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芒坡》兔子灯:周时期 首饰佩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59:34

周时期 首饰佩饰



商周时期的首饰佩饰
首饰佩饰是商周服饰艺术的精华,我国在原始社会就有材质高贵、形式华美的首饰佩饰,除实用美化的目的外,已渗透着特定的精神内涵。商周时期随着阶级的分化,首饰佩饰除赋予宗教性的内涵之外,更赋予了阶级的内涵。奴隶主阶级对首饰佩饰极为重视,设立了专门的手工作坊来生产。当时的首饰佩饰,有骨、角、玉、蚌、金、铜等各种制品,玉制品最为突出,50年代以来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玉器约1200件以上,1975年在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约300件,玉材绝大部分为新疆软玉,以青玉为主,白玉较少,青白玉、黄玉、墨玉、糖玉更少。色彩有墨绿、淡绿、茶绿、黄绿、黄褐、棕褐、灰色、白色、乳白,黄色较少,黑色更少。品种多为装饰品,如头饰的笄、脚饰的钏、衣上的坠饰、佩戴的串珠等。周代奴隶主以玉衡量人的品格,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就成为奴隶主贵族道德人格的象征。
1.发饰
(1)笄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用骨笄、蚌笄、玉笄固定发髻。商代除骨笄、蚌笄、玉笄外,在山西忻县连寺沟商墓出土长16.7厘米、身扁平、首端刻有蛙形的铜笄。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出土器身一面平滑、一面有脊,长27.7厘米,头宽2.9厘米,尾宽0.9厘米,尖端有0.4厘米的榫可镶其他装饰品的金笄。河南安阳小屯、侯家庄商墓许多人头骨顶部有骨笄,髻有单个和双个的,用笄数也不一样。小屯商墓主人用玉笄、殉葬者用骨笄。殷墟妇好墓发现骨笄499件,内夔头形的35件,鸟头形的334件,圆盖形头的49件,方牌形头的74件,鸡首形头的2件,笄帽圆形薄片下有矮座的2件,屋顶式头形的3件。玉笄28件,绿松石笄2件,骨制贴绿松石薄片1件。西周时期的笄在陕西长安沣河东西两岸周代都城丰、镐遗址,张家坡西周居住遗址均有出土,有骨笄700余件,有的在笄顶雕刻鸟纹,有的在顶端加圆椎形或平顶笄帽,有的再加饰骨环,有的加嵌绿松石装饰。
周代男女都用笄,笄的用途除固定发髻外,也用来固定冠帽。古时的帽大可以戴住头部,但冠小只能戴住发髻,所以戴冠必须用双笄从左右两侧插进发髻加以固定。固定冠帽的笄称为“衡笄”,周代设“追师”的官来进行管理。衡笄插进冠帽固定于发髻之后,还要从左右两笄端用丝带拉到颌下拴住,丝带的颜色天子玉笄朱组纮、诸侯玉笄青组纮、大夫、士象(骨)笑缁组纮。用来固定发髻的笄叫“鬠笄”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笄字从竹,但竹笄不易长期保存到今天,只有在湖北襄阳擂鼓台的古墓中发现过。
商周时期的笄大体可分为四种形式:①圆柱体笄身套接圆椎形笄帽,套接后于笄帽基部横穿一孔穿过笄身,从这个孔插入骨榫予以固定。②用整块肢骨磨成笄首呈梯形或正方形,侧面呈扁形,笄首外围有阴线刻纹的骨笄。多出于殷墟。③用整块肢骨制作在笄首刻高冠长尾的凤鸟纹,有的还在凤鸟眼、胸部位镶嵌小宝石的骨笄,西安沣西出土西周的骨笄还有在大鸟背上又立小鸟的骨笄。④笄首作夔龙纹、周围透雕着锯齿形缺口,此笄全长20多厘米,笄首长约7厘米,突出了装饰的作用。郑州北郊商遗址、河南安阳晚商宫殿遗址及西安沣河西周遗址均有发现。笄后来改用金、银、铜等金属制作,针细头粗,强调装饰美化的作用,就演化为簪了。1977年8月在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商中期墓出土一件金簪,长27.7厘米,头宽2.9厘米,重108.7克,截面为钝三角形,尾部有长约4厘米的榫状小钉。