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人文活动:南岳道教探微[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15:28

南岳道教探微

岁月如歌 2008-04-20 19:57:54 阅读99 评论0   字号: 订阅

 

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为五岳中的南岳。以势雄、景秀、境幽、文丰为最大特色。就总体而论,则以秀冠五岳。横亘八百里,有峰七十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最高者为祝融峰。登巅远眺,东有湘江九曲如练,南有五岭逶迤似蟒,西有雪峰矗立如屏,北有洞庭浩淼似海,令人叹为观止。

衡山自古就是道教圣地。号称南岳四绝之一的水帘洞,即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洞天。而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二十四福地青玉坛、第二十五福地光天坛、第十二六福地洞灵源,都在衡山上。据《南岳志》载,从东汉至明清,在衡山筑观建院、凿洞辟崖,进行隐居修炼、传道授业的名羽高道,共有109人。汉代的茅盈,先诣南岳拜师学道,而后去茅山修行,被奉为茅山派祖师。晋代著名女道士、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避乱南渡,栖止南岳,在这里修习授徒,直至八十三岁仙举,唐代颜真卿立碑纪其事,宋仁宗赐栖真地为紫虚元君之阁,宋徽宗又赐名黄庭观。唐时一代高道司马承祯,开元间自海上乘桴至南岳,结庵九真观北,宰相张九龄屡往谒,玄宗封为正一先生。其弟子薛季昌,继承师道,弘法南岳,玄宗礼重,呼为道兄。宋代的南岳道教,亦盛极一时。山中高道陈兴明、施存冲、徐灵期、尹道全等,先后受到皇帝的赐封。元代皇帝封南岳道士刘用光为冲静先生,并御书行业清高、精诚感格八字以赠之。明清以至近代,南岳道教逐渐衰落。现在,南岳道教正重新崛起,日趋兴盛。

一、魏夫人与南岳[1]

南岳集贤峰下林蔽泉飞之处,有座小道观,规模虽然不大,可是名满天下,这就是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西晋女道士魏华存修真飞升之处,仙举后封为南岳夫人,人称魏夫人。

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任城人,西晋司徒文康公魏舒的女儿。从小就喜爱钻研道家学说。常读老、庄之书,和春秋三传、五经,诸子百家著作也无不博览知晓。夫人十分羡慕不生不灭,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决意潜心修道,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升入大罗世界。并常常吞服胡麻散及苻苓丸,修意止念,采气炼精,探寻性命双修的真谛。在家很少与别人来往,以减少对修炼的干扰。

魏夫人二十四岁时,父母强她嫁给了官居太保掾的南阳人刘幼彦。夫人出嫁后,修道之志更坚定。后刘幼彦任修武县令,夫人随往任所。这时她的儿子刘璞、刘瑕也长大成人,不需要照料。夫人就另辟斋室修炼。三个月之后,一个冬季的晚上,忽然一班天仙降临她的斋室,仙真有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大神方诸青童、扶桑碧阿旸谷神王,景林真人、小有天清虚真人王褒等。夫人虔诚礼拜,清虚真人对夫人说:“听说夫人数年来一直静心修习,一心只想升入仙界,真是太勤苦了,令人敬佩。为此扶桑大帝君特命我来将脱凡离尘的真谛传授给你。”青童君说:“这位清虚真人就是你的师傅。”太极真人安度明说:“夫人苦心求道,如今这‘道’终于来了”。景林真人说:“上天被夫人的勤奋和圣德感动了,太极真人已将你的名注入仙册,你的道号是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封你为南岳夫人。”青童又说:“不过,你如果不追求更高的道境,不勤奋学习师傅授给你的宝经,仙道仍然难成。以后我们还会再相逢于旸谷山中,但是你不能与别人说。”清虚真人王褒就命侍女华敬条、季明瓮等人,拨开云雾,打开玉笈,取出《太上宝文》等经三十一卷,亲手交给夫人。王褒还告诉夫人说:“我还没有成仙之前,在阳洛遇到南极夫人西城文君,授我这宝文三十一卷,修习成仙后,派我为小有洞天仙王。这宝文从我开始,注定只有七人才能传授,决不能泄漏出去,否则会变成地狱之鬼,尸沉河流之中。”说完,起立面向北方起誓说:“太上三元九宫高真大帝命我传授于魏华存,华存应当用心参悟,修为飞仙。”魏夫人接过宝经一看,是以青玉为字,嵌镶在白玉上面。景林真人也取出《黄庭内景经》授给夫人,嘱她日夜读诵,读到一万遍后,就能明察鬼怪,安静六腑,返老还童。

