲融合不同的文化,融合不同的族类,「普净」这两个字重要。普净不是对外,是对内;如果我们搞错了,从外面学普净,你永远净不了;要从内心里面普净,就能做到。

  所以每一个人无量劫来所修、所学的,全都展现在生活里头点点滴滴;心地愈清净,你体会得愈深愈广;一点清净心都没有,你就很不容易体会到。正是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诚敬就是清净。我们这里讲的这十个字,每一个字里面都含摄其他的九个字,真诚里面一定包含着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清净里面一定包含着真诚、平等、正觉、慈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个得到了,统统都得到,都表现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为什么?你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穿衣吃饭、应酬,全用这个心!完全显露,哪里能瞒人?瞒人是假的,瞒自己是真的。自欺欺人,自欺欺人不是欺别人,人还是自己,与别人实在讲毫不相干,所以学佛人一定要觉悟。

  我们念佛堂正是做净化心灵的一个场所,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往生才有把握,往生才有希望。念佛为什么要听讲?听讲帮助你念佛;如果只念佛,不听这些道理,你的功夫很难得力。佛法,无论哪个法门,都是讲求解行相应、解行并重,这是一定的道理。只有稍微偏一点,决定没有舍弃的。净宗法门偏重在行,行比较多,解比较少。解少可以,不能把解完全丢掉,完全丢掉你的行不得力,决定不得力。这是我们念佛堂为什么每天还要听两个小时讲经,道理就在此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