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是哪方面残疾:聊城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30:26
聊城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送审稿)  发布者:lckjj 发布时间:2011-2-22 阅读:691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和科技发展的重要跨越期。科学规划和积极推进“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加快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聊城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市大力实施“科教兴聊”战略,始终把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各项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和突破,为建设创新型聊城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006—2010年,全市累计申请专利6999件,授权专利4278件。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779件和1348件,比2005年分别增加972件和1095件,年均增幅分别为21.9%和51.9%。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64件和157件,比2005年分别增加256件和143件,年均增幅分别为35.5%和83%。2010年发明专利申请比例达到20.93%,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2006—2010年,全市共取得省级科技成果103项,市级科技成果892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8项,山东三山集团有限公司完成的“高性能钎具特钢生产技术与产品开发”、山东创新腐植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承担的“富含腐植酸的劣质煤梯级综合利用技术及其应用”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I)的研制与开发”、“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的研制开发及产业化”以及阳谷祥光铜业“绿色生态铜冶炼工艺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3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通客车“串联混合动力客车产品开发”等7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阳谷华泰化工有限公司“橡胶硫化促进剂NS绿色生产技术开发”等16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5年的285.7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91.70亿元,年平均增长42.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7.65%提高到2010年的28.59%,年均提高2.19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9家,其中省级以上24家。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山东中通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产业化示范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以实施聊城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制造、造纸、化工、医药、纺织、食品、冶金等传统产业,重点支持了CAD、ERP、PDM、DCS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引进推广应用,着力提高产业档次,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      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育成了聊玉21号、聊玉22号、聊麦18号、聊麦19号等一批国内一流的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引进、繁育、推广了一大批国内外优良品种,全市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农业组装配套技术的应用推广继续深化。“十一五”期间,建成省级农业科技特色园1处,省级可持续发展沙化综合防治示范区3个,市级生物工程中心1个,市级农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24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特色园)和科技示范基地33个,转化和示范农业先进适用技术23项,有力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一五”期间,成立了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组建了80余人的农业专家队伍,建设了远程专家视频诊断系统,扶持建设了覆盖八县市区的81个基层信息服务站,1580个远程视频站点,在东昌府区实施了科技视频村村通工程,初步形成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举办培训班2000多次,发放技术资料30多万份,培养农民技术员3000余人,培训农民数量达35万人次以上,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全市共下派科技特派员2474人,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24个,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462个,科技特派员“三个100”总量达到400余个,科技服务覆盖全市4060个村庄,有力促进了农村科技进步。全市共有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2个,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9名,国家级科技特派员产业创业链2个,科技特派员工作逐步向标准化、品牌化和组织化发展。       ()科技合作交流迈出较大步伐      “十一五”期间,继续深化与北京、上海、西安、重庆、哈尔滨、武汉、南京七大城市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开通了联系七市高校院所的网站,全市大中型企业通过成立研究机构、合作建设实验室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技术合作、成果引进、人员培训等科技合作活动,与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性合作关系,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西安高校院所的合作得到全面深化和加强,共举办三次科技洽谈会,签订合作项目118项,科技人员交流年均300人次,培训企业骨干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西安交大国家快速制造中心聊城示范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达6亿元的西安交通大学聊城科技园已开工建设。与山东省科学院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开展全面合作与交流,达成科技合作项目22项。国际合作交流效果初步显现,与日本、韩国等开展了中药现代化等方面的科技合作研究,与德国等开展了电动汽车有关技术的合作研究。科技合作交流的发展为我市主导产业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较大突破      综合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十一五”期间组建成立了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升格为省级高新区,确立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大载体平台。