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马来西亚:2004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0:19:10
■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分析具体竞争力的强弱,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对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 从综合竞争力看,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发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目前,竞争力研究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其中关于竞争力最权威诠释是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的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从事国别间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出了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管理程度、科学技术、人口素质)的近300个指标;其公布的年度国家竞争力报告,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的认可,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

    WEF将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为"比其竞争对手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不难看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最终要通过盈利来体现。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创造价值能力也应成为其竞争力表现的核心。

    故此,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定义为:商业银行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受供求关系、公共政策影响,进行设计、营销各项金融产品,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富的能力;是某一银行成功地将现有资产转换为提供更优质服务的能力。

    根据WEF和IMD的竞争力方程:

    竞争力=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

    这里所谓资产说的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概念,即竞争力现实的表现。由此可见,竞争力研究主要考察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竞争力的现实存在是什么样的,二是这一存在的进程是怎样实现的。其中存在着因果的分析的过程。我们据此来设计研究框架。

    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要特别要强调与现有的银行信用评级以及银行绩效评价相区别。

    竞争力评价与银行信用评级区别:一是研究目的不一样,银行信用评级是减少投资人与债券发行人信息不对称,对象是投资人,目的是揭示风险、风险管理。竞争力评价是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对象是银行,目的是帮银行找问题。二是研究方法也不一样。

    竞争力评价与现有的银行绩效评价区别:银行业绩评估只是银行竞争力的外部表现,即银行基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资源,在过去和现在的市场竞争中的结果和地位。主要集中于银行财务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两大类。然而,仅仅这两类指标不可能全面反映银行竞争力的真实内涵。因为财务指标反映的是银行过去和现在的竞争状况和业绩,可以用来分析和评估以前的行为和决策,但银行通过竞争力分析真正需要的是有助于今后更好竞争的战略。显然,除了进行业绩评估外,更需要分析实现这一结果的过程。

    并且在财务指标中,有不少指标如市场份额或一般并不一定能正确反映银行业的竞争状况。前者可能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后者也可能是政府政策或地区分割的结果。况且,这些财务指标也不能说明如何实现以后的竞争业绩,也无法反映是基于什么措施和手段而取得目前的竞争地位,这是一种短期行为和分析方法。

    因此,竞争力研究除了对现实的银行竞争行为和业绩评估外,还必须考虑其他因素,如银行体系、治理结构、发展战略、科技、人员素质、环境等,这些对于银行业的竞争力能起到一种转化和支撑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和分析是侧重于多维度、多方位的分析和评价,是绩效评估的又一升华。本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说明一、本次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主要数据来源为《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4)》、国内知名数据商色诺芬(Sinofin)信息服务与WIND资讯、国际权威Fitch IBCA数据库以及各商业银行公开发布的历年度财务报告,并根据《银行家》银行竞争力评价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对部分数据资料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二、全国性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现实竞争力指标(包括市场规模、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和安全性、资产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管理能力、国际化业务能力);潜在竞争力指标(包括人力资源、科技能力、金融创新能力、服务竞争力、公司治理及内控机制)现实竞争能力是指银行在当前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代表着该银行在报告期时间点上的竞争力实现结果,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概念,由一个时间剖面的一系列显示性指标集组成,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经营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财务会计指标。而潜在竞争力则代表了实现这一现实竞争力的进程是怎样的,其中包含着因果的分析的过程从其中可以解释银行为什么有竞争力或者为什么缺乏竞争力。换句话说,现实竞争力指标所反映的是当前竞争的结果或者竞争力的最终表现,而潜在竞争力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力背后的原因或者决定因素,它由一个时间点内银行内部因素影响未来竞争力的隐性指标集组成,即基于对现实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构成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制度性影响因素,如银行的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和业务创新能力、服务竞争力、人力资源和科技能力等等,以测度竞争力位势的延续能力。(见图1)

    三、全国性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生成。AHP是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tty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它是处理某些难于完全用定量方法分析复杂问题的一种有力手段。该法突出之点是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为若干层次,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解、分析,并可将人的主观判断和定性分析用数量形式表达、转换和处理。AHP方法在工业,军事以及管理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四、关于服务竞争力评价,研究中心根据国际银行服务质量(BSQ)的衡量标准从效率和信任尺度、接待能力尺度、价格尺度、有形资产尺度、服务职责尺度以及可靠性尺度设计了专业化问卷调查(零售业务、公司业务),共回收6378份有效问卷,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形成最终服务竞争力综合评分。

    五、2004年银监会对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了风险评级,其中涉及各银行的公司治理以及各内控制度评价。《银行家》银行竞争力评价专家委员会参考监管机构的考评方式及各方面相关资料,对各商业银行这两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分。

    六、本次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以所有银行2003年度的数据资料为基础。2003年12月31日中央政府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对中行、建行注资,故此我们根据注资后中行和建行相应指标的变化,做了及时的调整。