诸位仙人授完宝文、经书后,太极真人命北寒玉女宋联娟弹九气之璈,青童君命东华玉女烟景珠击西盈之钟,旸谷神王命林玉女贾屈庭吹风戾之箫,清虚真人命飞玄玉女鲜于灵拍打九合玉节。随着乐曲演奏,太极真人唱起排空之歌,青童君吟诵着太霞之曲,旸谷神王讽读晨起之章,清虚真人咏起架飚之词,缓缓升入上天云霭。自此之后,这些真人每天晚上都降入魏夫人住室,刘文虽然住在隔壁却全然不知。

不久发生了战乱,魏夫人的丈夫刘文去世了,她就携二子渡江南下。长子刘璞当了庚亮司马安城太守,次子刘瑕在陶侃部下当了个从事中郎。夫人离别了两个儿子,一面勤苦修习,一面传播道教的《上清经》、《黄庭经》。一日她来到了南岳的集贤峰,这里虽然山不很高,风景却非常秀丽,树木繁阴,流水潺潺,野花竞艳,百鸟争鸣,一座碧瓦红墙,层楼回廊,飞角流檐的紫虚阁,隐在万绿丛中。夫人登楼眺望,九曲湘流,城廓野村,尽收眼里。山上仙鹤翱翔,野鹿飞奔,真是个修习的好地方,她就在紫虚阁住了下来,潜心练道。

魏夫人八十三岁那年,正是晋咸和九年,清虚真人王褒、东华大帝青童君,又降临到夫人修习的地方,授给夫人迁白翳仙神散和石精金光化形岭丸,叫夫人服下。夫人服下后,就称病卧床,只饮不食,七日之后,托剑化形,在现在的黄庭观侧的一块大石头上白日飞升,其石尚在,称飞升石。传说夫人成仙后,位同仙公,有直接渡凡人为仙的权利,除统辖南岳衡山外,还兼领天台山大霍洞天。

魏夫人被道教奉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夫人曾为道教祭酒。《上清经》问世传播后在教中形成了一种新派别上青派。上清派的教徒信奉元始天王、太上老君等神灵,主要传习《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等经典,在修行方术上特别重视诵经、思神、服气、咽液等,也兼习金丹,符箓等方术;反对天师道的房中术,不重视群众性的斋醮祀神活动,强调个人修习。《上清经》的内容,实际是魏夫人的道教学术思想,由她的弟子杨羲整理书写,传给许谧,许翙父子传播的。所以有魏夫人夜降杨羲与许谧家向他们传道的说法。还流传二首诗,一首是《魏夫降杨羲家诗》:

玄感妙象外,和声自相招。

灵云郁紫宸,兰风扇绿轺。

上真宴琼台,邈为地仙标。

所期贵远迈,故能秀颖翘。

翫彼八素翰,道成初不辽。

人事胡可预,使尔形气消。

                  第二首是《十二月一日夜作与许长史诗》:

灵谷秀澜萦,藏身栖岩京。

被褐均衮龙,带素齐玉鸣。

形盘幽辽里,掷神态霞庭。

霄上有陛贤,空中有真声。

      仰我曲晨飞,案此缘轩车并。

下观八度内,倪劝风尘萦。

解产遗波浪,登此眇眇身。

忧竞三津竭,奔驰割尔龄。

二、南岳大庙[2]

衡山上的道观庙宇,以南岳大庙最为宏伟。大庙坐落在衡山南麓,是我国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宏伟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800平方米。中轴线上有九进、四重庭院。东有八观,西列八寺。整个建筑布局规整,楼宇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大庙第一进称棂星门,是一座四柱三楼式仿木石牌坊。牌坊最上层倒置一玉印,象征着南岳庙至高无上的威严。棂星门两侧有东、西便门,上面的泥塑非常精美。棂星门内,龙柏夹道,绿草如茵。神道两侧有放生池两座,有时人们还可以看到明清时期放生的寿龟。神道两侧还有东、西碑亭两座。东碑亭竖有明代连中三元的商辂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一方,西碑亭竖有南宋尚书左丞范纯仁所撰《祭衡岳文》碑刻一方。

沿神道往前,是庙的第二进,称奎星阁。旧称盘龙亭,因阁顶内有一木雕盘龙而得名。盘龙造型古朴遒劲,工艺极其精巧。亭分三层,下层是过道,二层是戏台,三层是奎星阁。阁内原祀有奎星,又称魁星,为二十八宿西方白虎七宿之首,道教尊之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