聊城市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提升了城市竞争力,促进了全市专利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和国家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试点单位,聊城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批准建设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山东阳谷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各类科技创新平台57家,其中新增重点实验室1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重点建设和培育了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用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检索平台、快速制造服务平台和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平台等5大服务平台。      ()科技投入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5000多万元,比“十五”期间增加2700万元,增长85.19%。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其中大中型以上企业平均达到2%,成为带动全市研发投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创新环境明显优化      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全市及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科技领导小组,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科技工作纳入县(市区)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强化了激励机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规定》、《聊城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指导意见》、《聊城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编制完成了《聊城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科技创新的环境明显优化。聊城市技术创新工程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具有聊城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市科技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科技投入与发展需要有很大差距,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仍然较低,影响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仍然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位居全省第九位。三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大部分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对现代高新技术接纳能力较差,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四是基层科技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基层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能力和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科技人才队伍总量相对不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       二、“十二五”科技发展面临的环境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科技工作带来新的使命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都纷纷提出通过科技发展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美国对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复苏与增长进行了战略部署,把GDP的3%用于研究和创新。德国政府出台了500亿欧元的第二阶段刺激经济计划,重点资助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英国政府签署了“数字英国”计划,注重科学技术平衡发展,强调科技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日本、韩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也纷纷提出依靠科技创新来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本国经济康复和持续发展的举措。我国也在《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是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解决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的主要途径。科技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驱动作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将更加彰显。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的全面实施,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十一五”初期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十一五”的全面启动,“十二五”将进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科技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关键的主导推动力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引领力量,这将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科技工作赋予新的内涵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是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所带动的经济增长,面临着能源资源约束从紧、环境压力增大、投资带动性不强、居民消费比重低、供给结构问题突出等方面的制约。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必须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人均劳动生产率低、产品附加值低以及经济增长物耗高、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状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可以瞄准国际科技和产业前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从而真正促进我国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争创国际竞争新优势。      ()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求,为科技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发展的支撑,科技发展必将成为我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首先,目前聊城市经济发展以资源消耗原材料及初级产品深加工等工业拉动为主,资源环境瓶颈问题日益突出,科技发展已经成为聊城市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解决环境资源制约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次,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少,在国家创新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基于后发优势,我市迎来了以发展高科技,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化经济产业结构的良好机遇。同时,我市产业经济结构进入加速调整期,在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较为薄弱,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只有坚定不移地发展科学技术,才能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是聊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型工业强市的关键发展路径,是有效地推动聊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同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转变发展方式、惠及社会民生的必然选择。      ()聊城市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实施,一大批涉及聊城的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我市要充分把握好这次机遇,充分发挥聊城东引西拓“桥头堡”的作用,引导全国科技资源向聊城聚集,转化全国最新科技成果,力争使聊城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近年来,聊城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北京、上海、西安、哈尔滨、重庆、南京、武汉等高校院所集中的城市开展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大多数企业与全国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引进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成果,为聊城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也为全市优势产业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聊城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宗旨,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创新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以重点科技项目为抓手,以科技合作交流为途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打造“一五二”产业基地和加快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我市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具有聊城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全市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省中上游水平,优势产业领域形成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基本实现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具体目标是:      ——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市专利申请量年均增幅15%以上,累计申请专利达到10000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15%以上。取得科技成果1000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占80%;培育创新型企业100家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较大突破。重点培植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5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7%以上。     ——创新平台建设更加完备。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重点实验室50家,重点推进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引导、鼓励建设一批以科技咨询、中介服务、成果转化等为主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农业科技发展逐步增强。在动植物育种、栽培(饲养)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等方面,转化推广一批关键适用技术;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培育2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基地、20个创新型农业龙头企业、60个科技示范乡村。大力推动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培训人次达到100万。      ——科技投入水平不断提升。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较快增长,市、县两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达到法定比例1.3%,企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投入体系。      ——科技合作交流更加深入。积极推进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引导企业开展多种形成的科技合作交流活动,科技合作项目达300项以上。积极开拓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新局面。      ——创新型园区建设取得较快发展。积极发挥聊城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示范引导作用,完善服务功能,扩大孵化面积,提高服务质量,孵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在孵企业达到200家;加强县级科技孵化器建设,县级科技孵化器达到2-3家;支持大专院校在聊设立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达到5家以上。      四、重点领域及发展方向      ()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领域      充分发挥信发集团、奥博特铜铝业、祥光铜业、恒信铝业、信通铝业司等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大力扶持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铜、铝及制品,实现低端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打造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材料及制品产业化基地。围绕氧化铝—电解铝—铝材加工—铝制品产业链,完善铝精深加工配套产业体系。氧化铝重点开展氧化铝絮凝剂等原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氧化铝粉的高纯超细特性;电解铝重点开展环保、节能、高效电解综合技术和铝合金熔炼、精炼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开发;铝材加工重点开展大型、精整和热处理技术研究,开发高强、轻质铝和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及异型合金深加工制品等产品;铝制品重点开展面向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冷凝器、机油冷却器的技术改进,以及高性能铝制轮毂等产品的开发。围绕阴极铜—铜材加工--铜制品产业链,重点开展多种合金、复杂形状、特种功能的高精铜及铜合金材料的产品、生产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开展铜材先进熔炼技术,贵重金属回收、提纯以及新型用途的铜管和铜板带材产品的研究开发,发展高精度铜杆、铜合金板带、引线框架材料、铜导体及架空导线、无缝内螺纹铜管、耐蚀白铜冷凝管、干式变压器绕组用高导铜带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铜加工产业链。      ()电子信息领域      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建设鲁西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加强新型电子元器件研究开发,依托天海电装、博通电子、创通电子等企业,积极发展面向物联网的传感器等相关技术产品,加快物联网技术产品在公共服务、公共安全、节能减排、交通物流、电力安全等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汽车电子、自动检测控制装置、数字化仪器仪表及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等相关技术和产品。加强LED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依托燎原发光、鑫原科技等企业,重点发展Led芯片、封装技术、显示屏、照明灯具、发光材料及制品,以及Led植物生长灯,突破降低LED生产成本的技术瓶颈,打造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点。