    七、本次竞争力评价(包括城市商业银行)中使用的资本充足率数据,均采用2004年度银监会颁布的最新资本充足率的核算方式进行调整。

    全国性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总体态势分析

    从综合竞争力看,呈现清晰的四个等级。

    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

    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

    工行、光大、深发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广发为第四档次

    从现实竞争力看,四个等级也很明显,建行、中行因外汇注资和巨额坏帐剥离,而位列第一档次。

    招商、民生、浦发、建行、中行为第一档次

    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

    工行、光大、深发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广发为第四档次

    从潜在竞争力看,三个等级较为明显,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任重道远。

    招商、民生高居第一档次

    浦发、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工行、光大、深发展可划归为第二档次,其中浦发、华夏略显突出一些

    农行、广发为第三档次(见图2)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速,建行、中行的现实竞争力提升。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决定在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并拨出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银行补充资本金,这一重大决策体现出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和打造"真正商业银行"的坚定决心。本次国务院对商业银行注资意味着我国银行管理方法和货币政策手段的重大变化。国务院向两家大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注资,其意义不仅在于充实资本金,更重要的在于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将进入一个加速阶段。

    根据银监会颁布的最新的资本充足率的核算方法计算,截至2004年9月30日,建行的资本充足率高达8.19%,在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位列第二(恒丰第一,15.14%),在参评银行中位列第一。中行的资本充足率达7.39%,在参评银行中位列第三。

    2004年6月30日,中行、建行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署一个价值2787亿元的不良资产转让协议。这是继450亿美元的外汇注资以来,本届政府为先行股改的中建两家银行第二次提供免费的"最后晚餐".至2004年9月底,建行和中行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率为3.88%和4.55%,分别位列14家参评银行的第7位和第8位。甚至已经大大低于10家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6.47%.资本充足率迅速上升以及巨额不良资产的剥离,使得建行和中行的现实竞争力陡然跃升至14家参评银行的第3位和第4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行和中行的潜在竞争力排名并不靠前,分别位列第7位和第11位。故此,我们认为,建行和中行当下的综合竞争力位势是否能得以延续,有赖于其银行潜在竞争力的增强,具体地说,公司治理方面是否会有一些重要改革措施出台,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是否正逐步向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靠拢。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银行信贷资产实行分类管理,不同风险的资产要求不同的资本充足率。这些都是2005年中国银行业值得期待的。

    上市股份制银行竞争力点评

    资本充足比较

    目前,资本充足率已成为上市银行实现规模扩张的瓶颈,并直接决定着银行的盈利能力。2004年半年报显示招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12%,其他四家银行则均未披露,但估计资本率均未能达标。鉴于次级债券只能部分补充附属资本,上市银行的今后再融资需求已日显迫切。(见表1)

    资产质量比较

    不良资产增长率与占有率分析。近年来,上市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逐年下降,但从贷款绝对额增长率来看,却呈现上升趋势。其原因在于上市银行贷款规模的快速扩张稀释了不良资产的增长。从不良贷款占比来看,民生银行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贷款基数较小,不良贷款占比最低,而且中长期贷款占比高,资产盈利能力较强。素以稳健经营著称的浦发银行风险控制制度严格,不良贷款占比较低。华夏银行与深发展在不良资产占比、贷款投向与期限结构上的指标反映出其资产管理能力相对较差。但2004年上半年,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不良资产绝对额增长较快,显示宏观调控引发的不良资产风险隐患较大。招商银行由于及时调整贷款投向和行业布局,不良资产绝对额增长率比2003年明显缩小,显示出较高的风控水平。

    行业投向分析。从主要贷款投向分析,招商银行的贷款中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影响较大的制造业、房地产建筑业比例相对小许多,而在能源、原材料及公用事业、个人贷款等行业比重相对较高,显示出招商银行把握经济波动和控制风险能力较高,资产质量较好。个人贷款风险小、收益好,是各银行争夺的主要市场。民生银行在个人贷款(特别是个人房贷)政策上比较灵活,个人贷款投放比重最高。

    计提专项准备金分析。从专项准备金计提来看,招商银行、浦发银行计提准备金比例相对较高,体现出谨慎的会计处理原则。由于计提准备金比例直接影响银行的税后利润,显示这两家银行经营相对比较稳健。

    经营管理水平比较

    上市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决定其盈利能力,而在目前盈利模式下,其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资产扩张效率与资产盈利能力,我们从规模扩张带来的网点盈利能力来侧面反映上市银行的资产扩张效率,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则可以透视出上市银行的未来资产盈利能力。