古代庙宇定期演戏酬神,在北宋就已成为定规,故奎星阁戏台面朝正殿。每逢春节或庙会,南岳镇六街乡绅,争相点戏以娱神人的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第三进是正南门,现存三拱门洞,正中门洞内,原嵌有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碑一方。正南门两侧为东、西川门。东川门台阶下神道一侧,原竖有唐代李白《关陈郎将归衡山》诗碑一方。

第四进是御碑亭。亭内树清康熙皇帝御制《重修南岳庙碑记》一方。亭额枋上古篆寿字两百个,意指南岳为寿岳。人们祝寿,常称寿比南山,南山即南岳。

亭东是玄德尊门,门可通向道教八观。八观是老铨德观、新铨德观、老三元宫、新三元宫、万寿宫、清和宫、仁寿阁、玉虚阁。亭西是六寺同门,门可出入佛教八寺。八寺是金宝寺、龙塘寺、天堂寺、南台寺、崇宁寺、双峰寺、云峰寺、化城寺。因佛教后来进入南岳庙,形成佛道共居一庙的特例,故南岳庙西半边有八寺。

第五进是嘉应门,单檐歇山式七开间。古代钦差祭祀官员来南岳,地方官和道众专门在此恭候。门因《汉书·礼东志》中天地顺而嘉应降而得名。门内外原有历代祭祀祝文、修庙碑记等四十七块。此外还有许多名人雅士的诗、词、文、赋碑刻,不同时代,不同书体,各具特色,蔚为壮观。

第六进是御书楼。其斗拱形制奇特,七踩三翘,为我国古代斗拱之特例。

第七进是圣帝殿,又称正殿、大殿。殿高31.11米,雕梁画栋,翘角重檐,泥塑彩绘,龙飞凤舞。殿内外共有七十二根大石柱,象征南岳的七十二峰。殿内神座上,正中是南岳大帝坐像,高6.3米,两侧为六官站像,民间又称为六部尚书。从里到外分别是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科官司空。两侧还有金吾将军站像两尊。大殿周围的石栏杆,嵌有一百四十四块双面汉白玉浮雕,上刻飞禽走兽,异草奇花,尤其是一些神话故事和传说的雕刻,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妙趣横生。

第八进是寝宫,又称后殿。殿中神座上设南岳大帝与夫人景明后坐像。由嘉应门至寝宫,四周环以廊房106间,组成了南岳庙的庙中之庙,犹如皇宫之内城。

最后一进是北后门,单檐悬山三开间建筑。东有注生宫,祀注生真君,又称南斗星君。道教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西有辖神殿。

南岳庙内雕塑的最大特色,便是龙多。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石阶、柱础、神座,乃至门框、斗拱、屋脊牙角,都可见各种各样的雕龙。据考查,整个岳庙的龙像多达八百余条。原来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祝融居于衡山,他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深受百姓爱戴。为了使火种不灭,他将火种埋在南岳山底。他升天成神后,哪知地下火种燃烧起来,南岳顿时成为一片火海。居于祝融峰顶的岳神忙请龙王前来灭火。龙王立即兴云布雨,一时间水开汤沸,百姓倍受煎熬。龙王大惊,即派有道行的八百蛟龙,打通了从南海到南岳的水道,才把火熄灭。后来又命令蛟龙分别住在南岳的深潭泉洞之中,夏天,让它们用凉水浇熄地下神火;冬天,又让地下神火慢慢升腾,融化地面的冰雪。从此南岳到处有泉眼、深潭,气候变得冬暖夏凉,万物欣欣向荣。为酬谢八百蛟龙护佑之功,人们便在南岳大庙里塑像造型,以表彰它们的功德。

从南岳大庙东便门进入为道教八观,这些道观部分是明清时期建的,从上起依次为:老铨德观、新铨德观、老三元宫、新三宫、万寿宫、清和宫(元德尊门进)、仁寿阁、御书阁。各观均饶有庭院式建筑的特点,大院小舍,回环曲折,错落有致,宏敞中见精巧。因为这些道观大都是土木结构,文化大革命后,一直无人管理,造成道观全部倒塌,现在所见的都是后来九十年代新建的。这里的宫观建得好,各有道教特色,每个宫观都设计有庭院,走廊花圃。所有通道全部用花岗岩铺地,既结实又美观,每个宫观采用山门作牌坊,显得非常美观大方。