支持开展以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安全软件等为重点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与产品的研发,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和系统集成软件,加大对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技术支持力度。      ()装备制造领域      围绕工业制造设备和重大装备、农业装备、发电和电力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等制造业,开展规模化整机和专业化配套技术、集成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业制造设备和重大装备。依托万合、通亚机械、日发纺织机械、昌华造纸机械等企业,重点发展工业型高效中药装备、大型化工装备、大型精密数控压力机、金属制造加工机械及成套设备、纺织机械、造纸机械等先进制造关键设备和装备研究开发,鼓励企业承担装备设计、制作、安装和工程总承包,打造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建设聊城机械工业配套基地,为打造聊城先进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农业装备技术。鼓励时风集团、富邦农业机械等企业围绕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研究开发农业检测、收获、清选、加工等机械设备,开发农业工厂化生产技术及成套设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的发电和电力系统信。围绕聊城电力生产、企业自备电生产、电力输变配以及电力应用,开展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技术,节煤、节电、节油、节水和高效发电、输电和配电技术,用电监控技术,终端负荷智能调节技术,电力自动化系统及产品。      ()电线电缆领域      鼓励阳谷电缆集团、齐鲁电缆、绿灯行电缆等企业以研究和开发服务于新能源、低碳经济、物联网、船用等行业和项目的电线电缆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为发展方向,加快电线电缆和光纤光缆产品的结构调整、创新与发展,重点发展超高压电力输送电缆、船用电缆、通信光纤光缆、控制电缆、架空电缆、煤矿用阻燃电缆、矿用橡套软电缆、电子计算机电缆等产品,积极发展现代交通用电线电缆、海底综合电缆、生态环保型线缆及其他符合国家经济产业政策的要求和市场需求的特种电缆产品,加快实施“扩建220KV高压交联电缆及特种电缆系列产品”、“新能源、船用与变频节能特种电缆”等一批项目,建设山东省电线电缆制造中心,打造一批国内知名电缆品牌。      ()新材料领域      大力扶持和发展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领域内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推进新材料技术向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发展。围绕机电设备装备及产品等行业生产,以三山集团、冠洲集团天工工具有限限公司为依托,重点开展钎具钢、冷轧薄板钢、高速工具钢及具有特殊用途和优异性能的特种钢及钢铁基合金材料的制备、加工、应用等技术研究与开发,形成特钢生产产业集群。以阳谷化泰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研究开发新型高效、特效、无毒、多功能的橡塑加工专用助剂、造纸加工助剂、专用化学品及各种高品质、高科技塑料管材,开展新型环保型橡胶助剂品种、清洁生产加工技术工艺及制品的规模产业化生产研究,建设绿色环保橡胶助剂产业基地。以高唐泽祥纺织有限公司、三合印染等单位为依托,加快纺织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开发纯棉无捻面料、高档精梳纱线、再生纤维素纤维和中高档面料等新型纺织材料。      ()新能源领域      加快新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利用步伐,以冠丰种业等单位为依托,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秸秆生物质能、垃圾焚烧发电、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等新兴产业关键技术。与国家“金太阳工程”实施紧密对接,以鲁西化工等单位为依托重点开发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低成本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新型太阳能路灯技术,硅材料薄片切片及其太阳电池制备技术,薄膜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光伏、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以龙普太阳能等单位为依托大力发展太阳能热电、光电装置与器件和太阳能热水器,加快新型分体式阳台壁挂太阳能热水器和农村适用型太阳能热水器研发。实施秸秆发电技术改造项目、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与废物厌氧消化及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开展秸秆、农业废弃物气化、发电等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生物与医药领域      以东阿阿胶、华鲁制药、鑫科生物、康宁药业、中泰药业等为依托,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构建生物与医药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实现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提升生物技术与医药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      ——医药生物技术。支持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组织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究为重点,加强新型给药系统和现代制剂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开发新的多肽蛋白质、多糖、核酸类药物,重点发展抗癌、溶栓、降糖等作用的药物及小分子多肽药物。加大对疗效突出的呼吸系统药、中枢神经系统药、抗寄生虫类药物的研发力度。完成省重大专项重组人白介素-11的成果转化工作。      ——中医药现代化。综合运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药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现代中药,支持新制剂和制型的中药新品种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重点开展阿胶等传统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以及治疗疑难、重大疾病的中药新制剂的开发研究。开展阿胶有效组份和机理研究,发掘阿胶新功能,开发针对恶性肿瘤、贫血等重大疾病的开发胶类中药新产品,以及以阿胶为主的现代中药和保健食品系列新产品。进行传统胶类中药的生产工艺优化及剂型研究,建立阿胶等系列产品的在线监控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标准,进而建立一系列国际认可的胶类中药质量标准;加大对阿胶主要原料驴的其它附加值产品深加工的技术科研攻关,实施阿胶类产品循环开发示范工程。完成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药大品种复方阿胶浆技术改造项目。开展中药材野生药材引种与驯化、优良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养殖)技术以及大宗道地药材综合质量控制、质量评价技术的研究,制定相应的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制订药材质量评价规范与标准。开展中药材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研发高附加值产品。研制中药有效成分组分、提取、干燥、制粒、包装等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及中医诊疗仪器。      ——化学药。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合成、半化学合成药物、与制药工业有较强关联的医药化工产品的研究开发。重点开展中药和化学药注射液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针对药物给药方式不同,开展药物缓控释、靶向给药和自调式给药等新制剂技术、相关药物制剂制型的研究开发,开展固体制剂用辅料、药物包衣材料、注射用辅料等制剂新辅料制品的研究开发。      ——轻工、食品、化工和农业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展现代生物技术在轻工、食品和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和生产新工艺研究,开发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微生物多糖多肽和氨基酸、催化剂和添加剂等新型生物、化学制品以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开展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疫苗)以及生物饲料添加剂、酶制剂、微生物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及产品开发。      ()特种汽车领域      鼓励迅力特种车、中通汽车集团、聊城信迪科技等企业,建立柔性生产线,完善产品配套体系,主要面向高速公路用车、城市建设车辆、机场用车、油田车以及生活服务车辆等五大领域的高附加值特种汽车及其零部件的生产,重点发展重型、多轴运输车,厢式车,专用半挂车,保温冷藏车,公路工程轻量化技术专用车,抢险救援车,混凝土搅拦运输车,下水道清理车,多功能高空作业车,舞台车,高尔夫球车,机场热风循环除雪车,油料及粮食运输车辆等。实施特种汽车轻量、安全与节能、驱动电机系统改造等一批产业化升级项目,形成聊城特种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特种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新能源汽车领域      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及国家和省新能源客车示范推广为契机,以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为重点,支持中通客车、时风集团、通盛制冷等企业在整车控制系统、高性能动力电池、电动轿车充电装置、驱动电机、超级电容器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等方面掌握一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重点开发整车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动力系统机电耦合方案、控制策略和算法设计技术、网络通讯和控制技术、强电安全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热管理技术、整车匹配标定和试验技术、纯电动汽车空调等;积极开发具有高舒适性、高可靠性的城市汽车和纯电动小型乘用车等适用市场需求、性价比比较高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的研究,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制订,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与示范,培育一批整车和配套产业的自主化品牌,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轻工领域      以鲁西化工、中冶纸业、泉林纸业等企业为骨干,加快鲁西化工园区建设,以现有产品为主要生产原料,延伸产业链,加快形成以煤化工、盐化工、氟硅化工和磷化工等为主链,其它精细化工产品为支链的化工技术研发与产业体系,不断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煤化工重点加强非光气法的聚碳酸酯工艺和聚苯硫醚、聚甲醛等工程塑料的改性技术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不断完善煤制烯烃规模化生产技术,进一步延伸醋酸、丙烯酸下游系列产品,大力发展以氢气为原料的清洁能源产品链。盐化工依托全国最大的氯化苄生产装置,重点加强高附加值的盐化工产品研究开发,发展苯乙酸、苯甲醇、聚氯乙烯、环氧树脂、甲烷氯化物等产品。氟硅化工主要生产农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医药中间体和助剂等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生产多晶硅、单晶硅、有机硅等产品,持续对有机硅单体下游产品进行整体开发,发展复合绝缘子专用高温硫化硅橡胶、含氢硅油、高性能硅树脂以及硅烷偶联剂等。磷化工领域重点开发黄磷提纯技术及其下游的磷化物、有机膦、有机膦酯、农药、功能材料等精细磷化工产品的制造技术,积极发展医药级、电子级磷酸及磷酸盐。在其他精细化工方面,积极发展高性能涂料、精细化工中间体、新型助剂等与周边市场配套的精细化工产品。      (十一)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工业废弃物处理。大力引进推广工业“三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经济适用技术,重点发展有机废水综合利用技术、冶炼废液回用技术,煤焦油、粗苯、落地原油、污油和泥浆回用技术,石油化工废气回用技术,化工废渣综合利用技术,二氧化碳回收技术等,研究解决化工、有色金属、电力、造纸、医药、机械与装备制造业等工业循环经济中的关键技术。支持泉林纸业、凤祥集团、中通客车、东阿阿胶等15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继续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电石渣、磷渣等固体废物在建材行业中的应用。加强对氧化铝赤泥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研发和推广应用从粉煤灰中提取有价金属的技术。开展难降解高含盐化工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加强大豆蛋白废水综合利用技术研发,解决提取大豆乳清蛋白和低聚糖可大豆蛋白的技术瓶颈。大力发展推广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堆肥、分类分拣后再利用等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建筑垃圾的重复使用、再生利用和无害化利用。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重点发展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弃油品等再生资源回收、分选和处理的实用技术。推进对废有色金属和废橡胶的技术创新。引进和提高废塑料再生改性技术水平,推动单一再生塑料制品向建筑材料、防水阻隔材料、合成板材、涂料、粘合剂等方面发展。建设废旧汽车拆解、回收和加工利用产业基地,逐步推进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产业。重点培育一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的试点示范企业。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废旧资源加工利用的产业化进程,形成建立社区回收、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再生资源集中加工利用的三级回收利用模式。      ——农林畜产业废物综合利用。重点发展农业废物(包括秸秆、农膜、畜禽粪便等)、农产品加工废物、林木三剩物、次小薪材等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林畜产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实现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和生态家园模式,加强太阳能中温沼气站集中处理畜禽粪便技术的推广,重点发展黑液厌氧发酵制沼气技术等农村户用沼气技术和集约化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引导农民和养殖企业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畜禽粪便。积极推广秸秆装饰材料技术和气化技术、秸秆压缩成型燃料、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秸秆制造有机肥还田等技术,开展新型复合节能建筑材料、秸秆固化、炭化等项目示范推广。充分利用林业“三剩物”、加工剩余物、次小薪材等废物,推进木材改性、防腐技术的研究,推广锯屑与废旧塑料生产复合材料技术,发展林木废物综合利用加工产业。      ——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加强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提高对铜、铝、煤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发展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研究铜、铝等高效、经济的选冶联合新工艺,开发新型的绿色矿冶工艺技术,开展高效的综合回收工艺技术研发。大力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粉煤灰和炉渣综合利用技术等煤炭清洁与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加强大容量煤矸石发电技术、全煤矸石一次码烧生产空心砖技术、煤矸石代替粘土生产水泥生料、筑路、复垦和回填技术研发,加强粉煤灰和炉渣建材项目开发建设,推动利用干灰和湿灰干燥细磨作为水泥原料和炉渣在砌块建材方面的应用技术。      ——生态环境监控与修复。