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试爱演员谈亲热戏:国内著名评论家共议张炜巨著《你在高原》|夫子书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18:41:08
国内著名评论家共议张炜巨著《你在高原》
转自《文学报》
张炜,1956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原籍山东栖霞。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
张炜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是一位擅于长篇写作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等,短篇小说集《芦青河告诉我》,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瀛州思絮录》等,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筑万松浦记》等,诗集《皈依之路》《家住万松浦》等。有《张炜自选集》(6卷)、《张炜文集》(6卷)、《张炜文库》(10卷)等多种文集出版。另外,《楚辞笔记》是他解读和研究屈原的一部书,《芳心似火》是他一部谈论“齐文化”的专著。张炜的作品译有英、法、日、德等多种外文版本,其小说也被美国、法国等国家教育部列为高等教育教材,成为高等教育考试必读书目。《声音》《一潭清水》分别获1982年、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古船》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986年长篇小说奖,被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中国文学百年百优”,《九月寓言》获上海第二届中长篇小说大奖一等奖、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并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图书”。《刺猬歌》于2007年获得了由美国总统亚太顾问委员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亚洲地区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作家)。
201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张炜历时二十二年创作的长达39卷,约450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全书分10个单元:《家族》《橡树路》《海客谈瀛洲》《鹿眼》《忆阿雅》《我的田园》《人的杂志》《曙光与暮色》《荒原纪事》《无边的游荡》),堪称世界文学史中最长的一部纯文学作品。
即将2010-05-16 22:38
●雷达(文学评论家)
我曾把张炜的一个人物比作葡萄园里的哈姆雷特。张炜自己何尝不也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人物。他固守着宁静的葡萄园,默默地思考生与死,功利与永恒,技术与道德律的终极问题,以笔为矛,抗辩着市场化和现代工具对精神家园的侵袭,进攻的规模越大,他的抗争越决绝而有力。也许,在这个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这种牧歌式的理想化显得有点天真,是螳臂挡车。精神的发展证明,张炜的坚守是有意义的!这本超长的小说《你在高原》便是张炜的燃烧着的心灵长旅,这十部作品以其思想和艺术的纯正,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竖起了一座精神的碑石,为我们时代的某些严重缺失提供精神滋养。
《你在高原》的书写过程是一次长长的沉浸和感动,叙述人宁伽在做着大地漫游的同时,也在做着心灵的漫游,沉缅于爱情、人性、哲学、宗教等形而上的玄想,个体心灵在大地的滋养和启迪下,做着上穷碧落下黄泉般的思索和追问。这部书是一个人漫长的心灵之旅,并由个人心史走向了民族心史。
张炜的道德建构并不是机械的说教和宣谕,我从文本中感到的是一种潜移默化般的道德心灵化,是一种形象和诗意的建构,夹杂着愤怒、呐喊、冥思和激情,书中多次出现的“燃烧”意象和“火戒”引文,既是对我们时代疯狂欲望的生动概括,盈满了悲愤,又将其提到原罪的层面进行彻底的道德审判。
我反复提到一个当下文学缺钙的问题,即中国小说的精神能力亟需提高,作家的思想资源和灵魂资源亟待补充。从这个意义上看,张炜的《你在高原》是一部补钙之书,是我们时代和文学重要的精神补养,它的出现是当下中国文学的欣悦之音。
即将2010-05-16 22:38
●白烨(文学评论家)
煌煌10部、39卷,洋洋450万言的《你在高原》,是著名作家张炜历时20余年完成的一个鸿篇巨制。未曾细看时,我曾主观地以为这样的壮举不免有些莽撞,乃至疯狂,但看过其中的一些篇什后,我为他的执着、深刻、丰盈所深深震撼。这是怀揣大爱、亲吻大地的“一个地质工作者”勘探生活、踏访人文的独家文学硕果,值得人们高度敬重,细加品味。