三、南岳香市

     解放前,南岳朝香者无日无之。因岳神又称南岳圣帝,所以进香亦名朝圣。朝圣人数多寡,以时令而异。春正新年,进香者外地多当地居民为从,三五两月当地市民演剧酬神,游观者较多。夏季后天气渐热,岳山高峙,四周空旷,暑气不侵,更兼森林古刹,岩谷深邃,清幽异常,中外人士,来此大多是避暑兼进香者。现在,据衡阳旅游局统计,每年游客和进香客人均在200万人以上。特别是南岳庙已成为必游之地和香客朝拜之处。从进香的祭品、文疏、称谓、形式等习俗看,可说是“崇制如初”。七至九月,远方人士,往往结队来此进香,轮装车载,昼夜不遑,是朝香的高峰。特别是南岳俗定农历八月初一为南岳圣帝神诞,故衍成南岳8月香期。每年八月初一,南岳人山人海,山上山下,沉浸在鞭炮和进香歌的喧闹中。这一天来此朝香的最多达十万余人。虽是自发的民俗,亦可算作一种祀典。其实朝拜的礼仪仪式也不烦琐,就是在圣帝神像前下跪磕头、俯伏默祷即可。朝香的形式有“行香”、“拜香”之分。拜香有七步一拜,五步一拜,三步一拜等区别。还有少数辟谷或半辟谷状的“饿香”,据说新邵一带的人为多。六七十岁老年妇人,也不惮此种劳苦。更有极个别的朝“肉香”的,就是头顶扎洞几个,燃香插于洞内,以示诚敬。这种形式现在基本绝迹了,只是传闻而已。朝“行香”者,有单个进行的,以城里人为多,更多的则是有组织地集体进行的;旗幡伞幛前导,众人跟随队列而行。香客一般头扎红巾,胸挂香袋,香袋上书“南岳进香”四字,一人或两人领唱进香歌(歌词起首是“南岳司天昭圣帝,安邦护国大天尊”),几十个随同者或上百人附合,一直唱到大庙正殿丹墀下。礼毕出庙,有一部分再到祝圣寺礼佛,然后登祝融峰至老圣殿进香。对沿途各寺庙道观也都礼拜一番。进香结束返家时,还得行辞圣礼,即在庙外焚香跪拜,求保回程一路平安。此时,便将胸前香袋翻转过来,上书“回光返照”四字。下面是笔者录自进香者所唱的朝岳《十愿歌》,由于方言及地域不同,进香者歌词有变化,但大体意思差不多。歌中唱道:

“一愿父母登寿城,寿如彭祖八百春;

  二愿父母多福泽,福如东海宽无垠;

  三愿父母似松柏,松柏四季不凋零;

  四愿父母无灾厄,一切灾劫化烟尘;

五愿父母永不老,容如冠玉令人钦;

六愿父母双目明,明如日月识纤尘;

七愿父母双耳聪,耳如师旷辨五音;

八愿父母手足健,身体灵巧如少年;

九愿父母德望高,高如南岳受人尊;

十愿父母心宽舒,万事称意享天年。”

     但是很奇怪的倒是朝香者独本地人少,俗语有云“南岳菩萨照远不照近。”

南岳香市期间(七、八、九月),坐贾行商,贸易颇盛。自大庙棂星门左右至天下南岳坊,为商业最热闹的地方。布匹百货而外,以本地竹雕、车木、玩具最多,此时湘省各县特产,亦多有运来南岳发售的,胜似平常赶集。其中以香火、喇叭叫子等进香用品最受欢迎,现在香火大都是成套包装好的,有48元、68元、98元、118元等等规格供香客购买。香市期间沿途旅店、饭馆,床无空位,座无虚席。卖茶售粥以及供应香火纸钱者,沿路可见。无业可营的人,则专为香客向导,谓之带香。香市盛期,南岳居民,无论男女老幼,俱可挣钱。因此俗谚说:“南岳人不种田,赶届八月吃三年。”

南岳又称寿岳,人们来此求平安、消灾、求子、求财、求学的很多,但极少有求官的,据说求官要到韶山的韶峰寺去求。其中南岳大庙正月初一第一注香,现在不是随便能烧的,以前一般是当地政府官员烧,前几年开始改革实行竞标收费,一般是以广东富商为主来烧,今年的第一注香价格是18万元。前十注香价格依次往后降低 ,初一下午大庙不收门票,免费烧香,这是给平民百姓烧香的时间。

