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成为破坏神:太原市文化产业成为全省排头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44:55
太原市文化产业成为全省排头兵· 美容牙科 给你明星一样的笑容· 山西友谊国际旅行社· 太原旅行社找太原友谊旅行社· 亚马逊下架苹果iPad· 银行乱收费暴利超过石油烟草· 每台ipad苹果劲赚150美元太原新闻网 2012-02-17 15:17  来源:太原新闻网 新太原论坛 山西旅游 立仁整形

    “综合多项指标,太原市作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可谓名副其实,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水平,还是产业门类、品种的数量质量都堪称第一。”昨天,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组顾问、山西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卢渝在太原市的调研座谈会上强调,这是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组历时三个月,经过对全省11个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全面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据了解,“十一五”时期,太原市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新兴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综合实力日趋增强。形成了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业、音像制品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印刷复制业、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文物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以及文化服务业等十四大门类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突破1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超过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在全省的30%左右。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95.39亿元,占地区GDP的比重为5.36%,高于全省3.2%和全国2.75%的平均水平。2011年预计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13.98亿元,约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4.8%,约占地区GDP的比重为5.56%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拉动了GDP的增长,成为全省的龙头。

    文化产业成为战略新兴产业

    “十一五”期间,按照中央和省委“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的要求,太原市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继2006年太原市文化局和太原市广播电视局合并为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之后,2009年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与太原市新闻出版局合并新组建了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县(市、区)组建了文体广新局,明确了履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依法行政、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组建了市、县两级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和执法队。

    与此同时,推进制作与播出分离、采编与经营分开,文艺团体、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了太原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太原日报报业集团等文化集团,组建了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太原文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市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太原舞蹈团,形成了以国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市场框架。推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剧团的扶持,涌现出一大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例如,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太原日报报业集团,拥有《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太原手机报》和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网、太原晚报网、山西商报网“四报四网”。在报业经营上,2009年以来,作为山西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单位,太报集团在经营性公司的转企改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任务,被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山西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完成了评估剥离经营性资产,办理了企业工商和税务登记手续,核销了原经营系统的304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企业人员按规定签订了企业劳动用工合同,并按照企业管理办法缴纳了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符合文化体制改革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人权、财权放权松绑,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截至去年年底,报社实现利润总额5860万元,达到建社60年来的最高水平。太报传媒各公司经营指标全线飘红,广告收入突破1亿元,发行、印刷、物业等公司均超额完成经营任务。

    重点项目成为文化产业“火车头”

    一个好的项目带给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是不可估量的。而如何在资金和政策等“软硬”环节为好的项目提供落地通道,则成为文化产业内生力的前提。

    为优化财政在文化领域的投入结构和方式,太原市已初步建立起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多元文化产业投资体系。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从房地产投资中征收1%的费用扶持文化发展,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关注文化产业的人士不难发现,在连续四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可以看到太原市涉及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等内容的七大类1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参展,其中就有重点招商项目69项,重点展示产品20种等,金额达10亿多元。

    另外,太原市还组织文化创意企业参加北京国际“文博会”、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等会展和洽谈会16次,签约项目47项,金额达21.7亿元。组织五大文化产业集团及有示范带动性、成长性的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项目参加了第六届“中博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展,达成意向400多个,金额约2000万元,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达到了展示成果、扩大影响、增进交流、合作洽谈、招商引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目的。主办的两届动漫产业招商洽谈会,签约13个项目,金额达7660万元。

    文化设施建设如果不够完善,发展文化产业则无异于空中楼阁。文化设施建设的资本由太原市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共同投入,近几年陆续建成的有晋商博物馆、红星文化创意大厦、解放数码影城、横店影城、新影都、奥斯卡影城、红星数字影城、金刚里影城等,改造了青年宫演艺中心、长风剧场和饮马河戏迷票友舞台。正在新建的项目有太原美术馆、太原博物馆、太原·东方明珠湖滨广场等。这都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太原市的会展业发展同样令人瞩目,因为会展业对其他行业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平台。近几年成功举办的大型展会就有,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特色农博会、新晋商大会暨新晋商形象展示与产业博览会、太原国际镁业大会暨展览会、太原汽车博览会、晋商之路旅游招商会、太原首届啤酒美食节等。大展带来的长尾效应,让越来越多的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同样,丰富的文博资源也是太原的精华和特色所在,政策的开放使民间力量参与到文博产业的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明显提高。山西宝力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欣中集团分别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因寺、龙山石窟无偿捐款100万元,天龙山文管所还与山西欣中集团签订协议,今后几年山西欣中集团将投资2亿元用于文物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精品取得新成果

    2008年7月,太原话剧团与著名导演宁浩合作的励志喜剧 《疯狂的疯狂》在上海首演并引发轰动,此后三年多来该剧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十余座城市演出150余场,形成很大影响,《疯狂的疯狂》荣获 “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2010年4月,太原市话剧团又一经典剧目《饭·局》在北京首演,2011年,太原市话剧团 《疯狂的疯狂》、《饭·局》、《绿野仙踪》、《红色遗言》轮番上演,《饭·局》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太原市优秀剧目奖”。

    太原市歌舞杂技团则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开拓了国外市场,2009年,新开发十余个节目赴日本、沙特演出160余场。2011年,大型原创杂技主题秀《我们年轻,我们去追梦》年赴台湾进行了三轮演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山西旅游市场情况,太原市歌舞杂技团策划排演了大型综艺旅游晚会《唱享山西》,成为外地游客来山西旅游时必看的一场经典晚会,首演至今已演出400余场,获得山西省十大旅游杰出品牌、省文化厅十大文化品牌。

