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传 pdf:奇闻异事与奇谈怪论(六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2:52:32
奇闻异事与奇谈怪论(六则)
2011-01-26

  (1)人生成功度的幽默计量

  1986年末余初次去香港,尝在港大文学院教授黄德伟处做客,时女港星B小姐亦在座。

  黄教授方自美国留学归来,意气风发,又新迁港大教授别墅,甚为得意。座上忽发惊人之语云:“每个人人生的成功度可用其占有厕所的数字来计量。”

  盖黄教授幼时居香港筒子楼,多年难忘每日晨起后多人排队轮流上厕所急苦之状。而今他单身而住好宅,房中有多间厕所云尔。

  闻彼所言,余忽发笑。黄教授顿悟───乃急补充曰:“我不是说她——是说的真厕所”。

  余愈笑,彼亦笑。唯B小姐脸红也。

  (2)徳间康快令我想起古越国人

  1990年我应德间书店邀请访问日本。一晚,徳间康快正装着和服设宴招待余于东京赤阪王子大酒店。席间讨论及日本民族特性,徳间老先生忽投箸,神情默然严肃。缄默片刻,徳间正色云:

  “日本人的生存环境与中国人不同,我们的心情不是你们所能理解的。中华是幸运的民族,居住大陆,土地辽阔,物产资源丰富。你们失败后还有机会。而日本人仄据海隅,除了大海没有资源。日本岛的地质是高危结构,多活火山且经常发生地震,将来可能陆沉,而且常年有飓风台风。山地贫瘠,食物无法自给。国土仅仅是中国的1/30,人口却超过一亿多,生存空间过于狭小。日本人是宿命的民族,我们知道自己的命运,不能不作求生的奋斗。因为日本人没有机会输。所以不敢松懈,不敢不团结。而且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是一个战败的民族。”

  言谈间徳间先生神情凛然庄重,正襟危坐,宛如一尊石像。当时对此我脑中忽然浮生勾践文种范蠡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乃知道日本从未接受失败,未来是一定要突破重围的。徳间一族乃日本望族旧家。徳间先生引荐我见到宫泽喜一、佐伯喜一等日本政坛巨臂,所谓“知中派”,惜乎今日均已谢世。

  (3)卡斯特罗谈革命与芝士

  1991年春余在古巴。一晚大使陈久长忽急来余住处告今晚不可吃饭,盖古巴方面通知卡斯特罗今晚特邀共进晚餐云尔。直至当晚23时余,专车乃接我们赴老卡办公地大理石宫。

  晚宴丰盛,酒类有古巴之朗姆酒及葡萄酒。席将过半,侍者忽端上大盘,盘中陈列块状五颜六色奇形怪状之物一块块,且有颜色碧蓝如宝石又有浓绿及嫣红而表层有绒毛者───余讶异不知其为何物。译员小何乃悄声告余:此物高级芝士也,味道鲜美。而卡斯特罗乃力邀余品尝,余心存畏惧不得已方试尝一小片,感觉味道异常,难以下咽,故浅尝辄止。

  卡斯特罗笑曰:毛泽东说不吃辣椒不懂革命。在古巴,不吃芝士不懂革命。世人只知道古巴产蔗糖与雪茄,不知古巴还有第三名产,即芝士。法国芝士品种最多,700种。你们中国有多少?我摇头无以对。

  卡斯特罗乃笑曰:革命后古巴已能制作芝士400多种,仅次于法国居世界第二。苏联人虽然会做火箭,但也不会做这么多种芝士。言谈间意态甚为自得。

  余归后查资料乃知:所谓芝士者,英文“cheese”,法语“fromage”,意大利语“formaggio”,日本语“チーズ”,即发酵之奶品也,汉语俗称干酪或奶酪。奶酪本源自于西亚,是畜牧民族一种自古流传下来的美食,希腊人用为神殿敬神物,中古随蛮族传入欧洲,而后成为法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餐桌之所最爱。盖老卡,亦西班牙裔移民也。

  (4)自由不是无代价的

  世界各国都有关于本国英烈的纪念碑。纪念碑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文化。但是,我所知道的多数纪念碑只是一块刻字或不刻字的石头。而给我印象深刻质态格外与众不同的纪念碑有四处:

  ——巴黎凯旋门及圣火坛。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墙外长燃着不熄圣火的火坛。

  ——西班牙赛格维亚山上的阵亡战士纪念碑。

  还有就是华盛顿的韩战纪念碑(Korea Veterans Memorial)。这也是我平生所见过的寓意最丰富、造型最独特、哲理最深刻的纪念碑之一。而更使我难忘的则是我自身在这里所亲身经历的一幕往事。

