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是谁 卢冠廷歌词:仲富兰民俗博客(248)图文(44)重阳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0:19:19

民俗博客(248)图文(44)重阳节


诗画:认识重阳的一个视角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重阳赏菊图” 

 

明天就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了,当此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来之时,选取一些重阳诗画,不啻是对传统重阳节的认知的一个新视角。当然,这里选刊的可能挂一漏百,有可能遗漏了重要的作品。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诗人画家,每到重阳节这一天,吟诗作画,也同样为传统重阳节留下了宝贵的诗文画作,同样是民俗文化宝库中的财富。因我不是书画家,不知当今书画界的水有多深,远远望去,总感到也很喧嚣和浮躁,良莠莫辨,鱼龙混杂,有的画了几幅画,也以“著名大师”、“巨匠”自居了,想来也真是好笑。作品优劣不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是要经得起岁月的积淀,好在时间是一位伟大的审判者。



                                                          李峰国画作品“重阳赏菊” 

 

重阳节是诗人与画家一直讴歌、常画常新的题材,“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因为在古代,重阳节被视为危险的季节。天气初寒,肃杀秋风,容易染疾。重阳节的原始意义在于逃避灾祸。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乾者为天,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坤者为地,柔顺宽厚、博大载物,两者精神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书画大作品特有的刚柔并济、进退有度、顶天立地的精神——道法自然,这是画师大家们法天地之道的必然结果。



                                                  1905年的国画作品“重阳四屏图”



1923年的国画作品“重阳四屏图” 

      九九重阳意味着阳数的极盛,凡事盛极必衰。与五月五一样,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灾日。以出外登高野游的方式,脱离有可能发生灾祸的日常时空。由室内到室外的空间移动,即能禳解生存的危机,登临高处,意味着接近了天神,因此也就易于获得福佑;这种登高习俗后来随着文化的移动,播布全国。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都是为了消灾远祸。

民国时期的重阳节诗画图 

 

重阳节又称为“女儿节”。重阳还是出嫁的女儿回家的日子,接出嫁女儿回家吃重阳糕,是重阳的另一节俗,俗谚有“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所以重阳如端午一样,被称为“女儿节”。“归宁”。重阳节妇女的回娘家食糕,表面上的意义是团聚、热闹,其隐含的原始动机是向母系家族乞求生殖力量。重阳糕犹如社饭,都体现着生命的意义。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书法作品 

 

重阳节后世演变为“老人节”、“祝寿节”。重阳在后世成为祝寿节、老人节。壮族“寿粮缸”的故事。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著名画家华三川唐诗写意图



当代明信片“重阳节”所载重阳节古意



当代明信片“重阳节”所载重阳节古意



当代明信片“重阳节”所载重阳节古意 

 

民俗的真谛之一就是趋吉避凶,诗人吟诵高歌,画家如椽之笔,描摹的也是民俗的真谛,趋向吉祥,规避灾祸,鞭挞丑陋,歌颂真善美,精神其实是相通的。但愿这种精神内核能够代代相传,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仲富兰

      2011年10月4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