如今写作日益走向浮泛化,阅读开始流行碎片化,当一切都在趋于轻松、轻快、轻薄之时,张炜的《你在高原》的这份沉重、厚实与博大,看起来是反其道而行之,实际上是以激浊扬清、醍醐灌顶的方式,补苴罅漏和兴利除弊。因而,张炜的这种宏大叙事写作与他的《你在高原》的出现,在当下文坛有着特别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
即将2010-05-16 22:39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十多年前读过《家族》,当时曾联想到罗曼?罗兰所说的,这个世界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向上”和“向下”两类人,其分野在于精神领域的传承。张炜要描写的,正是在不同精神血缘的传承中聚合起来的“家族”之间的斗争。物质层面的争夺战总是以“向下的”一族获胜,所以历史上著名的屠杀与迫害事件一再重演,但精神层面的战争呢?每当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或大迫害过去之后,那些制造暴行的人总是被钉在了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又是“向上的”一族最终的胜利。《家族》正是这样一部交织着两种战争结果的现代启示录,以及知识分子在这多层面的复杂战争中的选择、失败、毁灭和再生。现在,作家张炜把《家族》列入了三十九卷本的《你在高原》的结构,我还来不及阅读这部长河小说,但我一定会读完它,用阅读来向作家致敬,并相信在阅读中会重新燃烧起当年激情,来体会人类精神传承的意义。
即将2010-05-16 22:39
●洪治纲(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炜是一位执着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位充满激情的作家。他以白璧德式的新人文主义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撑,不断地向现代文明发出深切的思考和追问,倾力展示人类对大地的深深眷恋和长久膜拜,传达作家对历史的深情体恤与真诚辨析,同时也表明创作主体对于人性欲望的强烈质疑和批判。他的长篇巨制《你在高原》,再一次用诗人般的丰沛之情,极富变化的叙述手法,通过对百年中国历史的深情回眸,展现了作家极为广袤的精神视野,也折射了作家异常蓬勃的艺术雄心。
《你在高原》是一部反叛之书,也是一部超越之书。在那里,遥远的传说,古老的寓言,魔幻的情节,迷离的想象,渗透在一个又一个现代故事之中,熔铸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性格中,使生命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理想与欲望……形成了各种复杂而又微妙的纠缠。在那里,套盒式的故事结构,变动不居的意识流,玄秘的魔幻主义,以及各种跨文体式的组合,争相呈现出各种独特的叙事智慧。它是一部挑战读者思想深度的作品,也是一部挑战读者艺术情操的作品。它再次表明,文学是一种“慢”的艺术。既然我们的生活节奏已经够快了,我们不妨踏进这座“高原”,慢慢地游走,慢慢地欣赏。
即将2010-05-16 22:40
●孟繁华(沈阳师大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
张炜的煌煌十部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就摆在我的面前。在接触它的瞬间掠过心头的就是震惊。在当下这个浮躁、焦虑和没有方向感的时代,张炜能够潜心二十年去完成它,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奇迹。这个选择原本也是一种拒绝,它与艳俗的世界划开了一条界限。与其说这是张炜的耐心,毋宁说这是张炜坚韧的文学精神。许多年以来,张炜一直坚持理想主义的文学精神,在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中安之若素。不然我们就不能看到《你在高原》中张炜疾步而从容的脚步。对张炜而言,这既是一个夙愿也是一种文学实践。
用二十年的时间去完成一个夙愿或文学实践,几乎是一种“赌博”,他要同许多方面搏弈,包括他自己。如果没有一股“狠劲”,这个搏弈是难以完成的。许多人都担心读者是否有足够的耐心读完。我想那倒大可不必。古往今来,“高山流水觅知音”者大有人在。张炜大概也没有指望让《你在高原》一头扎在红尘滚滚的人群中。
即将2010-05-16 22:40
●胡平(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
