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王之语落花开:贵州苗族鼓藏节之芦笙演奏场景一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1:34:34

        贵州苗族鼓藏节之芦笙演奏场景一瞥

           寒江雪

居住在贵州的苗族同胞,除了和汉族群众一样过春节,过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节,还有许多本民族自身特有的节日。“四月八”、“芦笙节”、“吃新节”、“姊妹节”、“鼓藏节”、“苗年”等等是每年都在民间盛行的。

“鼓藏节”每十三年举行一次,在农历10月中旬举行。一般以自然村为单位,自行安排活动项目和日程。少则3至5天,多则5至7天。规模、声势浩大,男女老幼全出动,盛况空前,比春节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鼓藏节”头天,家家户户都杀猪,最少一头,有些人家杀两头、三头,最多的一户杀了五头。半夜三四点钟,人们便开始忙碌,整个山寨的猪叫声此起彼落,响彻山谷。除了杀猪,还打糯米粑,那可是地道纯正的糯米粑,完全是人工用棒槌在大树凿成的“粑槽”里一槌一槌地反复舂捣制成的,吃起来香软可口,不粘糖都是甜的。

“鼓藏节”首日的夜间,把节日推向高峰。是夜,鞭炮齐鸣,礼花飞满天。炮声震耳欲聋,地动山摇,草木颤抖;礼花映红了天,照耀如同白昼。炮声隆隆,通宵达旦,非但无法入睡,就连当面说话也得喊破喉咙才能听到。据说那天夜里燃放的鞭炮少说也有几十万元,一个百十户人家的山寨,户均数千元。

过节期间,酒香肉香飘满寨,歌声笑声灌双耳。青年小伙穿着夹克、西装,骑着摩托,带上花枝招展的姑娘去兜风,看比赛;女孩子们个个穿上鲜艳的衣裙,佩带精美的银饰,各显英姿玉质,展示自身仙女般的美!她们也没忘记,在展示美丽服饰与娇美容颜的同时,发挥美妙歌喉的魅力,抒发自已的情感,征服和俘获心中的情人。她们走到哪里,就把歌声带到哪里,引得小伙们像蜂蝶恋花似的围着她们,与之调笑取乐,放声对歌。节日期间,整个村寨一片节日气氛,处处洋溢欢乐,人人眉开眼笑,人笑,山笑,水也笑,整个苗寨都在笑!

苗族同胞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规矩颇多,节日期间不能乱说话,尤其在就餐时绝对不能说错话。有些话还要规避。如“猪”要叫“官”,“杀”叫“抠”,“杀猪”叫“抠官”,“吃肉”叫“填仓”等等。

人们不禁要问,杀那么多猪,家家户户还杀鸡宰鸭,怎么吃得了?看官须知:苗族是个非常好客的民族,节日期间他们会邀请远处的亲朋好友来参加这一盛会。那几天,车水马龙,交通拥堵。公路两边停满了各式轿车,蜿蜒两三公里,从村外两公里处起,车子便像蜗牛似的爬向村里。寨子里到处都是客人,其中更不乏记者、摄影师和游人了。当他们家的客人要离开时,主人便毫不吝啬地把成腿的猪肉,成袋的糯米粑送给他们,让他们“满食满载”地高高兴兴回家去。

“鼓藏节”一般有五个活动项目:斗牛、斗鸡、斗鸟、芦笙演奏和篝火晚会。苗族同胞能歌善舞,会说活就能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笔者认为,芦笙演奏尤为精采,那些跟在演奏者后面展示鲜丽服饰和娇艳容颜的小女孩们,个个出水芙蓉般鲜嫩,人人貌美质丽赛天仙,她们合着演奏的节拍,轻盈地移动着双脚,那神情,那神态,着实可爱,全身上下活力四射,无处不闪现青春的魅力。这么漂亮这么迷人的苗族少女,鱼儿见了会沉下水去,月亮见了会躲进云里。

  “鼓藏节”的由来众说纷纭,连苗学家们都没有统一定论。一说是“古藏节”,还有一说是“牯葬节”。因为是一代代口头传承下来的口语,没有文字记载可查,更无史料可究,只好任由后人去想像,去揣度,去分析了。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