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印不存在的圣诞节cv:GDP相关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2:42:55

简介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 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中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来。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获得的。
  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概念有待修正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GDP虽然有许多的缺陷,但的确能够表示社会财富的增加,目前还找不到可替代的更好概念。对于GDP概念的缺陷,我们也并非完全一筹莫展,可以在现行GDP概念的基础上作一些修正,使GDP的概念更臻完美。我们姑且把这个概念叫做GDP的有效累积,它增加了两个要素,一个是有效,一个是累积,它的计算方法是当年的GDP总额,减去无效的GDP和消失的GDP,它比纯粹的GDP概念更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富足程度与发展速度。
  什么叫无效的GDP?什么叫消失的GDP?
  现在各地都在搞工业园,省地县甚至乡镇一级也有,招商引资来的企业都在园区内跑马圈地,许多厂房建成以后并未投产就闲置起来,有的企业圈了一块地之后便杂草丛生,这些厂房与围墙的投资虽然也使当地产生了GDP,但周边的老百姓都非常痛心,认为这是极大的浪费。究其本质,这种方式产生的GDP是一种徒有其表的无效GDP。
  某地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大量房屋被冲毁,大片庄稼被淹没,老百姓哭天喊地痛心疾首。次年,他们硬着头皮或支储蓄或举债务搞灾后重建,建筑运输等业一片繁荣,这一年的GDP是往年的130%,但老百姓反倒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比原来差了一大截。原因很简单,洪水把多年来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而劳动成果就是往年GDP的累积,这些GDP因为洪水瞬间消失。
  如果一边是GDP增加,一边是GDP的消失;或者是GDP在不断地增加,但增加的却是一些无效的GDP,那么再高的GDP发展速度也并不能证明社会的财富在增加经济在发展,因为,只有保留下来并为人们所需要的GDP才是真正的财富。一个地方不断出现消失的GDP或者是无效的GDP,只能证明我们过去做了太多的无用功或者我们现在的决策有问题。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生活当中这样的例子仍然比比皆是层出不穷。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在大兴土木,大马路大广场大公园层出不穷,有的学校斥资数千万修造一个大门,有的城市在几无人烟的郊区大道上通宵亮灯,这些远远超出实际需要的面子工程,难道不是无效的GDP?很多地方的城建规划是朝令夕改,房子是拆了建,建了拆,再拆再建,屡建屡拆,每一次的拆迁过程不都是过去GDP的消失?
  如果起用了GDP有效累积这个概念,我们对一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财富拥有程度就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一地 GDP的总有效累积数值越大,表明这个地方越富有;当年的GDP有效累积越多,说明当年此地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因此,启用这个概念就显得非常的必要与迫切,但愿政府与学界能够采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经济学概念里,其实蕴藏着一系列非常深刻的经济学道理,非经深入研究透彻了解,并不容易明白其中的奥妙,这正是我们喜欢经济学的理由,同时也正是经济学被大多数人所滥用所误解的原因。

[编辑本段]相关分析

  

