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库斯.罗西尔现状:管理学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45:04

学习笔记

 

《管理学原理》课程第一阶段学习笔记

 

一、学习内容

1. 学习体系: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产生于发展

第三章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第四章 计划概述

第五章 计划技术与计划的组织实施

第六章 决策

2、学习目标:

  通过对管理概述的学习,理解管理的内涵;熟悉管理的性质;掌握管理的职能;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

  通过管理理论的产生于发展的学习,了解中国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学习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整体上把握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严谨过程,从而加深对后面章节内容的理解。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建设的学习,明确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熟悉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掌握管理道德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了解企业加强管理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通过一些实例分析,比较案例,体会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计划概述的学习,了解计划的概念;描述计划的特征和作用;区分计划的区别;概述计划过程的步骤;解释战略管理的概念;说明斩落环境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识别并选择组织的基本战略和发展战略;理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通过对计划技术与计划的组织实施的学习,了解预测的概念;识别预测的特征和类别;对比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方法;解释预测的行为过程及其意义;明确时间的含义;说明游戏哦啊的时间管理的步骤及其遵循的基本原则;阐述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阐述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记忆影响目标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决策的学习,了解决策的概念;识别决策的特征呢和类型;说明决策的意义;解释决策的行为过程;掌握各种决策方法及其使用范围;解释决策的有效性;阐明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3. 各章节学习重点

第一章  管理概述

管理学是什么:研究管理现象及其背后规律的学科。

管理概念的定义: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活动,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的过程。

对概念的理解: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管理无处不在)

          2、管理是组织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3、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对人进行协调)

          4、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5、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对管理的理解:管理者通过管理工作达到管理目标 。

名人的看法:

泰罗(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确切的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法约尔——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职能。

梅奥——做人的工作。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中国的传统理解:

管+理  竹字头表示篱笆,表示“管理范围”任何管理者都有自己的管理范围;官代表权力体系;王字代表权威;里代表合理性。

 

管理的职能:管理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和职责

(一)  法约尔的分类;计划  组织  命令 调整  控制

孔茨的分类:计划——预测未来并制定行动方案

组织——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领导——为了实现组织目次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

控制——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定的计划

(二)  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

过程性职能:计划  计划  组织  控制

功能性职能;领导  协调  激励  沟通

 

管理的性质:1、自然属性;管理具有组织、协调生产,合理组织生产要素的特征,反映了社会生产的一半要求,是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都可以共有的一系列科学方法的总结。

        2、社会属性:管理具有监督和维护、调节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特征。

        3、科学性:管理是一门科学,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

        4、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管理人的学科,需要把握下属需求,通过策略和典型事例引导下属接受自己的观点,并成为其自己的观点,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

管理的重要性:1、管理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2、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管理水平

          3、近代中国数次与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失之交臂(“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

4、管理在中国特有的困难(国民性、封建思想的影响、被扭曲的主人翁意识)

          5、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今用”绝非易事

管理的作用:1、协调、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组织效率,实现1+1>2的效应

        2、科学决策、适应环境,拓展组织的生存发展环境

        3、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管理者:

(一)  定义: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二)  分类: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部门经理,学院院长,教学处长……)  基层管理者(车间主任,系主任,科长……)

(三)  角色;1、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联络者、领导者

             2、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四)技能:1、概念技能:对事物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联络、处理、协调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

            3、技术技能:工作中运用技术、方法、程序和知识的能力

(五)管理者层次和技能的关系   T       M        L

                     概念技能      人文技能     技术技能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产生于发展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思想史    1、管理理论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管理思想的演变

                          2、有助于系统的把握管理学的全貌

                          3、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早期的管理思想(泰罗之前)20世纪初

古典管理思想(泰罗  法约尔  韦伯)

现代管理思想(霍桑试验之后)1924年开始的一系列试验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同时也要结合中国的实情:

多数是针对人的管理,针对政府的管理)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唯一具有能动性的管理资源 )