重点推广应用区域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技术,工业区及其他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技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支持山东碧水蓝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环保监测网及数字表实现自动控制的干法脱硫工艺加尾部增湿技术,推广以人工湿地为核心的生态修复技术。      (十二)现代农业领域      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发展特色增效农业为目标,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以现代农业技术带动传统农业技术升级,实施一批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力争在农业良种选育与改良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信息技术、现代农业产业生产技术与设施、食品安全生产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培育壮大一批农村科技型龙头企业,打造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动植物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改良、繁育技术。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引进和推广优势、特色农作物、林果、畜禽、水产新品种。以聊大农学院、市农科院为依托建立聊城市遗传资源数据库和种质保存库,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相关生物工程育种技术研究,培育优质、高产、抗逆、广适粮食、蔬菜和林果花卉新品种。加强玉米、棉花、小麦、蝴蝶兰等种质改良与创新,培育高抗TY病毒番茄、抗棒孢褐斑病黄瓜等高产、高抗病性、商品价值蔬菜育种,加强银梨、鲁西白山羊等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与创新。研究经济动物繁育技术,建立畜禽、淡水渔业良种繁育体系。      ——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以食品加工和储藏工艺技术研究为重点,充分发挥凤祥、蓝山、冠丰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围绕粮棉油、果蔬菌和畜禽产品加工等领域,加强淀粉与蛋白质修饰技术、油脂和副产物的精深加工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冷却肉冷却保鲜技术、牛羊肉深加工产品开发等,推广现代食品工业生产的膜分离、超临界萃取、无菌加工和包装等关键技术,引进功能性食品和方便食品生产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全市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和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系统,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不断完善引种与良种推荐、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疫情检测与病虫害综合防治、综合栽培(养殖)调控等五大专家系统。构建各类农业信息数据库,完善远程教育网络、农业12396网络,发展农民用户,健全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为提高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质量和应用水平。      ——现代农业产业生产技术与设施。围绕名优特农产品工厂化生产与加工增值,研究果蔬、花卉、林木、畜禽、水产等高效设施化栽培、养殖、工厂化生产及自动控制设施、设备及技术,储藏保鲜和高档产品加工技术。开发高效节能的保温、升温、降温设施,自动微喷、滴灌、管灌,高密度立体栽培、无公害栽培及相应的综合农艺技术,进行畜、禽、水产品集约化设施养殖技术攻关,发展粮食、畜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储藏、保鲜、运输和深加工技术,研制推广设施农业专用膜、可降解膜和水果套袋等农用新材料,建立花卉、蔬菜、林果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建设高标准种苗驯化示范基地、植物开放式组培基地及工厂化育苗示范基地,研究饲料安全生产技术与营养调控技术、非常规饲料资源可利用性、规模化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高效优质精品农业等关键技术。      ——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加强对影响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重大畜禽疫病研究,加快兽药及生物制品的更新速度,开展和推广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动态监测及宏观预警技术研究。植物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重点研究不同栽培条件下病虫害的发生消长规律及简便快速实用的病害诊断技术。      ——农产品质量标准及检测技术。研制我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和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体系建设。建立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平台,研究出口农产品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技术、动物性食品安全及残留检测技术,减少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十三)社会发展领域      加快构建医疗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城市规划等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软科学研究,在社会发展领域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为构筑和谐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医疗卫生。建立健全我市临床医疗与预防医疗相结合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开展社区医疗与家庭医疗保健网络系统工程研究,搞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救治机构和紧急救援中心建设。重点支持心脑血管病预防与治疗技术,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老年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技术,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技术。依托聊城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市人民医院等机构,大力发展特色医疗专科。      ——人口与计划生育。以提高人口出生素质为重点,研究建立聊城市人口安全与优化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优生优育技术、生殖健康服务技术,开展人口安全监测与预警体系研究。加强环境污染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推广环境生物性污染检测控制技术、饮用水微量污染物测控制技术和环境二次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控制技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技术。开展农村和社区卫生适用技术的推广示范。      ——安全生产。围绕公共安全,开展预测、预防、预警与安全生产等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支持重大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预警、应急指挥、紧急救援、监测、检测、侦查和处置技术与装备研究。围绕安全生产,开展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示范,重点开展消防先进技术,化学事故安全管理关键技术,工业危险源应急管控系统,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推广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与风险评估技术,开展重大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构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城市规划。