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平坝区全景:韩寒视频引发的血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11:59
  韩寒视频引发的血案作者:甄鹏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2-2-17  

  一、视频出现

  反韩干将李钟琴先生最近比较烦。不是因为全国的反韩局势不好,而是因为他花费力气整理出一篇《“公知”们为何纷纷跳进韩寒挖的大坑?》,却少有人喝彩。于是,他上传了一个叫《韩寒谈作品和文学》的视频。让大家看看,“就什么都明白了。”

  我是李先生的忠实读者。你让我看,我就看吧。与网络上关于韩寒的其他视频大同小异。韩寒口才不好。这个结论属于正常的批评。方舟子说“有语言障碍”,太损。不过呢,有的人口拙手巧,说明不了什么。

  有人说我在为韩寒找借口,这就冤枉我了。我关注韩寒好多年了。他的博客上有一段话,写着不参加研讨会,不签售,不讲座,不剪彩,不参加演出,不给别人写序等。我这人性善,总爱往好处想。我就想:“韩寒和别的名人真是不一样,这么谦虚和低调。”

  韩寒的低调如今成了罪证。说他肚子里没货啊!心里有鬼啊!怕露馅啊!我想到了“子产和鱼”的故事。我就有点像子产。如果判断正确,说明全世界到处有阳光;如果不正确,至少我的心灵有阳光。

  回到李先生的博客。我在下面留言评论,讲了一个小段子。注:这部分文字系本人独创,拥有版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个别字词稍有调整,以本文为准。

  “李警官抓了涉嫌杀人的韩某。李:交代被害人遇害那天你干什么去了!韩:不知道,忘了。李(一拍桌子):胡说,你自己干了什么事都不知道?人肯定是你杀的。拉出去毙了。”

  我心里暗自得意了一阵儿。我这个没有幽默感的人,也能写出幽默的段子了!谁料,李钟琴先生居然说我“无理取闹”!我怀疑眼睛花了,再回头看看我的文字,不粗、不黄、不水呀!李先生这么不解风情,没有幽默感哪!我想,李兄是否误会了我的意思。赶紧解释:“我不是拆台来的,我是来讨论问题来的,我是诚恳和认真的。如有冒犯,您要多包涵。”

  看得出来,李先生的确恼了。他给我这个法律学者讲了一个长篇大论的美国案子。说到这个“法律学者”的事儿,我也恼火,因为李先生动不动就说“甄先生自称‘法律学者’。”

  我是无名小卒,李先生不知道我的底细情有可原。我又赶紧解释:李先生不要总是说:“甄先生还自称‘法律学者’”。好像我是个冒牌法律学者。俺好歹有个律师资格证,发了几篇法学文章,接了几个案子。如果您觉得我上述解释不满意,请您和老方给我打打假。

  李先生不愧是太极高手,他回答说:“自称‘法律学者’,不是我总要说,是您在我博客上的留言中说的。”这句话让我大跌眼镜。哪像君子说出来的?我是说过“我是法律学者”的话。但怎么到了李先生嘴里就变味了呢?

  如果李先生觉得他的逻辑没错,我们以后也可以这样称呼他:“自称‘山大毕业’的李钟琴”、“自称‘编辑’的李钟琴”、“自称‘男性’的李钟琴”、“自称‘李钟琴’的李先生”。这都是他自己说的。

  二、人心难测

  从我和李先生和个人圈子跳出来,看看双方阵营的情况。韩寒周围的亲友涵养可能差点,例如韩寒爆粗口,路金波骂人不是一般地损。但是人家认错,路金波承认态度不好,韩寒也呼吁他的支持者保持理性。

  方舟子做了大量的文本分析,有没有错了的?有没有被别人解释清楚了的?肯定有。但是老方从来不认错,从来没有说:“这个问题别人已经解释清楚了,不能再算问题了,谈下一个吧。”

  方舟子可能说:“我的文本分析都没有错。”我要接着问:“你的结论有没有错呢?”说完我就后悔了,这个问题不该问,暂且打住。但是,从来没错的方舟子也有错的时候,我那个公开谴责他的声明里就提到了。

  宋立峰君看到这个声明,说我对方舟子要求太高。这个观点很典型,我必须回答一下。要是别人那么说,可以,但方舟子不行,因为他的影响力太大。还有一点,方舟子那番话将“准学术争论”上升到道德批判的高度,而且是与诚信无关的道德批判,有失大将的风度。

  发布谴责声明后,接连有网友提到我的站队问题。我再次重申:“我不站队。我自始至终态度很明确:支持方质疑韩,但要有理性;韩可以选择反驳方式,同样要有理性。”