(2)梳梳的形式到商周时期已很注意美观,商代的梳有骨梳和玉梳,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骨梳,背面平直,背正中刻有一只小鸟,身呈扁方形有线刻兽面纹为饰,其左右两侧镂出棱脊戚齿纹,下面用一条曲折纹边与梳齿相隔,梳齿已残断。妇好墓出土的玉梳,一式在梳背雕两只相向而立的鹦鹉,有齿15枚(3枚已断去)。另一式顶上有长方形突出,两面雕兽面纹,8齿。美国明尼苏达美术馆藏两件我国商代玉梳,顶端均有一个突出,一件8齿,梳身雕两只对称鸟纹,另一件素面加四道横线纹,11齿。黄浚《衡斋藏见古玉图》收录商代玉梳一件,顶端有一突出,梳身呈梯形,有阴线对鸟纹。日本梅原末治在《殷墟》一书收集的商代玉梳,顶上雕一玉虎,梳身刻兽面纹及窃曲纹,下端为8个短齿。背部平直,中央有突起,梳身为长方形,是商代梳的基本特点。至周代梳背向弧形变化。
2.冠饰
在安阳小屯M86号商代墓的一具俯置人骨头上(该墓为6人合葬),正当额中有一个蚌花,两旁当鬓旁有两个蚌泡为饰。小屯M177和183号等墓也有蚌泡出土,数量4、6、10个不等。小屯242号墓(该墓为7人合葬)一具人骨头顶插骨笄,笄下近额处有镶绿松石的薄圆骨片为饰。安阳侯家庄西北岗HPM209号墓为6人俯身葬,北向第一具人骨头与肩之间有一长20厘米,内缘由小块绿松石镶成线边的玉冠饰件,其内周呈上弯曲的圆弧形,与发边的弧度相合。美国洛弗尔著《巴尔在中国收集之古玉图》收集了一件与此玉冠饰形状相同,长15厘米之玉冠饰,身上有15个穿孔。这种玉冠饰据推测是垂挂于帽子后面的一种护颈饰品。
3.耳饰
商周时期的耳饰有玦、瑱、珰、环等,玦是在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除圆环形带缺缝外,有将环形演化成兽纹的。美国芝加哥美术馆收藏的玉玦,有将圆形转化成椭圆形或柱形的。陕西宝鸡市福临东周墓出土4块石玦,都在死者耳旁,河南洛阳中州路东周墓死者两耳各有一片状或柱状石玦。
瑱是一种垂饰,活人有两种佩戴方法,一种是从祭服冠帽左右两方的衡笄用紞(dǎn音胆,丝绳)垂挂于两旁正当耳孔之处。另一种是直接垂于耳上。此外还有在死者耳里塞一紫丝绵,再把瑱塞于死者的耳孔上,则是丧葬时对死者的用法。
珰是直接穿挂于耳上的耳饰,天津蓟县围纺商代遗址出土的铜耳珰,尾端锥形,一端呈喇叭口状。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商墓出土的金耳珰,重0.8克,喇叭口宽2.2厘米。坠部呈喇叭状,底部周边有一沟槽,原来可能有镶嵌物,珰上部成半圆形弯曲,末梢捶细。商代晚期耳珰,上部用金丝弯成钩状,下部以金片捶压成卷曲的装饰,钩与装饰的连接处穿有1-2颗绿松石圆珠,山西石楼县后兰家沟及永和县下辛角村商墓均有此种耳珰发现。耳珰原是美化的装饰品,但儒家说它是为了“闭奸声,珰乱色”的一种警戒。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人头像,两耳均有穿孔,可穿耳珰之用。
4.颈饰
商代颈饰,在安徽辉县琉璃阁第140号殷墓发现过由类似〓形的灰色玉管珠(长1.5厘米,直径1.15厘米,孔径0.6厘米)串成的颈饰,同区第32号殷墓出土以2110颗白色扁平圆珠(直径0.8厘米,孔径0.3厘米,厚0.1厘米至O.3厘米)串成的颈饰。河南郑州铭功路2号商墓发现了1000余枚蚌珠,并列为6串,可能佩于颈后,再盘绕于胸前和腰部。河南安阳大司空村265号殷墓,在人架颈部发现20个蚌饰。山东益都苏家屯商墓出土3790个蚌饰,可能串起作颈饰用。贝之大者名车渠,次之者名鱿,小的名〓,〓可作颈饰。《说文》释“賏”和“婴”都是颈饰。贝和玉在商代也作货币使用。山西保德县林遮峪发现了18枚用珠状、梅花状、圆盘状的琥珀,绿松石、玉、骨制成的串饰,置于人架颈部及胸部。湖南宁乡黄村商代遗址出土一提梁卣,内存很短的圜〓1172颗,也可能作颈饰用。
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早期墓出土一件长110厘米的珠串,其中有白玉龟饰13件,白玉棍饰1件,红玛瑙串珠5粒,其余是绿松石及黑白串珠,最小的仅有芝麻粒大,但中间穿孔正规。陕西西安沣西张家坡188号西周墓,人架颈部有11件小玉片、4件贝、1件小玉饰连成的串饰,同区406号墓出土小玉块86块,内11块含于口内,其余均在胸前,也可能是串饰。洛阳中州路西周墓发现淡绿色圆球状珠甚多,都在头部附近,可见也用料珠作颈饰。
