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喜来乐传奇第2部:武汉市民热议“汉骂” 网友称不文明陋习当摈弃(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45:27

武汉市民热议“汉骂” 网友称不文明陋习当摈弃(2)

2012年01月30日 13:45
来源:荆楚网

字号:T|T
28人参与4条评论打印转发
礼仪专家——

对外地人别用“汉骂”表亲热

武汉大学教授、湖北省礼仪学会会长李荣建昨说,虽说“汉骂”有时候并非真的在骂人,但从礼仪的角度而言,讲礼就是要为他人着想,考虑对方的感受,所以在不熟悉武汉文化的外地人面前,尽量别用类似“汉骂”等语句。

李荣建说,武汉人有独特的生活习俗,在一部分人中,“汉骂”实际上是互相开玩笑的一种方式,武汉人自己可以相互理解,甚至有些人会觉得比较亲热。但对不了解武汉的外地人而言,初次听到这些粗口,难免引起误会。所以如果要对别人表示尊重,尽可能不要用这些粗口或“汉骂”。

文化名家——

减少“汉骂”有赖整体素质提高

“文明不仅仅等于不骂人,如果把没有脏话粗话等同于文明,那把文明的概念也看得太小了。”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方方说,“汉骂”有时候并不是骂某个人,而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它集中在一部分人群中,不是所有武汉人都这样。方方以自己家庭为例,无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兄长,包括她自己,都不会用说脏话的方式来表示亲切或热情。

她认为,“汉骂”不是说杜绝就能够杜绝的。文明有一个进化的过程,当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准提高,社会秩序、城市卫生等其他方面都越来越好时,爆粗口骂人的人自然会相应减少。

市民议“汉骂”

“老武汉”能容忍

陈琳是土生土长的汉口人,她上的是武汉一所著名高校,毕业后留汉工作。在武汉,她有时是操着地道的汉腔,有时是标准的普通话。

“跟小时候一起长大的朋友和家人,说普通话有些别扭,跟外地同事和同学,讲武汉话又不太礼貌。”陈琳就是这样来回切换着。对于一些常听到的“汉骂”,她说,如果都是武汉人之间吹牛“发泡”,她会觉得很轻松随意。但如果是武汉人用“汉骂”对付外地人,她会觉得很难堪。

陈琳认为,即便是那些有亲昵味道的“汉骂”,也应该是特定小圈子内的“私房话”,而不应该在大庭广众下脱口而出。而那些特别粗俗的“汉骂”,她希望永远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听到。

“新移民”不感冒

40岁的外来市民王成则,在武汉已经生活20多年了。回忆起初到武汉,听到一些本土同学张口“老子”、闭口“尼玛”,他着实觉得刺耳。“说话嗓门大、喜欢带渣滓。”王成则这样描述自己对武汉人的初印象。随着认识和交往的武汉人越来越多,他发现,这其实是一种语言习惯,跟性格、情绪没什么关系。虽说王成则对“汉骂”已有了免疫力,但他也认为,让所有外地人听惯并理解“汉骂”,是不可能的。

与他相比,另一些“新武汉人”对“汉骂”的反应则比较强烈。从老家荆州来武汉工作已有五六年的李小姐,至今仍无法接受“汉骂”,“明明知道这些话的意思,也很清楚朋友们这么说没什么恶意,但听着就是觉得不舒服。”

网友谈“汉骂”

市井味可理解 不文明是陋习

不少网友都表示,“汉骂”背后反映出的是武汉市井味,但这不应成为粗俗的借口,对一些陋习,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步摒弃。

网友“张楠yoyo”:武汉人的气质接近码头工人的气质——勤劳勇敢实在。我们应该原谅李娜对着镜头朝他老公吼“跟老子滚出去”,原谅我们端碗热干面去国广二期、在飞机上斗地主、电影院啃鸭脖子、在西餐厅喝杯咖啡还要享受地说句“个板马的,是好喝啊”。

网友“法布雷加斯博格坎普”:每个城市都有些不文明行为,这个问题,武汉市政府也在想办法改善,欢迎热心人士的批评指正和鞭策,但请不要用辱骂的方式促进城市文明,这跟“以暴制暴”的方式没什么区别!

网友“超龄文盲女青年苏漓”:作为一个即将离开这里的人,我深爱它,所以一定会再回来,不管那时候这里是不是依旧冷热无常,堵车“汉骂”,如果有一天这些都没了,也许我们会更怀念武汉。(楚天都市报 记者范宁 记者陈倩 记者刘俊华 陈倩 实习生吴迪)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