到南岳大庙烧香还有规矩,左右两个大香炉,烧香时不能乱拜,俗语左边是烧给死人的(一般是祭祀祖先,求得祖先荫庇),右边是烧给活人的(即现实生活中所求之事),笔者以为这是符合中国传统“左祖右社”规矩的。烧香回来,如果所求之事灵验,则一定要到南岳圣帝面前还愿,时间一般取单数,即连续3年,5年、7年等。如果不去,圣帝就会怪罪,就会有灾祸降临。笔者初二到南岳考察,发现还愿者众多,看来南岳圣帝还是很灵验的了。

 

四、南岳道教部分神话与风俗

1、年更饭

腊月三十早晨,零点左右,衡山人即须起床办好酒菜敬神,然后吃饭以待天晓。名之曰吃年更饭。据传,此种习惯形成,乃因三十日为一年最后一天,经商人家来往帐目,必须及早清理,因而未天亮即吃饭,久而演变,无论农工家庭亦皆仿行。此习惯惟南岳衡山一带具有,俗谚:“鸡不叫,狗不咬,半夜吃饭衡山佬”。

 

2、清明扫义坟

为纪念祖先,清明扫墓,已成为我国传统风俗。南岳衡山一带,尚有一种扫义坟的习惯(所谓义坟,即亡者已无生人前来扫墓),流传甚广。南岳衡山多有义坟山,为穷苦人民与外乡流寓的墓葬。每逢清明,成千上万的人们,手提供果坟扎到此祭扫,以示怜贫恤孤的之意。扫坟后,扫墓者并互送供果,以示友好,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三月三地菜煮鸡蛋

三月三日为上己辰,俗传为牛魔王大王生日,多有季节风暴,名曰牛王暴。这一天,人们多挖地菜煮鸡蛋以食,云可强身健体。

地菜,本名荠菜。为一种中草药,有明目、清热、利尿、解毒、健谓等作用。过去佛门认为此草护众生,故谓之“护身草”。

 

4、仙经所贵话黄精

传说衡山地方,曾有个女仆,不堪主人的虐待,逃到山中,躲在一处岩洞里,一日、两日过去了,实在饿得难忍,便去山溪边喝水,见溪边有几株野草,枝叶可爱,随手拔来充饥。放到口里一嚼,甜滋滋的,味道还不错,回到岩洞睡了一觉醒来后肚子还是饱饱的,全身舒适。于是她就天天采这种野草当饭吃。过了一段时间,走路爬坡感到身子特别轻,原来被主人杖打的伤痛也好了。一日,这女仆正在一个悬崖下寻吃食,忽然听见不远的草丛里有虎叫,她从恐惧中纵身一跳,竟出乎意外地腾空飞到了崖上,再弯身望崖下看时,足有二三十丈高。自己想不出是怎么回事,她又想再试一试便往身边一棵大松树上跳去,意念所及,身子就飞上了树。从此,只要她想到那个地方,身子便飘然而去,宛若飞鸟。[3]

这女仆在山中的行动,被许多人发现了,有的说是女妖,有的说是山精。一天,来了一个女道士,听说山里有女妖,想上山去看看。她躲在一片林子里,看见这女仆飞身进了山洞,女道也跟踪进去了。一询问才知道女仆的身世,又知道是服食了黄精,便对女仆说:“你辟谷多年,练成了飞身之术,只要再进一步修习道法,就可以脱离苦海,列入仙班”。女仆受了女道的开导,就拜女道为师,两人一直在山上修炼。一天,一个扯笋的人,看到她们师徒两人在竹林中练功,无意中认出了女仆,回去后告诉了女仆的主人,主人带了很多人上山来追捕女仆,将所在的山头团团围住。高声喊叫,要女仆出来跟他们回去,否则将就地处死。众人喊了一阵后,只见那女道骑着一虎,女仆骑着一豹,慢慢地往山下走,众人见了吓得不敢露面,任凭她们走去,从此女道和女仆就离开了南岳,谁也不知道她们到哪里去了。

黄精是南岳的特产,古人认为它属于灵芝草的一种,尽得土地之精气,所以叫黄精。《五符经》说:黄精获天地之淳精,故名为戊已芝。又因它常被修道的高士用来代粮辟谷,故又有仙人余粮、救穷草、米铺之美称。《雨航杂录》载:黄精为药上品,服者得仙,自古志之。盖黄精色黄味甘,土气之精,野处辟谷服之,补脾益气,即不得仙,亦可延年。黄精又叫太阳草。《博物志》记述: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杜甫有诗云:

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容。

南岳还有许多服黄精辟谷轻身,脱胎换骨,步入仙班的故事。名道张正礼,汉朝末年到南岳山上修炼,他就是采食黄精,辟谷修真,进而精练内外洞彻兼修守一之法,历三十余年而仙去。