《你在高原》长达十部,容纳了丰富的题材和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全面的思考,却不是松散的拼接。它有着统一宏大的构思,有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和一些经常出现的人物,仅此一点就使这部著作的气势非同一般。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所显示出的作者完整的世界观,它冷静、独立、稳定、持续,丝毫不受世俗观念的影响,具有超乎物外的立场和信念,因而保持了与现实的距离和批判的余地。我们知道,摆在当代作家面前最困难的任务,莫过于获得观照和把握现实的力量,这困难正来自于世界观和信仰的形成。在这一点上,张炜也是足以令人尊敬的。这些年来,张炜始终是张炜,或者说,始终是真正的作家。
即将2010-05-16 22:41
●何向阳(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
张炜是兼具诗人与哲人气质的小说家。新时期以来,他自《古船》至《九月寓言》《柏慧》《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与浪漫》《刺猬歌》等长篇写作,直至这部450万字的《你在高原》,不仅构建了一个作家独特的艺术王国,而且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朽见证。
张炜的思想并不高蹈,它始终贴着大地内部跳跃的心脏,从中我们可以读出自然的丰盛、传统的韧性、现实的疼痛、灵魂的赤诚,从中我们还可以读出雨果的人道、托尔斯泰的温润、里尔克的敏感、卡夫卡的惊悚,当然还有蒲松龄于平原枯槁、夜色荒凉中对生命的不离不弃和对爱情火热、激越的想象。
30年来,张炜的冥思与玄想并重、忧患与浪漫同行的写作,成就了他成为百科全书式作家的可能。
即将2010-05-16 22:41
●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
450万字的《你在高原》让我再一次看到了张炜那种纯粹的文学信仰以及由此爆发的精神和艺术的能量。刚读完的《海客谈瀛洲》这一部就给我强烈的震撼,秦王东巡的故事被作家从虚虚实实的四条线索切入,历史的追问、人性的挖掘、诗情的抒发、自然的描摹、现实的忧愤与对于那个传奇人物、遥远故事的神秘想象融为一体,配以色彩斑谰的语言、丰富的艺术修辞、现代的叙事手法,共同建构了一部多声部的艺术四重奏。
即将2010-05-16 22:41
●施战军(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你在高原》煌煌十部,单部不单薄,合集不合流。一个作家的精神宇宙由此展开,心事浩茫的混响由此发出,有的是凝思下的雄辩、战栗后的警策、离难中的慈悲、渊博后的深远……他在和繁富的心灵对话,也是在跟致使遗忘和漠然的种种力量较劲,以多种叙述方式穿透那些常人所认为的不可能,让深藏的可能强大生长,呈现历历在目之状,激活耿耿于怀之心。
即将2010-05-16 22:42
●张新颖(复旦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你在高原》的庞然出现,似乎要在轻巧便捷的文学时代,重申小说的恢弘存在。一代人的生命历程,携带着丰富而驳杂的历史信息,更深刻地镌刻着与现实相迎、相撞、纠缠、搏斗而在身体上和心灵上留下的条条印痕。复杂的经验,不倦的思考,激情的探索,浪漫的想象,漫长的诉说,需要巨大的体量才能容纳,才能完成。张炜用二十年完成一个个人的大念,而当它岸然存在于中国当代文学之中,其意义就不仅仅是个人愿望的实现了。
即将2010-05-16 22:42
●贺绍俊(文学评论家)
我把张炜的《你在高原》看成是一次伟大的行为艺术。尽管我还没有完整地、细致地读完这部由三十九卷组成的宏篇巨著,但我首先要对张炜花二十余年功夫而完成了这一伟大的行为艺术肃然起敬。张炜在这一行为艺术中证明了他的耐力和定力,他必须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抵御着现代性的种种诱惑,才能完成这一伟大的行为艺术。当然,我也做好了准备,花相当多的时间来阅读这部作品,事实上,我的阅读,以及所有读者的阅读,都可以看成是张炜的这一伟大的行为艺术的一个环节,因为我们将跟随着小说中的主人公宁伽开始漫长而又愉快的精神之旅。
即将2010-05-16 22:42
●吴秉杰(文学评论家)
《你在高原》可以称之为这一文学精神匮乏时代的一个奇迹。不仅因为它行走于历史的边缘(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如此),窥探中心,边行走,边叙说,边抒发,更因为即使是以一种个体的眼光,它也有勇气使其成为一部包容一切的、涵盖根本的大书。所有的社会冲突都已转化为一种人生的冲突,这又使《你在高原》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份民族的时代的记录,同时也是一份“心”的记录。
即将2010-05-16 22:43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炜的《你在高原》挑战了汉语写作的极限。对我们业已形成的长篇小说的体制和文学性都是一次胆大妄为的超越。也许这是最具汉语本性的写作实验,语词与情感的自律运动可以凭借才华而无限延展,而思想与悲悯在天地之间纷纷洒落。读这部大书你会和张炜一道登上高原,观世间万物,看天地人和,而胸中自有万山奔涌。又何必在乎小说之小,文学之学呢?