核算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
  Q1P1+Q2P2+……QnPn=GDP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2.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2.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或称成为库存)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看,生产出来但没有卖出去的产品只能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处理,这样是从生产角度统计的GDP和从支出角度统计的GDP相一致。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3.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补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其职能将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实质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转移支付发生时,即政府付出这些支出时,并不相应得到什么商品与劳务,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4.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起来,就是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GDP = C + I + G +(X-M)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支出法计算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了本期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除了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即所谓的虚拟消费支出。居民虚拟消费支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单位以实物报酬及实物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媒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通过支出法计算的GDP,我们可以计算出消费率和投资率。所谓消费率就是最终消费占GDP的比率,所谓投资率就是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率。按照有关统计资料,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消费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我国的消费率为52.1%,投资率为43.4%。同世界水平相比我国的消费率明显偏低。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扩大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在没有政府的简单经济中,企业的增加值即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要素收入加上折旧,但当政府介入后,政府往往征收间接税,这时的GDP还应包括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是对产品销售征收的税,它包括货物税、周转税。这种税收名义上是对企业征收,但企业可以把它打入生产成本之中,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故也应视为成本。同样,还有企业转移支付(即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它也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故也应看作成本。
  资本折旧也应计入GDP。因为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
  还有,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也应计入GDP中。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是指医生、律师、小店铺主、农民等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用,其工资、利息、租金很难象公司的帐目那样,分成其自己经营应得的工资、自有资金的利息、自有房子的租金等,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这样,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也可看成是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
  从理论上讲,用收入法计算出的GDP与用支出法计算出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又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按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下列部门: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邮电和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业;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外要素净收入相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GDP分为四项: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第一项为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
  第二项为生产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的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第三项为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第四项为营业盈余,是指常驻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四、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以上所介绍的是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该体系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一种核算国民经济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核算体系。首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市场化、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信息、知识、技术、劳务部门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第三产业创造的价值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而物质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已相对下降。因此,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应把非物质生产劳务计算在内,把一切有偿劳务的市场价值计入GDP是必要的。其次,根据SNA核算国民收入时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等也都有合理性。当然,这种体系以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程度、衡量生活水平等也是有缺陷的。例如,非市场交易活动(如家务活动、自给自足生产)得不到反映,无法说明人们闲暇的享受与安全,无法反映一国环境污染的程度,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重复计算,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前,还有一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为前苏联、东欧及我国所采用。该体系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这种核算体系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其缺陷日益突出。例如,它不能反映信息、劳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不利于反映综合国力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它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不利于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及各环节间衔接情况,不利国家掌握整个经济运行的综合平衡。因此,东欧、俄罗斯等经济转轨国家和我国也逐渐采用了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正式采用GDP指标作为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已计算并公布GDP数字,但还没有计算和公布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数字。
  

GDP的确定


   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附注:
  1、一定时期强调的是该年度内“新”增加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往年的不算。例如二手车,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2、中间产品可以认为是一种原材料产品,是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用的,也就是说本年度内它生产出来后还要在该年度继续加工生产;如果它被摆到货价上直接销售,被消费者购买并直接用了,那另当别论,是特殊情况,计入总值,否则不能计入。
  3、这是一个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并非今年公布的数字就是从建国到现在的总额,这是错误的,它仅指该时期内新生产出来的东西。
  4、市场价值意味的是用货币作为单位去统计形成的货币总额,因为商品种类太多,吨,个,件,台等等单位没法加总,所以用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来统计并加总。所谓该年度的货币单位是指这些商品这一年的价格。
  

指标分析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1%,而欧元区11国中除爱尔兰(9.0%)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国家的GDP增长率仅为2.2%、1.5%和1.2%,大大低于美国的水平。这促使欧元自1999年1月1日启动以来,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贬值了30%。但实际上,经济增长率差异对汇率变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水平提高,将增加该国的进口,从而导致经常项目逆差,这样,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二是如果该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经济增长是为了生产更多的出口产品,则出口的增长会弥补进口的增加,减缓本国货币汇率下跌的压力。
  三是一国经济增长率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国产品的竞争地位而有利于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并且经济增长率高使得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被看好,因而该国货币汇率会有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于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胀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入衰退的迹象。
  

数据增长原理


   既然GDP概念是源自于交换产生财富的原理,那么,我们在追求GDP时,就必须符合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这个原理的基本条件是:一是交换必须自愿,二是交换必须不妨碍第三人,三是交换必须在两个清晰的产权主体之间真正发生。假定不符合这三个条件,那么所得出的GDP数值的准确性恐怕就得大打折扣,或者说GDP的数据就会有瑕疵。如强制交易的GDP 、妨碍他人的GDP 、出口创造的GDP 、投资产生的GDP 、消费带来的GDP 等等都会影响GDP 的总有效积累。