  算上这篇,我已经写了十四篇评论,我的观点是一致的。我的文章大多在其它地方发表过,有疑问者可细查。当然,如果出现不一样的地方,以我的官方网站为准。我网站上的文章经过了些许文字性修改,但观点上的东西没改。

  宋君对我很担心,说:“小心方大博士盯上你甄大博士啊!被他咬上不死也得扒层皮,不管你有理没理。” 我由此想到了韩寒当初的挑战书:“我知道方舟子老师是不会放过我的,我的余生一定会在他的吹毛求疵甚至颠倒黑白之中度过。”

  韩寒低估了方舟子。虽然他已长大成为了青年,心灵还是当初那个给皇帝提意见的孩子。我就不会对方舟子老师说:“尽管批评。”这话说给韩寒,他肯定认为我客气。说给方舟子,他肯定对我狂轰乱炸,然后告诉我:“不是你说的尽管批评吗?”我还有一点比韩寒强,我的记忆力好,口才也拿得出门,所以方舟子如果打假我的作品,我会比较耐心地解答。

  刚看到网友留言,说我虽不承认站队,实际上已经站队了。我再次答复一下。从方舟子和我受到的共同科学教育出发,先确定标准。标准一,韩寒是否可以被质疑?我答复:可以。标准二,韩寒的早期作品是否被代笔?我答复:目前的证据不足以表明被代笔。标准三,你属于哪个阵营?我回答:我不属于任何一个阵营,对事不对人,谁有错我批谁。

  我的态度已非常明确,所以我不是骑墙派。我反思我的定位。在这场论战中,我是怎样一个角色呢?我既不是挺韩派,也不是挺方派。我也不是第三方,因为我虽然让自己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上,有时却直接与某一方发生了论战。

  如果我说我是一个裁判的角色,肯定有人说我狂。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类似裁判的角色。努力保持公正,有人犯规时试图纠正一下,用我自己微薄的力量。在真相未明之际,最重要的是保持“程序正义”。所以,我一直呼吁双方保持理性。如果还有人怀疑我的立场,我请他看看我写的《方舟子》专题,然后再评论我。如果方舟子连我这样的人也容忍不了,那他真没必要存在了。

  三、裁判点评

  喜欢质疑别人的人更应该有胸怀接受别人的质疑。除了韩寒代笔的大问题之外,方舟子阵营是否存在技术层次的错误或失误?那么多人对方舟子、彭晓芸、李钟琴等人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批评,是否存在一丁点儿的道理?方舟子、彭晓芸、李钟琴等人是否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然后为自己的某些过激言行向受过伤害的人道歉?

  除韩寒代笔的问题之外,方舟子等人对韩寒中、近期作品风格进行了评价,那是个人喜好问题;对知识面窄、错别字多进行了评价,那是无关诚信的小问题;对韩寒进行道德方面的攻击纯属低级趣味。彭晓芸的毒瘤说,李钟琴的粪坑说,一个比一个雷人!

  彭晓芸说,韩寒现象代表一种反智文化,说什么“公知崇拜文盲”。请我们看看反韩派们如何反智吧。李钟琴说:“我认为,只要认真看过那些质疑文章,只要不是抱有成见、预设立场,只要有起码的判断能力,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既然事情已如此明白、如此清楚,李钟琴们为何不相信受过高等教育的法官呢?

  我在李钟琴的博客评论说:“明明不擅长法律,却喜欢用法律用语。喜欢用法律术语,却不希望法官来决定。自己来充当法官好了。”借用反韩派的话回敬,这就是他们的反法律、反智行为。

  对个人全面否定、发动群众进行围剿、蔑视司法权威、自己永远正确,说你使用文革方式,彭晓芸还不服气。难道没有相似之处吗?请方舟子等人主攻代笔问题,其他事情过后再谈,让浑浊的水清一点;然后为自己的某些过激言行道个歉。自然没人说你们像“文革”。

  我小结一下:无论你们是否赢得比赛,你们队犯规了,而且是严重犯规。方舟子、彭晓芸、李钟琴该给黄牌警告,有些人应给红牌直接拿下。噢,对了,我不是裁判,幽默一下,别不解风情。

  四、尾声

  李钟琴对我的视频评论做出了回应:“这个视频,乃网友把韩寒所有谈自己作品和文学的录像剪辑到一起,并非要证明韩寒是否被代笔,也并非能说明谁是其代笔人,只是要让大家看一下这个‘当代鲁迅’、‘天才作家’到底有多少文学和知识底蕴。”

  我回复:“(接上回。)韩某一听,吓摊了,秽物都出来了。李(哈哈大笑):刚才是吓唬你呢。这么弱智!”