即将2010-05-16 22:43
●丁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消费文化时代,一个执着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手法去构建一个近乎于古典人文主义的精神大厦的作家,往往会使我们想起了堂?吉诃德 ,在嘲笑之后,我们为之深深感动。我们会像桑丘那样,和张炜一起重新踏上为理想而奋斗的荆棘之路吗?
●程光炜(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炜的《你在高原》立足于整体把握人类命运的思想高端上,思虑深邃,视野宏阔,是近年来需要关注的大作品。
●林建法(《当代作家评论》主编)
张炜三十岁写出了《古船》,三十五岁写出了《九月寓言》,四十岁写出了《家族》,五十岁写出了《刺猬歌》。五十五岁前写出了长达450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三十多年来,张炜以其不竭的创造力与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这个时代写出了一千多万字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满理想主义的光彩,他以诗人的情怀,抒写他对大地的深情与对大自然的挚爱,抒写丰富复杂的中国经验与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物,为当代汉语写作树立了美好的典范。张炜是中国当代具有经典意义的杰出作家。
●…………
tf81522802010-05-17 15:46
这些评论是建立在阅读完后发表的,还是信口打呱呱《(广告词)?
即将2010-05-17 21:22
肯定是看了一部分,有一定感觉的。从评论文字中可以知道。比如“十多年前读过《家族》,……现在,作家张炜把《家族》列入了三十九卷本的《你在高原》的结构,我还来不及阅读这部长河小说,但我一定会读完它,用阅读来向作家致敬。”“尽管我还没有完整地、细致地读完这部由三十九卷组成的宏篇巨著”“刚读完的《海客谈瀛洲》这一部就给我强烈的震撼”。通读完的应该是还没有。对于评论家而言,我觉得他们有资格有理由说这话,因为张炜本身是一个信得过的作家。
要知道,张炜是写出了《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的作家。他不可能以这样一摞砖头砸自己的牌子,他会为自己负责的。
即将2010-09-23 13:50
《你在高原》具备大作品的气象
张炜只要写一卷、两卷或者三卷,都会毫无疑问地站在汉语文学的高点上,他为什么写十部?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力量?这是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听到张炜出版十卷本长篇时的疑问。他说自己很长时间不敢看,担心看了之后,张炜原有的形象会在心中瓦解。然后阅读之后,陈晓明坦率地说,自己被“击败”了。“如果汉语文学有高原,《你在高原》就是高原;汉语文学有脊梁,《你在高原》就是脊梁。它孕育出汉语文学的很多内涵,超出了现有的文学理论和支持。”
其实不只陈晓明有疑惑,评论家李建军也有同感。“十卷本能叙述什么?”李建军读完长长的十卷本作品之后,用“非常震撼”形容自己的感受。“张炜一贯的细腻、诗性、唯美的语言和叙述的方式,那种对自然充满了亲和与爱的态度,在十卷本里面始终如一地贯穿着。”他认为作品中有强烈的、深沉而热切的家园意识,它是无形的,但是也可能是人所能剩下的最后的珍贵,所以张炜坚持的是抽象的心灵家园。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吴义勤认为,《你在高原》是代表张炜及当下文学追求和文学信仰高度的小说,特别对于文学传统的坚持,这种自信在当代作家里非常少的。吴义勤说,传统文学对诗性、修辞、景物描写等传统的文学元素,曾被视为落后的元素,但张炜一直将这些元素不停地进行阐释和建构,并把这些文学元素魅力重新提到一个高度。另外,《你在高原》具有思想的高度和精神的高度,对于时代和人的解释,现实和历史的解释,对现代化和精神乌托邦的认识等都进行了追问和拷问,这种拷问对这个时代的思想是一种贡献。