  美国韩战纪念群雕与越战纪念墙相对应,建造在林肯纪念堂的右侧。这个韩战纪念碑,准确地说,是一个被政治家和艺术大师精心设计和作了高度艺术化处理的建筑和雕塑纪念园区。纪念区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造型是19个高度仿真的不锈钢美军雕塑群像。与苏联模式的造型群雕不同的是,这些美国士兵造型高度写实,仿若一队真人披挂着伪装服持枪踟蹰前行,前方是美国的国旗。每个士兵的面部被渲染出不同的感情和表情───或疲惫,或坚韧、或勇敢、或迷茫。

  这十几个钢铁铸造的士兵布列成一组散兵线,不规则地散列在青草地上。无论白天或黑夜——这些士兵都以战斗队形伫立在这片草地上,每一个身临其境者到此,都不会不感受到一种震撼!这群士兵就是朝鲜战争中美国大兵们的缩影。

  纪念区的第二部分,是一座黑色的花岗岩纪念墙。在墙上,浅浅蚀刻而若隐若显着一些美军士兵的面容。据说这些形象都具有真实的原型,所有这些面容都是根据韩战新闻照片中美军无名士兵的真实记录而临摹刻录下来的。纪念墙的花岗岩是抛光的,侧面那些不锈钢士兵的塑像群可以映射在墙上。因此当人走过时会注意到,群雕与浮雕的两组造型流动地、互为背景地融合为一体。这座墙的尽头,则是整个纪念园区的点睛之笔,镌刻着一句格言:

  “freedom is not free”——“没有无代价的自由”!

  纪念区的第三部分是一组设置于地的黑色石座,在每块石头上都镌刻有文字。置于这组石头雕塑群正前方一块是主题石,石上镌刻着如下铭文:

  “我们的国家以它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不了解的国家,为素不相识的人民献出生命!”

  还有一些石头上记录着在韩战中死亡的美军人数、联合国军人数等。(据有关资料 ,韩战中联合国军总伤亡约65万人,其中美军死亡5万6千人,总伤亡约17万人。而中国军队的伤亡数字大约是对手的一倍以上。)读着这些碑,我脑中掠过的悬念是——若此刻毛泽东到此,面对此情此景,感受会是如何呢?

  我一路缓缓地走来,只顾阅读这些碑文,思索其政治含义和历史涵义,不知不觉中与伴侣们失散了。

  读完最后一块碑文,我感到有必要在此留下影像。附近正好有一个美国白人老太,我想请她帮我。我摘下相机,请求——Lady,Can you please help me for my camera up?

  然而,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个老太把我的相机接去,什么也不说,就把它丢到草地上,然后昂头转身离去。那一瞬间,我在她眼中读到了一种冷蔑和敌意。我知道,这老太可能注意到我是中国人。

  我从地上捡起相机,默默目送老太的背影,怅然若失。我心中突然涌起一种被撕裂般的苍凉之情。

  时当深秋,华盛顿的天空湛蓝似海,而金风黄叶周边浸润着萧瑟的秋气。我感受到了这个园区中弥漫的敌意。于是我赶紧找到同伴们仓促离开了那里。

  归途中我想到,关于这场朝鲜战争,在中国早已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而且按照对手的意识形态被解构多年了。

  ——但是美国人从来没有忘记历史。真实的美国人,不仅生活在情感中,也生活在政治、宗教和意识形态中。

  这座韩战纪念碑1996年建成,总统克林顿亲临剪彩。据说全部资金来自捐款——许多捐款人是参加过韩战的老兵们。

  而中国人呢?对历史中的一切似乎都已忘却。当年签署停战协定的联军司令官李奇微说:韩战是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生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而当今中国精英认为韩战完全是中国人的错误。都沉醉在一片友好、伙伴的混沌温水之中了——这温水大概就是希腊神话中所谓忘川,那条通向死亡的遗忘之河吧?

  (5)除了法国人都是野蛮人

  走遍世界,感受各国人的族性风情确实不同。英国人古板,德国人严刻,奥国人高贵,意大利人浪漫,西班牙人奔放,南美人洒脱,美国人流氓,日本人拘谨,韩国人无赖,香港人势利虚伪,台湾人小家子气。