相关数据

中国历年数据
   以下表格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数据库及国际最权威的三大统计机构:联合国统计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三大机构的数据更新时间为2009年10月:
  联合国数据库(1970-200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1980-2008)、世界银行数据库(1960-2008)
  1952-1977年中国GDP及人均GDP
   数据
  来源 中 国
  统计局 中 国
  统计局   中 国
  统计局 中 国
  统计局   联合国
  统计司 联合国 统计司   世界 
  银行 世界 
  银行  年份 GDP 
  (亿元)   人均GDP (元)     GDP 
  (亿美元) 人均GDP
  (美元)    GDP 
  (亿美元) 人均GDP
  (美元)     GDP 
  (亿美元) 人均GDP
  (美元)   1952 679  119    354  62    缺 缺   缺 缺 1953 824  142    416  72    缺 缺   缺 缺 1954 859  144    308  52    缺 缺   缺 缺 1955 911  150    285  47    缺 缺   缺 缺 1956 1029  166    277  45    缺 缺   缺 缺 1957 1069  168    435  68    缺 缺   缺 缺 1958 1308  200    532  81    缺 缺   缺 缺 1959 1440  216    586  88    缺 缺   缺 缺 1960 1457  218    592  89    缺 缺   614  92  1961 1221  185    496  75    缺 缺   501  76  1962 1151  173    468  70    缺 缺   465  70  1963 1236  181    503  74    缺 缺   503  74  1964 1456  208    592  85    缺 缺   586  84  1965 1717  240    698  98    缺 缺   697  97  1966 1873  255    761  104    缺 缺   759  103  1967 1780  236    724  96    缺 缺   721  95  1968 1730  223    703  91    缺 缺   700  90  1969 1946  244    791  99    缺 缺   787  99  1970 2261  276    919  112    915  112    915  112  1971 2435  290    990  118    986  118    986  117  1972 2530  294    1130  131    1122  131    1122  130  1973 2733  310    1353  153    1368  156    1368  155  1974 2804  311    1524  169    1423  159    1423  158  1975 3013  329    1529  167    1612  177    1612  176  1976 2961  318    1575  169    1516  164    1516  163  1977 3221  341    1862  197    1723  183    1723  183 
  1978-2008年中国GDP及人均GDP(生产法)
   数据
  来源 中 国
  统计局 中 国
  统计局   中 国
  统计局 中 国
  统计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 
  银行 世界 
  银行 年份 GDP (亿元) 人均GDP(元)   GDP (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GDP 
  (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GDP 
  (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1978 3645  381   2307  241    缺  缺    1482  155  1979 4063  419    2709  279    缺  缺    1766  182  1980 4546  463    2971  303    3093  313    1894  193  1981 4892  492    2795  281    2926  292    1941  195  1982 5323  528    2772  275    2813  277    2032  201  1983 5963  583    3012  294    3018  293    2285  223  1984 7208  695    2574  248    3107  298    2574  248  1985 9016  858    2818  268    3070  290    3067  292  1986 10275  963    2762  259    2976  277    2978  279  1987 12059  1112    3242  299    3240  296    2704  249  1988 15043  1366    4044  367    4041  364    3095  281  1989 16992  1519    3600  322    4513  400    3440  307  1990 18668  1644    3576  315    3903  341    3569  314  1991 21781  1893    4011  349    4092  353    3795  330  1992 26923  2311    4682  402    4882  417    4227  363  1993 35334  2998    6092  517    6132  517    4405  374  1994 48198  4044    5704  479    5592  467    5592  469  1995 60794  5046    