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外婆桥:文化饥渴造成饥不择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15:34:29

市场经济的中国,国势蒸蒸日上,全球化程度愈来愈高。与物质文明对应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也被最高决策层高瞻远瞩地提上日程。自美国哈佛教授奈伊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后,一国文化的感召力成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办的「孔子学院」就是基于传播中华文化。简言之,宏观层面的中华文化远播已是蓄势待发。

在微观层面,中国社会却呈现出文化饥渴与饥不择食的困窘。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众娱乐文化的单薄与群体性平民娱乐的运动型追捧。「超女」在全国各地掀起旋风,上届「超女」李宇春甚至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很简单,大众娱乐文化的单薄,使得新新一代厌倦了老旧僵化的娱乐形式后而希望以「自我」为娱乐的主角,湘视只不过把准了公众文化苍白的脉搏而已。这是多元化引发的社会进步,却与美国一厢情愿的「民主」想象没有任何关系。在传统或者主流文化无法满足新新一代的文化娱乐需求时,下而上的饥不择食也就不可避免。无论权威人士如何批判这种群体性娱乐文化「低俗」、「恶搞」,但根植于民间的「俗」文化却验证了群众喜闻乐见的生命力。讽刺的是,刘忠德对「超女」的「怒斥」成为人们揶揄的对象,而一向蔑视「超女」的央视也不得不学习「超女」「低俗」的操作方式以圆「梦想中国」。

和上世纪80年代公众对于台港流行歌曲的追捧不一样,「超女」这类世俗文化是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是群体性的和运动性的。支撑这种文化的既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也有媒体提供的舞台空间和立体化信息造势。但须指出,饥不择食的补食文化也要有度,流水线式的「星工厂」造星,难免千篇一律,久之则会贬值。加之逐利因素的过多介入,这种文化产品最终会成为只能充饥没有营养的「文化快餐」。吃腻了,怎么办?

二、文化普及任重道远。央视《百家讲坛》能够将易中天捧为当红明星式的人物意味深长。究其根本,民众喜爱的是易中天传播的文化,而且是草根阶层听得懂、符合大众趣味的文化,易中天被称为「平民学者」的原因恰在于此。面对民间对中华文化如饥似渴的热望,中国的文化启蒙和普及需要更多易中天这样的专家学者参与。这要求专家学者走出高高的象牙之塔,将枯燥乏味的专业语言转化为民生语言。易中天被同行嘲弄反衬大部分专家学者脑海里故存的精英贵恙,折射草根阶层拥有文化的艰难。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在百家讲坛讲解鲁迅予人启示多多,鲁迅经由「五四」时的「呐喊」到后来的「彷徨」,但鲁迅终就是个战士而非隐士。现代专家学者其实只要做一个走向民间的文化传播者,足矣。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尚以《时间简史》科普众生,中国的秀才们万不可为埋在故纸堆里的书呆子。

三、精英阶层的文化饥渴与浮躁。民间阶层的文化饥渴可以通过自娱自乐来解决,但精英阶层的文化饥渴如果没有正常的「进补」渠道就会导致学界浮躁急症。如在诺贝尔奖和奥斯卡小金人的诱惑面前,中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精英们不想获奖是不正常的,但是眼里只瞅著奖项或者通过东施效颦的拙劣手段「一口吃个大胖子」则更不正常。其它如大学的动辄创世界一流,学者们大言不惭的科学「突破」都是眼高手低的浮躁行为。这种浮躁症的突出症状要么是譁众取宠,要么是学术造假。

文化不是虚无缥缈和深奥不可触摸的东西,也不是某些特定阶层的专利。文化最终要稀释为全民性都能够吸收的精神营养,民族的、大众的、开放的文化意识应该根植于每个国人的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