    2011年7月,太原市歌舞杂技团赴境外演出达到鼎盛期,单月派出4个表演团,分赴美国、韩国、西班牙、法国等地演出,其中,2月7日至2月17日参加纽约NBA新泽西网队主场比赛 “中华欢乐春节”大型演出,并在新泽西、宾夕法尼亚州和华盛顿区等地进行了为期11天的文化访问演出。

    2011年10月11日至13日,著名艺术家张继钢倾力创作的舞剧《千手观音》作为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的重点剧目,在重庆大剧院上演。2011年,舞剧《千手观音》共演出42场,用一流的艺术展示了中国山西的文化软实力,是一台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的舞台精品。

    演出场次、收入与观众的快速增长,与太原市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密不可分。晋剧《傅山进京》获“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称号;《龙兴晋阳》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电视剧 《喜耕田的故事》获电视“飞天奖”;《老醋坊》、电影《白银帝国》、《哑娘》、《儿子、媳妇和老娘》、《决战太原》获电影“金鸡奖”。

    截至目前,太原市共有国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民营职业剧团15个、民间剧团59个,年均演出5000多场次、观众400多万人次、收入4000多万元。

    除此之外,太原市在动漫方面也有精品推出,创作了《晋商会馆》等动漫作品,推出原创动画片 《天天健康》(50集)、原创木偶剧《不亦乐乎》(66集)、原创作品《太空娃》(65集)等,原创动画片《衡》获得美国弗吉尼亚视觉电影节“最佳动画放映奖”和 “最佳二维动画片奖”,大型3D网络游戏《苍穹》面市,开创了山西网游先河。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平台,古老的背棍、秧歌、剪纸、刺绣等民间传统文化也被引入到剧目创作中,群众文艺的小戏《酸枣坡》、太原秧歌《农家乐》、京东大鼓《选举之前》、《鼓曲神韵》、舞蹈《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数来宝《孪生情》等荣获全国“群星奖”24项。

    众多文艺精品激发了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热情,繁荣了文化市场,精品剧目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扩大了太原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太原市文化产业成为全省排头兵· 美容牙科 给你明星一样的笑容· 山西友谊国际旅行社· 太原旅行社找太原友谊旅行社· 亚马逊下架苹果iPad· 银行乱收费暴利超过石油烟草· 每台ipad苹果劲赚150美元太原新闻网 2012-02-17 15:17  来源:太原新闻网 新太原论坛 山西旅游 立仁整形

    “综合多项指标,太原市作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可谓名副其实,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水平,还是产业门类、品种的数量质量都堪称第一。”昨天,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组顾问、山西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卢渝在太原市的调研座谈会上强调,这是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组历时三个月,经过对全省11个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全面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据了解,“十一五”时期,太原市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新兴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综合实力日趋增强。形成了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业、音像制品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印刷复制业、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文物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以及文化服务业等十四大门类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突破1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超过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在全省的30%左右。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95.39亿元,占地区GDP的比重为5.36%,高于全省3.2%和全国2.75%的平均水平。2011年预计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13.98亿元,约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4.8%,约占地区GDP的比重为5.56%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拉动了GDP的增长,成为全省的龙头。

    文化产业成为战略新兴产业

    “十一五”期间,按照中央和省委“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的要求,太原市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继2006年太原市文化局和太原市广播电视局合并为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之后,2009年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与太原市新闻出版局合并新组建了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县(市、区)组建了文体广新局,明确了履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依法行政、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组建了市、县两级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和执法队。

    与此同时,推进制作与播出分离、采编与经营分开,文艺团体、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了太原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太原日报报业集团等文化集团,组建了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太原文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市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太原舞蹈团,形成了以国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市场框架。推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剧团的扶持,涌现出一大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例如,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太原日报报业集团,拥有《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太原手机报》和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网、太原晚报网、山西商报网“四报四网”。在报业经营上,2009年以来,作为山西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单位,太报集团在经营性公司的转企改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任务,被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山西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完成了评估剥离经营性资产,办理了企业工商和税务登记手续,核销了原经营系统的304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企业人员按规定签订了企业劳动用工合同,并按照企业管理办法缴纳了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符合文化体制改革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人权、财权放权松绑,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截至去年年底,报社实现利润总额5860万元,达到建社60年来的最高水平。太报传媒各公司经营指标全线飘红,广告收入突破1亿元,发行、印刷、物业等公司均超额完成经营任务。

    重点项目成为文化产业“火车头”

    一个好的项目带给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是不可估量的。而如何在资金和政策等“软硬”环节为好的项目提供落地通道,则成为文化产业内生力的前提。

    为优化财政在文化领域的投入结构和方式,太原市已初步建立起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多元文化产业投资体系。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从房地产投资中征收1%的费用扶持文化发展,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关注文化产业的人士不难发现,在连续四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可以看到太原市涉及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等内容的七大类1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参展,其中就有重点招商项目69项,重点展示产品20种等,金额达10亿多元。

    另外,太原市还组织文化创意企业参加北京国际“文博会”、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等会展和洽谈会16次,签约项目47项,金额达21.7亿元。组织五大文化产业集团及有示范带动性、成长性的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项目参加了第六届“中博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展,达成意向400多个,金额约2000万元,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达到了展示成果、扩大影响、增进交流、合作洽谈、招商引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目的。主办的两届动漫产业招商洽谈会,签约13个项目,金额达7660万元。