7307  606    7279  601    7280  604  1996 71177  5846    8576  704    8560  699    8561  703  1997 78973  6420    9538  775    9526  771    9527  774  1998 84402  6796    10193  821    10195  817    10195  821  1999 89677  7159    10831  865    10833  861    10833  864  2000 99215  7858    11982  949    11985  946    11985  949  2001 109655  8622    13243  1041    13248  1038    13248  1042  2002 120333  9398    14533  1135    14538  1132    14538  1135  2003 135823  10542    16404  1273    16410  1270    16410  1274  2004 159878  12336    19309  1490    19316  1486    19316  1490  2005 183217  14053    22703  1741    22358  1710    22359  1715  2006 211923  16165    27135  2070    26578  2022    26579  2027  2007 257306 19524    35247  2675    33824  2560    33823  2566  2008 314045 23648   45200 3452   43274  3259    43262  3263 
  1978-2008年中国支出法GDP及人均GDP
   数据
  来源 中 国
  统计局 中 国
  统计局   中 国
  统计局 中 国
  统计局   联合国
  统计司 联合国
  统计司 年份 GDP 
  (亿元) 人均GDP(元)   GDP 
  (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GDP
  (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1978 3606  377    2282  239    2142  224  1979 4093  422    2728  281    2632  272  1980 4593  468    3002  306    3065  312  1981 5009  504    2862  288    2939  296  1982 5590  554    2911  289    2954  293  1983 6216  608    3139  307    3146  309  1984 7363  710    2630  254    3174  307  1985 9077  864    2836  270    3091  295  1986 10509  985    2825  265    3043  286  1987 12277  1132    3300  304    3299  305  1988 15389  1397    4137  376    4134  377  1989 17311  1548    3668  328    4598  413  1990 19348  1704    3706  326    4045  358  1991 22577  1962    4158  361    4241  371  1992 27565  2366    4794  411    4999  432  1993 36938  3134    6369  540    6411  549  1994 50217  4213    5943  499    5827  494  1995 63217  5247    7598  631    7570  635  1996 74164  6091    8935  734    8920  741  1997 81659  6638    9862  802    9850  810  1998 86532  6967    10451  841    10452  852  1999 91125  7275    11005  879    11008  889  2000 98749  7821    11926  945    11928  956  2001 108972  8568    13161  1035    13166  1047  2002 120350  9399    14535  1135    14540  1149  2003 136399  10587    16473  1279    16479  1293  2004 160280  12367    19358  1494    19365  1510  2005 188692  14473    23382  1793    23027  1785  2006 221651  16907    28380  2165    27799  2142  2007 263094  19963    36040  2735    34603  2650  2008 306860 23106    44928  3383    43270  3292 
  2008中国内地经济区城市GDP排名前二十(单位:亿)(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1 上海市 13698 10.4% 沪01 2 北京市 10488 10.3% 京01 3 广州市 8212 12.5% 粤01 4 深圳市 7950 12.3% 粤02 5 苏州市 6800 13.3% 苏01 6 天津市 6300 15.4% 津01 7 重庆市 5120 16.6% 渝01 8 杭州市 4970 12.2% 浙01 9 青岛市 4480 13.5% 鲁01 10 无锡市 4460 13.1% 苏02 11 佛山市 4450 15.6% 粤03 12 武汉市 3960 15.1% 鄂01 13 宁波市 3940 11% 浙02 14 南京市 3930 13% 苏03 15 沈阳市 3880 16.5% 辽01 16 大连市 3810 17% 辽02 17 成都市 3785 10.4% 川01 18 东莞市 3730 14.1% 粤04 19 烟台市 3630 14% 鲁02 20 唐山市 3550 13.4% 冀01
  