(1)管理的核心在于处理人际关系;

(2)人的本性相同,但是能力各异;

(3)对人的管理应该以教育、诱导为主,以规范和防范为辅。

  中国的人性假设:性善论——孟子

                  性恶论——荀子

                  性无善恶论——告子,梁启超

 

(二)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1)、仁、义、礼、智、信

                     (2)、 和为贵,交相爱

                     (3)、 对领导者的要求:不偏不倚、中庸平和(平衡感强)

(三) “利”“义”观:(人社会属性的本质)

舍生取义,君子不言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  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

(1)选拔人才的标准—分析问题的能力:现象还是本质(德才兼备德为先)                        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视野还是短期视野

(2)对人才的培养(环境……)

(五)提高管理者素质的思想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一、产生(系统的管理理论最先产生于西方国家)

18世界产业革命以前,萌芽状态,仅以观念形式存在于人类管理实践中

18世纪中叶后的产业革命,出现了一系列早期的管理思想。

   早期管理思想(工业革命到19世纪末,泰罗出现之前)——科学管理阶段(古典管理理论)——社会人时代(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阶段

二、思想的分类

管理学派说(孔茨)按流派分

管理职能说(法约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三、典型的思想

(一)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劳动分工 (专业, 产业,地区分工)劳动生产力以及劳动是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都来自分工。 《国富论》

 经济人假设:1、人的工作动机由经济诱因引发(为获得物质利益)

             2、人总是被动的再组织的操控、激励和控制下工作

             3、人总是力图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报酬(无限理性)——对应理性经济人,取得满意的报酬。

             4、人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他人

(二) 查尔斯巴贝奇:  劳动分工   工资加利润的分享制度

《论机器与制造的节约》1、企业管理原则的可能性

                      2、分工能够提高效率的原因

                      3、固定工资与利润分工制度——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 罗伯特欧文——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人物,重视人的因素和尊重人的地位

人是环境的产物(分两个阶段试验)1、改变工人的生活工作环境

                           2、以工厂为中心的社区社会改革(设立娱乐中心)

 

 

  第三章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建设

对社会责任的基本认识

社会责任概念;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社会责任的不同观点:

企业社会责任的“古典观”:莱维特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弗里德曼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造成的经营成本的增加无疑会通过提价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或者通过减少红利分配由股东来承担。

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经济观”:社会经济观认为,一个真正对社会负责认的企业要追求利润、遵守法律、重视伦理、广施慈善;企业管理者的任务在于使企业创造最大化的社会总价值,而不仅是最大化股东的投资回报,他们必须全面考虑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对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基本原则

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相统一的原则

法律要求与社会要求相协调的原则

企业契约与社会契约详兼顾的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二)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

(三)企业对服务对象的责任:

(四)企业对环境的责任

(五)企业对竞争者的责任

(六)企业对社区居民的责任

 

 

管理道德建设

不同的道德观的内容

功利的观点:这一观点完全从实际主义出发,认为管理者的决策

仅是以经营业绩为导向,即企业经营决策只重视结果、企业盈利状态和股东权益增加等。

权利主义的观点:这一观点认为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要注重考察一个人的责任以及全社会的一些普遍性原则。

公平理论的观点:这一观点要求管理者的决策必须强调和满足基本的行业规则,强调管理行为的公正、公平。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对公平的规章制度,使员工努力工作并取得与努力程度相应的报酬。

管理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以道德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二)建立企业道德标准

(三)在企业内部设立相应机构

(四)建立科学的目标管理与绩效评估体系

(五)企业的道德审计

 

          

 

 

理解管理道德理论。时长十分钟。

计划

 

计划的内涵: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事先制定的内容和步骤,它是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