    文化设施建设如果不够完善,发展文化产业则无异于空中楼阁。文化设施建设的资本由太原市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共同投入,近几年陆续建成的有晋商博物馆、红星文化创意大厦、解放数码影城、横店影城、新影都、奥斯卡影城、红星数字影城、金刚里影城等,改造了青年宫演艺中心、长风剧场和饮马河戏迷票友舞台。正在新建的项目有太原美术馆、太原博物馆、太原·东方明珠湖滨广场等。这都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太原市的会展业发展同样令人瞩目,因为会展业对其他行业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平台。近几年成功举办的大型展会就有,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特色农博会、新晋商大会暨新晋商形象展示与产业博览会、太原国际镁业大会暨展览会、太原汽车博览会、晋商之路旅游招商会、太原首届啤酒美食节等。大展带来的长尾效应,让越来越多的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同样,丰富的文博资源也是太原的精华和特色所在,政策的开放使民间力量参与到文博产业的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明显提高。山西宝力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欣中集团分别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因寺、龙山石窟无偿捐款100万元,天龙山文管所还与山西欣中集团签订协议,今后几年山西欣中集团将投资2亿元用于文物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精品取得新成果

    2008年7月,太原话剧团与著名导演宁浩合作的励志喜剧 《疯狂的疯狂》在上海首演并引发轰动,此后三年多来该剧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十余座城市演出150余场,形成很大影响,《疯狂的疯狂》荣获 “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2010年4月,太原市话剧团又一经典剧目《饭·局》在北京首演,2011年,太原市话剧团 《疯狂的疯狂》、《饭·局》、《绿野仙踪》、《红色遗言》轮番上演,《饭·局》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太原市优秀剧目奖”。

    太原市歌舞杂技团则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开拓了国外市场,2009年,新开发十余个节目赴日本、沙特演出160余场。2011年,大型原创杂技主题秀《我们年轻,我们去追梦》年赴台湾进行了三轮演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山西旅游市场情况,太原市歌舞杂技团策划排演了大型综艺旅游晚会《唱享山西》,成为外地游客来山西旅游时必看的一场经典晚会,首演至今已演出400余场,获得山西省十大旅游杰出品牌、省文化厅十大文化品牌。

    2011年7月,太原市歌舞杂技团赴境外演出达到鼎盛期,单月派出4个表演团,分赴美国、韩国、西班牙、法国等地演出,其中,2月7日至2月17日参加纽约NBA新泽西网队主场比赛 “中华欢乐春节”大型演出,并在新泽西、宾夕法尼亚州和华盛顿区等地进行了为期11天的文化访问演出。

    2011年10月11日至13日,著名艺术家张继钢倾力创作的舞剧《千手观音》作为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的重点剧目,在重庆大剧院上演。2011年,舞剧《千手观音》共演出42场,用一流的艺术展示了中国山西的文化软实力,是一台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的舞台精品。

    演出场次、收入与观众的快速增长,与太原市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密不可分。晋剧《傅山进京》获“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称号;《龙兴晋阳》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电视剧 《喜耕田的故事》获电视“飞天奖”;《老醋坊》、电影《白银帝国》、《哑娘》、《儿子、媳妇和老娘》、《决战太原》获电影“金鸡奖”。

    截至目前,太原市共有国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民营职业剧团15个、民间剧团59个,年均演出5000多场次、观众400多万人次、收入4000多万元。

    除此之外,太原市在动漫方面也有精品推出,创作了《晋商会馆》等动漫作品,推出原创动画片 《天天健康》(50集)、原创木偶剧《不亦乐乎》(66集)、原创作品《太空娃》(65集)等,原创动画片《衡》获得美国弗吉尼亚视觉电影节“最佳动画放映奖”和 “最佳二维动画片奖”,大型3D网络游戏《苍穹》面市,开创了山西网游先河。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平台,古老的背棍、秧歌、剪纸、刺绣等民间传统文化也被引入到剧目创作中,群众文艺的小戏《酸枣坡》、太原秧歌《农家乐》、京东大鼓《选举之前》、《鼓曲神韵》、舞蹈《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数来宝《孪生情》等荣获全国“群星奖”24项。

    众多文艺精品激发了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热情,繁荣了文化市场,精品剧目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扩大了太原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太原市文化产业成为全省排头兵· 美容牙科 给你明星一样的笑容· 山西友谊国际旅行社· 太原旅行社找太原友谊旅行社· 亚马逊下架苹果iPad· 银行乱收费暴利超过石油烟草· 每台ipad苹果劲赚150美元太原新闻网 2012-02-17 15:17  来源:太原新闻网 新太原论坛 山西旅游 立仁整形

    “综合多项指标,太原市作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可谓名副其实,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水平,还是产业门类、品种的数量质量都堪称第一。”昨天,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组顾问、山西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卢渝在太原市的调研座谈会上强调,这是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组历时三个月,经过对全省11个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全面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据了解,“十一五”时期,太原市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新兴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综合实力日趋增强。形成了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业、音像制品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印刷复制业、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文物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以及文化服务业等十四大门类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突破1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超过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在全省的30%左右。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95.39亿元,占地区GDP的比重为5.36%,高于全省3.2%和全国2.75%的平均水平。2011年预计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13.98亿元,约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4.8%,约占地区GDP的比重为5.56%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拉动了GDP的增长,成为全省的龙头。

    文化产业成为战略新兴产业

    “十一五”期间,按照中央和省委“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的要求,太原市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继2006年太原市文化局和太原市广播电视局合并为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之后,2009年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与太原市新闻出版局合并新组建了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县(市、区)组建了文体广新局,明确了履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依法行政、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组建了市、县两级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和执法队。