世界历年数据


   

2008GDP-

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 美国  10250 2 苏联  4334 3 德国  2089 4 日本  2030 5 法国  1470 6 英国 1237 7 意大利  1093 8 中国 915 9 加拿大  863 10 印度  615 11 澳大利亚  443 12 巴西  423 13 西班牙  398 14 墨西哥  396 15 瑞典  354 16 荷兰  354 17 波兰  277 18 比利时  264 19 阿根廷  231 20 瑞士  229
  197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 美国  16240 2 苏联  6860 3 日本  4979 4 德国  4748 5 法国  3570 6 英国 2344 7 意大利  2194 8 加拿大  1707 9 中国 1612 10 巴西  1292 11 西班牙  1114 12 澳大利亚  1070 13 印度  1004 14 墨西哥  981 15 荷兰  932 16 瑞典  771 17 比利时  648 18 瑞士  599 19 伊朗  485 20 波兰  479
  198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 美国  27689 2 日本  10553 3 苏联 9400 4 德国  9197 5 法国  6912 6 英国 5372 7 意大利  4598 8 中国 3065 9 加拿大  2689 10 巴西  2276 11 西班牙  2260 12 墨西哥  2077 13 印度  1848 14 荷兰  1808 15 澳大利亚  1703 16 沙特  1645 17 瑞典  1322 18 比利时  1252 19 瑞士  1121 20 伊朗  913
  198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 美国  41875 2 日本  13468 3 苏联  9141 4 德国  7089 5 法国  5431 6 英国 4569 7 意大利  4357 8 加拿大  3557 9 中国 3091 10 印度  2265 11 巴西  2232 12 墨西哥  1967 13 澳大利亚  1783 14 西班牙  1755 15 荷兰  1332 16 瑞典  1066 17 沙特  1039 18 瑞士  1007 19 韩国  966 20 印尼  960
  199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 美国  57572 2 日本  30183 3 德国  17144 4 苏联  15330 5 法国  12444 6 意大利  11335 7 英国 9959 8 加拿大  5827 9 俄罗斯 5697 10 西班牙  5209 11 巴西  4786 12 中国 4045 13 印度  3268 14 澳大利亚  3191 15 荷兰  2949 16 韩国  2638 17 墨西哥  2627 18 瑞典  2447 19 瑞士  2382 20 比利时  2027
  199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 美国  73423 2 日本  52476 3 德国  25226 4 法国  15699 5 英国 11411 6 意大利  11261 7 巴西  7690 8 中国 7570 9 西班牙  5968 10 加拿大  5905 11 韩国  5171 12 荷兰  4190 13 俄罗斯 3992 14 澳大利亚  3841 15 印度  3692 16 瑞士  3159 17 墨西哥  2862 18 比利时  2843 19 阿根廷  2581 20 瑞典  2537
  200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 美国  97648 2 日本  46674 3 德国  19002 4 英国 14509 5 法国  13280 6 中国 11928 7 意大利  10973 8 加拿大  7249 9 巴西  6447 10 墨西哥  5808 11 西班牙  5807 12 韩国  5117 13 印度  4678 14 澳大利亚  3996 15 荷兰  3851 16 阿根廷  2843 17 俄罗斯 2597 18 瑞士  2499 19 瑞典  2456 20 比利时  2319
  2005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 美国  123761 2 日本  45522 3 德国  27914 4 中国 23027 5 英国 22436 6 法国  21364 7 意大利  17697 8 加拿大  11348 9 西班牙  11297 10 巴西  8820 11 印度  8089 12 韩国  7914 13 墨西哥  7672 14 俄罗斯 7644 15 澳大利亚  7388 16 荷兰  6329 17 比利时  3755 18 瑞士  3724 19 瑞典  3660 20 土耳其  3626
  2006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1 美国  131329 2 日本  43760 3 德国  29132 4 中国 27738 5 英国 23955 6 法国  22480 7 意大利  18509 8 加拿大  12750 9 西班牙  12306 10 巴西  10725 11 俄罗斯 9849 12 印度  9106 13 韩国  8880 14 墨西哥  8395 15 澳大利亚  7879 16 荷兰  6703 17 土耳其  4035 18 比利时  3972 19 瑞典  3930 20 瑞士  3878
  2007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联合国数据库数据;单位:亿美元;当时汇率)
   01 美 国  137765  02 日 本  43796  03 中 国  34004  04 德 国  33174  05 英 国  27680  06 法 国  25457  07 意大利  20951  08 西班牙  14369  09 加拿大  14258  10 巴 西  13142  11 俄罗斯  12896  12 印 度  11413  13 韩 国  9568  14 澳大利亚  9457  15 墨西哥  8934  16 荷 兰  7663  17 土耳其  4876  18 瑞 典  4548  19 比利时  4546  20 印 尼  4328 
  2008年全球各国(地区)GDP(10亿美元)(IMF2009年10月份公布数据库)