建立完善城市化与交通科技推广体系。重点加强对城市发展趋势预测、城市布局发展、城市景观设计的研究,加快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促进城市、城镇规划设计、管理现代化。      ——软科学。围绕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决策需求,重点开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公共事业等方面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为各级各类决策提供参考与支撑。      五、重点平台建设      ()创新型园区建设      支持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高新区在聚集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金融支撑体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着力将聊城高新区打造成全市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使之成为吸引高端人才、孵化科技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创新经济的主要载体。加快西安交通大学聊城科技园建设步伐。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发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筹划建设聊城大学科技园,加快聊城大学对聊城经济的科技带动和智力保障步伐。      大力支持铜、铝、化工三个“千亿工业园”建设。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大科技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企业在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上的核心竞争力。      ()公共科技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大学科技园孵化中心、创新大厦、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归国创新创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孵化面积6万平方米。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聊城市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专利技术应用和转化;大力发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提高大型仪器的机时占用率和服务效率;加快科技资源检索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效率,促进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快速制造服务平台,提高全市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推进和培育聊城市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研究开发机构,“5513工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要全部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或研究所。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有色金属加工、阿胶及等重点领域企业创建国家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化工、造纸、生物制药、发光材料、花卉组培、花生蛋白等优势领域企业创建省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吸引国内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在聊城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大中型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合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等。企业主动承接人才、技术、资金等的转移,成为以高科技为特色的科研原创、人才聚集、高新技术快速转化的基地。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以现有13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基础,通过关键适用技术的推广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现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步伐。积极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大力培育科技特派员创业产业链,围绕全市粮食、蔬菜、林果、畜牧“四大百亿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通过点、线、面不同层次的产业布局,以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乡镇、新村为着力点,重点培育建设市级现代农业、莘县特色蔬菜、东阿优质粮食、东昌府区生态观光农业、黄河故道现代林业等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当地农业科技集成示范载体、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科技特派员农村创业服务平台、农业技术培训推广中心和现代农业要素集成基地。      六、政策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科技管理和考核机制创新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科技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着力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全面有效地参与到全市的科技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研究科技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制订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政策环境。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监督考核”三位一体的责任考核体系,施行多层次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把科技进步纳入各县市区、乡镇和经济主管部门日常工作考核的内容,增加考核分值比重,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科技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完善和深化产学研区域创新体系,着力解决制约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沿着产业链加强技术创新项目集成,有效整合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资源,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合理布局,解决制约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推动整个产业集群化发展。建立对规划实施情况年度监测、评估、追踪反馈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注重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体系。      ()切实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充分发挥财政性投入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新格局。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依法确保政府科技投入持续增长,严格按照《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拟出台的《科技投入条例》要求,确保市级和县级政府科技投入的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建立和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考评体系,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加强政府科技投入的跟踪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率。