    与此同时,推进制作与播出分离、采编与经营分开,文艺团体、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了太原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太原日报报业集团等文化集团,组建了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太原文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市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太原舞蹈团,形成了以国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市场框架。推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剧团的扶持,涌现出一大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例如,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太原日报报业集团,拥有《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太原手机报》和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网、太原晚报网、山西商报网“四报四网”。在报业经营上,2009年以来,作为山西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单位,太报集团在经营性公司的转企改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任务,被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山西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完成了评估剥离经营性资产,办理了企业工商和税务登记手续,核销了原经营系统的304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企业人员按规定签订了企业劳动用工合同,并按照企业管理办法缴纳了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符合文化体制改革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人权、财权放权松绑,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截至去年年底,报社实现利润总额5860万元,达到建社60年来的最高水平。太报传媒各公司经营指标全线飘红,广告收入突破1亿元,发行、印刷、物业等公司均超额完成经营任务。

    重点项目成为文化产业“火车头”

    一个好的项目带给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是不可估量的。而如何在资金和政策等“软硬”环节为好的项目提供落地通道,则成为文化产业内生力的前提。

    为优化财政在文化领域的投入结构和方式,太原市已初步建立起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多元文化产业投资体系。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从房地产投资中征收1%的费用扶持文化发展,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关注文化产业的人士不难发现,在连续四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可以看到太原市涉及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等内容的七大类1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参展,其中就有重点招商项目69项,重点展示产品20种等,金额达10亿多元。

    另外,太原市还组织文化创意企业参加北京国际“文博会”、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等会展和洽谈会16次,签约项目47项,金额达21.7亿元。组织五大文化产业集团及有示范带动性、成长性的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项目参加了第六届“中博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展,达成意向400多个,金额约2000万元,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达到了展示成果、扩大影响、增进交流、合作洽谈、招商引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目的。主办的两届动漫产业招商洽谈会,签约13个项目,金额达7660万元。

    文化设施建设如果不够完善,发展文化产业则无异于空中楼阁。文化设施建设的资本由太原市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共同投入,近几年陆续建成的有晋商博物馆、红星文化创意大厦、解放数码影城、横店影城、新影都、奥斯卡影城、红星数字影城、金刚里影城等,改造了青年宫演艺中心、长风剧场和饮马河戏迷票友舞台。正在新建的项目有太原美术馆、太原博物馆、太原·东方明珠湖滨广场等。这都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太原市的会展业发展同样令人瞩目,因为会展业对其他行业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平台。近几年成功举办的大型展会就有,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特色农博会、新晋商大会暨新晋商形象展示与产业博览会、太原国际镁业大会暨展览会、太原汽车博览会、晋商之路旅游招商会、太原首届啤酒美食节等。大展带来的长尾效应,让越来越多的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同样,丰富的文博资源也是太原的精华和特色所在,政策的开放使民间力量参与到文博产业的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明显提高。山西宝力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欣中集团分别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因寺、龙山石窟无偿捐款100万元,天龙山文管所还与山西欣中集团签订协议,今后几年山西欣中集团将投资2亿元用于文物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精品取得新成果

    2008年7月,太原话剧团与著名导演宁浩合作的励志喜剧 《疯狂的疯狂》在上海首演并引发轰动,此后三年多来该剧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十余座城市演出150余场,形成很大影响,《疯狂的疯狂》荣获 “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2010年4月,太原市话剧团又一经典剧目《饭·局》在北京首演,2011年,太原市话剧团 《疯狂的疯狂》、《饭·局》、《绿野仙踪》、《红色遗言》轮番上演,《饭·局》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太原市优秀剧目奖”。

    太原市歌舞杂技团则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开拓了国外市场,2009年,新开发十余个节目赴日本、沙特演出160余场。2011年,大型原创杂技主题秀《我们年轻,我们去追梦》年赴台湾进行了三轮演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山西旅游市场情况,太原市歌舞杂技团策划排演了大型综艺旅游晚会《唱享山西》,成为外地游客来山西旅游时必看的一场经典晚会,首演至今已演出400余场,获得山西省十大旅游杰出品牌、省文化厅十大文化品牌。

    2011年7月,太原市歌舞杂技团赴境外演出达到鼎盛期,单月派出4个表演团,分赴美国、韩国、西班牙、法国等地演出,其中,2月7日至2月17日参加纽约NBA新泽西网队主场比赛 “中华欢乐春节”大型演出,并在新泽西、宾夕法尼亚州和华盛顿区等地进行了为期11天的文化访问演出。

    2011年10月11日至13日,著名艺术家张继钢倾力创作的舞剧《千手观音》作为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的重点剧目,在重庆大剧院上演。2011年,舞剧《千手观音》共演出42场,用一流的艺术展示了中国山西的文化软实力,是一台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的舞台精品。

    演出场次、收入与观众的快速增长,与太原市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密不可分。晋剧《傅山进京》获“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称号;《龙兴晋阳》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电视剧 《喜耕田的故事》获电视“飞天奖”;《老醋坊》、电影《白银帝国》、《哑娘》、《儿子、媳妇和老娘》、《决战太原》获电影“金鸡奖”。

    截至目前,太原市共有国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民营职业剧团15个、民间剧团59个,年均演出5000多场次、观众400多万人次、收入4000多万元。

    除此之外,太原市在动漫方面也有精品推出,创作了《晋商会馆》等动漫作品,推出原创动画片 《天天健康》(50集)、原创木偶剧《不亦乐乎》(66集)、原创作品《太空娃》(65集)等,原创动画片《衡》获得美国弗吉尼亚视觉电影节“最佳动画放映奖”和 “最佳二维动画片奖”,大型3D网络游戏《苍穹》面市,开创了山西网游先河。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平台,古老的背棍、秧歌、剪纸、刺绣等民间传统文化也被引入到剧目创作中,群众文艺的小戏《酸枣坡》、太原秧歌《农家乐》、京东大鼓《选举之前》、《鼓曲神韵》、舞蹈《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数来宝《孪生情》等荣获全国“群星奖”24项。