 

5、吴三桂岳庙问卦

吴三桂引兵入关后,又追歼李自成的农民军,镇压云、贵、川等省的南明与农民军合流的抗清势力,为满清贵族卖命,被清王朝封为“平西王”,驻守云南。

吴三桂本来是个大野心家,自当了平西王以后,认为自己兵多械足,羽毛已经丰满,就在云南反清,想当皇帝。康熙十二年他率军占领衡州,不久整个西南地区及湖南都被他占领了。传说他在云南时,从土里挖出了一块石头,上面刻着:“鱼生足,三者哭,土边木,木边水,铁扁担,到头也自足。”他不懂这意思,就请人解释。那人说:“鱼生足是鱼行,是个‘衡’字。其下三句是‘三桂’二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称帝就死。解释的人当然不敢说出真话来反而讲了好话。吴三桂听了大喜。康熙十二年,他就出兵衡州登位称帝,国号“周”。即位后就大兴土木,建筑宫室,祭天地,设官仪,开科举,确象一个朝廷的样子。登位不久,他来到南岳。那时三元宫是白龟泉,有个金钱大的白龟,道家说它是个灵物。吴三桂诚惶诚恐地将天下地图放在南岳圣帝神桌前,将白龟放在图上,请白龟告诉他称帝的版图有多大,可是这个白龟,先是在衡阳、永州地方爬来爬去,以后从贵州至云南就再不走了。

吴三桂不相信自己的地盘只有这么大,又再三顶礼祷告,可是那只白龟,三次在图上爬,都走着老路。吴三桂同百官看了大惊失色!果然,吴三桂在衡州登上金銮宝座后,不到半年就死去了。清兵乘虚进攻,他的军队,最后被清兵消灭。

 

6、李  闯  王  南  岳  测  字

吴三桂献关降清,京城陷落。李自成策马南奔。一路上他乔装打扮,风餐露宿,不止一日,到达南岳。落难英雄,为避风险,不敢暴露身份。

这时,他立马南岳庙前,见一测字先生正在测字,悄然自悟道:“何不前去探问一番、以卜前程吉凶?”当即翻身下马,系缰绳于庙门侧一古柏树上,朝测字先生走去。

那马也怪,不立于古柏树下,单拣庙门中央站定。当日,朝香客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那马被挤往庙门一侧。眨眼功夫,它又回到庙门中央,昂首长嘶,威风凛凛。

测字先生目睹此情此景,又见李自成大步走来,心有所动。虽说闯王一副平民打扮,眼神也有几分暗淡,然而那眉宇间隐藏不住的英武之气,仍是咄咄逼人。

不待闯王启齿,测字先生朗声道:“先生生就贵人相貌,定非等闲之辈。”

“先生何出此言?”李自成耽心测字先生认出自己。测字先生又道:“小人素不以成败论英雄。而今仍须尊称陛下为王,李闯王是也。陛下恕小人罪过。”

李自成大惊失色,慌忙问道:“先生何以得知寡人名姓?”

测字先生答道:“小人见那宝马立于庙门中央,不肯离开须臾,门中立马,为一‘闯’字。今日前来测字者,陛下位序十八,十八君子,为一‘李’字。陛下恕罪。”

李自成迅即取出白银数两,付与测字先生,匆匆返回系马处,解下缰绳,跃上马鞍,疾风离去。

 

五、南岳佛、道、儒共存一山原因探微

南岳文化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自古有“文明澳区”的美誉。从典籍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南岳地区的人文历史已经长达四千年之久。其最早的越文化和楚文化应当是中国古老的炎黄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道、佛二教相继自北南来进入南岳,寺庙大兴,宗教文化开始影响南岳。玄学、佛学以及后来在此影响甚深的理学,相互渗透,融汇,形成了南岳文化兼容并蓄的一大特色,这在五岳之中是独有的。

南岳文化除了道教文化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佛家文化,佛教文化虽然比道教文化进入南岳要约晚了两个世纪,但其影响力却远不是道教文化所能企及的。最早来南岳弘扬佛法的是惠海和尚和希遁和尚,约在南朝梁天监年间。随着佛教的发展,形成佛教史上著名的“一花五叶”,后来又形成“五叶七宗”。以南岳为中心,南派禅宗之传承弟子遍天下,并远至日本、朝鲜。禅宗文化也就成为南岳佛教文化的主体。南派禅宗主张“顿悟”之说(即所谓“心即是佛”)而摒弃苦行潜修与经院式繁琐哲学的俗套,因此其学说理论极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修持,从而使整个宗派得以发扬光大,教徒遍天下。