二是强化企业科技投入主体地位。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提取和规范使用研发经费,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力争2015年底,全市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达到3%以上。三是发挥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推动银企加强合作,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对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机构的贷款,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开创科技、企业、金融合作新模式。四是探索建立科技投入新机制。探索设立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新创业孵化资金以及科技贷款担保公司等,通过资金短期拆借、无偿补助、资本注入等灵活形式,改革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办法,完善服务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     围绕聊城市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总体部署,立足我市具有基础优势和特色的重点行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坚持“企业主体、政策引导,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部门联动、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中心任务,以创新型企业为实施主体,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主要抓手,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重要支撑,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最终目标,通过政府统筹引导、集成科技资源,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为我市经济发展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健全人才支撑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组织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推荐引进人才进入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依托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能力,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企业创新创业人才。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相互交流,联合培养人才。加大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培训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改革和完善人才使用机制,鼓励创新型人才以专利、发明、技术、资金等要素投资入股并参与分配,建立促进成果转化和有偿服务的新机制。扎实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加强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服务农村科技进步的骨干力量,探索发展企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形成稳定的服务企业科技进步的队伍。      ()切实加强全方位、多形式、高层次科技合作      积极探索我市与高校院所合作的的新机制,推进优势企业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实现强强联合,建立产学研各方共同投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支持各县市围绕当地产业特色开展科技交流活动,形成科技交流活动定期化、固定化的模式。继续扩大和深化与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充分发挥我市与北京、上海、西安等高校院所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利用聊城大学、聊城市农科院等地方高校、院所的优势,吸引各类人才和技术向我市集聚和转移。各县市区围绕当地产业特点,建立“一县一校一所”的科技合作交流模式,至少确定一所国内著名高校,一所中科院研究所作为紧密联系单位。积极拓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突出企业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承担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支持和鼓励国外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合作建立实验室、中试基地,组建不同形式的战略联盟和技术共同体。       ()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组织知识产权培训,提高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健全县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形成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加快知识产权的实施应用,对技术含量高、有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积极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并促进产业化,在科技计划立项、贷款贴息、风险投资、融资等方面优先支持。扩大知识产权专项扶持资金规模,并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国内外专利申请补助、专利技术产业化扶持、专利执法条件建设和专利宣传、培训、奖励等。完善有利于企业品牌和农业知名品牌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充分利用金融、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手段支持培育名牌产品、优秀品牌、商标,为企业培育、创建品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建立健全科技普及体系,大力培育社会创新文化      建立和完善公益性科普事业长效机制,加强科普组织体系和科普队伍建设,增强科普工作活力。建立科普信息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大科普参与格局。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途径和大众传媒,倡导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加快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培育全民创新意识。围绕科技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科技讲座和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等为重点,传授农村适用新技术、新知识、新品种,不断提高群众科技意识,增强农民致富的能力。   附件:1、聊城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小组           2、聊城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专家工作组                                                                                              聊城市科技局                                                                                            二0一一年二月附件1 聊城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小组        组  长:刘  淼      副组长:李学胜      成  员:郝英涛 韩卫杰 和学勇 张立军 侯广强 于得华              刘小群 庄其洪 赵风兴 邵风英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郝英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