计划的内容: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何地做、谁去做、怎么做。

计划的特点:1、主导性:计划职能先于其他职能

2、普遍性:计划是每个管理者的职能工作

3、前瞻性:对组织活动的指导作用

4、创造性: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作用

5、经济性:以最少的耗资实现预定目标

计划的分类:(1)战略计划于行动计划

(2)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

(3)具体计划于指导性计划

( 4)专题计划于综合计划

计划的编制过程:(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

(4)拟定并评价备选方案  (5)选择方案  (6)制定派生计划

(7)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计划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1)为企业指引方向和目标

(2)帮助企业发现机会与威胁

(3)经济合理地进行管理

(4)提供控制标准

 

掌握计划的概念和内涵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因内容十分重要,学习程度为深刻全面理解理解。时长一个小时。

 

战略管理和企业家精神

战略概念: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对涉及组织全局的、长远的重大问题进行的谋划战略环境分析

企业战略:是企业为自己所确定的长院性的主要目的与任务,以及为实现此目的和完成此任务而选择的主要路线与方法。

战略管理过程:制定战略计划是战略管理的核心,整个战略管理过程有战略分析、确定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战略形成、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等环节构成。

宏观战略分析:(1)PEST框架分析(2)SWOT

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又叫总体环境,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多所有社会组织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环境和法律的要素。

中观环境分析:中观环境包括行业竞争结构和行业内战略群体等行业环境因素。

(1)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2)    行业内战略群体分析

微观环境分析:微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企业及其竞争者、目标客户等要素。

(1)    竞争者分析(2)目标市场分析 (3)企业自身条件分析

战略选择:基本战略(1)全面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集中战略

发展战略(1)密集型发展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

                 (2)一体化战略——向前一体化、向后一体化、横向一体化

           (3)多样化发展战略——核心技术主导、资源优势主导、核心市场主导、混合多元化

企业家精神

(一)企业家特征:企业家的素质和品格:坚韧、勇于创新、适应性强、广集资源、目标明确、个人权威、严于律己、有效的时间管理等

(二)企业家与战略:企业家的战略重点是通过对机会待感觉驱动的,只要发现了机会,企业家马上开始寻求开发机会的途径,然后再考虑所需资源。

 

 

 

 

第五章 计划技术与计划的组织实施

计划的前提——预测

预测的概念:预测是以过去为基础,依据现有的已知条件对某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事先进行科学地推测与估计。

预测的意义:1、使管理具有预见性   2、可以使计划和决策避免片面性和局限性    3、有利于管理高瞻远瞩    4、有助于发现并解决问题

预测的分类:按内容分:社会预测、经济预测、技术预测、科学预测

按时间分: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

按性质分:定性预测、定量预测

预测方法:定性预测1、头脑风暴法  2、专家会议法  3、德尔菲法

定量预测1、简单平均法  2、加权平均法  3、移动平均法

        4、指数平滑法    5、回归分析法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含义:一种个人的作业计划,它可以教会人们学会管理时间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者的时间被分成两个部分:被动时间  与   可支配时间有效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的原则:  1、合理分配时间  2、掌握帕金森定律  3、提高会议效率 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即工作时间表的制定):

(1)、列出目标        (2)排出目标的次序  (3)列出目标所需的活动      

(4)对活动进行排序   (5)安排活动日程

其他注意事项: 1、遵循10、90法则      2、了解自己的效率周期  

3、给自己增加一些压力   4、把不重要的事情集中起来办  

5、避免拆散整块的时间   6、担心糟糕的会议浪费时间

 

目标管理

目标:目标是指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小组的或者整个组织努力地成果。目标为所有的管理决策指明了方向,并且作为标准可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目标是计划的基础。

目标的特点  差异性——不同组织的目标不同

多元性——多重组织有多重目标

层次性——目标需要层层分解

时间性——目标需要有时间限制

目标管理的涵义:目标管理是通过一种专门设计的过程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种过程一级接一级的将目标分解到组织的各个单位。