   名次 国 家 GDP   备注   世 界  60917.477      欧 盟 18387.785    001 美 国  14441.425    002 日 本  4910.692    003 中 国  4327.448    004 德 国  3673.105    005 法 国  2866.951    006 英 国  2680.000    007 意大利  2313.893    008 俄罗斯  1676.586    009 西班牙  1601.964    010 巴 西  1572.839  估测值   东 盟  1502.743    011 加拿大  1499.551    012 印 度  1206.684    013 墨西哥  1088.128    014 澳大利亚  1013.461    015 韩 国  929.124    016 荷 兰  876.970    017 土耳其  729.983    018 波 兰  527.866    019 印 尼  511.765    020 比利时  506.183    021 瑞 士  500.260    022 瑞 典  478.961    023 沙 特 469.426    024 挪 威  451.830    025 奥地利  414.828    026 中国台湾  391.351    027 希 腊  357.548    028 丹 麦  340.029    029 伊 朗  335.233  估测值 030 阿根廷  324.767    031 委内瑞拉  319.443    032 南 非  276.764    033 泰 国  273.313    034 芬 兰  271.867    035 爱尔兰  267.579    036 阿联酋  262.150    037 葡萄牙  244.640    038 哥伦比亚  240.832    039 马来西亚  221.606    040 捷 克  216.354    041 中国香港  215.354    042 尼日利亚  207.116    043 以色列  202.101    044 罗马尼亚  200.074    045 新加坡  181.939    046 乌克兰  179.604    047 智 利  169.458    048 菲律宾  166.909    049 巴基斯坦  164.557    050 埃 及  162.617    051 阿尔及利亚  159.669    052 科威特  158.089    053 匈牙利  155.930    054 哈萨克斯坦  135.601    055 新西兰  128.409    056 秘 鲁  127.462    057 卡塔尔  102.302    058 斯洛伐克 95.404    059 伊拉克  91.453  估测值 060 利比亚  89.916    061 越 南  89.829    062 摩洛哥  88.879    063 安哥拉  84.945  估测值 064 孟加拉国  84.196    065 克罗地亚  69.357    066 白俄罗斯  60.302    067 阿 曼  59.946    068 苏 丹  58.029    069 叙利亚 55.024  估测值 070 卢森堡  54.973    071 厄瓜多尔  54.686    072 斯洛文尼亚  54.639    073 塞尔维亚  50.061    074 保加利亚  49.904    075 立陶宛  47.304    076 阿塞拜疆  46.378    077 多明尼加  44.439    078 突尼斯  40.843  估测值 079 斯里兰卡  39.604    080 危地马拉  38.983    081 拉脱维亚  33.981    082 乌拉圭  32.187    083 哥斯达黎加  29.664    084 土库曼斯坦  29.610  估测值 085 肯尼亚  29.564    086 黎巴嫩  29.350  估测值 087 乌兹别克  27.918    088 也 门  26.909  估测值 089 埃塞俄比亚  26.393    090 缅 甸  26.205  估测值 091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25.925    092 塞浦路斯  24.922    093 喀麦隆  23.732    094 爱沙尼亚  23.545    095 科特迪瓦  23.508  估测值 096 巴拿马  23.088    097 萨尔瓦多 22.115    098 巴 林  21.236    099 约 旦  21.225    100 坦桑尼亚  20.668  估测值 101 赤道几内亚  18.525  估测值 102 波 黑  18.469  估测值 103 冰 岛  16.788    104 加 纳  16.654    105 玻利维亚  16.602    106 巴拉圭  16.006    107 赞比亚  14.654    108 乌干达  14.565    109 汶 莱  14.553  估测值 110 加 蓬  14.535  估测值 111 牙买加  14.029    112 洪都拉斯  14.001  估测值 113 博茨瓦纳  13.461    114 塞内加尔  13.350    115 阿尔巴尼亚  12.964  估测值 116 格鲁吉亚  12.864    117 尼泊尔  12.283  估测值 118 亚美尼亚  11.917    119 阿富汗  11.709    120 刚果民主  11.629  估测值 121 柬埔寨  11.250  估测值 122 刚果共和国  10.774  估测值 123 莫桑比克  9.897    124 马其顿  9.569  估测值 125 马达加斯加  9.463    126 纳米比亚  8.835  估测值 127 马 里  8.774    128 毛里求斯  8.738    129 乍 得  8.400  估测值 130 马耳他  8.370    131 布基纳法索  8.116    132 巴布亚新几内亚  8.092  估测值 133 巴哈马  7.564    134 海 地  6.943  估测值 135 贝 宁  6.712    136 尼加拉瓜  6.365    137 摩尔多瓦  6.047    138 尼日尔  5.382    139 老 挝  5.374  估测值 140 蒙古  5.243    141 塔吉克斯坦  5.135  估测值 142 吉尔吉斯共和国  5.050    143 黑山共和国  4.848  估测值 144 几内亚  4.517    145 卢旺达  4.459    146 马拉维  4.268  估测值 147 巴巴多斯  3.670    148 斐 济  3.589  估测值 149 毛里塔尼亚  3.161    150 津巴布韦 3.145  估测值 151 苏里南  2.933    152 多 哥  2.890    153 斯威士兰  2.840  估测值 154 中非共和国  1.997  估测值 155 塞拉利昂  1.953    156 佛得角  1.744  估测值 157 莱索托  1.618  估测值 158 厄立特里亚  1.479  估测值 159 不 丹  1.389  估测值 160 伯利兹  1.359    161 马尔代夫  1.261    162 安提瓜和巴布达  1.224  估测值 163 圭亚那  1.154    164 布隆迪  1.097  估测值 165 圣卢西亚  0.987  估测值 166 吉布提  0.982    167 利比里亚  0.850    168 塞舌尔群岛  0.822    169 冈比亚  0.810    170 格林纳达  0.678  估测值 171 所罗门群岛  0.642  估测值 172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0.601  估测值 173 瓦努阿图  0.573  估测值 174 圣基茨和尼维斯  0.546    175 科摩罗  0.532    176 萨摩亚  0.500    177 东帝汶 0.499    178 几内亚比绍  0.461    179 多米尼加  0.364    180 汤 加  0.258  估测值 181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0.175  估测值 182 基里巴斯  0.137   