    众多文艺精品激发了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热情,繁荣了文化市场,精品剧目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扩大了太原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太原市文化产业成为全省排头兵· 美容牙科 给你明星一样的笑容· 山西友谊国际旅行社· 太原旅行社找太原友谊旅行社· 亚马逊下架苹果iPad· 银行乱收费暴利超过石油烟草· 每台ipad苹果劲赚150美元太原新闻网 2012-02-17 15:17  来源:太原新闻网 新太原论坛 山西旅游 立仁整形

    “综合多项指标,太原市作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可谓名副其实,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水平,还是产业门类、品种的数量质量都堪称第一。”昨天,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组顾问、山西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卢渝在太原市的调研座谈会上强调,这是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组历时三个月,经过对全省11个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全面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据了解,“十一五”时期,太原市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新兴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综合实力日趋增强。形成了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业、音像制品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印刷复制业、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文物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以及文化服务业等十四大门类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突破1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超过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在全省的30%左右。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95.39亿元,占地区GDP的比重为5.36%,高于全省3.2%和全国2.75%的平均水平。2011年预计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13.98亿元,约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4.8%,约占地区GDP的比重为5.56%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拉动了GDP的增长,成为全省的龙头。

    文化产业成为战略新兴产业

    “十一五”期间,按照中央和省委“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的要求,太原市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继2006年太原市文化局和太原市广播电视局合并为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之后,2009年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与太原市新闻出版局合并新组建了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县(市、区)组建了文体广新局,明确了履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依法行政、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组建了市、县两级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和执法队。

    与此同时,推进制作与播出分离、采编与经营分开,文艺团体、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了太原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太原日报报业集团等文化集团,组建了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太原文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市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太原舞蹈团,形成了以国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市场框架。推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剧团的扶持,涌现出一大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例如,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太原日报报业集团,拥有《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太原手机报》和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网、太原晚报网、山西商报网“四报四网”。在报业经营上,2009年以来,作为山西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单位,太报集团在经营性公司的转企改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任务,被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山西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完成了评估剥离经营性资产,办理了企业工商和税务登记手续,核销了原经营系统的304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企业人员按规定签订了企业劳动用工合同,并按照企业管理办法缴纳了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符合文化体制改革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人权、财权放权松绑,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截至去年年底,报社实现利润总额5860万元,达到建社60年来的最高水平。太报传媒各公司经营指标全线飘红,广告收入突破1亿元,发行、印刷、物业等公司均超额完成经营任务。

    重点项目成为文化产业“火车头”

    一个好的项目带给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是不可估量的。而如何在资金和政策等“软硬”环节为好的项目提供落地通道,则成为文化产业内生力的前提。

    为优化财政在文化领域的投入结构和方式,太原市已初步建立起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多元文化产业投资体系。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从房地产投资中征收1%的费用扶持文化发展,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关注文化产业的人士不难发现,在连续四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可以看到太原市涉及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等内容的七大类1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参展,其中就有重点招商项目69项,重点展示产品20种等,金额达10亿多元。

    另外,太原市还组织文化创意企业参加北京国际“文博会”、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等会展和洽谈会16次,签约项目47项,金额达21.7亿元。组织五大文化产业集团及有示范带动性、成长性的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项目参加了第六届“中博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展,达成意向400多个,金额约2000万元,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达到了展示成果、扩大影响、增进交流、合作洽谈、招商引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目的。主办的两届动漫产业招商洽谈会,签约13个项目,金额达7660万元。

    文化设施建设如果不够完善,发展文化产业则无异于空中楼阁。文化设施建设的资本由太原市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共同投入,近几年陆续建成的有晋商博物馆、红星文化创意大厦、解放数码影城、横店影城、新影都、奥斯卡影城、红星数字影城、金刚里影城等,改造了青年宫演艺中心、长风剧场和饮马河戏迷票友舞台。正在新建的项目有太原美术馆、太原博物馆、太原·东方明珠湖滨广场等。这都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太原市的会展业发展同样令人瞩目,因为会展业对其他行业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平台。近几年成功举办的大型展会就有,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特色农博会、新晋商大会暨新晋商形象展示与产业博览会、太原国际镁业大会暨展览会、太原汽车博览会、晋商之路旅游招商会、太原首届啤酒美食节等。大展带来的长尾效应,让越来越多的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同样,丰富的文博资源也是太原的精华和特色所在,政策的开放使民间力量参与到文博产业的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明显提高。山西宝力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欣中集团分别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因寺、龙山石窟无偿捐款100万元,天龙山文管所还与山西欣中集团签订协议,今后几年山西欣中集团将投资2亿元用于文物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精品取得新成果

    2008年7月,太原话剧团与著名导演宁浩合作的励志喜剧 《疯狂的疯狂》在上海首演并引发轰动,此后三年多来该剧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十余座城市演出150余场,形成很大影响,《疯狂的疯狂》荣获 “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2010年4月,太原市话剧团又一经典剧目《饭·局》在北京首演,2011年,太原市话剧团 《疯狂的疯狂》、《饭·局》、《绿野仙踪》、《红色遗言》轮番上演,《饭·局》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太原市优秀剧目奖”。

    太原市歌舞杂技团则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开拓了国外市场,2009年,新开发十余个节目赴日本、沙特演出160余场。2011年,大型原创杂技主题秀《我们年轻,我们去追梦》年赴台湾进行了三轮演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山西旅游市场情况,太原市歌舞杂技团策划排演了大型综艺旅游晚会《唱享山西》,成为外地游客来山西旅游时必看的一场经典晚会,首演至今已演出400余场,获得山西省十大旅游杰出品牌、省文化厅十大文化品牌。