目标管理的共同要素   明确目标  参与决策  规定期限  反馈绩效

MBO的典型步骤

1、制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和战略

2、在经营单位和部门之间分配主要的目标

3、各单位的管理者和他们的上级一起设定本部门的具体目标

4、部门的所有成员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

5、管理者与下级共同商定如何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

6、实施行动计划

7、定期检查实现目标进展情况,并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反馈

8、给予绩效的奖励将促进目标的成功实现

 

 

   

 

 

理解目标的概念,熟记目标管理的含义,掌握MBO的典型步骤。时长二十分钟。

 

 

 

第六章         决策

决策是管理者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管理就是决策。

关于决策的一些基本概念

决策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制定行动方案并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判断过程。

特点:1、具有明确目的    2、要有若干可行的方案   3、要对方案分析评价

4、结果是选择一个满意方案(而不是最优或最佳方案) 

5、是一个分析判断过程

分类:按决策的作用范围  (安索夫)

1、战略决策 2、管理决策 3、业务决策

按时间长短 中长短

     程序化决策(基层管理)   非程序化决策:一次性决策

确定性决策:结果是可确定的,备选方案只有一种自然状态

风险性决策:每一种备选方案结果存在两种以上的状态,概率确定无法判断结果

不确定性决策:每一种备选方案存在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概率不确定

决策的作用:(1)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2)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3)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组织的存亡

决策的过程:识别问题——确定标准——分配权重——拟定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评价决策效果

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把握形势;要用外脑;避免片面性

征询法   哥顿法      方案前提分析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一般通过模型实现决策

确定性决策(1)直观法(2)损益平衡点法(3)量本利分析法

风险性决策:决策树法:由决策点,方案支,状态节点,概率线画出的图

不确定型决策:无法控制或难以控制的自然状态

小中取大法   大中取大法   最小后悔值法

 

 


决策的有效性:

决策的有效性(effective decisions):决定于决策本身的客观质量和执行决策的人的认可程度

计算公式:.ED=A*Q  公式表明:要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必须提高决策的质量和决策的认可水平,但在实际中,两者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美国管理学家迈尔的决策有效性四分图:根据质量水平和认可程度将坐标分成矩阵图

低认可,低质量: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组织的整体利益都没有密切关系。运用随机的办法解决即可。

低认可,高质量:与组织的整体利益密切相关,但与员工个人的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由组织管理者和专家解决。

高认可,高质量:与组织的整体利益、员工的个人利益都有密切的联系。

高认可,低质量:与员工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但与组织的整体利益没有重大的联系。由员工进行民主讨论,协商解决

群体决策:1、优势:(1)提供完整的信息

(2)产生更多的方案

(3)提高决策的认可程度     

2、缺陷:(1)消耗时间          (2)少数人统治 

(3)群体思维          (4)责任不清

效果和效率:以速度来定义决策的效果,个人决策优于群体决策 。

以方案所表明的创造程度,人们对最终决策的接受程度来表示决策效果,群体决策优于个人决策。

总结:群体决策往往要比个人决策消耗更多的时间,其效率也就略逊一筹,是否采用群体决策,主要取决于效果的提高能否足以抵消效率的损失。

 

 

 

 

4.各章节关键词

第一章关键词

管理: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活动,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的过程。

管理者: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人际技能:联络、处理、协调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

技术技能:工作中运用技术、方法、程序和知识的能力及其熟练程度。

第二章关键词:

标准化:所谓标准化就是要让工人在工作时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的操作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经济人观点: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己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产生的。

经验工作方法:是指工人自己按照其经验和习惯来确定自己的工作方式。

组织:是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正式组织:是指管理当局为了实现企也目标的需要而规定的企业成员之间职责范围的一种结构。

第三章关键词: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

社会响应:是指一个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是有社会道德伦理标准引导的。它强调对社会价值准则变化的识别,强调改变社会参与方式对变化做出积极的方应。

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与特定组织者有一定利益关系的有关者,其利益得失与组织的存在关系。