    单个营业网点盈利能力分析。我们将五家上市银行与实力最强的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网点盈利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上市银行的点均盈利水平均明显好于国有商业银行。民生银行保持了最快的机构扩张增长速度,且能够保持较强的网点盈利能力。浦发银行网点扩张速度较平稳,且近3年来增速有所放缓,保持了与业绩增长的同步。深发展机构扩张较快,但盈利能力表现不佳。招商银行近年来始终保持了20%左右的机构扩张速度,由于原有机构基数较大而稀释了盈利水平,但仍保持逐年上升趋势,显示了其较强的网点盈利能力。从新增单个机构创利水平上看,浦发、招商、民生三家银行在机构高速扩张的同时,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单产盈利水平。

    人均盈利能力分析。人均盈利变化同样可以验证上市银行规模扩张的效率。民生银行人均盈利与人均存款指标均领先且呈上升趋势。浦发银行两项指标位居第二且稳中有升,招商银行居第三且保持增长态势,华夏银行和深发展近年来规模扩张与管理机制没能同步提升,而人均盈利指标呈下降趋势。

    中间业务创利能力分析。在"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下,国内银行经营同质化致使行业内存在同层面的低水平竞争状况。作为未来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中间业务创利水平代表银行创造高附加值金融产品的能力,而且其收入水平将更能反映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目前,上市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产品依然未摆脱种类少、收入占比低、盈利能力差的状况。招商银行近年来由于中间业务的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创新能力强,在中间业务规模与效益上领先于同行。

    上市银行的经营特点。各上市银行在实施规模扩张战略时,发展思路、市场定位、行业投向、机构布局等各有侧重,将导致银行间竞争优势与经营风险的差异性。(见表2)

    综上分析,招商银行机构与人员的规模优势与中间业务优势反映出经营管理水平明显优于其他上市银行。民生银行明确的市场定位与灵活的信贷政策将支持其业绩的快速增长。浦发银行的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使其在未来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华夏银行正处于快速扩张期,经营管理水平急需同步提高。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深发展的经营管理水平在上市银行中较弱。

    盈利能力比较

    我们通过各项盈利指标分析可以看出,上市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润指标逐年上升,但是除招商银行外,其他上市银行ROA、ROE指标逐年缩小,显现出上市银行近年来资产外延式扩张的本质。招商银行由于业务结构相对合理,基本上实现了资产内涵式扩张,这在ROE指标逐年上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但由于股本扩张原因,每股净资产增长率逐年下降。民生银行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润增长势头最猛,表现出较好的业绩成长性,但由于规模扩张速度与资产盈利能力未同步,使ROE增长率有所下降。而浦发银行稳中有升的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与每股净资产增长率等指标显示出其稳健经营的特点。华夏银行与深发展的各项指标大都处于行业平均值以下,显示盈利能力较弱。

    资产流动性比较

    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会使上市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2004年三季度,除了浦发银行为正流动性缺口以外,其余都出现了较大的负流动性缺口,其中招商、民生和深发展的流动性缺口占比超过20%.浦发银行的长期存款比重最高,为39.66%,负债结构最为稳定,流动性风险最小。

    点评总结

    招商银行

    近年来,公司在资产扩张时注重了规模与效益的统一,并较好地实施了风险控制,在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盈利模式、业务结构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上市银行,是目前市场中最具规模优势、综合竞争实力最强的上市银行。公司资产管理水平较高,信贷投放的行业布局较合理,中间业务创利能力强,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业绩增长。

    民生银行

    公司的发展战略清晰,市场定位明确,具有政策灵活、不良资产包袱轻的优势,网点创利、人均创利、资产盈利能力强,加之积极进取的扩张策略和业绩增长潜力使公司具有良好的业绩成长性。公司积极进取的资产扩张战略,使其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信贷增长放缓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业绩增长幅度将可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尚不具备规模优势,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可能处于劣势。同时,由于近年来资产的快速扩张可能会留下不良资产上升的风险隐患。今后如果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加大风险防范,将会使公司更具成长潜力。

    浦发银行

    公司在风险内控制度、资产流动性管理、计提专项准备等方面体现出了稳健甚至相对保守的经营作风,公司综合竞争力较强,加上机构规模优势和稳步扩张战略,使其在未来业务经营中保持较稳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水平。但宏观调控造成的不良资产上升以及今后股本的融资压力仍将不可小觑。 (注:本报告经编辑有所删节)

    表1:上市银行近年来融资情况(包括未实施)

    证券简称   时间   资金来源  融资金额

    招商银行  2002年   IPO      110亿元

              2004年   可转债    65亿元

              2004年   次级债    35亿元

    民生银行  2000年   IPO       41亿元

              2003年   可转债    40亿元

    浦发银行  1999年   IPO       40亿元

              2003年   增发      25亿元

              2004年   增发      70亿元

              2004年   次级债    60亿元

    华夏银行  2003年   IPO       56亿元

              2003年   次级债  42.5亿元

              2004年   增发     8.4亿元

    深 发 展  2000年   配股      31亿元

              2004年   配股      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