南岳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儒家文化,其代表是南岳书院文化。自唐宋而明清,南岳书院林立,学者不断,曾国藩在《重修文定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先后有卢璠、韦宙、文定、邺侯、集贤、岳麓、石鼓等十几所书院,在全国有较大名气的有岳麓书院、石鼓书院、文定书院和集贤书院。宋明两代是南岳书院活动的鼎盛时期,经过胡国安、胡宏、朱熹、张拭乃至王夫之等人在南岳的讲学活动,开创了湖湘学派,经过上千年的文化积累,终于在近代,湖湘文化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出了许多对近现代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仁人志士,如曾国藩、谭嗣同、毛泽东、刘少奇等等。

佛、道、儒三家共存一山现象是中国山岳中最奇特的现象。特别是佛道两教各具教义经典,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依托名山求发展。先是互相排斥对立,继而相互影响共存,最终形成佛道共荣的特色。据史载,道教最先进入南岳,远在西汉,道教既已在南岳开始了活动。据旧志记载:汉武帝曾封南岳金母殿道士王谷神为太微先生,皮元曜为太素先生。大概是源于秦时徐福辈方士的师承,擅长长生羽化之术,正投汉武帝之好。到东汉永平十四年,相传五岳十八山道士,与佛教论理斗法,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的南门外筑高台,传谕道释两派斗法,南岳道士褚善信也参加了这场斗争。相传道家用三坛祭神,佛僧则于四侧安置佛舍利经相。道士首先宣布:纵火焚坛,坛上的经书不会烧毁。谁知火发,都归灰烬;而僧人这边则舍利放五色光,飞舞空中,迦叶亦飞舞天际,现出神怪。道士们打了败仗,信誉猛降,朝野皆崇奉佛教。魏晋六朝,说道风盛,南岳有魏夫人、九仙等接踵而来,因而宫观相望,道流大行。梁陈年间,惠海、惠思来到南岳开山立派后,相继有十八高僧以及怀让、石头的出现,特别是惠思自北方来南岳弘法,遭到九仙观道士欧阳正则的非难,两人为此在朝廷打了一场官司。传说惠思佛法高强,在官司中大获全胜,陈宣帝欲怒斩欧阳道士,而惠思却保其性命,放归南岳,到佛寺为执役僧,道教又输于佛教。于是南岳梵宇林立,佛盛而道渐衰。但是唐宋以来,各朝信佛信道的都有。是以千百年来,南岳佛道两教并存不息,高僧高道,辈有人出。虽然佛道之争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如唐武宗会昌灭佛过程中,南岳上清派第十五代弟子中的刘玄静就在其中起到重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在南岳却基本没有发生佛道恶性相残的场面,大家相安无事,互不拆台。至今南岳大庙的配殿仍然是左边八个道观,右边八个佛寺,以示佛道有平等的地位。究佛道共存的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1、主祭祀的神非道非佛。

南岳闻名天下的是南岳圣帝,南岳庙主祭祀的神曰“南岳圣帝”,按传说即为火神祝融氏,南岳最高峰即为祝融峰,传说为祝融游息之所。南岳千百年来历朝历代帝王屡加封号,届时隆重祭祀,祈求“以卫社稷,而福生灵”。自唐至清相继皇封七次,其中宋封南岳神为南岳司马昭圣帝的称号,对民间影响最大,一直沿用这个称号至今。道教历来称南岳神为南岳大帝,由于主神为山神,备受官方和民间祭祀,因此,道、佛要想在南岳立足,就必须接受南岳神才能求得新的发展,这样,道、佛之间的矛盾就显得不突出了,因此南岳大庙就有了左八观右八寺的奇特景象。

2、佛道两家和则双赢,斗则两害。

其实历史上几次佛道之争,对南岳影响不大,因为南岳香市发达,佛道均受益非浅,双方都有生存的空间,如果相斗,则会严重影响到南岳信民对佛道的看法,这点道理双方高层人物是很清楚的。就是下层的和尚、道士也对对方绝口不谈,笔者在采访中曾想问这方面的问题,结果都是碰到对方警惕的眼神,然后是沉默,这是一个忌讳的话题。