    2011年7月,太原市歌舞杂技团赴境外演出达到鼎盛期,单月派出4个表演团,分赴美国、韩国、西班牙、法国等地演出,其中,2月7日至2月17日参加纽约NBA新泽西网队主场比赛 “中华欢乐春节”大型演出,并在新泽西、宾夕法尼亚州和华盛顿区等地进行了为期11天的文化访问演出。

    2011年10月11日至13日,著名艺术家张继钢倾力创作的舞剧《千手观音》作为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的重点剧目,在重庆大剧院上演。2011年,舞剧《千手观音》共演出42场,用一流的艺术展示了中国山西的文化软实力,是一台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的舞台精品。

    演出场次、收入与观众的快速增长,与太原市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密不可分。晋剧《傅山进京》获“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称号;《龙兴晋阳》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电视剧 《喜耕田的故事》获电视“飞天奖”;《老醋坊》、电影《白银帝国》、《哑娘》、《儿子、媳妇和老娘》、《决战太原》获电影“金鸡奖”。

    截至目前,太原市共有国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民营职业剧团15个、民间剧团59个,年均演出5000多场次、观众400多万人次、收入4000多万元。

    除此之外,太原市在动漫方面也有精品推出,创作了《晋商会馆》等动漫作品,推出原创动画片 《天天健康》(50集)、原创木偶剧《不亦乐乎》(66集)、原创作品《太空娃》(65集)等,原创动画片《衡》获得美国弗吉尼亚视觉电影节“最佳动画放映奖”和 “最佳二维动画片奖”,大型3D网络游戏《苍穹》面市,开创了山西网游先河。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平台,古老的背棍、秧歌、剪纸、刺绣等民间传统文化也被引入到剧目创作中,群众文艺的小戏《酸枣坡》、太原秧歌《农家乐》、京东大鼓《选举之前》、《鼓曲神韵》、舞蹈《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数来宝《孪生情》等荣获全国“群星奖”24项。

    众多文艺精品激发了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热情,繁荣了文化市场,精品剧目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扩大了太原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太原市文化产业成为全省排头兵· 美容牙科 给你明星一样的笑容· 山西友谊国际旅行社· 太原旅行社找太原友谊旅行社· 亚马逊下架苹果iPad· 银行乱收费暴利超过石油烟草· 每台ipad苹果劲赚150美元太原新闻网 2012-02-17 15:17  来源:太原新闻网 新太原论坛 山西旅游 立仁整形

    “综合多项指标,太原市作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可谓名副其实,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水平,还是产业门类、品种的数量质量都堪称第一。”昨天,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组顾问、山西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卢渝在太原市的调研座谈会上强调,这是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组历时三个月,经过对全省11个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全面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据了解,“十一五”时期,太原市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新兴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综合实力日趋增强。形成了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业、音像制品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印刷复制业、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文物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以及文化服务业等十四大门类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突破1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超过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在全省的30%左右。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95.39亿元,占地区GDP的比重为5.36%,高于全省3.2%和全国2.75%的平均水平。2011年预计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13.98亿元,约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4.8%,约占地区GDP的比重为5.56%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拉动了GDP的增长,成为全省的龙头。

    文化产业成为战略新兴产业

    “十一五”期间,按照中央和省委“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的要求,太原市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继2006年太原市文化局和太原市广播电视局合并为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之后,2009年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与太原市新闻出版局合并新组建了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县(市、区)组建了文体广新局,明确了履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依法行政、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组建了市、县两级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和执法队。

    与此同时,推进制作与播出分离、采编与经营分开,文艺团体、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了太原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太原日报报业集团等文化集团,组建了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太原文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市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太原舞蹈团,形成了以国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市场框架。推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剧团的扶持,涌现出一大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例如,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太原日报报业集团,拥有《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太原手机报》和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网、太原晚报网、山西商报网“四报四网”。在报业经营上,2009年以来,作为山西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单位,太报集团在经营性公司的转企改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任务,被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山西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完成了评估剥离经营性资产,办理了企业工商和税务登记手续,核销了原经营系统的304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企业人员按规定签订了企业劳动用工合同,并按照企业管理办法缴纳了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符合文化体制改革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人权、财权放权松绑,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截至去年年底,报社实现利润总额5860万元,达到建社60年来的最高水平。太报传媒各公司经营指标全线飘红,广告收入突破1亿元,发行、印刷、物业等公司均超额完成经营任务。

    重点项目成为文化产业“火车头”

    一个好的项目带给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是不可估量的。而如何在资金和政策等“软硬”环节为好的项目提供落地通道,则成为文化产业内生力的前提。

    为优化财政在文化领域的投入结构和方式,太原市已初步建立起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多元文化产业投资体系。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从房地产投资中征收1%的费用扶持文化发展,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关注文化产业的人士不难发现,在连续四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可以看到太原市涉及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等内容的七大类1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参展,其中就有重点招商项目69项,重点展示产品20种等,金额达10亿多元。

    另外,太原市还组织文化创意企业参加北京国际“文博会”、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等会展和洽谈会16次,签约项目47项,金额达21.7亿元。组织五大文化产业集团及有示范带动性、成长性的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项目参加了第六届“中博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展,达成意向400多个,金额约2000万元,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达到了展示成果、扩大影响、增进交流、合作洽谈、招商引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目的。主办的两届动漫产业招商洽谈会,签约13个项目,金额达7660万元。