评论家白烨和何建明共同为《你在高原》总结出了“四气”:底气(或者叫地气)、元气、正气、才气。评论家吴秉杰进一步坦率地指出,他相信当代文学史上能够留下的名字很多,但是像张炜这样的作家是可以长久留下的。
即将2010-09-23 13:51
精神追求是大作品的内核
该怎样认识张炜这样勤奋、多思、有强烈独立追求的作家?怎样看《你在高原》?评论家雷达认为,张炜是一个精神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作家,这既是他的活力之源和魅力之源,也是失意的乌托邦。雷达说:“张炜为了尊严的斗争,更多描写了人与自然及自身的和谐。张炜的《你在高原》的出现是中国当下一个欣悦之音。”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施战军注意到,中国有那么绵长的海域、海岸线,中国文学里与海有关的文学创作却非常薄弱。在《你在高原》中,我们看到海的创作的新的界面,这个界面有无穷的发展的可能性。“张炜把一个物质的、物理的海,变成历史之海、时代之海、内心之海的时候,就变成一个沧海寻人的主题,我觉得这是张炜了不起的地方。”
张炜的《你在高原》相对于以前的写作明显有一个转变。评论家贺绍俊认为,张炜从上世纪8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转变为现在的精神之旅,这样的转变对作家存在的意义有一个认识,或者他彻底放下求真的负担,在求善的旅途上决绝地走到底。因此证明张炜是一个有质疑精神的作家,“最重要的是,张炜坚守的立场和信仰,他是要把这样一种文学方式体现出来,就构成了小说丰沛的文学性,在这样一个红尘滚滚的文学世界里,执著地提着一盏灯,提醒人们不要放弃文学的追求,我以为这就是作家存在的意义。”
读张炜的小说在当下是有特殊意义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说:“张炜写东西很简单,他对理想的追求很坦然,精神上很干净,这样一种精神的追求恰恰是我们这个世界最需要的。在张炜的小说里,知识分子的人文理想扩大到爱中国的民间,他笔下的人物最后都是回到田园,回到葡萄园,回到海边。“知识分子最终是在民间大地找到他的根,找到他的力量。”
即将2010-09-23 14:03
张炜: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写完一本出一本,我也试过这样做,发现不行,这450万字从头到尾是一个大故事,总体上是一本大书,没办法拆开来。所有的“长河小说”,无论多么长都是一本书,而不像系列小说那样单独成篇。可是“长河小说”往往有个毛病,前面写得好,两三本以后就没法看了,因为任何人都难以保持长久的气韵和始终充沛的情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找到了一个技巧:在写作之前进行严密的构思,规划好十部书的主要内容,然后动手写的时候,就看我当时的心境,觉得适合写哪一部,就抽出来写。也就是说最后一部未必是最后写的,我写的每一部都选择了最合适的时机。
这又造成一个问题:写了22年,也许十年前写到某个人物已经死了,十年后忘记了,写作的顺序又是打乱的,有可能就对不上号。所以进行到最后一年的时候,我什么事都不干,就是给全书挑毛病。手写的书稿,我放到电脑里进行查找,给每个人物建立像字典一样的简历,每个地方的资料也重新整理。出版社对我很好,找了5个编辑组成班子,帮助我修改书稿。就这样度过最后痛苦的一年,我累得一身是病,22年最好的年华,就耗在这本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