3、儒、道、佛相互融合,兼容并蓄形成南岳文化,从而构成湖湘文化的渊源。宋明两代,是南岳书院活动的鼎盛时期。当时著名的理学家,如宋代的胡安国、胡宏、朱熹、张栻;明代的湛甘泉、王阳明、蒋信、邹东廊、尹洞山、胡直、王宗沐等人,均先后到此来讲学。其学风浓厚,文风鼎盛,影响达干年之久。宋代的胡安国、胡宏父子在南岳讲述《春秋》,讲理学,于濂、洛、关、闽诸理学宗派之外,另树一帜,肇始了湖湘学派。胡氏父子及其继之而起的朱熹、张栻等理学活动的一个合理内核,是抗击外侮的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它构成了南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炎黄文化光辉结晶的一部分,一直传承至今。胡安国父子均是抗金的主战派,与主和派秦松等人老死不相往来。胡宏的弟子张栻,为南宋抗金名将张俊之子,继承和发扬了家传和师学,与朱熹讲《中庸》格致治平之学,提倡经世致用,把讲述《春秋》之义和抗金的实际结合起来。明清之际的王船山重夷夏之辩,与满清不共戴天,以一介书生举兵抗清;彭玉麟屡次辞官,却在古稀之年毅然南下指挥抗法战争;谭上连赴新疆平叛,“战必胜,攻必取”,死于任所,论功当“首屈一指”;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为追求真理、推翻旧制度,甘抛头颅,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豪情壮语。正是这种崇尚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注重经世致用,包容众家之长,强调道德修养的优良传统和治学风格,巍然存于南岳文化之中而深入人心。

佛学大师石头希迁在南方禅宗的理论建设与修持实践上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善于融会吸收佛教的各宗各派,主张顿渐调合,而且从道家文化中吸取了很多营养以创建其禅学理论。其著名作品《参同契》,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说,都与道教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而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方以智,作为中国古代科学哲学的总结者,已为众所周知,然而他晚年出家为僧,由僧道入禅,但言禅不弃儒道;主张道不可说,然又以其体系的儒道文化素养和渊博的佛学根底,在不可说中巧说,认为道非所见,而又不离知见。在佛道二教的关系上,方以智主张“体无内外,道无彼此”(《冬灰录.谢戒日示》卷四第十页)以禅佛教为基础统合三教,这是对石头希迁参而同契的融同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回响。⑤[4]

唐代名士李泌由儒士而好玄学,几次隐退,明哲保身,即是儒学的中庸之道与黄老无为之学的紧密结合。他既习佛家般若波罗密之义而又从道家吸气炼丹。少年时为唐玄宗讲述《道德经》,献《明堂九鼎议》,因偏好玄学,还常着道服羽装。胡宏、朱熹、张栻、湛甘泉与王阳明的理学(心性之学)分为客观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流派,既与玄学有瓜葛,又与佛学相通。朱熹、张栻等人承认天理与人欲并存,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二元论,与佛家净土宗、律宗、三论宗等以小乘为基础,主张修持禅定、戒绝诸欲众相以达彼岸的学说是相通的。但是王阳明、湛甘泉等人的“心即是理”,“心无外物”的学说,则纯属主观唯心主义,无疑深受佛教禅宗“顿悟”说和“心即是佛”的思想的影响。实际上,王阳明、湛甘泉的心学与佛教禅宗的顿悟说,在南岳文化(湖湘文化)中佛禅学思想与理学思想的相互融合过程中占据着统治地位。明未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南岳读书著述,吸取理学批判传统,批判两种唯心观,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成就最高的思想巨人,为南岳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与特色。自魏晋以降,道家之玄学、佛家之禅学、儒家之理学,在南岳互相融合、批判、浸润,而又各自独立、各有传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构成一种雍容大雅的南岳文化。

综上,佛、道、儒共存一山,形成独特的南岳文化,共辱共荣,共生共灭,肇始了湖湘文化的源头,经过湖湘仁人志士的共同奋斗,从而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参考书目

1、南岳道协:《南岳道教重新崛起》,载《中国道教》1998年第4期

2、黄至安、康佩仁编著  《南岳仙道记》 海南出版社

3、谭岳生 编著  《南岳大庙》 海南出版社

4、王兴国 徐荪铭主编 《石头希迁与曹洞禅》 岳麓书社

5、作者佚名  南岳国际旅行社导游词



黄至安、康佩仁编著  《南岳仙道记》 海南出版社

谭岳生 编著  《南岳大庙》 海南出版社

③除了4之外均参考了南岳国际旅行社南岳导游词。 ④黄至安、康佩仁编著  《南岳仙道记》 海南出版社

[4]王兴国 徐荪铭《石头希迁与曹洞禅》 岳麓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