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小山传奇:2.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统一人们的行为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10:15


【原文】“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察乡之所治何也?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也。乡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则国何说以乱哉。’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译文】“明白天下之所以混乱的原因,是产生于没有行政长官。因此选择天下贤能可以为政的人,立之为天子。天子立,认为他的力量还不足够,又选择天下贤能可以为政的人,设置为三公。天子、三公既已立,由于天下广博远大,远方异土的民众,对是非利害的辨别,不可能逐一明白知道,所以划分成众多的诸侯国,建立诸侯国国君,诸侯国君主既已立,仍以为他们的力量不足,又选择诸侯国中贤能可以为政的人,设置行政长官。行政长官既已具备,天子就向天下百姓发布政令,说:‘听说是善和不善的行为,都要告知自己的上司。上司所肯定的,必然都要肯定;上司所反对的,必然都要反对。上司有过错那么就规劝,下级有善行那么就向身旁的人推荐。与上司相同而不与下和同的人,就是上司所奖赏,而下级所赞誉的。假如听说善与不善的言行,而不告知上司,使上司所肯定的,不能得到肯定,上司所反对的,不能得到反对,使上司有过错而不能规劝,使下级有善而不能向身旁的人推荐,使下级和同而不能与上司相同的人,就是上司所要惩罚,而百姓所要诋毁的。’上司以此为赏罚的依据,就要很明察以保持审慎信任。因此所谓的里长,就是全里的仁人。里长向全里百姓发布政令,说:‘听说是善和不善的行为,都要告知自己的乡长。乡长所肯定的,必然都要肯定;乡长所反对的,必然都要反对。去掉自己不善的言论,学习乡长善的言论;去掉自己不善的行为,学习乡长善的行为,那么全乡哪里还会混乱呢?’考察一个乡得到治理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乡长能够统一全乡的最佳行为方式,因此全乡能够得到治理。所谓的乡长,就是全乡的仁人。乡长向全乡百姓发布政令,说:‘听说是善和不善的行为,都要告知国君。国君所肯定的,必然都要肯定;国君所反对的,必然都要反对。去掉自己不善的言论,学习国君善的言论;去掉自己不善的行为,学习国君善的行为,那么全国哪里还会混乱呢?’考察一个诸侯国得到治理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国君能够统一全国的最佳行为方式,因此国家就能够得到治理。所谓的国君,就是全国的仁人。国君向全国百姓发布政令,说:‘听说是善和不善的行为,都要告知天子。天子所肯定的,必然都要肯定;天子所反对的,必然都要反对。去掉自己不善的言论,学习天子善的言论;去掉自己不善的行为,学习天子善的行为,那么全天下哪里还会混乱呢?’考察一个天下得到治理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天子能够统一全天下的最佳行为方式,因此天下就能够得到治理。

【说明】墨子在本节所讨论的,其实就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统一人们的行为方式,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这只是墨子的理想王国。墨子在这里想偏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是不可能统一的,但一国一乡一个家族的社会行为规范却可以统一,只要移风易俗,统一社会行为规范,那么人们的行为方式才有可能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