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电影青松岭:《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55:56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   )  岩穴(   )  饮少(    )醉、野(    )  伛偻(   )(    )提携  (    )筹交错  树林阴(    )

2.加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B.醉翁之不在酒:意图

C.得之心而之酒也:寄托

D.颓然乎其间也:醉醺醺的样子

3.填空。

①《醉翁亭记》作者(    ),是(    )朝(   )家、(    )家。他自号(    ),又号(    )。这篇文章选自《    》。

②《醉翁亭记》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和(    )自然结合。

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   )、(    )、(    )、(    )、(    )、(    )、(    )和曾巩。

4.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

A.环滁皆山也。

B.太守自谓也。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能力提高

 

1.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下面句子的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译文:不久,太阳落山了,人影纵横散乱,太守随着宾客们回去了。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达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那面容苍老,头发斑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喝醉了的太守。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3.下面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水落而石出者②云归而岩穴暝③佳木秀而繁阴④山间之朝暮也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⑥风霜高洁⑦山间之四时也⑧晦明变化者⑨野芳发而幽香

[    ]

A.⑤②⑦⑨③⑥①⑧④

B.⑨③⑥①⑦⑤②⑧④

C.⑨③⑥①⑧④⑤②⑦

D.⑤②⑧④⑨③⑥①⑦

4.下面各句中“而”字应重读的一句是

[    ]

A.朝而往,暮而归。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北山愚公者,面山而居。

D.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综合能力测试

 基础能力测试

 2.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

A.蔚然而深秀

B.野芳发而幽香

C.泉香而酒冽

D.而不知人之乐

3.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

A.禽鸟知山林之乐

B.名之者谁

C.四时之景不同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选出“者”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

A.前者呼                B.作亭者谁

C.晦明变化者            D.弈者胜

5.选出“于”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

A.行者休于树

B.泻出于两峰之间

C.临于泉上

D.来饮于此

6.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序号释义。

①故自曰醉翁也

[    ]

A.号令                  B.号召

C.取别号                D.呼号

②得之心而之酒也

[    ]

A.居住                  B.住所

C.寄托                  D.寓意

③至于者歌于途

[    ]

A.负责                  B.担负

C.倚靠                  D.背负

④杂然而前

[    ]

A.陈述                  B.陈旧

C.陈列                  D.陈腐

7.选出对文章开篇“环滁皆山也”品析最好的一项

[    ]

A.用这五个字开篇,写出了滁州的全貌,文章显得大气磅礴,引人入胜。

B.开篇用五个字总写滁州全貌,为后文作铺垫,行文自然,顺理成章。

C.鸟瞰全景,由近及远,概括力强,文笔生动,写出了滁州的地理形势。

D.用五个字开篇,从大处落笔,简练、概括、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这段文字节选自《醉翁亭记》,是对全文的归结。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    ]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9.这段文字用了很多“而”字,朗读时应分辨轻重,指出下边一句中“而”字哪个是轻读,哪个是重读。(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轻读________B重读________

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10.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答:

11.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12.与《醉翁亭记》一样,《桃花源记》也是一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的句子。

 

综合能力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⑦名之者谁?⑧太守自谓也。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________句。写景的顺序是________ ________。

2.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景物描写,总写________和________,是为了引出下文对________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________。

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________ ________。

5.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

A  基础储备卷
   时间  30分钟      分值  5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4分)
  (1)风怒号(      )   (2)高者挂罥(      )   (3)沉塘坳(      )
  (4)倚杖  (      )   (5)俄顷    (      )   (6)布衾  (      )
  (7)大庇  (      )   (8)突兀    (      )
  2、解释加点的词。(3分)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2)卷我屋上三重茅(            )
  (3)忍能对面为盗贼(            )  (4)归来倚杖自叹息(            )
  (5)俄顷风定云墨色(            )  (6)秋天漠漠向昏黑(            )
  3、默写填空。(4分)

(1)茅飞渡江洒                                                        郊,                      ,                      .           (2)                          ,娇儿恶卧踏里裂。
  (3)床头屋漏无干处,                         。                          ,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4、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5分)
  (1)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5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5分)
  6、重点问题探究。(15分)
  (1)对于南村群童的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5分)

 

 

  (2)“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5分)

 

  (3)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5分)

 

 

  7、把你积累的有关杜甫的情况写在下面。(6分)
   B  综合提升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1)厦(      )                  (2)长(        )                  
       (      )                         (        )                  
  (3)处(      )                  (4)丧(        )                  
       (      )                         (        )                  
  2、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2)下者飘转沉塘坳(        )  (3)公然抱茅入竹去(       )(4 )忍能对面为盗贼  (          )
(5)秋天漠漠向昏黑(     )  (6)长夜沾湿何由彻(          )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3、翻译句子。(3分)
  (1)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3)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
  (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29分)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4分)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            诗。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一度在长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入蜀,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为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当时人称        。其诗显示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           。(3分)
  6、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      、       、      、      、      、     、        、       。(2分)
  7、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2分)