第四章关键词:

计划:计划是指通过调查研究、预测未来,确定粗组织的目标,并规定出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从而成为全体组织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

企业战略:将战略的含义用于企业就形成了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长远性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选择的主要行动路线与方法。

战略: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对涉及组织全局的、长远的重大问题进行的谋划。

战略管理:运用战略所进行的管理就是战略管理,包括对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控制的全过程的管理。

战略群体:是指在既定目标市场上实施相同战略的企业。

目标市场:企业要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群体。

核心能力:是指对形成组织竞争优势发挥关键作用的活动或流程。

 

第五章关键词

预测:是以过去为基础,依据现有的已知条件对某一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事先进行科学地推测与估计。

定性预测:主要依据以前的经验和现有的资料对现象进行主观的判断和估计,它着重于事物的发展方向的分析和推测,而不是对事物进行数量上的估计。

被动时间:又响应时间,是指管理者自己不可控制的时间,即用于响应其他人提出的各种请求和要求,处理各种意外事件的时间。

可支配时间:又叫自由时间,是指管理者自己可以自行控制的时间。

10、90法则:大多数管理者90%的决定是在他们得10%的时间里做出的,管理者们很容易陷在日常事务中。

帕金森定律: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地扩展,直到用完所有时间。管理者不能给一项工作安排过多的时间,否则,就会使工作缓慢进行,直到用完所有时间。

简单平均法:指将观察期的实际销售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之和除以数据个数,求得平均数作为下一期的预测值。

第六章关键词:

决策: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制定行动方案并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程序化决策:是指对常规的、经常重复发生德问题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 是指决策的备选方案都有两种以上的可能状态,不能断定哪种状态会发生,但可以测定各种状态发生的概率,可计算出损益期望值。

决策的有效性:是指决策实施后产生的客观效果,它取决于决策本身的客观质量和执行决策的人对决策的认可程度。

.ED=A*Q   ——公式表明:要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必须提高决策的质量和决策的认可水平

群体思维: 是指群体中人们的思维要屈从于社会压力,因而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少数人的或标新立异的观点不能表露出来,最终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

 

二、知识掌握程度

在现今,管理、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驾马车。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一个组织或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要有一套良好的管理体系。由此可见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我掌握了管理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知识点,能够从比较专业的角度认识,阐述管理学。在学习了中国早期管理学思想后,加深了对以人为本这四个字的理解以及中国向来传承的以德服人。之后重点学习了西方的管理学理论,认识了泰罗,巴贝奇,欧文,霍桑等大家。也渐渐发现原来管理学真的是一门科学。不同的管理理论其实有着很多的联系,如果能有时间拜读一下大师们的作品,相信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可以说,学习管理理论的产生于发展为我真正打开了学习管理学的兴趣之门,让我明白,管理学其实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建设是现在的一个热门话题,通过课程的学习以及找到的一些实例分析,用辩证的态度比较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古典管和社会经济管对企业的影响。理解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技校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关系。重点学习了计划的概述这一章的内容。计划作为管理的第一步,其地位十分重要,我对其特点,作用,分类,编制过程等内容进行了认真充分的学习,达到熟练掌握的水平。不过在战略目标的认识还有所欠缺,具体表现在无法准确判断什么是真正的战略目标。在对计划有了详尽的认识之后,通过对计划技术与计划的组织实施的学习,使知识体系逐渐完整,不过很多知识点需要经常复习才能融会贯通。对决策这章的内容多在理解,当涉及到决策的选择时,(小中取大,大中取大,最小后悔值法等)有一些计算题,但都很好理解。熟练掌握了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的区别,以及优缺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判断选用哪种决策方案。

以上就是第一阶段学习管理学的学习心得,由于第一次接触这种网络授课的形式,学习方法上稍有不习惯,但自我感觉最后效果挺好。在学习过程中我认识通过实例分析配合知识点理解的重要性。而且,管理学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将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才是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