5.臂饰
商代臂饰在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主要为各种形式的玉瑗,第一种器形较长宽,外廓中间部位有一凸棱。第二种是外廓中间凹下,两边凸起成凹弧形。第三种是内缘凸起的有唇瑗,形似碗托,清朝乾隆皇帝做了几件玉碗托,就是这种形式的。第四种是将有唇瑗外缘板块体雕镂成花纹。
商代已有金臂钏,1977年8月在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商代中期墓曾出土一双金臂钏,截面直径0.3厘米,钏直径12.5厘米,其中一只重93.7克,另一只重79.8克,两件含金量为85%,余为少量的银及微量的铜。各用一金条将两端锤扁呈扇状,变成环形。
6.佩璜
佩璜是一种玩赏性的佩玉,与礼器上的璜无关。商代佩璜已由素面无纹演变为人纹璜、鸟纹璜、鱼纹璜、兽纹璜等等。一直流传到西周后期。殷周古文中的黄字,原本是挂佩的象形字。〓殷墟书契前编二卷第十八叶。〓殷墟书契前编二卷第十三叶。〓尊文。但在西周以前出土玉器还见不到全佩,浚县西周墓出土玉器42件,多有穿可佩,但不见互相组合的形迹,西周晚期从山西曲沃县天马一曲村西周晋侯(公元前878年至公元前771年)出土的玉器中,发现有以45件玉璜组合的组璜,1997年底在北京中国文物精华展中,引起了哄动。商代佩璜大体有两大类,一类是在璜的基本形的规范下,或素面无纹,或略施纹饰,保持礼器以“不琢为贵”的传统的。可以郑州市铭功路商墓置于人架腰部附近的一件佩璜为例。另一类是把动物、器物的轮廓变化成璜形,以纹饰的装饰美为主的,这类佩璜为数甚多,有人形璜、龙纹璜、兽纹璜、鸟纹璜、鱼纹璜等等。安阳侯家庄西北岗、小屯、殷墟妇好墓等处出土的商代人形璜,都作跪坐形,跪坐姿势易于与璜适合,跪坐也是商民族的生活习惯,故人字〓、女字〓、母字〓都作跪坐状。龙纹长条弯曲很易作成璜形。兽纹璜多取虎纹。鸟纹将冠羽及尾羽拉长弯曲也极易变成璜形。角纹璜为数不多。
7.其他玉佩
有象纹佩、牛纹佩、兔纹佩、龟纹佩、鹿纹佩、鸟纹佩、凤纹佩等等,形式变化较自由。
总之,商周时期奴隶主阶级使用的玉石装饰品,数量是很大的,《逸周书·世俘解》说武王灭商、商纣王用玉环身自焚,焚玉四千。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上、19页校正为得旧宝玉万四千)。当时在统治阶级内部,用繁复的“礼”去维系等级秩序,《礼记·王藻》:“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又说:“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苍玉,子佩瑜玉,士佩瓀玫。”《诗·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诗·大雅·公刘》:“何以舟之,维玉及瑶。”以上所引文献,说明当时奴隶主阶级使用玉石佩饰的普遍程度。玉石佩饰的品类还有不少,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详述了。
8.〓
是射箭时戴在右手大拇指上拉弦的工具,早先为了在拉弦时保护大拇指,只在拇指上裹一块皮,故〓字从韦。后来改用角骨及玉做成圆筒形,并把上口做成一边偏高,一边偏低,下口钻两个小孔,以便用穿带缚住,固定在手上,又称为“决”,俗称为“扳指”。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偏低的一面有浮雕兽面纹。



060



高冠侧身人形璜



骨笄



骨笄类型



金臂钏



金耳珰



金笄



龙形玦



玛瑙套环有翼人形佩



人形佩璜



商周时期笄的基本形式



椭圆形玉玦



胸腹佩饰



玉串饰



玉凤



玉冠饰



玉管珠串饰



玉笄1



玉笄2



玉笄3



玉龙纹璜



玉鹿佩



玉鸟



玉牌联珠串饰



玉梳



玉梳和骨梳



玉瑗



玉瑗2



圆柱形玉玦



组璜1



组璜2



玉渫



玉鹦鵡



玉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