  好了,该结束了。首先,我要感谢读者。这是一篇又长又散的文章,因为我把它当告别演说来写,想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地写出来,解答大家的疑问。其次,我要向读者道歉。本文属于标题党,而且比较严重,本来应该在血案上加引号的。不过我两天很烦引号,因为李钟琴先生多次往我身上加引号,让我很不爽。

  关于方韩论战,我已经写了十四篇评论了,如果没有意外,这将是我的倒数第二篇,最后一篇将在判决公布后写。我将回顾十四篇文章的精彩片段,请赏析(以下是广告时间):

  1、“社会文明的进步,最终取决于公民社会的进步。这点韩寒是对的。”(《韩寒和他的民主观》)

  2、“韩寒的真正价值在于他的杂文,而不是他的前期作品。就像我在研究古龙的过程中,找到了其小说的很多弊病,但我否定不了古龙的文学成就。韩寒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孩子,即使他很幼稚,即使他本人也光着屁股,但他指出了皇帝没穿衣服。这就足够令我们这些成年人汗颜。压缩韩寒的泡沫不可惜,可惜的是从此中国又少了一个个性青年。大家都闷声发大财去吧!”(《替韩寒说句公道话》)

  3、“彭晓芸的意思是说:如果她批评毛泽东思想,那也不是批评毛泽东;如果她批判‘马’,那也与‘白马’无关。按照彭氏推理,我回她一句:‘彭晓芸现象是一种妓女站街文化。’她肯定不会生气,因为我说的是一种现象,不是她本人。”(《为中国的民主力量悲哀——从彭晓芸个案谈起》)

  4、“韩寒最重要的一个诉讼要点是争取法庭对争议作品进行认定。假如法庭没有进行认定,即使方舟子败诉,韩寒的声誉也难以挽回。”(《韩寒与方舟子纠纷的法律分析》)

  5、“从法学理论上,任何人都没有义务自证无‘罪’。但是自证清白也是当事人的一种权利。”(《五评方舟子与韩寒之争:一场混乱的闹剧》)

  6、“彭晓芸为质疑行为打上一面冠冕堂皇的旗帜——‘追求真相’,而忘记了民主制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程序正义’。也就是说,这些质疑行为是否理性?是否造成了被质疑者的过度伤害?”(《方舟子与韩寒之战群英谱》)

  7、“不管事实的真相如何,我赞赏并支持韩寒的这一呼吁。它直面方韩论战的最大缺陷:缺乏理性。”(《方舟子与韩寒之战告一段落》)

  8、“在目前的心态下,韩寒很难写出优秀的作品,但我们期待。”(《进退维谷的韩寒》)

  9、“方舟子的手越伸越长,从学术打假到学术评价(贺卫方事件),又到作品代笔,再到文学批评。是否离他熟悉的领域越来越远?我欢迎方舟子打到政治领域。”(《韩寒作品的风格及备受争议的韩氏幽默》)

  10、“法律不仅是韩寒的挡箭牌,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挡箭牌。”(《法律可以成为韩寒的挡箭牌》)

  11、“我提出‘润笔说’,只是为了告诉方舟子们,这也是一种可能,并不代表我对韩寒做出了结论。”(《隆重推出韩寒被润笔说》)

  12、“作为一名法律学者和多年从事法律实践的代理人,我对方舟子先生歪曲事实和恶意中伤的行为表示遗憾,并予以公开谴责,希望方舟子先生在争论和诉讼过程中保持理性。”(《公开谴责方舟子歪曲事实和恶意中伤的行为》)

  13、“一方面觉得萧瀚‘疯’,另一方面觉得他‘痴’。想像萧瀚在法庭上烧纸的样子,有一种焚琴煮鹤的痛。我支持过萧瀚,也反对过他。参与这场辩论的名士中,萧瀚最有魏晋风度。由于网络的封杀和他自己的厌倦,萧瀚离开了新浪微博。没有了萧瀚的新浪,是否无趣了很多?”(《方韩之战的好戏还在后面》)

  14、“李警官抓了涉嫌杀人的韩某。李:交代被害人遇害那天你干什么去了!韩:不知道,忘了。李(一拍桌子):胡说,你自己干了什么事都不知道?人肯定是你杀的。拉出去毙了。韩某一听,吓摊了,秽物都出来了。李(哈哈大笑):刚才是吓唬你呢。这么弱智!”(《韩寒视频引发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