[编辑本段]相关关系

  

GDP与汇率


   1970年,日本的GDP为2068亿美元,1980年为10279亿美元,到了1990年为30222亿美元,2000年为47661亿美元;2005年为46638亿美元。乍一看,不由得觉得奇怪,1970年至2000年30年间,日本GDP居然翻了23倍,平均每年增长11%;而从2001至2005年间,尽管日本搭上了中国经济快车,每年经济增长了2%,但是以美元计算,日本GDP的绝对值以美元计算居然减少了1000亿美元。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一切都是汇率惹的祸。1995年时,日元兑美元最高曾经达到过78:1。后来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日元兑美元逐渐回跌到115-118:1,开始稳定下来。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怪现象。
  世界银行认为人民币兑美元平价汇率为3.4:1
  因此未来人民币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GDP与银行利率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反过来说,如果一国的GDP出现负增长,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这时该国中央银行将可能减息以刺激经济再度增长,利率下降加上经济表现不振,该国货币的吸引力也就随之而减低了。因此,一般来说,高经济增长率会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涨,而低经济增长率则会造成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西方国家GDP的公布通常分为每月公布和每季公布,其中又以每季公布的GDP数据最为重要。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由商务部负责分析统计,惯例是每季估计及统计一次。每次在发表初步预估数据(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后,还会有两次的修订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发表时间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国内生产总值通常用来跟去年同期作比较,如有增加,就代表经济较快,有利其货币升值;如减少,则表示经济放缓,其货币便有贬值的压力。以美国来说,国内生产总值能有3%的增长,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经济发展是健康的,高于此水平表示有通货压力;低于1.5%的增长,就显示经济放缓和有步入衰退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