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萧邦专卖店:金浦网---明赵南溪墓志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15:48:32

明赵南溪墓志铭

来源: 编辑部

  笔者按:“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明赵南溪墓志铭》出土有些时日,而世人知之者甚少,其作为证史与补遗对当地文明有无法替代的学术价值。

   赵南溪(1518—1582年),赵宋闽冲郡王赵若和九世孙。墓为夫妻合圹,位于漳浦县佛昙镇溪尾岭仔山。近年被盗,出土四块带血墓志方砖,每块砖长28cm,宽28cm,厚2cm,现存于佛昙镇文化中心站。
   铭石纪事,贞石证史,每一块墓志都蕴涵特定人文、艺术宝库,对研究当时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民俗具有重大价值。此四块墓志正是这样珍品。
   志家世渊流
   1、积美社是赵宋皇族后裔的聚居地和发祥地。
   面鸿江而背莲山,踞七星而拱荟峰,此乃浦邑积美村。民恬物熙,人文鼎炽。
   此墓志云:“吾赵氏者先宋魏王廷美之裔,闽冲郡王若和公之后也,南渡以来,居金浦十七都之积美也。”
   又据《赵淑宽墓志铭》(赐进士及第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前翰林院学士林士章撰)云:“吾浦积美望族赵氏,其先自宋闽冲郡王讳若和,随帝播迁广崖,以十六舟夺港而出,图恢复不遂,乃就太武山浦西登岸,后居积美。”
   对照道出南宋末年赵氏皇族的逃难史和中兴史的《硕高筑堡记》,《筑堡碑记》(此两碑立于赵家堡瓮城)及有关金浦赵氏的碑记、墓志、族谱多提到十七都积美。
   据载,宋元之际,宋太祖之弟魏王廷美十世孙闽冲郡王赵若和随南宋小朝廷航海南下,与元兵在广东崖山决战失败时,杨太后(杨淑妃)命侍臣黄材及宣慰使许达甫率十六船护卫赵若和突围,欲到福州图谋恢复。遇飓风,大船覆没,仅剩四艘,来到浯屿海面,又失扛具,只好到浦西登陆,居银坑。为避元朝追缉,赵若和假冒黄姓,迁居佛昙积美。自此,赵氏皇族隐姓埋名,潜居林泉,躬耕陇亩,披荒立业,至明洪武年间才复赵姓。后由赵范(赵淑宽之子,隆庆五年辛末张元忭榜进士,字范之,号鸿台,浙江按察副处)在官塘(今漳浦湖西)硕高山,建完璧楼,围以石堡。后经赵范之子赵义(字公瑞,号辑侯,南京太学生、文化殿中书舍人)续建外堡,形成花园式居民城——赵家堡,聚族而居,从此赵氏从佛昙积美迁徙至湖西赵家堡。
   2、家族亲疏,长幼有序
   此墓志云:“八传于大父格轩公,始举府君,府君居三,讳大济,字淑春,别号南溪。”又云:“府君讳大济,字叔春,大父克钝,出行居三。”
   又据《赵淑宽墓志铭》云:“王(闽冲郡王)为始迁祖,公其九世孙也,公讳大清,字淑宽,号南田。曾祖父讳仪,祖讳均,父讳克钝,躬勤俭积。余(林士章)以及公,公兄弟三人友爱,每寒暑之夕,辄僖乐聚语,自壮至老皆然。”
   从字里行间可解读出赵南溪其人为闽冲郡王赵若和九世孙,赵仪的曾孙,赵均的孙子,赵克钝的儿子,赵淑宽的三弟,赵范的三叔,赵义的三叔公。
   赵南溪从卒到葬经过29年,说明其间多年停棺的民俗风情。又由葬至合葬又经历12年。说明当时丧葬习俗的情况。
   3、撰文书丹
   墓志传统上为聘请他人代笔代书,但甚为不易且花费财力甚多。此墓志撰文书丹皆由其子赵应可所为。
   由于是孝男应可,先后二次书写墓志,又相隔多年,这里表现拳拳牵念之情,因泣血而书。表现为至亲至敬立志而非受外人之托促笔代刀,书文表达一种毫不矫作的“至情”率意而秀美。
   饱涵书法艺术
   据《赵淑宽墓志铭》云:“君(赵范)生而类异,九岁能为文,遍诵经史,余友张眉山君尝提诲之,每授以潜义与旨,即能解悟,以甚奇之。后属余(林士章)卒业,宪副君(赵范)已知自力于学矣。”
   赵氏望族重视教育,重金聘请探花林士章做家庭教师,传授子弟学业,赵应可与赵范叔伯兄弟同样受到良好教育。
   志云:“(应可)荐于龙邑庠”,可见其是一个文化人。
   在明代,由于科举取仕的需要,书法成为士子进身之阶,名家纷呈,流派迭起,互为影响,互为辉映,形成书风多姿多彩的风貌,并通过不同途径延伸到中下层至民间书法中。
   此墓志书法师出“二王”兼颜真卿《多宝塔》风韵,结体严谨沉稳,静穆端庄,骨立体方,朴实无华,用笔兼方圆,笔峻度绥,势方韵圆,略带行意,规整中见灵动,体呈秀美,意态昂扬。
   做为文化人的赵应可,为至亲至敬父母写墓志,更是虔诚之极,多次“泣血”便可明证。由于是墨书,砖上留下痕迹清晰可辨。在用笔布局上虽是一厘米见方小楷,用笔重按轻提,顿挫有力,使笔画出现丰富变化,粗细对比鲜明、转折处多折笔,落笔重按,然后疾收。感觉痛决淋漓,灵动之态,表现一种协调审美倾向。
   作为沉积四百年的墓砖,其研究价值不止如上所述,其蕴涵的信息必能引发更多方家探考。 ( 杨建良 文/图)