    文化设施建设如果不够完善,发展文化产业则无异于空中楼阁。文化设施建设的资本由太原市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共同投入,近几年陆续建成的有晋商博物馆、红星文化创意大厦、解放数码影城、横店影城、新影都、奥斯卡影城、红星数字影城、金刚里影城等,改造了青年宫演艺中心、长风剧场和饮马河戏迷票友舞台。正在新建的项目有太原美术馆、太原博物馆、太原·东方明珠湖滨广场等。这都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太原市的会展业发展同样令人瞩目,因为会展业对其他行业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平台。近几年成功举办的大型展会就有,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特色农博会、新晋商大会暨新晋商形象展示与产业博览会、太原国际镁业大会暨展览会、太原汽车博览会、晋商之路旅游招商会、太原首届啤酒美食节等。大展带来的长尾效应,让越来越多的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同样,丰富的文博资源也是太原的精华和特色所在,政策的开放使民间力量参与到文博产业的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明显提高。山西宝力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欣中集团分别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因寺、龙山石窟无偿捐款100万元,天龙山文管所还与山西欣中集团签订协议,今后几年山西欣中集团将投资2亿元用于文物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精品取得新成果

    2008年7月,太原话剧团与著名导演宁浩合作的励志喜剧 《疯狂的疯狂》在上海首演并引发轰动,此后三年多来该剧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十余座城市演出150余场,形成很大影响,《疯狂的疯狂》荣获 “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2010年4月,太原市话剧团又一经典剧目《饭·局》在北京首演,2011年,太原市话剧团 《疯狂的疯狂》、《饭·局》、《绿野仙踪》、《红色遗言》轮番上演,《饭·局》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太原市优秀剧目奖”。

    太原市歌舞杂技团则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开拓了国外市场,2009年,新开发十余个节目赴日本、沙特演出160余场。2011年,大型原创杂技主题秀《我们年轻,我们去追梦》年赴台湾进行了三轮演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山西旅游市场情况,太原市歌舞杂技团策划排演了大型综艺旅游晚会《唱享山西》,成为外地游客来山西旅游时必看的一场经典晚会,首演至今已演出400余场,获得山西省十大旅游杰出品牌、省文化厅十大文化品牌。

    2011年7月,太原市歌舞杂技团赴境外演出达到鼎盛期,单月派出4个表演团,分赴美国、韩国、西班牙、法国等地演出,其中,2月7日至2月17日参加纽约NBA新泽西网队主场比赛 “中华欢乐春节”大型演出,并在新泽西、宾夕法尼亚州和华盛顿区等地进行了为期11天的文化访问演出。

    2011年10月11日至13日,著名艺术家张继钢倾力创作的舞剧《千手观音》作为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的重点剧目,在重庆大剧院上演。2011年,舞剧《千手观音》共演出42场,用一流的艺术展示了中国山西的文化软实力,是一台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的舞台精品。

    演出场次、收入与观众的快速增长,与太原市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密不可分。晋剧《傅山进京》获“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称号;《龙兴晋阳》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电视剧 《喜耕田的故事》获电视“飞天奖”;《老醋坊》、电影《白银帝国》、《哑娘》、《儿子、媳妇和老娘》、《决战太原》获电影“金鸡奖”。

    截至目前,太原市共有国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民营职业剧团15个、民间剧团59个,年均演出5000多场次、观众400多万人次、收入4000多万元。

    除此之外,太原市在动漫方面也有精品推出,创作了《晋商会馆》等动漫作品,推出原创动画片 《天天健康》(50集)、原创木偶剧《不亦乐乎》(66集)、原创作品《太空娃》(65集)等,原创动画片《衡》获得美国弗吉尼亚视觉电影节“最佳动画放映奖”和 “最佳二维动画片奖”,大型3D网络游戏《苍穹》面市,开创了山西网游先河。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平台,古老的背棍、秧歌、剪纸、刺绣等民间传统文化也被引入到剧目创作中,群众文艺的小戏《酸枣坡》、太原秧歌《农家乐》、京东大鼓《选举之前》、《鼓曲神韵》、舞蹈《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数来宝《孪生情》等荣获全国“群星奖”24项。

    众多文艺精品激发了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热情,繁荣了文化市场,精品剧目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扩大了太原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太原新闻网 2012-02-17 15:17  来源:太原新闻网 新太原论坛 山西旅游 立仁整形

    “综合多项指标,太原市作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可谓名副其实,无论是发展规模、发展水平,还是产业门类、品种的数量质量都堪称第一。”昨天,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组顾问、山西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卢渝在太原市的调研座谈会上强调,这是省文化产业基本情况调研组历时三个月,经过对全省11个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全面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据了解,“十一五”时期,太原市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新兴产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综合实力日趋增强。形成了文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广播影视业、音像制品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印刷复制业、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文物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以及文化服务业等十四大门类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突破1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超过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始终保持在全省的30%左右。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95.39亿元,占地区GDP的比重为5.36%,高于全省3.2%和全国2.75%的平均水平。2011年预计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13.98亿元,约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4.8%,约占地区GDP的比重为5.56%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拉动了GDP的增长,成为全省的龙头。

    文化产业成为战略新兴产业

    “十一五”期间,按照中央和省委“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的要求,太原市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继2006年太原市文化局和太原市广播电视局合并为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之后,2009年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与太原市新闻出版局合并新组建了太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县(市、区)组建了文体广新局,明确了履行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依法行政、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组建了市、县两级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和执法队。

    与此同时,推进制作与播出分离、采编与经营分开,文艺团体、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了太原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太原日报报业集团等文化集团,组建了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太原文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市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太原舞蹈团,形成了以国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市场框架。推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剧团的扶持,涌现出一大批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例如,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的太原日报报业集团,拥有《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太原手机报》和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网、太原晚报网、山西商报网“四报四网”。在报业经营上,2009年以来,作为山西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单位,太报集团在经营性公司的转企改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任务,被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山西太报传媒有限公司完成了评估剥离经营性资产,办理了企业工商和税务登记手续,核销了原经营系统的304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企业人员按规定签订了企业劳动用工合同,并按照企业管理办法缴纳了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符合文化体制改革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人权、财权放权松绑,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截至去年年底,报社实现利润总额5860万元,达到建社60年来的最高水平。太报传媒各公司经营指标全线飘红,广告收入突破1亿元,发行、印刷、物业等公司均超额完成经营任务。