 

 

  8、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3分)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2)                                                   
  (3)                                                   
  9、你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把你认为很有名的句子写出至少四句来。(不是同一首的,还要注明出处,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4分)
  (1)                                                          
  (2)                                                          
  (3)                                                          
  (4)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
  (1)梢(        )      (2)燥(        )                     
     稍(        )                      躁(        )                     
  (3)娇(        )                (4)彻(        )                     
     骄(        )                     砌(        )                     
  2、指出下面句子中 “为”字的不同意思。(3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        )    (2)忍能对面为盗贼      (        )
  (3)为宫室器皿人物(        )    (4)为有源头活水来      (        )
  (5)向为身死而不受(        )    (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        )
  3、比较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不同意思。(5分)
  (1)八月秋风怒号(        )    者挂罥长林梢    (        )
  (2)秋天漠漠昏黑(        )    狼不敢前,眈眈相(        )
  (3)长夜沾湿由彻(        )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4)得广厦千万间(        )    风雨不动如山    (        )
  (5)眼前突兀此屋(        )    乃入见            (        )
  4、翻译句子。(3分)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知识掌握】

1.略

2.B

3.(1)欧阳修 宋  文学家  史学家  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文忠公集

(2)乐 写景  抒情

(3)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4.B

【能力提高】

1.C

2.A

3.D

4.D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B  6.①C②C③D④C  7.D  8.C  9.A①B②  10.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纵横散乱,这是宾客跟太守回去了。这时树林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鸟鸣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了。  11.禽鸟;太守  12.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社会: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3.也。秀,也。里,上,也。也,心,也。本,出,也。  14.词和文共同处有三:一是主题相同;二是多用“也”字煞句,显示出词和文的风格一致;三是词的开头与结尾承袭原作的特点。

参考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

 

1.①~④ 从大到小,从俯到仰,由点到面,自远而近。  2.视觉,听觉  3.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布置好环境  4.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5.①第一层(①~④)交代醉翁亭的环境 ②第二层(⑤~(11))写醉翁亭命名的由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答案

 

A  基础储备卷
  1、(1)háo(2)juàn(3)ào(4)yǐ(5)qǐng(6)qīn(7)bì(8)wù  2、(1)秋深(2)几层茅草(3)竟忍心如此(4)拄着拐杖(5)一会儿(6)黑下来  3、略(参见课文)
  4、A(应是古体诗)  5、(1)①秋风破屋图②群童抱茅图③屋漏无干图④遥想广厦图(2)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3)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6、(1)以群童的顽劣、无所顾忌来表现诗人的年老无力;群童是无知的,当时的社会背景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就作者来说是无可奈何的。(意思对,有见解即可)(2)安史之乱;从755年开始到763年结束,是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发动的反叛朝廷的叛乱,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大致情况说清即可)(3)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7、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诗中曾自称少陵野老,当时人称“诗圣”。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从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B  综合提升卷
  1、(1)xià,厦门;shà,大厦(2)cháng,长城;zhǎng,生长(3)chù,处长;chǔ,处理(4)sāng,丧事;sàng,丧气  2、(1)大声吼叫(2)沉到池塘水边(3)公开地,毫无顾及的(4)当面(5)乌云密布的样子(6)如何捱到天亮(7)广泛地遮蔽(8)突然  3、(1)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回来的时候只有拄着拐杖连连叹息。(2)布被子用了许多年,又薄又冷,像铁块一样,淘气地儿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3)怎么才能得到许多宽敞的大屋子呢?这样就可以为天下所有贫寒的读书人遮风挡雨,让他们都高高兴兴,不管有多大的风雨也像大山一样平平安安。4、(1)对偶(2)夸张(3)比喻(4)对比(5)借代(6)互文  5、古体诗;少陵野老;杜工部;现实;诗圣;诗史  6、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任意写出三处即可) 9、(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一)》(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4)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二)》(5)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等。  C  新颖题型集萃卷
 1、(1)shāo,树梢;shāo,稍微(2)zào,干燥;zào,焦躁(3)jiāo,骄气;jiāo,骄傲(4)chè,彻底;qì,堆砌  2、(1)被(2)当(3)雕刻(4)因为(5)为了(6)在  3、(1)形容词,深;方位名词,高度,“高者”是“高处的”意思(2)时间副词,将近,渐渐;动词,对着(3)如何;什么。都是疑问代词(4)疑问代词,怎么能;形容词,安全,安稳(5)通“现”,出现,显现;进见。都是动词  4、(1)八月正值深秋之际,狂风怒吼,把我茅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跑了。(2)自从战乱就很少睡过安稳觉,现在又打湿了床铺,这长长的夜晚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呢!(3)什么时候眼前突然出现这样的屋子,即使惟独我的屋子破了,冻死我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