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汽车补充客票2016:不懂得忧,就不会有长久的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8:41:40



不懂得忧,就不会有长久的乐

 

 

追求幸福快乐是人的天性,没有谁愿意整天愁眉苦脸。然而,辩证法的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不懂得“忧”,就不会有长久的“乐”,这是历史的规律。有鉴于此,古今有识之士无不重视“忧”,忧国、忧民,忧时、忧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许是充满智慧的至理名言吧。

 

  忧乐意识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渊源至深。庄子的“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无不体现出深深的忧乐意识。

 

  人的一生离不开忧和乐。有人一生飞黄腾达又福泽后代;有人一生历经坎坷又殃及子孙;而更多的人则是有忧有乐,只是形式不同或各有偏重而已。“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祖先早已看清楚了。

 

  人生在世,有乐必有忧,有忧必有乐。忧和乐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一个支撑点悬空,另一个支撑点即会落地。犹如走路,人生就是从无数的忧与乐中交替前行走过来的。忧与乐绘成的坐标,就是人生的曲线,它标示着人生的奋争,更标示着人生的品位。

 

  忧与乐具有必然性和排他性,或者得其此,或者得其彼,二者必有选择,得到某种东西就会失去另一种东西。忧与乐的天平是倾斜的,二者的砝码是成反比例,大可不必在它们之间求得平衡。陶渊明说过:“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倒不失为一番深透的忧乐之悟。

 

相对于自然的永恒来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所以有人就觉得人生几何,岁月不在,得享乐时且享乐,或争权夺利,或损人利己,或贪污腐败,做出一些令人不齿的事情来。

 

忧乐意识仅仅局限于个人,那么他的人生将毫无意义。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被衣食、功名、钱财所左右,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挂在这些问题上,那么只会让他失去更多生活中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乐趣。

 

  只有牢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常怀忧乐之心,情系祖国,心装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