    重点项目成为文化产业“火车头”

    一个好的项目带给文化产业的集群效应是不可估量的。而如何在资金和政策等“软硬”环节为好的项目提供落地通道,则成为文化产业内生力的前提。

    为优化财政在文化领域的投入结构和方式,太原市已初步建立起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多元文化产业投资体系。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从房地产投资中征收1%的费用扶持文化发展,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关注文化产业的人士不难发现,在连续四届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可以看到太原市涉及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等内容的七大类10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参展,其中就有重点招商项目69项,重点展示产品20种等,金额达10亿多元。

    另外,太原市还组织文化创意企业参加北京国际“文博会”、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等会展和洽谈会16次,签约项目47项,金额达21.7亿元。组织五大文化产业集团及有示范带动性、成长性的骨干文化企业和重点项目参加了第六届“中博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展,达成意向400多个,金额约2000万元,参观人数达15万人次,达到了展示成果、扩大影响、增进交流、合作洽谈、招商引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目的。主办的两届动漫产业招商洽谈会,签约13个项目,金额达7660万元。

    文化设施建设如果不够完善,发展文化产业则无异于空中楼阁。文化设施建设的资本由太原市财政资金和民间资本共同投入,近几年陆续建成的有晋商博物馆、红星文化创意大厦、解放数码影城、横店影城、新影都、奥斯卡影城、红星数字影城、金刚里影城等,改造了青年宫演艺中心、长风剧场和饮马河戏迷票友舞台。正在新建的项目有太原美术馆、太原博物馆、太原·东方明珠湖滨广场等。这都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太原市的会展业发展同样令人瞩目,因为会展业对其他行业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为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平台。近几年成功举办的大型展会就有,第六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特色农博会、新晋商大会暨新晋商形象展示与产业博览会、太原国际镁业大会暨展览会、太原汽车博览会、晋商之路旅游招商会、太原首届啤酒美食节等。大展带来的长尾效应,让越来越多的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同样,丰富的文博资源也是太原的精华和特色所在,政策的开放使民间力量参与到文博产业的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明显提高。山西宝力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欣中集团分别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因寺、龙山石窟无偿捐款100万元,天龙山文管所还与山西欣中集团签订协议,今后几年山西欣中集团将投资2亿元用于文物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精品取得新成果

    2008年7月,太原话剧团与著名导演宁浩合作的励志喜剧 《疯狂的疯狂》在上海首演并引发轰动,此后三年多来该剧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十余座城市演出150余场,形成很大影响,《疯狂的疯狂》荣获 “山西省十大文化品牌”。2010年4月,太原市话剧团又一经典剧目《饭·局》在北京首演,2011年,太原市话剧团 《疯狂的疯狂》、《饭·局》、《绿野仙踪》、《红色遗言》轮番上演,《饭·局》荣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太原市优秀剧目奖”。

    太原市歌舞杂技团则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开拓了国外市场,2009年,新开发十余个节目赴日本、沙特演出160余场。2011年,大型原创杂技主题秀《我们年轻,我们去追梦》年赴台湾进行了三轮演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山西旅游市场情况,太原市歌舞杂技团策划排演了大型综艺旅游晚会《唱享山西》,成为外地游客来山西旅游时必看的一场经典晚会,首演至今已演出400余场,获得山西省十大旅游杰出品牌、省文化厅十大文化品牌。

    2011年7月,太原市歌舞杂技团赴境外演出达到鼎盛期,单月派出4个表演团,分赴美国、韩国、西班牙、法国等地演出,其中,2月7日至2月17日参加纽约NBA新泽西网队主场比赛 “中华欢乐春节”大型演出,并在新泽西、宾夕法尼亚州和华盛顿区等地进行了为期11天的文化访问演出。

    2011年10月11日至13日,著名艺术家张继钢倾力创作的舞剧《千手观音》作为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的重点剧目,在重庆大剧院上演。2011年,舞剧《千手观音》共演出42场,用一流的艺术展示了中国山西的文化软实力,是一台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的舞台精品。

    演出场次、收入与观众的快速增长,与太原市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密不可分。晋剧《傅山进京》获“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称号;《龙兴晋阳》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电视剧 《喜耕田的故事》获电视“飞天奖”;《老醋坊》、电影《白银帝国》、《哑娘》、《儿子、媳妇和老娘》、《决战太原》获电影“金鸡奖”。

    截至目前,太原市共有国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民营职业剧团15个、民间剧团59个,年均演出5000多场次、观众400多万人次、收入4000多万元。

    除此之外,太原市在动漫方面也有精品推出,创作了《晋商会馆》等动漫作品,推出原创动画片 《天天健康》(50集)、原创木偶剧《不亦乐乎》(66集)、原创作品《太空娃》(65集)等,原创动画片《衡》获得美国弗吉尼亚视觉电影节“最佳动画放映奖”和 “最佳二维动画片奖”,大型3D网络游戏《苍穹》面市,开创了山西网游先河。

    借助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平台,古老的背棍、秧歌、剪纸、刺绣等民间传统文化也被引入到剧目创作中,群众文艺的小戏《酸枣坡》、太原秧歌《农家乐》、京东大鼓《选举之前》、《鼓曲神韵》、舞蹈《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数来宝《孪生情》等荣获全国“群星奖”24项。

    众多文艺精品激发了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热情,繁荣了文化市场,精品剧目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扩大了太原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