  法国上流人士品味优雅,礼貌周到,内心倨傲。

  法国多数人懂英语不讲英语。如果你在巴黎街头用英语问路,几乎没人睬你。因为法国人认为英语是俚俗语言。

  在法国有一次与一位出身贵族的法国朋友共餐,他酒后吐真言,我听不懂,我的翻译告诉我:他问我知不知道当年法国贵族怎么看世界上的人?我答:不知道。

  翻译转述说:18世纪的法国贵族认为,除了法国人,世界上都是野蛮人。除了巴黎城里人,法国人都是乡下人。

  此前我们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中国历史文明的国际地位以及与法国文化的比较。显然,这位骄傲的法国君子在调侃我。于是我对翻译说:请你告他,法国文化的优雅精致的确值得骄傲。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母,法兰西是启蒙时代以来西方文明之父。法国最美的宫殿是凡尔赛宫。修建凡尔赛宫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一年只洗一次澡,所以庞大精美的宫殿设计中居然没有澡堂和厕所的地位。凡尔赛宫的欧洲花园华丽之极。但园中有园,其中最美的花园是中国园,那个园林的原型是苏州园林,17世纪的天主教传教士画图带回法国的。

  17—18世纪许多法国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但他们在中国传教并不成功,倒是把孔夫子、易经64卦和内阁制以及重农学说,还有瓷器和中国风尚带回了巴黎。于是有了洛可可艺术(中国风)。①

  ①洛可可艺术(Rococo art)是法国18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洛可可艺术风格是继巴洛克艺术风格之后,发源于法国并风行欧洲的一种艺术样式。洛可可的本义是贝壳,开始是指用贝壳、石块等建造的岩状砌石,灵感源于中国的清代家具的螺钿艺术和苏州式假山,具有玲珑剔透,华丽雕琢的艺术趣味,也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主题,成为以室内装饰为主体的样式名称。

  (6)高处不胜寒

  某日友朋相聚,席间遇一长者,体态消瘦,貌清奇不喜多言。

  友朋告:此非凡人。年近70,犹喜周游世界做“驴友”。屡历大难不死。去过南极,尝徒步穿越爪哇原始森林,近日方攀珠峰登顶而归。

  我闻言肃然起敬,问:当您站在世界最高峰顶上,感受如何?

  他淡然一笑,答:只想快点下来。

  我又问:攀顶途中风光如何?所见印象最深刻者为何?

  答:登山遇难者之冻尸。

  余惊问:多乎?

  答:自7000米以上,沿途不时相见,交错枕藉。有时遇峭壁而上攀,所能援手措足者,或竟唯有与危岩冻合为一体之僵尸。而它们都是先前攀峰的遇难者,或瞑目或张目,肤色栩栩如生。

  此公言,攀登珠峰时最恐怖的事情就是丢失墨镜。因雪光反射紫外线极强,脱镜子即致盲。

  为避免灾难,事前都要准备很多副雪镜。他准备了10多副。但是攀步艰难,途中会不断损坏、丢失。下山时只剩下所戴的一副,再丢就完蛋了。

  我问:丢了会怎样?答:瞬间失明——谁也帮不了你,没办法,那只能留在山上。

  他告我,同攀峰者中就有一人,下山途中镜子失落。于是只能默默地倚岩瞑目,队友们默然而过,谁也无言,谁也无奈。那个人就永远留在雪山上了。很冷酷,但是没有办法。

  早期,攀登高山常被称作“征服”,登临绝顶,意味着人类征服了大自然。然而历经数十年的珠峰攀登之后,一代代登顶者回头审视,却很难再怀有这种征服者的“自信”,在绝顶上获得的最大感受只是敬畏与感恩。

  冰峰苍茫,雪光无言。只有在自然的默许下,人类才可以置足高山之巅。而人来复人去,山依旧在那里。

  高处不胜寒。诚如一位攀登者所言,每个攀登者最终获得的是这样一种感悟——也许来时怀抱着征服自然的雄心,但走时所带去的却是被大自然征服和宽恕的敬畏之情。

最新评论更多>>
  • 我很畏惧,从“世界和平,和谐”的..
  • “共济会”是济富
  • 揭开了中华民族的遮羞布
  • 依博主的意思,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 现在有钱的无产者那个主导世界?中..
  • 成王败寇。。。。。。不过很想听听..
  • 要相信,盲目地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 相持不下,必生大乱,迁延日久,胜..
  • 从秦朝到清朝, 十几个朝代,生生灭..
  • 只有纠正对国家起源和国家形态的根..

最新文章更多>>
  • 共济会的宗旨和口号就是一句话
  • 一部中国史的荒诞化解构:《历代史..
  • 何新敬祝博友新春好!
  • 论毛及“左”与“右”
  • 何新新春最新言论:复兴之路
  • 对何新博客开设两年的总结
  • 2012后,不会发生的事情
  • 对2012开年世局的几点短评
  • 对“隐身人谈共济会”一文的点评摘..
  • 金正日死后朝鲜局势
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