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以声写静的诗句:一个“比”字千般哲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11:04

 

一个“比”字千般哲理

 

人是在比较中生活的,总会产生相互攀比的心理。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展。但怎么比、比什么,却是一门大学问。有位名人说过:人生的快乐和痛苦是比出来的,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也是比出来的。这话颇有道理。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伟人正是由于比的态度端正,比的方法正确,比的境界高尚,所以,才比出了知足的心态、健康的身心、拼搏的劲头、人生的辉煌!

上下比古人云:“德比于上,物(生活)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物比于下则知足。”国学大师张中行人生信条就是“学问往上看,享受往下看。”他一生清贫,在“文革”时被逐放原籍,回京后和老伴长年借住女儿家,在85岁时才分到一套极普通的三居室,他起了个“都市柴门”雅号,安于在柴门内做他的布衣学者。并做到了寿高笔健,著作等身,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和学问的奇迹,被誉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荣毅仁先生有句名言“发上等愿,享下等福”。就是讲要胸怀远大的理想,低标准的生活享受。

高低比中科院资深院士贝时璋,一生坚持“学问要看胜似我的,生活要看不如我的”。他历来衣食住行都十分俭朴,但把工作当作最大的快乐,创造了人生的辉煌,成为百岁寿星科学家,被誉为生物学界泰斗。200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换位比俗话说:要得公道,打个颠倒。用时下的话说,就是换位。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生“毁誉不动,得丧若一”。10年浩劫中,遭受极其残酷的折磨。文革后他当了北大副校长,在文革中批斗他的那些人很担心受打击报复。但季老坦言:“我没有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正因他善于换位比,大劫难后,仍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和谐,也是他养生长寿的秘诀。

后退比清代文学家、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养生很有研究,尤其注重养心。提出了“退一步”养生法,解释为:“所谓退步者,无地不有,无人不有。想至退步,则乐境自生。”俗话说:“人家骑马咱骑驴,回头看看挑担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凡事“退一步”,初看似乎有点阿Q精神,却是人生快乐之法。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你只要能退一步,就能心平气和,解气消愁,觉得天地更宽。

向前比王光美在文革中,一家人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她也坐了12年监狱。恢复名誉后,她不太愿意再谈过去的遭遇,她喜欢向前看,一直保有一种乐观宽容的大爱。在她家客厅正墙上,仍挂着1962年毛泽东看望刘少奇一家时的合影,就在这里,她接待来自各界的访客。在83岁高龄之际,她组织了毛泽东、刘少奇两家后人的庞大聚会,这个“一笑泯恩仇”的举动,赢得了人们的高度赞誉。不比为贵郑逸梅先生是著名的文史掌故作家。20世纪20年代起,他专为报刊撰写短小精悍的补白文章,后专撰人物掌故。他的文章文笔优美,史实翔实,极富趣味性和可读性,因而名噪海内外。郑逸梅一生坎坷,却能始终保持坦然、乐观的良好心态,不但著述颇丰,还活到99岁。他的长寿秘诀便是“不比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